喜马拉雅2015

剧情片韩国2015

主演:黄政民,郑宇,赵成夏,金仁权,罗美兰,郑有美,柳善

导演:梨晳勳

 剧照

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2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3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4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5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6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3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4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5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6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7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8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9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3 20:42

详细剧情

  电影讲述的是韩国登山家朴武宅于2004年在攀登海拔8750M的珠穆朗玛峰时,不幸遇难。为了寻回同伴的遗骨使他们安息,严弘吉(黄政民饰)率团前往珠穆朗玛峰,开始了新一次远征。5月29日,严弘吉和他的队员不负众望,在8700 M处找到了朴武宅的遗体,在冰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之巅 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并且立碑为念。当时这件事曝光后,也引发了感动如潮。  韩国演员黄政民此次在片中饰演亚洲首位完成14座8000米的韩国登山家严弘吉一角。该片将由推出了《海云台》、《舞后》、《快递惊魂》等影片的JK Film担当制作,通过《和声》展现了细腻掌镜力的康大奎导演将再执导筒。影片还将在尼泊尔等地的雪山实地取景,以展现更加真实的雪山风貌。

 长篇影评

 1 ) 虽然很喜欢黄正民,可影片的剧情真是太差

作为一部记实性事件类电影,讲好故事是最重要的。可是故事开篇就是毫无意义的煽情,黄正民救援的俩个队员不愿暂时放弃尸体,硬要留下的行为寓意本判的主旨就是不放弃同伴,但是如果是其他方面还好说,这是喜马拉雅山,在山上过夜或者夜里下山根本就不是电影中那样,是非常危险的跟找死没区别,同类的可以参照绝命海拔,所以取得就两种人要么不要命也要上山要么就是专业的。故事的开头黄饰演的角色和那俩登山者就极不专业的做出了可能弄死自己的选择。再有就是煽情的实在太过严重了,本片主角就是为了寻回同伴尸体,而再次出发,那么只表现为了完成约定找回同伴就各种感动而不是把他再次攀登客服完成约定这种精神歌颂感觉这个侧重点太过薄弱,同样参照绝命海拔俩者观影体验差距不小。最后的问题就是场景太假,拍摄角度暴露了海拔不高的事实。而且这种攀登必然是专业性极强的,你找了一帮业余的训练几天就上山太儿戏了。

 2 ) 黄正民演技好,其它情节一般般。

受一位韩国朋友的推荐,从12月等到现在,终于在网上找到了字幕资源,看了这部电影。
朋友说是인생영화,但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
那种登山的艰辛,雪崩的画面确实拍摄得很好,其中也不乏一些很有哲理的句子,如:“登山爱好者不用征服这个词,就是运气好点得到山的允许,短暂停留在山顶而已”,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1.故事叙述冗长,我总在想,怎么还没完?怎么还没到高潮?
2.泪点有,但怎么都激发不起同感,流不出眼泪。
3.正如某影评所言:“想要寻求帮助,派救援上山救助的心,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当观众开始理解其他登山队的立场、处境和他们的选择时,所谓的高潮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和感动?”
4.打着友情牌,人家黄正民自己不顾生死,还要拉着一大帮队友,“抛弃家庭与事业”,就为了寻找自己偏爱的一位后辈,也可以说是深得自己真传的登山徒弟,但人家一直到死都只记得自己的老婆,约你登山,也只是因为有你在,技术够硬,跟着你,死不了这样的赶脚~~看我,怎么把好好地兄弟情,看成了黄的一厢情愿?哎哎哎~~~
总结:我只想说,真是亏了一帮演员的好演技,托起了这部电影的票房。

 3 ) 别鼓吹山上的风景


说起来很有意思,去年有三部讲述喜马拉雅的电影,一部是国产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一部是美国引进片《绝命海拔》,一部是韩国的男演员黄政民担当主演的《喜马拉雅》。

除开《喜马拉雅天梯》之外,其他两部我都看了,都是很惨烈的登山故事,电影也都是依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其中《绝命海拔》还原的是著名的96年珠峰山难事件,而《喜马拉雅》则还原的是韩国登山第一人严弘吉的真实故事。

1996年,珠峰商业登山已经有一定程度上的规模化了,何为商业化登山?指的是客户付高额费用给登山咨询公司,然后在登山咨询公司的向导或队长的训练及引领下登顶珠峰。在当时的珠峰大本营,“探险咨询”和“疯狂山峰”就是比较知名的两个商业登山公司。要知道,尽管商业登山公司有着极专业的登山向导和土生土长的夏尔巴人开路,但毕竟大部分付费客户没有太多相关经验,体能和内心都无法经得住登顶珠峰这样高强度消耗。

于是在5月10日的那天,由于珠峰南北侧登山队伍多达16-20支,共100来号人拥挤在同一条登山线路上,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上可谓是“人潮如海”。而“探险咨询”和“疯狂山峰”竞争关系又使得大家暗自较劲,不肯放弃。以及天气突变等诸多缘故,登山者未能及时登顶下山,体能不支的队员们纷纷身陷囹圄,最终包括“探险咨询”和“疯狂山峰”的队长霍尔及费希尔等8人在内先后死亡。

96年珠峰山难是登山爱好者心中永远的痛,也是除2014年珠峰南坡发生的重大雪崩造成15人死亡事件之前的最大一次山难。对于96山难事件,许多的影视作品及亲历者的出版书籍都对此有过解读或怀缅,其中当时生还的登山队随行记者乔恩·克莱克佳勒写下了一本《Into Thin Air》最为知名,这本书先后被多次改编成纪录片和电影,15年的这一部《绝命海拔》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Into Thin Air》。

喜马拉雅

韩国电影《喜马拉雅》讲述的则是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个故事,2004年,韩国登山家朴武宅在成功登顶珠峰之后的下山途中不幸遇难,连同另两位队友命丧珠峰高达8750米处,遗体不知所踪。为了寻回他的遗体以致安息,昔日前队长严弘吉组建好当年的队伍,开始了寻找之路的新远征。

严弘吉是亚洲第一位成功登顶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亚洲人,个人身体素质对于登山而言自然不成问题,但为了赶在恶劣雪崩天气来临之前,寻回同伴的遗体仍然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并且遗体因雪冻而增重,队伍成员们又纷纷身体虚脱,即使严弘吉的意愿再强烈,最终也只能在高山上为朴武宅进行按葬仪式,空手而归。

坦率的讲,我是个死宅,不常远行,更别谈登山了。我对登山者之于高峰的热爱和追逐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如若试着揣测,我也只能借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诗句,去浅薄的临摹登山者的心态。我试想在许多登山人的心中存有着这般的一口气,因为心系山上的风景,于是对大自然的冷酷置若罔闻,对自身的能力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酿成恶果。

<图片2>
在《绝命海拔》里,讲到客户们的登山理由时,大部分人说出口的都是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比方山就在那里;比方我从来没有做成功一件事;比方我儿子出世了,我想给他一个更好的父亲形象。或许在许多人的心里,登上一座高山看到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亲眼得见的那番风景,是一种超脱于物理意义上的升华,是心灵的跨越和生命层次的拔高,那种征服感也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最能够想象和最渴望企及的快感。

当然我相信真正登山人的价值观或许不会如此普世,这也是我不喜欢《绝命海拔》这部电影的缘由所在,人都被模糊化了,剩下的只有山上的风景和山途中的风暴。于是这场山难,最后看起来就像是一帮觊觎山上风景的人最终融化在山途风暴里的No Zuo No Die。

而我也不喜欢《喜马拉雅》,尽管黄政民所扮演的严弘吉总是在强调那句话:“登山的人从来不说征服二字。”作为一个伟大的登山者,他有一些被神化。脚上有隐疾,被医生告诫此生别再登山的他,仍然在电影的后半段开启寻人之旅,而无论山上发生如何残酷的绝境,带着主角光环的他也始终能够生还归来。这部《喜马拉雅》是浪漫化的,并且电影在刻画“寻找之旅”时过度煽情,当人们沉浸在感性的漩涡里,太容易丢失对于死亡的基本敬畏了。

没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向往山上的风景,无论是《绝命海拔》,还是《喜马拉雅》,都把山顶的风光和太阳爬过山尖时的那一刻拍的美轮美奂。然而,当我们欣欣向往时,更应该认清楚,这一路上曾跌落过无数魂灵。

我记得罗胖在做“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预告片时,他把博学多才的人比喻成登上高山眺望过大海的人。他说这些人不会立马跑过去,而是回转身来向大家高呼自己看到的风景。而他自己则准备做一个“说书人”,要从这些“登山人”处取经而来,再讲与人们听。

坦率的讲,我不是很认同这种价值,或者说,我觉得这种模式并没有说的那么好听。我想说,别鼓吹那些山上的风景,他使人认识远方,也总使人飘然。要知道,每一个曾登上过山的人,都曾历经无边的苦痛和孤独。而比起山上的风景,那些苦痛和孤独却总是被人们所遗忘。

文章来自我的个人公众号:movie-s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0NjAwNw==&mid=402020840&idx=1&sn=927e3c7058d51708baa1e0c61fd9a9d1#rd<图片3>

 4 ) 爱才是每个人需要攀登的那座山

        2015年关于攀登喜马拉雅山的电影在年末突然涌现出来,先有中国大陆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再有好莱坞引进片《绝命海拔》,然后是这部未在国内上映的《喜马拉雅》。三部片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喜马拉雅风景的壮阔和一览众山小,但从主题上来说前两部都是描写关于登山的困难和艰辛,在敬畏山的同时也致敬了攀登者攀登精神的可贵。而这部电影的重心却是以攀登为载体,多角度的向观众展示这个载体所承载的爱。
        一是对攀登的爱,因为这个爱队伍能聚在一起,同样因为对攀登的爱,朴武宅和朴正福才能死缠烂打进到这个队伍。严弘吉能收到队员的爱戴同样因为他对登山的热爱,当严弘吉得知自己的腿无法再继续登山、当朴武宅得知严弘吉要隐退,这两处的镜头都向观众无声的展示了他们对登山的爱。
        其次是队员之间的爱,朴正福天气恶劣的夜晚独自一人上山救援朴武宅最终丢掉性命,严弘吉得知朴武宅遇难后的自责都深深得表现出这种爱,也是对队友的爱最终让严弘吉下定决心哪怕孤身一人也要去找遗体,没有让他失望同样也没让观众失望的事尽管队伍散后各自落魄但所有人还是回来跟严弘吉一起踏上寻找队友遗体的路程。是的,这些队员都有过犹豫,但你敢说当他们决定追随严弘吉的时候他们展示的不是爱?在喜马拉雅寻找到遗体下撤途中,因为天气和各方面的原因,之前一直执着的严弘吉在面对恶劣环境的时候最终决定就地安葬朴武宅遗体,他那时说的话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爱:朴武宅,对不起,我爱你,但我也深深爱这些信任我并一直追随我到底的他们(大意如此)。导演在整部电影中描写这种爱笔墨是最重的,很多细节都表达出这种感情,包括最后严弘吉带女队员登上山顶的那个镜头。
        最后,是对家庭的爱。这方面导演正面落笔不多却时时有弦外之音,承载影片表达这种爱的无疑就是两个主角,朴武宅死时看着妻子的照片、严弘吉对朴武宅说的回去征服秀英,一个镜头和一句话浓缩地表达了这种爱。
       在叙事方式上导演很到位的处理好了插叙的方式,使影片既不会像《喜马拉雅天梯》那样平铺直叙又不会像《绝命海拔》那样让人眼花缭乱。黄政民的表演是能直入人心的,从《新世界》的嘻戏笑脸的痞子形象到《老手》中的认真起来不要命的警探,再到这部片的内心戏,没有令人失望过。
      
       

 5 ) 再一次被黄政民弄湿了眼眶

微信公众号:大湿兄拉片室

这部电影,在去年年末的韩国影市,成功干掉了米国人引以为傲的《星战7》。论题材和大牌,这部电影完全不及《星战7》,但就在韩国影市,《星战7》被这部电影爆的灰头土脸。

究极原因,主要还是黄政民。这个演员,去年来了一次大爆发。他主演的《国际市场》和《老手》两部电影分别列2015年韩国本土票房第一和第三。这两部电影的总票房,总共接近1900亿韩元,
折合成RMB接近10亿。在巴掌大的韩国,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崔岷植的《鸣梁海战》,这说明,黄政民和崔叔,已在一个等级上。

想想去年,韩国本土票房第二的《暗杀》,集合了全智贤李政宰河正宇三个大腕,还是不敌黄政民一个人撑起的《老手》。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这个演员——屌炸天。

其实早在2006年,就应该被捧上去了,那一年,他凭借与全度妍合作的《你是我的命运》拿下三个影帝,可惜那段时间韩国影坛同类型演员人才辈出,后续的发展也并没有比较突出。之后几年,也一直只是各大奖项的陪跑,直到《新世界》这部类似于无间道的电影,又拿到了青龙奖影帝。至今,星途坦荡。

仔细翻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一个道理——好演员,是磨出来的。在《喜马拉雅》这部电影中,他饰演的是亚洲第一位登上14座海拔8000米高山的登山家严弘吉,为了寻找遇难队员朴武宅的遗体,带队再次登上喜马拉雅的故事。

讲真。好片。

电影的主题,是兄弟情,情感表达方式类似于《太极旗飘扬》,就是那种从情感上催泪,会稍显刻意,但不讨厌。小编每次看《太极旗飘扬》,眼眶都得湿一回。

严弘吉与朴武宅的兄弟情感,是在高山上建立起来的生死之情,在影片中,朴武宅是被严弘吉一手带出来的队员。两人一起登上了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希夏邦马峰(海拔8021米)等几座高山。一路上是良师,也是益友。但在随后的一次朴武宅独自带队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时候,不幸遇难。这种失去挚友的痛苦对严弘吉来说,打击巨大,于是再次带队上山寻找队友遗体。

整部电影,情感把握非常精准,友情,爱情,亲情多元素都有。黄政民的哭戏,也算是出神入化,被称为“哭出来的影帝”也没错。《你是我的命运》——哭、《国际市场》——继续哭、《喜马拉雅》——哭成狗。

但是,他每一次的哭戏,眼中的泪从无到有,情绪的酝酿从浅到深,你会被他深深的打动。昨天看《喜马拉雅》的时候,好几次,眼眶都湿了。是我太敏感,还是他的好演技。

同样,这部电影也并不完美。前半部是韩片中特有的轻松搞笑,后半部煽情稍稍有点过头,可能会稍显刻意,但并不影响整个影片的质量。想想这部电影把《星战7》虐的不要不要的,的确值得一看。

去年,国内上映了一部纪录片,叫《喜马拉雅天梯》,全片讲述了珠峰山脚下登山者的故事。如果看完这部《喜马拉雅》觉得不过瘾,我也推荐你去看看这部《喜马拉雅天梯》。可能你能从这部纪录片中,了解到最真实的登山者。

他们都是无畏的勇士。

微信公众号:大湿兄拉片室

 6 ) 登山情

一部体育题材的片子拍出了煽情的戏码,不过还是挺感人的。尽管在登山运动本身的刻画上有些不可信的地方,登山的艰难细节着墨也不够多,但对登山者精神意志的渲染还是挺感动人,后半部分的悲剧与无奈反而让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升华,具有了一定的体育史诗的感觉。加上原型人物严弘吉本身的惊人成就,更让人肃然起敬!同样的水准,如果人物换成中国也会不错的!

 短评

” 哥哥他,大概不想离开这座山吧。“从郑有美说这句话时泪奔~因为山在那儿,所以我要去,我如果离不开,就让我最后归宿在那。

4分钟前
  • 冰拿铁
  • 推荐

不如拍成纪录片方式 也比这种煽情和虚情好。黄政民爆了后就大批大批的接片 多半是用自己名气来撑票房罢了 这样下去迟早毁了韩影圈

9分钟前
  • BlackScholes
  • 还行

在雪山上要讲科学好么,大呼小叫磨叽拌嘴的韩剧套路雪崩你够死几回

13分钟前
  • 叔是
  • 还行

本来可以往体育佳片的路子上走的,可是还是被煽情的韩式路数限制了,尤其第三幕寻人的段落中哭点的设置过于刻意,要不是极寒环境营造得不错,那这出情感泛滥的戏码还真是没什么看点。

15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和《攀登者》的国家荣誉比起来,本片的动机可以说太私人化了,但是这种以小见大的风格也正是韩国电影的特色。

20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和“绝命海拔”题材撞车,但完全两种不同风格:正能量的兄弟情谊故事,煽情和戏剧效果被最大化,感觉就像把跑男剧组搬到了珠峰。黄政民连着三部票房都过千万了,这已经快封神了吧...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大概第1000000001部婆婆妈妈哭哭啼啼的韩片。

2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人类为什么非要用生命挑战自然

30分钟前
  • 梦行30
  • 还行

黄政民的演技,还是那么有张力

31分钟前
  • 王帝心仙人
  • 力荐

从人情关怀的角度讲述的登山运动,前半段的喜剧效果到后半段彻底化为煽情过多。

35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我只想跪黄政民 演技高过喜马拉雅 剧情什么的我不管了

39分钟前
  • RITA
  • 推荐

2015年的登山大冒险,先是中国团队展示《喜马拉雅·天梯》,再是美国好莱坞倾情演绎《绝命海拔》(个人偏爱这部),然后韩国也在年末贡献上《喜马拉雅》!曾看过的纪录+剧情片《喜马拉雅》和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震撼过的IMAX纪录片《珠穆朗玛峰》,感兴趣的朋友可做观影打算。…黄政民的牙好大好整齐啊……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跟绝命海拔题材相同,有点煽情,三星半。

47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还行

好美的景色。我也很想登山。但是,我恐高症。

51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韓國式雞血太多了。

52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好题材,拍的也好。由此了解到韩国的登山热。

57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推荐

6/10 主角的坚韧,却不如片中金仁权饰演的独自一人连夜登山试图营救朴武宅的正福,以及郑有美饰演的不愿旁观仍执拗上山后忍痛割爱的朴武宅妻子所带给观者的震撼强。到现在依旧对整个剧组能在尼泊尔大地震前一个月有幸离开当地心有余悸。

60分钟前
  • 终结者
  • 推荐

🏔️看过我们伟大人民英雄吴京同志主演的《攀登者》,我不禁想起几年前邻国拍摄的《喜马拉雅》,特来重看一遍。影片立意、剧情、拍摄真实程度,两部电影之高下一看便知…《攀登者》中90%的特效,没有了圣山的神圣、没有了星空的洁净、更加没有真实的寒冷和缺氧,“山就在那里”出现了十遍之多,多么好的题材让两位香港“鬼才”导演将特效和恋爱进行到底…的确,中国电影仍有一座座高山需要攀登!

1小时前
  • 馬阿怡
  • 力荐

故事挺好,讲得太肉

1小时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立意主题真实感震撼感拍摄难度碾压《攀登者》。国产电影只讲了一件事,追回荣誉不惧牺牲重新证明我们来过,好像十几年来错过的只有荣耀埋葬的只有两段爱情,其中只有张译的角色能启迪人心;韩国电影主线讲了追求荣誉-遇见伙伴-伤病离队-整队追尸-实现承诺,而群像方面,面对那么多见死不救的人(没有绑架!),本是背景板的无名氏选择了独自送死陪伴队友等死、被谴责的背叛者重新整装出发赎罪、单一的情感线遗属选择劝生者放下遗体平安归队,这N多两难的境地与人性必然的选择,使得次要人物塑造过于出彩,而主角也足够突出,他每次鼓励、训练、抉择、下达诛心的指令、道歉、流泪都太生动了,虐点太多,恰巧扮演者还是黄政民这种连毛孔都能讲故事带情绪的人,当他见到继承者/弟弟/朋友/战友的尸体,他一直问,摘了手套一下一下摸着道歉,哭死。

1小时前
  • 蓝霉沉皮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