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人

恐怖片美国2021

主演:塔哈·拉希姆、朱迪·福斯特、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扎克瑞·莱维、谢琳·伍德蕾、沙莫·阿斯玛尼、克里·约翰逊、马修·马什

导演:凯文·麦克唐纳

播放地址

 剧照

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1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2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3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4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5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6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13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14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15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16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17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18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19毛里塔尼亚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2:4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信仰是唯一的光

如果被虐待,意志力能坚持多久呢?

被莫名带走,莫名关押,没有证据的指认,最后的虐待,让崩溃的人签字画押。当事情发生的时候,足以让人失去希望,想要早日了解余生。当绝对的力量需要让人背锅时,有谁能找到裂缝突破呢?或许在美国,或许在当地政府,或许在办公室,如果我们遇见,又该如何如何呢?当两个对立面的人,为了一个“罪大恶极”的“恐怖分子”各自奔波,当看见他的所有遭遇时,一个宁愿离开工作岗位,也不愿妥协。另一个,千里迢迢去探监,只为告诉对方一句,我和你一条战线。

我们不归附于谁,我们坚守公平与真理!

 2 ) 公正、法治、人性、良知:何为所信,何为所争?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沉重但非常有力量,值得!!作为国际政治专业的学者,美国反恐战争和关塔那摩虐囚丑闻是我无比熟悉的主题,但阅读学术文献跟看文艺作品完全不同,整个放映过程我一直在自我拷问:如果我是影片中的任何一方角色,我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我是南希:我为什么要为很可能是杀我同胞的凶手、敌视我祖国政府的极端分子做无罪辩护?当我发现我的委托人是无辜的,但为他辩护意味着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我是否能坚持到底,不妥协,不放弃?我的工作注定不被大多数人理解,我甚至可能受到本国恐怖袭击受害者及其家属、极端民族主义者等等群体的唾弃谩骂乃至人身威胁,我还有没有勇气为我的信仰斗争?

如果我是斯拉希:我在经历了无数波次的反复审讯,遭受了长期非人虐待,见证了身边同样被关进来的人悄无声息地死去之后,我是否还能相信,这个关押我的国家,有人相信我无罪,有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我辩护?

如果我是库什上尉:我的战友在恐怖袭击中死去,我是军人,我也是律师,当我看到确凿证据证明我曾经宣誓效忠的体系在背叛其建立的根基,我如何选择?上司,军队,宪法,良知,我该效忠谁?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非常感谢影片让我重新思考这些问题。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是制度就一定存在漏洞,制度主义者可能认为制度是理性的,能够规范权力运行,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但现实是,制度也是人设计出来的并且由人来执行的,纯粹理性的制度不存在。同样面对疑似恐怖分子,影片中展示的美国军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非常值得仔细品味:卷福饰演的库什上尉被选来负责这个案件,正是因为他的战友在911中遇难且杀害他的凶手很有可能正是被男主斯拉希招募进基地组织的,这层“血海深仇”被库什的上司利用了,认为从人的情感出发他很容易能“找到”证据判处男主死刑。但库什在搜集证据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让情绪战胜理智,即便遇到重重阻挠,仍然坚持追溯真相,得知真相后冒着背叛军队的骂名也坚持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公正;最初审讯男主的人,虽然迫切希望男主认罪,但依然还是能人道地对待嫌疑人,不使用诱供、刑讯等非法手段达到目的;CIA介入后情况就变得非常糟糕,他们的行为已经突破了人类文明的下限,但也有CIA官员在库什的压力下无法面对自己良心的煎熬选择告诉他真相;日常看管罪犯的士兵中,有的人以捉弄取笑罪犯为乐,有的人却冒着违纪的风险向男主透露了隔壁牢房被关押者死亡的消息……在整个庞大的体系中,每个环节都充斥着“无知之恶”,然而总有人在乎事实和真相,总有人坚定维护宪法尊严,愿意为维护司法公正不惜代价。

这部电影也让人深思当前困扰整个西方社会的伊斯兰恐怖主义问题根源到底在哪里。男主之所以被指控为恐怖分子,因为他是穆斯林,因为他表哥很可能是基地组织重要人物,因为他曾经留宿过真恐怖分子……这些信息碎片足以让人对他的身份充满想象,尤其是内心已经预设立场且被刻板印象和偏见主导了思想的人。不仅911,任何一次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受害者需要情绪宣泄的出口,需要找到肇事者为此负责,这种情绪会在人群中扩散进而演变为力量可怕的社会性思潮,当仇恨、报复缺乏具体对象的时候,那对个体的恨上升为群体简直不能更容易了。“911之后美国人疯了,人们需要找到某些人为此负责!” “是某些人,不是任何人。” 这句台词很说明问题,但很遗憾,非理性、情绪化才是人类群体的常态,绝大多数人都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模棱两可的碎片化信息加上想象与偏好勾勒的画面,足以为一个无辜者定罪。证据什么的,who cares。最终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西方社会对穆斯林的群体性仇视激起更大规模、更激进极端的恐怖主义行为,种族之间的群体性仇恨对立逐步升级却没有化解的途径。

最后想说, 发自内心敬佩以南希·霍兰德等人!作为一个国际政治学者,我想起了毕业时老师给我们的毕业寄语,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个“不要”:不要鱼肉弱者,不要助纣为虐,不要出卖良知。知易行难,时时自勉。

 3 ) 为了政治正确就可以偏信一面之辞?

个人对此类题材比较感兴趣,《反恐疑云》反映了911后美国反恐部门权力的扩大化和滥用问题,《酷刑报告》反映了美国反恐斗争中使用酷刑(强化审讯技术)的问题。但是看完影片,反而疑虑增多了,甚至开始考虑关塔那摩监狱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斯拉希到底有没有罪?

影片故事来源是斯拉希的一本自述书籍,主要内容是他在关塔那摩写的信件。本质上这其实是一家之言,如果认定CIA和美国军方在刑讯逼供,凭什么就可以认为斯拉希说的就是真话?

影片展示了一些基本事实:毛里塔尼亚穷小子斯拉希靠全奖到德国读大学,学电气工程,并留在了德国。他加入了基地组织,他参加了基地组织训练营培训,他为恐怖分子捐了钱,他的一个表亲是拉登的亲信,他接到了表亲用拉登电话给他打的电话,他见过撞世贸大楼的恐怖分子。这些事实足够CIA盯上他,因为他具备一个大鱼的嫌疑。虽然他的表述是他很无辜,并屈打成招,但是谁也不能证明他没有招募撞击世贸大楼的恐怖分子。他真的像小白兔一样无辜吗?

2、影片本质上还是在讴歌美国的政治正确

世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每一个人。人设上,控方律师是一个天生正义的军人律师,当他发现关塔那摩有逼供嫌疑,立即退出检控。辩方律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权圣母,坚定不移的为斯拉希辩护。从程序上说,取证方式不合法,所有证据都无效,罪名自然不成立。影片通过释放后斯拉希的自述,变相讴歌了美国法律的公正性。但是个人的问题也来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义,除了程序的正义,应该还有还原事实真相的正义吧?

影片中,控方军人律师迅速放弃检控,辩方律师通过联系斯拉希家人、写信、煽煽情,就坚定的与斯拉希一起并肩战斗,CIA、军方、监狱方都是猪头一样的存在,除了刑讯逼供和恐吓斯拉希要把他妈妈抓来,其余啥也不会,大家都不关心斯拉希究竟招募撞世贸大楼的恐怖分子没有,这些都太儿戏了吧?

911后,美国就将基地组织定为恐怖组织,是头号打击目标。斯拉希能像天使一样无辜?他在德国活动的各种证据就一点都没有?除了刑讯逼供,美国就没有合法的专业的办案技术和手段?斯拉希八年没说真相,只能说他口很严而已。

尤其是斯拉希最后面对法官的个人陈词,非常有水平非常肉麻的一段真情告白,煽情的有点过了。就因为这段告白,让我觉得斯拉希很不简单!

3、关于反恐

全世界的极端恐怖组织都有一套极端思想和理论,成员或者被洗脑或者主动加入,总之都是信仰异常坚定、言行有别于常人的一类特殊人群。对他们中的骨干,用对待常人的方式很难奏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基本就是笑话,那该如何面对?

《酷刑报告》中有句经典台词,大致意思:恐怖分子像野兽一样,我们反恐如果也像野兽一样,那么和他们有何区别?

这句话确实非常的政治正确,但是实际中如何运用,依然是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

总之,个人觉得改编的很不成功!

 4 ) 打碎美国人的玻璃心!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在遥远的古巴共和国的东南部,有一座神奇的城市。

论美景:

阳光、沙滩、加勒比海吹来的温和海风,共同构成一副异域风景画;

论美食:

吃不惯古巴特色菜,这里有整个古巴唯一一家麦当劳,你要是口味实在刁钻,也可以去美军基地蹭饭;

论安全:

这里有美军24小时贴身护卫,灯塔国的军队永远比危险先一步到来。

心动吗?别急,一会儿你就得心悸。

这里不是什么度假胜地,更不是网红打卡点。

这里是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监狱。

监狱的大门口令,是“捍卫自由”。

里面却关押着超过700名未经审判的犯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这辈子都将和“自由”无缘。

我们今天要讲的电影,就发生在关塔那摩监狱:

760号犯人

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原著作者就是主角本人。

2002年,他未经审判,就被美军非法关押长达十几年。

影片通过这段惨痛遭遇,揭露了美国911反恐行动背后的肮脏丑闻。

主角小白,是一名有过德国留学经历的毛里塔尼亚人。

他的故乡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是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国家的弱小,意味着话语权甚至是主权缺失,无法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2002年的某一天,小白被突然出现的警察带走问话,随后人间蒸发。

直到几年后才出现在《明镜报》,此时他的身份已经是911恐怖袭击主要招募人,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关塔那摩监狱的囚犯有权申请人身保护令。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必须拿出足以定罪的证据,由法庭决定是否继续拘押。

为此专门设立了911军事法庭,由总统直接管辖。

而小白就是裁定生效后的第一个受益者,围绕着他的案子,控方与辩方展开博弈。

代表政府的控方,由卷福全权负责。

于公,他是海军法律学院高材生,海军法律会议一员,领导起诉是他分内之事;

于私,他最亲密的战友就死于911恐怖袭击。

面对911恐袭的参与者,他恨不能生啖其肉。

上司也下了死命令:起诉他死刑。

负责为小白辩护的律师名叫霍兰德,她是一名人道主义改革者,从越南战争起,就一直在和美国政府作对。

在精通法语的同事陪同下,霍兰德来到关塔那摩监狱。

这里不允许携带任何录音通信工具,监狱会提供纸和笔;

任何笔记都是绝对机密,将被扣押审核,递交安全机构检查,会面将被全程录像。

狱中的遭遇,让小白不敢再轻信任何人。

尤其是墙角那台监控摄像头。

经过霍兰德的心理疏导,小白同意用书信的形式避过审查,将自己的遭遇写下来,寄给霍兰德。

厚厚一叠信纸,记录了小白这几年来的辛酸:

小白被警察逮捕后,在约旦监狱里关了5个月,又转送阿富汗的军事基地,最后2002年8月5日,他被送到了关塔那摩。

每天接受长达18个小时的高强度审问,这一审就是3年。

可笑的是,小白被审了3年,却连自己被指控的罪名都不知道。

别说他不知道,审讯者也不知道,因为小白他压根就没被起诉!

美国政府一天不提出起诉,小白就要一直被关在关塔那摩监狱。

好在小白还有一个朋友。

他来自法国马赛,监狱编号241,和小白一起被拘押在关塔那摩监狱。

他们趁放风的时候隔着铁丝网聊天,踢足球。

尽管隔着铁丝网和绿布,他们看不见彼此的样貌,但这丝毫不影响善意的交互。

241号犯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妻儿。

而小白只能听着冲刷在关塔那摩岛的海浪声,幻想自己的家乡。

另一边,卷福拿到了负责审讯小白的联合部队的调查档案。

结合美军得到的情报,小白的生平简直伴随着基地组织发展史:

小白1990年加入基地组织,参加基地组织的训练;

他的表哥是本·拉登的私人诗人和精神顾问;

银行转账记录,足以证明他在资助基地组织;

和他有过接触的基地组织成员如过江之鲫,小白堪称基地组织的阿甘,甚至和本·拉登通过电话;

就连当年劫持客机的恐怖分子,就是他招募的。

最关键的是,小白已经认罪了:

他对资助和招募911劫机者、恐袭洛杉矶机场等罪名供认不讳。

甚至写了一份基地组织内部运作的excl……

可卷福很快发现了异常现象:

联合部队提供的原始报告内容混乱,有很多地方自相矛盾。

原本卷福他们得按日期排序整理,可联合部队的审讯人员居然把日期都删了,似乎在刻意掩饰什么。

不完整的报告,无法被当做给小白定罪的证据。

这就好比你说“这篇图文写得针不戳,转发分享给好友吧”。

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对谁说的?不知道。

单凭这句话,无法成为要你给我点赞的证据。

好在卷福人脉广,通过朋友拿到了原始资料。

档案资料和小白的书信,还原了他这几年来经历的一切,也解答了他为何会突然认罪。

由于安全局长期审问无果,小白的审讯工作转由军事情报部门接手。

他们先夺走了小白做礼拜用的毛毯和《古兰经》,从宗教信仰层面虐待他;

又将小白关在一间特制牢房里,空调温度开到最低,而他只穿了一件单衣,连鞋子都没有;

接着,用大功率音响外放摇滚乐,配合闪光灯刺激小白的神经,剥夺他的睡眠;

甚至对他进行性虐待……

还模拟了一场“秘密处刑”。

别说是小白这样的普通人,就算是007来了,都得招。

但小白没有屈服,每当他要崩溃的时候,他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家乡。

直到军方打出了撒手锏:

“你再不配合,我们就只能把你妈抓来了,我很好奇她在一个全是男人的地方,会遭遇什么。”

非人的折磨和心理压力下,小白崩溃了:

祸不单行,小白唯一的好友241,在牢房里自杀了。

可他的死没有激起半点水花,军方只是暗中处理掉他的尸体。

而对外,监狱方甚至不承认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过。

霍兰德提议,让小白将自己的遭遇写成一本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他都经历了什么,倒逼政府开庭。

最终在霍兰德和卷福等等有良知者的努力下,小白获得了人身保护申请,电影可以在此刻终结。

但人生不行。

接下来发生的事,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尽管政府缺乏证据,小白赢得了人身保护申请,理应当场释放。

但是总统换人了。

小布什下台,奥巴马上台,选择继续上诉。

小白不明不白地在监狱里又呆了七年。

前后整整十四年零两个月。

仅仅是因为怀疑和关联,一个本应前途无量、聪慧的年轻人,为自己从未犯下的罪行,在关塔那摩监狱里待了十五年。

小白在监狱里唯一的愿望,是和母亲通个电话,告诉她自己一切都好。

然而母亲在他被关押期间离世,自从十五年前被强行掳走后,他就再也没能见到母亲。

2015年,小白撰写的信件集《关塔那摩日记》出版,即便这本书被政府严重修改,仍旧引起了轰动。

对于小白个人而言,事件的结局还算圆满——出狱后,他回到了故乡毛里塔尼亚,和一名美国律师结婚生子。

霍兰德延续着和小白的友谊,直到现在都未曾断了联系。

小白的冤案给了霍兰德以激励和启发,她至今依然致力于维护人权,其中一名客户,是目前还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的40人之一。

滑稽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美国政府机构,承认对小白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负有责任,也从未对虐囚事件道歉。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古巴不是坚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吗?为啥会让美国在他境内建监狱呢?

实际上,和美国对着干的,是1959年之后的古巴。

而1959年之前的古巴,可算是美国的铁哥们儿。

1898年,美国打败西班牙,占领古巴之后,出台《普拉特修正案》,在古巴建立了两座军事基地,一西一东。

东边那座,就是关塔那摩基地。

当然了,身为民主灯塔,美国怎么会强占别国地盘呢?

人家那是“租借”。

租金多少?每年约四千美元。

即便是放在一个工人月薪20美元的1903年,也是特别低了。

要知道,关塔那摩基地里可不光有一座监狱,还有两个机场、一个码头,以及海水淡化厂等设施,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更离谱的是到了1959年,租金还是每年四千美元……你搁这儿开什么六十年不涨价童叟无欺的大玩笑呢?

1959年,点燃一支雪茄,古巴人民在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巴蒂斯塔亲美独裁统治,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

然而关塔那摩基地巍然不动。

主要是打不过……估计一开打,古巴就要换领导人了……

2001年,美军在阿富汗战场抓获上千名恐怖组织嫌疑犯和阿富汗的非正规军——

他们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军队,对他们的关押和审讯办法也和《日内瓦公约》的要求不同。

美军急于了解本·拉登的下落,需要在一个安全和方便的地方从这些武装分子口中撬出情报。

但不经审判就无限期关押嫌疑犯,在美国违法,这些拘留者不能被关押在美国本土。

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五角大楼最终选择了关塔那摩。

就这样,“民主灯塔”在加勒比海散发着光辉。

当得知自己来到了关塔那摩,小白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很高兴。

因为他相信,美国是一个民主与法制的国家,他一定能受到公正的待遇。

小白恐怕永远不会想到,自己将不经审判被拘押八年,“民主的灯塔”会用恐惧来控制他。

尽管美国无法宽恕一个从未犯过罪的人,但小白选择宽恕虐待自己的人。

因为在阿拉伯语中,“自由”和“宽恕”是同一个词。

即便身陷囹圄,也可以选择“自由”。

随着新总统拜登走马上任,关闭关塔那摩提上日程,(看他最近的三连摔,但愿这一工作能在他脑血栓发作前完成)。

但是在世界各个角落,歧视、暴力、冤案,从未停歇,揭露者与修正者,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卷福揭露真相,愤而辞职,被同事们骂作“叛徒”;

霍兰德不仅为小白辩护,还鼓励他将狱中的遭遇写成书,甚至起诉美国政府……

她的结果是登上报纸,在歪曲事实的报道中被美国人民唾弃。

好在这个世界上,有霍兰德这样为正义奋斗之人。

她不仅仅是在为当事人辩护,更是在捍卫法制。

坚持他应得的公平审讯时,其实也是在你我辩护。

但愿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烧一烧歪风邪气。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5 ) 真实感和代入感是每一个观影者都无法回避的

2021年BBC出品、英美合拍的高分历史政治惊悚剧情片《毛里塔尼亚人(The Mauritanian)》又名《760号囚犯》《失控的审判》,是根据Slahi自传《关塔那摩日记(Guantanamo Diary)》真实事件改编,荣获第78届金球奖。影片讲述的是911恐袭后美国政府军方民意都需要抓恐怖分子来泄愤,美国政府认为毛里塔尼亚人Slahi就是911恐怖分子之一,2002年8月4日将他逮捕转移到古巴关塔那摩监狱,遭遇酷刑,未经审讯或定罪,作为“替罪羊”投进关塔那摩监狱关了14年,最终在辩护律师Nancy等的帮助下在2016年10月17日重获自由的故事。

影片好不好不便评说,但真实感和代入感是每一个观影者都无法回避的:

第一、反映了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的酷刑、对人权的漠视,抨击了美国同样存的践踏人权的严重行为。

第二、宗教能拯救人心,宗教引导人类的善良、同情、宽恕与良心,所有宗教都殊途同归,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也可和解弥合裂缝。

第三、司法的独立性和法律程序的正义性多么重要,被告760号是否有犯罪行为和是否撒谎并不重要,但应该捍卫人人都有被审判的权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应该永远坚持法律的正义。最终,以辩方律师之力和有良心的控方律师幡然醒悟,司法能坚持正义,不受政府控制。

第四、为什么在美国这种揭露和批判政府、军队、军情局黑暗的书哈电影能出版发行上演?

第五、观影者应该思考和回答影片最后的提问:“你会坚持抵抗邪恶吗?你会尽你的所能在地球上寻求正义吗?并且以人类固有的尊严对待每一个人?”

 6 ) 正义与自由的捍卫——浅评《760号犯人》

《760号犯人》由凯文·麦克唐纳执导,塔哈·拉希姆、朱迪·福斯特、谢琳·伍德蕾等联合主演的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片,主要讲述了斯拉希被俘虏后渴望自由,追求正义的故事。

这部影片早在2021年2月19日于北美上映,如今这部影片于2022年8月23日正式在中国大陆上映,重重谜案的背后,究竟谁输谁赢呢?

影片当中提到的《关塔那摩日记》,这是一本由在押犯所写的一本书,揭露了美国军方虐囚事件,讽刺了美国军政府的丑陋与黑暗。

影片以关塔那摩监狱为背景,源自于911恐怖袭击,斯拉希被怀疑参与了恐怖袭击,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被美国军政府强行关押,不仅如此,还承受了长达14年非人般的折磨,片名就是因此而来——第760号犯人。

关塔那摩监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塔那摩监狱(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是美国军方于2002年1月在古巴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所设置的军事监狱,最初的目的的临时关押拘留者(战俘),但逐渐改建成一个长期使用的“法外境地”,据统计,关塔那摩监狱平均耗资将近90万美元,可以说是“全球最昂贵监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影片开场,斯拉希正在与朋友把酒言欢,这个时候警方找上门,将其带走,临走时斯拉希还特意嘱咐母亲给自己留点肉吃,只是他也没有想到,一走竟是14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影片故事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立体,在2005年和2002年之间跳切,不过最具看头的还是南希和斯图两条故事线,一个捍卫人权自由,一个坚守道德底线。

时间转眼来到2005年,距离恐怖袭击时间已经过去4年的时间,著名律师南希收到了斯拉希家人的一份委托,南希毅然接下,与美国军政府展开了正义的斗争。

她前往关塔那摩监狱,见识到了美国军政府的残酷与无情,她翻遍了所有斯拉希的卷宗,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简单,有不少关键情节缺失,但这并不能阻碍南希,她让斯拉希将监狱里发生的一切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她。

美国军政府方面得知斯拉希正在寻找律师为自己辩护,于是找来了军事律师斯图准备起诉斯拉希,而斯图的朋友恰好在恐怖袭击中丧生,政府深知他对犯罪分子的痛恶,由他来担任军方律师是在合适不过的。

不过,斯图虽然对犯罪分子恨之入骨,但他却是一个身怀正义的人,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美国军政府的目的是想要将斯拉希当成替罪羔羊息事宁人,这完全违背了他的意愿,与长官发生了冲突。

与此同时,南希的助理发现了斯拉希的认罪书,勃然大怒,当场摔门离去,偌大的工作室就只剩下南希一人坚守着身为律师的职业操守。另一方面,斯图也并没有闲着,他开始奔波,终于找到了审讯原件,所有真相呼之欲出。

在斯拉希入狱之时,他概不认罪的态度惹恼了美国军政府,对他实行了惨绝人寰的折磨,不得不说,美国军政府将残暴进行到底,以母亲威胁斯拉希,强迫他签下认罪书。

南希和斯图得知后,决定共同捍卫人权,为斯拉希博得一次登上法庭的机会,当他收到判决书的那一刻,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兴的跟孩子一样,可他并没有因此而重获自由。

案件遭到了驳回,斯拉希再次被关押,长达七年的时间,可等到他出狱的时候,母亲已经去世了……

男主斯拉希无疑是影片最惨,无缘无故承受了14年的牢狱之灾,他毕生的青春年华都葬送在关塔那摩监狱,不过导演并没有刻意渲染残酷以及悲剧,而是在真实又温暖的故事基调当中,突出正义与人性,传递出希望与勇气的力量。

《760号犯人》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美国军政府拒不承认的态度,就连正义与自由的捍卫都是一场可笑的艺术表演。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

 7 ) 【新】影团:“只要有效果,就不会有人质疑暴行”

本篇内容基于讨论得出,不属于个人

2002年1月,美国在其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搭建了一所临时监狱,用于关押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囚犯,由于阿富汗战争转入持续战,全球恐怖主义盛行,临时监狱长期无法关闭,经历四任美国总统后,这所陷入“虐囚”风波的监狱仍屹立不倒,它差点击碎几百年来搭建起的西方人权体系,甚至被冠上21世纪的集中营这样的骂名。随着美国第46任总统约瑟夫·拜登就职上任,关闭关塔那摩再次被提上日程,至于是否可以完成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遗愿,还要拭目以待,但这段历史值得给每个人警示,《毛里塔尼亚人》不失为一次好的记录和捍卫人权的呐喊。

首先,提一下关于《毛里塔尼亚人》这个名字。自出熟肉资源至今也一周了,豆瓣仅有818人评分,imdb有4300多人评分,相比名字更直接、探讨同一事件的《酷刑报告》,观看人数要少很多。不是冷门艺术电影,而且改编自外交部点名的重要事件,为何关注度如此之低?

L:作品的标题从原作的《关塔那摩日记》,到《760号犯人》,再到现在的《毛里塔尼亚人》,不知大家怎么看? 我:我觉得《760号犯人》更好,跟主题“不为人知的囚犯”相关。 Z:760号犯人代表一种特指。 L:我也觉得,好像没有必要特别提及毛里塔尼亚人。 W:还是760贴切一些,叫《毛里塔尼亚人》这个名会让人以为是讲原住民的故事。 F:我也更喜欢760号犯人,有更多寓意,毛里塔尼亚人听着很像是传记片或者地区宣传片。

名字没起好,直接影响片子的关注度,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毛里塔尼亚怎么也不会成为热门地点,更别提作为电影的题眼了。如果就叫《毛里塔尼亚人》,也许以斯拉希为主要视角去叙事会更好,多补充他在自己国家的生活,被抓之前和被释放回国之后的生活对比,而且事实上他在被监禁前后的故事比影片中展示的还要丰富,在他被释放之后一段时间内,他的护照仍被美国扣留,仍处于自由受限的状态。更多故事可以阅读2020普利策特稿奖《关塔那摩最黑暗的秘密》,里面有很详尽的叙述。

本片优点:

1.改编自真实故事

导演凯文·麦克唐纳擅长拍摄纪录片,他对于真实故事的把控很有一套,之前剧情片《末代独裁》就表现出不俗的掌控力,加上真实故事的力量和沉重感,还是值得观看的。

关于片尾字幕对真实故事的补充,大家也有很深触动。 Z:每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非国产)电影,在结尾处的真实画面和字幕陈述都挺有力量的,这部电影虽然在前边有节奏乱掉、人物工具化、主题没升华、不深刻等问题,但还是被结尾小小地触动。 C:我也被结尾触动,特别是胜诉了之后,又被抓进去。 W:上诉成功了,竟然又被关了七年。 Z:国产电影在拍真实案件的时候,往往不如国外的电影处理得高级,仅仅是陈述出来。比如《湄公河行动》结尾字幕,给予什么什么沉重的打击,但国外这种题材影片把真实影像和字幕一放就特别有力量。 我:国产片尾字幕让人反感,国外片尾字幕让人反思。

2.表演好(主要是塔哈·拉希姆)

三位主要演员的表演都保持一贯水准,这对于故事的展现十分重要,起码可信度上是加分的。尤其塔哈·拉希姆对于默罕默德·斯拉希的发掘很到位,开篇的自由,中段的怀疑和最后释然,非常完整的表现了一段心路历程。 W:他们几个的表演是水准之内,塔哈·拉希姆是本片看下去的动力。 Z:相比其他演员,男主发挥要更多一些。 我:塔哈·拉希姆有机会提名这届奥斯卡吗?但是博斯曼要是提名男主,就现在这个形势,恐怕博斯曼赢面还是大点吧。得亏博斯曼的表演也挺不错,不然真为塔哈鸣不平。

朱迪·福斯特在第78届金球奖中斩获最佳女配角奖项 Z:朱迪·福斯特的表演严格来说就是女主角。但是如果按照全片只有一个主角的话,她也可以勉强算作女配角,表演不失望但也没惊喜,水准之中的表演。 F:朱迪的表演我觉得挺不错的,像是她这个年纪应有的水准,这个角色很容易往大了演,朱迪在许多地方很收敛,但是能感受到情绪的多种变化,细节处理很丰富。

3.部分镜头拍得好

首先就是展示酷刑的那一段,宗教侮辱、水刑、噪音、强光、威胁等等手段混剪成一段蒙太奇,那份短时间内的冲击力令人窒息,拍得惊心动魄,恐惧感也直抵人心,要是没有这一段,片子的可看性要下降一个档次。 Z:我喜欢后面酷刑的摄影部分。 L:我也喜欢后面酷刑的部分,感觉是片子的唯一亮点,还有短吻鳄的特写也不错。 F:我和大家一样喜欢酷刑部分,这种迷离的氛围给人压抑感,虽然没有触目惊心,但同样可以带来感知上的冲击,而且我还认为这段戏份很巧妙,有种嗑嗨了的浑浊感,有几分《猜火车》的感觉。 这种精神恍惚感除了塔哈的演绎,剪辑、摄影都有一定功劳。

Z:第一场询问戏的时候,摄影的构图、角度都挺有特点。 两位律师第一次讯问斯拉希时,斯拉希坐在黑暗之中向光亮处偏头,代表其对自由的渴望,但明显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来访者的不信任,从后边我们可以得知,每次有新的来访者,斯拉希遭遇的酷刑都会上升一个强度。这段谈话正反打也挺有特点,选择聆听者脑后的机位去拍摄说话人,双方的沟通和信任逐渐建立起来。

影片也采用变换画幅,用光影表现监狱逼仄等手段丰富视听,也是优点。

本片缺点: 1.角色刻画有问题

卷福以及其他次要角色刻画太差,甚至到了影响影片节奏的地步。《酷刑报告》中有绝对大男主,所有戏份可以围绕他展开,而《毛里塔尼亚人》选择三线叙事,本想做到全面,但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开头三个人物分别登场,以为会是三人平分戏份,但讲到后来,线索全乱,以至最后卷福那个角色讲没了,哪怕给一个欣慰的笑容也比突然退场好。 Z:卷福太工具了。 L:卷福陪跑,谢琳那个角色就更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是为了和朱迪角色的不放弃做对比吗? F:可惜的地方很明显是卷福的部分,可以深挖的地方很多,但不知道是不是碍于时长限制,把这个人物描述得很工具。

2.剧情设置太程式化,跟很多美国上访类片子类似

近年来,英语世界中类似的改编自真实故事,揭露政府恶行的影片不少,套路深的情况下新意却越来越淡,如《聚焦》这种的以特别强剧本撑起的影片也不多,大都是四平八稳,讲完收工,依靠真实故事打动人,而非叙事能力,就好像带表演的纪录片。

Z:按理说这样的真实事件一般都会戏剧冲突很强烈,但导演在这部戏没有这么做。 因为公映时间相差不多,而且表现同一题材,不得不拿《毛里塔尼亚人》和《酷刑报告》作对比,相比后者内容多、节奏快的特点,《毛里塔尼亚人》的吸引力要小一点,而且主题上也不够吃香,《酷刑报告》是直接对抗体质,有以卵击石的壮烈感,但《毛里塔尼亚人》格局要小,虽然也是抗争,但最终落脚在为每一个自由人辩护和宽恕上。

当“爱国”和人权对立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

凡事只要上升到国家层面,问题就复杂很多。大众认为可能给国家带来威胁的人,不管是不是只说说而已,也不管有没有证据直接证明威胁,大众都会对他们有一个预先审判,偏见无法消除,但是否就可以因此对他们动用私行?而且是否应该给他们机会辩解和上诉?以及如果嫌疑减轻,是否能给他们重获自由的机会?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就更有意思了。但事实是,哪怕只是工作需要给这些尚未被定罪的“囚犯”辩护,辩护律师也会被连累,被骂卖国贼,我们社会的宽容仅此一点吗?斯拉希最后自白那段,本以为来到了有法治保障人们自由的国度,不料却是禁锢人权的炼狱,这可怕的反差就足以击溃一个人了。

Z: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独立思考,保持理智。

 短评

前面确实有些冗长,直到最后三分之一才开始精彩。竟然胜诉后又关了七年,这是为什么??但是人家还是可以拍出电影来,图书也出版了(虽然有和谐),最关键还有那么多xx律师,我们只能默默羡慕了。

5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我也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而且我也有答案,自以为经得起全球知识分子的质疑,那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这是王小波说的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想不到一战只是黄金时代陨灭的前奏。这是我说的

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乐观地看,所有这些事情之所以必须发生在境外,都是为了绕开境内的障碍。那说明境内确有障碍;悲观(而现实)地看,无论处在何种制度下的权力,都是无法充分信赖的。它们有时愚蠢,有时邪恶,但总是强大。警觉、批评、抗争,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公民永远都要背负的重担。而用恐怖主义的方式去打一场反恐战争,又有什么意义呢?在这种愚行和悖论的尽头,既不可能有胜利,也不会有光荣。

13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将信息量与商业性划等号的惯常套路。技术娴熟、完成度高,但这种过尽千帆的切入视角实在太精英主义了。塔哈·拉希姆这样级别的表演,不提名奥斯卡简直是个笑话,拜托继续跟欧洲大导合作吧,你值得一座戛纳影帝。

1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穆罕默都:在我的家乡,我们知道不要相信警察,我们知道法律是腐败的,我们知道政府利用恐惧来控制我们。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搬到德国,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 “生活在一个人们不怕警察的地方”,他们相信法律会保护他们。对我和世界上许多人来说,美国也是这样。即使在毛里塔尼亚,我们也看了《法律与秩序》和《甜心俏佳人》。当我第一次来到关塔那摩,我很高兴因为我相信美国正义。我从来,从来都不相信,我会不经审判就被关上八年。美利坚合众国会用恐惧和恐怖来控制我,我在这里的所有时间都被告知“你是有罪的。你是有罪的。”不是因为我做过的事、或者已经被证明的事,而是因为怀疑和关联。…… → ……他…被关在狱中14年零2个月……中情局 国防部 任何美国政府机关都不承认自己对此有责任,也并未向关塔那摩发生的虐待事件表示抱歉……

1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找了兩個巨星級的演員來闡述人權,卻沒有任何感應,所有的自以為的震懾都顯得微不足道。一部大卡司、大公司出品的企圖揭發內幕電影竟然演得如此蒼白無力。只知道那傢伙在美國的化外之地被監禁了十四年,也許是冤枉的?

17分钟前
  • 珠海小豬豬
  • 较差

颁奖季套路片,剧本处理的不好,工整但是平淡,缺乏力度,大量闪回破坏节奏,表演算是强项,但看到最后甚至没留下太多记忆点,除了羡慕别人以外好像也不剩什么了……两星半。

19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加入基地组织对抗苏联,“我和你们是一伙的”;对美国法制的美好愿想来自《法律与秩序》和《甜心俏佳人》;十四年未被定罪的牢狱之灾……在真相曝光的十多年后,按部就班的揭秘过程处理得太流水账,相似题材的《官方机密》《酷刑报告》就拍得好看很多;片尾第一次胜诉后的几行字幕都比整部片有戏剧张力,也是无奈……

20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关塔那摩还有文创店,卖不卖造型雪糕啊。

25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推荐

男主表演的太好了,可惜还是抵不过如此寡淡的剧本。

28分钟前
  • HarperYug
  • 还行

给三星纯属觉得太可惜了,尤其是斯图的那条线,力度和深度都不够,三条线其实挺有野心的,感觉得到想把能提到的点都提一遍,但没搞好。(萨拉希那条线其实还挺棒的,被折磨到接近精神失常那段儿意识流太恐怖片了2333333对于酷刑的直接展现虽然不少,但也算是相当克制了,点到为止,没有过分展现)

29分钟前
  • Devlali Number
  • 还行

剧本一般,闪回过多,卷福角色设定不够稳;男主演技不错;Jodie演的也很好;谢琳那个角色不算失败……

33分钟前
  • KD6-3.7
  • 推荐

遵循一定程式和套路的“真相”揭露片,近两年从《官方机密》、《酷刑报告》…从来不缺,看得略微麻木了。幸好,Tahar Rahim塑造了个更易让人沉浸与关注的主角,后段那些扑面而来的噩梦、幻象、窒息都变得如此深切与生动,也就更能体察原型人物的经历与遭遇。对于体系制度的追问,渎职欺凌的疑问,这类电影的出现总是与许多熟悉又陌生的新闻事件伴生;任何时候需要有,也同样需要厘清。Kevin Macdonald没有为观众整理得太好,所幸这一干主演都尽可能让它变得深刻。

3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荼毒载舟弱水的有关部门,刚正不阿的法律卫士(含“卷福”),坚韧不拔的男主人公……那自食毒树之果的利维坦正因此还算有救——公信力的脉象没有衰弱——居然可以有书有电影为证。演得太好,尤其是塔哈·拉希姆——我告诉同学普拉斯,这就叫阳刚之气!

40分钟前
  • 適時詩士
  • 力荐

说实话没什么arc,但是事实比戏剧更动人,最后看到竟然还继续关了7年简直气爆w

41分钟前
  • 卓扬Eris
  • 推荐

品质确实对不起这样的爆料和阵容,信息量堪比听四年级的女儿给我讲三体。90分钟的顶配卡司表演,加片尾字幕和真人出镜,也不及“760”这个犯人编号来得震撼。再回想《巨塔杀机》这类的纪实文学,写到关塔那摩那一章时,寥寥几页背后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

44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还行

真实事件,一个“替罪羊”的故事。911恐袭后美国政府军方民意都需要抓恐怖分子来泄愤(全世界针对另一个种族或宗教的套路不都是这样吗),于是Slahi就在没有证据没有起诉情况下被关了9年,胜诉之后居然还又关了7年。毛里塔尼亚这国家也太烂了能让美国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把自己公民给转移走。辩护律师和军方放弃起诉的律师体现了司法公正和人权思考。Slahi在监狱跟241号聊天有种悲凉的浪漫,下一家监狱对囚犯的身心折磨让我想起在曼谷参观过的CIA秘密基地。Tahar是个好演员,表情、面部肌肉控制、情绪均满分。p.s.Slahi在监狱一两年就自学英语到后来能出庭作证,你说那么多在学校好多年都学不好英语的臊不臊。

46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略失望,这阵容和故事原本可以很精彩,叙事节奏乱糟糟,演技似乎是发散式到处使劲,没有用在正确的方向

49分钟前
  • Ber_雪碧
  • 还行

虽然是歌颂美国司法体制正义的陈词滥调,讲故事的节奏和张力都算不上有多优秀。但不得不说,陈词滥调也不是什么地方能讲的🤪,不是吗。

51分钟前
  • 洛嘉
  • 推荐

除了表演几乎一无是处,大量的闪回让本来就温吞水的节奏变得更慢。过不了多久这种片子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类型。

53分钟前
  • 阿廖沙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