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选择

战争片其它2016

主演:加斯帕·克里斯滕森,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卡尔·马克维斯,图娃·诺沃妮,卡塔琳娜·舒特勒,埃里克·黑维尔,斯韦恩·廷德贝里,茱莉安·柯勒,安德烈·鲁斯特,罗尔夫·克里斯蒂安·拉森

导演:埃里克·普派

播放地址

 剧照

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2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3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4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5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6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3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4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5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6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7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8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9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9 00:45

详细剧情

  1940年4月9日,德军兵临奥斯陆,挪威国王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这将永远改变他的国家。

 长篇影评

 1 ) 国王的选择

F50:《国王的选择》~导演:埃里克.普派~这部影片的好,在我看来,不在于,国王的这个选择,在于,导演述事的节奏,阴郁、缓慢,却是能表现出那个紧张与紧迫来,影片一开始并没有吸引你,是慢慢地积累,才有了对导演的肯定~导演埃里克.普派,挪威导演,上次那部《最后的王》,也是他的作品,两部影片的镜感完全不一样,当时看《最后的王》也觉得很新奇,带着不一样的冷美和速度,这次的《国王的选择》,慢钝得很,随着剧情深入才让你慢慢体会到少语的国王,那个选择的意义,也让你体会到,影片的构思,是如此重要~看了这位挪威导演接连的两部讲挪威国王的电影,可以感受到挪威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那份感情,一份真挚的热爱,和热爱背后的祝愿与包容~挪威,也有很特色的音乐,KKV就是一家发扬挪威名族音乐的著名唱片公司,但公司远远不止于挪威本民族的音乐,它还致力于融合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跨界音乐。可是你细听那些跨界,本质地都保留了挪威的特色,其实,是一种更好地让世界了解、接受挪威音乐的方式,我们的国家,如果能够多一点发扬、或多一点接受发扬的方式,就好了,现今的我们,怎会有那么多的抵触,掩藏住了内心深处其实仍旧都有的热爱~挪威的音乐里面,冰冷空气中的期待与召唤,透着人民内心的坚韧,以清透灵魂的美感唤出,安然的忧美,静静地动人~这部影片里,没有那些特色的音乐,但是,你如果认真听,会发现导演,用的仅有的那些键音,非常到位~

 2 ) 。

视角之有趣同时反映在拍摄技巧和故事上。技巧上大量运用手持拍摄,看惯了精致戏剧风的反映英国王室的影片,再来看此片,初看粗糙,渐渐会有类似《帝国的毁灭》的深刻代入感。 关注的是军事弱国在注定国破的危局前要做出的抉择,捍卫国族与王室的荣耀与底线,还是要以辱国的代价尽可能挽救人民,从国王的角度看,还要充分顾及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程序正义,承受名誉带来的重压和负罪情绪,以及制度下的深深无力感。作为“主旋律”影片,它显然自豪于本国的政体,对哈康七世也充满敬意,但在“民选国王”“民主即是挪威”之外,影片也不避讳表现国王只能含饴弄孙,无可施展的隐隐无奈。 影片高潮段落国王所给出的答案,也正是上述背景和情绪下的综合产物,这是挪威电影人带来的独有的视角,是身披曾经的大英帝国与美利坚光环的英语系电影人恐怕无法准确传达的所谓“小国”的傲骨。 德国外交官,以身验证了,一种错误立场下的怜悯有多么脆弱,哪怕他用心至诚,行为本身却仍是虚伪的,只是不能从罪恶脱身后的自我同情与安慰。个人很喜欢陆川导演饱受争议的《南京!南京!》,然而影片在角川的塑造上,虽试图赋予他以“人”的一面,却没能像《国王的选择》塑造德国外交官时这样深入而通透,失之轻佻。 可惜对挪威历史了解甚少,单说影片本身的话,还是值得一看,据说是挪威史上观影人数最多的影片啦。

 3 ) 《国王的选择》 君主的责任

二战时,挪威王室团结国民抵抗德国纳粹侵略,是一段历史佳话。然而,历史真实并不那么简单,也不够热血。 电影《国王的选择》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二战时,挪威王室团结国民抵抗德国纳粹侵略,是一段历史佳话。由此,挪威王室在国内受到了空前爱戴,直至今日。

电影《国王的选择》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1940年4月德国入侵后,撤至莫尔德郊区的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和奥拉夫王储(即以后的国王奥拉夫五世)。

《国王的选择》对历史、战乱中各色人物应有表现的再现,中规中矩。也因此没加入神迹,显得没那么轰轰烈烈。我对这部电影唯一的不满,是跟拍等纪录片手法的使用,对历史片来说,这很容易让人跳戏。

通过《国王的选择》,我最大的收获,是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接近真实的认知。1940年,纳粹德国与英法已处于交战状态。夹在中间的挪威日子开始难过,“你们打你们的,都想拖我下水干什么,一战不是这么玩的”。纳粹德国偏觉着挪威战略地位非凡,大兵压境,挪威势如累卵。德国公使向挪威外交大臣递交了“最后通牒”,挪威虽小国寡民,但政府也要脸,城下之盟是不签的。于是,德国鬼子海陆空一起开火。挪威本无招架之力,形势马上一边倒。这时,人命关天,小国寡民更死不起人,挪威政府想和谈了。可元首怒了,这帮给脸不要脸的,反正奥斯陆已拿下,找个挪奸新立个听我话的政府。元首认为,挪威王国的事还得挪威国王说了算,“我的元首都说一不二,你的国王不一言九鼎,还好意思自称国王?”他指示德国公使,直接去找国王哈康七世谈判。彼时,国王身体不大好,老了老了,祸事临头,东躲西藏,心情也不大好。身边跟着个血气方刚的王储,天天嚷嚷打仗。国王不动声色,毕竟时代不同,20世纪了。而且,他这个国王当得不寻常,是35年前,挪威议会从丹麦找来的。从外国找国王,这也是欧洲国家传统,但20世纪了,就有了民选国王的意味。国王的态度,其实很鲜明也很简单——你们找我来当虚君,我就当好虚君,无论何时不越雷池一步,是战是和是你们政府和议会的事,我支持你们行使权力。就算结果不满意,我大不了不干这个国王。“无授权不代表”,国王将此视为王国的法理基础。但德国公使奉元首指示,只见国王。国王没法儿,见了公使,顺势把积蓄多日的邪火倾倒在公使头上,末了,和谈还是找政府。两边都谈不下去,纳粹德国放手开打,轰炸了行在,国王出离愤怒了、政府出离愤怒了、议会出离愤怒了、国民出离愤怒了,挪威向德国宣战,两个月后亡国。王室流亡,在海外领导抵抗运动直到胜利。

挪威国王素有平民国王美誉,《国王的选择》有所体现——兵荒马乱的,国王和王储连个警卫员都没有。咋说好呢?

在《国王的选择》中,我听到,哈康七世的长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宣布向纳粹德国投降,还以为这位兄长性格比较软,一查资料,原是位更令人敬重的老汉。丹麦沦为纳粹德国的“合作国”后,国王本可流亡避难,但克里斯蒂安十世的选择是与国民在一起。他还豁出金面,帮丹麦政府争取到高度自治权。他与纳粹虚与委蛇,暗中极力支持抵抗运动,不仅策动丹麦商船队投奔反法西斯同盟,更促使原丹麦治下的冰岛、法罗群岛成为盟军在北大西洋的支点。当然,德国占领军在丹麦不是无所作为。他们要求丹麦犹太人佩带黄色六芒星标志。对此,克里斯蒂安十世说,先给我来一枚这样的荣誉标志。后来,超过九成的丹麦犹太人在本国人和瑞典人的帮助下,渡海逃到瑞典,躲过了纳粹迫害。但到1943年8月,德国占领军对丹麦地下抵抗运动已忍无可忍,彻底剥夺了丹麦人的自治权。黑云压城城欲摧,克里斯蒂安十世站了出来,73岁的他,每天无所畏惧地骑马巡视哥本哈根,向国民宣告,国王安好,祖国永存。

这就是国王的责任。正如哈康七世所言,他必须以他的行为,履行登基誓言。

丹麦被德军占领后,1940年9月26日,这天是国王生日,民众簇拥着骑马巡视哥本哈根的克里斯蒂安十世。

然而,克里斯蒂安十世的英雄事迹,不尽真实。六芒星的故事尽管广为传播,但有过硬的资料证明是假的。有资料显示,炮制这个传说的,是二战期间美国的丹麦裔商人。动机是,美国公众认为丹麦过于服从纳粹,丹麦裔商人要扭转这个不良印象。不过,至少克里斯蒂安十世巡视哥本哈根的事是真的,也是没有警卫,持续时间更贯穿整个德占时期,他确被视为丹麦独立的象征。1942年9月,希特勒向国王电贺生日快乐,克里斯蒂安十世回了寥寥几个字表示感谢。这气得元首大骂一通“我到河北省来”,他认为国王无礼至极,是个渣渣。“电报危机”似乎成为纳粹德国对丹麦态度的转折点。

 4 ) 电影简介

挪威对德国之所以重要有两个主要自1939年春,英国皇家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英国的张伯伦政府不愿再次在欧洲大陆上开战,认为会重蹈一战覆彻,所以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

原因:作为海军单位的基地,以骚扰盟军北大西洋航运,挪威北方长海岸线是出动U型潜水艇攻击英国北大西洋商船的极好地点,和确保经由纳尔维克的瑞典铁矿运输顺畅。

整个电影有点沉闷,是还原历史的,严肃性还是要给四星。虽然电影比较无聊,看的时候容易分神,要倒退几次,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使德国舰队困在本土港内无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鉴于历史经验和地理事实,认为要对付占优势的英国海军,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突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畅通无阻地进入大西洋。

1939年10月10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晋见希特勒,表示担心挪威可能向英国开放港口,这将给德国带来战略上的不利后果。他力劝希特勒先占领挪威,以作为对英作战的海军基地,同时也可以确保瑞典的铁矿砂来源(德国每年消耗的1500万吨铁矿砂中,有1100万吨要从瑞典进口,在冬季,这些铁矿砂要经铁路运到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整个航线恰好在挪威领海以内)。但在希特勒的战略中,首要目标是征服西欧,故他还是宁愿保留挪威的中立地位,而不愿采取任何节外生枝的军事行动。

1939年的10月10日,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就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要夺取挪威建立战略基地的建议。但是,由于当时德国正在忙于西线作战,所以,希特勒一直也没有顾得上挪威的问题。但是,当两个月以后,严冬来临了,这就给德国在瑞典运输铁砂的海上通道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而这种情况下,德国的铁矿砂的供应也就面临着一种极大的危机。于是,此时的希特勒就想起了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曾经的建议,决定要暂时推迟西线的作战计划,转向进攻挪威。

铁砂供应对于德国真的很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德国所发动的战争是否可以进行下去,都系于铁砂的安全供应。为此,希特勒为了能够更加顺利地将挪威予以拿下,他还又花费巨资从挪威高层的内部收买了一个叫劳里茨.吉斯林的内奸。那么,这个内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原来,他毕业于挪威军事学院,20岁的时候,就被挪威政府派到了彼得格勒担任大使馆的武官。而等到了1931年的时候,就被提拔了挪威的国防大臣。随后,1933年5月,他又创建了一个挪威的法西斯政党。然而,由于这种纳粹主义在挪威根本没有市场,所以,他在受到了冷落之后,就开始投奔了纳粹德国。

1939年的12月,吉斯林就带着他的政变计划来到了柏林。随后,在柏林就受到了希特勒的多次接见,并给他留下了一个德国是值得他信任的国家的印象。接着,希特勒在反复研究了当时北欧的形势之后,便接纳了吉斯林所提出的建议,并为了更好地配合吉斯林的这次政变行动,希特勒在其最高统帅部就成立了一个由陆海空三军代表所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将此次军事行动命名为“挪威演习”。同时,希特勒还专门又给他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发出一道详细的命令,要求他即刻采取切实的外交措施,引诱挪威军队在德国军队到达的时候,都能够不战而降,并为这次侵略行动编造一些相对合理的解释。

当然,其实早在1939年的3月,挪威政府就从驻柏林的大使馆和瑞典方面得到了德军可能要进攻挪威的消息。然而,由于当时挪威骄傲自满的奥斯陆内阁始终都没有把这个消息当回事,所以,也就错失了对德军最好的防御时机。于是,当1940年的4月9日,挪威政府收到了德国要求它立刻无条件的接受德国的保护时,一下子,全国上下都感到手足无措,直至最终陷落。(吕海峰)

整个电影就是那个吉林斯被纳粹先为首相,想想国王签下投靠的协议,说德国会保持挪威,我网上找了下协议名字叫,国王不认同他是首相,并且拒绝签字,德国因此要武力征服挪威,开始一次轰,蚱,挪威为时四个月的反抗,

如果国王他签了投降了,就不会有人死亡,直接投降挪威就到了纳粹手里。挪威的交通,铁矿什么的资源都归纳粹了,他没签,挪威没有投降,反抗了四个月,为其它的反抗国家争取了四个月的时间, 为把纳粹有了很大意义,西欧那些国家反抗一个月就挂了。挪威坚持这么久。

秀才遇到兵,秀才想讲道理,兵说去你妈的,如果没有外国打介入帮助,小国无论怎么抵抗,不屈,对面强全,还是会失败的。

挪威反抗时,儿媳和她的孩子逃到了美国,国王和他儿子逃到了英国,并在英国继续鼓励挪威反抗纳粹,在英国五年后才回挪威团聚

挪威战役结果

德国获胜,占领挪威

参战方兵力

德国 7个师,1个伞兵营,约100,000人

挪威 6个师,约55,000人

英法联军 约38,000人

伤亡情况

德国 死亡1,296人,受伤1,604人

挪威 伤亡1,700人,包括死亡860人

英国 陆上伤亡失踪1,869人,海上失踪2,500人

法国、波兰 死亡533人

死亡约400人挪威平民

以上大部分来自网络

不要说话 评价 《国王的选择》//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6596704/interest/1867423719&dt_dapp=1

挪威亡国!为夺回领土国王竟流亡5年,成为二战史上一段传奇

人猿相揖别后

2018-05-09

关注

1905年11月18日,挪威议会投票决定瑞典-挪威联盟结束后的挪威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并投票决定哈康七世为瑞典国(不敢相信一个国王居然是平民公投选出来的)。

民选成功的哈康七世

德军为了实行“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扫除北欧三国对德国北部威胁。德国海军派出50余艘舰艇接近1万部队向挪威进发。不料德军遭遇挪威军队顽强抵抗,重创德国海军(德国海军服役刚刚半年的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甚至被岸基鱼雷击中沉在奥斯陆峡湾)。

“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被击沉在奥斯陆

德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进攻挪威,虽然遭遇顽强抵抗,无奈挪威只是一个小国。(德国为了迷惑英国,将人员和舰艇分散隐蔽,让英国认为德国的目标是登陆英国本土。)德国外交部向挪威施压,要求挪威投降。

抵抗德军入侵的挪威士兵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坚定站在挪威政府一边,拒绝投降,决定抗争到底。1940年6月,挪威全境沦陷。德国公使布罗伊尔对哈康七世国王进行威胁,要求他向德国政府屈服。哈康七世国王言辞拒绝,并说出二战历史非常著名的一句话“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者就不值得活下去”。

哈康七世

自此,哈康七世及其王室成员和挪威政府一起往北极方向撤退,最后在德军的炮火之下流亡英国。组建流亡政府,领导挪威人民抵抗德国侵略。同时期,挪威商船队在流亡政府的领导下成功逃离挪威,为后期盟军运输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挪威船队为盟军运输

哈康七世作为一位“民选”国王,为了国家荣誉、拒绝向侵略者低头、坚定地和挪威人民站在一起。在战争后期,哈康七世的儿子王储奥拉夫被挪威政府任命为国防部长领导挪威人民反击在挪威境内的德军,直到1945年德军投降时,在挪威投降的德军就高达50多万之众。

哈康七世作为挪威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国王,既担负了反抗德国侵略的重任,又肩负起挪威王室的尊严。他的一生无愧于挪威人民,无愧于挪威皇室。//m.baidu.com/sf_baijiahao/s?id=1599976625282423934&wfr=spider&for=pc

连续71年,挪威年年给英国送圣诞树,感谢对国王的救命之恩//m.baidu.com/sf_baijiahao/s?id=1621966810252050040&wfr=spider&for=pc

哈康七世1957年死了,就是儿子奥拉夫五世。但有作家考察,奥拉夫五世不是哈康七世的亲生儿子,是哈康七世的王妃和一名医生的孩子。不过,挪威人并不在乎这个,因为他们的历史就不管什么根正苗红。

综观挪威王室,并不追求万世一系,只要有个象征性的国王就成。与国家的恩怨情仇比起来,谁当国王根本不是事儿。 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0211075222722.html#

 5 ) 选择。

这是一部包含历史的片子,在1940点四月九日,当时正是二战爆发的时候,德军兵临奥斯陆,而挪威国王必须选择,是选择自己还是人民。片中的演员虽不是什么大牌,演技却是精彩。全片精彩的地方有很多,政府上下,首相,外长,议长面对困境的压力,布劳尔为了拯救大局的焦头烂额以及国王护卫队里面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庄严。这部片子把历史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外面面前,值得我们一看。

 6 ) 电影背后的历史

电影讲述的是二战的威瑟演习作战,即是Unternehmen Weserübung.这是二战前期(1940/04/09),纳粹德国对丹麦和挪威发起的袭击。

袭击的战略目标一是占领挪威的港口,以扩大纳粹德国对英国时的出击阵地;二是为了控制波罗的海,避免海上封锁,保障纳粹德国顺利地从基律纳(瑞典),通过纳尔维克获得足够多的铁矿石以供其军火工业使用。而Nicolaus von Falkenhorst认为丹麦是这条航线的必经之地。

不过无论丹麦和挪威都是中立的,尤其是丹麦。丹麦在1939年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不过尽管这样,纳粹德国依旧给两个国家发了最后通牒,只要它们投降,就保证其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挪威拒绝了,而丹麦在经过几个小时的短兵相接后接受了,直至四月九日的夜晚,丹麦已经被完全占领。

为了进攻挪威,纳粹德国一共出动了五个军舰组:

第一组前往纳尔维克,由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和格奈森瑙号战斗巡洋舰远距掩护,10艘驱逐舰运载爱德华‧迪尔特将军率领的2000人山地部队。

第二组前往特朗赫姆,由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和登陆部队1700人组成。

第三组前往卑尔根,由科隆号和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炮术训练舰刹车号,运输舰卡尔·彼得斯号,两艘鱼雷艇、5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900人组成。

第四组前往克里斯蒂安桑,同样是轻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以及3艘鱼雷艇、7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100人组成。

第五组前往奥斯陆的则是由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前袖珍战列舰)吕措号,轻巡埃姆登号,3艘鱼雷艇、8艘扫雷舰和登陆部队2000人组成。

此外还有U-boot潜艇在保护波罗的海的水面舰艇。

这几组,除了奥斯陆那一组和克里斯蒂安桑的那一组都顺利按照预计时间登陆。在克里斯蒂安桑,由于大雾,他们在早上6点,已经比预计时间晚了45分钟后才开始试图进入峡湾的入口,到了11点的时候,卡尔斯鲁厄号才在火力掩护下突破进入了港口。

奥斯陆方面,这本来是作战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重巡布吕歇尔号在5点15分接近位于峡湾最窄处的奥斯卡博格要塞时,被岛上已有48年历史的德国制老旧大炮命中,之后又中了两枚40年前制的鱼雷,失去控制。6点23分时布吕歇尔号翻覆沉没,这是布吕歇尔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执行战斗任务,其上2,202名船员和战斗人员中有830名死亡。不过尽管如此,奥斯陆仍旧被纳粹德国的伞军占领。

1940年6月7日哈康国王和国会转进英国成立流亡政府,1940年6月10日,挪威中校 i.G. Roscher-Nielsen在特朗赫姆正式签署了投降文件,同时任命了Josef Terboven作为占领专员。

德国在这场战役中一共死了1317人、1604人受伤、2375人失踪,除了人员,战舰的损失更是惨重:一艘重巡洋舰“布吕歇尔”、二艘轻巡洋舰、十艘驱逐舰、一鱼雷艇以及四艘潜艇,海军历史学家迈克尔说德国舰队失去了近一半的水上军队。空军方面,损失了242架机器。

盟军方面,英国损失1896人,挪威1335人,530法国人和波兰人。在海上,英国失去了一艘航空母舰,二艘轻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6艘潜艇,共有500人死亡。

 短评

1.德国公使的刻画其实好于挪威国王2.可以明白国王的选择所代表的意义,不屈,抵抗,自由和独立,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外力帮助和介入,又能怎样呢?面对强力,还是被打得东躲西藏,还是流亡。3.秀才遇见兵,秀才想讲讲道理,兵说去你妈的。如果秀才没办法搬动更强大的救兵,通常会被兵虐死。这真无奈

6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故事本身的底子就差,面对敌军入侵,国王一路仓皇逃亡,本就没什么可歌可泣可言,否则咸丰和蒋介石岂非也值得大书特书?这大概就是挪威的尴尬所在,好在隔壁邻居丹麦抬爱,丫直接投降了,有了对比,好像才有点面子。镜头晃得很有压抑感,演员的感情流露还算到位,属于想要主旋律,但找不到节奏

11分钟前
  • 苏彦明
  • 还行

国王也是人,逃难过程中的恐惧,体力不支,跟孙儿在大雪中玩捉迷藏,等待跟德国人会面的时候拼命要打开窗户。是的,他害怕,但是,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国王说,他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一旦确定国王是他们选出来的人,那么就会有各种限制这个王犯错的机制,这才是正常国家

16分钟前
  • 长安亚
  • 推荐

没人觉得德国公使进退两难吗?带着元首命令,希望和平,被挪威王室骂,被纳粹军官凶。国王的抉择无法说对错,毕竟当时小国早晚要沦陷,国王的哥哥丹麦国王都已经投降了,而到底值不值得牺牲士兵去抵抗且不论,只是这种螳臂当车的自尊可敬可叹。话说七十年后挪威是当今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18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被人民委以重任,虽佝偻树林仍保有挺立的尊严;被战争逼至绝地,虽蒙蔽双目仍坚持和平的斡旋。外交官听到元首语无伦次,童子军面对国王瞠目结舌。历史却记下那捍卫初心的耳光、伴着电波的倒立。是单刀赴会的勇者,也是含饴弄孙的爷爷;是昭告议员的国王,亦是无可奈何的父亲。一个选择代表民族的不屈。

19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应该也拍一部“吉斯林的选择”。

23分钟前
  • vivi
  • 还行

"Alt for Norge."

27分钟前
  • Wave
  • 推荐

挪威关于历史和战争的电影。一个北欧国家拍关于战争的电影实在有些为难。全片重点在于国王在历史生死关头的坚定决策。国王或许亲和而柔软,但作为挪威第一个民选国王的尊严心在大军紧逼和飞机轰炸下丝毫没有折损。一个小国也有说不的权利和尊严,以史为鉴。

31分钟前
  • lyfcanfly
  • 推荐

德军代号“威瑟堡行动”。三天之内的发生,不足十分钟的对谈。低成本电影,一个代表国家的国王尊严体面。背景是二战期,中立国挪威遭德国攻打,邻国丹麦四小时亡国。贫弱之国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选择。

33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挺棒的,皇室成员、德国大使、前线指挥官、普通士兵多个角度,甚至让你意识不到这其中的斡旋、会议、战斗、抉择全部发生在短短两天内。个人的命运、群体的命运才是历史最动人的地方

34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没什么错,但也喜欢不起来

35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我问我爸:丹麦王子为什么能成为挪威独立后的第一任国王,我爸说:都是亲戚啊!看完以后我觉得这部才是最应该提名外语片的,真的太好看了,不愧是挪威史上观影人数最多的电影。

40分钟前
  • 少年悖论
  • 推荐

人类有时候不只为面包,为权力,为生存而活。真正的英雄总是先进入深渊,国王蜷缩在炮火声中,德国的武力威逼中,大臣的质疑声中,儿子的恐惧中,家人的眼泪里。当他再一次站起来,便不再惧怕世界的倾倒。这是一种超越自由与人性的,生命的力量。

4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其实非常难

45分钟前
  • max1987
  • 力荐

很一般,除了开场阶段的动画打舰船。

49分钟前
  • 老羊
  • 较差

君主立宪在于国王是象征而不得有任何个人的意见和选择,电影名为“国王的选择”已经表示国王干政,但在如此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国王能抵抗巨大的压力作出不和纳粹合作的决定本身就已经表现出了国王这一象征本身所可能蕴含的巨大力量;电影把国王的挣扎表现的细腻入微,非常吸引人!

52分钟前
  • 真是好大一张床
  • 还行

一部有着浓烈的历史厚重感的电影。前半段情节非常紧凑。开头奥斯卡堡要塞击沉德国舰艇的那段非常精彩,尤其是那有着40年历史的德制大炮及其炮弹,和开炮时的音画,还有那经验丰富的上校果断的指挥。若你喜欢《国王的演讲》以及《帝国的毁灭》这类历史感强烈的电影,那你也可能会喜欢这部电影。

57分钟前
  • 兔赤中人.rD
  • 力荐

弱小不代表懦弱,小国也有尊严

58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要完全特写一个人物不容易,有时需要树立其他人物,通过互动、比较来表现。国王身边有一个和他关系密切但各方面又颇不同的王储儿子;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当然就是德国大使了,不同的立场身份,但有类似的压力与困境,国王和他还将直接交锋并做出选择,并表现最终的主题。三星半

60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中规中矩,了无新意。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