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承继

剧情片英国2019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乔纳森·普雷斯,胡安·米努欣,路易斯·尼科,克里斯蒂娜·巴尼加斯,玛丽亚·乌斯多,雷纳托·斯卡帕,西德尼·科尔,阿基里·布鲁尼尼,费德里科·托瑞,赫尔曼·德·席尔瓦,利桑德罗·菲克斯,利贝罗·德·瑞恩佐,威利·乔纳,索非亚·塞萨克,文森特·里奥特,塞奇莉亚·达齐,塞尔吉奥·尼古拉,洛伦佐·维格万诺,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六世,方济各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剧照

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2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3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4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5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6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3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4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5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6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7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8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9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2

详细剧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近 2000 年来最戏剧性的权力交接事件之一。主教贝尔格利奥(乔纳森·普雷斯饰演)对教会的发展方向感到十分失望,因此向教皇本笃(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申请在 2012 年退休。然而,面对丑闻和自我怀疑,善于内省的教皇本笃召见对他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未来的继任者来到罗马,在梵蒂冈的围墙之内,展开了一场传统与进步、罪恶与宽恕之间的斗争,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直面各自的过去,以图寻找共同点,以及为全世界十亿信徒开创未来。

 长篇影评

 1 ) 声音的杰作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教皇本笃圣袍纯净,但是有些迷惘困惑。就像他热情的要主教贝尔格里奥喝红酒,从内屋传来教皇的钢琴声,混响暗寐是折射出的房间效果,斟酒的主教听闻得清清楚楚。两个矛盾对立的老人在晚上一起谈论音乐、初发心、不论正事的时候并非闲笔,恰恰正是互相敞开胸怀的表现。也许刚开始都会迷茫犹豫,需要一些启示和谕旨,而因缘际会让我们走上同一条路,杀人剑活人刀,保守还是改革,其实都是同一条路,不同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生活的眼光。既然能够放下芥蒂,那也能放下执着。两位演员自然处理比任何技巧卖弄和故弄玄虚更有效果。当然,偶然出现的闪回不是最突出的电影性。主教年轻时跟心爱的姑娘告别,那束换回来的画的无声处理才是真正的艺术。从此后你对她的爱要换一种方式,那位启发主教的执事的开示非常透彻,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本心。

全片的声音非常棒。创意上乘,清晰度感人。比如世界杯电视效果和现实两位老人的交谈,教皇一边弹钢琴一边和外屋主教交流的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的比例转换;直升机上两位老人通过耳麦交流前后对比效果;园丁送牛至给主教时候的间接音效,教皇向主教忏悔时候的先清晰再黯淡而后恢复清晰的声音波浪变化;众生祈祷交织起的群杂效果;结尾出字幕时候的一场雷雨,从开始的打雷下雨到后来的雨住天晴,甚至听到布谷鸟的鸣叫。非常有想象力的声音设计,有很深造诣的声音长镜头。

 2 ) 本笃是何时改变决定的?《教宗的承继》中的人物动机

  两个完全不同的针锋相对的人,如何在三场对话中改变想法,达成共识?请看安东尼·霍普金斯和乔纳森·普雷斯的演技,真是浑然天成,将人物动机及其转变完全诠释,毫无破绽。网飞搭建的西斯廷大教堂还原度太高了,壁画真美。配乐好听。

三次对话

  第一次谈话,花园散步,双方交换教义观点,不欢而散。

  第二次谈话夜里晚餐后,小客厅,本笃摒弃教义分歧,寻找共识。先是交流初心,第一次聆听到主的声音,贝尔格利奥回顾了自己青年时出家的原因,本笃了解到他信仰的坚定。而后交流休闲娱乐个人爱好,本笃向贝尔格利奥展示了自己的古典乐爱好,贝尔格利奥则谈到了摇滚乐、足球,本笃还爱看电视剧。以一个祈祷时抽烟还是抽烟时祈祷的笑话为结束。

  第三次谈话是第二天,在西斯廷大教堂里发生的,即投票产生教宗的地方。本笃告诉贝尔格利奥自己决定退休,贝尔格利奥震惊,一再劝阻。本笃让贝尔格利奥来做教宗,贝尔格利奥觉得自己有罪不行,忏悔自己在军政府时期的行为。在两人的交替讲述中,展示了贝尔格利奥的修行历程,抛弃耶稣会士的保守,转为深入平民的前卫。

  接下来谈话继续,但场景改变,进入泪室,即圣器收藏室,选举后教宗首次亮相前,在此穿戴传承下来的服装配饰。在这里,两人相互忏悔。本笃谈到了自己在丑闻中的决策,贝尔格利奥再次力劝本笃留任。这里安东尼·霍普金斯演技爆发,本笃说自己已经聆听不到上帝的声音,或许上帝在说的就是让自己走,最终说服了贝尔格利奥。

两人风格

  两人的生活作风完全不同。本笃是学者,严肃古朴保守,坚持传承的教义;德国人,在欧洲的中心,在罗马生活多年;熟练掌握多门语言,精研教义,出过多本书;不拘言笑,从不大笑,不说笑话,不喜欢人家与他开玩笑;与人保持距离,不拥抱只握手,独自用餐;一生独行,不爱人际交往;用餐节俭,虽然住在奢华的宫殿里,但吃着土豆泥;不饮酒不喝咖啡,只爱喝芬达;喜欢音乐,但只爱古典乐,弹得一手好钢琴(安东尼·霍普金斯在这里也大秀琴技),出过唱片。

  贝尔格利奥出生在南美贫穷国家阿根廷,意大利后裔。出身平民阶层,喜欢市井生活,喜欢足球、摇滚乐。他喝酒,喝葡萄酒也喝啤酒。喜欢泡吧与陌生人一起看球,一起欢呼。喜欢跳舞,探戈,甚至还要教教宗跳。他喜欢人群,深入大众,喜欢在街头、在酒吧、在餐厅、在宫殿等随意地方与形形色色的人交谈,而且很快就能相谈甚欢,得到人们的喜爱。喜欢讲笑话,喜欢与人开玩笑。除非必要,他不爱穿司铎的制服,平时穿着与普通人无异的平民服装。他生活俭朴,反对教廷的奢侈。平时不住在自己主教的豪华宫殿,即使到了罗马,也不住在教宗安排的地方,而是自己出去住狭窄的小旅馆,自己洗衣服,在路边吃披萨喝咖啡。

俩人的共同点,相互理解的基础

  这两人基本上可以说是不管从观念还是生活方式,都是完全相反的,针尖对麦芒的。两人只有不多的共同点。

  一是音乐,虽然一喜欢古典,一喜欢摇滚,但神奇的是二者有交集——知名的摇滚乐圣地艾比路,这里有间教堂录音室,披头士在这里录音,本笃也在这时录音。影片开始时,俩人第一次会面是在厕所里,贝尔格利奥哼着一首小曲,还不是教宗的拉青格问他,你这曲挺好听的,是哪首赞歌?贝尔格利奥说是皇后舞曲。虽然这是一首摇滚乐,但音乐不会骗人,确实挺好听的。

  二是“保守”,贝尔格利奥出身耶稣会,以保守著称,他青年时代作风、教育风格保守,跟本笃差不多,这也算一个两人可以相互理解的一个共同基点。

  三是都经历过极权统治,且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贝尔格利奥在军政府上台时为其服务,保护了一部分人,本笃则在二战尾声时被征召入伍德军,辅助空防部队,片中不止一处出现指控他为纳粹的镜头。片中贝尔格利奥忏悔时,本笃安抚他说,“所有的独裁统治,都会剥夺我们选择的自由,这点你我都知道”。

  在客厅第二次交流中,虽然不争辩教义,但谈到了初心,第一次聆听到主的声音,俩人了解到彼此信仰的坚定。后面俩人还交流了生活方式,对彼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了达成共识的可能。俩人对教义的推崇虽然不同,但只是方向不一样,贝尔格利奥也没有超出基督教义的根本。以抽烟和祈祷能不能共存为例,可以很好地诠释保守与前卫的不同,只是理念上的区别,关注点不同,但是可以共存的。

人物动机

  贝尔格利奥的动机比较简单,他对现任教宗领导下的教会发展方向失望,决定退休,多次递上辞职信,但毫无回应。他买上飞机票,前往罗马,此行动机是要让教宗批准他退休。片中他多次递上辞职信,但教宗一再否决。

  本笃的动机比较复杂,我看了好几遍才揣摩明白。他领导的教廷遭遇巨大危机,内部信息泄露了银行不当行为和主教性丑闻。在这个时候贝尔格利奥递上辞职信,要辞去枢机大主教的位置,返回基层当一个小司铎。这一举动,本笃认为是抗议,对教廷的抗议,对自己的抗议。贝尔格利奥是他最大的批评者,是政敌,之前差一点当选为教宗。他收到了贝尔格利奥的辞职信,一开始很高兴,但他不能批准,这样会让教廷面临的舆论困境更加雪上加霜。他把贝尔格利奥召来罗马,一开始是想说服他,让他放弃退休。本笃在面临危机时,有想过退位,但因为接手的可能是老对头贝尔格利奥,所以就放弃了退位的想法。这两条就是本片开始时本笃的动机。

  在第一次召见的花园对话中,俩人针锋相对交流观点,格格不入。本笃认为贝尔格利奥在指责自己,要对丑闻负责,最后怒气爆发,几乎要批准贝尔格利奥的辞职了,他甚至还说,“你说你不再愿意当枢机大主教了,你确定自己还想成为一名司铎吗?”他几乎认为从教义观点上看,贝尔格利奥已经不算天主教徒了,不适合当司铎了。但是他在怒气中控制住了批准辞职,甚至将其逐出教会的冲动。

  在第二次谈话中,本笃的动机开始是随便聊聊,但从聆听主的声音开始,俩人开始了良性互动,本笃认识到贝尔格利奥信仰的坚定,感觉不错,开始决心摒弃教义分歧,寻找共识。贝尔格利奥在本场景中的动机,则是知道了俩人间的分歧无可救药,在陪聊时伺机就要递上辞职信让本笃签字。

  本笃分享了自己听到的声音,给他带来的是宁静。问贝尔格利奥,他则想到了酒吧、跳舞、数钱的声音,哈哈,主的声音是市井的声音,热闹,并不宁静。剧情也由此开启传记,贝尔格利奥分享自己的出家路。本笃更了解他了,然而这时贝尔格利奥说完了,话声一转又提到了主让他退休,本笃谢绝了这一话题,提议今晚俩人搁置分歧,像兄弟一样相处,并开启了俩人可能有的最大共同话题,音乐,俩人相谈甚欢。

  在这第二次谈话中,本笃显然认识到了贝尔格利奥信仰的坚定,理解了他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解了另一派。深入群众,贴近市井生活,但仍然在践行基督的教义,恩慈——抽烟的时候,也是可以祈祷,也是会祈祷的。在这一晚之前,虽然本笃已有退位的决心,但没有考虑过让贝尔格利奥接手,甚至他还没退位,就是不想让最有可能接位的老对手接位,推翻他做的一切。但这一晚的交流改变了本笃原先的想法,这个人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在第三次谈话发生前,当天早上又一起新闻加重了本笃和教廷的危机,本笃不得不赶回罗马。这一事件加强了本笃退位的决心,以及可能也有让位于贝尔格利奥的心。在教堂里,本笃谈到了主给他的启示征兆,烛烟往下飘,并问贝尔格利奥有没见过类似的征兆。贝尔格利奥说在蒙召前,已经买了来的机票。这一巧合也是一个征兆,“我们都在天主的手中”,这一征兆加强了本笃让贤于他的决心,给了他鼓励,最终说出“你是合适的人选”。在这里,本笃从可以接受贝尔格利奥接位的可能,转变到如果不能确保接任的是贝尔格利奥,那么他就不会退位。

  大局至此已定,俩人动机明确。本笃决心让贤,贝尔格利奥力辞,俩人力图说服对方。最终本笃成功说服贝尔格利奥。

演技表现

  安东尼·霍普金斯和乔纳森·普雷斯两位老戏骨的表演毫无破绽,浑然天成。乔纳森·普雷斯的贝尔格利奥作为下级态度谦卑,但真理面前毫不让步据理力争。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教宗,全程掌握主动,掌控对话方向,态度谦和,思维保守,话语直接有力,直击俩人冲突核心,毫无废话。愤怒时情绪转换自然,表情眼神到位,特别是“你确定自己还想成为一名司铎吗?”,这里放大了镜头,将面部表情、眼神完好地展示出来。后面泪室里的对话,谈到自己祈祷时毫无回应,天主沉默,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教宗又有一次爆发,气场十足。

愤怒的本笃,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犀利眼神

  除了对话时的交锋,我还很喜欢这片中的两处沉默,无声中同样有极佳的演技表现。一是花园对话最后,本笃愤怒,说出“你确定自己还想成为一名司铎吗?”,俩人陷入一阵沉默,只听到夏日蝉鸣,本笃盯着贝尔格利奥,此处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犀利眼神再次展现。贝尔格利奥嘴角牵动,没有说出话,眨了几次眼,眼神向下了。然后本笃说“我不同意你说的任何话”,转身走开留下背影,贝尔格利奥以手捂嘴,轻轻摇头,望着本笃的背影,向另一方向走了。他抬头看树木蓝天,自己发呆。

面若死灰的贝尔格利奥,乔纳森·普雷斯的表情

  另一次沉默是晚餐后在小客厅,本笃不与贝尔格利奥谈辞职的事,但几句闲话聊完,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话头无从开启,俩人坐在圆桌两端,各望两边,一时陷入沉默。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本笃,一会看着这边,一会看着那边,看看墙上的画,就是没有看向贝尔格利奥。一旁乔纳森·普雷斯的贝尔格利奥也是沉默,手足无措,小手无处安放,等待教宗开口。本笃是掌握话题的,过了一会才想好,打破沉默,从一个基本话题,聆听主的声音开始。

各自沉默

本笃的转变

  在开始时本笃就是个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古板,但后面,他居然会开玩笑了——虽然是德式笑话并不好笑。他推开大门,接近人群。他被贝尔格利奥抱着学跳探戈。俩人还一起看世界杯,本笃居然跟着开始喝啤酒了。毕竟是德国男人。

  啤酒,摇滚乐,确实是好东西。

 3 ) 后半段是哭着看完的。

一点感想: 1.枢机主教的红衣怪可爱的。 2.以为是纯英语片,没想到有不少意大利语。有点亲切,虽然是为听歌开始学这门语言的,虽然只听懂一个tu。 3.或许派系斗争里的每个人都是格外孤独的? 4.身居高位或许意味着将被所有人猜忌。教宗产生疑惑的时候,谁能帮助他呢? 5.本笃十六世或许是个情绪格外内敛的人? 6.禁欲之于天主教,就像不食荤之于佛教,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也不是一直如此? 7.在宗教信仰中,“权威”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 8.闭上眼睛就看不见,陌生的语言也听不懂。可根本没用。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会发生什么。 9.对忏悔与宽恕的新看法:不是为了遗忘,是接受自己的局限性,然后去弥补(不想用“赎罪”这个说法)。 10.从没怀疑过不是真正的坚信。 11.“如果必须流泪,就让它成为欢乐的泪水吧。” 非常可爱的几个片段: 1.餐前祈祷与几次伸向比萨的那只手w 2.直升机上,本笃十六世摘下耳机:你说什么我听不到w 3.告别前的探戈。本笃十六世边虚虚挥舞着拐杖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快走,快让他走,别再让他来了”。旁观者压抑不住的笑意。 4.本笃十六世走入人群中,那些模糊不清的照片中人们清晰的笑容。 5.我与你有分歧,但我仍愿为你祈祷。

 4 ) Two Popes:compromise or change?

我很庆幸,在2019年年终,上映了一部很有意思的影片。我又很懊悔,竟然等到2020年年初才看到。 《教宗的承继》 看完后第一时间查了查承继和继承的区别,百度知道上是这么解释的:承继重向前的承接,继承重向后的延续。 承接什么呢? 两次教宗选举清清楚楚地向我们展现:本笃承接了逝去教宗的职务和责任,贝尔格利奥承接了本笃未能妥善解决的困境。 本笃被选为教宗时,燃烧了两次黑烟进行了三次选举;贝尔格利奥被选为教宗时,第一次就白烟滚滚。 这两个人好像一直不对付,无论是观念还是行为方式。本笃无法理解贝尔格利奥的鞋子,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能和自己的园丁谈笑风生;贝尔格利奥不明白为什么本笃要独自吃饭,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接受自己的卸任。 时间就在两个人的拉锯战之间缓缓流淌,最终也不知道是谁改变了谁。 “你这是妥协。”“不,我改变了。” 教宗对教宗说。 “我改变了。”“不,你这是妥协。” 教宗对教宗说。 晚餐后的钢琴,细雨中的探戈,两个年迈的人。 安东尼霍普金斯老得不像样,从《沉默的羔羊》里的蓝眼睛到如今黄绿色的瞳孔。 乔纳森普雷斯一直都与教宗类角色有着不解之缘,从《权力的游戏》里的“大麻雀”到这部影片里的贝尔格利奥。 谁都犯过错,谁都好像不配做教宗。可是向天主祷告,他或许会原谅每个人。 贝尔格利奥终于不负众望成为教宗,是个自己订机票关心卫兵热不热的教宗。 本笃终于卸任了教宗,是个看见人群中举起巨大条幅“谢谢”时会微笑的教宗。 2014年德国和阿根廷世界杯决赛,也是教宗和教宗最后孩子气的对决。 网飞的野心很大,制作也很精良。网络电影的不断发展让电影可以不在影院播放,有了新的传播途径。无论是“教父”齐聚的《爱尔兰人》还是这部《教宗的承继》都让人觉得新途径和老演员也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其实这部电影最让我动容的是其中插着几帧动如静景的阿根廷风光和夏宫夜景,以及突然点着的那盏灯。 年轻的贝尔格利奥坐在高高的石头上嘴角上扬,微风吹过天地,有种别样的美。

 5 ) 妥协,还是改变

本片不是权力的游戏,也不是维基解密,没有什么教廷中的秘密集会。想看本笃十六世退位之谜,罗马教廷黑暗面解密、以及教宗之间你死我活斗争的阴谋论爱好者可以退散了。

不久前,马丁斯科塞斯一番言论,引起撕逼无数。

我对讨论MCU和《教父》谁才是真正的电影没啥欲望,在我看来,电影的功能性其实是很复杂的,看MCU大俗套很爽很快乐,看《教父》同样也很爽很快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背后,是新兴的流媒体和传统老厂之间的战斗。老马说了,以后传统的好莱坞流水线只会产生MCU,但真正的电影,会在流媒体上延续下去。

这点我相信,并不是说流媒体就没有MCU,我相信MCU也依旧是流媒体内容的主流,不过因为行业发展和资本的关注,流媒体有足够的钱和包容,来满足大导演们在传统好莱坞体系中日益得不到满足的创作欲望。

迪宝宝太可怕= =

当巨头们都开始进入流媒体行业,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腥风血雨。迪宝宝不说了,MCU、星战一堆计划;苹果虽然某海马王的片有点扑街,但是人家财大气粗啊,《基地》这种天坑都握在手上;亚马逊爸爸冷眼旁观,手下早早备好了《无垠的太空》、《指环王》~~

作为改变游戏规则的祖宗,网飞在干啥呢?!

花钱,花更多的钱。(虽然我有种现在网飞有些投资越来越小气的错觉,比如《猎魔人》就很穷的样子。)

哈哈哈,今年金球奖开场吐槽直接放弃治疗

以至于今年金球奖的开篇,主持人都开始吐槽以后别搞颁奖季了,都是网飞的。

虽然现在网飞的内容越来越杂,作品水准参差不齐,早就不是《纸牌屋》那个时期的网飞。但2019年网飞投资的众多作品中,有两部应该是符合马丁斯科塞斯“电影”概念的作品。

一部是老马本人《爱尔兰人》,带着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还有乔佩西,一帮老头子给他们记忆中的江湖(或者是电影工业)留下最后的敬意和印记,最后感叹时间和现实最终战胜了一切。

另一部就是《教宗的承继》,还是俩老头子,在几场絮絮叨叨和一些讨巧的,世俗化甚至有些刻意的细节中,两个世界上最接近神的存在展示了最人性化的一面——两个充满智慧以及丰富人生体验的老头子在唠嗑中,对自身、信仰和世界的思考。

本片由真实事件改编,我们先来了解下背景故事,

现实中的本笃十六世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前教宗本笃十六世,对于非教徒来说,这位德籍教宗最出名的事迹无疑是他的主动退位。2013年2月,这位教宗向全世界宣布因为身体原因辞去教宗一职,成为天主教廷600年来第一位主动退位的教宗。

在这之前,对这位教宗的评价总是带着守旧、固执、法西斯(毕竟是德国人= =),指责在他领导下的天主教廷,封闭自守,不思进取,已经和世界脱节。

现实中的方济各教宗

饰演现任教宗方济各的是乔纳森普雷西,或许叫他大麻雀你更熟悉一点,这位权游中被瑟后炸成渣的大主教,在本片中饰演了一位完全不同但同样入木三分的教宗。

这位阿根廷籍教宗,一直以离经叛道闻名,比如毫不掩饰自己阿根廷人天性中的热情,爱跳桑巴舞,是个超级球迷,布宜诺斯艾利斯圣洛伦索竞技足球俱乐部的铁粉。就算当上了枢机主教,依旧喜欢到信众中去,以朴实的生活方式和平易近人深受信众爱戴,本人也一直坚持“他是贫者的牧人,弱者的发言人。”

恩,2016年还出演了一部饰演自己的电影,也算是开创了天主教廷新的记录。

《教宗的承继》就是以这两位教宗为主角,讲述了两代教宗传承的故事。

现实中的两位教宗

影片开头,直观地展示了天主教廷信任教宗选举的盛况。

来自全世界的枢机主教们齐聚一堂,他们会在选举期间被关进西斯廷教堂,不选出教宗不准出来,按照教廷的规则,只有当某位枢机的票数超过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1,才能当选新教宗。每一轮投票的结果会通过教堂外的烟囱向全世界公布,黑烟表明失败,白烟表示新教宗诞生。

天主教廷把教宗选举称为“秘密会议”,拉丁文是拿着钥匙,大意是今天不选出教宗就别想出这个门

这场戏也展示了两个教宗的对立,当时还是枢机主教的方济各代表着教廷中革新的声音,而本笃十六世则是守旧派的领袖,这场选举,守旧派取得了胜利。

最后,白烟升起,在全世界信徒的欢呼声中,本笃十六世上台。画风一转,数年时间,人们大肆批判本笃十六世统治下的天主教廷越发保守,不思进取,各种谩骂和诋毁。风暴中心的本笃十六世,跪在神前祈祷,拘楼的背影拖出长长的影子,真是背锅侠最好的注脚。

不知道是心灰意冷还是什么原因,枢机主教贝尔格里奥给教宗写了辞职信,教宗也心血来潮,召他来梵蒂冈。

两位教宗初次见面,是在教宗的夏宫中。

他们的观点是完全相悖的,本笃十六世觉得教廷就应该延续规矩,神权必须高高在上,与普通人隔开;还是贝尔格里奥枢机主教的方济各则引经据典反驳教宗,觉得世界在改变,教廷也应该改变。

两个人的性格举止同样鲜明。

本笃十六世是端着的,他是教宗,他是上帝在世间的牧人,帮主牧守四方,他端坐在梵蒂冈的高墙内,驾驭着天主教廷,矜矜业业,丝毫不敢松懈,他不是神,却要扮演神的样子。

贝尔格里奥枢机主教则是个风度翩翩平易近人的老头子,丝毫没有枢机主教的架子,和夏宫的嬷嬷还有园丁都相谈盛欢,园丁还送了他一束牛至叶(话说自己做意面或者烩饭真的推荐放这个.jpg)。

教宗的总结是,“人们都喜欢你。”(还好不是权力的游戏,不然这句话堪称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尔~)

两人的争论最终落到了一点,

妥协,还是改变。

虽然有些玩弄文字的嫌疑,前者代表着被动的改变,你做出改变是被客观因素推动,清政府洋务运动就可以看做是妥协,更直接一点叫“换汤不换药”。至于改变,是主观愿意寻求突破,打破常规,许多改变可以看做从内到外的破坏,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这不仅仅是针对教廷的未来,也是两位教宗对自己人生的思辨。

对本笃十六世来说,他的疑问来自信仰和世俗的冲突。作为教宗,他是世界上最接近上帝的存在,可是也意味着他必须在世俗中维持天主教廷的存续,这其中必然充斥各种妥协,主的光芒背后,是那些令人焦头烂额的破事儿,梵蒂冈银行的烂账、教廷内部的腐化、幼童性侵案......日积月累中,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教宗本人居然产生了信仰危机——他听不到主的声音。

对方济各来说,他的改变,源动力是来自过去的阴影。

影片中展示了方济各最大的阴影,那是一段阿根廷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历史上称为“肮脏战争”。

这是阿根廷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1976年3月24日,阿根廷军队用武力从伊莎贝尔·庇隆的手中夺取了政权,三军首领宣布成立联合军政府,开启了七年的“国家重组进程”。之后,军政府开始了暴行,魏地拉将军发表申明:“阿根廷必须死掉足够多的人,才能重新恢复和平。我们先杀掉反叛者,然后是其协助者,之后是同情叛乱的人,最后,我们杀掉那些犹犹豫豫的人。”军队对社会抗议者开展了秘密和非人道的镇压和杀害,他们的迫害手段多样而残忍,如强制失踪、秘密关押和实施酷刑、活埋、从飞机上抛至河里、篡改婴儿身份等等。

现实中,教会在这段历史里扮演了极度不光彩的角色,不仅为军政府提供了执政的合法性论证,出席政府的许多重要活动,支持政府的许多政策;还派出许多随军教士,在集中营为士兵提供心理服务,将失踪者家属的求助信息传递给军方等等。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方济各教宗在这段历史中都留下了不光彩记录

影片中,作为教会的高层,方济各向军政府示好,他本人觉得这是为了保全教会,保护他的教士和信众,可是天真的教士显然低估了暴权,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他的上司和几位同事都因为坚持被谋杀被惨无人道的关押和虐待。

他妥协了,然后失败了,他开始自我怀疑,直到被放逐期间,在一所山咔咔里面的修道院中,听着那些穷苦农民的忏悔,然后,他重获新生。

一次次的唠嗑,其实也是两人借彼此剖析自己的过程,

本笃十六世最终选择了改变,改变,从忏悔开始。

片中直接安排了一场惊世骇俗的教宗忏悔戏,教宗跪在贝尔格里奥枢机面前,开始忏悔,当然那些涉及现实的东西,比如教廷内的幼童性侵丑闻什么的全部消音处理,再次觉得导演真是鸡贼~

这种展示,不仅仅是把教宗的神性剥离,更是血淋淋地把教宗描述为一个罪人。

最终,他选择了退位,这个以保守著称的教宗,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做出了最不保守,最离经叛道的举动,无论如何,这位老人值得尊敬。而贝尔格里奥枢机主教,未来的方济各教宗,则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生,他至今都在赎罪,并且愿意为改变付出一切。

实际上,全片一直在把教宗的光环抹去,看着两位教宗唠嗑,我们了解到了教宗也有小爱好,本笃十六世喜欢看肥皂剧,对芬达这种肥宅快乐水情有独钟,出过自己的专辑,虽然他连披斗士是谁都不是很清楚(所以有人说猫王曾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没毛病~流行文化至少在传播方面碾压传统宗教= =)。方济各是个真球迷,接受教宗接见也不忘看比赛转播,也是天生的拉丁舞好手。至于吐槽拉丁文和英文、一起看世界杯决战、吃街头小店的意式薄皮PIZZA,这些细节无不透着小机灵和讨好观众的气息。

这片如果是天主教廷的宣传片,这种放下身段的自嘲精神,我能给99分。

又接回开头的问题,NETFLIX和一大堆流媒体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好莱坞工业体系。一个新生的体系开始挑战旧有的规则,这其实是世界发展的常态。不同的是,阻碍流媒体的只有金钱,而阻碍天主教廷的却是整个世界。

表面的固执、保守、某些性侵的丑闻背后,是世界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就算天主教廷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无力阻挡的改变,教宗毕竟不是上帝,就和尼尔盖曼在《美国诸神》中描述的那样,古老的信仰日益衰弱,他没办法让现代的,天天被互联网信息轰炸的,更加强调自我意识的人们再次回到中世纪,可以为了一张赎罪卷舍弃全部身家。

留给本笃十六世的选择其实是很现实和世俗的,

要么故步自封,要么打破藩篱,为了教廷的延续,改变也好,妥协也罢,必须做出选择,

既然他自己搞不定,那么就找一个搞的定的人,他的理念不重要,他的站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坚持来做出改变。

这个角度一看,其实整部电影是一场大型的教宗面试节目(雾)。

现实.jpg

至于方济各教宗上台后,电影给出了一排排墙的特写,这无疑是现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无论是在柏林还是在墨西哥边境(川普继续躺枪),方济各教宗的发声传递了一个很普世的价值观,

BULID BIRDGE,NOT WALL.

可惜现实好像反了~世界和天主教廷依旧麻烦不断,无论方济各教宗前段时间发表的措辞强烈的反堕胎言论还是不耐烦拍掉信徒拉住他的手,这位教宗似乎也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教宗:“爱让我们有耐心,但我们常常失去耐心。我也想为昨天的不良示范道歉,有时甚至连我都失去了耐心。”

当然,我作为一个从小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宗教影响的普通人,也没有足够的眼界和资格去讨论教廷这样庞然大物的存续问题和涉及十数亿信众的信仰问题。

这片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还是俩老头子的神仙演出,唠嗑过程中,没什么高潮也没什么强烈冲突,可是你就是能从某种程度理解两个教宗,哪怕你只是一个无信者,哪怕事后想想,某些处理似乎有些美化人物,有些言语似乎有那么一点伪善,某些思想其实和你本人并不太兼容。却因为两个老人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智慧而变得不那么重要。

一想到这可能是这辈子最后看到这些神仙演戏,

我只能说,且看且珍惜。

 6 ) 作为观众,依然能在大屏幕上看到这些老爷爷们飙戏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宗的承继,更喜欢它的英文片名The Two Popes。一个纪录片式的电影,讲述13年Pope Benedict XVI退位,Pope Francis被选举成为新教皇的故事,但它更细微地聚焦在这两个人物本身与其中的连接,大量对话,探讨,质问,陈述,互相碰撞,获得宽宥。奇怪的是,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我不知道那年三月的夜晚全世界聚焦在梵蒂冈广场上,不知道一位新教宗要获得至少77张选票,不知道白烟黑烟又分别代表着什么含义。我的无知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敬意与喜欢。在影院看完第一遍后回家又去Netflix上重看,从头到尾,没有间断。

它讲宗教,但它不枯燥,它甚至很有趣。两个立场完全对立的人物“打架”,以神学思辨的形式,互不相让。他俩在夏宫的对话充满火药,主教批判自恋的教会在新时代依然固步自封超然于外,教皇本笃无奈地回应与时代精神结合的教会会遭世人遗弃,一个保守一个激进,是改变还是妥协,是上帝朝我们走来还是他一直在那里。他们对如何处置教会里的丑闻争执,忏悔只能净化罪人的灵魂但无法帮助受害者,build bridges not walls。

而作为“教皇”本身这个角色,电影也给了更多人性的展示。红尘,音乐,探戈,足球,披萨和芬达,与上帝的联系,甚至到最后教皇本笃接近歇斯底里地说“我不能再扮演这个角色了”“I dont hear his voice. Silence. For my entire life I’ve been alone but never lonely, until now.”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一个信徒的无助,而作为教皇,要去承认他失去了某种连接这更显得无助。

我不知道具体在哪里被电影打动,可能是它无声无息中传达的慈爱,痛苦挣扎后获得的解脱,抑或是人们对于信仰的真诚。它让我在黑暗里落泪,受到感动。

但依然,这是部电影,其中多少真实多少艺术,无法判断。它穿插着当时的图片、新闻报道与视频,它有着很精彩的配乐与剧情节奏把握,选了两位能把教宗诠释的淋漓尽致的演员Anthony Hopkins and Jonathan Pryce, 作为观众,依然能在大屏幕上看到这些老爷爷们飙戏就是一件幸福的事。Worth a watch!

Again, bravo to Netflix for making this film.

 短评

如何评判一个导演的符号学水平,就要看他是如何阐释其意识形态的,故事与意识形态间有多疏,内核与对话又有多密。两代教皇,一个历经德国纳粹,一个历经南美新自由主义实验场的摧残。前半段通过保守派教皇引出“墙”、女性主义、LGBT平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用如何寻找基督来化用《古兰经》的“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他走去”,借历经新自由主义摧残的拉美人之口来替80%的群众要人权,又用蛮横和丑闻来批评早已腐朽的WASP和新纳粹,反映了整个美国社会乃至西方社会的缩影。后半部分则以最具代表的拉美母亲运动、阿根廷军政府来反思新自由主义摧残下满目疮痍的国际社会(难民也是由此产生)并以此来呼吁变革。最难能可贵的是新任教皇正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变革,较之《寄生虫》的绝望,本片则充满希望。喜剧结尾更像“和解而非冲突”的呼声

10分钟前
  • 混吃等死的废物
  • 力荐

大麻雀与汉尼拔教授不得不说的往事。看着他们二位互相飙演技真是太精彩了

11分钟前
  • 小乙哥
  • 力荐

8.2 声音在影片是很重要的概念,信徒的声音,衪的声音,自己的声音,我们通过聆听来宽恕。

13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推荐

好看的历史传记片,再现了近10年前梵蒂冈两代教皇接替的真实故事。我去过罗马西斯庭教堂看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多次,第一次从电影里了解到教庭在里面的真实活动情况;两位教皇也被老戏骨演员们赋予了真实生动的人性描写,很开眼界。这位巴西导演近二十年前的作品《上帝之城》就震惊了我们,至今65岁了还宝刀不老,佩服!

1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很规整的传记片,不乏亮点,在三星和四星之间犹豫,还是给四星,毕竟同时探寻灵性和人性,实属不易。尽管影片用手持摄影、快速剪辑、流行金曲等电影手法消解宗教的严肃和厚重,但真正成就这部电影的其实是梵蒂冈的实景以及两位教皇的真人出镜,教皇回归凡人的题材虽新鲜,但这个时代最难的议题,是每个人从世界和自身寻获神圣的碎片。

2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如何表面给上司递辞职信,反而成功提拔加薪的经典案例

25分钟前
  • Tonbo
  • 力荐

梵蒂冈的公关手段连电影都用上了,可以说非常与时俱进,非常高级了。能够将权力移交给跟自己政见不同者,本身就是非常伟大了,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一窝窝的,一代不如一代。

30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在交流与忏悔中去探讨信仰。有几场戏将他们还原成普通人的设计还是很出色的。有人性的部分,也有神秘且神圣的部分。两个演员的表演太精彩了,也是影片的主要加分项。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以文艺的拍摄形式告诉大家神父也是平常人,不要神化了他们。他们也喜欢肥宅快乐水,喜欢足球世界杯,喜欢钢琴,喜欢abba 。So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all a part of God's great big family…

3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LFF 2019) Speaking English is exhausting. 噗,两主演要搞定这么多种语言才真是exhausting...

38分钟前
  • vin
  • 推荐

演吃人魔就是吃人魔本魔,演教宗就是教宗本宗,完全看不出演的痕迹。

42分钟前
  • 丛林宜歌
  • 力荐

观感很好,文本很舒服,虽然充满了一种“电视感”,感觉台词深度不够,且摄影的剪辑太跳脱。但好处也在这里,让人物显得鲜活且平实,把两代教皇的“人”味拍出来了,算是给了普通人一扇窥视教宗的伪窗。但个别话题比如牧师X侵儿童等挖掘太过浅显和敷衍。两位主角表演都很卖力。

4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独吃土豆丸子没有与圣彼得教堂游客合影时快乐,戴上教宗披肩没有看阿根廷球队进球时自由。女孩会原谅我走向神父告解,上帝会忘记我没有保护司铎,在晦暗的夜里基督是否也在监狱里受难,迷雾散去神迹会否出现在云层。饥饿时安杰丽卡门前的披萨可以充饥,彷徨时圣彼得宝座上的凡人能否指给世人正确的路。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LFF2019#视听极现代,网飞卯足了劲摆脱平民身份,工作日座无虚席倒是证明了一些。谈神的存在,谈罪孽,谈足球,谈世界的关系,谈风的声音,也谈笑话。(观影过程中一直想到索伦蒂诺拍的话会怎么样)

45分钟前
  • 一篇凶猛的报道
  • 推荐

年轻的教宗里,Lenny厌倦梵蒂冈的流行化世俗化而将其带回保守主义。他让自己与信众保持距离和神秘感,并期望天主教成为大众难以进入的小门;他认为信仰应该是虔诚信徒们精神上淬火般的一种锻炼,而非大众们疲惫生活中轻浮的一缕抚慰。而此处本笃十六世退位则是因为,他渐渐感到,与其说人们信仰的是上帝,不如说在将教皇本人奉若神明,而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凡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信仰在这样的情景下该归往何处,于是最终自己选择步下神坛。一开始看,这两部作品一部步入保守,一部步入亲民,似乎持相对立场,实际也殊途同归,是一种对纯粹精神的呼唤,呼唤人们集中注意力于上帝和爱本身,集中心力于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才是教会真正想要传递的价值。(感谢评论提醒,把基督教改成了天主教

49分钟前
  • 鲥鱼多刺
  • 力荐

Father,祈祷时可以抽烟吗?不可以!Father,抽烟时可以祈祷吗?of course!

52分钟前
  • kitty62888
  • 还行

从保守到开放,从神性到亲民,两代教宗的传承没有太多世俗烟火气息,而是以对话和神学思辨的形式完成交接,希望基督教以后都能够好好做“人”。为了对接真实胶片,画面明显做了降维处理,用世界杯决赛来收尾真是神来一笔啊~(好想知道索伦蒂诺会怎么拍)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起步的建置并无太多意外,以“世俗化”为切入口,仿纪录片式的形式包装,将两种不同的观念与实践方法对撞,拿轻巧笔触写小格局。而闪回的介入,亦是仿纪录片中的“搬演”,开启了有趣的反转。原来是一部“仿‘剧情片化纪录片’的剧情片”,不仅要把两个教皇“凡人化”,还要把他们都“罪人化”。个体史在口述中得以重塑,并同样轻巧地赎罪与告解,达成两个人物之间的三重反转关系,视野不断在微缩与宏大中跳转——这是一个技巧不错且关心“看待世界”这种“大问题”的文本,布满反讽、暗藏机锋,放在如今时局中是贴切的。但缺陷同样在于创作者过分聪明,反而造成了很多问题的遮蔽,比如拉辛格是和一系列虐童丑闻交缠在一起的,本片刻意绕过,关键时刻还消音处理;世界杯收尾看似是巧妙的,但也使电影最终变得糖水与虚假。

57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我喜欢他们的对话,不必完全认同对方,不必妥协也不必改变。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

现如今传记片想找到一个新鲜的表达角度实在是太难了,费尔南多·梅里尔斯选择用大量的跟拍镜头,仿照纪录片视角去进行剧情解读。令牵一发便可动宗教世界全身的两代教皇,回归到普通人的同等地位来诠释,其所面对的困难与对事物的喜悦变得真实可信。导演也没有美化宗教的意图,而是尽可能突出纪录感,几首流行金曲的变奏有如神来之笔。乔纳森·普莱斯太出色地诠释了方济各,多语种的台词切换、口音变化、细腻的情绪表达,令人极为信服。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本笃十六世、胡安·米努欣也同样很出色。

1小时前
  • HarperDi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