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安妮第二季

欧美剧加拿大2018

主演: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杰拉丁妮·詹姆斯,罗伯特·H·托马斯,达莉拉·贝拉,卢卡斯·杰德·祖曼,科里恩·科斯洛,艾默里克·杰特·蒙塔兹,达尔默·阿泽德,海伦·约翰斯,乔纳森·霍姆斯,Taras Lavren,Shane Carty,Kyla Matthews,Avery Trask,Zoe McGarry

导演:海伦·谢费,阿曼达·泰平

 剧照

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1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2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3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4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5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6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13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14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15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16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17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18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19小小安妮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4:42

详细剧情

  美加(CBC及Netflix)合拍的《#清秀佳人# Anne》(在Netflix名称为《Anne With An E》)被两方同时续订第二季,而且第二季将增加集数至10集,秋季开机拍摄的新季预定18年播出。

 长篇影评

 1 ) 成长

第一季属于引入剧情,看到的安妮可能比较聒噪不怎么讨人喜欢,但第二季随着剧情逐渐展开,安妮身上的闪光也越发明显。人都有优缺点,安妮有时候会说人闲话会不太礼貌会好心办坏事会争强好胜,但她也会真心对待朋友,欣然接受新事物,不循规蹈矩,有着独立的思维能力,她不会因为别人说是错的就怀疑自己,被喜欢老师批评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因此抱怨老师,她想象力丰富,幽默风趣,缺点也在逐步改正,会逐渐成长,我也越来越喜欢她。 很喜欢她参加派对那幕,打扮成花朵的模样的大叔说"我想我是夸张过头了"安妮笑着说"你让我很开心,我这辈子不时与花对话,还是头一次有花朵开口说话。" 第二季剧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毕竟人无完人,但大家也都在一点点改正克服,突破以前的自己,剧中的人物的改变太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第二季的剧情也更加紧凑,吉尔伯特远航,见到了不同风景,找到自己的梦想。安妮交到新朋友,学到新知识,也明确自己的梦想。马修和玛利拉兄妹的故事补充丰富了人物。剧中也包含了关于平等、独立等思想,总而言之,很喜欢这部剧。

期待第三季,毕竟我还没看到安妮和吉尔伯特的恋爱故事呢。

 2 ) 童话照进现实,追寻自由与成长

本季关键词:探索、改变、自由、包容、成长。相较第一季改编原著的地方更多,有趣且有教育意义。太多的金句印象深刻,“Adversity can be a blessing.” “Life is short the world is wide.”“Change is the only way to grow and learn.”“Difference is not bad and it's just not the same. ”人生苦短但世界广大。活着的意义不在于世界给予你什么,而是你能带来什么。 这一季新人物丰富了剧情也更有教育内涵。Cole从画画到雕塑从自闭到自省最后悦纳自我自由生活;Bash具有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感最终获得真爱;新老师自由前卫的思想给墨守成规的小镇带来活力和生机。 马瑞拉斥责多嘴邻居好友、学姐悬崖勒马逃婚重获自由、个性自由的异服派对、新老师留任的投票大会、最后Bash和玛丽的婚礼,太多泪目的瞬间了,非常感动。

 3 ) 女权、种族歧视、性别取向、女性独立是这部剧创新所在。

《绿山墙的安妮》第二季相比较第一季有了很大的创新以及结合当下社会的主流。

第二季增加了黑人角色,这也充分展示了在那个时候黑人的地位很低,收到种族的歧视,在21世纪依旧还存在着种族歧视,这部剧展示了这点,是很大的创新,增加了原著小说所没有的成分。

第二季增加了“同性”的角色,科尔这个角色是同性的代表,他不畏惧别人的歧视,坚持做自己,恰恰相反,菲利普老师为了掩饰自己是同志通过骗婚普瑞丝,这让人看着我很气愤,但是也不能怪他,在那个时期,同性被视为违法,一旦被发现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也是当下欧美国家常讨论的话题。

第二季依旧坚持女权和女性独立,新来的女老师,因为上课采用现代话的方式、出行骑着新型的现代化自行车、作为一个女老师、没有穿裙子而是穿着长裤等收受到了小镇人们的各种揣测已经冷眼相向,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解放,认为女性就应该呆在家相夫教子,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恐惧。很多人看来这部剧都认为都很强的女性独立色彩,认为很棒。

安妮这个角色我非常喜欢,虽然是个小话唠,但是她很积极进取,不畏惧别人的歧视以及不平等对待,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自己想要的,这个角色也在从侧面展示了女权。

男主吉尔伯特选角是真的很好,很符合书中的描绘,演技也很好。

 4 ) 以一种打破偏见的方式生活

以一种打破偏见的方式生活

文| 刘双阳

“在哲学思考过程中,不断变换我的姿势,不在一条腿上站得太久直至变僵,这对我很重要。就像一路上行的登山人,回过头来走一小段,恢复气力,活动活动别的肌肉。”

—维特根斯坦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提到,我还会专门写写【小小安妮】的剧评。然后我发现它所向我展示的内容太丰富了,以至于一篇剧评可能完全不足以去描绘它多样的内涵和丰盈的纹理,然而我还是不想因为放弃这种描述的尝试,所以未来你可能还会看到我从其他角度写关于安妮的新的剧评。

今天我想切入的视角是偏见。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和歧视,我们即是这些偏见和短视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它们的施害者。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种对于剧中展现的种种偏见的描述,更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提醒:永远以一种敞开的姿态去拥抱世界的多元,尊重差异和不同,学习欣赏别人的特异性和独特,然后让这个世界成为拥有绚丽多彩的艺术,而缺少独特的没有生命的模具。

1. 固执的偏见

为什么会选择偏见这个主题呢?

要先从安妮的“身份”说起。安妮是一个孤儿,不仅仅是一个孤儿,还是一个从小不断在各个寄养家庭之间周旋的孤儿。大多数的寄养家庭收养了她一段时间,仅仅是因为他们需要人帮忙做家务和照顾小孩。所以相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来说,安妮经历了太多。

安妮也因为自己的性格而被孤儿院里的其他孩子霸凌。拥有惊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她,一直想象着自己是一位落难公主,想象着自己拥有一个秘密的好友等等,而这些东西当她分享给孤儿院里其他孩子的时候,却成了她们取笑和嘲讽的对象。带头霸凌她的女孩说她是怪胎,辱骂她,打她。安妮太懂得被孤立和不被接受的滋味了。

来到绿山墙之后,虽然有爱她的养父母,但想要好好地融入学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里也充斥着那些说她是孤儿,说她没有教养,没有父母的声音(虽然她还有好朋友黛安娜)。那个叫比利的男生永远在找茬,还有叫乔西的女孩子,恨不得抓紧一切机会来羞辱她(比如在她剪了短发之后,到处说她是因为长了虱子才把头发剪掉的)。

更要命的是,学校里有一位恨不得时刻拿别人的不同作为羞耻他们武器的老师。他对着温柔并且充满艺术细胞,正在跟安妮编头发的柯尔说:“既然你有那么强烈的女性倾向,为什么不坐到女生中间去呢?今天你就跟女生坐一起吧!” (教室里男女生是分开坐的)。他对着剪了短发的安妮说:“看来我们今天教室里来了一个新男孩。”

安妮回到家,痛苦地跟养母马瑞拉申诉:“为什么人们那么享受为他人制造痛苦?”

我想这大概就是根深蒂固的偏见之所在吧:因为你跟我不一样,或者跟我知道的一个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不一样,所以你就是不正常的,是怪胎,是异类,是需要被唾弃,鄙夷和排挤的。

我想到上高中的时候发生的一件小事。事情大概就是有一个女孩子,她原来有点胖,后来减肥了,身材挺好的,会穿紧身牛仔裤,并且会像model一样走路。这个事情后来被大家传成:她减肥了之后就变得“很骚”,走路各种扭屁股,真让人受不了!同学们说这些的时候,会发出一阵阵特别奇怪的讥笑声。

现在想来,这难道不是同样的偏见和短视吗?一个女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展现自己的性感呢?现在的我大概会为她的勇敢和大胆鼓掌,而那个时候,我只是听到这些话会觉得不舒服。并且听到这些话我也会害怕,我害怕自己有一天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成为下一个被耻笑的对象。现在想想,我高中三年一天都没有穿过紧身牛仔裤,大概也跟这件事有一点关联。

偏见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才要时刻提防,不让它蒙蔽了我们如实地看到世界的双眼。

2. 换一个视角

第二季【小小安妮】里最触动的情节之一,就是安妮和黛安娜,柯尔一起去参加约瑟芬姑妈在冬季举行的夏日主题派对。导演和编剧在这个派对里,为我们在这个人们因为对彼此的偏见而分崩离析的时代严冬里,建构出的一个如盛夏般灿烂的乌托邦。

在讲派对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柯尔。

柯尔是一个充满艺术天赋,敏感,细腻,温暖,瘦高的男孩。在其他男孩侃大山,打架或者讨论女孩的时候,他一般都是默不作声地选择在某个角落里画画。作为班上的“恶霸”,比利自然也是看他不顺眼的,于是有一次,当柯尔站在梯子上为墙面做装饰画的时候,比利故意把梯子弄倒了。柯尔从梯子上摔下来,并把右手摔成了骨折。等他骨折好了之后,却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拿起画笔画画了,他没办法像从前一样控制自己的手臂了。

柯尔跟安妮说,他再也不是从前的他了,他失去了自己的天赋。安妮跟他说,或许可以一起去参加约瑟芬姑妈(当然是黛安娜的姑妈)的派对,去“换个视角”。

换个视角这句话在整个三季的剧情中出现了好几次,另一次我印象深刻的当安妮看到自己心爱的男孩吉尔伯特挽着其他姑娘的胳膊,感觉到伤心欲绝时,马瑞拉跟她说:也许你需要换个视角,我本来以为她要教导安妮什么,结果她带着安妮和马修,三个人一起坐上了热气球!

我觉得换个视角的奥义在于,你不仅仅是在认识上,而是在整个身心上,站在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和高度,正如马瑞拉带着安妮做的那样。如果原来你在坐井观天,管中窥豹,你以为世界就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那么现在你知道了,原来人们还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还可以这样思考和生活,还可以以那样的方式活着……

我觉得这场派对,对于安妮,柯尔和黛安娜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转折。

先来说说柯尔。他大概早就知道自己是gay了,但谁也没有告诉,这当然很好理解,毕竟在那样一个保守封建的村子里,有那么喜欢羞辱他人的老师(后来发现老师也是gay)和恶霸同学,换做是我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在派对上,柯尔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约瑟芬姑妈终身未婚,但却一直有一个非常相爱的女友和爱人,这场派对也是为了纪念她的爱人格特鲁德而举办的。在派对上,有人举杯,说致敬约瑟芬和格特鲁德,她们是她心中最美好的爱情典范。看到这些的柯尔,大概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可以不是异类,可以完全被接纳吧。柯尔后来跟约瑟芬姑妈“出柜”时,约瑟芬说到:我觉得能在某些人面前做真实的自己是一种幸福,一旦这种信任建立了,你们的连接会更加紧密,我也感谢你能选择我作为其中的一员。

柯尔还在派对上遇到了一位粘土雕塑家,她告诉他说:“人生或艺术都不存在笔直大道。有时候甚至根本没有途径,只能打破墙围,于重围之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抵达他们必须到达的目的地。”然后她告诉柯尔,可以试试粘土创作,它会强壮他的手腕,说不定他还会爱上它,他的艺术天赋没有丧失,并且永远不会。

柯尔后来打破了自己对于“丧失艺术天分”的偏见,重新用粘土开始创作,并做出了很多艺术品。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偏见不仅仅是局限他人的可能性,它们也在局限我们自己。觉得自己不正常,自己有问题,自己没有天赋,或者自己只能过某一种样貌的人生,都是一种作茧自缚的偏见。

如果说这场派对对于安妮和柯尔来说是一种解放,是一种终于融入和被接纳的愉悦感受,那么对于一直受到保守教育的黛安娜来说更像是一种冲击,甚至还伴随着很多不适的感受。

在派对上有一位技艺高超的职业钢琴演奏家,因为黛安娜也一直特别喜欢钢琴演奏,约瑟芬姑妈就迫不及待地把她介绍给这位演奏家,并且邀请她说说自己的演奏生活,她是这样告诉黛安娜的:“我走遍世界,到处演奏,分享我的乐曲。这样的生活美妙极了,只要你不在意辛苦的工作与旅行。这是你所向往的吗,黛安娜?”

黛安娜:“我所向往的?”

演奏家:“以音乐为生。”

黛安娜:“我…..不是的。我想我能继续弹钢琴作为消遣娱乐,如果我丈夫同意的话。”

约瑟芬姑妈听到这句,有点无奈地说:“看看你的周围,黛安娜。虽然你被这样教育,但你的人生并非一定要完全仿照你的父母。”

我感觉那一刻可怜的黛安娜是举足无措的。她大概从来都没有想过,除了相夫教子,她竟然还可以把音乐作为自己的事业。更冲击她的,大概还是约瑟芬姑妈的爱情故事,因为她从来都没有想过,原来格特鲁德和约瑟芬之间,是爱情!

有趣的是,当所有人都敞开心扉,把彼此的不同,差异和多样当成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时,一个处处恪守主流的人,却可能觉得无所适从,甚至反过来第一次发现自己无法融入。

这派对上发生的一切,都让我想到2019年去美国休斯敦访学的经历。那个时候我和好友们一起去贺林在休斯顿的机构HGI参观,然后一起参加每年夏天都会举行的后现代合作对话盛宴。在5天的会议里,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清爽自在,虽然在我面前的,是一大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同行的友人中也有我的gay蜜,虽然我们没有刻意在会议上谈及性取向,但听到有与会的一个可爱的大叔讲到他和自己老公的故事时,还是觉得能这样毫不介怀地讲出这些,真让人轻松。

会议上有墨西哥人,巴西人,芬兰人,瑞典人,加拿大人,挪威人,美国人,中国人……,这种多样性反而让我有种“回家”的感觉,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也从来没有被任何人仅仅当成“一个中国人”对待。所有人都是那么坦诚,开放,没有芥蒂。当一整个墨西哥团队拉着我们几个中国人跳舞的时候,我感觉他们就是我的家人。我还被一个八九十岁的修女奶奶“缠住”,非拉着我探讨中国哲学(汗颜的是中国哲学我自己学的也不多)。

那段经历让我看到了世界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当我们所有人都放下成见,可以去全然尊重每个人的特异性,独特和不同时,当我们敞开心扉去拥抱差异,去好奇,聆听和尊重他人时,国籍,文化背景,甚至语言都不会成为障碍。那时一场我至今仍旧心怀感激的聚会,大概就像安妮参加约瑟芬姑妈的派对一样。

并且这样的聚会并不是仅仅从认识上改变我的,虽然那些工作坊和分享都引人入胜。最触动我的,大概是我具身地感受到了一个人可以活成什么样子,当你周围所有人都在活生生地演绎着各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并且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到极致时,那一刻你是无畏的,你只是简简单单地知道,你也可以这么做。

3. 以一种打破偏见的方式生活

【小小安妮】里还有诸多这样的打破偏见的故事:吉尔伯特外出打工时遇到的黑人朋友巴什,新来学校里任教的首位女教师史蒂斯,第三季里出现的印第安原住民等等。借着剧集,我可以窥见导演和编剧,在改编这部写于1904年的文学作品时,所展现出的对于当代平权议题探讨的野心。

我觉得偏见更像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汲取到的各种关于“人应该是怎样”,“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正确或唯一正确的”,“什么是可以被接纳的”种种条条框框。我们在文化和自身经历的土壤里汲取这些东西,并深信那些不符合这些框架的人,是奇怪的,是异类,是不可理喻的,他们过着某种“愚蠢”,“罪恶”,“不道德”的生活,或者至少,他们“不正常”。

这种偏见无处不在,并且不是只发生在“别人”身上:我看到妈妈去菜市场买那些已经不新鲜甚至有溃烂的打折水果时所表现出的厌恶,我听到别人的普通话“不标准”时的不耐烦,或者我看到别人做出了与我期待相反的选择或者言行时所感觉到的对方的“奇怪”,大概都可以算作是某种形式的偏见。

要描述出偏见似乎并不难,甚至现在,基于种族的,民族的,性取向和性别的偏见,正在一点点在世界文化的土壤里溶解,或者至少有了新的可能性。但一个人如果真的想敞开胸襟,不带有偏见地对待周围每一个人,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偏见在更多时候,是微妙的,是不显著的,是不易觉察的。

举个例子,就算你读了很多关于平权的人文著作或者哲学,你觉得自己对于黑人或者少数群体没有任何偏见,但当一个黑人真正站在你面前,跟你打招呼的时候,你能像对待任何一个陌生的中国人那样对待他吗?那些关于黑人的偏见,比如他们很危险,他们有暴力倾向之类的想法,会出现在你脑子里吗?偏见并不在脑子里,而是在我们对待一个人的行动和态度里。

如果说偏见是一座复杂的大厦,它一定不是一天建造成的。所以要拆除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座大厦,需要我们一砖一瓦地解构,需要我们在每一次面对自我设限,或者是评判别人的是非对错时,不断检视自己是否只有某个单一的视角,是否在打压,贬损他人的不同和独特,是对别人的生活方式感觉到好奇,还是对那些跟自己不同的人不屑一顾?

打破偏见就是当一个人跟我说,她想要跟父母断绝关系时,我不会觉得她不应该,或者她怎么不知感恩,而是好奇发生了什么让她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去好奇她故事的脉络,去好奇她的选择背后对她重要的价值,去好奇那些我全都不知道的事情。

打破偏见就是当一个人告诉我她出轨了,我不会觉得她没有道德底线,或者她“不检点”,而是好奇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她跟我讲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什么,好奇她需要我做些什么,或者我怎样才能听到,她最想让我听到的。

打破偏见就是当一个人拿着精神科医生的诊断书来找我,上面写着“精神分裂症”或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时,我不会看到一个“患者”,并且不会让这些诊断阻碍我看到这个人本身。如果她表现出某种“症状”,我会好奇这些“症状”是如何帮助到她的,或者它们是怎样协助她面临生活的困境的。我会好奇她想要怎样的生活,我们还做些什么,有什么是她觉得我需要知道的。

打破偏见就是当我听到自己说“我讨厌他”,或者“这件事情我做不了”,再或者“大家一定对我很失望”的时候,再问问自己没有看到什么,漏掉了什么,或者事情真的是我想的那样吗……

最后我想到合作对话创始人贺林·安德森,和反思团队创始人玛格丽特的两个故事。

一次在贺琳的工作坊上,有人站起来表达了工作坊的某个设置让很不舒服,贺琳没有为自己做哪怕是一句辩护,她立刻说了对不起,她犯了3个错误(分别列举了一下),然后说她以后要如何做。全程你看不到她有一丝丝不满。而另一位我的老师说,如果换做是他,就很想告诉那个人说:你不满意就给你退钱,别参加了。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我们在跟玛格丽特做督导的时候,有人问她:学了合作对话之后,反而对那些评判他人的人有很多不满怎么办,她说(我的转述):我们学习后现代不是为了让它成为一种新的权威和标准,而是让自己可以对于他人的评判和视角更加好奇和开放,并且我们不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而是可以对他人不同的观点敞开。

换句话说,我觉得打破偏见,也意味着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偏见保持好奇和开放。

今日份祈祷:愿我们都能以持续打破偏见的方式,活出生命的多元和多彩!

愿我们都能像安妮一样,勇敢无畏地做自己,同时也为别人可以做自己打气加油!

 5 ) 从惊喜到乏味,

看第一季第一集的时候觉得眼前一亮,是部可以一倍速观看的好剧,稍作了解,是小说改编,非常治愈,第一集女主很讨喜,坐在车站外对万一无家可归的“预备方案”的阐述让人惊艳,一路上跟马修的“喋喋不休”非常让人惊喜,来到家中被宣布离开的绝望和“drama”也让人觉得心酸又可爱,一个经历黑暗,仍然生性乐观,坚强勇敢,坦诚友好,充满想象力,有一套独特的和自己相处之道的孩子,人设非常具有吸引力。加之片子风景绝美,颇有海蒂和爷爷的电影感,于是满怀期待看下去。 …… …… 然后,看着看着开始一路加倍速了,看到第二季已经是二倍速加大段大段跳着看,所有人物行动都只服务于剧情,跟人物本身无关,于是人物特质也谈不上塑造了,服务剧情就算了,偏偏剧情生硬无聊,甚至狗血。看弹幕有人说这是改编得更加现实,让人思考。可提出问题就是深刻吗?人世苦是谁不知道的事实?编剧毫无节制地刻意煽情,刻意冲突,实在让人觉得乏味而毫无共情。 现实黑暗,不需要被编剧按头灌输,说点现实,也不是天然有豁免权,更谈不上深刻。提出的问题如果给不出肯定的答案,可以提出新颖的可能性,没有新颖,至少自圆其说。

 6 ) 爱情坎坷的cp

最新反馈,《小小安妮》第二季感想!角色方面,我能看到女主的成长,用剧情的评价来说,脑子都是imagination,romance,喜欢big words,也喜欢大嘴巴gossip,但这也是普通人的特点之一,我不介意。ANNE真的是一个有想象力,好奇心,同理心的孩子,爱美,热心肠,期待第三季的成长。Gillbert,男主在前5集戏份太少了,一直在挖煤,后几集还多一点,为人很正,有宽阔的思想,有坚定的目标,有平等的观念,和anne有几幕cp感很强,希望第三季能修成正果。Diana,一个美丽端庄女孩子,逐渐走出闭塞的思想,接受不同的爱。柯尔,一个很有想法的艺术家,可怜一直被霸凌,看得我也气得慌,希望第三季能有成就。约瑟芬姑妈,原来你真的是les诶,能看出你们彼此相爱。卡斯伯特姐弟俩,你俩比任何人都好,真好,真诚善良,包容,愿意接受新思想。普利斯,幸亏你逃婚,远离那个傻逼老师。这部剧的几个坏人太脸谱化了,看得我气死,想鲨了你们。新老师特蕾西是个思想开放的女子,穿长裤,骑“自制摩托”,带孩子们上科学课,把较为先进的思想带进校园,也帮助学生们考取大学,真的好老师。

剧情方面,从淘金热到家庭教育,从校园霸凌到同性恋,从黑人的苦难到新思想新教育,其实内容很多,所以能感到很多都处理得很仓促,希望第三季能好一点。

给分还是7.5-8

官配cp能不能放点粮吃啊,我渴死[舔屏]

 短评

我大概想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一版剧了。这一版的Anne满足了我中二的少女时期对生活的所有幻想,有无论如何都很相爱的好朋友,愿意平等对待自己的忘年交,下着雪去温暖的教室里上课,林间的秘密基地,森林里的探险,拯救小镇,养眼的小男生。how wonderful

6分钟前
  • 零度可乐
  • 力荐

原本以为这季不太会看的到Gilbert,结果戏份反而是真男主了,毕竟给了一条支线,Cole也挺好的,不知道S3还能看到吗?Gilbert已经有了对未来的规划,这季的Gilbert眼神戏也是不一般,虽然俩人对手戏感觉少了。Anne这季的发型我也是醉了,Gilber回来第一天看到的居然是那样的Anne,只能说人家Gilbert不看外表的吧。悔婚那段我很想提一下,这也是这剧想表达的一点,Gril也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为什么要靠男人听男人?不过男教师是GAY这点我确实难以置信,人品真的是太差,简直是给GAY丢脸,看看人家Cole,敢作敢当的。不知道S3的AG会怎样,而且最后摆明就是暗示Gilbert喜欢Anne了吧,要是不发展点什么也太浪费了,学学隔壁ST好么?这季老衲的少女心都没怎么炸过。

10分钟前
  • 夏沐
  • 力荐

安妮脸上的雀斑大概是溢出来的想象力吧

15分钟前
  • 拔刀诀
  • 推荐

安妮真的是一个具有很大魅力的女孩

18分钟前
  • 汽水太甜
  • 力荐

爱上吉尔伯特了…

21分钟前
  • 阿多尼斯
  • 推荐

希望第三季Gilbert和Annie对手戏多一点 这季男主比第一季还要酱油 戏份多一点就打五星了(⋟﹏⋞)

26分钟前
  • 🍒
  • 推荐

之前看着觉得安妮做的有些事怎么越来越让人不喜欢呢,后来又觉得凭什么人家出身不一样就一定要处处都必须小心呢,也是有可能会犯错的呀,这才是孩子嘛,再说里面哪个人是完美的呀,关键是安妮每次都会知错就改,这才是可贵的地方啊!

28分钟前
  • 不爱说话的人
  • 力荐

每周看使女的故事太丧了,需要绿山墙的Anne温暖治愈一下。尽管这一季为了制造冲突,编辑把所有矛盾都放在最后两集。希望下一季表现更好。

31分钟前
  • crystal53451
  • 力荐

女主角虽然正能量爆棚但也太闹腾了。她的善良有些时候在我看来其实是自以为是。

36分钟前
  • 小小虫
  • 还行

不管是什么类型,网飞到最后出成品老是会走偏一点。这是个上上个世纪末期加拿大乡下小姑娘的成长故事,第一季画风很纯正,改编都还在原作框架内,扑面而来的外国乡土气息十分清新。第二季夹带了大量的校园霸凌,女权,同性恋,种族歧视等等现代元素的冲突,扑面而来的政治正确气息够齁人的。

40分钟前
  • 🌈
  • 推荐

【2018.120】这季改编填充了很多东西,虽然都是很主流的现实问题,但是很对味。安妮就是那个话多到停不下来,却暖暖不讨人厌的存在。

41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Anne和Gilbert的少年羁绊是含蓄和深刻的,表面上是儿童题材,内核却非常值得人思考:女性的独立意识,婚姻(即人生伴侣)平等,包容社会的边缘,人与人永远的信任和真诚,对梦想的赤诚追求。今年一定要去一次爱德华王子岛…

42分钟前
  • SaltySnacks
  • 力荐

好多话要借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大人才会意识到问题所在。

45分钟前
  • 富嶽百景
  • 力荐

Anne中间短发的时候帅气满分,和Gilbert的眼神交流也是蜜汁甜蜜,开始期待第三季了

46分钟前
  • 豆友148140114
  • 力荐

童年就是好,可以随便犯错,然后再去纠正。安妮是幸运的,被绿山墙好人家收养。但这季一整季强调女性主义、讨好LGBT、讨好有色人种,揉了这么多流行的元素进去,有点疲劳。柯尔最后能和女主好友的姨妈住在一起,这个结局很好。

47分钟前
  • 岁月何须溪上记
  • 推荐

best:第6集圣诞话剧,第7集Aunt Josephine's Party

49分钟前
  • 阿肥的鏟屎官
  • 力荐

哪怕只有一天,我真想在那个年代生活一次。

51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力荐

这部剧选角真的是很成功,男女主演技很厉害,其他演员也扮演的很好,没有让人出戏,这部剧不单单是改编,编剧自己也增加了新元素。安妮与吉尔伯特简直不要太般配。目前外网推特上都在呼吁续订第三季,官方也做出了回应:“要看看这部剧的热度和话题、以及收视率来决定”。可以关注我微博了解消息

55分钟前
  • Janus Films
  • 力荐

前几集是 淘金狂热,后面加入了黑人 和同性恋平权,第一季的纯日常流似乎比较难坚持,但坚持得还OK,不算狗尾续貂。。女主角开挂开得有点像魏璎珞了,行事风格也有些过于敏感偏执。。可以看见的预算提升,但是抠像的戏后期合成都太明显了。。。

57分钟前
  • 世界第一棒猪
  • 还行

只有主要角色与他们的性格、关系跟原著一致,其余都是新的。主创雄心壮志,想讲一段加拿大史。整体美好向善的基调与原著保持了一致,但是我有点怀疑,感觉加拿大人1890s就过的挺好的了,真的有那么好吗,那也太羡慕了吧。爱德华王子岛真美呀,什么时候我能去到那里呢?这部剧妈妈还挺喜欢的。

1小时前
  • 小山生桂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