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今夏

大陆剧大陆2018

主演:白宇,卜冠今,吕承珏,张书维,杨玥,方文强,刘哲尔,侯晴子梓,张磊

导演:吕赢

播放地址

 剧照

忽而今夏 剧照 NO.1忽而今夏 剧照 NO.2忽而今夏 剧照 NO.3忽而今夏 剧照 NO.4忽而今夏 剧照 NO.5忽而今夏 剧照 NO.6忽而今夏 剧照 NO.13忽而今夏 剧照 NO.14忽而今夏 剧照 NO.15忽而今夏 剧照 NO.16忽而今夏 剧照 NO.17忽而今夏 剧照 NO.18忽而今夏 剧照 NO.19忽而今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00:42

详细剧情

  何洛(卜冠今 饰)活泼开朗古灵精怪,虽然学习成绩欠佳却夸下海口说要考入名校,学霸章远(白宇 饰)被何洛的志气所打动,决定帮她补习功课。在朝夕相处之中,何洛和章远渐渐的走到了一起,他们共同努力,憧憬着考入同一所大学之后的幸福生活。  然而,让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实现了诺言的只有何洛一人,章远因为在考场上的失误,和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就这样,何洛和章远开始了漫长的异地恋,章远为了证明自己,早日同何洛团聚,用力过猛,在创业过程中一再遭遇失败,而他和何洛的感情也因此而饱受摧残,摇摇欲坠。

 长篇影评

 1 ) 你还记得吗,那年盛夏,那个傻瓜,说的傻话

真的很有校园气息了,尤其是女主,不过还是觉得太嫩了点,看样子的话顶多应该是个初中生,哈哈,学校里这种整天知道吃、看漫画的学生应该不少。

男主章远这样的人应该是每个学生都想成为的吧,就算不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并且还会编程,不过我的学校好像并没有这样的。

不过方文强从老师到演学生也没有多大的不适应,就还是呆呆的感觉

而且教导主任还是熟悉的配方,不过一直疑惑真的有主任那么明目张胆的把差学生拉低自己升学率的话告诉家长吗?真的会不分青红皂白把一切推给差生吗?反正我高中没体会过。

不过听说小说里女主并不是这样的,具体我也不清楚,但这部剧看着顺眼,挺喜欢的,期待接下来的剧情。(*ฅ́˘ฅ̀*)

 2 ) 原作者谈《忽而今夏》剧版,新生与心声——写给书粉

我多年来一直看豆瓣,但很少写评,有的话也都发在自己微博和公号上了。这次是因为在讨论自家的剧,但《忽而》一书的初版已经是十多年前,这些年许多读者未必关注了我的微博,所以在此把微博的文章转发过来。

下面这个内容很长,耐心读完就是真爱。 之前还写了一系列关于《忽而》的东西,大家在微博上向前翻一下,或者看一下电脑版微博侧栏的头条文章,有探班记、忽而新番外(活久见吧!!)、忽而的解读 、定档时写的对剧版的思考、对书改剧的苹果派见解等等。

希望对真爱《忽而》一书的读者们,这些能解释你心中的大部分疑惑。

关于《忽而今夏》,为什么我选择不断发声。 大家可以看到,少有原作者为改编剧解释这么多。 就因为,它对我和许多人的意义是不同的。

《忽而今夏》在网络连载的时候,原名叫做《双城故事》。 回忆是空气,爱是双城的距离。 这句话和“我爱过的男孩,有世界上最英俊的侧脸”一样被许多人铭记。

我曾解释过,何为双城。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城。双城的距离,其实是心与心的距离。为什么会产生隔阂? 不仅是空间的疏远,更多的是彼此看不到对方的想法,心与心产生的阻隔。

我不断地去阐释内心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消弭这种信息不对称。 我了解大家对忽而的深情,因为这种深爱我也有,应该超过其他任何人。 所以我理解读者的顾虑和诉求,为了让大家了解我,我也愿意把我所知、所想和大家分享。 我不希望因为《双城》,又衍生出心与心的双城。

说到此,其实市场化早就影响到我了。 2005年,《双城故事》开始在晋江连载,虽然也受到许多人喜爱,但是真说不上大爆款,而我此前也没出过书。 有出版商联系,提出要修订书中的内容再出版。我果断拒绝了,因为那就不是我的文字了。后来联系我的韩总特别喜欢这本书,他后来也连续主导出版三版《忽而今夏》。 他说支持原文一字不动,但是和我商量能否改个书名。 因为《双城故事》听起来略文艺,而且太有年代感,只看名字的话,目标读者可能都不会购买。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想了若干备选名字。 因为梁咏琪的专辑《Suddenly, this Summer》和黄耀明的歌,选择了《忽而今夏》。

火热的炎夏,却常常蕴含各种别离,有一种时间流转的唏嘘感。 适合和某个人相爱,和某个人告别。 “迷离面孔 像昨天的我 曾相识而难以碰面 然后在今天 忽尔今天 再遇 这孤独少年” (虽然有人说这歌词其实是BL,咳咳,我和章何都不介意啦)

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双城故事》这个名字,认为它更精准地反映了我要表达的故事内核,但不能否认,因为名称的变动,才让许多人在茫茫书海中发现了它。 许多读者和这本书的缘分,或许就源于一次市场化的选择。

对于出版内容,我的确有更大的决定权。 而文字是一个作者最直接、最自我的表达,我认为对文字的坚守,才是最本我的

而影视,更多时候,它是一个产品,一个商品。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商品”二字就产生排斥,商业化的确要面对取舍。 但是目前,以我的能力,还不足以主导它以一种文艺的方式呈现出来。 许多人都不能,没有这份任性的资本。

我之前已经用苹果和苹果派比喻过原作和衍生产品的关系。 我栽下一棵苹果树,有人喜欢直接吃苹果,也有人买去要做苹果派。 我对于别人如何制作这个派,其实是没有指挥权的。 而大家是否想吃,试吃之后是否喜欢,都是很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 苹果派和苹果不一样,但那棵苹果树,你拥有的那颗苹果,依旧没有变。

然而这次比较不同的是,我在后期,加入到制作苹果派的流程中。 我在微博长文《在<忽而今夏>定档时,写给珍爱这个故事的你们》里(没来得及看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写过: 因为他们和我一起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加深了我对这个作品(电视剧版)的感情。 《小王子》里说,“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它才显得如此重要。” 剧版的《忽而》,是另一朵玫瑰,不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玫瑰。

刚才说,你卖了苹果,对如何做苹果派就没有主导权了。 你不能随意进入人家烘焙坊的操作间里,比比划划。 有部分作者因为各种机缘进入到影视剧的制作中,但大部分并没有。 而我在最初授权时,也没有争取做编剧的机会。 因为编剧是一门手艺活儿,我没有这个专业能力;作为日常上班族,我也没有时间学习。 而且编剧没有作者自由,故事的主线情节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单独拍板的,这个过程要不断听取各方意见。我这样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作者,是不想乖乖听命于人的。

去年春天人设流出后,我也深度存疑。 不过我想,大不了他们做苹果派,我不多提多参与,要是不好吃,我就当不认识烘焙坊吧。 中间和制作团队见过两次面。 编剧妹子更是主动找我,我们俩聊到半夜十一、二点,交流对故事和人物的看法,想要表达的核心情感。 可以说,剧本情节的改编也不是编剧能独立决定的。 为了最大程度的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与原文保持一致,编剧已经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努力。

我第一次探班看到剧本时,拍摄已经过半。 那次我先是看到拍摄现场,被制作团队的认真所感动(写了《探班记》一、二),而且看了已经拍摄的部分素材,对它的风格有了一定了解。 虽然和我作品的气质不是完全一样,但是能感觉到团队真的用心思考了,而且作为一个新的作品,故事也还有趣。 最关键的是,透过酥皮、红糖和肉桂的气息,苹果原有的味道还在。

拿到剧本是周六夜里十点多,我彻夜读到凌晨四五点,记录了一系列关于故事架构、情节推进和对白细节的意见。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又赶去剧组,和制作团队交流我的想法。 如果说写作是自我的,单打独斗的。那么制作电视剧更是一项工程,需要不同部门通力合作。 对我来说,人设我最喜欢哪个?当然是原本的啊。 改成目前这种人物关系,是我最希望的么?当然不是啊。 然后呢?我如果只吐槽,对后续的项目推进,会有改变么?

我工作多年,明白如果想最大化实现个人诉求,其实是需要同时为他人的利益考虑的。 不是针锋相对,而是要以合作的心态,求同存异。 而且在我工作之初,老员工就告诫我:在你提意见的时候,要想到它的可操作性、可实现性,而不是只因为不满,就提出意见,那样对后续工作的推进并无益处。 我其实是一个又执拗自大、又情绪外放的人(像不像章远?),所以一直以此自勉:在工作中,不要只因为个人的喜好而盲目批判。

在此我有一个心态的转变,已经和读者不大一样。 大家是最终的消费者,苹果好吃不好吃,派好吃不好吃,其实都可以评论、吐槽。 但我现在看到苹果派的制作流程了,并且可以加入其中的某些环节,我要想的就是,如何把这个派做成一个好吃的派,并在此基础上,更多保留苹果的味道。

从九月中开始,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从北京跋涉去青岛。 只要在青岛,就在跟剧组。还跟过到凌晨三四点的大夜。 在北京的日子里,每天都通过微信和制作、导演、编剧沟通,因为来不及按顺序修改剧本,就要来第二天拍摄的通告,把马上就要拍摄的场次过一遍。 当时剧本的主线已经定了,许多场次拍摄已经完成(拍摄顺序和剧本顺序并不同,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所以某些结构已经不能做大幅度调整。 但在尚能修订的范围内,我和制作团队协商,对某些情节进行了改动,对人物对白进行了调整,让他们更贴近我设定的人物性格;在一些重点桥段,把我原文某句话为什么要写、写的时候想的什么,都和制片、编剧、导演和演员进行了交流。希望在拍摄表达上,更能体现原文的人物情绪。

而且每次去现场,导演都热情地邀我坐在监视器前,并且每一条都咨询我的意见。 说实话,这实在是让我受宠若惊。 作为一个影视作品,基本上,导演在现场有绝对的主导权。 他愿意听取我的意见,是对我的尊重,也是我们日常多次交流建立起来的彼此的信任。 后期几场重头戏,是我和制作团队先碰过剧情走向,梳理台词,再连夜制作修订飞页(因为和原剧本不同了),发到演员和各个部门手中。 所以我加入后,大概大家飞页都比原来收得多了。 很多时候意味着,重新安排场次,重新背台词。 如果我在现场,导演给演员讲戏时,我也常坐在旁边,有时还会提出一些建议。 制作团队接受了我一个外行不断地指手画脚。所以那一个多月,我每天都沉浸在这个故事中。 自2006年忽而首次付梓,之后十多年,我再没有如此深入地将自己融入章何的故事中。 心中其实有一种和老友重逢的感动。 穿过这么多年的时光,你们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我又触摸到你们的心跳,感受到你们的温度,你们依旧带给我感动,这个感觉真的很好。 他们在我心中,再次变得活灵活现。 这也是为什么十余年来没有写番外的我,一旦动笔,就大段大段,再次书写他们的故事。 他们终于从记忆中的青春时代走出来,开始在我的脑海里继续他们的人生。 这是我对影视制作的另一层感谢,它重新给这个故事带来了生命力。 拍摄杀青后,在北京开始紧张的后期。 现在面对的只有一堆素材,相当于刚把菜切好,不是简单拼凑就可以端上桌的。 大量素材需要浏览,粗剪,以及进行后期的一系列操作。 粗剪的小样开始陆续生成,我通常下班后或者周末,都会跑去后期机房,一待就待到夜里十来点,再打车回家。 那个冬天甚至没怎么去滑雪(了解我的人知道这是多大的牺牲)。我和制片、导演、剪辑,还有制作团队的各位,反反复复地看粗剪的内容,根据大家的意见,剪辑反复调整。 我们并不是每次都喊好,也会围在一起进行官方吐槽,常常说:我要把这句话发到弹幕上去! 有很多内容,回头再看,也不尽如人意,有遗憾,有瑕疵都是难免。 只是尽可能地挑出毛病,并讨论后期修改的可能性,也许是通过剪辑手法,也许是通过后期配音,也许是通过调色,或是音乐烘托。 我其实是乐在其中的。 第一,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 第二,我全方位地观摩了苹果派的制作流程,这是一个学习与经验积累的过程。 刚才我说过,这是一项工作,想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首先要保证自己对这个行业了解,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这是我对这次制作的又一层感谢,它使我成长,为我未来提升话语权创造了可能。 身为作者,不想最大化还原自己的文字么? 但是,首先你要有那个能力。 并不是原作者操刀,出来的影视作品就一定原汁原味,一定受欢迎。 文字才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熟悉且自在的领域。 如何调动影视制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太外行了。 这次是我,一个果农在烘焙坊里的一次历练。 粗剪之后,我提出了许多对白的修订意见,重写了许多过场的旁白。 原本剧本开篇是何洛参加运动会,现在改为章远重回高中母校。 他讲出的那段台词,虽不来自原文,但却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这一年夏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高中母校。 距离我第一次跨入这座校园,已经过了将近十年。 有人说,时间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的力量,没有人能拒绝它的改变。 我并不想做一个怀旧的人,也不想活在过去的回忆里。 只是那些人、那些事、那段时光,还有某一个,最惦念的名字,一直是心底最明亮的一束光,给我前行的勇气。 回到这里,耳边穿梭的,似乎还是那年初夏的风,它所讲述的,是不想被时间磨灭的,我们成长的轨迹。” 通过这段话,有感受到么?是我对于这个故事的再次定位。 时间是伟大的,我们都不能拒绝它的改变。 我不想活在回忆里。 但他们依旧是我最惦记的,给我前行的勇气。 它所讲述的,是不被时间磨灭,成长的轨迹。 到此,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说这么多来支持这部网剧。 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我也付出了时间、精力,以及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情。 它不仅是制作团队的玫瑰和苹果派,也寄托了我的一分努力。 它肯定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 而许多人对它的抱怨,其实是建立在和苹果的对比上。 因为喜爱苹果,担心它原本的味道被遮盖。 因为和苹果的清香对比,抱怨这个派香料味太足,不喜欢吃。 对苹果的感情,其实是大家对最本真的那个我的喜爱和支持。 被读者指责我不爱这个故事,我任由它随意改编,其实是很难过的一件事。 当然,如果你还在读我近期的文字,关注我的微博,就知道现在的作者心理还挺强大。 而且写文只是我丰富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得与失我当然在乎,但并不是主导我情绪的全部。 但是,人和人之间是有感情的。 我不希望因为这些不了解,产生隔阂。 因为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和依靠,你们最认可那个原本的我。 只有更多人给我以支持,我才能更有底气地坚持自我。 现在的剧,相当于我从事的一份工作,我带着章远何洛来打了个工。 做出来的东西,大家依旧有评论的自由。 我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为了更多地阐释我们的出发点,消除隔膜。 不是最终一定要谁说服谁,谁胜出谁。 而说到影视制作,对书粉来说,真的一点收获都没有么? 首先,我会写一系列番外,微博上有很多片段了,我会写得更系统化一些,就是因为这个故事重新拥有了生命力。 其次,音乐团队非常用心,投入了真挚的感情,创作了若干歌曲。 我们当然都喜欢忽而里引用的大量歌曲,然而那些唱出心声的,毕竟是属于别人的。 现在有人为了章何,写出他们的歌。这个我想大家都会认可,真的很好听。 还有小白和小卜演唱的男女主视角的两首歌尚未正式放出(女主版其实作为插曲已经出现在剧中了),对我来说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我在录制现场听他们一句句唱出来,还同音乐老师沟通,其中某些表达方式也是我的建议。 比如女主版第一段副歌和第二段,用不同情绪表达。 首段是高中进行时的欢快,第二段是分别后的惆怅与缅怀。 所以在这部作品的每个角落,大概都藏着我的一些小情绪。 这是我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大化的自我表达。 我之前有许多话没有说,第一是因为没时间,忽而的制作占用了我很多的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说好的新文都没有开。 第二是因为我心里没底,我说这么多,但做出来的剧水平太差,那只能说我的水平也不怎么样,提出的建议可能不如没有。 大家不知道,我和几位主创简直都魔怔了。 开始头两次探班,他们给我看素材,问我和朋友感受如何。 我们说:“还挺好啊。” 制作团队不放心,问:“不是客气?我们总担心自己看了太多遍,有了太多的感情,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好看。” 我开始还觉得他们太紧张了。 但过了半年,等有其他朋友陆续去后期机房探班时,我问的也都是一样的问题。 你们说好看,是不是就和我客气一下啊? 我觉得好看,是不是因为,我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啊? 所以在开播后两天,当许多观众陆陆续续表达喜爱,尤其是看到许多开始质疑的多年书粉,留言表示支持,我才深感欣慰,有了说出这些故事的底气。 这些天收到的读者评论,真的是最温暖的慰藉,给了我最大的勇气来表达自己。 我在微博上讲到,第六集章何的表白(弹幕还有人认为是第八集的KFC才表白,扶额)。 虽然不是北国冬夜的公车,不见了手心的太阳,但是当他们讲出我熟悉的台词,弹幕上看到一排“好甜啊”的评论,我忽然泪如雨下,哭了很久。 多年没有这么动情。 并不是因为情节,这段虽然喜欢,但我总看了几十遍了。 而是源于一种全新的肯定,对原文、对剧,无法分清彼此。 是再次被认同的感觉。是重新获得信心的感觉。 当然,还是会有很多人坚守对苹果的喜爱,不接受它的改变。 那就期待一下,你们盼望已久的小苹果——晋江专栏近日会开始连载番外,微博也会有相应的提醒。 但无论你吃了苹果派还是没吃,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可以尽情表达。 但是我希望,我懂得大家,大家也尝试着来了解一下《忽而》背后的我。 大家因为深爱这个故事,而且忽而成名已久,所以你们眼中的我大概也带了一圈光环。 然而并非如此。 作为一个产量非常低的非全职作者(大概质量也一般是主要原因吧,无奈笑),如果没有忽而影视版的改编,我大概会越来越边缘化。 从微博、晋江的流量,都可见一斑。 好多忽而的老粉,大概在这次之前,也没有关注过我的晋江专栏和微博,也不关注或喜爱我后期的作品了吧? 忽而其实已经是个与众不同的小众作品。 它吸引许多人,是因为高中阶段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然而这更多是因为,大多数人高中生活有高度重叠性,价值观更为相似,其中表达的情绪更容易被广泛认同。 而我后期的作品,常被质疑为没有忽而的灵气。 以我个人的辨识力,我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 我就认为《春天》的故事、人物和文笔都更加成熟,《花儿》中有更为多样的思考,只是因为《忽而》是起始于一个相对来说世界观没有太大分歧、大家价值取向更为一致的年龄段。 其实《忽而》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也不是高中阶段。 作者的自我表达,和读者的偏好,本来就不是完全一致的。 这是一种双向选择。 后期我的作品都更自我一些。就像现实中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大家会走得更远一些。 所为作者的坚守,其实就是我不迎合市场,而继续写自己想写的人生故事。 如果没有影视化的契机,这种坚守或者说固执己见,已经让我感觉到路越来越难走了。 《千屿千寻》是我关于多年海岛经历的思考,但因为故事完整,人设讨喜,相对来说读者接受度也高一些。 《世上唯一的花》在情节上承续《眼泪的上游》和《直到春天过去》。 因为我早就想说,一个故事的终点,并不是故事里人物的人生终点,所以书写夏小橘后来的故事,是我多年的打算。 而这些年来,我心中又萌生了梁忱这样更为独立的女性形象。 这些都是时间予我的礼物。 我想写,我就写了。 但它的节奏也好,故事也好,可能在许多人眼里并不好看。 然后,出版面对大问题。 是的,也有读者将它列为最喜欢的我的作品。 但是它难产了。 对我来说,也不是想出版什么故事,就能出版什么故事。 同样面对着市场的问题。 只凭我现在的影响力,根本做不到随意写一本书,就有人给你出。 实体版《忽而》的荣光,已经是属于许多年前的了。 许多人反复阅读,当做自己的珍藏,这固然是大家对作品的珍爱。 但放眼大局,它是渐渐被周遭遗忘的。 它最鼎盛的时期已成过往,长此下去早晚会进入历史的故纸堆的。 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我希望延缓这个过程。 这是源于我对这个故事最深刻的感情。 我希望它被更多人看到,活在更多人心里。 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忽而这个小说的存在。 看忽而剧版的弹幕,大概就很清楚它在大众心中没太大存在感了。 还有之前爆出的一些抄袭事件。 如果当你们这批老读者都渐渐成长,更多的关注家庭事业而不是网络小说,要有谁替我和我的作品说话?说“相信你,如同相信我自己”是忽而的原创? 如果真的被抄袭被融梗,只有我势单力孤发声么? 我也需要这片果园不断地成为关注点。 你越有名气,别人越不敢觊觎你的东西。 多谢支持我的书粉和剧粉的鼓励,其实这几天我虽然处于播剧的兴奋中,但思考是越来越冷静的。 我看了许多质疑的声音,也对自己的动机进行了深刻思索。 越想,越觉得很多话是可以开诚布公说给大家听的。 因为忽而的众多老粉,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要求得平衡。 而我自认为,自己所想的一切依旧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 是用我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名与利,并不全是恶俗的代名词。 在某些方面,它给了你更大的选择权,让你能更自由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是为了名利,改变自己的初衷。 因为《忽而》重新焕发的活力,在出版或者改编上,作者或许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这是我希望得到的。 所以不想吃派的苹果爱好者,如果你同时也喜爱果农和她的这片果园,吐槽苹果派的时候至少手下留情。而吃了一口派觉得还不错的,也表达一下喜爱。 喜欢苹果也好,喜欢派也好,都是对我的支持,不分伯仲。 但最重要的,是表达情绪和感受的时候,理智表达。 就事论事,只表达对《忽而》的感情和态度,不要过多讲其他。 《忽而今夏》的故事在我心里是独一无二的,绵延十年,而不是跨越十年的成长。 我只想记录自己的心境,阐述自己的思索。 电视里依旧保留了这个故事核,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肯定。 这样的心情,现在你可以了解么?

作品我打四分,留一分给未来更贴合原文的可能。

P.S. 我爸看了第一集,发来一段话,一直以此自勉: 我能理解一些书迷的不满了。你要看到一些人发自内心对忽而的热爱,对于一些吐糟别上火,各种言论都是对书的关心,也不要认真的去论战,从各种言论中去修正自己以后对一些事的把握。

 3 ) 忽而闪烁的那些真挚瞬间

前段时间上下班路上二刷《忽而今夏》,前半段的好对比后半段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实在是非常遗憾了。

二刷之下才发现高中时期真的有好多糖。甜到我竟需要记一篇碎碎念的影评才得以放下。

前两集,章远在办公室对老师们说力与反作用力,是不是大家越不看好何洛,越说明何洛的进步空间大。章远是第一个相信何洛可以改变的人,这其中有一份知遇之恩啊。

分科考试章远迟到被取消单科成绩进了二班,对主任说不用把他调回一班了,主任的评价是“你什么都好,就是太骄傲了”。骄傲这两个字形容章远是再贴切不过了。一直觉得剧里的章远很像书里的章远了,甚至美化了不少。然而剧和书里的何洛却并不太像是同一个人,书里是一静到底,比较统一的,剧里则是由动转静,可惜后期的刻画还是略显潦草了。感觉剧里的何洛重在表现她有冲劲,执着的一面,而原著中细腻沉静的一面毕竟难以影视化。

第四集我竟又来回看了两遍,很喜欢他们六个人一起陪章远跑1500米那段,那感觉就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肆意,无邪。也喜欢章远何洛关于时光机的调侃,章远说哪儿也不想去,现在就挺好的——“现在”,两个人一个吃着派吹着牛一个荡着自行车嘴角藏不住笑的“现在”。笔友的梗真心太老了,但是接到“我和你想的一样”的经典表白场面还是很自然的,这段暗搓搓的互相表白真心可以看一百遍,演的真好。

高考后的那个夏天其实是糖中带玻璃渣,本来不忍心二刷的,但还是刷下来了。看到何洛拿着通知书质问章远那段,我这基本不怎么会被爱情打动的铁石心肠老阿姨竟然掉泪了。其实这里动人的不全是爱情吧,是怅然于命运给这对年轻的恋人肩上加上了十七岁所不应该有的沉重。河洛与妈妈的对话再次催泪,其实何洛妈妈在这部戏里是一个通情达理的母亲角色,极为难得。“那些自以为是的一辈子”,是相当扎心了。何洛向妈妈哭诉“世界很大,我就是觉得他最好”,呼应那十七岁不应该有的沉重。十七岁的你,应该去无所畏惧的爱,而不是去思考将来还会有谁比他好。

异地后的剧情是真的甘苦并济了。十一集结尾这个中秋节手机打到一半没电的梗不错,相当能刻画异地恋的心情了,有很多想说,但都抵不过一句“要是你在这里就好了”。

十五集何洛因为张葳蕤提前回到海城,与章远第一次闹别扭。她说“你们有朝夕相处的每一天,而我却只有回忆”,这里再次证明这部剧高明的地方,整个故事其实就只有章远何洛两个人而已,并不是靠第三第四个人兴风作浪来推动全剧的。这里何洛在意的不是第三者,而是他们不能朝夕相处这个事实。单就这一点就比大部分俗套电视剧立意要高了,这是一个两个人在爱情里分别成长的故事,他们的成长是一场与对方与自己的拉锯,和旁人真的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后半部算是改编失败了,情节上有硬伤,结尾又太仓促。汹涌的甜过后逐渐浮现的分歧,将把他们带向争吵,分离,放逐,思念和重逢。大概就是叔本华的第三种悲剧吧,在没有邪恶的人,或偶然发生的厄运这种小概率因素的情况下,单纯由不同人的不同性格不同立场而带来的悲惨后果。章远和何洛正是如此,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规划两个人的未来,并深信自己所设想和所做的是对的,以爱的名义,却走向了分离。遗憾是美的,但白月光战胜一切破镜重圆的故事也终归是人心所向。

虽然有太多遗憾,但《忽而》还是今年最打动我的剧。编剧,至少在前半部,是能够领会原著的,其实观众需要的,并不是大量简单粗暴的矛盾冲突所堆砌起来的高潮迭起,而只是一些真挚的瞬间,让人的思绪飘落到记忆长河里的某一个角落,忆起曾经自己也是这样笑过哭过,感受过也遗憾过,风尘仆仆走来却依然心怀希冀。这大概是我对流行文艺作品的期待吧。

 4 ) 重温 简单拉下片

18.7.20:

真的是青春校园剧里的精品了。男女主演技自然真实不出戏(何洛因为章远没考上华清在操场上的爆发戏印象深刻)所以整个看下来觉得很舒服也会不经意的跟着他们笑跟着他们鼻子酸酸的(被卜女神的少女感给感染了,说话带点鼻音太可爱辣!)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道具和环境随时间线改变:他们的手机从高中的小灵通到大学触屏,从坐火车站一夜去北京到坐飞机去北京、去美国,很多小细节都设计的很棒,看得出剧组有在用心,唯一不足的是美术有点粗糙。

19.2.19:

在高中阶段两个主角有两条叙事线:一条是在校园里的明线,一条是关于《夏日异闻录》的暗线,也算是一个伏笔,为最后的表白做了个铺垫。

分文理科是高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何洛想选理科证明自己,无奈之前落下的太多,所以想让章远帮忙补习。

开始章远表示拒绝,但何洛拿到了章远写给何洛的信并以此威胁他(经典的自己吃自己醋的戏码哈哈哈哈,虽然当时他俩感情线还不是那么清晰)加上老师们在办公室的交流,他下定决心帮助何洛。

助力1
助力2

KFC“补习班”承担着剧里的重场戏,放学后他们在这里学习,暑假别的同学在玩的时候他们依然在这里复习不断进步,甚至毕业后的表白也发生在这里,这一场景给我们真实的代入感和亲切感,谁的青春里没有快餐店的记忆呢哈哈。

分班前
暑假

顺便一提这里的视角蛮别致的,带到一个路人的背影,有一种主角们正在被围观的错觉,三个人的关系也通过画面清晰的传达了出来:两个亲近一个疏远,节奏明确。

超悸动的一场吻戏:

起因是章远帮何洛排自行车却撞见一对情侣在接吻,调皮的何洛故意推章远过去,章远则拦着她,一来二去两人都有些害羞。

第一人称视角特写和第三人称视角近景的切换:特写放大了面部表情,突出了有些紧张有些青涩的情绪,近景描绘侧脸轮廓突显身高差(不过也是拍吻戏的常规手法),个人觉得特写最考验演员的演技,尤其是直视着摄影机时,摄影机既是观者的眼睛,也是对方的眼睛,但惊喜的是两位都hold住了。

 5 ) 这段青春里的爱情啊……

前段时间刚看了这本小说,我也特意写了书评,索性就把剧拿出来看了,本来是随便看看,后来居然真的有点痴迷。

这大概是我这么久以来看过最好看的青春校园剧了。甚至我觉得振华三部曲的剧化处理都没这么好。(不过也或许这类型的我看得少)

怎么说呢,你得把剧和原著区别看。两者差别其实挺大,但在同类型中,无疑都是优秀的作品。我能明显感觉出原著里的关键词是“双城”,而剧中的关键词是“青春”。总之,将之一概而论的都是傻*!

全剧分成了三个阶段,高中一起奋斗、大学异地相守、分手后的遗失和追寻。

第一阶段,高中奋斗。这一段男学霸和女学渣的故事有那么一点耳熟哈、取景有那么一点眼熟哈(划掉忽略)……没有爱情,连暧昧都只是旁敲侧击。何洛懵懂,章远自大,只有学习、高考、学习、高考。把高中生活描绘成只有苍白的试卷练习册、考试、成绩的单调生活。每个人口中只要分、名次、高考。我觉得真TMD……真实!可惜的是,他想贴近真实生活,却只是贴近。没有高考那种压抑,沉闷的氛围,裘主任就是个用力过猛的形象。大喊大叫太空洞无力了,教导主任的那种凶狠、严肃完全没有体现啊啊啊,再比如高考前换班级……转班这么简单的吗?高考前随意改变学习环境是很致命的好吗!难怪章远没考好!

高考后何洛与章远去拿录取通知书是我最喜欢的场景。原著里并没有说章远和何洛是怎么面对这个残忍的事实,而是选择了留白,而这一幕弥补了那个空白。

永远隔在中间的双杆,他们之间最初的距离

章远那个埋下头去没有声音的场景却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悲伤,那种低吼的狮子,无声而无力。

第二段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身远心近,双城相守,我愿为你亦步亦趋。誓死讨厌“甜”的我内心os:妈妈呀好甜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他们见面了妈妈呀!他们抱抱了啊啊啊啊!他们亲亲了啊啊啊啊😂😂我自己都说的不好意思了。在影视剧中,异地恋其实挺难处理的吧,两个完全处于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不相干的人,怎么来表明他们心中如火的爱情?这部剧选了一个最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他们的见面次数——“ta”还在“我”的世界,是的直接有效而且极满足少女心。但更妙的是,并用短信、通话这种有障碍性的联系方式,来增加他们的隔阂,为下一部分铺垫。或许“异地多痛苦,相见多甜蜜”这种两种不同的状态冲击,更增加这种爱情的琉璃似的美丽。章远十八小时的站票、何洛手抄的笔记我们心动,更心疼。

章远的骄傲自大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他太优秀了,他忍受不了失败的。可是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告诉他,你算个屁。他虽然爱何洛,却始终将她放在弱势的一面。他不愿在她面前表现一点点示弱,展现一点点他的脆弱。他太爱何洛,也理所当然不想让自己不再是那个何洛爱的那个无所不能的男孩,所以高考失利,他说不出口,用创业挤占学业;他说不出口,创业失败,他更是直接选择与何洛分手。他宁愿自己扛着那份压力,也不愿和那个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分担。这大概就是他们感情波折,最重要的原因。而何洛虽然有面对的勇气,却没有理解与相信章远的勇气,不能这么绝对,缺少。所以这也是他们渐行渐远的助推手。不过这也是他们美好的地方,互相为自己最珍爱的人。他们爱的的确是互相,而不是爱情本身。

第三部分就是他们所有矛盾爆发后想挽救感情。我和我的恋人走散了,我怎么挽回她,找到她?他们生活的重心渐渐离开了对方,可矛盾的是他们的感情却没有离开对方,所以他们过得并不快乐。我们可能会搞不明白他们究竟在留恋什么。不过这才是美好的地方啊,没有原因,朦胧而美丽……我们为他们找不到对方而难过,可现实的巨大鸿沟终于完全展现在了面前,即使相爱,但两人之间的人和事,却不再允许他们在一起……

有什么比失而复得更快乐呢?

有人说喜欢张草草或冯萧,我可以理解 ,在陪伴这件事上,他们俩做得可比章远和何洛好多了。所以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不选择何、章不与其他人分别幸福。其实原著里这段处理得更好,冯萧不是一直陪在他身边的那个,而是在美国偶遇的一个人。我仔细审视,为什么是冯萧?因为他很像章远。这就是所谓“遇见你之后,我爱上的每个人都像你”吧,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扯远了。这是剧评。继续分别幸福的话题……高考结束后,何洛就已经回答了——我觉得他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章远的影响有多大啊,在所有人都否定她时,他相信她,所有人都不伸出援手时,他帮助她。是章远让何洛成为了不同的人。是,冯萧是喜欢她,对他好,但他从来只问何洛需要什么,却不能告诉她真正需要什么,后面的所有人都没有像章远一样改变她。章远呢,更多是被何洛的魅力所吸引,以及那个漫画里温柔帮他翻译的诗意而失意、朦胧的女孩。这两个形象重回就成了全部的何洛,她是现实里的女生,又是梦里的女孩。还有谁是他这种亦真亦幻的情人?只有何洛。最爱的种子已经种下,谁又能改变?

章远和何洛,在他们爱情里改变了太多。因为对方,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因为对方,他们学会去爱,因为对方,他们学会理解,因为对方,他们懂得珍惜。我觉得最后的结尾处理得不好,太幻象了。相对于含泪相望,我更喜欢留下几句话。

但这部剧和原著一样,有个同样问题,那就是配角。剧已经好很多,至少有具体鲜明的形象了,但感情线处理的还是有问题。田馨和赵承杰倒还好故事简单,寥寥数语勾精髓,一个因被爱不珍惜而错过的故事,主要是李云微和常风。我其实非常喜欢这种故事,一直到常风出走前处理得都很出色,李云微对自己感情的徘徊,常风生意不济,在李云微面前黯然失色。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矛盾点可能会更大,我很想看他们如何面对这种差距。然后、然后编剧就草草了事了??直接甩了一个意外,让他们懂得相互珍惜??我特么??

这三段也是青春爱情里的三种形式了吧。这青春里的爱情啊,美丽不真切,而充满意义。

另稍稍吐槽一下:明明含糖量这么高的剧,为啥非用两首那么悲伤的歌做主题曲?虽然很好听。唉 老了老了,禁不起虐。

 6 ) 女主太讨喜了,越看越喜欢

1-8集:

容我任性一回,忽略原著党的感受。诚然,女主由学霸变学渣,改动的不仅仅是角色的人设,更会动摇原著的灵魂。然而,这个菁菁校园的故事,却勾起了我多年前记忆深处的那些往事,产生了无限共鸣。确实,那时的我们单纯,青涩,直白,没有那么多的前瞻后顾勾心斗角,为了一个目标不计付出不计成败的向前冲!那些年我们很任性,因为我们还年轻~

如果说这部剧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颜值很普通,除了男女主一般,高中其他的几对颜值都很路人,甚至有些丑,颜值惊艳的一个没有。但这些并不影响观剧体验,因为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尤其是女主,身材娇小,性格豪放,人物灵动,有青春气息,生活质感,让人越看越喜欢。

也许是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学霸变学渣来突出女主的成长与高中时期革命般的友谊。而剧中女主的咸鱼翻身在逻辑上其实是说得通的,毕竟女主以前是因为练长跑而耽误了学习,而不是一个天生的学渣,后期勤奋补齐落掉的课程,考一个一流学校还是意料之中的。

可能是我看的校园剧太少了,本剧是第三部。《微微》太甜太理想化,是憧憬,是梦境,但很难和回忆产生共鸣;《夏至未至》男女主不讨喜,靠男二女二支撑,后期各种强调现实,悲观色彩过于浓厚; 而这个剧既有少时的梦想,又有成年的纠结,但幸运的是这个世上还是爱要多一些,其中两对儿都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而剩下的一对儿,当爱已不在,分道扬镳便是必然。

那个夏天,定格在记忆深处。


9-12集:

这个女主真是太有魔力了。实话说,女主的硬件条件真的真的真的很一般,身高矮,牙也不齐,线条平,非长相型气质型大美女,但就是越看越耐看!

男主只是长得有些着急,但少年那种青涩的质感还是在的,那个夏天,痛并快乐着,对自己考糊了的事情,真的让人感觉到什么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女主灵魂歌手,在化学实验室里视频那段,笑死我了。cp感杠杠的,云微那对儿也是,又甜又不操心。

华清男出场了,我认为颜值真不错,演技也行。而且发现剧组的细节处理很好,翻盖滑盖直板手机,而不是人手一个苹果统一款,适当人物特写与背景虚化结合,达到反衬效果,台词也比较生活化,人物性格与行为比较合乎逻辑。

涨到五星。


13-20集:

喜欢这部戏,是因为很多剧情矛盾设计的自然,不做作。

任何的男二女二都是为了破坏男女主关系而存在的,本剧选择了一个默默守护一直不表达爱意的男二,和一个大大咧咧把男主当偶像与哥们儿的女二,而不是传统形式的从中做梗趁虚而入或直接pk争夺主动权,让我们感觉到爱的本质是纯洁的,是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快乐。

男女主间的矛盾是源自行事作风上与行业间的彼此不认同,有些决定确实青涩欠考虑,但事情说开后就没有隔夜仇,矛盾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先检讨自己,男主是希望给女主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女主是希望为男主铺一条康庄大道,还是那句话,爱的本质是让你先幸福,然后我才快乐。

另外还比较喜欢剧中的兄弟情,常风与赵承杰,其实毕业以后还能这么亲的,真的不多。


21-30集大结局楼主不再更新了,因为每个观众心里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令楼主唏嘘不已的是剧中这种写实与理想的结合,让楼主我迟迟无法动笔写出内心的感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冯萧与河洛,章远与草草,或许才是故事真正的结局。曾经再美好纯真的高中恋情,终究抵不过时间与距离的洗礼,而那些仿佛从童话里走出来的王子与公主般一路披荆斩棘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低于1%的概率,无非需要严苛的天时地利人和为基础条件,摒弃一切杂念,爱得果断又不顾一切,让两个彼此相知的人相遇相爱,也是上天的一种眷顾。茫茫人海,楼主有幸遇到过这样一对从高中走来,经过大学终成夫妻的情侣,而更多的人或许一生都未曾见证过这种爱情。爱,其实真的是一种玄妙的东西!

 短评

我可能要粉上白宇了。。。。

6分钟前
  • 爱乔叔
  • 力荐

更新评论,追完全集。真实的有点意外,但或许这才是青春本来的样子,不带滤镜的素净样子。为男女主的演技打call。演技方面青春剧里尚未找到可以超越的。故事娓娓道来耐人寻味,表演真挚自然,人物身上能看到很多属于自己的碎片。是有力度的作品,又及,生活里头也会有遗憾,称为真实,戏梦人生吧。

11分钟前
  • Boo
  • 力荐

俗套的剧情,奇葩的人设。

14分钟前
  • 穆子衿
  • 还行

颜值是硬伤,更可惜的是并没有整容般的演技。可能因为电视剧改编的需要剧情与原著相差甚大,问题是女主由学霸改为学渣的俗套剧情可好?男主顶着一脸老相演高中生也特别出戏……忽而今夏最吸引我的应该是两个优秀青春的少年少女互相成长的故事,虽然深爱对方却坚定自我。第9集开始渐入佳境!

17分钟前
  • sky茶茶
  • 推荐

被mv吸引的,对狗血但是演技在线的,不过男主的下巴真是抢戏

22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还行

卜冠今还是不错的

2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绝对值得看的一部电视剧,特别励志,演技在线,剧情没那么狗血,我在追,推荐给大家!

32分钟前
  • 细雨蒙蒙
  • 推荐

改编的还可以,女主挺有灵气的,剧情很俗套。插曲加分~

36分钟前
  • 庄小龙也有尾巴
  • 还行

女主给人的感觉又纯又灵,白宇的声线也依旧耐听,也许不是你们书粉心中的男女主,但我却看得很舒心。我并不在剧情的俗套与否,青春校园的故事来来往往也只可能有那些,你的青春里其实也容不下更多的事,甚至我们本身的故事可能连波澜都没有,所以没什么好嫌弃人家生活中的那些惊喜。

39分钟前
  • 天真产物
  • 力荐

无论是剧情还是演技,较振华三部曲更真切自然,一把年纪也看得心有戚戚数度眼泪,的确有击中心灵的成分。1、主线副线的铺展较匀称,人设虽也有套路之处,但整体丰满而真实,遑论爱情,友情部分也是相当催泪,如老赵的痴心与放手,田鑫与洛洛的谈心哭泣;2、校园纯爱与社会现实的对切、交织,矛盾冲突虽有小bug,但在考量现实与理想层面,心路演绎具有说服力;3、甜蜜之处真是甜到笑醒,藏在铁盒里的火车(站)票让人泪奔——我曾走在千山万水的路上,再见是为了重逢,所有异地恋的心碎甜蜜与心痛,代入共情点满分,尤其是七夕五分钟的转车,啊,这个桥段真是泪腺失控;4、爱与不爱,在分别时最易分辨——“我舍不得你走”的撕心裂肺,那真是把心都掏给你了啊!5、沉溺在回忆中是危险的,可是我与你的回忆,是我们一不小心走散时的密码。

4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出来混还是要还的,之前章远和傅鹏合作不经商量买了游戏版权,这次却被常风不小心“丢”掉了游戏源代码。

44分钟前
  • 逗逗的快乐生活
  • 推荐

听说改编成了电视剧,持观望态度,毕竟小说还挺喜欢的。

45分钟前
  • 小痕呀
  • 还行

女主不是很灵,男主白宇还是可以的,但剧情还是很俗套有点尴尬,不过后面十年异地的剧情还是挺吸引我的,应该有很多共鸣的吧!暂时三星观望一下吧,汪苏泷唱的片头也是超好听的。

47分钟前
  • 柒柒♀
  • 还行

昨天真情实感的一口气看完了8集,挺青春的而且特真实,但是我要吐槽下为什么每部校园剧都是学渣成学霸

48分钟前
  • 你猜我谁啊
  • 推荐

我单方面宣布这是振华三部曲前传 满满的振华风啊 主演演技自然 剧情上也是难得不拖泥带水 在最近国产剧低迷 的情况下相比它实在是好太多了 女主演的好 至少学习和听到考试崩溃的样子我看到了我自己还有第十集的哭戏简直是演技爆表 ps 最后的结局太粗暴了 就这么结了?

51分钟前
  • 时青
  • 推荐

没有闺蜜撕逼,没有狗血堕胎,只有一心学习,这才是青春

55分钟前
  • 头发恢复性
  • 推荐

看了下评论,低星的理由大多是因为“男女颜值低,不配演主角,下巴出戏”之类的,那我决定看看了,毕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剧情演技方面没有太大的瑕疵。

59分钟前
  • Y
  • 力荐

这是啥,披着校园文艺言情外衣的真.励志求学之路吗???10集往前女主从学渣一路奋斗到清华太励志了吧我靠,好热血,谁说谈恋爱只会影响学习的??白宇明明长得不帅怎么越看越顺眼啊??他是不是有毒!!!10集往后双线剧情双情敌的情节实在看不下去了,扣一星,继续观望

1小时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推荐

女主妈妈安慰女主说一辈子那么长,你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人,我妈也和我说过同样的话,但是有时候你要知道,这是大人用来骗小孩的,很多人这辈子再也没有遇到。

1小时前
  • 尾生
  • 推荐

爱死白宇了!!校服翩翩的少年,当年的梦中校草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1小时前
  • 二蛋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