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2013

剧情片韩国2013

主演:金相庆,严正化,宋永彰,曹熙奉,刘承睦,李俊赫,朴哲民,郑海钧

导演:郑根燮

播放地址

 剧照

蒙太奇2013 剧照 NO.1蒙太奇2013 剧照 NO.2蒙太奇2013 剧照 NO.3蒙太奇2013 剧照 NO.4蒙太奇2013 剧照 NO.5蒙太奇2013 剧照 NO.6蒙太奇2013 剧照 NO.13蒙太奇2013 剧照 NO.14蒙太奇2013 剧照 NO.15蒙太奇2013 剧照 NO.16蒙太奇2013 剧照 NO.17蒙太奇2013 剧照 NO.18蒙太奇2013 剧照 NO.19蒙太奇201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0:42

详细剧情

  15年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遭人绑架杀害,重案组警官吴青浩(金相庆 饰)虽答应西珍母亲(严正花 饰)一定将凶手绳之以法,无奈经过漫长的追查却始终一无所获。眼看追诉期将近,吴警官孤注一掷,结果与嫌疑人对面错过。在此之后,吴警官抱着遗憾离开警队,过起破罐破摔的颓废生活。而西珍妈妈始终不曾放弃追凶的信念,她凭借柔弱女子之躯展开独立调查,终于发现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未过多久,又有一名小女孩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绑架,其作案手法与西珍案件如出一辙,警方旋即布下天罗地网,与之展开周旋。而面对狡猾多端的嫌犯,警方只得再次请出闲赋家中的吴青浩。  小女孩命悬一线,西珍妈妈和吴青浩能否抓到犯人,一偿夙愿……

 长篇影评

 1 ) 《蒙太奇》,受害者与加害者的身份错位,如何在故事结构中运用?

《蒙太奇》是韩国导演郑根燮的处女作,该片在2013年上映,算是一部老片子了,主打悬疑犯罪,一出世就备受瞩目,颇受争议。引起观众争议的并非影片类型、风格这些外在的内容,而是它在故事结构和形式上的一些尝试。这些尝试打开了悬疑片一个新的角度,我们也得以通过这个新的角度重新去看待一部电影。

说起来,韩国电影在悬疑、犯罪类型上的确是“身居高处”,罗泓轸的《追击者》、《黄海》首当其冲,奉俊昊的《杀人回忆》、《寄生虫》紧随其后,杨宇硕的《辩护人》、《铁雨》,虽牵扯ZZ题材,但骨子里那股神秘的血腥味仍清晰可见。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电影类型,复杂的现实社会结构给了电影一个契机,利用前者来设计故事,建置故事大框架,所以以往我们看的韩国电影,即使与现实社会毫无关联,但在某些设定、角度上,其实仍从现实社会中吸取灵感。

比如,《铁线虫》的城市框架,《寄生虫》的阶级框架

以及这部《蒙太奇》的犯罪框架

《蒙太奇》的开头给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说了追诉时效性这么一个问题,片里给出了一个年限:15年

意味着什么?

自罪犯被立案侦查的那一天起,到第十五年后同一天为止,超过这个时限,案件便会撤销追查,倘若没能在十五年内找到凶手或嫌疑犯,或因证据不足而无法追责,那么过了时效期,犯人将不会为过往的罪行担负任何责任,重获新生。

这个设定是不是有点熟悉?是的,在奉俊昊的《杀人回忆》里,关于追诉时效这个细节,一直贯穿在电影间,直到最后时限到了,也没能找到罪犯,片子风格压抑绝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情感上更能使我们震撼,但这种故事设定出现一次就够了,第二个《杀人回忆》,未必能比原版更优秀,且承担的风险更大。

所以我看电影时,期待《蒙太奇》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同时也担心它没有突破。

《蒙太奇》怎么运用这个设定呢?我很好奇。

电影从一段梦开始。

这段梦,可以分解为三个片段。

「一个女人头上套着黑色塑料袋趴在方向盘上,情绪紧张」。

「从后面奔驰而过一辆面包车,车里坐着一个打电话的男人,他朝女人车里看了一眼,再往前看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车子急刹车,瞬间失控,翻倒在地,车里人生死未卜」。

「女人下车,缓缓走进车祸现场,失神间,踢到了一只被撞断了的白色水晶鞋」。

黑幕,梦戛然而止。

其实这段梦里隐藏了很多信息,只不过在刚看电影的时候很难去利用这些信息找出潜在线索,所以我们先记住这些细节,等到之后再慢慢揣摩。

然后呢,镜头直接给到了女人,女人醒了,这是女人做的一场梦,梦里元素太多,且太琐碎,一时间没有有用的信息可以利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女人,有一段悲伤的经历。

这是一个突破口,看电影要么从事件出发,要么从人出发,无论是事件还是人,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量都是极庞大的,且都是相互关联的。你找到了一条线索,就可以顺着这条线索一直走下去,只要中途没有遗漏的细节,就可以直到故事终点。

而至于我说的对不对,我们在故事中找答案。

后来呢,警察上门,和女人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我在上面提到的“15年时效期”这个细节,原来在十五年前,一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失踪了,而这个女人就是西珍的妈妈。嫌犯一直没有踪迹,而下个星期追诉将会截止,到那时候,即使抓到了犯人,也无法定罪了。

当年警官吴青浩亲口答应了西珍妈妈,一定会把犯人抓到手,但眼下时限将过,再大的承诺也没有意义了。

怎么办?争分夺秒。

抓住这短暂的一周时间,抱着一定要把凶手绳之以法的决心,替受害者伸张正义,或许会创造奇迹也说不定,还真巧,恰恰都在这个紧要关头,嫌疑人露出了马脚——在案件现场放了一束花。

吴青浩抓住了这个线索,先是找监控,查车牌,无果;然后再找路人,查行车记录仪,无果;最后,他去过去的几个案件现场,收集车辙印,仍是无法追踪到犯人踪迹。

没想到,吴青浩再次与嫌疑人打了照面,这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了嫌疑人的车,车上的标志和记忆中的标志一模一样!这个故事设定有点奇幻,但为了戏剧冲突,电影这样设定我倒能接受,不过尽管他发现了嫌疑人的车,也发现了嫌疑人,最终还是跟丢了。

这次逃脱,让嫌疑人彻底摆脱追捕,破案无望,伴随着午夜十二点到来,这起案子也消失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吴青浩决心辞职,自此离开警局,这场历时十五年的诱拐案,宣布结束。

但整部片子到现在才过了半个小时,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在追诉时效期结束后,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必须提到的是,在警官吴青浩和嫌疑人的追逐戏里,有一个片段的一个细节需要再说一下:尽管吴青浩没能追上嫌疑人,但在一家面馆里,嫌疑人为了挣脱追捕,仓促逃跑时没拿带到店里的伞,而吴青浩和他的同事也没有注意到那把伞。这个细节很重要,之后再说。

十五年时效期过了,嫌犯找不找得到都已经不重要了,那么显然该片并没有纠结于时效期这个细节,它还想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这个期限之外的事情。

2012年由韩国导演郑秉吉执导的《我是杀人犯》,讲述的便是一个时效期外的故事,该片讲述了十五年前的连环凶杀案还未破案,就超过时效期后,逃脱法律制裁的罪犯终于露面,出版自传,并成为明星的故事。由于该片略带荒诞的现实意义,在2017年,日本翻拍此片,起名《22年后的自白》,该片于2019年在国内上映,相信看过这部片子的朋友一定还有印象。

那么《蒙太奇》会是这样的故事套路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激烈的追逐戏码后,是一段漫长平淡期,吴青浩辞职,诱拐案沉没,受害者无人问津。每个人,每件事情需要一把斧子去凿开表面的冰层,挖掘真相,而电影也急需一个转折点来让故事焕发生机,这个生机就是:

另一起全新的诱拐案。

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地址,同样的照片线索,同样的路线规划,以及同样的作案手法,一切都和十五年前的那起诱拐案惊人的相似,致使警局首先就想到了当年诱拐案的负责人:吴青浩。

一场猫抓老鼠的好戏,再一次上演,这一次,一切都有了把握。

追踪电话,搜索现场,准备钱袋,一切井然有序。

到了交钱那天,车站出站口一堆警察,没用,当年也是如此,还是没抓到。那嫌疑犯在哪呢?

吴青浩知道答案,嫌疑犯钻车底,躲列车,翻围墙,吴青浩紧随其后,十五年前的逃跑计划,如今再度上演,但这一次,他再也逃不掉。

提线,收网,抓鱼。一气呵成。

但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这起诱拐案的嫌疑犯,竟然是失踪女孩的外公!

虽然难以想象,但众多线索都指向这个外公,包括电话里的录音和电话亭里烟头上的DNA,这个诱拐案终于告破。

但貌似还有一些细节让人心生疑惑:外公诱拐自己的外孙女的动机是什么,是钱吗?那他为什么要把钱袋扔出去(在被抓过程中,他奋力想将钱袋扔出围墙),还有,他为什么要模仿当年的诱拐细节,还是说当年的案件也是他所为?

这些细节,让吴青浩也疑惑不已,直到找警局老朋友比对十五年前和现在的嫌疑人录音的时候,才找到突破口,原来,新录音看起来新,其实是旧录音的拷贝版,是新的嫌疑人拿着录音机播放的片段,这段录音其实是十五年前所录。而这段录音的主人,就是这位外公。

这不就说明了这位外公实际上就是十五年前的嫌疑犯了嘛!是的,这是一个意外的突破,但十五年后的诱拐案呢,还是他吗?

另有其人。无论是将钱袋扔出围墙还是利用录音模仿犯罪的手法,都证明了其实这起诱拐案的真凶仍旧没被抓到,这个通过模仿犯罪的真凶,利用制造的假象让过去的嫌疑犯暴露,让加害者成为了受害者,说明他对加害者极其痛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模仿细节,伪装嫌犯抛线索,讲条件,灭证据,说明他熟知十五年前的案件细节,且懂得完美作案。

这个人,一定是认识嫌犯的人,并且一定对他恨之入骨。吴青浩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人,是西珍的妈妈,那起十五年前诱拐案当事人的母亲。

虽然没有线索指向这位母亲,但其实电影在一些细节上,都有所暗示,就是我在前面提醒大家注意的那个细节,那把遗留在面店的伞,伞上写了一家公司的名字。这个细节被安排成了一条支线,在支线里,西珍的母亲回到面店,拿到了这把伞,想请求当时还在警局的吴青浩帮助,但感觉无望的他拒绝了西珍妈妈的请求,此事之后不了了之。

但这条线索并没有断,其实西珍妈妈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努力排查和筛选,这把伞只赠与公司优质客户,她就从这些人中筛选出诸多嫌疑人中,并终于在嫌疑犯的家里,发现了嫌疑犯。她想亲手杀了他,但最终没有下手,不是因为下不去,而是想把这么多年的痛苦加倍还于加害者的身上。

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身份的错位让电影迎来了第二次转折,你或许不记得当时的种种细节,但光是这次错位,就足以让你印象深刻。

它把电影彻底拼接成了一个整体。

电影是蒙太奇的艺术,这点不用我多费口舌,《蒙太奇》恰恰利用了这一点,来给我们制造了一场梦。

电影开篇,破碎的镜头,中间,混乱的细节,之后呢,是匆忙的结尾,一切都像赶工一样,匆匆达到目的,但都是残缺的内容。当然了,片段本身是完整的,缺的,是故事。

拿开篇举例,西珍妈妈的梦,有画面,还有细节,但缺什么,缺人。人的细节,只能用人来补。后来所做的一切,都是来填补缺失的细节的,吴青浩是打电话的男人,那么关于他的细节,需要他自己来说。嫌疑犯也是如此。

这也是影像的魅力所在。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身份错位,只不过是让这种细节重演,让我们更容易看清它们,发现它们,而不是创造它们。

这一点,很像电影《控方证人》里,即使故事细节在之前有所演绎,到了法庭上,所有细节仍要重演一遍,复述一遍,为什么,因为故事仍有疏漏,只有重演,才能发现真相,也只有重演,才能填补上之前缺少的细节。

影片最后一个画面,西珍妈妈在西珍失踪的最后现场放了一双白色的水晶鞋,这个画面,和开头梦里的场景是否有些神似呢?

电影的艺术,是蒙太奇的艺术,也是重复的艺术。

最终,嫌疑犯怎么样了呢,真凶找到了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你去电影里找了,电影有蒙太奇,文字也有,事件的真相,也隐藏在这篇稿子里,需要你的慧眼去发掘它,补充它。

相信重读几遍,你终会寻得答案。

 2 ) 《抓住那个家伙》完美绑架案的不完美演绎

  十年的岁月流逝在金相庆的脸上竟然没怎么留下痕迹,2013年《抓住那个家伙》中的他与2003年《杀人回忆》中的他看上去没什么两样,依然是面目俊朗,依然是眉头紧锁。不同的是,《杀人回忆》里的罪犯逃出法网、逍遥法外,电影则获得了极高的荣誉,甚至被评价为“完美罪案片”;《抓住那个家伙》里金相庆扮演的警察找到了真相,并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却不足以改变影片平庸的事实。
  同样的主演,同样的角色,同样的类型片,最终呈现出来的电影却是质量对比悬殊。再次证明导演对一部影片的决定性作用。
  《抓住那个家伙》围绕一起马上就超过15年追诉期绑架杀人案展开,延伸出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金相庆扮演的警察吴青浩15年前亲身经历了案发过程,自此沉入案中无法自拔,但在追诉期最后时刻却依然与罪犯擦肩而过,愤而辞职;另一条是被绑架女孩西珍的母亲,在痛苦中期望警察能有所作为,最终才发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影片的前半段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铺陈线索设置悬念,将杀人绑架案的罪犯塑造成一个完美罪犯的形象。吴青浩也屡次将这个案子形容成“完美犯罪”,15年的时间,查不到任何线索,罪犯无疑是个心思极其缜密的高智商。然而追诉期刚过,另一起与15年前的案子一模一样的绑架案再次发生,从而又延伸出影片的第三条线索:这次被绑架女孩的外公。
  影片到这里,节奏还是非常紧凑和条理的。观众心里清楚,这第三条线索势必会与前两条搅在一起,并成为破案的契机,也便愈发期待下面的情节。
  然而也是从这里开始,影片开始失控。一般电影失控往往是因为导演没有处理好线索与线索间的关系,而导致影片变得杂乱无章,这部影片的失控却不同,似乎导演一下子丧失了握紧导演棒的力量,几股线索扭成一条的时候,电影的冲突性本应达到高潮,却突然弱化了。即便有情节上的逆转,也无法承载前面所积蓄起来的力度。虽然还算不上烂尾,与前半段相比,也只能算续貂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发生在第三条线索,也就是第二次绑架中小女孩的外公身上。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导演在他身上着墨过少。根据影片的设定推断,这位外公绝不应该单纯被牵着鼻子走,他应该对绑架事件有自己的主张甚至处理方法。因为只有这样,当你看完电影了解整个剧情后,才能前后呼应地完整起这个角色来。电影中所展现的这位外公,实在给人点顾头不顾尾的感觉,也就成了影片的败笔。
  电影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蒙太奇》。蒙太奇本意是指电影拍摄制作中,不同镜头的拼接。影片一开头便有一组蒙太奇,15年前西珍妈妈经历那场绑架时噩梦般的场景不断闪回,暗示现在的她仍然无法从当时的痛苦中走出来。但整片的意义上来说,蒙太奇指的是一模一样绑架案在时隔十五年后再次出现。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很多经典的罪案悬疑片有类似的情节,罪犯通过这种甚至有些仪式感的方式来表达对警察的不屑,从而更加刺激起观众一探究竟的欲望。《抓住那个家伙》对这一犯罪方式的利用更加别出心裁,可惜在表达重心上偏差得有些多,导致整部影片质量下降。
  不知道金相庆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会不会时常想起十年前拍《杀人回忆》时的场景。或许他除了想念那位当时还很年轻的导演奉俊昊,还会想念搭起戏来无比轻松的小眼睛胖子宋康昊。
  
  

 3 ) 看我能不能解释下大家提到的几个bug

1、只要小女孩告诉她妈妈,是个奇怪的阿姨,不是自己的外公带走自己的就行啦。
小女孩告诉妈妈是阿姨绑架的自己,而阿姨(或吴警察)也会告诉小春妈妈15年前的真相,小春妈也可以找自己父亲确认,之后只能默认外公坐牢。不然怎样?把可怜的西珍妈妈抓进去,并承认外公15年前绑架并过失杀人?
2、外公难道就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是针对他十五年前做的事情的么?
知道又能怎么样,告诉警察就能确保救活小春吗,说不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把15年前自己犯罪也供出去,又害死小春,所以直接交赎金最合适。
3、外公不见了,警察没管。
我感觉不算多大的bug,非得插一段警察找外公没找着?西珍妈妈控制外公时肯定不会让外公大摇大摆走大街的。
4、绑架小男孩是谁?
15年前的外公,小男孩没绑成,改绑了西珍。

第一次写长评论,多多包涵

 4 ) 双重反转,精致用心

《抓住那个家伙》是由郑根燮执导,金相庆、严正花等主演的韩国剧情片。影片讲述了15年前发生的诱拐案件在公诉时效过后,以同样的手法再度发案,多名受害者家人和警察共同追查案件真凶的故事。影片于2013年5月16日在韩国上映。
该片最高明地方是对“绑架者”和“受害者”进行了一次大胆换位,并将血浓于水的亲情摆在了最关键,揭出了罪孽的根源——为了孩子。由于过程已经很跌宕起伏,结尾还让大家目瞪口呆,外加严正花、金相庆、宋英昌娴熟的表演,让该片成为同类题材中的精品。
片子结构紧凑,剧情推动合理,并且在时间线上做了手脚。因为时间线经过了处理,使片子前后呼应,有小学作文一样的工整感,颇显导演功力。总而言之,是一部非常好的犯罪电影,非常聪明的导演。

 5 ) 韩国犯罪悬疑片能走多远?

我曾经是韩国犯罪电影的忠实粉丝,曾经是。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在电影领域,韩国已经把日本和中国这两个邻国甩在了身后。就犯罪电影而言,韩国人做出了不少有分量的作品,比如《黄海》、《追击者》、《杀人回忆》等等,总体上它比邻国电影更有节奏快感,更有社会批判深度,演员的表演也更有力。可以说,韩国影视人学好莱坞学到家了。

但一路看下来,我逐渐对韩国犯罪电影失去了原有的热情。确实,它的节奏还是那么明快,正派和反派的角逐依旧激烈,影片也常涉及到对社会的批判。但总体而言,犯罪悬疑的路子是越走越窄了。为了维持原有的快感,创作者们不得不加入更多佐料,更多冲突,追逐,掩饰与反转,有时甚至牺牲掉故事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韩国犯罪电影逐渐沦为一道麻辣快餐,为了让食客吃起来有滋有味,大剂量地添加辣椒味精地沟油。这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的套路。到处都有冲突(警察里肯定有坏人),随处可见阴谋(政府是大反派),反转在意想不到之处浮现,观众在情节的波浪里随波逐流,之后才模糊意识到好像哪里不对劲。

确实不对劲,故事这么讲只会越重复,更套路,从而失去从更深层面上打动观众的能力。在这方面,中国人和日本人反而做的更好一些。故事情节应当为故事主题服务,最终传达意义和感受。它不能沦为为了情节而情节,一味追求片刻感官的刺激——情节因此越发走向离奇。凶杀案不够味道,那就设置变态杀手犯下连环案,然后添加伦理的,情感的作为佐料,出锅前浇一勺社会阴暗面,假装自己在批判。

中国影视人学韩国电影不能一味照搬,学表演学节奏控制都好,但做成《爆裂无声》那样子就行不通。豆瓣青年也不该把自己肤浅的审美强加给大众,为它高口碑低票房叫屈。事情就是这样。

以下是观影随记。——————————————————————————————-——

15年前的命案再次浮出水面

(韩国电影里制造冲突反转与控制节奏的手法)

凶手在当年的案发现场献花

根据线索寻找凶手

线索:行车记录,监控,找到被盗车辆,凶手心虚逃跑,追捕然后失败,但留下别的线索——一把伞

(罪犯虽然出场,但始终是不能当场抓获,失之交臂后会留下线索备用。)

另一起绑架案上演,编剧让所有人以为这是同一凶手的再次作案

凶手打来电话,索要赎金,警方策划抓捕,反转——来者是受害人爷爷

接下来是再次反转,警方断定爷爷就是绑架者。

此处最大的bug是爷爷为什么要绑架孙女,这在清理上完全讲不通,但是为了后续的反转效果,只得如此。除了此处,影片还有不少为了追求冲突与转折生硬的地方。

但情节的发展一浪接一浪,让观众无暇思考。

另一条叙事线索:西珍妈妈根据雨伞追查,找到凶手身份,开始策划绑架

两条线索交汇在警察明白绑架者是西珍妈妈的那一刻,真相因此而大白。

然后进入影片的主题环节(可以是社会批判,现实主义,伦理困境)但这不是重点。

影片结束。

 6 ) 一个错误只能被另一个错误弥补,一次救赎只能被另一次救赎成全。

优秀的剧情,巧妙的时间轴,得到慰借的结局。佳作。 关于剧情 不细说了。看过电影以后,会觉得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受伤的妈妈,为了复仇重演了自己经历的案件,而经历了前后15年的警官侦破了整个案件。但导演展示剧情的过程却很曲折,他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故事。 关于时间轴和故事线 影片有三条线。两条现在的故事线和一条15年前的回忆线。两条现在的时间线在吴警官见领导喝茶,西珍妈妈打电话的那个时间点分离开。这个点以后,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小春被抓,紧接着是西珍妈妈回到韩哲留下黑色雨伞的小店。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被逆转了,从这以后,导演有意放缓西珍妈妈自己调查的时间线,而主线的时间是正常,两条线此后交织在一起,但两线时间上行进的快慢不同了,却给观众造成一种相同的错觉,观众即便不觉得是发生在一个时间的,也至少会觉得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因为“按照时间顺序”发展情节在观众心里事默认的。两条现在的故事线在最后揭示真相时重新归到一个时间点,合在一起(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下一段会提到)。而第三条线也通过剧情的重叠和恰当的回忆被穿插在主线当中。三线有序不乱,交错恰当,分合巧妙,是本片一大亮点。 关于所谓的“bug” 那些普遍认为的所谓的“bug”不提了。我说两个别的“bug”。分别关于剧情和逻辑。第一,韩哲是完全可以猜到作案的是西珍妈妈。在吴警官发现路边白花的时候,他问了西珍妈妈,回答说没有人,也就是说,除了警察是没有人了解整个案情的。就算这一点韩哲不知道,当他经历了自己所设计的这些,第一个想到的也一定是西珍妈妈。15年前他可以完美犯罪,把所有人耍的团团转,现在难道连谁是凶手也想不到么?不会的。第二点,在小春被抓前,黑衣人打算抓一个小男孩,这是西珍妈妈会做的事么?一定不是。这个动作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而在剧情上,因为这些铺垫,包括导演对西珍妈妈故事线时间的安排,观众只有在最后录音带出了结果,西珍妈妈缓缓回头的那一刻,才会焕悟,她才是凶手。在这一瞬间,15年前后案情重叠,身份置换,案情不同之处和分支的疑点成为突破口,真相大白。观众在影片的前半段是一定不会料到这一切的。而在最后带给观众的冲击也是正常行文安排给不了的。这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有时候故事的发生就和历史一样,不能假设。当故事没有按照你的预想发展,不一定是有问题,也可能是导演为了别处的合理性放弃了此处的合理性。也没有一种逻辑,是完美的。何必带着挑刺的眼光看电影?看电影该是因为兴趣,有这样的态度,看电影时便会纯粹许多。也更能欣赏其中出色的地方。因此,好电影既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也可以没有“bug”,全在人怎么来看。 关于人物 感情 和结局 影片中,吴警官第一次找西珍妈妈时,她充满期待的问“有新线索了吗”,这15年,她一直都没有放弃。也许你也注意到了,西珍的爸爸和小春的奶奶一直没有出现,也没有交代原因,导演有意弱化了这两个角色,这样,对西珍妈妈和韩哲来说,女儿就是整个世界。为了治病,为了女儿,因为爱,可以铤而走险。为了复仇,为了女儿,因为爱,可以不顾不切。小春重回父母的怀抱之时,一切尘埃落定。完成承诺的吴警官,为孙女认罪入狱的韩哲,让罪犯忏悔的西珍妈妈,都得到了应得的慰借。开始时,西珍妈妈轻轻的抱着女儿的棵,可怜楚楚。结尾时,西珍紧抱着那课树,15的痛苦,忍受,泪水,在这一刻融化在森林的微风里,消散在森林的微光里。也许,只有西珍听得见,也只有西珍看得见。

 短评

编剧太牛掰了,幸好看片前没被剧透

4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韩国这种绑架小孩题材的电影蛮多的,所以看前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蛋四,作为一部终于有结局的,它还是shock到了我。。编剧好牛逼,必须五星好评(喜欢的可以去看一下“孩子们”跟“那家伙的声音”)

7分钟前
  • kenda
  • 力荐

看到最后,忍了很久的眼泪还是掉下来了。唉,套句韩剧常用的台词:“你让我痛苦,我要让你的眼睛流血泪。” 在法律无法追究凶手的情况下,我依然坚持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正确性,法律无法给我们公正,我们用血用一切都要跟你同归于尽。

8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结构架得妙。反转又反转也是下了心思。把追诉期这个韩国犯罪题材里的老梗玩得花样翻新。但小女孩看到了犯人,这种洞能不能再补补?这种程度的绑架15年抓不到也需要点解释才行。严正花演技是好的,可惜脸太出戏,说是丧女15载的苦母没有说服力,特写尤其。

13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2019年《误杀》→ 2013年《蒙太奇》。个人感觉《误杀》有个细节比《较量》《误杀瞒天记》更为严谨,就是「男主去开车时戴手套以防在车上留下指纹」,如今看来可能有受《蒙太奇》启发。《蒙太奇》最后「为了家人,所以不择手段」的点题与同是2013年的电影《较量》异曲同工,挺巧。另外,这部有“复仇”感觉的电影还让我联想起《告白》。通过交叉蒙太奇将不同时空的故事线来回剪辑营造出的悬疑效果值得赞扬,不过有些担心“女孩”回家跟父母道明“绑架她的人另有其人”会导致男女主角的所作所为前功尽弃。

1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用剪辑打乱时间线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但始终免不了炫技取巧的意思。韩国的悬疑罪案片太成功了,这部只能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btw原来“杀人回忆”都已经过去10年了,主演一点没变~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正义得到了伸张,但没有人能全心而退,补充个细节,爷爷最开始没有报警而是选择说:听绑匪的话孩子就一定能回来! 这个细节大家感受 细细体会下。

25分钟前
  • 影娱盘点君
  • 力荐

棒国电影太惊人了,这批70后小导演的处女作一个比一个猛啊!!编得也好,配乐、镜头、电影语言什么的都好凶残。一生推啊一生推!

28分钟前
  • jun.
  • 力荐

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两个大bug,一个就是爷爷最开始失踪了没人发现的。第二个就是凶手的目标那么明确了为什么还要有一个黑衣人抓别家小男孩的片段,纯粹是为了误导观众的嘛。

29分钟前
  • Angelababa
  • 推荐

金相庆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就是长得太主旋律了,感觉随时会说出:“你们犯罪分子这么凶残,党和人民知道吗?”

33分钟前
  • 囧叔
  • 力荐

以暴制暴的完美诠释。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拍得一般。可人家原名叫《蒙太奇》,是哪位大师给翻译个名《抓住那个家伙》——喂这明明是所有犯罪片的名字好不好!

40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哎呀当然回头一想会有很多漏洞且不太合理,但真的好会编呀!!严正花的脸……让人好担心……

41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大爷你跑的也太快了,钙片没少吃吧

45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推荐

剧情反转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编剧,导演水平不错,演员也给力,很好看的一个故事!

46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47分钟前
  • 痴情的猪
  • 力荐

导演意图是好的,但是驾驭的有点混乱。而且那个老头假扮军人逃跑的场面,俨然像个训练有素的年轻小伙子,哪像老头啊,不符合逻辑。

50分钟前
  • Capricorn_k
  • 还行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初中时第一次读日式悬疑的感觉.

53分钟前
  • 夜间飞行
  • 推荐

加害者和被害者身份的完美置换,捍卫正义者最终却只能通过非正义手段来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绝对是今年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韩国电影,没有之一。

56分钟前
  • 自由之翼404
  • 力荐

韩国现在类型片拍得真是好,剧情结构错综复杂,还能拍得流畅自如,真是越来越滋润了。一个破不掉的儿童绑架案,到真相大白罪犯彻底认罪伏法,居然能够反转两遍剧情,令我叹为观止。

1小时前
  • 韩少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