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故事第一季

欧美剧英国2012

主演:乔·伍德考克,卡雅·斯考达里奥,大卫·田纳特,蕾希·特纳,查理·科里德-米尔斯,比莉·派佩,薇琪·麦克卢尔

导演:多米尼克·塞维奇

播放地址

 剧照

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2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3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4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5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6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3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4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5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6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7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8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9真爱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3:14

详细剧情

  该剧是来自BAFTA获奖导演兼编剧多米尼克•塞维奇的作品,讲述了五个在英国布莱顿的爱情故事。  1、尼克  他有着幸福的婚姻,妻子和孩子是他的一切。当初恋突然出现,一切改变了,两人还能重回过去吗?  2、保罗  他的生活无可挑剔,只是觉得点平淡缺少刺激。在上班的路上偶遇的女子女孩,真的是“一见钟情”吗?  3、霍莉  她是一个缺乏成就感的年轻教师,和一个已婚男人相恋却也不如意。突然发现自己对一名女学生有了好感,对方也是一样。  4、桑德拉  当小女儿离家后发现婚姻陷入僵局,和有了外遇的丈夫无话可说。意外遇到的异乡客竟让她感觉重获新生,这就是灵魂伴侣吗?  5、艾德里安  离过婚的一直在寻找真爱。通过网上相识的女子让他有了找到真爱的感觉,却发现自己成为了另一份爱情的牺牲品……

 长篇影评

 1 ) 看剧想到最近在非洲出差的几个片段

1 在塞内加尔和一位当地司机闲聊,司机人不错,作为中资企业老板的个人司机收入在当地算是很好了。有次谈起伊斯兰教,问我有没有兴趣入教,我说我对宗教背后的历史文化都挺感兴趣的,但是入教不可能,比如伊斯兰教教义里的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我作为女生完全没法接受。

司机:娶新的老婆要经过之前老婆的同意

我:但是老婆会同意?

司机:为什么不呢,多一个人帮她做家务干活她还轻松点。

我:如果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那为什么一个女人不能和四个男人结婚?

司机:不可以,如果四个男的天天都想have sex,一个女的能受得了吗

我:那一个男的天天就受得了?

司机:那当然,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

我:....

2 几内亚,临时找来的翻译带我们参观清真寺,他在人大留学读的博士,在大学里教书。

翻译:祈祷时候男人站在前面,女人们全部要在后面,要和男的隔开,以前都有帘子。

我:为什么女人都要站后面?

翻译:女人站前面会影响男人礼拜,这样男人就会被吸引就无法专心了

我:那女人就不会不专心?

翻译:不会,女人身上有磁场会吸引男人,女人没有那么多欲望。

3. 和某国企老板吃饭,聊到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

老板:发生上百个女学生被劫持的事情我们一点也不吃惊,肯定找不回来了。

我:为什么

老板:去过那里的人都知道,当地的女孩子,你给她爸爸1000人民币就能把她买回家了,然后让她做什么都行。我还想过买几个回来,给我们企业干活也是好的。


想想这个剧,还真的没那么超现实。

 2 ) 本以为未来世界三体最可怕,看了这部剧才知道什么最可怕

这个故事没有鬼、没有妖怪,也没有多么可怕的场景,但这的确是我最近看过最恐怖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新政府取代了美国政府,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基列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各个男性主教大人拥有着绝对的权力,并将圣经视为至高无上的法典和守则。

女性则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属品。除了主教的妻子以外,其他健康的女性全部都被集中在一起接受所谓的感化教育成为侍女,然后被分配到各个主教家中完成她们的职责——生育

注意,是只有生育。这意味着在“受精日”时,侍女需要将躺在妻子的身下,以一个工具的姿态和主教完成受精

生产时也是一样。妻子假装生产,侍女则躺在她身下将孩子生下来:

这个孩子出生之后,自然也不会归工具所有,而是属于主教和她的妻子,那是他们的孩子:

这足够可怕了吗?还有更可怕的。

因为不光有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女性予女性的压迫才是最致命的

主教的妻子凌驾于所有女性之上,但由于生育问题她们又不得不接受侍女分享自己的丈夫,这让她们性格变得扭曲而暴戾:

负责管教和监督侍女的嬷嬷更是手握权力,侍女们稍有错误就电击伺候:

甚至,连侍女与侍女之间也在互相监视,到处都充满了眼目。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举报,被抓走:

万一有人不遵从这些规则怎么办?只有一个下场:

女性会被吊死,而男性呢?会被侍女们群殴致死:

是不是难以想象这样的世界?这正是我今天要说的美剧——《侍女的故事》

这部剧改编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侍女》。很明显,这是一个反乌托邦的、非常规科幻故事。小说的作者以历史书写未来,让整个看似荒谬的故事,有了许多细思极恐的真实感。

其实这个季度的新剧大多数都在讲女权(其实我更愿意说是平权),我们之前讲过的《宿敌》、还有我们一直想聊,但怕违禁词汇太多的《名姝》等等……我相信有些人一定会说:诶,这类题材的作品会不会太多了,没必要吗?

真的没必要么?

或许,在当下社会两性权利已经没有早年间那么不平等,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选择不作为结果会怎样呢?大概会落得和剧中荒谬结局一样的下场吧。

刚刚面临男性们毫无理由的谩骂时:

财产权被完全剥夺,归属到亲近的男性家属名下时:

被宣布没有工作、阅读的权利时:

剧中的女性们都没有选择反抗,或者更应该说:她们已经完全无力反抗,也正是这一系列的无法反抗、不作为,才导致了最终这个完全无法挽回的结果。

当然,也有人会说。小说不过是作者的臆想,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会发生这么天方夜谭的事情。

但实际上呢?

记得早些年看到过一张图片,那是两个衣着鲜艳、肆无忌惮的裸露着她们美丽的肌肤的女人,而如今,这个国家的女人只能蒙着头巾面纱度日。这样可怕的变化只用了短短的五十年!

再回头看看我们自己,前几年“号召妇女回归家庭”的提案就先不说了,最近跑到校园里的那位女德讲师丁女士都讲了些什么呢?

不多贴了,看着就气人。

短短二百多分钟的视频,这位活像故事中嬷嬷的丁女士从女不如男、女性打扮自己就是有罪,就是想勾引别人、女性被强奸就是怪自己穿的不严实、讲到女性就该做家务、再到女性遭遇家庭暴力,就该隐忍……可谓是多方位全覆盖的讲述了众多谬论。

这些细微的、个体的作为,或许在当下看起来毫无影响。但我们要知道,历史的车轮一旦开始倒退,就再也无法停止

希望故事,永远也不会变成现实。

 3 ) 我们活在这个故事里

看过一本讲剧本的书,说到怎么编故事,可以先“假设”一个看来荒唐的前提然后将之合理化,而最方便的“假设”是夸大一个事实。比如假设全世界的生育率都下降到0.1,假设整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男性强奸犯,假设美国被伊斯兰教占领了而且迅速极端化。

“My country is dying"

"My country is already dead"

一次酒酣之际,与人争论到底如何定义“人类的灭绝”:是生物学上“基因”的衰失,还是哲学上“智慧”的退亡。

基列国在以上两种定义上,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实际都在推进人类的衰亡。

对美战争、屠杀叛逆、国内清洗,造成育龄人口断崖下跌,进一步损害业已岌岌可危的基因多样性——现实中,人类的Y染色体正在萎缩。(PS:比较神奇的是基列国居然允许黑人当使女,照理说这种原教旨主义国家,必然也搞种族主义(反之亦然),可能真的太需要生育率所以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对《圣经》的现代解读?)

迫害教职人员、禁止女性读书、抵触科学进步,会限锢医学与生物学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育困难和儿童夭折的问题,还会导致成年人寿命的缩短,进一步降低人口迭代率并降低人类智商。

逃避男性不育的现实,一味靠压榨女性提高生育率,势必导致“借精生子”(剧中Serena和June的第一次成为盟友正是因为Waterfood不育,一个想要孩子一个无从选择,促发了Nick和June的关系)。而且这种强调优生优育连强奸都能在《圣经》里找到合理化依据的国家,在统治阶级内部应该不会允许自由恋爱,主教二代圈子里的大规模乱伦指日可待。

尽管如此,一边用以上这些方法自我毁灭一边自诩为“人类的救主”的曾经有过(ex:纳粹的“生命之泉”计划)。毕竟“要人类永远保持理性,(在现阶段仍然)是一种奢求”。旦凡一个“强人政治”中的“强人”们在剧变面前丧失理性,整个国家甚至——如果这个国家恰好是个强国(比如剧中故事发生在美国)——全世界都会陷入疯狂。而从历史上来看,(在其所处时代环境中)过份理性的人不会成为“强人”。

所以,以前有人向我安利这部电视剧时,我都是拒绝的——光读简介就害怕,害怕这不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而是一则“如有雷同”的预言。

前几天阿拉巴马州通过“全美堕胎法案”的时候,我终于决定把这部电视撸一下了。

《使女的故事》精准提取并完美呈现了历史上与现实中的极权政府的普遍特征:教条主义热衷引用语录,而领袖就是“神在尘世的代言人”,换句话说领袖(们)说的就是真理、把公民划分为三六九等,并引导和鼓励他们互相仇视斗争、对“整齐划一”有强迫症,最讨厌“自由”和“多样性”之类的词汇,认为是自己的“超人远见”把“愚民”们从“自由”中解救了出来走上金光大道、强调“仪式感”,越是丑恶的事越追求形式和名称上的“美感”、控制狂,从衣服头发到吃饭睡觉无所不管,并将这种管束冠以“爱”和“关怀”之名,认为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公民们“堕落”。

之所以极权政府——无论是政教合一的还是世俗唯物的——都具备这些特点,正如曾经一位意大利神父对我说的“初始是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后却是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圣母玛丽亚是犹太人,但在意大利国家笔下她长得像意大利人,想要在中国传教的话她就得换成中国人的五官。

如果不是头上那个圈,说是观音也完全没问题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信奉的神就是什么样的神。你是个繁殖狂,你的神就是。你是个种族主义者,你的神必然是。你是个性别歧视者,你的神肯定也是。不存在什么“反之亦然”,毕竟谁也不能真地拉上帝出来遛两步。你相信的只能是你愿意相信的东西,你愿意相信的一定是对你有益或有利的东西,对你有益或有利的未必对别人也是利益,可能还会损害一些人,就像剧中Waterfood说的"Better never means better for everyone"。那如何将自己的利益驾凌到所有其他的利益之上呢,就需要上面说的那些手段。以这个逻辑来说,任何极权政府说自己是“为了全民族”甚至“为了全人类”,那必须是在放屁。

那怎么知道一件事对于大部分人对于人类的远景是better的,又怎么知道自己在这个事件中是会变better的还是会变worse,应该配合还是反抗?

女主角June虽然不能代表"every one",却是一种“average"——普通都市白领,有老公有孩子,没什么突出的个性和能力,不算太勇敢也是不是太坚强,回避冲突(在咖啡馆里被骂bitch时拉Moira走,对“温水煮青蛙”的社会变化完全不敏感不应对),总体来说是个中产小确幸,犯过一些“男/女人都会犯的错”比如跟有妇之夫约会(从她叫Luck“离婚”之前的表情来看,也许会对此感到愧疚),热爱朋友与家人。充沛的情感和充分的恋爱技巧(玩过Tinder偶尔读一些女性杂志跟Luck约会时适到好处的调情)令她——特别是对基列国的男人们——富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加上一定的运气(刚好派到地位显赫的Waterfood家,刚好Nick是Eye而且还有生育力而且居然还扛过了“路西法效应”),再加上她精神深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洗脑包抗体,让她活过了这一季(肚子里的胎儿大概能保她活过下一季)还没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她没有自救的力量跟头脑,也不敢像Emily一样铤而走险,在基列国,她能做的只是“虚与委蛇”并且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不被那一套“你是个罪人”的神棍理论洗脑。

这已经不容易了(肯定有观众觉得自己能比女主角做得好,但我自认是不行的)。但剧情发展到现在,这还远远不够。

她们只是基列国的第一代——我们且说是“公民”吧。她们有“以前”生活的记忆,她们受过高等教育,曾经在职场上与男人相竞争,爱过约会过,认为基列国主教们所行的事是“强奸”。但是她们生出的子女将在基列国长大,男的会被教育“女人的天然使命就是生孩子”,女的会是文盲。为了多快好省地利用女人的生育能力,女孩一来例假就会被嫁人,会受到男性的“全面保护”——当然不能开车,不能独自外出,不能参与任何社会活动。那时再想要改变几乎就是不可能了,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该国男性们——没有改变的需求,而且还会有一串“女人天生智力低下”的数据支持(毕竟高等教育和积极的大脑活动能提升智商),受压迫者们则失去了追求变革的动力(越没知识越不反动)更没有取得革命的资源。

如果Mayday不能在这一代推翻统治,如果美国不能在这十年内打回老家,使女就会变成基列国的“民族文化”要求他国的认可与尊重,再过上几十年就能称为该国的“传统美德”以作吹嘘和自豪用了。

所以像Serena这样聪明能干的女人,为什么会给女孩们设定这样一个未来(她似乎也没有特别追求“生个儿子”)?

Mentalist有一集抓连环奸杀犯,最后发现凶手是一对夫妻,虽然执行者是丈夫,但是策划和主使者却是妻子。这大概就是Serena所谓的"domestic feminism"——老公在外治天下,自己在家治老公。以自己的“温顺”和“牺牲”去换取丈夫情感从而取得家庭影响力,以及一个孩子。Serena和Aunt Lyndia就是典型的“繁殖狂”——前者是妻子的角度,后者以婆婆的嘴脸。自己不能生,就以神之名迫使别人替自己生。她们一面热爱婴儿一面虐杀成人,一面赞颂生命的奇迹一面践踏生命的尊严。她们不去想孩子会长成大人,不去想使女们曾经也是圣洁的婴儿。不爱惜生命的人不会真的爱怜孩子,她们着迷的只是“控制”,假如孩子不像长成她们设想的样子(比如June生的孩子万一变成无神论者),分分钟就可以抛弃。

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当然更不是连环强奸。光凭“女人不能读书”这一条Serena就把自己和别的女人全都剔出了决策圈,无论Fred对她的感情多深,别的主教们却不是她老公,跟自己太太的相处方式未必跟Waterfood家一样,甚至别的太太——特别是使女生了儿子的——也未必会站在她这一边。丈夫感情的别移,和对国家事务的影响力丧失,会极大地危胁到Serena。虽然追求的利益不同,但她跟June在下一季里势必要再二再三地联盟。也唯有如此,这个致郁的故事才能有些许积极的意义:所有的女性,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职场女性,无论是子女控还是不婚不育者,只有互相扶持帮助,才能在这个业已对我们不利且不利已有千百年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PS:之前与人争论过“代孕”和“卖淫合法化”的问题,我都是反对的。因为一样事物,只要在法律上认同名码标价的交易,也就在实际上接受巧取豪夺的占有——权势可夺取金钱,暴力能夺取权势。所以凡认可能用金钱取得的,也就认可了权势与暴力的占有。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文明现代国家都禁止“贩卖人口”(卖自己本人也不行)和器官买卖(卖自己的也不行)。但凡允许“自由交易”,权势与暴力就能创造出让人“不得不交易”的条件。假如《使女的故事》不用“传统”的方式,而是像Moira设想的“人工授精”——也即跳过“强暴”的部分,而是权势与暴力结合的“代孕”,或许——不,应该是肯定——会有人说“有可取之处”。如果进一步将“暴力”也剔除,只是通过没收使女们的财产,剥夺她们工作与经商的权力,也不允许她们结婚,那么她们就只有去卖淫或代孕,而在这种设定下,争论会更大,说不定还真有政府觉得“这样可行”。

 4 ) 通往奴役女性之路

“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雅各对拉结生气,说,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岂能代替他做主呢?拉结说,有吾的使女辟拉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圣经•创世记》第三十章1-3节

使女一词源于《圣经•创世记》,拉结无法生育,便让其使女辟拉代替她与其丈夫同房,借腹生子。1985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著名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中,让神话走入未来,构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使女之国”。三十年后,根据该书改编而成的剧集《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又迅速成为了人们讨论虚构变为现实的契机。

《使女的故事》设定在人类的未来社会,由于环境的严重污染,人类生育率大大下降。极端宗教组织控制自由之国,建立了新的国度,名为基列国。该国中,大量女性被征为生育的“使女”,她们存在的唯一作用和意义便是为指挥官传宗接代,这些人的生活被完全控制,被剥夺了一切自由、一切物质精神生活,沦为了生育的工具。后来从中侥幸逃脱出来的女性通过磁带录音,向后人讲述这一段故事。

该剧虽为写在过去的未来虚幻故事,然而就算站在今天这个历史点上看,其仍旧不失为对当今社会的现实主义描绘,这让人不寒而栗。

反乌托邦与乌托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乌托邦承载着人类对于政体国度的理想状态,反乌托邦则揭露了人类文明的弊端和丑恶。反乌托邦小说的代表作品有许多,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休•豪伊的《羊毛战记》。

这些作品描绘的都是人类未来的故事,尽管到那时,人类技术文明发展到了极高的程度,但是这些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不是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是巨大的灾难。严重的环境污染、精密的集权控制、道德的沦丧,人类最终沦为了自己文明的牺牲品,成为了自己创造出来工具的工具,丧失了人所有的自由和尊严。

文明发展的最终,人类被带回了最初残暴的丛林世界,甚至这个新的牢笼比史前的更加残酷,它具有更大的威力和效力,让所有人都无处可逃。

科技文明给人带来的弊端是文艺作品中一直在探讨的话题,《黑镜》中无比便捷但扭曲而冷酷的生活,《西部世界》中释放了人所有兽性的高科技游乐园…

一、秩序与极权

为什么文明会削弱人类的道德,使其彼此奴役甚至彼此残杀?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的著作《现代性与大屠杀》无疑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鲍曼在该书中论述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大屠杀不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的一个偶然随机事件,它是人类文明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与文明互为一体两面。他通过分析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来研究文明中的弊端如何最终造成人类彼此残杀的后果。

鲍曼认为,文明中对于秩序的过分追求极易导致奴役极权的产生。人们总以为,文明是对于人的解放,总是予人自由。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秩序的构建。

秩序是文明的象征,也是极权的起源。

在《使女的故事》中,国家中的一切都病态地有序一致,花圃的裁剪、道路的铺设、人的衣着…这些让强迫症患者看着无比舒畅的景观背后,是对于所有人人个性也一体化的剪裁。国家不容许任何“异类”人群存在,同性恋者、犯错撒谎的人统统被残忍地吊死。女性生活的一切也都进行严格的一体化管理,甚至对于她们的思想也进行统一的洗脑教育。

不难发现,奴役的背后总有着一个“建设更美好世界秩序”的“伟大愿景”。希特勒为了“净化”世界屠杀犹太人,《1984》中老大哥为了自己统治下的国家不出乱子监控所有人的一举一动,《美丽新世界》中为了“优化”人种,所有人都成了基因试管孵化培养的控制对象。

这些看似使人类前进的“进化”、提升社会运作效率的行为,最终都使人完全的被物化、奴役。

对社会运作效率和高质的病态追求,使文明成为了人埋葬自身的葬场。

二、女权即人权

“更好的世界从不意味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更好的(Better never means better for everyone)”,《使女的故事》展示的未来世界中,那个“更好”的世界对于女性来说,无疑比地狱更惨烈。

更好的世界可能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抱负实现的天堂,也可能是普通群众的人间炼狱般。《使女的故事》中政变发生的前夕,未来的指挥官与其妻子坐在电影院,谋划着未来蓝图时,其身旁的人群如刀俎下的鱼肉,不知改天换地的残酷未来正在他们身旁写就。

在这个虚构世界中,女性唯一的价值便是她的子宫。女性完全被物化,成为了国家的财产和男人的附属工具。

最为讽刺和可怕的是,尽管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未来世界,对于女性完全相同的物化却一直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如今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合法化代孕行为中,那些被占用子宫生育的女性与剧中的使女本质上并无二致。剧中的“荡妇羞辱”的活动中集体谴责辱骂她们中一位被轮奸过的女性、割礼等行为,一一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事件。从圣经到小说到现实,历史仿佛在这个地方停下了前行的脚步,始终踟蹰不前。

除了对于身体的侵占,对于女性更为隐性的奴役表现在对其社会角色的固定上,繁衍始终被视为是女性社会角色的重要部分,这类思维定式往往才是女权战役中最难攻克的堡垒。剧中主教的妻子是一个耐人深思的角色,她无疑具有着极强的能力和雄厚的野心,然而她雄心实现的方式却是把自己和其他女性一同囚禁在父权统治的牢笼里。剧中另一个十分讽刺的场景是,女主角Offred与外国使团见面,未经明确介绍面对一男一女时,不由自主地认为那位男性才是领导者。

毒树上必然结出恶果,长期的男权思维浸染下,哪怕最为先锋的女性仍旧容易落入窠臼。恶的体制能让受害者继而变为施害者。

《使女的故事》一向被视为是女权主义的文学作品。然而女权即人权,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所有被剥夺的权利,不是作为一名女性才应该享有的,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就应当享有的。女权主义的本质是还原一个群体作为人所应当平等享有的所有权利。这不应只是女性的抗争,更应是所有人共同的抗争。只要女性仍旧存在着被奴役的情形,科技再发达的社会终究仍处于野蛮的丛林社会。

三、历史即未来

《使女的故事》让人感到如此不安的原因,在于它描绘的世界不仅隐藏在过于的历史中,更在一步步变成我们的未来。

剧中第一集中训导员在用电刑“驯服”刚抓进来的侍女时说,“这样的情形,可能你们现在看来觉得不正常,但是过不久,你们便会习以为常。”

每一个沉默麻木的人都是独裁者的帮凶。人类的命运是一体的,没有人能够完全置身于他人的痛苦之外,独善其身。如柴静所说“他人承受的,我必承受。”

“我之前一直沉睡,事态才会发展至此。当他们劫掠议会之时,我没有觉醒;当他们架空宪法之时,我也没有觉醒,现在我觉醒了。”

剧中女主角这段独白让人想到马丁•尼莫拉的著名短诗:“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使女的故事》的巨大反响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大选之后,川普时代人们焦虑的反映。大选的结果和新任领导者倒行逆施的做法让越来越多从前看似只可能存在于虚构中的情形发生一步步发生在现实中。

“不要让那个混蛋骑在你身上”。这部剧出现在此时,像敲响着的警钟,警醒我们,人类文明的滑坡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界限如此模糊。历史可能重演于未来,虚构也可能发生在现实。

如果每个人都是面对不公压迫时沉默中的大多数中的那一个人,那么我们都在走向被奴役之路,无人能幸免。


本文公众号原文链接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剧评:使女的反抗之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严禁抄袭及各种形式转载引用,如发现抄袭者,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谢谢配合。

 5 ) 倒退可能随时发生

(文/杨时旸)

突然之间,一切就都变了。

女人们不再有资格工作,不再有权利外出,她们的账户被锁定,存款被冻结,这一切都来得毫无过渡。没有人负责告知原因,那些带着枪的男人只向所有人展现结果。你要做的只是服从权威、执行命令,任何质疑和反抗换来的只有子弹和炮火。争吵与怜悯这些无谓的东西早已消失。如果暴力被肯定,还有谁会选择使用言语?这世界上只会剩下两种人——顺从者和需要被消灭的对象。你能做的只是选边罢了。

一切都在胁迫下进行。温文尔雅的老板面对枪口和满身武装、面无表情的壮汉,窘迫又无奈地要求自己所有的女性员工收拾私人物品,女人们躲在家里和自己的闺蜜与同样不知所措的丈夫偷偷议论着窗外正在发生的事,他们谨慎地从窗口的纱帘缝隙间望出去,满街狼藉,路上都是玻璃碎片和炸弹残骸,还有一具具尸体和正在被拖拽的人们。这一切都超出经验太多,人们能做的只有祈祷。然后,更糟的事降临了。

这是《使女的故事》的开篇。这部美剧改编自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说。通常,它被归纳为“科幻”类型——毕竟故事发生在虚构的未来,看起来一切又都荒诞不经,似乎永远不会真的发生。但很显然,这故事其实一点都不科幻,某种程度上说,它更像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一种“警醒现实主义”,作家表达着对于现实世界深刻的焦虑和省察。在某些文明之中,《使女的故事》里的一切正在真真切切地发生着,形态或许稍有变化,但本质全然相同。既然如此,你还能说这个故事是一种“幻想”吗?

《使女的故事》讲述了一种极端状况,未来世界,由于污染等等原因,生育率骤降。美国的一些地区在暴力革命之后,进入了一种完全革命化的军管状态。人们被分为三六九等,领袖们和他们的妻子占据着社会资源的顶端,一家人除了拥有做杂活、家务的女佣之外,还有一位“使女”,她们的用途是为了专职繁衍后代。她们终日被囚禁于一座座恢弘的宅邸里,外出购物需要两人结伴而行,互相监督,周围密布着眼线,但你不知道眼线到底是谁。每月的排卵期会进行一场“仪式”,她们仰躺在女主人腿间,和尊贵的男人行房,有人声称,那个瞬间使女和女主人合为一体。孕育孩子,对于使女来说是一种解救,如果屡次受孕失败,她们将被送往更加恐怖的发配之地。

这部美剧的色彩让它成功了一半,女主人们的墨绿长袍和底层使女的深红罩衣,成为了那个世界之中最为刺目的阶层分割标记。那些长袍、宅邸、白色的罩帽,训诫、威胁和战战兢兢的表情,让故事充满着真实的末日色彩。

很显然,这是一部女性主义倾向明显的反乌托邦故事,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题材有些投机,但这个故事其实不只有关女权和女性,它展现了更为宏大的世界和更加复杂的心理景观。女性在其中,只是一个切口,一个把手,一个用以展示文明倒退和人性之恶的导语。

从大维度上讲,故事当然是“使女”和当权者的对峙,当权者包括那些位高权重的男人,还有他们无法生育的妻子。但是,当故事一点点展开细部,人们就会发现潜藏在两个阵营之中更加复杂的角色和每个人更加复杂、暧昧的内心世界。领袖和妻子貌合神离,但却每夜与使女偷偷在书房下棋,他们这样的关系是一种禁忌,你说,男人和使女之间只是一种性的吸引吗?或许不是,那更像是男女之间平等相待的社交关系。在篝火旁,他们玩着填字游戏,随意开开玩笑,呷下一口酒,给女人偷偷送一本从大规模销毁中漏网的时尚杂志,几乎只有那个瞬间,两个人脸上的表情才接近正常人类,除此之外的所有时候,所有人都是一副紧绷的样子,无论是作为奴隶的女人还是作为奴隶主的男人。这个小小的细节向人们阐述了一种真相,只有平等才能带来尊严,而将一部分人物化,让另一部分人高人一等,注定无法让人们满足内心的空洞。对于平等沟通的追求,也是人性本能的一部分。

而除却这些,还有更加微妙的心理状态,比如女主人,她们看着自己的男人在和另一个女人发生关系,到底作何感想?她们被灌输,这一切都是正义和必须的,那个女人根本不是女人,只是器官,但是她们心里知道,这些都是谎言,那就是女人,和自己一样的女人,所以才会鄙夷和忌惮,甚至有的女主人还会对使女产生某种同情。从这个角度上说,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女主人们或许和那些使女一样可怜。

还有那些被执行了割礼的女同性恋,被同样物化的底层男性劳工,一些看起来充满反叛精神但很快就被驯服的女人,以及看似温驯但最终舍命的反抗者……所有人的心绪都有着和表面上迥然相异的部分,强硬的人可能掩藏着柔软,善良的人可能随时变成恶魔。

《使女的故事》用了一种回溯和当下不停交织的写法,这种写法其实有些危险,回溯的部分过于密集会让人们厌烦,但是,巧妙的是,它所回溯的“过去的生活”其实对应着我们现实中的当下,正常的世界,而故事里的“现在”对应着现实世界当中的未来。这样一来,就会自然让人们感到警醒和惊悚。它像是对人们大声警示:赋权和平权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惨痛的代价,但倒退随时可能发生,一切或许就在一夜之间。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6 ) 细节解密《使女的故事》

想 快、准、狠 地说说这剧背后的故事

2018年1月13日更新:

2017年9月19日更新:

今天听到某人的言论,据说是游戏公司的老总

所以,《使女的故事》的故事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7月2日更新:

在商场里看到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广告,谁能告诉我为什么……

这不是个正面的灵感来源啊……


剧中细节

使女们外出时头上戴的白帽,实际功能是个遮罩。

这样的设计会影响她们的余光视线,如果想看到对方,她们必须转向正面,面对面。而且,由于视觉受限,她们只得主要依赖听觉行动。

据原著作者阿特伍德自己说,这个女帽的灵感,不仅来自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服饰以及修女服饰,还源自20世纪40年代老荷兰清洁剂的包装,上面有个女人的脸被遮住了,作者小时候很怕她。(笑)

我找着了,就是这个

使女们穿的红色,象征诞子的出血,源自抹大拉的马利亚(耶稣的女追随者)。如果使女出逃的话,红色会更容易辨识,好捉!另外,故事中的使女被要求过修女般清心寡欲的生活,担当的任务却是为上层人物繁衍子嗣。她们的服装标记不是普通修女肃穆、素净的黑色或白色,而是象征性与生育的红色,在此极具讽刺意味。

使女们去看产妇的路上

基列国妻子们穿的蓝色(有人看是绿色),象征纯洁,源自圣母玛利亚。

社会阶层较低的男人们的妻子被称为执帚,穿条纹衣服。

三类服装都在这幅图里了

使女没有自己的真名实姓,所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均被抹去,代之以由英文中表示所属关系的介词of,加上她们为之服务的大主教的姓构成的名字。不折不扣的附属品。

换个主人还要改个名字

例如女主角Offred,前两个字母of表示从属关系,Fred就是她服务的大主教名。这个名字还有一层隐藏含义是“献祭的”(offered),意味着宗教的献祭,或一个作为祭品供上的受害者。“Offred”也是作者阿特伍德原本给书起的名字。

原著中,作者并未透露女主的真实姓名。但是很多读者根据字里行间的线索,觉得女主应该叫 June。这样的读者意志甚至让原作者都屈服了。阿特伍德说,“这并不是我的本意,但挺合理的,那就如读者们所愿吧。”

所以第一集里,女主的名字就露出了,June。


作者阿特伍德小时候学过拉丁语。"Nolite te bastardes carborundorum”,正如剧里说的,这句是学拉丁语的孩子都知道的一个笑话。

意为“不要被恶人打垮“的这句话,在故事里是女主的希望,也因此成了一些读者挚爱的格言。阿特伍德在《时代》杂志的访问中说,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梗成为人们身上永久的纹身还挺奇妙的。


关于原著

本周(20170521)“《纽约时报》畅销书周榜”虚构类上榜的作品中,《使女的故事》是唯一一本非本年出版的。


艾玛·沃森(Emma Watson)不是有个读书会嘛,《使女的故事》是2017年5/6月的推荐书。


原著小说名《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1 致敬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

2 引入童话和民间故事色彩,由主人公讲述给后来的、遥远的聆听者


原著作者阿特伍德说,如果要创造一个虚构的花园,她希望里面的蟾蜍都是真的。所以,原著并不是一部科幻作品。正如她自己说的,“切记,在这本书中我所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科幻小说。”

原著的现实材料来源至少有

集体处决、禁奢法、焚书、党卫军的生命之泉计划、阿根廷将军偷窃幼童的行为、蓄奴制的历史、美国一夫多妻制的历史、目击者文学……


关于改编

原著里的大主教及夫人,要比剧里的更老些。

在书里,他们有皱纹与白发,可不是剧里这副霸道总裁和冰山美妇的样子。


原著里没有黑人角色,因为基列(Gilead,接替美国政府的专制政府)把黑人归类为“含的儿子”(Children of Ham),也就是迦南。在《圣经》里,迦南是含的儿子,含是诺亚的儿子。有次爷爷诺亚在帐篷里喝醉,被孙子迦南看到下体,大怒,于是诅咒了他。所以“含的儿子”有被诅咒的意思。在小说里,黑人都被强制派遣到了美国上中西部。电视剧的制作方有意摒弃了书中的这个设定,以使黑人角色(演员)有机会参与这个剧,例如饰演Moira的Samira Wiley。

执行制作Bruce Miller在2017年1月接受TVLine的采访时说,他们曾与阿特伍德就这点有过很大的争论。电视剧里没有黑人角色要比小说难解释得多。他提到制作一部关于种族主义者的电视剧,与制作一部种族主义的电视剧的区别。

另外,原著小说里也没有犹太角色。基列政府给犹太人两条路,要不变成基督教徒,要不坐船滚回以色列(实际上那些选择坐船回到以色列的,都被扔到了海里。)——想起了谁?嗯,川普。顺带提一句,川普上台后,《使女的故事》这书越卖越好。


原著作者的调皮

《使女的故事》原著作者阿特伍德藏在剧里,目前播出的5集里露出有两次:

1 第一集28分左右,作者现身,客串嬷嬷,煽了女主一巴掌:

2 女主与大主教玩儿“拼字游戏”时,第一次翻出的字母”M”和"A",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首字母缩写。


参考文献:

1 IMDB该片条目:http://www.imdb.com/title/tt5834204/

2 韦清琦、袁霞: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3 星河: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4 张传霞: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存”主题和“经典重构”策略研究

5 赵毅衡:中国的未来小说

6 陈小慰:一部反映现实的未来小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评析

7 澎湃新闻:特朗普时代,阿特伍德怎么看自己写的《使女的故事》


*今后有新发现,我会回来更新的~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请帮忙点击“有用”

原创by黄老师

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

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我写的《名姝》的剧评在这里://movie.douban.com/review/8506046/

 短评

看到第四集,对女性来说是恐怖片。但放眼看看现在要求女性回归家庭的呼声,种种就业歧视,谁又能说此种荒诞现实离我们很远?

5分钟前
  • 困难群众
  • 推荐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聊起不婚育,印象很深的是他说,果然女性就是不应该读那么多书,才能老老实实去生孩子。日常并不呈现极端女权的状态,因为别人的事情我管不了,而自己的人生是可控的。还是会在看到黑袍穆斯林多年前光鲜亮丽照片的时候觉得不寒而栗,也不过几十年而已。所幸这还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7分钟前
  • P
  • 推荐

这不就是绿绿统治了之后的世界吗!真叫人不寒而栗!冷彻骨髓!

11分钟前
  • Bernie
  • 力荐

一点也不科幻,一点也不未来,随随便便给了个环境背景,又急急忙忙地推进到一个没有根基的社会现实。女权得很肤浅,很表面,很大张旗鼓地揪着你的耳朵喊,很累。。。虽然越来越像在做我国的现实预言了。。。

12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还行

荒诞即真实。2014年看原著时只觉荒诞,2017年逐渐感到真实。

15分钟前
  • Mina
  • 力荐

就没人不喜欢女主的样貌吗?

18分钟前
  • 超级赛亚人
  • 还行

女孩受到性骚扰不敢报警还要被指责穿着暴露招蜂引蝶,三十多岁事业成功不婚不育而已就要忍受各种歧视流言蜚语,主流媒体公然鼓吹结婚生子才能拥有完整人生。生育一直都是女性的权利,但男权们不仅没有因此尊重女性,还将权利转化为义务,告诉女性不生不育就是犯罪。Gilead就在我们脚下。

20分钟前
  • 西班没有牙
  • 力荐

有一个国家,没有极端环境压力却已经是生殖大过天了,人生似乎要靠生殖来完成个人意义。偏远山区,买卖妇女,拿铁链拴住,用密室禁闭自由,纯粹拿女性作生殖工具。没被拐卖的女性们对此缺乏共情,过度相信自己的庆幸。本来很多话想说的,看见有女性观众在吐槽女主角长相不好看,瞬间无话讲了,真实。

21分钟前
  • 姜小白
  • 推荐

相夫教子,冠夫姓,代孕,反堕胎,大奶恨小妾,荡妇羞辱,男性威权阶级,男性自身生育能力匮乏所延伸出的暴力掠夺………全喷了个遍。很浅显易懂的女性主义大杂烩。喂到嘴边还看不明白的人,智商大概被猪拱了。

23分钟前
  • Talulah Shark
  • 力荐

历史也不总是进步的,随时都可能倒退回去,而历史也许又是未来。

24分钟前
  • 话痨猴子
  • 力荐

大喊10遍这不是科幻片!这是警世寓言。阿特伍德说:科幻小说里有宇宙飞船,而我写的有可能变成事实。岂止有可能,这甚至不是未来就是现在,是你我她每个女性此刻置身的已然态的事实。说不相信人类文明会一夕倒退至如此程度,说作者低估人类作为高等生物的智慧悲悯的小粉红,建议去补课<我在伊朗长大>。

2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又名<不孕不育的直男世界>

28分钟前
  • 拾男孩的小稻穗
  • 推荐

慢镜加闪回,贴脸加低光,高逼格的四大法宝

31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可能是最难看的美剧,不管是沉闷的拍摄手法还是女主老牛五方的长相。

32分钟前
  • 打遍天下不还手
  • 很差

相当美!hulu居然能出这种剧,我最动容的地方是,女主角是个第三者。不是赞颂背叛,而是因为有背叛和不道德的可能。当你只能当好人的时候,当好人不值得被赞扬。女主是个有道德瑕疵的人,而不是个假惺惺的白莲花。

33分钟前
  • 亲爱的桂花树
  • 推荐

真的是神剧啊!!!很多地方让人不寒而栗。另外加拿大真的是人类希望,南北战争前黑人往加拿大跑,Trump当总统大家也往那跑,未来美国沦陷大家还是得往那跑!!

37分钟前
  • debut0901
  • 力荐

这部剧仿佛是一只敲响的警钟。所有的颠覆将在一瞬间发生,前一秒你还是优秀的职场女性,后一秒你就沦为行走的子宫。女权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你无视自己反抗的权利,明天你就将失去做人的权利,这就是这部剧给所有女性提的醒

42分钟前
  • Remy&Lin
  • 力荐

这简直是我看过最压抑的美剧之一了,非常少见的极具讽刺意味的宗教题材,未来极端宗教统治世界后,女性被沦为纯粹的生育工具,分成三六九等,可怕的是你可以看见世界此时此刻就在发生着极为类似的事情,它不是突然发生的,像温水煮青蛙,像是在末日被审判你不再是人类,一般的压抑

45分钟前
  • 七夏nana
  • 力荐

整个人看完以后都不好了,可能是因为这剧情一点都不科幻,也不未来吧。

49分钟前
  • 楚色
  • 力荐

如果有一天,我们这个世界被直男癌统治会怎么样?本片就是这样一部可能是最压抑的科幻未来题材的美剧。在这个反乌托邦世界里,女性不是沦为行走的子宫,就是被赶到殖民地捡垃圾,毫无人权和尊严。忽然想起了前段时间“代孕合法化”这个话题,不禁毛骨悚然

53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