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 第四季

欧美剧美国2017

主演:杰西·普莱蒙,克里斯汀·米利欧缇,吉米·辛普森,比利·马格努森,米凯拉·科尔,奥赛·伊克希尔,罗丝玛丽·德薇特,布伦娜·哈丁,欧文·泰格,安吉拉·弗恩特,尼古拉斯·坎贝尔,保罗·布朗斯坦,安德丽娅·赖斯伯勒,安东尼·威尔士,乔治娜·坎贝尔,乔·科尔,乔治·布莱顿,格温妮丝·凯沃斯,杰西·卡芙,玛克辛·皮克,克林特·戴尔,道格拉斯·霍奇斯,利蒂希娅·赖特,丹尼尔·莱派恩,亚历山德拉·罗奇,亚伦·保尔,布赖恩·佩蒂福,阿明·卡丽玛,詹姆斯·伊莱斯,阿曼达·沃伦,阿尔迪斯·霍吉,萨拉·阿伯特,卡伦·索尼娅·塞沃

导演:托比·海恩斯,朱迪·福斯特,约翰·希尔寇特,蒂莫西·范·帕腾,大卫·斯雷德,柯尔姆·麦卡锡

 剧照

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2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3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4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5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6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3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4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5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6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7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8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9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3 00:53

详细剧情

  《卡里斯特号》:罗伯特(杰西·普莱蒙 Jesse Plemons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技术总监,却因为内向怯懦的性格而无法得到同事和下属们的尊重。然而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因为在家里,有一个甜美而又邪恶的秘密等待着他去享用。  《大天使》:马莉(罗丝玛丽·德薇特 Rosemarie DeWitt 饰)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不受伤害而加入了“大天使”计划。  《鳄鱼》:面对曾经犯下的错误,是勇敢的面对,还是不惜一切手段消灭所有会导致秘密曝光的可能性?  《DJ下台》:当人们的相爱分离全部交由精密的科学计算和管理软件来定夺,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好的世界吗?  《铁头》:在一个人类快要被机器狗赶尽杀绝的世界里,为了得到唯一的希望,你愿意付出什么?  《黑色博物馆》:妮希(莱蒂希娅·赖特 Letitia Wright 饰)步入了一间神秘而又古怪的博物馆之中,在那里,一件曾经人人趋之若鹜的稀世藏品等待着她。

 长篇影评

 1 ) S4E5Metal Head-被很多人诟病的第5集究竟说了个啥

先说明一下,看到第五集完全是机缘巧合,完全是因为拿到的资源里这集中字出的最早。看完第一遍以后和大多数人一样,有”这想表达个啥?“的疑惑。遂放下其他几集重新看了几遍,不敢说看懂(其实这集自身就语焉不详),但至少大概不像第一遍结束那样一头雾水了。

(以下只是个人看法!个人!【大写加粗】 欢迎各种交流不欢迎上来就撕!)

(内有剧透!)


先从黑镜这部剧集说起。都知道它表达的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呵)的主题,至于风格嘛调性嘛,大家心里也都明白。从第一季至今,关于其”越来越不黑镜“的讨论越来越多,Metal Head这一集也是如此。观看完毕确实让人一脸懵逼并一脸问号:连想表达啥都不知道,更毋论风格问题了。然鹅倒回重看,我却恍然发现,这一集的绝望,夹枪带棒的讽刺,还是带着“黑镜风”。


来到剧集,我们先看剧情:其实剧情还是挺简单的,就是一个三人组开场来到一个仓库搜寻东西,不幸激活杀人机器狗,两位男性队友不幸领便当,剩一位女性疯狂逃离机器狗追杀,在过程中与机器狗杀手斗智斗勇的故事。

但问题在于经典的“人生三问”(机器狗的暂且叫做“狗生三问”吧):即这些人(机器狗)是谁(什么)?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片中都没有给回答。我们只通过谈话知道开场三人背后仍有幸存者,他们是出来为未露面的幸存者找东西的,顺带希望着捞辆车,捞点电池等补给回去。队友惨遭屠杀,女主独自踏上逃亡之旅。

整个逃亡过程惊心动魄又异常疯狂,女主已经算是普通人里战斗力比较强的典范了,然而毕竟是人,割开伤口拿掉追踪器、狂跑一天还得时刻提防着不能睡觉这些事情确实也是损耗太大。机器狗则不然。一边是有血有肉受伤与体力都是掣肘的人类,一边是不知疲倦即使丢了一条腿也照样能打的机器狗,黑白的影片底色中,这种对比似乎更加鲜明。在女主逃亡的路上,我们顺带着也能看见大环境——如行尸走肉片场一样的末日感,空旷土地上Mad Max一般的废土风。剧集里没有交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但从机器狗与人对抗中的凶残战斗力、女主在逃亡至一所豪宅时看见的被屠戮的主人看来,机器狗是这种环境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机器狗的疯狂战力,其实本身也是科技的一种体现。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机器狗对人类的屠杀,但从片中来看,以人的肉身与这样毫无血肉没有情感的机器对抗,几乎毫无胜算。最后女主爆头了机器狗,得到的也不过是玉石俱焚的结局。当今的科技,已经足够到一道指令就能让机器“死心塌地”去做一件事情,不知疲倦,不问原因,不达目的不罢休。然而当这样的特点融入到Killing Humanity这种任务上,就足以令人类心惊胆颤。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可怕的事件,或者说,在找到原因并且解决这件事之前,对人类来说,这就是灾难。

整个形似于终结者的故事是主线,也是这一集的第一层。机器啊AI啊能有多强大,我们其实都明白,确实不新奇。


在这个不新奇的主线上,我们看看还能有什么小彩蛋吧。

在整集只剩一个人类之后,关于对话能给的信息就更少了。因此开篇和女主通过对讲机说的话就显得尤为宝贵。开篇三人关于“猪”的对话看似是对猪满满的嫌弃,其实还牵扯到了“Dignity”和”Equal Society“这样的问题。但在机器狗而言,人和猪它们皆没有放过,在这些Killing Machine里,生物大抵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屠杀的对象而已。而这些和猪有类似特征,因为头部和臀部在一条线上,被人类所瞧不起的东西,却恰好是人类的噩梦所在。在这一点上,Vox上有一位评论者引用了一句话,倒是觉得有些贴切:

The Creatures outside looked from pig to man, and from man to pig, and from pig to man again;but already it was impossible to say which was which.-George Orwell, Animal Farm

于是在豪宅打斗那场戏里,一首音乐出现了。

《Golden Brown》http://www.xiami.com/song/1768964050

这首歌在《偷拐抢骗》里出现过,同好们要是看过都会会心一笑。当然在此我们就不邀请盖导来做客了,来听一下这集里放的是哪两句歌词:

Every time just like the last/ On her ship tied to me mast

这句词我去翻了翻乐评,还真有一篇干货:

Golden Brown 的乐评: //music.douban.com/review/3122975/

在这句词里,隐藏着《荷马史诗》里女神喀耳刻把奥德赛的船员都变成猪的故事。来我们随手一截图。

要是这首歌和之前的对话没有关系,要是不想通过这些小心思表达点儿什么,我是不太相信。


那么究竟想表达什么呢?这其实是个开放式的问题。看完第一遍之后的我尝试去寻找所有蛛丝马迹,想去看明白到底起因如何,结果又要怎样。但正如在导语所说,这本身就是个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们去探寻整个故事的起因——机器狗的泛滥可能来自于一场只为清除异己的冲突,或许是人类自己作妖到无法控制,或者只是一个疯子科学家不小心为之。其实无论原因如何,这都是一场灾难。我们为之骄傲的文明,我们不满的社会不平等,在这场冷酷又绝望的灾难降临前还真不知道都算什么。有些科技本身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力量不受控制末日来临的那一天,作为人类的小聪明没有太大用途。

片中机器狗执行杀人的行为也耐人寻味:一枪爆头,以此致命。不像我们平日看到的丧尸片那样开肚子掏肠子,相比之下简单冷酷,非常高效。科技本就如此,在程序上,套用捷豹的那个广告词,它们focus and precise。但是用在杀人上呢?我们对这样没有理由,精准高效的工作是否还能拍手称赞?其实机器狗这个意象本身也就很微妙,我们总说”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然而机器狗杀起人来,可是丝毫不含糊。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对我们忠诚的又何止于此(说明:此处不针对狗狗!只是说明看法!)

但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也能通过女主看见人性之光。她会为了小外甥能走的好过点儿而不惜冒险,也在豪宅里看见那些乐器的一瞬间眼里透出光芒。她在逃亡的路上会脆弱害怕,也通过对讲机在最后平静的对丈夫和家人说出我会永远爱你们。那或许是她唯一的希望。


更新*最后的熊代表什么

感谢有道友贴出了导演采访,记者也提出了这个问题。问题和导演的答案如下:

大抵就是导演David想给这个故事里唯一一个比较温情和给人以安慰的东西,而他认为这箱玩具熊是这种感觉的直接体现。或许也是因为如果只是一箱Fidget Spinners(一种旋转式陀螺玩具,可以拿在手上玩儿,炫酷点儿还能发光)的话就太荒谬了。

【我理解我理解,我第一遍其实也希望这箱熊代表个啥,但越到后面越觉得其实它就是一箱熊(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确实和很多人说的一样,挺无聊的)就像导演最后说的,这个看似意义重大,女主还通过写在手上的号码来辨认的东西就像一箱placebo,for dying children.不过这样确实也更无奈,更绝望。


【最后的脑洞大开】

理(qian)性(qiang)分析到此结束,接下来是不负责任的脑洞大开时间。

看多了行尸走肉,总觉得被爆头的人类在某一时刻也会转化为机器狗,因为没有头了嘛,所以自行长出了metal head。【别理我我知道我深夜写稿脑回路有点不正常

这集的画风私心还是很喜欢的啊。

2017.12.30 3:40


其实看完相关的采访之类的我也并不是很喜欢这一集的故事,只是觉得这集的画风,从摄影到音乐使用(和闪灵的cue很像,难怪听着难受),以及这种苏屯儿景色还是挺符合自己的喜好的。之后大概觉得编剧和导演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没有前因后果一头雾水,但通过这种状态能看到这种杀人机器泛滥的可能性,而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很多人觉得太美式太英雄主义,其实……三个人才弄死一个机器狗,确切的说是三个人给一个机器狗陪葬这种事情真的英雄主义吗?

作为观众,我们都希望一个故事能有因有果,跌宕起伏。这一集恰恰不是如此。它就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末世场景,当强大的机器人足以让我们毫无招架之力时,世界会怎样。

也别说毫无现实依据,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一款机器人(狗)长的跟metal head还挺像:

//m.weibo.cn/1642088277/4209827032852850

2021.8.10 更新

朋友们这不就也挺像

//m.weibo.cn/1749127163/4668772382413864

总之想表达的是虽然我开篇就被这一集坑了还写下了这么一大堆最后也不是很喜欢这集,但说“烂”这种事情,还是不应当出现在“我没看懂所以这一集很烂”的情况下吧。不是只针对这集啊,对其他剧集和影片都适用。

 2 ) 我来解释一下99.8%

更正:看了大家的评论后认真想了一下,确实应该是影片里的三次相遇属于同一次算发模拟,占1000次里的0.1%,而不是我说的这三次算3次。另外有999次模拟是没有出现在影片中的。原文就懒得改了 凑合看吧。

=======原文分界线====

感觉很多人没有看懂第四集《绞死DJ》呢 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99.8%的由来。

美国有一个相亲软件叫OkCupid,每个人都要回答无数问卷,在问题中选出自己的答案以及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对方的答案,并且选出觉得这个问题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在查看别人资料的时候系统就会综合双方所有回答算出两人匹配程度。举个例子来说,你说你更喜欢猫、不接受对方选择更喜欢狗而且你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可是对方更喜欢狗;你说你抽烟而对方不能接受伴侣抽烟,等等等等,系统就会算出哦好你们的匹配程度很低只有不到10%.你在相亲软件上看到这个数字你就会忽略这个潜在对象而去跟匹配程度更高的对象聊天了。

第四集故事中的相亲系统也就是一个未来化夸张版的匹配算法。不像OkCupid一样回答问题来获得数据,这个系统需要你虚拟实践来获取你的数据(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先讲讲设定,设定的背景是这是一个类似乌托邦的社会,高度集权每人都要服从安排。系统根据当前的数据模拟出你的生活方式和你和对方相处的模式从而模拟出一个虚拟的恋爱经历然后再强制你们分开。系统最终会算出你们在安排了一次恋爱后会不会因为足够喜欢对方而不愿意分开从而冒着生命危险逃离虚拟世界。试想如果一个人跟你很不搭相处得很不愉快,你当然一分钟都不想多呆更不会为了ta而铤而走险对吧。

系统一共为男女主角模拟了1000次恋爱情景,影片展示出来的有三次:第一次是没有滚床单的一夜情他们没有出逃,第二次五年变成20小时也没有出逃,第三次出逃了。剩下影片没有展示出来的997次他们也都出逃了,也就是1000次里面998次都出逃了,所以是99.8%.

刚开始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99.8%”这个数字是指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用户都找到了真爱,其实这是就是影片故意迷惑好在最后抖个包袱。有趣的是,男女主角在虚拟恋爱进行中这个数字就经常出现,这意味着系统早就已经模拟完了知道算法的结果了。你以为他们的虚拟恋爱过程是运算过程,其实只是运算结果。

现实生活中的整个故事其实是这样的:男女主角在音乐酒吧遇到,在相亲软件上查看对方资料时相亲软件的系统在几亿分之一秒之内模拟了上述的这1000次然后给出结论:你们两个很搭啊。于是两人对上眼了准备开始搭讪。所以啊别感动了,这个故事不是一个happy ending,而只是一个beginning。你看到的轰轰烈烈的两人只是两段代码而已,至于现实中的两人能不能成其实是不一定的,现实生活比模拟世界复杂变量更多而且更不可控,算法再高级也不是完美的。

另外打水漂为什么每次都是四次?看过黑客帝国的人就会明白,真实的世界里大自然的东西都是绝对随机的,而模拟世界里的东西就有规律可循。系统故意设定这种规律让大家观察到从而慢慢意识到这是个虚拟世界,其实是在暗中怂恿情侣逃出虚拟世界。只是没有人知道逃出的结果是什么,所以他们只会在为了争取和真爱的未来的时候才选择出逃。系统由你们是否出逃来判断这次模拟恋爱的结果是否是真爱。

 3 ) 这面黑镜不够黑,也不够深了

熬夜看完前3集后的感想:肯定不算烂片,但作为黑镜粉,我的失望也是真真切切的。 首先一个最大的感受是,这季真是彻彻底底、原汁原味的美国化了。第一集恶搞的对象是《星际迷航》,桥段是完完全全的好莱坞式的(人的最大弱点必须是子女,人的最大信仰必须是自由,人必须在一个脆弱的瞬间剖白自己内心的创伤),精神内核是彻彻底底的美国信念(英雄拯救一切,群众打败独裁,自由照亮宇宙),人物设定是美式的(技术宅必须内向而迷恋星际,大眼萌妹必须勇敢倔强不服输),人物的表情语言是美式的(直白到了稍显浮夸的地步),连风景也是美国中部的红土地。当然我并不觉得美国化是不好的。老实说这一集我看得挺带劲,因为黑星际还算挺有娱乐价值的(然而奋进号上明明到处都是温(澎)暖(湃)的友(基)谊(情),干嘛黑我们柯克舰长!)。但是黑镜招牌的深刻、尖锐和反转我真的一个也没找到。坏人被关在无边的虚构宇宙中,大家就这么愉快地HE了。我个人觉得这一集就算故事不变,讲故事的方式也完全可以更好,比如说从女主的现实生活切入,让我们先看到她莫名其妙收到恐吓邮件,再逐渐揭开另一面的故事,就会有悬疑感,就会更引人入胜。这一集实际上的讲述方式有点太平铺直叙了。 但第二集和第三集我就真的觉得有点无聊了。首先,主题的深度比前几季差太多了,父母过度保护子女,杀了人为了掩饰只能一错再错之类的,真的都是些老生常谈了。这两集不要说探讨哲学问题了,我简直都不好意思打上“剖析人性”的标签,我觉得顶多就是两个讨论社会问题的小品吧。在我看来黑镜前几季的魅力,就在于通过科技这面镜子,照亮我们平时不曾仔细想过的人性角落。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人类无处遁形的丑恶、无助、和可悲。在那些看似科幻的故事里,随处藏着刀刃般寒光闪闪的玻璃碎片。那是一种让人冒冷汗甚至反胃的震撼感,因此才当得上神剧两个字吧。(我至今都记得102,202,304给我带来的震撼)。但402,403真的没有给我任何震撼。黑镜第四季的宣传是“darker than ever”,我不禁觉得编剧的路线有些问题:并不是堆砌一些青少年怀孕、毒品、凶杀之类的东西就够“黑”了。黑镜的“黑”不是丧,也不是重口味,而是照亮黑暗角落的那一道寒光啊!402、403不仅那束光不给力,而且照的都是些我们早就知道的东西。就算抛开主题不谈,故事也不算精彩,情节可预测性很高,大反转没有,小反转缺乏冲击力(对我来说最大的反转就是:居然没有反转,居然又没有反转......) 当然如果不抱神剧预期,就当个普通的社会问题剧看,第四季也还算是个好看的片子。我会调低预期看完后三集,希望能有意外惊喜。 —————————————————————————————————————————————— 第四集: 还行吧(反正比2和3强)。有人在不满意的关系里为了完成任务而度日如年,有人找到心动的感觉却因为“系统”说那是错的人而匆匆分手,有人因为一件愚蠢的小事破坏了原本岁月静好的幸福,这些恋爱中的种种,无关科技。然而,我看的真的是黑镜?总感觉自己大约是穿越到了《恋恋笔记本》或者《真爱至上》或是《about time》里面去了。科技再怎么物化人类也战胜不了真爱?剧组你还可以更正面更爆米花一点吗?新的黑镜试图给我们糖水和希望,但我就是怀念以前它给我的冷汗和思考怎么办(其实我也如同那个想着前任度日如年的人了吧)。 第五集:我还比较喜欢。虽然故事很简单,但拍的很有风格,留白和余味也比较足。我觉得那些黑狗可以理解为命运,或者独裁恐怖之类,它夺走了人们珍贵的东西(玩具熊可以象征很多东西,比如自由、童年、梦想、甚至人的基本权利),它无穷无尽地蚕食人们所有的希望。面对这种东西,我们毫无胜算,从来没有有胜算,也似乎永远不会有胜算。但为了那箱玩具熊,为了那一点点希望、回忆、信念、人性、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我们还是会抗争,这个女人死了,还会有下一个,一定会有。我们渺小可悲,却也伟大可敬。 第六集:情节紧凑,有悬念和反转,本季最佳。虽然梗实际上是旧的(上传意识和永生梗来自304《san junipero》,无穷无尽折磨死刑犯的梗来自202《白熊公园》,讨论代码是不是人的梗来自圣诞特别篇《白色圣诞节》),但组合变形以后可看性还蛮强的。只能说黑镜前几季好的梗实在太强大,炒冷饭都能炒出佳肴来。 总的来讲,这季的缺点是没有新梗,也几乎放弃了哲学思辨或者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优点大概是娱乐性更强,更接地气,以及更乐观吧。看到在我心中独一无二的《黑镜》几乎变成了另一部剧,还是挺惋惜的。

 4 ) 《黑镜》第四季反映了哪些现代人类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大家都在说黑镜走下坡路,这个我也不否认,没有之前几季那么惊艳之感。

但是黑镜的确一直在探讨一些现代社会深处的冲突,探讨在技术不断革命的时代中,人的一些本质的东西。

所谓“黑镜”,本来指的也是电子屏幕关掉之后的状态,是一面黑色的镜子,所以说的是,透过现代技术,我们怎么看人。

这一季也还算紧扣主题的,而且每一集风格迥异,故事有差异又有类似,所以感觉还是基本合格。

下面我来提炼一下哈哈哈哈哈哈:

E1 USS Callister

1、人的主观意识算不算人?有没有人权?

(女主一行人的意识被绑架,那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就是大多数朋友在这一集讨论的到底同情他们还是同情男主。)

2、自以为正义的价值观,自以为统一的宇宙?

(针对男主在飞船上的演讲和统治,如果一个人可以统治一切,请问正义是什么?他的演讲多少很像star trek最早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又看到了他的扭曲。ST其实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当时本身也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取向。所以这里是不是有一点在讽刺,这是我觉得次一级的思考,这一集最主要的是第一个点,这里不细说了)

3、现代社会的社恐啊

(恩,这个是再次一级的点。现代技术带来的社交其实很扭曲。)

E2 Arkangle

1、为你好是为谁好?

(这一集也是争议巨大。我是觉得唤起了小时候被看日记的不良记忆和对如今xxx儿童手机/智能手表的担忧。只看剧情,争论会落到一些家庭观念上,但是跳开这个,还能进一步解读。

与其说这一集有政治隐喻,不如还是说一个个人主体的边界在哪里的问题,女主发疯前有一节课听得是讲俄狄浦斯,自我意志什么的,俄狄浦斯是和命运抗衡,从而寻求个人意志的独立。这里的冲突是,“我要为你好”,但是对“你”来说,个人意志是怎么存在的呢?

这个主旨其实贯穿黑镜始终,但是它和不同话题对撞,这一集就是和家庭伦理的对撞。

2、保护与脆弱

回到剧情本身的话,我不想说这一集我觉得妈妈对还是女儿对,而是想说这也的确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很多接受的教育和希望施加给别人的控制,的确是畸形的。父母很多时候忽视了孩纸应该是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这个步骤不在很早就形成,孩子长大了难免缺乏独立人格,而很多时候采取这样措施的父母自己也是人格不健全的。

而过度保护很多时候的确会产生脆弱的问题,因为不存在完美的保护,如果真的有,那我们又回到了前面的根源的问题,个体的意义何在?

E3 Crocodile

1、建筑师不好当

开玩笑的,职业习惯,看到从事建筑和社区建设的从业者我就会比较激动哈哈哈哈。

我还以为女主建筑师的设定,会让她在图像思维能力上比较强,从而控制自己的记忆画面呢。额,原来其实没多大关系。

2、隐私的边界是什么

记忆是隐私吗?隐私如何界定?如何受到保护?

我们的电脑、手机,存储的是一部分我们的记忆,我们外在化的记忆,这些是隐私?但是又存在可以被窥探的情况。那脑子里的隐私呢,如果可以被窥探,还受不受到保护。

更可怕的是,该不该受到保护?如果可以用来抓罪犯,该不该用?如果该用,怎么用?

every body has skulls in cupboard。

(这一集相对没有那么好讨论的,个人觉得故事的完整度啊 深度啊 吸引度啊 新意啊 都不是很特别)

E4 Hang the DJ

1、感情可以被计算吗?世界上有不可测的东西吗?

这集一下子就会让人想到,感情的计算测量,但是想下去,我会想说我们究竟还有什么不可定量描述的。

在现代技术的膨胀中,我们期冀于任何东西的定量分析,科学性、统计、分析、数据、计算结果,带有一种人类理性可以征服一切的信仰。

我们还会不会相信那些不可测的东西,感情、直觉、体验、感受……我们还有没有那种能力?

2、概率,预测的结果是概率,概率不是全部。

相信不少人看过《黑天鹅》吧。现代统计思维很容易让人接受的是数字,我们迷信数字。

但是概率永远只是概率,不是全部。我不是钻牛角尖的不相信数据,而是,实际上我们做的预测也好,归因也好,也不过是人设置的一个置信区间,一个我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误差的的范围。

即使你们的感情是99.8%的契合,不代表你们会契合,只代表你们契合的概率是这个数字而已。

好像还是回到第一个问题了,我们是要相信一切都可以计算吗。

3、虚拟的感情是感情吗?虚拟的个体是个体吗?

回到黑镜常用核心冲突,虚拟的是真实的吗?

这一集结尾我很喜欢,男女主的爱恨纠缠不过是上千次模拟中的一次,他们是假的。

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假的,他们真实的相爱。所以我们会在最后看到他们发现自己是假的,我们发现他们是假的时候,有一点哀伤。

他们真实世界在一起会高兴吗?不得而知。

但是对于虚拟世界的他们,就在短暂的模拟中,消失了,虚拟的感情是感情吗?

E5 Metalhead

这一集倍感牛逼的是画面和叙事手法。基本是一点一点勾勒这个世界观的。

我能想到的问题也比较流于表面吧,就是一般的:技术统治人类之后会怎么样。

片尾拍出来女主是为了孩子拿那个玩具熊吧,可能是想说有的东西是技术无法替代、无法压抑、无法磨灭的,比如感情。但人可能也就因此毁灭?这是人之所以为人不一样的地方,不是吗。

E6 Black Museum

欢迎来到,死忠粉一起来找彩蛋活动!

撇开超多彩蛋打造的黑镜宇宙,这一集故事很密集,其实我想说这些个故事本可以拆开了演不是么,这几个脑洞都很好玩。

1、你之所以为你,我之所以为我

个人觉得医生故事和植物人妈妈故事,都讲的是如果个人的感受是共享了的,会出乱子。

我们总希望感同身受,我们总说我愿意和你在一起啦,我理解你,感觉得到你。

但个人就是个人,个人的感觉就是个人的感觉,个人感觉这个东西微妙得如果强行被技术破解,是会有bug的。

比如,医生故事里说到的,自残不会带给他真正的痛苦混合恐惧的感觉;我的理解是,人的感觉就是复杂的,是个体差异极其大的,混合了超验的和经验的成分的,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技术无法超越的部分,这是为什么剧情里设定如果技术超越了个人感受的边界之后,就会出乱子。

植物人妈妈的故事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想到,她进入她丈夫的身体之后会产生问题。

2、人的意识是不是人

这个问题,在植物人妈妈和最后黑人死刑犯里的。

前者里面牵扯到了,删除意识是不是杀人?这个意识有没有人权(被植入了玩具中)?而且也提到了,之后还有立法,意识植入体必须有五感才是合法的,所以感觉也是一种人权了。

后者故事里,馆主人把他的意识拿来折磨,这是真实的吗?这个痛苦是真实的,对他来说是真实的,但是,又不是真实的,他实际上已经死了。

3、正义与人道是什么?

特别说第三个故事里,(撇开可能有一点点的种族问题讨论,(比如我觉得其实看剧情这位爸爸不是杀人犯)),对于他的惩罚成了一个大家集体的狂欢。

即使他是杀人犯,这是人道吗,但是这只是个意识哦,所以不是真的人吗?(回到上个问题)

然后我们并不知道他是不是杀人犯,大多数人也不知道。

私以为最后一集属于比较直白的把黑镜常见的几个冲突放出来讨论了,而且故事比较紧凑,属于比较好看的一集。然后风格又很别致。至于说这个是在溜粉什么的,见仁见智了。


以上。

虽然我也觉得这一季是把黑镜扯下了神坛,但本来这个神坛也是我们自己造的。

整个剧集一直以来属于比较内敛低调的,一直到这一季还是能觉得主创在努力做点内容的。

所以我还是觉得ok的一季,怎么解读是很个人的东西,无论是喷不好看了没内容了还是喷你们不懂都没意思。

但是很多细节硬伤还是要批评的,整体上不够精致了(小的穿帮镜头,太生硬的漏洞之类的)。


我会偶尔在自己的公众号碎碎念 【蟹柳先生】

 5 ) 第五集 Metalhead

这一集无疑是目前黑镜系列中最另类的,长度也是目前最短的41分钟。表达的方式跟故事都有点实验性。

极少的对白。故意通过有限的对白营造出一个大概模糊的后现代的氛围,并且只选取了这个时代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来展现:女主Bella姐妹的儿子(也就是侄子咯)快死了,虽然没什么能救他,但是Bella想找到一个可以让侄子得到慰藉的物品来让他开心。在去仓库里找寻这个物品的时候,触发了电子狗,从而同伴被当场杀害,而自己被电子狗一路追杀逃命。后来虽然成功杀死了追逐自己的那只电子狗,却仍然中了对方的追踪器散弹,在引来其他电子狗之前,Bella割喉自尽。(其实这么看来,41分钟能讲这么些事情其实也够了,此时不得不为饰演Bella的Maxine Peake鼓掌,很多时候演员根本没有台词,只有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递求生的欲望与最后的绝望。)

黑白的色彩。从电子狗的‘眼睛’里看,世界就是黑白灰色的。暗示着,这个世界现在是由它们所‘控制’的。这里有2种可能的解读。1)世界已经被机械智能控制,并且将人类赶到了某一块地方生存。人类一旦越过界限,机械智能就安排电子狗追杀人类。2)机械智能被某一集团利用作为了战争的武器,在这片领土之上,只要有‘敌方’人类涉足,就赶尽杀绝。故事的开头有一段对话是关于猪的,男配说无法想象自己生活在猪这种视线范围是其他猪的屁眼undignified的社会,而女主Bella却说这个社会或许还算是平等的(?)。这段话的出处是来自George Orwell的书《动物庄园》(里面说的就是一群猪为了平等而闹革命的政治寓言故事)。所以故事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女主的话暗示着现在的社会是不平等的,集权的,也就是说某一利益集团统治着世界。因为在我看来,机器人是没必要统治世界的,它们又不需要繁衍后代延续部落生命,也谈不上抢夺自然资源开发工业制造财富,他们最多是为了避免人类将自己消灭,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不被你杀了我先杀了你。

最后说说那个用来慰藉人类的物品,一只泰迪熊。我的理解是,这个熊代表着人类过去社会温存的回忆,象征着过去未被机械智能追杀的时候,温馨、有人情味、自由、无忧的生存状态,相对于此刻冷漠、残酷、冰冷的生存环境。可是不得不说这个象征物选的有点失败。同样能带来慰藉的物品还有很多可能性:一张照片,一段录像,甚至女主吃的糖。为什么一定要为了这个熊带着2个同伴冒生命危险呢?最后用来点题的道具,让人无法产生共情,反而质疑起整个故事的意义。

其实我还挺喜欢这样片段式的表达方式,提供了一个视角却带来了沉浸式的体验,只看故事的一个片段,却是目前为止黑镜最让我身临其境的一集。

 6 ) 有人类感官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心等着被连接(被收买)

(六更完毕)

关于最后一集彩蛋部分,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但也很有可能的假设,可以冲淡本季科技创新不足的劣势。

写在前面——

花了一天时间,断断续续把《黑镜》第四季看完了,个人认为比第三季要好些,并且有几集表现非常亮眼。

本季有几个特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更多采取了以女性为主的视角,使得故事看上去更加知性、细腻,还有,几乎每一集里出现的科技,都能在前三季里找到相似的影子,但故事的表述形式、内核和主旨却截然不同,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体验。

我在前几天的回顾预热帖里曾说过“每集《黑镜》都构建了一个近未来科技背景的独立故事,来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对于人性、社会、政治、道德、公序的影响,积极友善的同时更可能带来撕裂毁坏…

读者“鱼雷鲨”提出了更精准的补充:技术是显而易见的,其本质是媒介(媒体),有人类感官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心等着被连接(被收买),技术是实现“围观”这个目标的工具,用来聚焦一切被媒介带动的欲望,“黑镜”指的就是屏幕。

这一点在第四季里变得更为明显。


《黑镜》S4E1“卡利斯特号飞船”:现实的未知PK虚拟的权力

这是本季最具娱乐性的一集。

不光是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来回切换的差异,里面展现出来的技术和桥段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沉浸式体验游戏,像极了S3E2《游戏测试》,个人意识能在服务器里生存,S3E4《圣朱尼佩洛》既视感,就连最后娜内特敲诈自己都很有S3E3《黑函之舞》的调调……

男主罗伯特·戴利,在《太空舰队》的世界中是智勇双全的船长,举手投足都带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质。

这只是在他开发的游戏《无限》里而已,现实中,戴利则是个存在感极低且不受尊重的高级程序员。

在生活里谨小慎微、低眉顺眼没关系,戴利只需在游戏中享受到无上的权力便足够慰藉且满足了。

作为卡利斯特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戴利在一手缔造了“无限”宇宙世界的同时,手上还掌握着一套为他自己特供的“私人定制版”。

在这个版本中,所有环境都是独立的,其他人侦测不到也无法删除戴利的自定义代码。

简单来说,“造物主”戴利可以在这个世界里为所欲为。

他以使唤手下的数字克隆体为乐——他们都是公司里的同事,被戴利窃取了DNA而特制出来,在现实中戴利对他们多少都有些怨忿,但敢怒不敢言,只能在游戏里变本加厉地找回来。

所以,对戴利来说,这儿是说一不二的天堂;对船员们来说,这里却是无法醒来、无法逃离的噩梦。

在自创的虚拟世界里,任何行为都不受法律道德的约束,因此,戴利为了“降服”这些拥有真人感情、意志、思想的数字克隆体,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让第一个来到这儿的沃顿屈服,他可以当对方的面杀死他的儿子汤米。

如此扭曲、极端的镇压手段,在一开始就为戴利的世界定下了独裁且残酷的基调。

不少人会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戴利的阴暗和变态都是被现实中的欺辱与蔑视逼出来的——然而我觉得主要问题更多出在戴利自己身上。

堂堂巨型游戏公司的CTO,几乎和CEO沃顿平起平坐的超然地位,“无限”世界的缔造者,偶尔还有小迷妹来表达敬仰之情,怎么看都不能和loser联系起来……

然而,聪明绝顶的戴利就是硬生生把一手天胡好牌打烂,活成了一个人见人轻的失败者。

新人兼粉丝娜内特把戴利当成了公司老板,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可公司里人人都不把他当老板看,没人尊敬他。

大家理由各不相同,例如沙妮亚就因为戴利曾盯着自己看开骂,把他当成了自闭又古怪的奇葩or色鬼(不善言表的同学应该能理解这种感受)。

戴利有着大把大把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境遇,就比如与娜内特相处,很明显她是冲自己才来卡利斯特公司的,尽管现在只是技术上的迷妹,可他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多制造一些话题和互动,就能带来一个朋友甚至女友,戴利甚至都不必做出多大改变。

然而他却对别人在自己背后嚼舌头的言行装聋作哑,还把娜内特绑进了游戏找存在感……自作孽,不可活。

即便不提公司里的是非曲直,戴利在生活里也谈不上友善讨喜,外卖小哥在圣诞夜拼命赶时间送来披萨,他不给小费也不道谢,只当是别人搞错了一边吃披萨沾沾自喜,一边把人拒之门外满带嫌弃。

而且再想想,那些被戴利拉进游戏里支配玩弄的人,所作所为其实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前台妹子伊莲娜对自己冷淡(她对谁都冷淡),实习生帕克拿错了三明治(他仍然在实习),程序员杜达尼写错代码(还不许犯错么),同事沙妮亚骂了自己(谁让你盯得人家发毛)等等。

就算是利用自己、打压自己的合伙人沃顿,戴利的确有足够理由记恨他,可当虚拟沃顿向自己道歉时,戴利还是情不自禁地听进去了……

哪儿有什么深仇大恨,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开的疙瘩,有些矛盾甚至连摩擦都算不上,单纯只是戴利的内心压抑到扭曲变形了乱作怪而已。

所以说,戴利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比想象中更容易,但他是怎么做的?

现实中有好印象但不敢再主动搭话的妹子,直接扫进游戏里拿上帝的身份用强。

在没有真正冒险的宇宙中制造一场场人为的“冒险”,所有人都只是陪伴自己玩RPG的玩偶和弄臣,他们存在的意义,便是满足自己一次又一次拙劣而又虚假的意淫。

而且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戴利还是一个从没谈过恋爱更没做过爱的骨灰级死宅+处男。

证据有不少,明明在游戏里可以满足自己各种龌龊下流的想法,戴利却仍旧固执地坚持着接吻不伸舌头的原则,还不给所有(女性)船员设计生殖器,想亲娜内特被扇了一耳光,第一反应是不知所措。

也许你会说,不伸舌头是忠于《太空舰队》巨作,不给生殖器是防止船员乱搞,姑息娜内特是因为对她有意思……

可是,看看他被娜内特色诱进水中一起嬉戏前后的表现……承认吧,戴利就是个未经人事的雏儿。

我不太懂心理学理论,但设身处地来讲,多少还是能理解戴利的性格和想法,他这样的人,从小到大更多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当然会向往现实世界中的交流和情欲,但他更看重最后的结果和快感,以至于会恐惧、厌烦去实现它们的过程。

戴利只想要结果,所以他只会以粗暴的权力去镇压惩治忤逆,哪怕忤逆原本就是粗暴权力带来的。

回到《黑镜》的主题上,其实戴利(和我们所有人)的问题是:去改变现实而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与虚拟世界里掌控一切的必然性自带的诱惑,究竟该如何选择。

实际上,沃顿一直在给戴利“提示”:你连自己的手下都要低三下四征求意见?拿出点领导的气势来!(就像我命令你一样)

想受到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当然,如果戴利真能明白这点,或者能做到这点,也就没有之前那么多问题了……

如今已有无数人在网络游戏里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戴利亲自设计的“无限”宇宙更把这种感观体验放大了无数倍,相比起现实生活中莫须有的失败,还是选择游戏里唾手可得的“成功”更舒服啊……

戴利所欠缺的只是一丝勇气,这一缕勇气外加一份聪慧恰好娜内特具备了,而她的特殊性也正是击败戴利的关键,不得不说,被“自己最害怕与最得意的品质”打败,对戴利来说真是一种莫名的讽刺。

除了上述那个“现实VS虚拟”的主题外,本集还有个不明显的隐喻(也可能是我多心)。

众人击败戴利的时候正好是平安夜,按照公司安排,接下去他们将会有10天的假期。

而娜内特等人的行动不但解除了戴利的控制权,恢复了在“无限”宇宙中的自由,还意外把戴利困在了他自制的“流氓宇宙”里。

考虑到戴利单身狗的身份,以及在熟人和陌生人眼中都“生人勿近”的形象,还有平安夜当天刚刚完成的游戏更新……

很可能半个月(或更久)过去,别人都不会发现他的失踪,而以他这样的状态,等被发现时非死即瘫的可能性极高。我也会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说虐待数码克隆人不犯法,但他的心态和作为并不值得同情。

重点在于,戴利这位“上帝”消失后,理论上,冲到联网游戏中的卡利斯特号飞船,以新船长娜内特的聪明才智,以沃顿等人长期被虐出来的经验和技能,再加上24小时在线的永久时间优势……我放佛看到了“无限”宇宙世界中未来不久会出现一队传说级的终极玩家

(还有个小彩蛋,男主演员杰西·普莱蒙是《绝命毒师》里的陶德,而结尾出现的玩家明显是“小粉”杰西·平克曼——亚伦·保尔的声音。)

这是否也在暗示:造物主真正的功能和功绩在于创造、开辟而非统治、操纵,真正能为一个世界带来辉煌和奇迹的,应当是追寻造物主足迹和初衷的后来者?


《黑镜》S4E2“方舟天使”:注定会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这是我感觉最沉重的一集。

倒不是说此集的技术有多新颖、手法有多巧妙,相反,这集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显得乏善可陈,之所以说“沉重”,是因为它切中了当代人抚养教育孩子的焦虑感。

想想生活里的见闻吧,家庭中、教室里都开始出现摄像头,定位孩子的电子产品日新月异……这哪儿是《黑镜》啊,这分明是现实。

在自己拥有孩子之前,我们无法真正体会为人父母的感受(自家闺女一岁多了,活动能力和破坏力见涨,每天都能给人新的“惊喜”,不能让她脱离视线成为了长辈们的共识),所以剧中萨姆布瑞尔女士患得患失的心情,许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观念的剧变,“少子化”(乃至丁克)已经成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还不是主流),面对自己仅有(无可替代)的孩子,每位家长都会倾注所有的心血和感情。

更要命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股风潮,上一辈人往往会对年轻人的婚恋观、生育观、教育观嗤之以鼻,这种矛盾很难调和。

所以,“方舟天使”的故事不仅在欧美国家“有市场”,甚至在天朝都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

这时候,突然告诉家长有这样一种技术,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看管、保护孩子,就算有人能意识到它存在的隐患,我相信仍然会有许多人难以抗拒它。

不必对人性有信心(永远也不要有信心),多数家长们没有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古今中外,真正能把孩子当做独立个体的父母少之又少,毕竟“少不更事”的婴孩还不具备独立人格,家长作为监护人有全权处理的责任和义务……萨拉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迫植入了将会伴随她一生的梦魇。

这是此集最令人绝望的地方:由于技术的不可逆特性,母女俩的悲剧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

或许在孩子年幼时,“方舟天使”技术利大于弊,能对孩子的位置、生命体征、视觉信号一目了然,家长还可以设定屏蔽内容,能和孩子亲密互动(把孩子当“玩具”玩的都懂- -)……

放在孩子整个生命成长过程中,它的弊端和害处绝对比预想的更严重。

萨拉虽然躲过了各种外界不安因素的侵扰,但随着年龄渐长,她受到的全方位保护使她越来越像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巨婴”,她看不到外公被伤病折磨的痛苦,母亲伤心欲绝的悲哀——因为她一直在快乐成长。

《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中,人的大脑里有五种情绪,除了快乐之外,忧伤、愤怒、厌恶、害怕都属于负面情绪——事实上,人类负面情绪的种类要远多于正面情绪,它们让人更强大并生存下去,缺乏它们的淬炼,人迟早会出问题。

萨拉人生的前些年一直是无忧无虑且纯净无暇的,而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她越长大、越懂事,这种可笑的屏蔽保护就越会刺激、挤压她的神经——毕竟她连“发怒”都没有过。

我想到了多年前曾经红极一时但如今已没多少人提起的养育观念:无菌育儿。毕竟太干净的环境无法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当接触少量细菌能让孩子更强壮。

事实上,在故事中“方舟天使计划”没有被推广,不仅在欧洲遭禁,现存的也会被叫停,它的副作用有目共睹……因此,萨拉就是小白鼠。

明白事态严重性的萨姆布瑞尔只能停止使用“父母监视器”,强迫让萨拉开始接触正常环境,哪怕一开始有明显的“戒断反应”也得硬着头皮挺下去。

对于明面上外界威胁的恐惧,只需时间和耐心就能抹去了。

比如萨拉从小就很害怕的狗狗,“掩耳盗铃”式的保护确实让她在幼时避免了大量骚扰。

代价是萨拉在8、9岁再次见到狗时,她依然会像3、4岁的孩子那般手足无措。

不过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尤其是对方无法真正伤害到自己,并且每天都不得不面对的练习之下……

当萨拉15岁时,她甚至能和狗狗成为朋友,这就是“熟能生巧”的练胆。

真正的祸根,其实是萨拉从小就被埋下的名曰“好奇心”的种子,这是她的“心理残疾”。我们常说“三岁看老”,可萨拉从三岁开始就已经看不到很多东西了,她会对真实世界抱以多么强烈的神往?

答案是非常、非常、非常渴望。

如果她从小对身边的危险和黄暴信息有一个缓慢的认识过程,那么她很可能会像其他女生那样,对男生手中的限制级视频敬而远之,而不完全是天真好奇。

所以在被“解禁”后,萨拉找上坏小子崔克来作为自己的“启蒙老师”是偶然中的必然。

因为在萨拉眼中,崔克懂得最多“限制级”东西,而崔克也很负责任地做起了补课老师,一开始就从高级教程学起——看黄片,血腥暴力电影,恐怖分子处决视频……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萨拉渴望尽快补上进度,尽管在崔克的帮助下她很快追了上来,但这会给她一种错觉: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那样。

正常人都会有一个性觉醒、性启蒙、性幻想、性接触的过程,所以我们多少能够区分A片与一般做爱的差异,但在这一块上,萨拉是缺失的——于是,萨拉在初尝禁果时就展现出了老司机的风范。

倘若萨拉的问题仅仅如此,那对崔克来说兴许还能是件性福的事儿……

“方舟天使”造成的隐患,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远高于常人的渴望,缺乏相应的约束和警醒”,简单来说,就是萨拉根本不知道怕。

崔克虽然是个坏男孩,但他的成长历程至少保证了他在运毒的同时还能保有一些底线,而萨拉却缺乏这样的顾忌,她前一天才刚刚破了处,后一天就开始对毒品产生兴趣了……

无论是浮夸的初体验,还是吸粉的欲望,都是萨拉空白期留下的后遗症,这是她命里注定的“揠苗助长”。

萨拉曲折的成长轨迹只是半出悲剧,另外半出得由母亲萨姆布瑞尔配合才能补完。

其实这一半原本可以避免,就像心理医生说的:你无法移除植入物,但可以丢掉父母监视器,问题就解决了。

……但我之前说了,许多时候家长没去满足自己的窥私欲,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能。

这就像开启潘多拉魔盒的开关就放在自己的手边,只要人的欲念还存在,就迟早会有打开它的那一天。

萨姆布瑞尔有口难言的苦处在于,她根本不敢向女儿坦言自己还保留着父母监视器的事实,因为这违背了母女之间的承诺,她只能在暗地里默默“守护”女儿。

再说了,只要能达成目的,过程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之前那么多年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在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下,萨姆布瑞尔一直在悄悄驱除女儿身边的不安定因素,警告崔克如此,给萨拉吃避孕药亦如此……可她不能也不敢和女儿谈心

教育、训导的过程通常是为了达成相应的结果,但有的时候,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或者说,教导的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一部分。

缺少了这个“过程”,一旦泡沫被戳破,任何过激反应都有可能发生。

坦白讲,母女俩之间这种情况能有好几种情景发展可能,小概率还能有happy ending,剧里选择了最极端、最悲伤的一种……可必须承认,它也是结局之一。

这场悲剧,在萨拉三岁那年看动画片的时刻就已经发生了。

更令人绝望的是:当萨拉痛打母亲、离家出走后,萨姆布瑞尔醒来冲出屋子想寻找女儿时,她根本找不到切实有效能和女儿沟通交流的经验和办法,她只有手上那台损坏了的家长监视器,没了“方舟天使”,她什么都做不到。

人人都渴望捷径,然而教育没有捷径……这便是此集抛出来的最大问题,就算人人都明白捷径的缺陷,但谁能够保证人人都可以抵挡住捷径的诱惑呢?

话说回来,有些观众对此集并不太感冒,我细想了下,原因有不少:比如里面的科技并无多少新意,无缝监控像极了S1E3《你的全部历史》,而瘆人的屏蔽功能也有《白色圣诞》的痕迹;而且这个故事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结局不会有太大的意外或反转,也就谈不上有惊喜……

因此,单就客观素质而言,第二集略显平庸,可如果你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共鸣,那它就是第四季最好的故事之一。


《黑镜》S4E3“鳄鱼”:没有灰色地带的黑白世界

这是我看得最紧张的一集。

即便刨去故事主题,仅以情绪气氛的营造渲染来说,它都称得上是本季之最,而在这样冷峻的镜头语言下,故事也变得更为引人入胜。

本集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理论上可以消除谎言的世界。

实现这一理想的工具是被称为“取证器”的记忆挖掘器,剧中已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了保险理赔领域,通过提取当事人和其他目击者的一系列记忆,保险公司就能构建、还原案件的完整经过。

这么厉害的技术显然已经出现有些年头了,毕竟都已拓展到了商用民用上。

而且从前一年开始,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接受机器“调查取证”已经是法律要求了,如果对方不配合,保险公司可以报警。

毕竟,如果一个人没犯法或者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又何必惧怕被提取记忆呢?至于在此过程中顺便泄露一些隐私,也是完全能承受的副作用。

说到隐私,在此集的世界中大概很难保证了,因为保险公司的斯麦拉能够通过面部识别系统迅速、轻松地找到目标,就不知道这种系统有多普及了……

当然,隐私被侵犯这种事可大可小,人们当然也会认识到该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拥有“取证器”的部门公司必须拍胸脯保证“记忆绝对保密,不会被公开”。

即便如此,历史上还是出现了“艳照法官”事件——这意味着,只要你接受了机器的“取证”,你的这段隐私始终都存在曝光的风险。

至于固若金汤的反黑系统和取证人员的职业操守,只是一块看上去很美的遮羞布罢了。

既然记忆挖掘器的隐患这么大,为什么还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呢?就因为它实!在!太!好!用!了!

以披萨车撞人理赔案为例,原本耗费十天半个月都可能无法认定的真相,斯麦拉跑一天就完工了,这还是她先后找了五个人的关系,不然能更快……

记忆挖掘器不需要当事人去费尽心思复述早已模糊的回忆,而是直接让人的大脑提供有关记忆。虽然记忆内容带有一定主观性,并可能在一些细节上出现偏差(例如把黄色记成绿色),但绝不会在事实真相上有误,因为记忆无法主动撒谎。

在提取目标信息的过程中,自然也会顺带着出现许多无关的记忆内容,而它们往往涉及人的隐私。

有意思(可怕)的是,随着斯麦拉调查取证的深入,她所接触到的隐私也越来越私密、见得不光。

从出车祸小伙逛宅物店、看漂亮姑娘,到路人妹子乱瞄街道、看帅气小伙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事,到牙医偷看酒店房间裸男并拍照这种危及人声誉的大事,再到女主米娅杀人灭口这种要命的事……

为了追求绝对无误的“真相”,人类的隐私和秘密不断被骚扰侵袭,任何谎言在此技术下都变得苍白无力,所有遮掩和阴暗在其照耀下也无所遁形。

再来看这集故事的主线。斯麦拉介绍过,任何被调查对象的记忆都会保密,前提是对方没有显示出威胁性(这般准确高效的监管手段,也是记忆挖掘器使用受到法律保护的原因之一吧)。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说谎并圆谎,其代价相应也会变得前所未有地巨大。

所以,米娅·诺兰为了彻底掩盖当年的罪行,绝不容许任何差错出现——就像濒临失控的罗伯准备写匿名信袒露真相,米娅就全然否决,因为以当下的技术条件,追查到罗伯会比以前更容易。

可罗伯不听劝——事实上他根本不在乎他们会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也许他还渴望被抓,以获得救赎),于是米娅杀了他。

想不留下蛛丝马迹,米娅得彻底毁尸灭迹,包括偷运尸体拉进自己名下的建筑工地销毁,清洗车辆后座,烧掉罗伯带来的剪报等等。

但命运的捉弄,让米娅立刻又碰上了下一个更大、更危险的窟窿,她既不能拒绝斯麦拉引来警方注意,又无法控制记忆去掩盖罪行……

为了不让两桩命案曝光,她不得不杀了斯麦拉,为了不让第三桩命案被发现,她又不得不去杀了斯麦拉的丈夫,为了不让第四桩命案败露,她还不得不杀了对方的孩子阿里……

如果在从前,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孩子产生不了什么威胁,可现在有记忆挖掘器了,那么他也会威胁到米娅。

可笑的是,男孩阿里天生眼盲,而米娅读取斯麦拉的记忆里并没包含这个信息,所以实际上她为“自保”又平白多添了一笔血债。

我们所在的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谎言,它们让人心力憔悴,如果能有一个让虚假谎言无所遁形的世界存在,想必会很美好吧?

但“鳄鱼”让人见识到了,只有真相的世界会造成另一种恐怖:人类的话语已经不重要了,也没有必要去选择相信,因为它们永远存在作假的可能性,而记忆却绝对真实。

就像斯麦拉为了自救,向米娅保证自己会守口如瓶,为了保护家人,她又谎称自己来找米娅没有第三人知道——而不管斯麦拉说的是真是假,米娅都不会听信,反正她有更可靠的帮手。

当人被问及一个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时,大脑虽然会自动提取有关记忆,人的意志却可以决定说真话、说假话还是不说话。

记忆挖掘器技术真正威武的地方就在于此,它根本不需要人的意志,而是直接“过滤”这些杂质,剥夺掉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之后米娅还是栽了,百密一疏的地方在于她并未把斯麦拉一家“满门抄斩”。

想想也是,记忆提取连人都不放过了,何况是畜生呢。

“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想改变还不晚,我已决定要考虑考虑,或许你也该同意我了,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决定权在我们手里……”

在“被迫”连续杀人后,米娅听着儿子文艺表演时唱的歌词,大概会觉得格外刺耳吧。

上述问题已经足够可怕,但这集《黑镜》中还有另一个恐惧的真相如影随形:

本该是“黑白灰”的三色世界,在“零谎言”环境的无情改造下,变得越来越“非黑即白”。

15年前意外发生后,米娅曾想报警自首,而罗伯决定毁尸灭迹。

罗伯是主犯不假,但米娅还是成了从犯——按简单的“好坏黑白”论来说,两个人都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坏人,只是害怕承担后果的小人,算是“灰中偏黑”,米娅还要比罗伯稍“白”一些。

15年后,备受折磨的罗伯潦倒窘迫,死者妻子仍在苦等的新闻刺激他决心“洗白”,还有意带上米娅。

但这些年来,米娅不但克服了负罪感,而且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相比起一无所有的罗伯,她不愿失去现有的一切……此时罗伯“浅灰偏白”,而米娅“深灰偏黑”。

接下去发生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在逼迫米娅做出选择,要么强制转白,要么彻底黑化——总之不能再留在四六不靠的灰色地带。

所以米娅只能不断用新的错误去掩盖之前的错误。

说来讽刺,能够阻止米娅继续杀人的关键,恰恰正是记忆挖掘器弃之如敝履的“个人意志”,倘若米娅单纯受原始欲望驱动,她就应该在斯麦拉上门调查时就找机会痛下杀手——她不是没这想法——可“意志和理智”规劝她抱着侥幸心理接受了取证。

如果“取证器”没有那样事无巨细的“不留死角”,至少斯麦拉一家三口不会遭难。

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灰色地带中固然会有一部人强打精神,戴上面具变得慈眉善目,可同样会不少人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接着铤而走险……但我们知道,人心哪儿那么多纯黑或纯白,更多都是在复杂难辨的灰色中游走。

灰色意味着“缓冲”,也叫作“余地”。


《黑镜》S4E4“绞死DJ”:这颗糖真的那么甜吗?

这是本季乃至《黑镜》史上最巧妙也最狡猾的一集。

因为此集的风格和旋律是绝无仅有的,以往《黑镜》的故事里或多或少都会明显带有一些令人愉悦不起来的悲剧色彩,而这个故事乍一眼看去,从头至尾都没什么“致郁”元素,它很轻柔、很有趣、很美好。

看完后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款终极相亲APP,能帮助用户与匹配对象进行上千次模拟情景恋爱,它会在系统里输入两人的虚拟代码,让他们不断在一个封闭的“恋爱村”里认定对方。

在结局来临前,如果他们选择了彼此,并反抗系统、逃离围墙,便算是一次成功。

在1000次匹配中,相亲软件会依次记录下两名用户的逃离次数,并最终计算出两人的匹配百分比。

我不确定99.8%是软件所标榜的“最低匹配率”,还是男女主人公特有的高分值,但有一点能肯定:这款相亲APP看上去准确率极高。

看完第一遍后,觉得这软件简直太TM神了!即便那些在系统里的人类虚拟代码,结局好像也不算太惨,何况它还能帮人找到真爱,从多数层面上来说堪称完美,根本“黑”不起来。

可别忘了,这是《黑镜》。据主创查理·布鲁克所说,“说是‘轻’,但别以为会偷工减料,丢掉(你们想要的)阴冷感、虚无主义了。”

看第二遍时,我的感觉完全不同了……下面我会抛出自己的“阴谋论”。

在虚拟世界的设定中,每人手中的“教练”担任着“恋爱导师”的角色,“人需要经历一大堆恋情才能找到真爱”成为了共识,而这也是角色长期对“教练”言听计从的基础。

弗兰克和艾米首次进入系统后,第一个遇到的对象就是对方,两个新手的“初体验”对象都是零经验,他们在无形中多了一层亲近感

除了同样拘谨和手足无措,两个人还格外合拍,也就是拥有男女之间可以进一步发展的情愫和悸动。

明明第一印象那么好的首任对象,系统给出的相处时间却只有12小时。

虽说两人之间互有好感,但显然不至于违抗“教练”,毕竟他们才刚接触这个有口皆碑的恋爱系统,自然不愿意为了第一个“还不错”的对象破坏规矩,而是略带遗憾地希冀着“开头不错,之后会更好吧”。

然而接下去,系统却给他们配了一个最不合适的对象,而且时间都很久:艾米和兰尼要同居9个月,弗兰克和妮可拉要同居1年。

在弗兰克眼里,妮可拉挑剔、严肃很做作,在艾米眼里,兰尼自我、强势还不走心……在漫长的时间里,两人当然只会不断念起前任的好。

“有针对性”的是,比起只想找个合适伴侣的弗兰克,艾米的性格要更“活络”些,所以在和兰尼分开后的三个月里,系统不断给她匹配只有36小时相处时间的对象,不像约炮又不像恋爱的多场露水情缘,迅速耗光了艾米的耐性和侥幸心理

而比起艾米,弗兰克的一整年更是折磨……所以一年后他们俩再次被系统匹配到一起时,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开心的时刻。

也就是这次配对,两人说定了不再看“教练”给他们定下的时间,他们都已深刻明白等待倒计时的那种痛苦和古怪感受,所以抓住眼前的“好伴侣”享受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弗兰克和艾米第一次真正出现反抗系统的意识和行为。

长达一年的糟糕感情生活,无限放大了两人之间原本就存在的好感,所以等他们“梦想成真”再次和对方在一起,就不止是干柴烈火这么简单了……

从这之后,弗兰克和艾米正式进入了标准热恋期。可如果一段感情真要走得成熟、长远、稳定,两个人就必须经历(至少)一次双方不太对付的“磨合期”,而先“发难”的又往往是男性。

弗兰克和艾米之间,这种摩擦就表现为弗兰克擅自偷偷问“教练”所剩的时间。

一开始“教练”显示的时间是5年,也就是说,就算两人都能信守诺言好好过下去,大约5年后他们也会出现大问题——差不多该到“七年之痒”的时段了。

在系统里这种独特的环境下,会进一步加速矛盾的发生,按照“教练”说的“一切皆有因果”来看,让时间迅速重计也没啥毛病。

弗兰克单方面的怀疑和背誓“注定”了两人会有一劫,看似天大的问题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情侣之间总要闹矛盾的——可正常情侣间,这种事可能吵一架就过去了,但在系统里却直接被判定为缘尽。

而弗兰克则根本不想因为这件事而分手,以至于他想再进一步违反规则。

这是第二次,弗兰克表现出强烈反抗系统的意识。

如果艾米同意,他们就可以“提前”逃离了……但这时正在气头上的艾米满脑子都在埋怨弗兰克毁诺,自然无法成行。

留下弗兰克一个人,独自诅咒这个该死的系统。

奇怪的是,弗兰克和艾米从未有过独自一人逃到墙外去的想法……

接下去,两个人开始经历一场更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系统不断给他们匹配各式各样的异性,看似选择丰富,但只要他们那段“戛然而止”关系的心理疙瘩还在,加上系统“规定”的倒计时存在,他们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开始下一段正常恋情——随便找个没默契的人一起逃跑,貌似更不可能了。

换伴侣的新鲜感迟早会消失,到后来两人的耐性早已耗得一干二净,唯一还挂念的人就只剩对方了。

就在弗兰克和艾米都不再相信系统的时候,“教练”却突然告诉他们终于找到真爱了,明天就是配对日,并且不透露任何“那个人”的信息……可同时又允许他们在此之前选择一个人告别……

这种感觉,就好比一个长久以来没有信用的人突然告诉你他明天要兑现承诺了,而在此之前有一个你知根知底的熟人把这个承诺放在了你眼前,你会选择相信谁?

更何况,两人不记得之前来自哪里,又觉得和对方在一起时才安全、开心、舒服……于是他们更加确信这是个测试。

所以,包括最后结伴逃离,一切都是被系统设计好的,弗兰克和艾米只是按照剧本走出了“自以为突破束缚”的路。

这是系统最“鸡贼”的地方:“教练”一直宣称“参与者并无要求必须采取什么明确行动”,也不干涉他们在交往时的行为,仿佛给了用户足够的自主性……

可它却不允许参与者随心所欲选择和谁在一起,为他们最后必然的反抗积蓄动力。

本集名为“绞死DJ”,这个梗大意是指当派对或电台上DJ放的歌太难听不合大家情绪口味时,人们就会想“弄死”他——这种随心所欲的欢快态度,像极了恋爱时的自由自在和任性妄为。

然而,弗兰克和艾米的曲折经历真的拥有这份畅快感受吗?

遇到互有好感的人,却要立刻分开,与一个不喜欢的人朝夕相处,却又不允许立刻分手……正常人谈恋爱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做出这样反常的举动,更不会乖乖听从一个软件的命令只为最后去违背它。

一切皆有因果——“教练”说得没错,事实上,弗兰克和艾米很多时候都说对了。

让他们长时间和讨厌的人相处,是让他们心里形成强烈的对比落差。

让他们经历一段段糟糕的感情,是为消磨掉耐心和好奇心,让他们厌倦形形色色的尝试,最后直接渴望“将就”,而他们能选择将就的唯一对象,只有对方。

基本可以确定,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除了两名接受匹配的参与者外,其他人都是为了配合他们而设计的NPC。

不管弗兰克和艾米吵架分手还是热吻重聚,一旦他们做出饱含感情的“过激行为”时,所有人都会毫无感情地围观他们,凸显他们的与众不同——这也是刺激两人越加渴望反抗的因素之一。

虚拟空间里的人,没有亲人、朋友、同事,也没有工作、伤病、意外等生活琐事,除了规定的对象和“教练”外,他们没有第三人可以交流,不是处对象就是读书、运动、休闲,唯一的社交活动是听别人吹嘘系统有多神奇……被关在里面的人只有两种状态:恋爱和准备恋爱。

这能算是最理想化的恋爱世界吗?或者说,即便它是最理想的,但现实世界里有如此净土么?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正常成年人的生活,也没几个人有那么多试错的机会,真正的恋爱根本不像故事般梦幻。

弗兰克和艾米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和对方逃离,要么认怂。所以,剧中第1000次匹配,在系统不断强加的心理暗示下,两人的逃离更像是一场被精心编排好的戏剧。

关键在于,我们并不知道系统安排的1000次匹配都是怎样的剧情。

如果是1000次截然不同的相识到反抗,那这软件真是神器;如果是1000遍大同小异的套路,那它不过是个弄虚作假、起到一些安慰作用的小程序罢了……对此,我更倾向于后者。

毕竟,现实里哪有这么明显的枷锁和牢笼要你去打破,又哪会有这么多反常且苛刻的恋爱条件让你去遵守?

不过我还存有一丝侥幸——如果软件中1000次匹配的情感记忆能被真正的弗兰克和艾米接受,那他们基本也能相守终生了。

但看样子,所有经历都存储在软件内部的匹配计算里了,当事人并不知道系统里他们那1000次恋爱的情景……他们依然只是“匹配度极高”的陌生人。

这款相亲APP的主要作用是帮用户放大1000倍的好感,这对于双方长久以后的交往相处并没有太巨大的帮助。

不过,这集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就算我上面这个“阴谋论”不成立,该技术真的克服了困扰人类千百年的“恋爱难题”,除了一些对伦理和三观的质疑外,“绞死DJ”依然可以是个好故事。

毕竟,不管这颗糖里面包裹着的是麻醉药还是巧克力夹心,至少它吃进嘴里一定是甜的。


《黑镜》S4E5“金属头”:当眼前只剩绝望的时候

这是《黑镜》史上最标新立异同样也最没新意的一集。

它的诸多新尝试都显而易见,比如首次采用黑白镜头叙事,首次以废土电影风格去展现一个被科技反噬的人类末世等等,但它讲述的方式和姿态却显得似是而非,丧失了“黑镜”式的朦胧感和韵味。

因为以往每集《黑镜》中出现的科技,总是带有较强的“两面性”与“迷惑性”,它们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许多或明或暗的困扰,让人很难去评价功过是非、好坏喜恶,但看看“金属头”里的电子狗…………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下这款别具流线型设计美感的电子科技产品。

如您所见,它的表面结构并不复杂,说四条腿架着一块铁疙瘩也不为过,由于其外形和活动特征,许多人喜欢称它为“电子狗”。

不过,可别被它的外表给骗了,作为捕杀各种生物的神兵利器,它的功能齐全、效率极高

只要周围有任何风吹草动,它就会自动启动,并立即释放一颗包含近百粒追踪器的微型破片高爆雷,只需被射入一枚追踪器,不管目标逃到天涯海角,它都会追杀到底。

同时,它还具有迅速破解一切电子密码锁的功能,无论是车锁还是门锁,它伸出前肢插入接口,统统轻松一键解锁。

因此,任何现代化电子工具都无法阻拦它的前进。

担心长时间剧烈运行会影响追踪器信号接收?您大可放心,这可是它的主要强项,由于内置的系统非常先进,哪怕相隔距离再远,它都能准确找到追踪器所在位置。

当然,考虑到猎物可能会耍花招,偷偷取出身上的追踪器,为防万一,它在其余方面的追踪功效同样十分强大

比如猎物在逃跑过程中留下血迹的话,它就能精准辨认痕迹一路追踪。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截取对讲机等各类通讯工具的信号,搜索范围覆盖周围数十公里,甚至更远。

更为贴心的设计是,它能完美解读各种通讯信息

 短评

第三集Crocodile应翻译为鳄鱼法则,意指如果当鳄鱼咬住你的手臂,若不能自断其臂,整个身子都会被鳄鱼吃掉。个人最佳是第四集,真的感动到了,如果现实里哪个人能利用大数据作出这个软件解决人类最难的情感和繁衍问题,大概就是下一个世界首富了。另外,黑镜养高了人们胃口,我想人应该学会知足。

4分钟前
  • L.C.
  • 力荐

披着科幻剧外皮的大型公益广告,倡导我们健康生活。E1《少吃点外卖,对身体没好处的》,E2《安安心心睡觉,少玩电子产品》,E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以及 《前任是傻逼》,E4《谈恋爱真他妈费劲》,E5《提倡文明养犬,共建和谐家园》,E6《走路不要看手机》以及《空调吹多了有害健康》。

6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黑镜系列从科幻惊悚剧变为现实伦理剧的速度在加快。想想十年前的手机,想想现在的天眼,想想未来的AI。别惹技术宅!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

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自从成了美剧之后,这部剧也就走下了神坛!这一季的六集能给你的只剩编剧技巧带来的叙事快感了,也只有第1集有足够的戏剧张力,第2、3、5集都快看不出这是《黑镜》了,当年这剧讲“科技的副作用”,看完后会让人细思极恐,比如当年的首相干猪,如今就算是压轴的第6集也只是当年圣诞特别篇的水准。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刚出资源马上连夜刷完,太好看了!人性的善恶复杂 + 对未来科技统治人类的讽刺和警示 + 亲情和爱情 + 开到天际的脑洞,依然是那个《黑镜》啊!

17分钟前
  • 曹笑天
  • 力荐

为了第一时间看你我连生肉都开始啃了………………………………

19分钟前
  • 悟饭婆婆
  • 力荐

第4集放在黑镜一贯的反乌托邦立场中来看像篇跑题作文,倒给了个老大哥的控制为你带来幸福的玫瑰色乌托邦结局,偏重爱情寓言,对科技伦理的探讨色彩淡薄。第5集呈现人类试图与机器力量抗衡时的脆弱无力绝望,对那些声称拔掉插头就能控制人工智能的人,不啻为讽刺。第6集有趣在于顺便给出了第5集的谜底。

20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3>1>4>6>2>5 这一季和上一季一样已经不那么“黑镜”了,但是上一季至少有第四集那样的佳作,而这一季出彩的单集可以说没有。有几集很像命题作文,太浅太生硬。

21分钟前
  • Enigma
  • 推荐

非常棒,下降的是豆瓣观众的欣赏水平。人云亦云的觉得后面不如前面厉害。这一季不但汇聚人类最前沿的思考,依旧瞄准人性和科技的矛盾。再有一集黑色博物馆做到了系列单元剧形式的创新。能思考的豆瓣观众是不是不喜欢发言了。比起前几年真的差好远啊。

25分钟前
  • 响指
  • 力荐

第一集:别惹程序猿;第二集,别惹单身妈妈;第三集,别惹卖保险的;第四集,别惹虚拟红娘;第五集,别惹机器狗;第六集,别惹死囚犯。《黑色博物馆》内容最好,metalhead节奏气氛最好,其他也就那样。当然值得当天一口气刷完,但确实不如前三季。不怨编剧,只是对未来和人性的恐惧议题也就那些了。

27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第4集很棒!能打动人的爱情故事通常不是在讲爱这个东西本身,而总是揭示了人在爱情中的真实处境。

29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科技不能让人性进步

32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比上一季好。虽然弱化了英剧时期的犀利和非主流,但已经很棒了。黑科技脑洞清奇,有趣,震撼,价值观主流但不廉价。那些言必称前两季的黑粉,想对你们说:要啥自行车啊?

33分钟前
  • 麻绳
  • 力荐

e01、06和其他的是一季的吗…这两集都是对虚拟中人格或人性的阐述,不去深究技术的bug。02,emm福斯特明显和孩子之间有矛盾。不怎么喜欢03,05。04对感情的处理角度很有趣。那个说第一季就爆了的,后面都那啥了。。

37分钟前
  • crush
  • 还行

关于太阳穴的n种用法

40分钟前
  • 云kk
  • 力荐

看到了各种前梗的重复,好多故事其实可以one step further的。最爱的是第4集。第6集的台词太黑了:"Go home, put your feet up, and binge a mini series"… 以及第6集好像2014的圣诞集。

42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喜爱程度排名:1.速配约会App 2.星际迷航 3.怪奇博物馆物语 4.冰天雪地连环杀人案 5.疼痛青春 6.金属狗统治世界

45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最爱第四、第六集。1游戏角色反杀控制狂程序员,2家长控制过滤信息而懒于用耐心的方式教导,孩子青春期反而更好奇,3仓鼠的记忆都可以提取,4在1000次模拟测试中,998对他俩选择反抗系统配对只想在一起,match率99.8%,这集真是暖。5为拿给孩子的玩具,丧命于metalhead. 6黑色博物馆,意识受体转移。

50分钟前
  • 岁月何须溪上记
  • 推荐

4>3>6>1>2>5。最喜欢E04以如此另类而浪漫的方式诠释爱情与缘份;E03的血光寒意逼人最为惊悚;E06感觉拍得像八十年代分段式B级片似的;E01反思余地泛泛但也有足够的娱乐性;E02可预见的走向无甚惊喜但讽刺意味深;E05索然无味过目即忘。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看的,只是神剧光环已不再。

53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最喜欢E01、E06和E04。E01:又名社恐的复仇。低配马特呆蒙主演。我也想把我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关在某一世界观里,做全能上帝。E04:又名单身配对系统能否帮你找到真爱。很难概括E06,科技概念汇总成一座博物馆,充满痛苦和奇思妙想。E05表现最差,不如去翻拍PKD短篇小说集《少数派报告》里的第一篇。

57分钟前
  • Syfann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