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

惊悚片美国,德国2016

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谢琳·伍德蕾,梅丽莎·里奥,扎克瑞·昆图,汤姆·威尔金森,瑞斯·伊凡斯,尼古拉斯·凯奇,爱德华·斯诺登,斯科特·伊斯特伍德,罗根·马歇尔-格林,蒂莫西·奥利芬特,本·施耐泽,勒凯斯·斯坦菲尔德,乔莉·理查德森,杰米斯·巴特勒,帕克·索耶,克里斯蒂安·孔特雷拉斯

导演:奥利佛·斯通

播放地址

 剧照

斯诺登 剧照 NO.1斯诺登 剧照 NO.2斯诺登 剧照 NO.3斯诺登 剧照 NO.4斯诺登 剧照 NO.5斯诺登 剧照 NO.6斯诺登 剧照 NO.13斯诺登 剧照 NO.14斯诺登 剧照 NO.15斯诺登 剧照 NO.16斯诺登 剧照 NO.17斯诺登 剧照 NO.18斯诺登 剧照 NO.19斯诺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7 20:47

详细剧情

斯诺登2004年应征入伍、后被派遣到伊拉克战场,因不幸在训练时双腿受伤,斯诺登退役回国后应聘加入中情局。之后,他又进入国安局工作,并意外发现政府在“9·11”事件后对公民电话和社交网络实施大规模监控计划,于是泄露了大量机密文件。事发后,斯诺登遭当局通缉,便逃到香港。此后,他几经辗转逃至俄罗斯寻求庇护。

 长篇影评

 1 ) 我们更想要自由还是安全?——北美新片《斯诺登》漫谈

老导演:奥利弗·斯通喜欢拍摄政治题材,从早前的《刺杀肯尼迪》《尼克松传》《布什》,到现在的《斯诺登》。完成了“越战三部曲”的他,从战争转向了政治题材。可以说他的导演之路,坚定的走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一个时代下的焦点人物,通常是吸引他的角色,无论是总统、风云人物、还是备受争议的斯诺登。

在刚刚落幕多伦多电影节期间,备受期待的大片里,《斯诺登》第一个传出了扑街的消息,在烂番茄上被评为了烂片。134分钟的电影里,以互联网和电子信息的传输展开,倒叙了斯诺登2013年到2004年之间,将近10年之间的生活和工作细节。 整部影片的去英雄化,试图从传记片的细节角度入手,阐述复杂的背景下人物事件。注定这134分钟不会跌宕起伏,甚至让周二下午老年场的观众们,有些吃力的观看完全片。不过这样的角色总要有人来演,这样的故事总会有人来拍,只是早晚的问题。至于奥利弗·斯通是不是操之过急,美国人是不是又一次快速消费了他们的历史事件,每个人的期待值不同,自然对影片也都持有保留看法。 斯诺登真人的出镜 影片镜头里第一个出现的人物,不是斯诺登,而是由扎克瑞·昆图饰演的记者和梅丽莎·里奥饰演的纪录片导演,两人在香港酒店大厅焦急的等待斯诺登的到来。当单手玩转魔方的背影入镜,我们就知道是斯诺登来了。于是,约瑟夫知性的造型亮相,一张口几乎就是斯诺登的原声一样的声线,令人折服。影片过半,他蓄起了斯诺登一样的从脸颊包围嘴唇的小胡须。整个人的气质也越演越像,他说为了准备角色,曾飞到莫斯科与斯诺登见面了四个小时,期间虽然斯诺登一直试图将话题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事件上去,但是约瑟夫说,他其实更想了解斯诺登本人的生活多一些。

导演奥利弗·斯通更是在采访中说,约瑟夫是他的第一也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没有合作过,直觉告诉他,约瑟夫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无论外形还是内在。影片中这位敏感的话题人物,至今都备受争议,导演和编剧都在刻意避免将影片向英雄塑造的方向延伸,所以全片没有几处煽情的人物烘托。仅在过半时候,斯诺登用魔方带出了SD卡里的机密文件后,拍摄了一段他迎着基地外强烈的光线,一脸笑容的大步向前,之后他的背影被光亮吞噬,仿佛外星人的剪影一样消失在尽头里,仿佛去往了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而在影片的最后,真人斯诺登出现在了尾声字幕中,说出了那句:“我今天做的事情,是为了让我们不再为明天担心。”。

斯诺登的生活图景 虽然因为影片的拍摄,导演奥利弗·斯通与斯诺登两人见面了九次之多,但是导演自己也说,影片再怎么深入,也只是揭开了斯诺登谜一样人生的表层,他依旧是个谜。两小时的影片,除了斯诺登早年间夭折的军旅生活,还有他寻找另一种方式效力国家,投身CIA的经历,以及他开始交往的女朋友,跟着他在世界各地的美军驻地生活,两人分分合合,吵吵闹闹,心里和身体,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不断的叠加在斯诺登身上,一次次的测谎,回答那些固定的问题,答案却不再标准,越来越难以说服自己。而女朋友喜欢摄影的爱好,在影片中,不断的定格斯诺登的生活瞬间,给了观众不少真实感的累积。

由《分歧者》成名的女演员谢琳·伍德蕾,称她在开拍后三个月才见到了斯诺登的女朋友琳赛本人,对她来说,如何出演一个令人信服的女朋友,也是一大挑战。而片中还有一位抢眼的男配角:尼古拉斯·凯奇,他饰演了斯诺登初进CIA时的同事兼好友:汉克,略微矜持的演技,让凯奇没有了以往的气场,反而自然的出演了一位肥硕可人的好友,还是给剧情加分了的,仿佛看到了早期凯奇在科恩兄弟和查理考夫曼影片中的自然演绎。 全民反思的最后一环 影片除了弱化斯诺登的英雄感,试图解析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内容,是如何令他走向一个“第四公民”身份的。同时,又要肩负解析中情局和国家安全局开发并使用的各种监视程序,这样影片又多了一层意义,告知大众,我们的信息安全是如何被过度“保(使)护(用)”的。影片中,安全局的人说了一句重要的台词:“人们想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安全。”。 就像我们难以界定斯诺登本人介于国家和个人的行为一样,不同的参照系下,评判准则是不同的。自由和安全本不是两个对立的问题,然而在信息监控下,就变成了对立面。这让每个人作为真实的网络用户,也都难以取舍。当我们来到学术的最前端,真正复杂的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哲学问题。放缓科学技术发展的下一步,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伦理道德。战争的武力冲突结束之后,文明的冲突还在继续,不同政体和经济体系之间,国家和个人利益之间,永恒的矛盾和利益之间,我们需要不断的反思,凝望我们的过去,同时也寄希望于未来。

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里,还有一部纪录片叫《All Governments lie》,这是一部严肃的纪录片,讨论西方媒体记者的从业良心,给予了西方政治体制一针强心剂,针针到位。如今我们经历一个灾难事件的发生,之后是过度的报道和舆论的导向,再后来等到事件平息,性质已定,会出现像《华氏911》《第四公民》这样的揭露真相的纪录片。 之后在大家还没有淡忘它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改编这样的真实故事,将它们提炼和戏剧化,再搬上大银幕,仿佛成为了一个闭环的事件消费。从事件的爆发到电影的落幕,时隔几年甚至几十年,电影这一环,也成为了人们反思的最后一环。满足人们对事件的遐想和窥探之心,同时也让观众再一次亲身体验参与到事件中去,考量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否禁得住检验。无数的CIA工作人员中,只有一个斯诺登。而我们相信,他将不是最后一个站出来挑战权威,为更多人捍卫自由的人。而这部影片只要做到老老实实的讲故事就好了,没有其他。

2016年9月21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2 ) 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

“斯诺登事件”就话题性而言无疑是震惊世界的,被搬上荧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电影《斯诺登》以传记的形式将这一风口浪尖的人物事迹作了一个基本的梳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事件以及背后的博弈想必看一部电影是远远不够的,但作为一名观众以及被政府窥探隐私的民众,电影带给世人的思考无疑是沉重的;美国并不是天堂,但美国也绝不会是地狱,正因为美国有斯诺登这样敢于坚守公义与自由信念的无数斗士,才使得这个国家变得如此强大,在此,祝福斯诺登,以及对追求客观正义的各大媒体致以崇高的敬意。

 3 ) 斯諾登&棱鏡計劃

#2004年-2013年真實事件 “人最大的自由,不是接下來要做什麼?而是不用擔心明天,為今天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 是勇士?是叛徒? 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的,正義與邪惡。 所謂的正義與邪惡,都只不過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看罷了。 天下烏鴉一般黑,棱鏡事件全球普遍存在,只不過美國被揭露出來。 美國之所以偉大,就是敢於刺激傷疤,自己的黑歷史,可以寫成書,也可以拍成電影。 #愛德華. 史諾登 愛德華·約瑟夫·史諾登,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職員,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外包技術員。 2013年6月在香港,將美國國家安全局關於稜鏡計劃監聽專案,秘密文件披露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遭到美國和英國的通緝。 2013年6月23日,史諾登離開香港前往莫斯科,俄羅斯聯邦給予他,一年臨時難民身份。 2014年8月7日,史諾登獲得俄聯邦三年的居留許可證。 2017年1月,居留許可延長至2020年。 2020年10月,俄羅斯聯邦給予了史諾登,永久居留權。 2022年9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總統令,授予史諾登俄羅斯公民身分。 #棱鏡計劃 稜鏡計劃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開始實施,絕密級網路監視監聽計劃。 許可的監聽物件,包括任何在美國以外地區,使用參與計劃公司服務的客戶,或是任何與國外人士通信的美國公民。 洩露這些絕密檔案,是國家安全局合約外包商員工愛德華·史諾登,於2013年6月6日在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公開。

 4 ) 囧瑟夫闷声扮极客,斯诺登真身诉心路

近几年真人传记类电影颇受奥斯卡认可,政治热门题材也容易得奖,Stone导演也许是想走捷径搭顺车,拖过暑期档选在下半年上映,妄想提名奥斯卡。但全片硬伤较多,戏剧张力不足,怕是获奖无望了。

上映前看预告片剪接得超炫,有点Jason Borne的感觉,(黑人惊讶脸:O!M!G! It's Jason Borne, could be worse than Snowden) 看过才发现所有酷炫一镜不落全在预告片里了。看在Snowden vs NSA事件真实性和Snowden本人出镜的份上加一分,影片拍摄和叙事手法再减一分。
演员方面:
1.囧瑟夫Gorden-Levitt扮相和演技还是比较传神的,只是闷着嗓子的声音很让人出戏,不觉得Snowden本人的声音有那么瓮声瓮气的;
2.之前觉得分歧者这种青少年无脑片埋没了女主角的演技,但看本片里完全一个样,而且斯诺登女朋友本人比她漂亮多了好不好;
3.竟然还有导演敢用已经被大家玩坏的Nicolas Cage,在网上地位相当于我们的马景涛咆哮表情包。Nicolas Cage演任何一个角色,都是在演Nicolas Cage自己 when Nicolas Cage plays a character, he is playing Nicolas Cage ……
4.ZQ表现尚可但是戏份不多

细节方面(或有剧透,请斟酌阅读以下):
最大败笔是香港宾馆里手持摄像机的戏份,正常镜头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穿插进大妈手持摄像机的画面,还专门增加颗粒感强调真实性,却忘了几个人对话流畅的情况下一台手持摄像机能同时剪接出三个机位的画面。同一天上映的女巫布莱尔也有这种无缝剪接,但人家起码交代了人手一只摄像机
另外一个细节败笔是在SD卡盗取资料那场戏,你们好歹也是NSA斜杠CSS夏威夷秘密地下基地,怎么还用这么低级的windows拖拽复制的方式,还跳出满屏的复制进度条,黑客不是都应该有更高端更牛逼的OS么?SD卡弹到地上以后眼尖的黑人为毛要给掩护啊?难道是因为你俩都懂美国手语然后就突然有了过命的交情了么?果然紧接着美国手语的铺垫派上了用场,堂堂秘密基地里竟然连个监控摄像头都没有,只有一个明晃晃的麦克风摆在那里监听,所以我们的天才Snowden用手语就能躲过了

政治主题方面的思考
关于NSA监听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解读,美国民众最大的不满就是对平民的日常监听,觉得自己隐私受到侵犯,但是抱怨最凶的那些屁民对于NSA来说只是些fat and not important的资料
斯诺登有一句说的很对,反恐只是一个幌子,在国际政治方面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更多把柄维持美国政府的霸权。
不过NSA监听手段虽然多样,但是主要审查内容都在Facebook和twitter。所以美帝整天攻击我朝网络不开放其心可诛,我们也是为你考虑,我天朝网民的数量足以用fat and not important的信息累死你们。方校长的GFW虽不得民心,但从国家长远战略角度还是有利的。所以尔等屁民退散吧

 5 ) 美国的叛徒还是世界的英雄?

“我叫爱德华·斯诺登,29岁,在夏威夷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工作,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的基础架构分析员······” 2013年6月9日,在轰动全球的“棱镜”计划被曝光的两天后,英国《卫报》首次披露了这起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泄密事件的主人公爱德华·斯诺登。


☊ “棱镜”计划于2007年启动。NSA与联邦调查局(Fed


这个身材瘦削、面色苍白、戴着黑框眼镜、留有一圈稀疏山羊胡的神秘男子在2013年5月20日逃离了阳光明媚的夏威夷,从此消失在美国情报部门的视野中。他的再次现身拉开了电影《斯诺登》的序幕,手转魔方作为接头暗号的斯诺登在香港美丽华酒店上演了现实版“谍影重重”。

在酒店逼仄狭小的房间内,斯诺登与《卫报》驻巴西分社的专栏作家格伦·格林沃尔德、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劳拉·珀特阿斯一起策划推出了轰动全球的“棱镜”计划系列报道。而整个事件的过程也被劳拉拍摄成极具政治惊悚风格的纪录片《第四公民》。
 
爱国者为何走上告密之路?

与纪录片重点刻画棱镜门始末不同,电影更像是《第四公民》的前传。剧本将更多笔墨着眼于斯诺登的成长背景与如何蜕变的心路历程。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在真正的互联网诞生的这一年,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了。

斯诺登从小热衷于网络游戏与日本动漫,虽然高中辍学,但通过社区学院学习计算机成为微软认证解决方案专家。他还拥有一个典型的爱国家庭:父亲供职于海岸警备队,母亲是地方法院办事员,姐姐是一名律师。斯诺登直言“9·11”恐怖袭击让他变得更加爱国。于是在2004年,20岁的他为了参加伊拉克战争而报名参军。然而不到4个月,他就摔断了双腿,不得不退伍。

没有学历的斯诺登靠互联网度过了一段难熬的失业时光。2005年,斯诺登在马里安大学做起了保安,却在一年后实现了从保安成为特工的惊人飞跃。极具野心和计算机天赋的他从几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的技术分析员。由于对网络的钻研令人惊叹,斯诺登很快获得上司赏识,被派往瑞士日内瓦工作。也正是这段时间让他对美国情报机构宣扬的正义性产生了怀疑。

斯诺登在日内瓦见识了强大的监控系统,并亲眼目睹了情报人员故意将一名瑞士银行家灌醉并诱使他驾车回家。在该银行家因酒驾被捕后,探员就可以假装救他于危难中,成功招募其为CIA效力,以获取秘密的银行账户信息。斯诺登拒绝与探员配合报警抓酒驾的银行家并提醒上司需留意计算机安全和系统方面已逾越道德底线的问题,结果遭到回绝。因此,斯诺登第一次萌发了揭发此事的念头。但是他当时却选择相信奥马巴总统上台后欲改变权力滥用的誓言。

2009年底,斯诺登离开了CIA,成为戴尔公司的雇员。2010年,他被派往日本东京,有了比先前更高的权限。电影借斯诺登的双眼向世人展示了无人机监控轰炸的全过程。这一切开始真正让斯诺登心烦意乱,也导致了理想主义青年的彻底梦碎。

☊ 格伦的新线人泄露了无人机和监视名单。所有的无人机轰炸都是


影片以倒叙与插叙相间的手法尽力还原了斯诺登从参军到离开夏威夷前的经历。但是看完整部片子却容易让人误以为斯诺登曝光的导火索源自女友被监控。事实上,格伦·格林沃尔德在《无处可藏:斯诺登、美国国安局与全球监控》一书中抽丝剥茧地揭示了斯诺登的心理变化。结束了日本工作的斯诺登回到马里兰后年薪已超过20万美元。在此期间,他“亲眼看到国安局与民营科技企业合伙窃取公民的通信记录”。

斯诺登目睹了庞大的国家监控体系的秘密搭建过程,而这一体系并未受到任何监管和制约。当他意识到只要人们在网上交流,NSA就能收集、存储和分析他们的通信内容时,他下定决心将这一切秘密公之于众。

2012年,斯诺登被调去夏威夷。一年后,为了下载完整描述国安局秘密监控活动所需的最后一批资料,他申请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夏威夷一处的职位。工作不到三个月,斯诺登以癫痫病为由离开了夏威夷逃往香港,身上携带着从世界最强大情报机构内部窃取的约170万份秘密文件。

斯诺登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不想生活在没有隐私、没有自由、把互联网的独特价值都消灭掉的世界里。” 在他的价值体系中,互联网赋予了他自由、探索的机会和自我实现的途径。也许正是网络这种史无前例的独特价值让斯诺登不顾一切地去捍卫他心中的正义与信仰。

斯诺登逃亡背后的国家角力

身份曝光后,全世界都在追寻斯诺登的下落,他却在香港人间蒸发了。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斯诺登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竟然能躲过FBI和CIA的联合追杀?电影的后半段披露了帮助斯诺登藏身的关键人物。在加拿大律师罗伯特·蒂博的安排下,斯诺登躲进了香港贫民区的难民家。而维基解密也成为斯诺登金蝉脱壳的幕后策划。

斯诺登随后的逃亡过程并未在电影中展开,但皆被记录在《斯诺登的大逃亡》一片中。斯诺登事件的不断发酵也令各国间的隐性较量与权力制衡愈演愈烈。为混淆美国视听,维基解密以斯诺登的名字买了十几张由香港飞出的机票。据说,当时大批记者购买了飞往哈瓦那的机票,结果飞机上一大半乘客都是记者,却没见到斯诺登本人。此时,美国也早已向香港特区政府和斯诺登可能去往的国家施压,但是斯诺登还是在维基解密记者莎拉·哈里森的陪同下成功离开香港。

由于美国国务院把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的名字错写成爱德华·詹姆士·斯诺登,导致香港没有足够的时间再次审核。针对放生斯诺登的美方指控,香港国会议员叶刘淑仪机智地回应:“我们香港人对法律总是仔细处理,他们得再次核对拼字,确定那是美国当局想要的人”。她还指出“斯诺登离境时,他的护照仍然有效,也许美国应该早点冻结他的护照”。

当斯诺登抵达莫斯科机场时,美国已取消了他的护照。除了与俄罗斯多次交涉,还派出一架前中情局引渡飞机来运送斯诺登回国。

一开始,普京是拒绝斯诺登进入俄罗斯的。然而事情很快便峰回路转。

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当时在俄罗斯出席会议,并表示愿意考虑为斯诺登提供庇护。结果,莫拉莱斯在回国途中突然遭到法、葡、意三国拒绝过境,总统专机被迫降落在奥地利。在证实飞机上没有斯诺登后,三国才放行莫拉莱斯回家。总统专机在奥受辱不仅引发了南美国家的强烈谴责,也给美国带来了天大的尴尬。更令美国颜面扫地的是,俄罗斯竟答应给予斯诺登为期一年的政治庇护。

选择藏匿于言论自由又有中国大陆撑腰的香港,为了不被抹黑而不直接飞往俄罗斯,最终阴差阳错留在俄罗斯成为俄罗斯制衡美国的筹码。这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无不体现了斯诺登缜密的思维和卓越的政治头脑。
 
像特工一样拍电影

虽然《斯诺登》上映后在美国主流媒体圈并未收获良好的口碑,连票房都差点“扑街”,但是该片能出现在大银幕就足以令人震撼。据导演奥利佛·斯通说,在拍摄影片期间,他与制作人莫里茨·伯曼采取多项措施联手避开美国政府的监视。他不仅将拍摄地由美国转移到德国,连群众演员都由德国人扮演,并用代号“萨沙”命名整个拍摄过程。

为了不引起NSA的注意,斯通和伯曼用尽了洪荒之力。他们避免使用电话或邮件讨论制作细节,仅靠笔记和面对面沟通。他们把剧本存储在从未接入互联网的电脑里。如果需要邮寄,伯曼会打乱页码顺序,找4家不同的快递公司,分别发送4个邮包,送往4个不同的地址。
 
安全抑或自由?叛徒还是英雄?

“9·11”以后,美国政府以防恐之名通过立法获得了一系列监视特权。然而监视行为却逐渐演变成对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操纵,互联网也为国家间的竞争提供了新型战场。斯诺登手上一些未曝光的文件表明NSA同样参与了经济和贸易间谍活动、外交间谍活动以及针对全世界人民的监控活动。

“棱镜”计划只是众多秘密监控项目中的冰山一角。还有英国针对全球电话和网络流量的光缆系统进行秘密监控的“颞颥”项目,NSA在全球150个地点设置超过700个服务器用来监控一切网络行为的“X-Keyscore”项目,能够把从电脑和电信网络收集到的数据按国家展示在地球上的“无国界线人”计划等。

☊ “X-Keyscore”项目全球分布图


不仅如此,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组成的“五眼”情报联盟可以共享大部分情报。这些隐藏在太阳之下的监控行为令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老大哥重归江湖,并在全球人民的头上撒下了一张监控大网,随时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斯诺登的上司在影片中说了一句引人思考的话:“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想要什么自由,他们要的是安全。”诚然,有法律制约、媒体监督的合理监控并不会引发众怒。但是在“棱镜”门事件中,监控行为不仅逾越了美国宪法,还无视他国公民隐私,连美国情报部门自身的安全核查流程都存在极大的疏漏。并且在“棱镜”计划系列报道推出的过程中,《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也遭遇体制的障碍,媒体腐败的运作机制也无情地嘲笑了西方一贯标榜的新闻自由。

在电影之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让个人隐私变得不堪一击。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各大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建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试图精准地分析消费者的行为、爱好与需求,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没有做坏事就不怕被监听,甚至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但斯诺登显然是那个为了自由宁愿失去自由的理想主义者。

纵使拿着高薪,在世界最强大的情报部门工作,斯诺登却始终一脸忧愁。直到他带出了SD卡里的机密文件走出夏威夷基地时,那张扑克脸才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背影渐渐被强烈的光亮所吞噬,仿佛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影片结尾,导演猝不及防给观众送上一颗大彩蛋。当大家已然沉浸于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与斯诺登极其相似的声音语气时,画面却悄无声息地切换到斯诺登本人。“我不再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我很高兴自己今天做出的决定。” 在一间朴素幽静、萦绕着异域风情的别墅里,斯诺登缓缓望向窗外,脸上现出一丝浅浅的谜之微笑。

目前,斯诺登仍然生活在俄罗斯,一边批评着俄罗斯政府的弊端,一边推出了电音单曲。谁也不知道斯诺登心里在想什么,但当他被问到 “你觉得自己是英雄还是叛徒”时,这个谜一般的男子答道:“我只是一个美国公民。”

福尔魔歌的光影世界

 6 ) 三年后,这个连美国政府都惧怕的世界级网红终于要重出江湖了

三年前,斯诺登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个震惊了世界,打脸了美国政府的网红从此被贴上了各类标签:英雄,叛徒,异见者,爱国者等等。三年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终于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他的故事,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充满争议的神秘男子。上周四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 现身圣地亚哥动漫展。这一次,他带来了新片《斯诺登》(Snowden)的最新预告片。

斯通说:“《斯诺登》是一个远超生活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现在就在我们的鼻子底下发生,它影响着我们在座的绝大部分观众。”当天,斯诺登本人还特地用Google Hangouts视频连线了现场,他“开玩笑”说美国政府也可能正在看直播。

回到电影本身,其实这部电影拍摄的过程非常艰难。首先,斯诺登的题材异常敏感。在前期,因为自我审查和公司董事会的强烈阻止,这个项目被所有美国电影公司拒之门外。之后,斯通从法国和德国融到了拍摄资金,还找来了发行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 的开路影业 (Open Road Films) 负责宣发。当斯通接到电影项目邀约时,他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直觉告诉他这是个烫手山芋,一旦接拍,势必会引起舆论。弄不好他还会被扣上叛国贼的大帽子。

斯通一向迷恋政治题材。他导演的《野战排》Platoon (1986)、《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刺杀肯尼迪》JFK (1991)、《尼克松》Nixon (1995)、《指挥官》Comandante (2003) 等等都是好莱坞经典的政治电影。但是对于《斯诺登》,他非常担忧,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题材。毕竟,这一次牵涉的可是全世界的人民。最后,在德国制作人莫里茨·伯曼的劝说下,斯通在2014年1月悄悄见了一次正在莫斯科政治避难的斯诺登。正是这次会面,让斯通立刻被斯诺登吸引。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斯通在心里默默为斯诺登加上了两个标签:顽强,坚定。“斯诺登仍然是一个谜。我们尽可能地交流了很多,他也非常配合我们。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目前所不知道的,他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再来揭秘这些事。”除了和斯诺登本人接触,这部电影还整合了英国卫报记者卢克·哈丁的《斯诺登档案》,斯诺登俄罗斯律师安纳托利·库齐利纳的虚构小说《章鱼时代》以及早前纪录片《第四公民》。

但是,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纪录片。囧囧有神的囧瑟夫这一次将为这个世界级网红带盐。导演斯通认为囧瑟夫是扮演斯诺登的不二人选。2014年刚开始写剧本时,他便找到了囧瑟夫。囧瑟夫平时就是一个喜欢各种挑战的怪咖,他的戏路是宽到可以让路人闭嘴惊艳的。近年鲜少出演大片的囧瑟夫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影视公司的运营和参演独立影片上,比如前段时间的《云中行走》The Walk 2015。出演斯诺登也正好符合囧囧最近走的路线,于是他愉快地接下了这项重任。另外,最重要的理由可能还是囧瑟夫忠于自己的判断。在他心中,斯通导演是美国电影界第一爱国者。为了支持导演的立场,囧瑟夫甚至把自己的部分片酬捐给了美国民权同盟。采访中囧瑟夫还提到过他非常欣赏斯诺登身上的乐观态度:“关于科技,关于未来,以及科技将如何提高民主政治和人类的生活状况,斯诺登都表现出非常乐观的态度。”

有趣的是,虽然《斯诺登》的男主是囧瑟夫,但导演透露电影的最后斯诺登本人也会以某种形式出场,本色出演哦。据说这短短的一场戏从各个角度共拍了九条,也真是苦了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斯诺登了。导演吐槽:“那真是难熬的一天,我和川普叔拍戏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痛苦。”纳尼?宇宙第一网红川普也演过斯通的电影?原来在《华尔街 2》中,川普饰演了一个小小的角色,后来公映版中被无情剪掉了。

回到《斯诺登》,这是一部很奥斯卡的影片。除了囧瑟夫,配角也都非常实力派。从扮演斯诺登女朋友的当红小花旦谢琳·伍德蕾 Shailene Woodley,到扮演《第四公民》纪录片导演的梅丽莎·里奥 Melissa Leo,都是混过奥斯卡的大咖。而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这次也会客串一个情报官员的角色。

电影选材的野心就更不必多说了。影片呈现了斯诺登的十年传奇:由于腿部受伤离开军队,22岁的斯诺登便加入了CIA美国中央情报局。25岁时,他又转入NSA美国国家安全局成为数据承包的情报专家。30岁入境香港曝光了棱镜事件,披露了NSA通过各大科技公司监控全世界人民的私人通讯信息。从此斯诺登成为了美国全球通缉犯,踏上逃亡之路。

斯诺登与女友琳赛的感情线是一个重要切入点。据英媒2013年的报道,斯诺登在泄密前有个稳定的女朋友,两人本打算结婚。棱镜事件爆发后导致他们的婚姻计划搁浅。上周在圣地亚哥的特别放映场上,斯诺登特意表示了对斯通的感谢。感谢导演展现了他们的爱情,也给了前女友琳赛一个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场记并没有从预告片中看出导演斯通本人明显的主观表达。可能相比于政治教育片,导演更希望观众能看完电影后独立进行判断。预告片中斯诺登把数据藏在了魔方中。在离开NSA过安检时,他把魔方随意地丢给了保安,若无其事地过了安检门并顺利带着数据离开,这戏剧化的一幕开始了网红斯诺登的传奇之路。

随后的情节在香港迅速展开:当时斯诺登离开美国后第一站便选择了香港。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的言论自由,媒体集中,他的曝光可以受到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香港有130个国家驻港机构,去哪里躲避都很方便。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比较有趣的是斯诺登爆料过NSA曾入侵中国网络系统,时间长达4年。而相较于NSA在全球范围内的61000个“黑客行动”,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据披露,代号棱镜的秘密项目可以接入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因此所有用户的音频、视频、照片、电邮和文件都可被美国政府监视。事件爆发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起诉棱镜侵犯言论自由及公民隐私权,违反美国宪法。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实,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时至今日,棱镜事件还未完结,斯诺登仍在俄罗斯境内政治避难。但是网红就是网红,斯诺登2013年及2015年被两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2015年9月6日,他还获得挪威 “比昂松言论自由奖”,当时一把空椅子代其领了奖。现在斯诺登在俄罗斯境内过上了相对平静低调的生活。据说他现在在某大型网站从事网站维护工作。今年4月,不甘寂寞的网红斯诺登发布了一首动次大次单曲《EXIT》,是与法国著名电子音乐制作人让·米歇尔·雅尔联手打造。关于这首单曲,斯诺登在《卫报》发布的视频中说到:“作为不是很酷的工程师,自己可以参与文化项目很让自己吃惊。”很显然,现在的他依然非常开心。

 短评

很感人,最后真人出现的时候,真的很想鼓掌!希望俄罗斯可以继续保护他~

5分钟前
  • Pukii
  • 力荐

作为电影本身并不出彩,中规中矩的传记片,整个叙事结构很松散,从参军到CIA到NSA到最后揭发,想要面面俱到概括整个人生经历,却显得没有重点,看公映的首场,现场连线Snowden,感觉他本人还比囧囧要更出彩。多一星给电影最后的出镜。想要深入了解Snowden对这个事情的价值观念还是要去看Citizenfour!

8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71/100 这部电影长时间面临美国无人发行的境遇,但它终于还是大规模在本土上映,它的意义在于给了弱势的一方一个辩解的机会,不至于被强大的权力一方完全吞噬。从电影本身角度来看,从导演到演员不是用力过猛就是心不在焉,制作仓促,权当有不能说的苦衷吧。

11分钟前
  • SELVEN
  • 推荐

【剧透】…………………………尾声时,采访后半段真身出现时,我真的一身鸡皮疙瘩。除此之外,印象最深的镜头,是他成功绕过了安检,往外一步步走,阳光一点点照亮整张脸那里。

14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中国应该上映啊,才能体现资本主义的狡诈和黑暗嘛!

1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我以为奥巴马会好些,我错了,都一样”“日本方面拒绝了我们监控他们的国民,说这是违法的,但我们还是监控了他们整个国家,一旦发现他们不再是盟友,马上可以让他们全国断电”为什么斯诺登曝出这么多,希拉里邮件曝出这么多,还是很多人觉得美国好呢,大概是宁吃屎味巧克力,不吃巧克力味屎。

22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tiff首映 囧瑟夫口音学的还是很神似 强烈建议看前先补citizen four

26分钟前
  • 岚君
  • 力荐

毫无防备毫无防备毫无防备 囧瑟夫和Quinto就这么站台上了 世界首映棒哭 ZQ演的Glenn Greenwald发起飙来好担心下一秒就要用念力劈开我头颅 #斯诺登#

30分钟前
  • 眼花石头
  • 力荐

和我们同辈的老导演奥利佛斯通(46年生),保持了他自《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高峰期创造的的一贯作派,尖锐、写实、批判、工整,看得过瘾啊!

3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本子烂,好不容易出现一个活着的当代英雄,还帅,拍成这样。小囧已经很认真了但是演出来依然一脸弱智,女友也弱智!主要是全片没有剧情发展,除了跟女友的韩剧剧情,主线就是突然有一天发现有人围观女友,一个不爽有一天拷了文件就逃了,完全没有内心戏的发展,而且他烤文件吧竟然不用command line!

36分钟前
  • lisa|离
  • 还行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

38分钟前
  • null
  • 力荐

资深爱国者、极客、害羞的男孩,斯诺登的每一个侧面说起来都挺有意思的,但被电影用最土最了无生机的方式粗浅表现。可惜了囧瑟夫,在模仿口音和细节动作上花费的苦心有目共睹,但无奈整个电影就是一场落伍的灾难。

43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真是对斯诺登肃然起敬,而且本人比小囧要帅!看完后我把笔记本的摄像头封住了……

48分钟前
  • 苏娃
  • 推荐

在LA出差,赶上ArcLight放,这样的故事能在影院看到,滚屏完了后面还有40分钟采访,全体鼓掌10余次,整个3小时10分钟的观影体验特别嗨。囧瑟夫依旧会演,Arrialexa65拍摄,4k放也给观影体验增色不少。

50分钟前
  • 林克
  • 力荐

3.5 可以看做是《第四公民》的前传,平铺直叙。作为故事发生没多久就拍出来的传记片,也只能是这种叙事和改动幅度了吧,斯通也没太多发挥余地,个人认为和纪录片重叠的那些就不必了,不如拍更多他在政治立场上的转变。没想到一切的起因是他发现女友被监视--有点意外但也让这个人瞬间鲜活起来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有条短评什么鬼,神他妈“POI就是建立在棱镜事件的灵感上拍”,POI是2011年播出的,棱镜事件2013年才曝光。明明是正儿八经的预言了棱镜事件的神剧,怎么就变成借鉴了:D 还喷别人智商exm???

56分钟前
  • 豪华肉酱面
  • 还行

整部电影最震撼的地方就是 it's fucking real.

1小时前
  • 阿谬君
  • 还行

hero。斯诺登真人真是比囧瑟夫还帅……

1小时前
  • 十六
  • 推荐

在香港看这部片子感觉有点魔幻,经常去的美丽华就是国际间谍们的藏身之所。回过头来,日后香港政府不顾美国施压放走了斯诺登,也不枉他当初选择先到香港避难,香港终于没有辜负他。

1小时前
  • L'automne
  • 推荐

一个29岁单薄的苍白的身体 装着比所有超级英雄加起来都大的勇气

1小时前
  • RIT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