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冲撞

惊悚片美国1998

主演:罗伯特·杜瓦尔,摩根·弗里曼,伊利亚·伍德

导演:米密·莱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1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2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3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4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5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6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13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14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15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16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17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18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19天地大冲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00:46

详细剧情

毕德曼慧星”正朝着地球飞奔而来,给人类致命一击。当局紧急行动,研究出一个最佳方案——由宇航员坦纳驾驶“弥赛号”飞船飞往慧星,把预先准备好的核弹放置到慧星上面引爆,以令它化成碎片或是改变轨道。坦纳英勇地完成了任务,却发现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慧星碎成了一大一小两部分,向地球步步逼近。\r\n当局迅速采取最后的行动,用“诺亚方舟”计划保住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地球物种。这是一个秘密的地下庇护所,只有少数的人可以在这里避开大劫难,等灾难散尽后方重建世界。较小的那部分慧星已经撞向地球,引发山崩地裂,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而跟随其后的大慧星给地球带来的毁灭程度,将远远超乎人们想象,力挽狂澜的人类进入了倒数时刻。

 长篇影评

 1 ) 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彩虹来架桥

虽然是98年的老片,但特效和剧情一点都不老气。

以前小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彗星撞地球吓唬小孩,现在好像再也没有人有这种忧虑了。

和2012一样,这部片也涉及了灾难的发现,政府的隐瞒,避难所(方舟)的制造,哪些人/动物能进庇护所的选择。不一样的是,2012里面方舟在西藏峡谷深处,只靠开车走路过路基本不现实,而本片里面庇护所虽然也是在深山,但是交通还是很便利的,所以导致有很多没有被抽中的人们来这里聚集抗议。

另外,2012里面是偷偷摸摸精选社会精英和买得起票的富豪进方舟,而本片里面是公开抽签的方式,以家庭为单位,抽中就是整个家庭都能去。但显然,中国人都知道,所谓的抽签只是变相的选择而已。比如片中那个冒着傻气又很笨的主角女记者,还有第一个发现彗星的小朋友家都抽到了。

在刚开始发现彗星之后,事情似乎还可以解决,各国政府造了一艘飞船,用于运载核弹引爆彗星,然而,彗星太坚强,核弹爆炸了,彗星却裂开成了一块大一块小,继续高速运转冲向地球,而飞船也因为燃料耗尽与地球失去了联系。但幸运的是,随着小彗星撞向地球,大彗星因为小彗星的分离和蒸汽的作用出现了一个洞,而飞船与彗星刚好相隔不远,飞船里的人们决定用最后的燃料撞到洞中,一次引爆剩下的全部四枚核弹,不负所望,他们成功了,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全人类,当海啸后往高处逃难的人们一起看到天空中巨大的爆炸的时候,无数碎片像流星雨一般,让人感叹,活着真好。

题外话:被精选到飞船执行任务的有核专家、领航员、导航员等等,应该说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迎合美国人随性的生活方式,他们真的一点都不严肃啊!随性不等于散漫,幽默不等于胡来,不像是精英队伍,更像是参加军训的初中生。所以以至于最后他们牺牲自己的时候我都看不出太多的真诚与决绝。

 2 ) 煽情有理

又一部煽情的科幻片——请允许我在流着泪看完影片之后如此形容它带给我的最直观强烈的感受。彗星撞地球本应该是它最大的噱头,但正如影片结尾被炸成流星状的另一半彗星温柔划过天空一般,视觉特效、情节逻辑、内容科学性以及灾难本身的震撼都统统成了转瞬即逝的精彩,它们完全被故事中更出彩的人性特质所掩盖。如果说来者不善的彗星和危在旦夕的地球是此片的观影兴奋点,那么承受应对它们的故事主角就是将兴奋点转化为高潮的关键。

科幻片导演们从来都不会做到彻底的残酷或者善良,他们更擅长将故事变得复杂而纠结,绝望又温情。所以,我们并不惊讶地在《天地大冲撞》里看到了只有少数人牺牲而绝大多数人存活,我们的地球仍有希望这种治愈无比的结局。哪怕只是在艺术作品里做大胆的想象,人们终归还是不希望地球毁灭人类绝迹的惨境出现。

影片以科学家因公殉职开头,绝望的基调就此奠定。就在我不解其他人该如何知道彗星即将来袭的消息时,故事又转向了政治丑闻的挖掘和掩盖,或许是没看明白,我个人认为这是影片中比较突兀的部分,即使这种安排是为了表现女主持人前后心路历程的转变,也有偏离主题之嫌。一番莫名其妙的权利交锋之后,人人自危争分夺秒的避难拉锯战终于开始。

女记者升格为女主播报道灾情,宇航员以身赴职,总统掌控全局。每个人都希望被拯救,残酷的筛选规则却迫使人们不得不保持平静和理性。与其被灾难狼狈地夺去生命,不如漂亮地自我终结,这是母亲的选择。手握与女儿的合照站在一家人曾经嬉戏过的海滩迎接死亡,这是父亲的忏悔。放弃被选中资格的少年,最终在进入“方舟”的前一刻奋不顾身地返回寻找同样年轻的妻子,这是爱情的力量。女主持人将唯一的生存机会让给曾是竞争对手的无助的母亲,并最终选择投向隔阂许久的父亲的怀抱共赴死亡,这是释怀后的勇气。最令人动容的是几位宇航员的牺牲,他们几乎没有过多的犹豫和取舍,就一致认定撞击剩下的那部分彗星,让自己连同彗星的片片尘埃一起散落在有着他们挚爱的人的大地上,并最终赦免更多的人和地球于毁灭的重殇。

在灾难面前始终渺小的是人类的无能为力,但超越自然威力的,是人性的力量。为什么只有在生死抉择的危难时刻,人们才能潇洒地放弃曾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折磨自己许久的人生负累,为什么我们不早让自己活得坦荡通透,这也正是人性的复杂所在。自始至终的豁达明智非常人所能企及,经历过痛苦的沉浮与挣扎,领悟才更显难得深刻。正因如此,在电影结尾我们看到了种种来之不易的,今非昔比的,令人动容的感悟与抉择。这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结局的破土而出,是煽情的合理编排。

何为煽情?煽情并不是一味地叠加感人至深的场景和台词,煽情也不是万劫不复的悲剧。它的目的在于赤裸裸地展露过所有冲突、伤痛、无奈、挣扎之后,凸显来之不易的新生和希望,使所有复杂的情感一齐迸发,并最终制造出让观者含泪微笑的效果,《天地大冲撞》做到了。

 3 ) 经典科幻灾难片中的新元素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HardTime”

—————剧透预警—————

—————是观后感 不是影评—————

(另外涉及影片:)

灾难片的种类繁杂,涉及的灾难种类也五花八门,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石油井喷等等。但如果把范围限定到“科幻灾难片”,那有一类事物一定会被提及:陨石、彗星和小行星。它们给予了人类无限的创作灵感,无数经典科幻灾难片的起源就此出现:改变星球轨道,影响地球磁场,启发末世预言,激发生物异能,摧毁基础设施,带来奇怪的外星人……不过,此篇文章提到的两部电影还算比较朴实,为地球选择了最直接的毁灭方式,即陨石撞地球

对于这种确实存在发生几率的灾难,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新方法,提高地球的防御指数。与此同时,社会上对此的讨论也从未停歇。影视创作者们当然不会落后,纷纷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想法。《天地大冲撞》《世界末日》都选择了类似的,也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炸掉。

但两部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刻画了更多末日来临前的众生相,后者则基本将目光锁定在被派去执行任务的主角们身上。

《世界末日》的剧情几乎囊括了你可以想到的所有美国主旋律电影,或者说美国英雄主义电影的桥段:小人物成就大事迹,打破常规的惊人之举,牺牲自己保全大家,最后一秒拯救世界,英雄与美人修成正果……一个不落,相当有“经典范”。十八天,把一群钻油井工人送上太空,在陨石上钻个洞并放入核弹引爆。这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电影中就这么神奇地出现了,而且还成功了,观众们甚至为其欢呼叫好,激动不已,仿佛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世界末日》中的钻油井工人)

虽然这部电影的剧情在如今看来有些套路,且漏洞百出,但它的特效依然让人无可挑剔。可以想象,1998年这部电影上映时,引发了怎样一番观影热潮。也正是因为它优秀的电影画面,惊人的特效技术,使它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的提名。它用十分震撼的视效和音效抓住了观众的心。

再看《天地大冲撞》这部电影。它的特效远不及《世界末日》,大场面镜头非常少,仅有的那几个还被压到了接近影片结尾的部分。除此之外,陨石危机解除的那部分剧情出现的非常晚,看到一半多的时候,我甚至一度以为这部电影的结局将会是悲剧式的,为此还有点小期待呢(我以前从未见过此类型电影是悲剧结局,所以心想,假如陨石真的撞上了地球,是不是就会有续集,讲述人类如何灾后求生……倒也蛮不错的嘛)。但最终,宇航员们还是及时的拯救了地球,让地球的生命得以延续。

(《天地大冲撞》中的宇航员)

不过,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关系线倒是让我眼前一亮。电影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法,代表“英雄主义”这条线的宇航员们不再是整部剧情的核心,而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几位互不相干的人物,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局。在陨石撞击地球前,有人选择与家人和解,有人选择美丽而孤独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带着新生命寻求一线生机,有人宁愿放弃自己活下去的机会,把它让给其他人……这是一部群像电影,突出表现灾难中的人文情怀,而非一般灾难片会侧重的伟大人物和英雄行为,这就是它最与众不同之处。

(《天地大冲撞》中带着婴儿躲避海啸的小夫妻)

《天地大冲撞》更倾向于向观众展示各种形式的爱的力量(家庭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等),同时传达“相信年轻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一代”的理念。《世界末日》则更注重告诉观众坚持的力量,信念的力量,不要轻言放弃,要积极救世。 两者存在各种差别,但有一点十分统一——展现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爆发出的顽强生命力。这或许是灾难片中最“旧”,最一成不变的内容,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如果缺少了这一点,那无论添加多少新元素,都很难被观众接受。不管是气温骤降,还是地火喷发,岩层崩裂,外星人入侵,人类总会想尽各种方法重整旗鼓,东山再起,这才是我期待在灾难片中看到的。


封面&图片 | 《天地大冲撞》&《世界末日》&网络,侵删

(一个喜欢写乱七八糟观后感的公众号)

 4 ) 灾难经典,人性温情

灾难片中的精品! 虽然限于技术和经费,缺少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视效,影片对人性的刻划温情而有力。通过几个家庭几处情感冲激,以点带面,透射出整个社会的动态。那生死存亡边迹的一幕幕温暖流溢,冲淡了大灾难下的悲剧氛围,也感染着观影者。 电影调度有序,节奏紧凑,几处剧情分支杂而不乱,交错相映,使整部影片丰满而富有活力,堪称经典!

另外,本片可谓星光灿烂,很多熟悉的好莱坞大牌,如摩根弗里昂,"哈里波特"等等…这些明星为本片成就经典奉献了精彩演绎。

PS:每次看到"哈里波特"总想提醒他赶紧拿出魔法棒,画个圈圈,念念咒语,拯救世界…虽然他表演很真实自然~

 5 ) 《天地大冲撞》

【一起看电影系列】 最开始听到《天地大冲撞》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名字很直球之外还略带草率。这么直接的么,直接把电影内容直给了之后好像不剩什么的样子。在感受它2个小时之后,觉得这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可看度给4点5循环星⭐ 该片讲述了两颗彗星将要撞击地球,灾难无法避免时,政府实行了最后的“方舟”计划,在这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宏大又悲剧的背景下,它更多的关注细节事件,带给影片中人和观众同步的灵魂选择。如同小边同志所说:“选择”贯穿始终。不禁会自问,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 该影片剧情紧凑,人物性格饱满,情节设定现实。耿直记者揭秘财政部长与Ele的秘密往事,宇航局派驻团队去外太空阻拦彗星,总统通告国家保留民众的“抓阄”计划…除了特效与如今比略逊一筹,其他的都比当代诸多同题材强很多。 最后来说一说影片中执政当局为地球保存生命物种,采用了“随机抓阄”和“指定留存高精尖人才”策略。被放弃总是让人觉得不甘心和不公平,认命有时候也是不得不从的抉择。那种情况下你们会怎样面对这剩下的12小时的生命呢?没准到那个时候,想说的好多,释然的估计也一样多。还是,会从现在开始抓紧锻炼身体呢? 不再多说,去康康吧,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大力呼吸空气,即便不那么纯净,认真沐浴阳光,即便不那么炽热。

 6 ) 一起离开吧!人类

《天地大冲撞》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作为一部灾难片,我觉得他什么都有,但是什么都差点意思,我不知道这么说有没有人有同感?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不管是特效还是创意其实都已经过时了,我是硬着头皮把它看完,我感觉2000年左右是电影技术的分水岭,之前的很多硬科幻片跟2000年以后完全是两个时代的水平,好了,先不说画面之类的差距了,毕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看电影的时候我有想到两部电影,一个是非常有名的灾难片《2012》,还有就是以前看的《忧郁症》,我觉得在表现,人性方面,这部电影并没有找对点,虽然也有表现人性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候的各种理性和非理性,可这些情节跟彗星撞地球的主剧情总感觉有种割裂感,比如女记者跟他父亲之间的感情线,最后两人一起拥抱一起离开,拍的不错,但是跟发现彗星的巴金斯那条线完全没有关联,后面又开始拍飞船撞彗星的轰轰烈烈,三条线并驾齐驱,直至分道扬镳,这是我的理解!而在这方面做的非常牛的就是2012,整条线都是围绕着新纪元开启前的灾难,每个人的动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灾难场面,表现人性善恶,一个都不能少的同时还保持了完整性! 另外,我刚刚提到的电影忧郁症,就是一个比较小的角度,一样的设定,星球相撞是用来展现忧郁症内心世界的工具而已,《天地大冲撞》里的人物鲜有表现细节的,感觉马上就要撞了,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大场景大局观反而削弱了电影的,所有人都在开车,为什么没有人买船呢?新闻里都已经说了,小的石块没法解决,会撞到海洋某处,大的宇航员们有办法试试,这么重要的信息,好像总统也不是很重视,导演只是拍了他想拍的,只能说平平无奇! PS:1.为什么俄罗斯宇航员没有机会跟家人Face time? 2.摩根弗里曼已经是上帝了,在片中更是比奥巴马早了10年当选总统! 3.伊利亚·伍德(指环王)好水嫩,而清纯可爱的女伴竟然是《大开眼戒》里开放的小萝莉! 4.这彗星明显就是冲着美国去的,911已经不是最严重的恐怖主义了,因为威胁范围扩大到了全宇宙!

5.虽然说了电影不算精彩,不过最后竟然眼睛有点湿润,那不是感动,我只是被煽动了,一定是!

 短评

某几个时刻也感动了一把,但片子是比较俗,格局也小,都是美国人。煽情过分。科幻意味很淡,灾难太清。

5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小学毕业典礼上放了这电影,囧的是,初中升学典礼也放了这部,就为了这个,我就给个力荐吧…………(喂!)

6分钟前
  • 🥯˶╹ꇴ╹˶🥯
  • 力荐

这种片子后来越来越多,我都不确定是不是看过 .....(2013 补:是没看过,但今天看了。普普通通,之前三星没错。)

10分钟前
  • _
  • 还行

伊利亚·伍德、莉莉·索博斯基这小对真甜,未成年结婚,棒。女导演拍的,照顾了女性,现在很多科幻片还不如这个片子。1999、2000年左右,学校录像室有放过,没去看,后来再看是很多年以后了。

1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诺亚方舟还是存在的,当时看场面很震撼~特别是那个美女被海啸吞噬的场面

13分钟前
  • 阿吉娃娃
  • 还行

7.4分,看到热评里有人说《流浪地球》的质量处于《地心抢险记》和《天地大冲撞》之间,我觉得挺客观的。不吹不黑,都看过才有发言权。电影在灾难特效上下的功夫偏少,更注重塑造全球未日的氛围以及人性的选择。如果在现实中遇到这种事肯定是烧杀劫掠的居多,虽然电影里也以新闻形式展现,但主要还是刻意地表演一些心灵鸡汤给观众看了。

14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推荐

现在很多灾难片在人性表达方面远不如此片。

19分钟前
  • 郁殷
  • 推荐

工整清晰的左派灾难大片,影片所要传递的意识形态大致包含:1你无法完全彻底地阻止灾难发生;2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甚至会使拯救行动反而加剧灾害:彗星被劈裂后同奔地球而来;3左翼政府(黑人总统)和新闻媒体基本上代表了正能量,有时隐瞒信息也具有维护秩序的正当性。4知识分子为核心的救世主太空船小队关键时刻也敢于牺牲自我拯救人类;5自由主义价值观的记者和青年男女同样可为家庭或亲情而甘愿放弃自己的幸存名额;6从灾难中幸存是自己坚定意志主观能动以及包括他人牺牲等影响事态进程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谁可以靠一己之力扭转大局。7特定灭世大事下左派也必须承认不能人人平等,除了特殊贡献精英人才外基本不考虑五十岁以上的美国公民参与百万幸存抽签——最后这条让人肺部一紧。

24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当地球末日到来的时候,我会怎么做,说实话,我一定都不知道。非常喜欢父女俩站在海边看着海浪袭来的那段

29分钟前
  • 老几
  • 还行

如果我没有被选中,你我相拥直到生命终结。

31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其他都还好,就是有一点。总觉得海啸撤离路线堵车了人就在车里等死不往地势高的地方走或者干脆呆在地下防空洞之类的设施里(总之就是要尽可能求生存吧),就很不符合人的求生本能…而且撤离得也太晚了,既然想要活下去,有可预测的灾难不应该早点走嘛。自杀可以理解,逃亡可以理解,但薛定谔的逃生引出煽情看得我真是抓耳挠腮。Don't ever give up on hope!

36分钟前
  • 浮游剑鱼
  • 推荐

我:”1998年的电影啊,为什么是个黑人总统?“;爹:"让人知道电影里这个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41分钟前
  • 吴明士
  • 还行

全片特效不多,但水準不錯,全為輔助情感,情感刻畫不錯,不過沒有逃生的緊張刺激劇情。電影中最偉大最寶貴的流星雨卻是全船宇航員自殺式爆炸拯救地球換來的被總統最後的話語感動Cities fall,but they are rebuilt.And heroes die,but they are remembered.We honor them with every brick we lay,with every field we sow,with every child we comfort,and then teach them to rejoice in what we have been regiven.Our planet.Our home.So now,let us begin.

43分钟前
  • 愛德華艾爾利克
  • 还行

虽然有 FREEMAN虽然有 JAMES HORNOR但还是挽救不了无聊的剧情

48分钟前
  • 林 寶兒
  • 还行

现在看看90年代电影里的高科技3D电脑演示,真的是vaporwave啊。。。女版Tom Cruise。70年代秀的老爸做NASA指挥官,很期待他来一句dumbass

53分钟前
  • 推荐

小男孩后来成了指环王里的主角,那年头还不认识他呢。摩根佛利曼的总统太有感觉了,如果真的世界末日,有他这样的总统来讲话,民众安心不少。美国式灾难片的典型作品。温情,煽情,英雄。

56分钟前
  • 香水瓶
  • 推荐

发现很多明星年轻时的样子

58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还行

天啊,98年的老片子..开始很拖拉,但是从不同角度来展现人性在灾难面前是怎样的....效果虽然不完美,但这个片也算是佳作了

59分钟前
  • 澈黑
  • 推荐

6.5/10 分。灾难不足,人性较多。作为普通观众,还是喜欢狂轰滥炸。所以,同样题材、同时上映的迈克尔·贝的爆米花《世界末日》票房大卖。呵呵。最大的问题,人性抵不过逻辑,人类拥有的原子弹,已经可以把地球都炸没了,还怕一小彗星吗。。。

1小时前
  • Lonely
  • 还行

依我看,《流浪地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标该片,若按“豆瓣评分”7.1,《流浪地球》我心中的分数是6.9,正好,因为我觉得《流浪地球》依旧离《天地大冲撞》哪怕还有一点点差距(说的当然不是特效和所谓的“宏大格局”),在片中,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全球性的灾难氛围,这方面《流浪地球》没有。但坦白说,6.9是鼓励加成后的,若刨去,我认为仍旧不及另外一部《地心抢险记》豆瓣评分的6.7,就即便这哪怕的一点点差距也不是几年几部电影可以迅速追赶的,我们的科幻(电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1小时前
  • 鸮尘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