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情片大陆1991

主演:古月,苏林,卢奇,傅学诚,刘锡田,谢伟才,鲍海鸣

导演:李俊,蔡继渭,韦廉,杨光远,景慕逵,翟俊杰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2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3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4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5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6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3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4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5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6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7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8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9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20:06

详细剧情

1948年9—10月间,辽沈战役和济南战役相继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决定性转折点的到来。在此危急关头,蒋介石(赵恒多 饰)紧急调配旗下三个兵团17万人的优势兵力固守中原,同年11月,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许还山 饰)兵团发动攻击,最大规模的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地下党员何张防线的临场起义,为时间占下风的粟裕(谢伟才 饰)赢得战机,顺利切断了黄百韬的退路。在此之后,国共双方调兵遣将,各逞其能,中原战场顿时变成规模宏大、破坏力极强的巨大漩涡,淮海战役朝向令人始料未及的规模迅速扩大。这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战役,势将永远载入史册……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长篇影评

 1 ) 谈谈里面的台词!

“我以为过去的回忆比将来的希望更加甜蜜!”

敌情通报,我没有理由否定,如果杜聿明真走两淮,而我不做应有的部署,贻误军机的责任不讲,要是影响了整个南线决战,怎么得了啊!可是呀,我又说服不了我自己啊,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啊,绝对不会的!

蒋纬国上校,你怎么可以随便谈论一位战功卓越的陆军上将!

 2 ) 因演得太像邓小平,他被邓小平本人盖章认可,这部电影,百看不厌

在饰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中,卢奇是最受大众认可的一位。

从1989年的《百色起义》,到前段时间热播的《跨过鸭绿江》,在很多人眼里,“邓小平”早已成了卢奇的代名词。

有一回,记者采访到邓小平的女儿邓林,问起卢奇的表演如何?

邓林用地道的四川话回答:

“卢奇演我父亲演得最好,我们全家,还有我父亲,早就认可了他扮演的邓小平形象!”

卢奇的表演不仅深入普通观众的内心,更得到了邓小平全家人的盖章认可。

从外在层面来讲,卢奇确实和邓小平本人达到了高度贴合。

为了接近邓小平本人的形象,卢奇做出了很多牺牲:

比如因为眉毛太浓密不得不拔去一半眉毛;

比如硬生生从一个闻到烟味就咳嗽的人变成一个吞云吐雾的“老烟枪”。

对于这样一位受人民爱戴的伟人,卢奇不愿有丝毫懈怠,每次出演他都力图在每个细节处,做出更为生动的诠释。

这一点便反应在了皮哥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

《淮海战役》中有这么一处片段,给皮哥留下很深印象。

寒冬腊月里,大伙儿都裹着棉衣,邓小平却赤膊,吹着刺骨寒风洗冷水澡。

冷水浇到身上的那一刻,他不由自主地打个激灵,但他告诉警卫员:用大桶,给我来个痛快的!语气里有着掩饰不住的舒爽畅快。

虽然只是和主线没什么关联的“闲笔”,但却是邓小平生活习惯的真实写照,也透出其性格中的那股韧劲儿。

诸如此类的细节,卢奇在片中都一一进行了还原。

但在卢奇看来,想要完成这些外在模仿并不难,就像他说的,演好邓小平,只是言谈举止根本不够,要从根本上把握人物的“魂”和“神”。

在《淮海战役》中,卢奇正是抓住了人物内在的各种“细枝末节”,从而呈现出真实的人物状态。

比如在等待消息时,邓小平一脸严肃眉头紧锁,看得出其内心的忧虑。

当刘伯承和陈毅带来好消息,邓小平一拍床板,兴奋地从床上一跃而起,还激动地喊了一句。

但片刻的兴奋后,邓小平马上冷静下来告诉战友,马上给军委发电报,这样的大行动一定要得到明确指示!

通过富有层次感的情绪变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质,都在卢奇的表情举止中传达给了观众。

在有限的表演时空内,卢奇不拘泥于脸谱化的塑造,而是以真挚丰沛的情感,实现了伟人在银幕上的“重生”。

就像网上评价的那般,卢奇在《淮海战役》中“不仅是表演,更成为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当然《淮海战役》不只是卢奇的“一枝独秀”。

比如电影中古月饰演的毛泽东,也是形神兼备,相比于我们所熟悉的雄才大略,他饰演的伟人几许柔情更让人动容。

影片一开场,便是毛泽东在农家小院,和小女儿一起推磨盘的情景,两人相视而笑的一幕,让人感觉无比暖心。

在林中散步时,主席与儿子毛岸英以及未来儿媳刘思齐的一番交谈,更让人看到他在领袖之外的长者风范。

对于毛岸英提出的要求,主席并未应允,只是告诉儿子一句话:到前方去,还有机会。

在这些事情上,即便是自己的儿子,身处高位的毛泽东也不愿搞特殊化;

但临别前,毛泽东将披的大衣给儿子,嘱咐他晚上冷的时候拿给思齐盖,让人看到其深藏心中的厚重父爱。

看着毛岸英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身为父亲的毛泽东,此时已然是泪眼朦胧······

还有陈毅,他的那份风趣洒脱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是在至关重要的总攻前夕,他的幽默细胞仍没有停止活跃。

因为开战在即话剧表演不得不中断,一个演员问能不能把戏演完,陈毅的一句话立马冲淡了现场的紧张气氛。

“对不起了,你们的戏没有演完,我们的戏就要开始喽!”

对于国民党的人物,影片也站在了较为客观的立场,真实呈现国民党人复杂的面貌。

比如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有能力有谋略,却不入派系不寻靠山,在争权夺利的国民党内算得上一股清流。

在深陷解放军的重围后,他也无奈感叹:半生的苦苦经营,如今都付诸东流。

纵然百般遗憾,但黄百韬也不愿逃走,就像他说的,情愿以死来回报蒋介石当年的知遇之恩。

伫立于江畔,本想以自杀终结的黄百韬,终究是死在了他人的乱枪之下。

抛开政治立场的不同,黄百韬的这份“忠”和“义”确实值得敬佩。

但朽木难支的国民党,却不会因为黄百韬的牺牲,放缓失败的步伐······

《淮海战役》除了塑造人物很成功,更用对比的方式,将历史的走向让人一目了然。

片中有一个段落,是将两党开会的情景交叉剪辑在一起。

一面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围坐在桌边,所有人不分等级不分高低,有什么意见看法就大胆提,最后进行举手表决;

一面是国民党会议中的肃杀气氛,蒋介石(赵恒多饰演)独揽大权形成压制,参会的每个人全都正襟危坐,紧闭双唇,等待蒋的训示。

会议上,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准确规划,语气慷慨激昂,让人倍感鼓舞;

而蒋介石面对困局却选择逃避,只是沉湎过往的辉煌,语气里透着破釜沉舟的悲观。

客观来说,胜利并非一开始就掌握在我方手中,一度也十分胶着;况且国民党内,也不乏黄百韬、杜聿明等有勇有谋的大将。

但胜利的天平为何会向我方倾斜?

虽然影片并未直接点明,却无处不在告诉观众,其症结就在“人心”。

比如片中有一处情节,一个小战士觉得难看不肯剃头,邓小平了解情况后,先让理发师给自己剃。

一旁的小战士看到这番情景,心中难免惭愧,也只得乖乖就范。

身处高位的领导者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处处以身作则,那么人心自然而然也就凝聚到一起。

尤其在我方军队遭遇粮食短缺的困难时,各地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都自发拉着车,到前线给战士们运送粮食。

就像陈毅说的那句经典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反观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外部怨声载道,搞得人心尽失。

作为国民党的高级顾问,陈布雷早已察觉到这一点,在拜访蒋介石时,他指出目前的关键其实不在战争,而是收拢人心。

当陈布雷建议让四大家族,乃至蒋夫人为国库捐赠,蒋介石立马沉下脸,猛地一拍桌子:送客!

郁结难解的陈布雷自感国民党的前途渺茫,不久后便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得人心者得天下”,浸淫政坛多年的蒋介石不是不明白,但对于金钱权力的执念,注定了他得非所求的失败结局。

经过65个日夜激战,淮海战役以我军的胜利告终,连斯大林都称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真正的奇迹”。

影片最后,那匹在辽阔大地上自由奔腾的白马,就像是士气正盛的解放军,迸发着令人振奋的精气神,让人感受到一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令人看完血脉偾张。

如今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铭记先辈们浴血奋战为后人创造的一切!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3 ) 《淮海战役》经典段落

【蒋】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毛】战役发起以前,对隔断徐州、蚌埠,完全孤立徐州这么一大坨敌人,我们尚不敢做这种估计。对黄维兵团加入淮海战场,我们一直很担心。现在看来,正是蒋介石破釜沉舟,调集了他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南线战略决战才显得这样非同小可,这样有声有色

【蒋】当年,先总理领革命军,分三路会合徐州,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民国十六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

【毛】我讲过,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现在看来这个话没有错。照一般规律,总兵力和装备不超过对方,决不可进入战略决战。也不尽然,解放战争两年多,我们滚大了,我们打精了,我们积累了有利决战的条件。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蒋】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于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二十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中华秋海棠叶遂归于一统。本党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二十年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身之地了吗?

【毛】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啊,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切的字来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啊,心跳的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这里,烫着那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啊!

【蒋】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毛】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4 ) 淮海战役

刘伯承对17岁的卫兵说,记住走过的17级阶梯,跑上跑下,也就如履平地,心中有数了 蒋:80w对60w,优势在我。 毛:60w对80w,这是一锅夹生饭,虽然是夹生,但也要吃下去。(支援前线的老百姓,543w男女民工,担架扁担,太平车独轮车,黄牛毛驴,米面大饼,棉衣军鞋,棺木和裹尸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小车推出了的”) 敌方黄伯韬将领阵亡。 “徐州大捷”发勋章自我邀功,却不管临近兵团的苦战。 蒋要求放弃徐州与黄维军团汇合,杜聿明军团只能撤离,在这之后又遭到我军围而不歼,一边耗一边展开日夜喇叭宣传,撤退被追击有之,弃暗投明有之,蒋的高压与执令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同样奏效只能说,80万敌军被击溃50多万,剩下的俘虏或收编。 怎么当上国军的? 车站卖鸡蛋。一个排长让我篮子递高点,一把把我拉上车,扣了顶军帽,就当上兵了(丁小二虽然在国军当通信兵拿了勋章,但听说老家分了田地后,连夜带战友和几支枪投奔我军,要为更实际的打战,而不是那勋章和那金圆券) 那段4分多钟的长镜头行军场面,宏大制作,经典配乐,交到黄维的部队,如此精兵强干,强渡河,而另一边则是芦苇撑杆,几辆越野开到江边商量计划,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对于之后战役的发展,分阶段,从自身,迎目标。 人搭木板踩水里当桥墩,战友跑步踩着木板过河,有人不支倒下,过河的战友立即下河当桥墩,很自然。 阻止敌军突围,我军成营成团牺牲的都有。 有士兵不愿剃光头,锃亮的不好看,但没头发能更好治疗,首长带头身体力行,一起剃光头。 李将军,你对会战有什么看法? 会战一直是蒋(总统)在亲自指挥,我怎么敢妄加议论呢 我们只是朋友,随便聊聊,将军不妨直言。 天知道啊。(暗淡前景,不可说,guys know) 陈布雷对蒋的提议,如今军事不在首要,人心更需,三民主义振奋精神,可让孔,宋,陈捐款于国库呢? 蒋:时间很晚了,回去休息吧。(对智囊的直言不谏尚且听不进,莫如说被眼前蒙蔽了,路在何方,他又能往何处,历史需要一个有分量的失败者)

 5 ) 看后感

与一部一样场面恢宏,真枪实弹,让人震撼。我想了想,美式表现确实更加紧张刺激,特别过瘾,但是这种真实表现也是独一无二的,真实的战场人员更加分散,纵深穿插,就算表现出来也不会那么好看。

第二部也一如既往的展现国共两党的战略博弈,还有领导层,执行层,老百姓都有镜头去展现。目前我可以直观感受到,国民党方面在开战前往往有与我方相当的战略布局,可是一开打完全是无法落实,原因有各个方面,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战争是临场发挥,现场指挥最得当。就好比两个人上了赛场比武,只能靠现场比武的两个人,不能靠教练,教练再懂,也不能帮助比武的人太多,教练如果再去指挥啥的,简直就是反作用。这就是我军胜利的关键,战略上一再沟通,确定方向和目标,开打了前线司令员可以随机应变,中央也很懂,只把握方向,不做过多干涉,特别是军队指挥方面。此外,中间披麻戴孝运送物资,我真的哭了,哭得稀里哗啦,不但是情节感动,而且是对比现在,那时候和老乡的关系是紧紧贴在一起,水乳交融的,我党是真真正正的人心所向,可是现在呢?现在生活确实更好了,国家为了活下去,只能让百姓去努力,努力再努力。这…这真的…反正感慨万千!

 6 ) 短评超字数

淮海战场五十年一过,攻守之势异也。邓公与粟裕戏份的此消彼长,以及众生相的微妙,亦可见特定年代下的特定政治气氛。

抛开此役,整场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以打残一个主力野战军的代价换取最终的战略胜利,空间换时间,把常凯申已有计划全部打乱,对中野穷追猛堵,而我方借此时间稳定了已有解放区,为最大的基本盘东北打响决战的第一枪创造了条件和战机,以华野的豫东济南两场大胜为结,加速了本该预计五年的战争进程,直到中野华野汇合联动,掀起了大淮海战役的序幕。

如此一步“险棋”,在当时的中野部分官兵不会不埋怨,可硬是做到了。“莫说你们一个纵队,就是中原野战军全部拼光了,其他部队也一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何等的力量。只能说,教员有眼光,邓公有魄力。放在其他国家,几百年能出一个这样的天才就绝了,而我们一代目二代目连出两位,不可谓不是民族之幸。

反观对面棋手与棋子,是“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是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是混乱的指挥体系,将帅不和,各怀鬼胎,各自为政,各自拆台,各有各的小算盘,各护着自己的那点利益,明面上要啥有啥,实际一盘散沙一碰就碎,纸糊的航母。没有一个强大的凝聚力、共同理想和令行禁止行之有效的章程,焉能不被渗透成筛子,你果党焉能不败。

 短评

如果真正全权由杜聿明指挥,绝不至于输成那样

9分钟前
  • 育肥
  • 力荐

比辽沈战役更引人入胜。黄百韬一死报君恩、陈布雷忧国死谏、杜聿明坐困愁城,都令人叹息。败笔之一是故意吹捧邓,甚至还有邓的裸背洗澡戏,简直偶像剧套路了。

12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啊,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当的字来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

15分钟前
  • 语石崖
  • 力荐

“不要说你们一个纵队,就是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它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gue)”,根据党指挥枪的原则,二代目作为总前委书记中原局书记,指挥淮海也说的过去。本片相比辽沈战役很多小情节有些过于做作,比如刘帅数台阶、二代目冷水澡、战士剃头,同时对粟裕表现不够,饶漱石就更是没有姓名。也有不少情节刻画的非常出彩,如小推车、雪地劝降,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另外五人合影还原度太高,经典的长镜头为后世无数影视剧所借用。

16分钟前
  • 听海
  • 力荐

谁指挥的淮海战役?

19分钟前
  • 正太不怕坑
  • 很差

成就:在电影里指挥淮海战役

24分钟前
  • 西西弗斯
  • 推荐

邓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指挥了淮海战役

28分钟前
  • FiftyShades
  • 还行

大概是被笑贫的粉举报删评了,但这一部的的确确就是坏在他身上,而且即便如此刻意地加戏,他的台词仍大多是些意义不明的废话。

30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豆瓣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夸这个场景~当年国军要是能走成这样也就不会转进台湾了

33分钟前
  • 坠落星辰
  • 力荐

35分钟前
  • Yurikhan
  • 力荐

三部中最烂,某人硬说是自己指挥的,导致电影里指挥权都分不清,按照谭震林的讲法:「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36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邓二代的形象被刻意拔高了,对粟裕的表现还是不够

37分钟前
  • 推荐

除了部分zz镜头,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巅峰啊~一点点不爽的是因为当年的zz环境,此片极大的突出了邓,但大家都知道淮海战役真正的核心是粟,另外碾庄和双堆集都是极其惨烈的换人头,华野1纵4纵6纵的一些故事没拍出来有点可惜,包括十人桥。看着黄维兵团的行军长镜头,你一想到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CG出来的,还是会震撼的

42分钟前
  • 从一
  • 推荐

杜聿明放弃徐州向西南撤退,途中收到蒋亲笔信命令杜务必向东南方向进攻,解救黄维兵团。杜聿明说道: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完了,完了。随后邱清泉,李弥调转向东南,不出意外的被东野牢牢包围。

43分钟前
  • nobita
  • 力荐

长镜头波澜壮阔 前后落日奔马十分精彩 除去主题不说 视听语言无可挑剔

45分钟前
  • 啸如
  • 推荐

淮海是打得最爽的,却是拍得最差的,老蒋不配滑铁卢,李讷江青,14陈老总背后的书架,26刘邓陈相遇30把机密告诉记者36白毛女42假柿子45岸英夫妇,鸡鸣,镜头真好,沈安娜61邱清泉妈个逼66长镜头72特写邓,支前太差,95小哥99邓抢戏107,150大别山苦了113镜子126镜子,张冬凉摄影。

48分钟前
  • Ьь
  • 力荐

片头:“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对比九十周年的献礼片《建党伟业》,当真是,承平岁月,消磨壮志。

49分钟前
  • 苜蓿
  • 力荐

蒋介石刚愎自用杜聿明无处施才粟裕勇猛无敌小平果敢无畏还没有辽沈战役好玩

50分钟前
  • 凛之魔法石
  • 推荐

自从邓大人说淮海是他指挥的之后,刘和粟几乎终生不谈这次战役。拍这部剧的时候,党政军参与过解放战争的几乎都参与了这部剧的审核,这也是这部剧质量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七十多年过去了,攻守易势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51分钟前
  • 冢虎
  • 力荐

淮海战役是粟裕打的。

56分钟前
  • UNKNOWNNIC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