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

大陆剧大陆2001

主演:斯琴高娃,陈道明,高兰村,茹萍,李建群,朱晏,薛中锐,李楠,安亚平,宫雪花,胡天鸽,李晨涛,刘钧,博弘,廖京生,李洪涛,高田昊,万中良,朱艺丹,姚长安,宋来运,张光正,曹永祥,马小矛,陈斌,苏廷石,刘大印,侯永生,刘毓滨,卢勇,汤加丽,高宏亮,李明,李如平,王也天,陈大中,郝铁男,白杨,崔岱,赵凯,薛亦伦,马捷,李小雷,刘长生,尚言生,关德俊,陈韦辰,刘挺,胡珊珊,赵景文,马子俊

导演:陈家林,刘大印

播放地址

 剧照

康熙王朝 剧照 NO.1康熙王朝 剧照 NO.2康熙王朝 剧照 NO.3康熙王朝 剧照 NO.4康熙王朝 剧照 NO.5康熙王朝 剧照 NO.6康熙王朝 剧照 NO.13康熙王朝 剧照 NO.14康熙王朝 剧照 NO.15康熙王朝 剧照 NO.16康熙王朝 剧照 NO.17康熙王朝 剧照 NO.18康熙王朝 剧照 NO.19康熙王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5:08

详细剧情

  清朝顺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宫蔓延,顺治帝的董爱妃因此一命呜呼,顺治因痛不欲生而决意出家。此时,清帝国充满了内隐外忧。危急之际,孝庄太后(斯琴高娃 饰)当机立断,将得了天花初愈的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力推为皇室继承人,康熙皇帝登基了。康熙(陈道明 饰)即位以后,手握兵权的鳌拜以权相逼,孝庄太后为了大局也只好暂时放权让鳌拜亲政。鳌拜的野心并不止亲政,他最终目标是图谋改朝换代,少年康熙机智过人,先以终日和一班少年嬉戏放松鳌拜警惕,随后邀约鳌拜进宫而乘机将其软禁,终于为大清除了一大隐患,保住了江山。随后,康熙更是励精图治,向隐忧以久的三藩开刀,开始一段除乱安内的康熙之治!

 长篇影评

 1 ) 陈道明的康熙是个人奋斗,焦晃的康熙是历史进程

《康熙王朝》与《雍正王朝》,陈道明的康熙,焦晃的康熙。

前者说功业名,后者说身后事。


因为说功业名,所以陈道明版康熙密集地描述他如何英锐伟断。擒鳌拜平三藩定台湾对付索明二相剿平葛尔丹。

《康熙王朝》一共46集,到43集康熙才干掉葛尔丹,以及“宝日龙梅是你强暴了朕!”

若按正史,那年康熙才36岁,执政不到三十年。

而他执政的后三十年,用三集就抹过去了。

我们只看见他神威天纵了,只看见他举贤用人了,只看见他高瞻远瞩未卜先知了。

我们通常是因为一个角色的优点而喜欢他,因为他的痛苦产生同理心,爱上他。可惜多数时候,陈道明版康熙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陈版康熙在千叟宴那番慷慨陈词?喜欢他廷叱群臣?因为那时他恼了,像个活人了,而非先前那样,低眉垂眼靠在榻上,一副“尽在我掌握,只要我用对一个人就能扭转乾坤嘻嘻嘻”的架势。

焦晃老师演的康熙,有一点取巧处:他出场时已经在巅峰了,不用再刻意描述他如何英明神武努,接下来,只需要刻画一个顶峰权力者的沧桑。

帝王巅峰老来最寂寞,也最像个常人。这点在文学里也通用。南美两位诺奖大师,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略萨《公羊的节日》,都是写掌权者的晚年。

所以焦晃老师固然自己演得黄钟大吕,却也的确占了人设与剧本的便宜。大家对焦晃老师的爱,恰如杜拉斯《情人》里那段: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人都是因为一个角色的优点而喜欢他,把他当做神;因为他的痛苦产生同理心,爱上他,把他当做人。

为什么陈宝国的嘉靖公认演出比汉武帝好?

为什么鲍国安的曹操也有狼狈时刻,但公认为英雄气十足?

为什么马跃的李世民也是英锐十足,却比唐国强的李世民要出色?

为什么唐国强演的伟人,并没那么高大全,普遍评价却不下古月老师们先前演的伟人?

就是这个道理。


还是跟剧本有关。

《康熙王朝》这部剧的剧本,充满了一种……说好听点叫传奇色彩,说难听点叫民间想象的氛围:

尔等都是庸人,我一个英雄皇帝,用各种你们想不到的反常规操作,就能搞定了!你们都猜不透我!

小康熙得病要死了,吃了神奇的药草就活了。

靠个朱国治,就能忽悠住吴三桂。

朱三太子闹事了,康熙很慌,斯琴高娃老师扮的“我孝庄”大吼一阵,局面就稳定了。

吴三桂打过来了,康熙只要草莽间拔擢周培公就无敌了。还几句话就能把个西北军阀给说降。

郑经在台湾自取灭亡。康熙只要草莽间拔擢姚启圣就无敌了,还能几句话就抚定施琅呢。

祭拜朱元璋时顺便拿了台湾,康熙回头对朱元璋陵墓嘻嘻一笑。

索额图和明珠都是坏人。康熙只要安排李光地打小报告就搞定了。

李光地还必须跟蓝齐儿有点小感情。出使和亲,必须搞得父女很难过。

葛尔丹当然是要拿下的。宝日龙梅当然是要爱上朕的,但也要守护故土,空留下宝日龙梅你强暴朕。

明珠和索额图都罪恶滔天,那么就让他们彼此揭发嘻嘻搞定了。

廷臣昏庸,康熙在朝堂怒吼,指着老歪脖树让他们反省,他们就反省了。

总之,《康熙王朝》的逻辑是:

举世都庸碌,廷臣都无脑;只会面面相觑。

世上的大多数问题,只要我自己英明神武,我不拘一格用人才,全盘委托,再割舍点儿女情长,就都能搞定了。

天下只有几个厉害人物;只有我慧眼识英雄,找到他们,任用他们,就能解决。

只有我康熙发现得了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的才华。我康熙就是能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就像在《新三国》里,陈建斌版曹操忽然就地撒尿:那都是不拘小节,其他人都太迂腐,没我霸气!

这就是编剧朱苏进老师的逻辑。

我个人猜测:朱苏进老师自己是军旅作家出身,所以他总觉得:只要不拘小节、破格任用、必要时不择手段铁腕号令,加上意志坚定,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所以看着好爽啊!——但是真这样么?


而《雍正王朝》则是刘和平老师一贯的风格,与《大明王朝1566》互相辉映。

我已经不想再重复剧情了——太复杂,也太精致了。

刘和平老师的特色,是通过一条线,带出一连串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乍看黑白分明,细看牵一发动全身,而且每个人自有其动机。

比起朱苏进老师哪里不会点哪里、哪里有问题砍哪里的泼辣作风,刘和平老师笔下,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嘉靖,都充满了无奈:解决了一拨,又是一拨。从来没有一劳永逸。问题总是循环往复的来。

当然,刘和平老师写的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历史,也有戏剧性的一面,但至少比朱苏进老师的康熙“我用个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就万事大吉”,要来得靠谱。

这么说吧:少年人大概会喜欢《康熙王朝》:看着顺,看着爽,觉得世上一切问题,只要哪里不会点哪里,快刀斩乱麻,自然利落。

到年纪略长,就能咂摸出《雍正王朝》的味道来,发现抽刀断水水更流,世上越大的事,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周而复始。

前者是英雄童话,后者是残酷真实。

更确切说,前者无限夸大个人,而后者则满怀着无奈的历史进程。

那么个人奋斗……但是……历史进程……

我们都懂的。

 2 ) 数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常牵恋——叹顺治帝福临

已经是很老的剧了,但每每再看总会有不同的收获。印象最深的还是中段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与后面的骨肉之争儿女情长,可是每次看到片头的时候都会掠过那么一个穿着袈裟的父亲抱着年幼的孩子还有后面高潮部分时那个穿着龙袍的男子与一个一身素衣的女人恩爱的场景,那个时候便觉得这个男人长得很好看,尤其是那忧郁的眼神,后来从头重新看康熙王朝的时候才注意到他,在电视剧最开头,那个英俊的男人,那个悲惨的男人——爱新觉罗·福临。
记得出场的那一幕,那个忧郁的男人,忍着眼中的泪水,倾听那不久于人世的爱妃的哀叹,闭上眼睛的那一刹那掠过无限哀伤,却又强加微笑地安慰着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会白头偕老的,他们会有孩子,然后一起恩恩爱爱的度过一生。这个忧郁的男人同时又有着一颗单纯天真的心,而这种单纯的心,对于作为帝王来讲的他,却注定后面那悲惨的结局。
那种单纯的想法直至爱妃去世,他也不愿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忘记了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同时也忘记了爱妃临终前的嘱托。只是那么乏味的栖身与青灯古佛之下,在灵堂中感叹世事无常,“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入帝王家。”
单纯天真的他,认为这种命运似乎早已命中注定。从一出生开始,就被禁锢于宫墙之中,从未体会过慈母温暖的怀抱,从年幼起,也许尚不谙世事,就成为了皇位争斗的牺牲品,也许他哭着喊着还是被抱上了皇位,尽管君临天下四海为尊,可是从那一刻一,命运已经不属于他了,年幼的他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中,以至于才有后来的恨之切。
那种悲哀,世人嗟叹,世人难体会。

尽管后得一心人,而是接连而来的爱子早夭,爱妃早亡又给这个脆弱的男人沉重的打击。

也许这部电视剧更多的是去褒扬康熙这个人物的雄才大略,所以显得顺治这个角色的渺小甚至卑微,我身边看后的人都在鄙视他的爱江山不爱美人与甘愿一个人画地为牢独守青灯古佛下,实则不然。
我们不论历史,在这部戏中,顺治皇帝是无奈的。他想做一个好皇帝,想做一个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然而却抵挡不住内心的固执与脆弱,他终究输给了自己,选择逃避现实去过那种寂寞惨淡,凄凉又没有烦恼的日子。
福临最后的出场,这是让我最心酸的一幕,同时不易被感动的我想起这一段时也总会心酸地流泪。那个时候,玄烨已经继承了大位,刚刚扳倒了权臣,正是意气风发之年。而后苏麻啦姑领着他来到荒郊野外去看望久别的父亲。那个时候的皇帝,还不知这个曾经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男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已经是形容憔悴瘦骨嶙峋,重病缠身时日无多。福临也同样,忍着病痛,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没有告诉他,只是很心酸。那时的皇阿玛,变成了现在的行痴师傅,辛酸的称呼,以及他没有让他去向自己下跪,而是主动的向自己的儿子以一个出家人的身份去施万福。尽管父子俩诧异的对视了良久,彼此却依旧忍着无尽的话语。那一幕,是无言的痛吧。
无尽的守望,意味深长,从对康熙的谆谆教诲中,似乎可以感觉出一个做父亲的期望与对曾经年少轻狂的懊悔。可一切终究是太晚了。韶华之年不会重来,那个意气风发的英俊男子,哪个敢爱敢恨的固执皇帝,只剩下了眼神中的最后一抹忧郁,重病缠身,等待生命的凋零。再见。那个痴情的皇帝,那个忧郁的男人。我来过,我爱过。

 3 ) 威权君主下的反智主义和传统士人的污名化

这部电视剧其实已经很多年了,之前并不太在意,毕竟有太多的宫廷剧老百姓也就是看看图个乐而已,但最近连续看了几集之后发现其实导演的意图绝不仅仅试图赚几个银子,无论从内容、从塑造的政治形象还是拍摄的时代背景,其意颇为深远。而此片首映后被各个地方频道反复播出,可见其对底层老百姓的政治、历史常识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如此影响的一部电视剧里面如有什么小的纰漏抑或是些许历史真相的不符合,被别人挑挑拣拣倒也是正常,所谓瑕不掩瑜。(这方面文章也蛮多了,有纠正历史事件的、有纠正台词的、有纠正人物形象的等等)然在在整部电视剧看完之后,觉得这部电视剧的很大问题在于宣传和强化威权君主下的反智主义,并同时对传统中国的士人进行了负面形容,这种形容甚至可以说是污名化的。
整部电视剧的故事核心其实莫过于杀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和平定葛尔丹,以此四件赫赫之功来彰显康熙大帝的英明神武。但是这几件大功当中看到导演极力渲染的确实康熙的御人之术,先是魏东亭,而后周培公、李光地、姚启圣、施琅,最后是明珠(确切说是纳兰明珠)、索额图,这些饱读圣贤书在影片中号称四书五经无书不通不人不晓的大臣,无一不被康熙玩弄于股掌当中,尤其是康熙能够微服私访,礼贤下士敢于启用一个落魄文人周培公,还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冥顽不灵的姚启圣驯化如猫狗,然后使出二桃杀三士的高招,用李光地干掉明珠和索额图,最后将李光地也远贬到澎湖。真是大圣人康熙啊,弄得这些满汉两朝大臣服服帖帖,尤其是用了几下小手段将姚启圣无罪名关入大牢三个月,然后随军去盛京,再然后一段狱中谈话一片诛心之论就能够让姚启圣十几年的怨气和骨气化为乌有。何其圣哉!
其实这些倒可以不论,姚启圣等人在剧中的形象其实也是多半虚构。既然整部《康熙王朝》要拍成历史正剧,那么怎么不见导演有涉及康熙年间的文字狱?难道这些事情康熙就没有过问了么,难道这些事情就不是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的丰功伟绩?刻意地回避这些话题无外乎希望扔给我们一个永远正确(连去京城妓院都不会嫖)的威权君主,而且导演不断地提醒我们,酸腐文人必须要被威权君主所威逼掌握才可一用——否则,只会蝇营狗苟(索额图、明珠等)或者虚伪做作(李光地嫖妓、姚启圣穷酸歹毒、落魄周培公也是一个搞不定自己吃饭的废物),要不是康熙爷开恩赏赐和恩典,明珠索额图全部抄家,李光地京城正法,姚启圣还只能做一个九品官,周培公说不定就饿死了,圣哉我大康熙,伟哉我大康熙!

然而知识分子,读书人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么?是导演本身理解看到的范围狭窄了本部电视剧的表达,还是知识分子本来就这么不堪一击,经不住权力、女人、金钱的诱惑,甚至在脱离了王权之后连一口饭都吃不起?

 4 ) “大清是我的,我也是大清的”——评康熙王朝

一直在豆瓣里面看影评,这里很多质量很高、很用心的影评,我每每看了一部经典电影,或者想起曾经看过的经典电影,总想着来豆瓣找找相关的影评,诸如当幸福来敲门、天堂电影院、冷山、海上钢琴师、肖申克的救赎等等,举不胜举。看影评是对电影的提炼和升华,那些精辟的评论,优美的语言,往往让人美不胜收,不能自已。
康熙王朝(书名号影响输入,请恕我懒惰)上映10年了,以前寒暑假时,偶尔在家能瞅上一段,被陈道明的王者之气给迷住了,一直想有机会把康熙从头到尾看一遍,可是一直就没腾出这个时间。过去的一个星期,我冒着人生之大不韪(原因略),把它完完整整的给看了一遍,真想大呼过瘾,又怕觉得轻浮,但有些话犹如鱼刺在梗,不吐不快,或者心中的雀跃之情,总想拿出来摆现,生怕过一会忘了,遗憾。
康熙里面的人物很多,大多数演出比较到位,拍摄和剪辑也比较到位,暂且不管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但整体上给人感觉还真像是皇宫皇朝那么回事。在我心目中留下印象(还记得)的有下面这些:孝庄、顺治、康熙、苏麻、索额图、明珠、伍次友、周培功、姚启圣、李光地、吴三桂、容妃、李德全、蓝齐儿、宝日龙梅、葛尔丹、胤褆、胤礽、朱三太子、吴应熊。
孝庄皇后:她让你忘记什么是演、什么是戏,出神入化,浑然一体,我猜她老人家在此电视剧杀青之后,可能还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出孝庄的影子。
孝庄最善用的就是隐忍、平衡之术,无论是她与皇太极、多尔衮的往事;还是在顺治厌世出家,而玄烨年幼无法独当一面的长期危机时刻;或康熙情绪低迷,斗志尽失,方寸大乱之时;抑或出征在外,皇宫祸乱即期的紧要关头,她总能以一己之力,巩固大清王朝的基业。多尔衮下委曲求全保顺治、与众大臣喝茶聊天保幼年康熙、娶索相之女、在康熙决定平吴三桂后对众大臣的严厉斥责、康熙远征染重疾时力主皇宫内事、劝服蓝齐儿远嫁葛尔丹(如果不是老祖宗一番话,蓝齐儿指不定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之事,老祖宗这番话除了说服蓝齐儿之外,也是为了表明在皇宫之中,作为一个女人的不易啊,她真不容易。),无不体现了她母仪天下的威严和聪慧,为了大清江山、社稷的稳定做出的超出常人的决定和牺牲。
康熙年轻气盛,性子急,在除鳌拜、战三藩、消党争、平朝内纷争、和异域敌情等方面毛躁而破绽百出,每每危急时刻,无不体现了她老人家的均衡思想,相互牵制、敌为我用,在这方面极尽她老人家的辗转腾挪的均衡之术,值得学习啊。
她能在纷争和矛盾中左右逢源、闲庭信步、化危为机,与她的智慧、处世态度分不开。孝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了母仪天下的威严,不怒自威,这种威慑力要么先天带来,要么花很大的气力才能修来。她资历老,每个人她从头瞧到尾,每个人在她面前都是透明的,用戏里的话说就是看的透透的。正是她的威严、洞察力、对时局的把握,对人心的揣测,结合她至臻的平衡之术,造就了她的一时无二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当明、索皆数入狱,皇子争斗永无休止时,老康熙哀叹:我想你了。

康熙:说实话,这部戏是冲着陈道明来的,他的王者之气、领袖气质让我追随而来。用戏里的话说说吧,康熙是继往开来、千古一帝,而他确确实实完美的诠释了这个意思。剧中极度精彩的就是康熙与孝庄的几次正面交锋,如定平三藩时之争、平三藩首战失败后激励一蹶不振的康熙等,还有些反正每次他们祖孙俩同时出镜,必为经典。我一度怀疑他们有飚戏之嫌。
陈道明是帅、是王、是人,还是神?犹如认为孙悟空就是那猴模样一般,不论陈道明是否是康熙的摸样,我宁愿当康熙就是陈道明这摸样。他的姿势、手势、眼神、表情,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无不让人沉迷于戏中,至于谁是康熙,谁是陈道明,谁是大清,谁是戏剧,已经被淡忘。
当然,和孝庄比,他相对有些毛躁,有些激进,有些性急。所以在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治党争等方面都由于性急造成了一些损失和危机。然而,正是由于和孝庄比多了那么一份激进,康熙才能成就千古伟业,如果一直沉溺于权术、平衡之术,那么历史就是另外一番风景了。
除了康熙的雄韬伟略、雄心勃勃之外,他对皇帝更大的诠释莫过于戏中的那些不近人情的旨意,这就和其他人密切相关了,周培功、魏东亭、蓝齐儿、容妃等等。
他为了大清、为了社稷、为了大局,牺牲了爱将、女儿、爱妃,最后不得不牺牲皇子,这些不近人情、毫无亲情可言的举动,不知道多少人会对此表示理解,戏中可能是为了表示一个天子(包括老祖宗),为了社稷江山,是要常常做出不近人情非常人的举动,故康熙曾叹息:大清是我的,然而还有一层意思,你们都不敢说,那就是我也是大清的。一言破天机,千百年来,统治者不知道有几位意识到这一点,权之极,责之极啊。不过即为天子,康熙受不了委曲求全、讨厌平衡之术,是故小小年纪便拿下鳌拜,即为不久便平三藩。所以我不免要怀疑:周培功的贬低真是为了保朝中百臣?因为权重大臣起了疑心,参奏培功,为防大臣不和,影响朝中团结气氛,所以皇帝不得不顺从大臣的意思,剥夺培功军权,编制边疆风雪之地?明眼人瞧见这很牵强啊,康熙逆拒大臣的事情少吗?力排众议的决定少吗?偏偏这出就得附和大臣?怕是那些奏折拨动了康熙的心弦,是真的担心疑虑,于是借大臣之名义,貌似更心安理得一些罢了。
蓝齐儿外嫁葛尔丹,必然如此吗?怒斩葛尔丹,遗蓝齐儿一人于荒野草原?必然如此吗?别说他作为皇帝,坐拥大清江山,就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只是康熙不想罢了,用蓝齐儿换三年的太平,此话痛心、令人灰心啊。
容妃被贬,皇帝最后道出了心声,一是圣旨不容亵渎,而是没用的太子不能保,否则不仅会导致骨肉相残,甚至会引起天下相争,于是冲冠一怒,贬容妃于极。犹如远嫁蓝齐儿让人不可理喻一样,此处的决定也是令人寒心,后宫三千,就这么一个红颜知己,就算是要维护龙颜,非得要出此下策吗?一贬至常在,二贬洗马桶,这是龙威,是客观,是无情,是寡义。康熙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什么都知道,为何要对容妃如此绝情?刑法用到极致,不忏悔不弥补,伴君如伴虎啊,发怒时则称之为为了天子的尊严和龙威,其实宽恕时也可称之为开明啊,只是他不想罢了,虚荣、尊严此时已深入康熙之心了,老年的他一度疑心极重,说穿了是舍不得大清江山,所以几十个龙子龙孙,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继承大业?笑话,只是不想罢了。
蓝齐儿不认父亲,回漠北了。康熙说,容妃,我永远不会原谅你。这是容妃的错吗?在容妃的事情上,康熙自始至终不承认自己犯错,他的决定都是为了大清、为了江山,惹了他就是悖逆,就不可原谅,就要处置极刑。若是有个可以替罪的,立马找来,毫不留情。这就是圣君,王道啊。

周培功的戏份其实不多,然而此人物设计非常成功,他出场即与众不同,书生的迂腐和硬骨头,不走后门,不靠关系,置推荐信于不顾,替姑娘写歌词,自己沦为乞丐般人物,真是戏啊,现实则可能终身沦为乞丐,饿死街头的结局。入朝后,他语出惊人,言出即是蛇之七寸、熊之心窝,每每击中要害,确实体现了他是不可多得的人物。而且他并非纸上谈兵,说到既可做到。说到这里,我要撇开说一下李光地,我觉得他从头到尾没有出彩的地方,除了战后处明、索二人,非太子之事体现了他唯恐天下不乱之心外,和周培功相比,差远了,加之他才逛青楼,又爱格格,无刚正不阿之性情,限权术之争之漩涡,更让我觉得他没有后人可学之处,唯一亮点就是在收台湾之时,能够在姚启圣和施琅之间秉持中立,对形势作出中肯、正确的判断。而周培功则堪称完美,思路清晰,眼光犀利,骁勇善战,是将才、帅才。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冷落流放之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耗费10年的心血,完成了大清全兴图,真实国家不可多得之良才,大清社稷之福啊。

还要说说容妃,说实话,容妃出场了很久都没有亮点,让我很疑惑为什么康熙会喜欢她,她长相一般,嘴形老是歪的,眼睛一个大一个小十分的分明,皮肤不见圆润,反觉干瘪(要么年纪大了,要么减肥太急)没有女人之风情,不见脱俗之行为。唯一可写之处是她无争宠之心,无争位之想,一心为皇帝分忧担愁,思想极度纯洁。在战场上她与蓝齐儿与两阵对垒之间相拥止战的戏应该打动了很多人,但是此剧的战争场面不客气的说确实很烂,战场上动人、凄美、震撼的故事没能拍出来,这场戏有些失真,没有打动我。
让我对容妃侧目的是当康熙宣布废太子,容妃激声高呼,此处吓我一跳,她本不是这种厉声疾呼的人,一向和风细雨,温柔贤良,此时戏路打开,之后不顾自身之安危,屡次相劝康熙,聪明的容妃啊,为什么不在康熙和你私下里说话的时候在婉言相劝呢,你肯定比我更了解康熙,为什么非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要逆天子的意思,不推敲这些了,回到容妃吧,刷马桶的戏份,让人刮目相看,容妃的戏演得很真实,刷马桶是真的刷马桶,打水是真打,提过去的桶里面倒出来很多水,不轻。这对于娇生惯养的女演员来说,很难得,取巧的演员完全可以通过剪辑后期制作完成这个镜头,像蓝齐儿后面悲愤刷桶,那力道用尽,我就知道不会让她刷很久,如果让他们母女一起刷几个时辰的马桶的镜头,会更感人。
容妃好几个场景,用画外音来表达容妃对皇帝、对大清的忠诚之心,一是被变为答应后,边侍弄花边默默思念的场景,一是刷马桶时,一段“你刷你的江山,我刷我的马桶,说不定你的江山,还没这马桶干净”是为精辟,然而也有怨愤之情。另外在千叟宴时对皇帝的思念之情,更是感人至深。一般电视剧的催泪戏喜欢用满脸泪水和鼻涕的女主角来哭诉或者念叨,殊不知,这种闭嘴不语,尽作思念状,用画外音来表达,更能打动人心。
容妃死了,至死没见到皇帝,也没有给死时很浓烈的镜头,这戏安排的好,脱离了俗套,没有那种临死之前的痛惜依别的场景,让人对容妃又多了几分怜惜。

索、明之争,应该是戏中权术表达的极致,两人巨奸无比,互斗几十年,但康熙包括孝庄,都不得不倚重他们,不敢对他们轻举妄动。孝庄和康熙都很清楚,或许是无奈,但以此戏的定位,我想更多的他们不过是康熙的棋子,双双被康熙利用,让他们互相遏制,互相牵制,算是康熙学习孝庄均衡术的成果吧。
可惜的是,他们在戏中没有表现出治国之才,作为位居显位,权重一时,除了争权斗利之外,一定要体现一点他们的雄才大略才与身份相符。明相从油滑出场,到最后锒铛入狱,从头至尾,果真油滑啊,审问索相之戏是专为明珠打造,明珠确实抓住机会表演了一番,有张力,不过从审问的角度,逻辑推理不够,稍觉遗憾。明珠对康熙对大清确实忠心耿耿,台湾被俘,即将砍头没有屈服,体现了他算是个衷心的奴才,只是权力欲望太强,喜欢内斗,人无完人啊。索相戏中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时立了功,可惜一笔带过,如果能加入一点舌战群儒的场景,索相会显得更加立体,但索相竟暗藏反心,这让人大跌眼镜,不过他的手下的忠诚度让人感叹不已。

伍次友狂妄之极,一个愤青,是否真有治国之才有待考证,状元之才也不过是比其他文人多了一些勇气,愤青而已。印象很深的是他对苏麻,明明已经动心,却不敢争取,可惜、可怜、可恨。
既然说到了苏麻,那就说她吧,苏麻是个好孩子,对婆婆的教诲严格遵守,从不逾界。然而她拒绝黄婚,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有娇柔做作之嫌,爱皇上吗?爱。爱,为什么又不敢承认,不敢嫁给他?成为皇妃后就沦为了后宫争斗的牺牲品,就失去了自由?不嫁又能如何?你想不到抗旨的后果吗?如果死都不怕,为什么不死?做一个丫头,就有了尊严和自由?就不用争斗?出家,一颗心完全在皇帝身上,根本没有慧根。不去推敲这些了,不是苏麻没想明白,是这戏没拍明白,本可以用心点把剧本写的更合理一些。
苏麻最后的烧信给她增色不少,如果临死之前,表白了自己的爱情,那就不是苏麻了。隐忍了一辈子,就要走了,何必表白,留给他人无处诉说之痛。但是,苏麻明明是喜欢了伍次友的,这个毋庸置疑,那戏拍的有损苏麻的形象,她不是那么外露的女子,不会那么肉麻的眉目传情,并赤裸宣言。
苏麻和魏东亭应该是最无二心的两个奴才了,一辈子为了康熙,没有任何思念,真实难得啊。魏东亭无可挑剔,在皇帝身边,伴君如伴虎,在知道皇帝对他也不放心时,仍然不改对皇帝的一片忠心,没有任何灰心。完成三年三千万银两的任务、查处红衣大炮、远赴台澎知县等,虽从演技上无甚亮点,但这个人是个忠心的奴才啊。年老后回归,是为了给他个交代,如果能够看到白发苍苍的魏东亭,在乾清宫前在喊一声:皇帝早朝,那是多么感人啊。戏中安排了他的孙子来喊,也是别有一番用意。

姚启圣此人,按戏中意思来看,是个鬼才,生平际遇与众不同,玩世不恭,“自古昏君才杀人,圣君不杀人,圣君只弑心。”从他嘴里说出来,聪明。自保、恭维,一箭双雕。
平台战略体现了姚启圣的价值,一次证明了他确实是个人才,不负周培功临死推荐。被弑心之后,确实变成了皇帝的奴才,一心一意为朝廷着想,平台湾有大功。与施琅之争,有些看头,作战方针输给施琅,让姚启圣变成了老顽童。几上几下,他也毫无怨言,这应该从他做官做到弼马温的历练有关。最终要求退乡丁忧,或许是年龄太大,落叶归根之念,抑或是发现自己江郎才尽,没有发挥的空间,或者是怕伴君如伴虎,危险,要么是厌倦……猜去吧。

大阿哥、太子没啥可写,绝对的配角,难为了索、明二人的大力支持,阿斗全靠扶,是扶不上墙的。朱三太子、吴三桂、郑经都无从着墨,普通。

哦,还有一个人,李德全,这个皇帝身边的太监,一直都没注意,最后有个镜头给皇帝剃头,那是真剃啊,康熙头上满是泡沫,(没看清是他,说实话那是不知道李德全这个人)他持刀剃发,那可是真真切切在剃啊,有一个镜头,康熙说话时头突然扭动,刀随之而起,反应很快,很是小心(我们自己去理发都知道,替发时最忌讳头动了,一不小心就是一刀),这个镜头让我觉得这个演员真是下足了功夫,原来他就是李德全,做个太监,把戏演到位也不容易啊。
注意他了,处处就有他,发现他年纪也不小了,他与蓝齐儿的对话,让我震撼,蓝齐儿寻母不到,问他,他不敢说,蓝齐儿拔刀威胁,他说:我真不能说啊,你就杀了我吧,杀了也就轻松了,不会这么痛苦(原词忘了,请见谅)。这个太监,心似明镜,良知仍存,但是君命不可违啊。另一个镜头,说服容妃更衣去见蓝齐儿,容妃灰心之至,无意前往,德全再次震撼台词:“就说句砍头的话吧,皇上这样对你真是糊涂了。”第一次发现太监也有这么重的戏,也让我理解了太监不易做,服侍皇帝,什么事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但什么都不能说,这个肚量的要多大啊。
另外表现的一点值得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学习,在容妃坚决的表示不去时,李德全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连皇帝也骂了,利害关系也剖析得很到位,最终说服了容妃(毕竟容妃本就不是蛮横之人)。有点类似“把信送给加西亚”,对上级下发的任务,要全力执行,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掉头,就打退堂鼓,要想办法解决困难,这一点现在的职业经理人要向李德全学习。

影后感差不都到此结束了,一口气写下来,自个也是迷迷糊糊,其中不知道有多少语法不通,错别字的地方,敬请见谅,大家将就着读吧。
看完康熙王朝,我在想,这些权术之争、为官之道现在还适用不?在企业里面,可以借鉴不?与稻盛和夫在活法里面倡导的精神冲突不?思索之中。

 5 ) 千古一帝——康熙帝

对于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像《康熙王朝》这种历史正剧怎么可以错过呢!

康熙8岁登基12岁亲政!一步步把大清建成一个大帝国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他平三藩!收复台湾!一生功绩无数!不论是平内乱还是抵御外敌!康熙时期都是做的很好的

陈道明从成年康熙演到老年康熙!演绎了千古一帝轰轰烈烈的一生!《康熙王朝》已然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剧之一了!

 6 ) 国家机器的遮羞布

终于把《康熙王朝》看完了。昨天晚上看到最后几集,正好房间的灯管坏了,室友也恰巧回家,我就这样趴在电脑前看,到最后几集哭得完全失控。 康熙这一生除鳌拜削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开启康乾盛世,为后世万人景仰。然而这一生也是孤独寂寞的一生,身边至亲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孝庄苏麻容妃蓝齐儿,就连那些他防范和打压了一辈子的奸臣们也都纷纷离开。最后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然而帝王之爱对于受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呢? 按照我印象最深刻的顺序来。第一幕是收复台湾。为了收台湾,康熙派姚启圣去福建,要求近海30里内不得住百姓,所有人迁往内地。每个百姓会有一定数量银两的补贴,同时会有三倍良田的补偿,以及三年内不收赋税的政策。然而当地的百姓完全不配合,他们不愿意离开。一波三折以后,姚启圣终于说服了当地百姓迁移。当那些百姓们手里拎着锅、赶着牛,把家里的门上了锁,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巢,整个村庄变成了一座空村时,我的脑海里交替出现着两个场景。一是当代社会我们“喜闻乐见”画着红红圆圈的“拆”字;一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编徐列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里,南方人物周刊想要为那些小人物留下一些底稿。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然而每个生命被分配到的注意力却实在是太微弱。波澜壮阔的时代里,黎民苍生不过是沧海一粟。或者说,他们不过是统治者的野心实现的载体。没有人会在乎每一个生命的百味杂陈,大家都是时代洪流里的一颗小石子,幸与不幸全看老天安排。 第二幕是周培公绘制的那张完整的地图。削三藩成功后,康熙为防止周培公功高盖主,把他赶到了西北。明白如他。兔死狗烹,历代君王,概莫能外。或许他自己从一开始便就预见了自己的结局。只不过最后当他缠绵病榻数年,呕心沥血十年,为康熙绘制了一张完整的康熙地图,并最终死在一个深夜时,还是会叹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统治者的眼里,当你的使命已经完成价值已经被剥夺完,死便是你唯一的结局。怎能不心寒?只是这君臣之间的狠与忠像一对讽刺的对比。 第三幕是蓝齐儿和亲。康熙当然是爱蓝齐儿的,直到最后,蓝齐儿都是深深牵动他内心的人。然而在他的宏伟大业和父女天伦之间,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当然,这是他自己的认为。所以他觉得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一统中国,这是他的使命。而其他人的使命便是无怨无悔牺牲自己来成全他的使命。所以他最爱的女儿也没能逃过这该死的宿命。 后来康熙与葛尔丹开战。蓝齐儿跪在两军之间求他们停止。双方的马匹就这样从两个女人旁边呼啸。葛尔丹战败,蓝齐儿跪在大阿哥面前求他放过自己的丈夫,大阿哥却亲手结束了葛尔丹,并且那把利剑将葛尔丹刺得体无完肤鲜血洒了一地。这是最爱自己的父亲,为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丈夫。然而因为父亲也是那样爱自己,连恨都丧失了力气。没有比这样更绝望的时候了。只不过后来,爱终于战胜了恨,蓝齐儿回北京探亲,然而这个时候,容妃又死在了他的手里,恨终于彻底战胜了爱。终蓝齐儿一生,康熙都是在往她的心上扎刀。最爱的丈夫、最爱的额娘,都死在他的手里。对于这样的人,怎么有资格担得起父亲二字? 容妃是另外一段。 其实容妃算得上康熙的红颜知己,只不过帝王之爱是那么高高在上,又怎么比得上寻常人家的缠绵缱绻?容妃终身都在奉献着自己的怀抱。在他累的时候,来这里靠靠。享受一下夫妻情深以及蓝齐儿承欢膝下。她懂身为帝王的所有的累,也懂身为帝王的所有的残酷,所以到最后,她也没有恨过康熙。哪怕康熙为了自己的目的把她打入冷宫被命令她干着刷马桶的促使活儿,她依然心疼康熙的种种不易。只是最后她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话:皇上,你去涮你的天下,我刷我的马桶,也许我的马桶比你的天下干净得多。 这是后宫的女人,看惯了帝王惯用的把戏。然而因为爱,她终身为奴为仆给他怀抱。 君臣、臣民、父子、夫妻,在每一种关系里,他们都是利益共同体,然后其中的一方会为了另外的利益将另外一方当作通往利益的途径,他们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脚下献血淋漓。 或许帝王的所有野心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这么一个东西——国家机器。所有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或者温情脉脉的借口,都只是这一切的遮羞布。 而帝王也从来不是这一切的把控者,而只是这一切的一颗棋子。更大的一颗而已。

 短评

不喜欢清朝的电视剧,把人历史观改变了;没有清朝,中国人进步的比现在快,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5分钟前
  • 阅微草堂
  • 还行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张廷玉

10分钟前
  • 风信子
  • 力荐

陈道明的表演非常精彩。电视剧让我不得不想到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皆让人感慨唏嘘。

1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精彩的宫廷戏,但50集冗长的剧情难免让情节稍显松散,陈道明和斯琴高娃的演技让人拍案叫绝。推荐。

15分钟前
  • 雨果
  • 推荐

斯琴高娃和陈道明绝对可以用戏骨来形容

20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向天再借五百年,霸气又好听,陈道明跟斯琴高娃绝对是戏骨,最后容妃的死,让我对康熙真的又爱又恨。

25分钟前
  • 爱情海
  • 力荐

和爸爸一起每天坐等这个剧,很幸福

28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还行

有比“宝日龙梅,你强暴了朕啊!”更牛逼的台词么?

32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朝廷……咱们这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国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俭,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呢,忘啦?!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地盯着你们呐!正大光明这四个字,说说容易,身体力行又何其难呐!

37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比起近年来的电视剧真的是良心,陈道明把康熙演活了,为了宏伟大业牺牲了一切的一切。少年时期的康熙也是演得很好,温润又不失威严。

39分钟前
  • 闻君有白玉美人
  • 推荐

很好看的历史片

40分钟前
  • 力荐

就是错误百出……

43分钟前
  • 火凰
  • 推荐

很奇怪这部片子居然评价比雍正王朝还高。

44分钟前
  • 萧湘与小林
  • 还行

讨厌辫子戏

45分钟前
  • Nana
  • 还行

从此爱上陈道明。

46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最近重温,发现一些穿帮23333,但是不影响我对这部剧的喜爱,陈道明老师真的演出了帝王之气。

47分钟前
  • 毛球
  • 力荐

极其搞笑的一点就是,里面的孝庄皇后经常说“我孝庄……”。她死前就知道她的死后的封号?

52分钟前
  • 青灯有味
  • 还行

喜欢索额图的声音 喜欢李楠的表演 特别喜欢那句话:马桶比天下干净

54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推荐

和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片子比,这部戏严谨的作风实在难得。

55分钟前
  • süden
  • 力荐

觉得康熙老牛了,24个儿子,20个女儿,平三番,灭葛尔丹,收台湾,江山美人,山河统一,这样的人确实应该再活个500年

59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