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之地

大陆剧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曾海若

播放地址

 剧照

众神之地 剧照 NO.1众神之地 剧照 NO.2众神之地 剧照 NO.3众神之地 剧照 NO.4众神之地 剧照 NO.5众神之地 剧照 NO.6众神之地 剧照 NO.13众神之地 剧照 NO.14众神之地 剧照 NO.15众神之地 剧照 NO.16众神之地 剧照 NO.17众神之地 剧照 NO.18众神之地 剧照 NO.19众神之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0:37

详细剧情

  在动物的神秘世界里,广袤的土地上正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跨越不同地域,探访特殊地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们,全景展示不同生态环境下人与动物的奇妙故事。由南至北,从西向东,从海洋到高原,跋涉森林与热带雨林,通过各种极致的自然地貌,探寻人、动物、自然的和谐共生。

 长篇影评

 1 ) 真正的山神的家畜

“牦牛,是山神的家畜“看到昆仑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评价很贴切, 它如冈仁波齐般的背脊,坚毅的眼神,奔跑下山时矫捷的身姿都在诉说着他的勇猛、凶悍、强壮,很难相信,有一天真的会被一只野牦牛帅到。 每年夏季的卖牛季开始,是它下山抢亲的日子,对于求偶的欲望,让他从雪山到荒野再到平原,沿着祖先走过的路,来到人类的领地,成为家牦牛群的领导者,留下自己的血脉。原以为昆仑的故事会就这样结束,没想到后面的故事会这么精彩悲壮。 新的卖牛季到来,本该会一切顺利的套牛装车,但因为一只混血小牦牛的抵抗而变得胶着,也许是体内野性基因的呼唤,也许是对于生存的渴望,混血小牦牛的反抗异常猛烈,而这也将昆仑引下山来。 这里就是全片我最血脉喷张,最有感觉的一段,配合着紧张刺激的音乐,昆仑伫立在山坡之上,冰冷、威严、雄伟而神圣,它的眼神平静而幽邃,这一刻静静凝望着山下的它,其实我很想知道它在想些什么。当山上刻印的图腾与昆仑的身影逐渐重合,一瞬间,昆仑仿佛成为山神的化身,荒野之上的精灵,它带着远古气息的野性冲进牛群,另一边的混血小牦牛也开始反抗的更加彻底。“或许是因为远古时代和山神的约定,又或者仅仅是因为怜悯那只小牛”最终,昆仑选择了离开,小牛也因反抗而死亡。 这段真的过于震撼了,混血小牦牛的独自抵抗,昆仑与人的对峙交织在一起扣人心弦,从配乐,到画面,到镜头的调度,再到后期的配音,完美的整个气氛都烘托的非常到位,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图腾文化里会有对牛的力量的崇拜。 在纪录片开头时曾强调野牦牛是山神的家畜,是荒原上最后一批不屈的灵魂,这一切仿若在昆仑和混血小牦牛的身上得以体现,它们血液里野性沸腾,绝不屈服,是真正的被山神所孕育着,拥有山神力量,并以山神为主人的家畜。

 2 ) 万物有灵且美

写完这篇影评,一抬头,刚刚好看到了窗外的云朵,大自然总是如此慷慨的给予我们馈赠。

每一帧都漂亮得像壁纸,以至于看片子的过程都成了难得的享受。整个片子有种“舒服”的感觉,结构精巧,第一集用了春 夏 秋 冬作为明线,暗线则铺垫了求偶、新生、死亡,第二集则是根据白海豚的颜色,也就是白海豚的年龄来做结构,甚至到最后它们成为博物馆里的骨架和尸体。

心情低落到谷底,真是难过啊。好在导演最终都给了向上的结局,小野牦牛的放生,从此它不再作为商品,小叶决定留在海边继续父亲的事业,人类和白海豚未来还会有美好的可能性。

甚至第三集的开头,蜷缩在雨林里睡觉的小象,都让我不由得想到了那只去世的白海豚,她肚子里还有一只差几个月就要出生的小白海豚,也是那么宁静的蜷缩在妈妈的肚子里,这像一种美好期冀的传承,尽管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

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集,不同于前两集,动物们总是成群出现,这群亚洲象,他们的家族太小了。这是同一个族群的故事,就连名字都很统一,一只叫“武则天”的母象管理着象群,一只叫“国王”的公象拥有绝对的力量,然后是它的竞争者老二、老三,它的儿子老四、老五、老六。家族里,其余的成员不多了,放眼全国,亚洲象仅余三百多头。

这个家族的故事,是国王对故土的寻找,同时,儿子老四完成了成长。但是,老四看起来实在太不靠谱了,明明是跟着父亲探索的征途,却跑去玩电线,还差点把自己缠住了。在它身上,人和动物的界限消弭了,玩耍,睡觉,破坏,它看起来非常像个不听话的孩子。

最后,这个不靠谱的老四,在片子里完成了一次成长。面对老二的挑衅,它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家人。虽然这场战役最终不战而败,它和老二的体型差距实在太大了,老四毕竟还是个孩子。

这场战役,让我想到了第一集里,野牦牛昆仑气势凌厉的从山上冲下来,就为了拯救它的孩子。昆仑和国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昆仑的下山,是为了它的孩子,而国王的退却,也是为了孩子,它想给老四真正成长的机会。

这种对比在片子里还有很多,比如同样在第一集里,即将被卖掉的小野牦牛面对货车拼死挣扎,最终送了性命,被领养的小野牦牛也是不断挣扎,但和野保站的情谊让它挣扎的时候都扭着头,不断后退,担心伤到自己的几位奶爸。

对它来说,这种克制的挣扎,可能正是出于对人类的信任和爱。

信任与爱,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动物纪录片,出现在其中的有大量的人。关于野牦牛,有藏族的信仰,白海豚则被视为妈祖的化身,亚洲象获得了庙里佛爷起的傣文名字,这些信仰串联起了神与动物,也回归到了名字——《众神之地》。

傣族传说认为,神象让天地太平,象是维持平衡的力量。这和野牦牛如出一辙,在藏族传说中,牦牛的脊背构成了如此广袤的山川。对几千年前的人类来说,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于是不得不依赖这些强大的生物。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东北虎,它们或是拥有庞大的体型,或是拥有强大的力量,成为了信仰的寄托,就像开天辟地的盘古和和泥造人的女娲,动物是最早的神祇。

片子很可爱,小野牦牛跟着野保站的奶爸们一起晨练跑步,寄居蟹靠武力抢占房子,老四和老六用鼻子玩一只废轮胎,不只是动物,就连人类也非常可爱,专家一边介绍一边说“这个好要拍下来”,昆仑加入保护小牛的时候,一个只有智达受伤的世界达成了,一首动物哀歌构成了对牛弹琴的名场面……每次在我快要想落泪的时候,又不小心被可爱到了,心里浮上来温暖。

第三集的末尾,也是我最感动又唏嘘的地方,“后爸”赵平带着香蕉去看老三,发现它瘦了,“原来你看多胖。”

老三像个“坏孩子”,它曾经逼停三十多辆卡车,就为了吃甘蔗,上路,把一辆大车的前挡风玻璃撞得稀碎,最后,不得不臣服于一剂麻醉针,然后被送到了野象谷里照料。

老三被“关押”的地方,正是他们曾经的故土,是国王始终在寻找而不得的故土。老三回到故土,又被困在故土,国王苦苦寻找故土,始终没有找到,最想回家的大象没能回家,在外撒野的大象却被迫回归故土。

这一集的结尾也是凄凉的,老二死了,永远作为失败者死了,再也没有小象出生,三百头亚洲象经不起死亡了。这也是唯一凄凉结尾的一集,尽管它开头那么美好又可爱。

片子没有采用常见的人类视角,这样多少显得有点狂妄,也没有采用动物视角,毕竟用人类视角去揣测动物或许显得偏狭,最终呈现了上帝视角,或者说没有视角,人类和动物如此平等的在天地之中。

前段时间我在云南采蘑菇,我遇到了一朵紫色的毒蘑菇,朋友说好毒,应该把它拔下来丢掉。后来我想,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来说这是一朵毒蘑菇,但对自然来说,这只是一朵颜色好看的蘑菇罢了。

最后我们没有摘,把它留在那里,和我们一样平等。

 3 ) 中体西用的好作品

今天,想谈谈一部现在关注度还不是很高,但是值得更多关注的纪录片佳作—— 《众神之地》。 在纪录片中,我相对偏好地理景观的纪录片,比如《蓝色星球》《地球脉动》之类的作品,而这类型的顶级纪录片,几乎都被BBC统治了。 但《众神之地》给了我一些惊喜,它有很BBC的镜头语言和视听品相,但还有很中国的价值底色。 它不是纯粹的地理型的纪录片,因为它是通过此地之上的「神兽」来讲这方宝地;它又不是纯粹的动物类的纪录片,因为除了孕化它的「众神之地」之外,还有生灵与人,古早的人与现代的人,之间的交互,它通过动物与人,又在讲民族的前史,文化的源头。 所以,它又有了,一种与BBC此类纪录片不一样的气质,这就像是东西方思维之间的区别,西方思维逐渐走向了越来越分学科、分类型的细分研究,但是,中国文化传统深处,始终倡导的是天地人和,混沌交融,就像五行,就像阴阳。 《众神之地》给我的感受,就是「中体西用」,以中为体,它讲述的是一个天地、生灵、人间,相互交融的故事,尝试去恢复中国古早文化精神图腾中,那些关于「灵」关于「神」的古韵。 尽管,时至今日,这种古韵,在喧嚣之处的城市里,已经快要消失了,只存在于国之边塞的众神之地。而这,可能才是《众神之地》所要纪录,所要传承的内核,而不仅仅是西学为用的,BBC水准的画面质感——虽然,这依然非常重要。 诚挚祝贺,也诚挚祝福,正在路上的中国纪录片人。

 4 ) 每个人心里都只能装下自己的白海豚

白海豚的一生都在褪色,从深灰到浅灰再到白色,老年会变成粉色。想起了思雨跟我描述的《茶花女》舞剧,里头女主角的年龄增长是由衣服的颜色隐喻的,由鲜艳过渡至素雅,可是身体的力量却愈发坚韧。

于是体会到世间万物都有着无比曼妙的联系,尤为可喜的是,穷尽一生都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人类和动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时间,表达生命。人依靠思想,动物则出自本能。

科学家至今都没能认知到白海豚为何要褪色以及如何实现褪色。但是人却能感知到“一生都在褪色”是一件特别特别美的事情。九年义务教育让我们很早就认知什么是知识,可我们很晚才感知到什么是美。白海豚却无来由地打乱了我们的惯性,美终于领先知识侵袭了人类的头脑。

我将这个视若珍宝的发现告诉了思雨,期待可以得到共鸣和回应。可事实上,我讲我的白海豚,她讲她的茶花女,即使说的同样是隐喻,是色彩,是变化。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交流都这样,我不责怪她,还很渴望理解她,就像我渴望理解人类一样。就算她终于短暂放下了她的茶花女,试着进入我的世界,可是她的白海豚就是我的白海豚吗?

我想可能每个人心里都只能装下自己的白海豚。

 5 ) 白海豚一次“落叶归根”般的献礼

作为最受欢迎的水生动物之一,海豚一直以来都以温柔可爱的形象示人,但《众神之地》这部纪录片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角切入,原来海豚也有神话般的色彩,搭配古韵十足的画面,引发浮想联翩。

《众神之地》讲述了一个属于白海豚的奇特现象:每年都会有衰老的粉红色海豚进入内河,它们忍受着在淡水中生活的不适,向着与大海相反的方向远游数十公里。片子中的老年白海豚即使受到渔船和铃音的驱赶,仍然在内河徘徊不去,最终在淡水区域内离世,受无名世人三根香祭拜,永远的拥抱着陆地。

科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因为老年海豚的声纳系统老化,从而失去了辨别方向的能力。但即使老去,动物趋利避害的天性仍然存在着,这似乎并不能解释它们为何坚持留在会伤害自己的淡水环境中。在我看来,它们的行为并不代表着“迷失”,而更像是一场“执念”,一种“献祭”,是专属于白海豚的“落叶归根”。

我们似乎能在白海豚身上感受到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情节。受几千年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思想中往往充满对家乡的依恋,落叶归根的意识也在中国人身上体现的格外明显和突出。人老了总是要回到故乡去的,或许对于这些中华白海豚来说也是一样。这些思想深埋在它们的潜意识中,隐藏在它们自杀般的行为之下,让它们义无反顾的长驱百里,回到多年前曾属于祖先的“被陆地拥抱的地方”,近乎神性的完成这一场美丽而悲壮的献礼。

 6 ) 生命轮转,不过无常。

这可能算不上是一篇影评,因为直至此刻,我依然被深深的失落包裹着——没能看到最后一集有总结式的主题升华。在这种情绪下写出的评论,很难界定是不是足够客观。但看了该片导演的文章后,我想精神力量是“可以”加入到这篇影评中的,或者说,“应该”加入。

讲述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并将其与自然的无常相联系,讲述物种崇拜,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且关注的主题,所以看到第一集,我就决定要追完,每周都是在更新的第二天上午抽时间看完,几度泪目哽咽。这份哽咽持续到最后一集,三位萨满跳“鹰虎祭”时拉远的镜头。

后面小鲵的部分,非常遗憾,难以找到与主题的关联,“播种了自己的勇气”用来形容交配,这样离奇的病句出现在纪录片中,实在太过主观。导演说部分观众以BBC纪录片的要求来对待这部片子,我想这个距离还是有点大,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而且该片反映的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精神崇拜,并不适宜与他国作比对。一直在说的文化自信,也是希望国人相信自己国家的精神内涵,和自己独特的拍摄逻辑。但,汉语使用过程中,牵强的句子和逻辑,我是无法接受的。

说回这部片子的前几集。第一集昆仑的回头和离去,“混血”小牦牛的死亡,会跟着人一起跑的小牦牛,都有触动到我的心。难过、孤独、委屈……甚而会心一笑,都是这部片子带给我的珍贵体验。温暖而又悲伤,却充满力量。

第二集那只“走错路”后再未能回家的老海豚,也令我难过。

第三集,最想回家的大象没能回家,在外撒野的大象却被迫回归故土,令人唏嘘。

第四集的部分镜头很重要很精彩,也很遗憾仍有近景镜头稀缺,四个题材中虎最不易靠近,所以收集素材的确很难,我猜是这个原因才加入小鲵等其他篇幅不短的镜头,个人更期待的其实是一个总结,对前面四集里的小主题作串联升华,这样也能把后半部分时长撑满。

然而再不尽如人意,再多么失望,有一点我深深认同着:

【生命永远充满力量,于自然的无常中不断轮转。】

这大概是我为此片缺失部分感到失落,又不至于全然无力的原因吧。

写完这篇剧评的两周后,我决定再降一星,特此说明原因。

在bilibili发表了一样的剧评,有人指摘说用“播种了自己的勇气”形容交配不是病句,是多么具有人文情怀和深厚文字功底的一句话,我对此观点感到深深的恶心。照这个逻辑,人类强奸,也算是“播种了自己的勇气”?交配射精的行为居然是值得鼓励的“勇气”?

比较少有片子让人想两次降星,认真追完整部片子的人应该能体会得到这种心情吧。以及该片实在是很适合b站,大概只有小学中学水平的孩子,才会无视掉其他人的点赞和收藏,一味地喷我这样写“是个喷子/黑子”,说这部片子有多“封神”。我想他们很难明白,一开始有多喜欢这部片子,最后一集就有多失望。我们不拿该片和BBC对比,是因为这片子不配,它只是中国纪录片当中比较有特点的一部,但离客观和佳作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评分着实虚高了,其中也包括只看了前三集时我给的满分。长期下来,想必该片最适合的分数范围是7.9-8.6分。

 短评

看到一条有趣的评论:“也许小牛回到荒野之后,有一天一个倒霉的牧民会遇见一头庞然巨兽,冲过来舔他耳朵。”

9分钟前
  • 我要吃鸡蛋煎饼
  • 力荐

没有上帝视角,也没有帧帧可做桌面的唯美镜头,但能强烈地感受到,一部中国野生动物纪录片与西方纯自然纪录片的不同:生态的交融。不过分拟人某一个物种,不把生态链上的其他物种仅仅当做毫无感情的食物或者随时来犯的敌人,而是强调共生。头上三尺有神明,众神之地,众生平等。

10分钟前
  • 起司土豆泥
  • 力荐

小野牦牛跟着人们跑步的样子可爱透了!!

11分钟前
  • 仙草嘟嘟
  • 力荐

极佳的立意。在人逐渐征服自然后,人类社会曾经对神性的推崇已消失大半。我们不仅像现代故事里的文明人,更像失去野性的牦牛。

12分钟前
  • 你算什么momo
  • 力荐

有点bbc nhk那味了

16分钟前
  • 小弟震
  • 推荐

观看过程极像做了一场精神瑜伽。知道有多艰难,所以更知道有多可贵。

20分钟前
  • 某S
  • 力荐

做的第一个作品终于播出了,5星给自己鼓励一下。

23分钟前
  • 不暗
  • 力荐

九点几分也太高了吧……总觉得是人类在过度解读,强行赋予各种行为意义自我感动,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不就是因为人类活动太多了

26分钟前
  • 咸鱼看点什么呢
  • 还行

想为这部国产优质纪录片贡献第一次豆瓣评论,真的很棒,不论是bgm还是运镜,学习一天戴上耳机享受这部纪录片,真的太放松了!

31分钟前
  • 仲阳
  • 力荐

昆仑和断角的眼神对比太强烈,一个神性,一个天真。看弹幕说“人类是大自然的反派”,但人类也能带着小牦牛跑步晨练,给它凑钱买牛奶过冬。万物归一,记得对生命保持敬畏。

32分钟前
  • 羊加山
  • 力荐

个人不喜欢过度拟人、太多情绪的自然纪录片。但是能做到关注和记录就已经很好了,希望今后能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看完这类纪录片之后萌生的是敬意,而不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的好奇。

33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推荐

昨晚发现《众神之地》豆瓣已经开分了,高达9.4分,就4集而已,于是今天就去观看了。—— 第1集 荒野上的轮回:喜欢小野牦牛和无人区巡护员一起生活的片段,有时感觉它可爱得像只大狗;第2集 粉红色的回忆:海豚是我从小到大偏爱的动物之一!「每一只死亡的海豚都会被大海送回陆地」?对此表示怀疑;第3集 寻找故土:记得此前有看到关于人象冲突的新闻,这一集算是让我有了更多的了解;第4集 山神归来:东北虎不易拍摄,相关影像较少,不时跑题讲述其它内容……使得整体感觉有些散乱拼凑。—— 看了导演曾海若写的那篇《众神与众人》,想说:作为无神论的动物纪录片爱好者,看到这部国产的“人与自然”题材纪录片《众神之地》还是有些惊喜的,不过其片名、部分解说词内容等还是限制了我个人的喜爱满意程度。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治愈、感动 又心堵无奈,正如小野牦牛在卡车上死去后,牧民在吉他声中的忏悔,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35分钟前
  • 力荐

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看的想哭,人类的强大已经不可逆转,但自然也在寻找和我们共处的和谐之道。从来不只有我们在亲近自然,大自然和这些带有神性的动物在用更博大的胸怀接纳包容我们啊!

38分钟前
  • Jenni
  • 力荐

强烈推荐,里面有很多帧画面都可以当壁纸的那种美,特别治愈,简直是国产纪录片之光,配乐超好听。盘白也非常的厉害,台词功底太牛逼了,千万不要遗漏片尾的简笔画。万物皆有灵,人与自然共存。第一集野牦牛宝宝的眼睛太纯洁干净了。第二集的白海豚看了让人泪目。第三集大象国王为了族群的延续主动放弃权利,震撼人心。万物有灵。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过的物种,都是存留于世的神迹。第四集山神归来,欢迎野生东北虎回家。生命的力量,感谢节目组,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

42分钟前
  • 风雨
  • 力荐

HDR 杜比全景声太完美了

46分钟前
  • 泾川鲤鱼
  • 力荐

拍摄四年疫情三年,尽力了,自己很喜欢

51分钟前
  • 鹿和靖
  • 力荐

第一集小牛的眼睛湿淋淋的,昆仑真的好有神性。8.1更新每个生物都好像神迹,看到粉红色的老白重回海域,真的觉得他们好美。看到岩鹭艰难觅食,被螺旋桨绞断尾巴的海豚妈妈和尚未出世的小海豚,真的会觉得地球不需要人类……

5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因为小鹿姐姐来看这部纪录片,第一集看到巡护员和小野牦牛一起跑步晨练的画面,泪流满面。万物有灵,神即众生T.T

54分钟前
  • clarity
  • 力荐

我想躺在雪山下,草原上,躺在众神庇佑的高原里。

59分钟前
  • 都怪微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