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欧美剧英国2019

主演:克莱尔·巴尔丁,桑吉夫·巴哈斯卡,莉莉·科尔,特雷弗·麦克唐纳,德莫特·欧莱瑞,克里斯·帕卡姆,凯瑟琳·特纳,克劳迪娅·温科曼,尼克·鲁滨逊,穆罕默德·阿里,尼尔·阿姆斯特朗,大卫·鲍伊,查理·卓别林,温斯顿·丘吉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珍·古道尔,谭妮·葛雷-汤普森,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比莉·哈乐黛,海伦·凯勒,比利·简·金,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玛丽莲·梦露,艾米琳·潘克斯特,贝利,巴勃罗·毕加索,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玛丽·居里,玛格丽

导演:乔·迈尔斯科夫

播放地址

 剧照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1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2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3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4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5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6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13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14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15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16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17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18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19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0:38

详细剧情

  人物传记形式纪录片,BBC通过展示20世纪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伟大传奇人物的经历,向他们所作的贡献致敬,其中包括屠呦呦、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巴勃罗·毕加索、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温斯顿·丘吉尔等人物,他们对于人类文明史跟社会进步有哪些不能被遗忘的贡献,以及对于个人的生命历程,他们又克服了那些困难,向青少年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梦想就要勇敢。

 长篇影评

 1 ) 记忆存档

2019/12/12

下午看了三集纪录片《面孔》,先按顺序看了科学家、运动员,然后跳着看了演艺人物。

《面孔》讲述了不同领域部分伟大传奇们的故事,每集五十分钟,详讲四个,在每个后面再带过几个继承发扬ta的人,所以介绍一个人大概就十分钟,算是一个粗略概览和简单科普吧。

解说词说,20世纪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两次世界大战,有种族歧视和性向歧视,也有乱世而出的英雄,他们由时代成就,有的也因时代而毁灭。

一、科学家

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屠哟哟。

居里夫人发现了钋和镭,在原子还没能被观测的时候推测出有比原子很小的物质,并且赴往战争前线推广x光,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她因为和已婚的学生之间的热辣通信被第二次诺奖拒之于殿堂之外,居里夫人表示:“诺贝尔是错的,我的科学成就和我的私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从纪录片的感情倾向来看,是对居里夫人饱含同情的,甚至直言是受社会对女性的严苛所迫害(最后一集),并提到爱因斯坦有两个私生女却无人诟病的事实。

居里夫人

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爱因斯坦被胡佛政府严格监控,他给罗斯福写了两封信,第二封终于引起了注意,也即德国人可能率先造出原子弹,然而,他却被排除在了曼哈顿计划之外。后来,他是积极的和平主义者,四处做演讲。(视频好像还说他出去旅了个游然后就被拒绝进入美国了?然后他就一直住在英国还是哪,只在颁奖的时候回去了一次?但是我没搜到,我有点怀疑我记错人了。)

爱因斯坦

图灵是现代计算机之父,之后的图灵惨案让我们痛心至今。

图灵

屠哟哟是第一个获得诺奖的国人,她一生默默无闻地工作,以身试药也是看一次感动一次。我不知道的是原来是外国人发现的她,并为高龄的她送上了诺奖,以及背景是越战,胡志明写信给毛说希望得到医学援助,研发出疟疾的解药,于是毛签发文件把研制疟疾解药列为医学重点中的重点。

屠哟哟

“他们都好像和这时代格格不入。”

二、运动员

接着是运动界,详讲了带领巴西足球队夺得桂冠帮助足球成为全球现象的球王贝利、拒绝参与越战将原则置于职业荣誉之上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三连胜前职业男子网球冠军的职业女子网球之母比利·简·金,以及把残奥会带到新高度的坦尼·格雷·汤普森。

印象深刻的是比利简金说,“男性会被教导要勇敢,女性却被要求做到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能一直勇敢。”她真的是个平权主义者啊。她还说:“就像我对千禧一代说的那样,你们这代人拥有最大的包容性,他们不关心你的出身或者你的宗教背景,我非常喜欢这一代人,他们有可能让这个世界,取得比以往更大的进步,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这代人的工作,就是支持他们去改变这个世界。”

三、演艺明星

喜剧大师卓别林,以《奇异的果实》吹响种族平权号角的爵士歌手Billie Holiday,打破传统好莱坞形象、要掌握自己角色的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把打破性别性向偏见进行到底的大卫·鲍威。

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

两个人都太美了,我哭咯

印象最深刻的是比莉·荷利戴在十一岁被强奸,法律却判决她有罪,引诱了男人,被送往教养院,然后在十几岁的时候成为妓女。

谈种族歧视现象这段,在《绿皮书》中有相关情节的突出表现

2019/12/13

四、艺术家

毕加索、弗吉尼亚·伍尔芙、希区柯克、安迪·沃霍尔

多情而浪荡的毕加索,曾经有名言是:“世界上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女神,一种是脚垫。”

讲到毕加索,就会讲到他的立体绘画(cubic),但很显然,这部纪录片有个明显倾向是不仅仅关注唱歌表演绘画等技巧本身,更关注背后的思想和对社会的作用,因此,纪录片随后便更详细地讲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很多人对战争最清晰的印象,是《格尔尼卡》。”那段著名的对话也被提起, “是你画了这幅画吗?”“不,长官,是你。”

伍尔芙是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一间自己的房间》等。还有一本小说是《奥兰多》,有史以来第一本用英文写作的变性故事,当时同性恋还是非法的。原型是她的一个情人。

对于她我原来还真不了解,真是孤陋寡闻了,下单了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英文原版,今天刚拿到,可能得等到下个月才能读。

希区柯克的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也具有多重隐喻,如楼梯的意象,并试图在观众中展开道德讨论。他在《迷魂记》中首创的镜头缩放后来被许多导演模仿和借鉴,包括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然而,他影片中的男性角色总是暴力、充满控制欲,女人总是美丽却空心、愤怒、最终只能屈服于男人。希区柯克在片场曾经直接用粉笔在Tippi Hedren的腿上画,告诉摄影师要在哪里停,他是把女演员当成工具的人。Tippi Hedren曾称,希区柯克对他进行了性骚扰。纪录片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评价一位艺术天才时,这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他的看法。而这不得而知。

希区柯克

我感觉从豆瓣第一个出他的徽章来看,是没怎么影响。。。

安迪·沃霍尔是美国艺术家和电影摄影师,视觉艺术运动波普艺术最有名的开创者之一。

他曾画过插画,画法是先画后描然后涂墨水,再用纸吸干,最终留下第三幅的吸干纸。这预示了他之后的丝网印刷。(纪录片讲的,之后没继续讲,我现在也懒得百度了。)

他的艺术表现了人们对消费主义的迷恋,而之后他将镜头对准自己工厂里人们的生活,更是一次对艺术界限的突破,他有一句名言是:“未来,人人都能当十五分钟的世界名人。”实在是对媒体的发展充满了深刻洞见。

by 安迪·沃霍尔

2019/12/17

五、社会活动家

社会活动家讲了由改良转向暴力运动的英国女权主义者埃米琳·潘科赫斯特、非暴力不合作的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为残疾人权益发声改变数百万人生命的社会主义者海伦凯勒(著名的水管教学时刻)、呼吁民族平等的马丁路德金。

纪录片并不对不同的路线进行价值判断,只是诚实地叙述他们的不同路线:暴力运动,或和平改良,他们各自依照着自己的信念为了人权的理想探索终身,为世界留下了伟大的精神遗产。

by 马丁路德金

另:希特勒烧书,海伦凯勒在《纽约时代》著文回应:“You can burn my books,and the books of the best minds in Europe,but the ideas in them have seeped through a million channels and will continue to quicken in other minds.”(1933)

1945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近十万人死亡。三年后,海伦凯勒作为和平与和解大使来到广岛。

六、领袖

领袖讲了二战中的魅力领袖英国首相丘吉尔、挽救美国于经济危机的罗斯福、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右派领导人撒切尔夫人、自由斗士南非总统曼德拉(虽然曼德拉是经历漫长监禁之后于74岁任职的总统,可能这就是社会活动家和领袖的区别吧。。)

曼德拉面对可能的死刑判决前写下的演讲:“我为反对白人专制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自由社会的美好幻想。“

出狱后他说, “I knew that if I didn’t leave my bitterness and hatred behind, I’d still be in prison.”

七、探险家

沙克尔顿、贝尔格特鲁德、阿姆斯特朗、珍·古道尔

几乎和一战同步的英国探险家征战南极的沙克尔顿,以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安全带回了所有队友。“科学发现要靠斯科特,速度和效率当属亚当,而当灾难降临,所有希望破灭时,那就跪下祈求沙克尔顿吧。”

然后是才华横溢的女探险家贝尔格特鲁德,她在荒漠旅行,以其伊拉克工作对英国政府举重若轻,并建立伊拉克博物馆帮助建立伊拉克人的文化认同。虽然她在支持阿拉伯人的同时也是殖民主义者,使得外界对她的评价十分复杂。

第三个是登月者阿姆斯特朗,不讲了。

第四个是在非洲腹地贡贝研究黑猩猩的珍·古道尔,“重新定义了作为人类的意义,也是第一个警告我们,破坏自然环境有多危险的人。”发现:并非只有人类能创造并使用工具。

其实我个人觉得珍·古道尔才是应该被选为七分之一的那个。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就很崇拜她…

珍·古道尔

2019/12/20

今天看完了最后一集,内容基本上是对之前的复读,莫名其妙从七个领域选了七个,然后让各自的讲述人陈述推荐词,再由观众选出一个,感觉像在看综艺。。

选出的七个分别是图灵、曼德拉、沙克尔顿、阿里、马丁路德金、毕加索、大卫·鲍威。最后冠军(?)是图灵。

纪录片也对“为什么在28位候选人中有多位女性,选出的7位中却一个也没有“作出了回应,感觉是个挺有说服力的答案——因为女性从20世纪才开始崛起,或许21世纪她们会更活跃,会有更多的女性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时代的icon。不过有意思的是举例举了jk罗琳,而刚好jk罗琳19号因为推文深陷舆论风暴。

 2 ) 人类群星闪耀时·20世纪

第一集 科学家 1.“波兰移民”玛丽·居里:钋、镭;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的科学家;x光检查;死于白血病;移到先贤祠 2.“犹太难民”爱因斯坦:不信仰上帝(无神论);山顶>海平面;速度>重力;引力波;写信给罗斯福促成曼哈顿计划,后阻止曼哈顿计划未果;享年76岁 3.“同性恋数学家”艾伦图灵:马拉松运动员;15岁简化版《相对论》;图灵机→计算机;发明“炸弹”装置破解恩尼格玛;因同性恋被逮捕,接受化学阉割;吃苹果(氰化物)自杀,年41岁 4.“幕后英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以身试药

第二集运动员 1球王贝利:踢塞满报纸的足球;桑托斯→国家队→纽约宇宙队;巴西国宝,禁止到国外效力;1958-1970 2.拳王阿里:信奉伊斯兰教;拒绝服兵役,被没收拳击执照和罚款;“丛林之战”;帕金森症→1996年火炬手 3.“女子网球之母”比利·简·金:温网冠军,39个大满贯;创办女子职业网球联盟;性别之战,连胜3局 4.“残奥会之母”坦妮·格雷·汤普森:轮椅竞速;16枚金牌,30项世界纪录;女爵士

第三集社会活动家 1.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极端方式游行示威;逮捕,强行喂食;妇女选举权 2.圣雄甘地:“印度国父”;伦敦学法→南非和平抵抗→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食盐进军→印巴分治→暗杀;享年78岁 3.海伦·凯勒:水管教学;写信向罗斯福索要签名;和平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广岛废墟;获得总统自由勋章;享年87岁 4.马丁·路德·金: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民权法案》、《选举法案》;白人暗杀,仅39岁

第四集领袖 1.“英国斗牛犬”丘吉尔:哈罗公学就读;南非布尔战争,坚毅果敢;殖民地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大臣;凭《不需要的战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享年90岁 2.罗斯福(FDR):林肯隧道、胡佛水坝、金门大桥;炉边谈话;39岁脊髓灰质炎,创办美国畸形儿基金会;享年63岁 3.撒切尔夫人:大刀阔斧改革 4.曼德拉:“南非国父”;诺贝尔和平奖;“民族之矛”非国大;死刑→无期(27年监禁);享年95岁

第五集探险家 1.沙克尔顿:穿越南极 2.格特鲁德:创建伊拉克 3.尼尔·阿姆斯特朗:参加朝鲜战争;登月第一人;尼克松曾准备了遇难演讲;享年82岁 4珍妮·古道尔:38年野外生存

第六集演艺明星 1.查理·卓别林:无声电影→国际化;享年88岁 2.比莉·荷莉戴:妓女→传奇歌手→民权运动歌曲 3.玛丽莲·梦露:36岁 4.大卫·鲍威:双性恋;“变色龙”

第七集艺术家 1.毕加索:法国共产党员;《亚威农少女》(5名妓女;立体主义的诞生)、《格尔尼卡》;“一种是女神,一种是脚垫”;“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形容艺术形式多变);作品37000多件;享年91岁 2.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达洛维夫人》、《奥兰多》、《一间自己的屋子》;被同父异母兄弟性侵,患有抑郁症,自溺而死,59岁 3.希区柯克:楼梯、客串、偷窥、金发女郎;电影界的弗洛伊德;肾功能衰竭逝世,享年80岁 4.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领袖;丝网印刷;同性恋;人人都是艺术家;59岁

 3 ) ICONS

In the 20th century,the human race took off,with remarkable individuals making a series of breakthroughs.That changed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But whose contribution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To find out,expert juries from each of the major fields of human endeavor have draw up a shortlist of candidates.

The greatest scientist,artist,entertainer,activist,explorer,sports star and leader, those people’s stories are some of the pinnacles of human achievement and show a single person has the power to change the world.

 4 ) BBC拍的顶级偶像,豆瓣9.3都给低了

说起「偶像」,

我们总会自动联想到那些流量明星,

以及为他们嘶吼呐喊的粉丝们。

他们创造了文化新潮流,却也在见证着时代走向娱乐至死。

时间穿梭回100年前,那个时候,有「偶像」存在吗?

那个时候的「偶像」,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最近新播的一部纪录片,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片名很直接——ICONS,说的就是20世纪的「偶像」们。

豆瓣9.3,BBC出品,人物传记片,一共有8集。

每一集都是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主持人,涉及的领域也互不相干。

这些「偶像」之间唯一的相同点,在于——改变了20世纪。

与其称呼他们为「偶像」,其实更应该尊称他们为「伟人」。

区别于教科书及以往伟人传记片,《面孔》把重点放在了人类领域。

不再强调他们的壮举,不再放大他们的发明,而是聚焦于「偶像」本人。

简而言之,不管他们再怎么伟大、怎么改变了世界,他们也依然是活生生的人。

8集的纪录片中,最触动我的,当属第一集——科学家

不管是社会活动家、领导人或是体育明星、演艺明星,这些人都切实地生活在我们的认知中。

唯独科学家,是最陌生、最遥远、又最密切的存在。

片中当选为20世纪传奇人物的四位科学家,却也是是众多伟大科学家中,最特别的存在。

一、

第一位,居里夫人

我们再熟悉不过。

但除了教科书上的发现“镭”之外,我们知道的还有多少呢?

1891年,波兰移民玛利亚·斯科沃多夫斯卡·居里坐上了开往巴黎的火车。她所寻觅的,是一所能够接纳女性进行科学学习研究的大学。

波兰的大学不能接收女性,她跑遍整个欧洲,屡屡被拒,最后终于能到索邦大学念书。

在上学期间,玛利亚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灵魂伴侣,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

从这时开始,她不再是玛利亚,而是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居里夫人”。

在普遍的认知中,“铀”是当时唯一一种已知的放射性元素。为了更深层次地挖掘大自然,居里夫妇开始展开了研究。

1898年,居里夫妇先后发现了“钋”和“镭”,这无疑是科学的一大进步。但对于人类来说,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还将发挥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发现了“镭”元素的居里夫人,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癌症治疗方式——放射性治疗(简称“放疗”),通过辐射杀死有害的癌细胞。

在发现新元素的同时,居里夫人还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猜测——世界上存在比原子还小的东西。

在一战爆发之后,居里夫人投身了救死扶伤的第一线,用X光(放射性治疗)找出受伤士兵们的伤口位置,协助指导手术治疗。

由于当时的社会性别歧视影响,很多时候居里夫人都不能进入手术室,只能在门口提醒医生们伤口在何处。

直到1918年,被命名为“小居里”的移动x光车拯救了约90万人的生命。

从此,放射科治疗不仅运用于军事医疗,而是出现在各大普通医院中。

没有居里夫人,就没有现在的X光治疗检查。

再伟大的科学家,也有生而为人的一面。

1906年,居里夫人的灵魂伴侣不幸去世,失去了丈夫的她成为了寡妇。

在五年之后,身为科学家的居里夫人却再度登上八卦新闻头条——

她与已婚科学家保罗·郎之万之间的情书被公开,成为了众人唾弃的小三。

巴黎社会的抛弃,媒体的诽谤,民众的斥责,甚至连诺贝尔奖委员会都因此禁止她参加颁奖典礼。

这段八卦新闻,成为了居里夫人一生最大的污点。

居里夫人一生中都备受此新闻的折磨,多次接受心理咨询治疗。

1934年,居里夫人因白血病而去世,这与她生前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及在法国战场暴露在x光下有关。

直至1995年,法国政府才给予这位饱受流言蜚语的女性科学家应有的肯定,将她的遗体移至先贤祠,这也是法国第一位以自己的名义享受“国葬”待遇的女性。

二、

第二位科学家,大名鼎鼎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近期备受讨论的“黑洞”照片,就与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密切相关。

作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量子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他提出的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除了天才物理学家的身份之外,爱因斯坦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和平家。

与众多窝在家中做研究的科学家不同,逃出纳粹德国的犹太难民爱因斯坦,时常在公众场合发表反战宣讲。

在接受采访时,爱因斯坦大声称赞裁军,并呼吁人们拒绝服兵役,还加入了民权运动。

一向宣扬“反战”的民主人士爱因斯坦,却在1931年做出了,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在长岛休假的爱因斯坦,听到了同样从纳粹德国逃亡而出的科学家利奥·西拉德的紧急消息——

希特勒可能利用爱因斯坦的科学原理,去制造一种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炸弹,也就是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为了最大程度的制止希特勒,爱因斯坦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呼吁美国美国研制自己的核武器。

几个月后,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诞生。

实际上,爱因斯坦并未受邀参与该计划,也从未参与过原子弹的制作过程。

1945年,爱因斯坦意识到希特勒必败的现实,“曼哈顿计划”也俨然成为了威胁民众生命安全的存在。

他又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希望停止制造原子弹。

但此时的阻止,已经晚了。

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去世。这封爱因斯坦写给罗斯福的信,也被放在办公桌上未被开启过。

根据继任总统杜鲁门的命令,美国向日本长崎、广岛投放了两枚原子弹,造成20万人丧生。

原子弹已经不再是物理学家们的实验结果,而是军方有力的武器。

为了弥补这本不属于他的过错,爱因斯坦在随后的日子里成为了一位和平活动家,严厉谴责使用核武器。

他所有的科学理论,和对于和平所有的呼吁,不过只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三、

第三位科学家,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

他不仅是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还是一名热爱生活的马拉松运动员。

要论聪明才智,图灵是不亚于爱因斯坦的天才少年。

在上学期间,图灵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一种能够轻松解决任何可计算问题的机器。

这种机器被称为“图灵机”,也就是现代计算机(电脑)的“祖师爷”。

通用图灵机

天才少年真正发光发热的时候,在二战时期。

1939年,图灵应招来到“布莱切利庄园”工作——英国的情报中心,专门从事破译德军密码的秘密基地。

在当时,德军统一使用恩尼格码密码(Enigma)加密传递情报,恩尼格玛能变换出8万亿个密文字母,如果改动接线,它的变化将超过2.5千万亿亿。战争期间,德军配备了10万多部恩尼格玛,并宣称“谁也不可能把它破解”。

恩尼格码

图灵凭借一台波兰同行们提供的“恩尼格码”,设计制造出一种破译机器,称之为“图灵炸弹”

这台机器主要由继电器构成,还用了80个电子管,由光电阅读器直接读入密码,每秒可读字符2000个,运行起来咔嚓咔嚓直响。

“图灵炸弹”们统一交给皇家海军的女兵们操作,但没有人知道机器背后的秘密,更没有知道图灵是如何指挥它工作的。

1941 年5 月21 日,破译小组第一次立了大功,因为截获了希特勒给海军上将雷德尔的一封密电,将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厉害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击沉。

“图灵炸弹”的出现拯救了英国,不仅将战争缩短了两年,还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制造出秘密武器的图灵,实际上患有自闭症。

从小被孤立,同龄人排斥他,他也越来越成为了人群中的异类。

让他被彻底刻上“异类”标签的,是同性恋

1952年,图灵的同性伴侣协同一名同谋一起闯进了图灵的房子实施盗窃,报警之后的图灵却反被警方指控为——“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

在当时的英国,同性恋是犯法行为,需要接受坐牢或者是荷尔蒙疗法。图灵没有申辩,他选择了后者。

所谓的荷尔蒙疗法,实际上就是进行化学阉割,包括定期注射雌激素,来抑制性冲动。

在持续一年的“治疗”时间里,图灵出现了乳房过度增长,多次情绪抑郁,甚至性无能的情况。

更致命的是,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天才大脑,受到了一定损伤。

不堪重负的图灵,最终选择了自杀。

直到2013年,经过多位科学家和司法大臣的联合请愿,英国女王终于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

2014年,以图灵为原型的传记电影《模仿游戏》上映,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和第72届金球奖的最佳影片提名,并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四、

最后一位科学家,来自中国,屠呦呦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成为了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但在2015年之前,屠呦呦是默默无闻的“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头衔)

一切,都要从越南战争说起。

在越南战争爆发之后,士兵们发现,打败他们的并非强劲的对手,而是携带者疟疾的蚊子。

被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再骁勇善战的士兵都会丧失行动能力。

疟疾的致命性仅次于天花,在20世纪曾夺去大约3亿人的生命,是危害人类的严重疾病之一。

1967年5月,以治疗疟疾为目标的“523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作为中医研究院一员的屠呦呦担当起了救治人类的责任。

屠呦呦测试了近200种化合物,但没有一种具有治疗疟疾的功效。

最终,她在一本古代中医典籍中,找了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她决定采取最传统的低温萃取方式提取青蒿化合物,经过实验,所有疟疾细胞都被消除了。

但在活体实验中,青蒿化合物却导致部分动物中毒,能否运用在人体身上依然是个未知数。

在研究进入瓶颈之时,面对可能中毒致死的情况下,屠呦呦毅然决定以身试药

所幸的是,实验大获成功,屠呦呦也平安无事。

经过多次改良之后,1999年,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基本药物清单,大量投入生产,成为治疗疟疾的关键药物。

在青蒿素被发现40年之后,屠呦呦以及研究团队“以身试药”的故事才被发现,并刊登在了期刊《细胞》上,84岁的屠呦呦也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奖。

小三、犹太难民、同性恋数学家、“三无科学家”……

在这些标签之下,却是他们改变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伟大的一生。

他们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平凡普通、在逆境中成长的人类。

这部纪录片给我们还原了在教科书之外的世界,那些伟人背后的平凡。

除了这四位科学家,《面孔》还呈现了更多他们的另一面。

巴勃罗·毕加索、查理·卓别林、玛丽莲·梦露、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温斯顿·丘吉尔,等等……那些你曾仰望的、不可信的、保持怀疑的,伟人的生活轨迹。

即使前路布满荆棘,即使前途一片黑暗,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在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以自己的力量和微光,照亮人类前进的路。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本文作者:阿呆

< END >

 5 ) 生于20世纪的他们,依然可为当代青年的奋斗方向做个榜样!

BBC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

从未想过有一天,当问起小朋友长大后的理想时,答案里会有:网红、主播这些词。对此,我们是不是该思考:

当下网络上的某些“爆红”现象,对年幼的孩子甚至判别能力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会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大行其道的粉丝和爱豆(偶像)现象,又会不会对新生代的孩子们造成些许误导?

BBC出了部纪录片《Icons》,翻译为“偶像”,后转译为:《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该纪录片共8集,将100年内科学、体育、艺术、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传奇人物集结在一起,搬上了荧幕。这部片子或许可以为以上疑问带来思考。

BBC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

顶尖科学家:屠呦呦、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

屠呦呦——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却是“三无”科学家?

通过蚊子叮咬所传播的疟疾病毒曾让约3亿人失去生命。与天花病毒不相上下,这种致命的疾病威胁着全球一半人口的生命。

1967年,在最高领导人的指示下“523项目”(以治疗疟疾为目标)正式启动,屠呦呦即其中一员。在测试了200种化合物均无成果的情况下,屠呦呦仍然没有放弃。在翻遍中医古籍后,她终于找到了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她选择了中医传统的低温萃取方法提取青蒿素。虽然经过实验,疟疾病毒确实被消除,但能否运用于人体,则成为下一个瓶颈。面对这种看似无解的情况,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皇天不负有心人,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1999年,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基本药物清单,并开始大规模投入生产。自此全球因疟疾死亡的人数直线下降,更有不少国家彻底免受疟疾的威胁。

然而,作为一个“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院士头衔),屠呦呦在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世界级的成功。以上的奋斗历程在40年后,才被众人所知。2015年,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获诺奖零的突破。

玛丽·居里——第一位两次登上诺贝尔领奖台的女性,“私生活”却曾饱受争议?

由于波兰的大学拒不录取女性,她不得不辗转多地求学,最终就读索邦大学,并在此期间与皮埃尔·居里坠入爱河。二人研究领域同为物理学,发现了钋与镭两种新元素,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发现镭元素有剧毒的同时,居里夫人又发现镭元素能抗击癌细胞,一种全新的癌症治疗方式——“放射性治疗”自此出现。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但可惜造化弄人。1906年,皮埃尔·居里因车祸去世。

1911年,居里夫人再次坠入爱河,然而对方已婚。一时间,流言肆虐。居里夫人不仅被巴黎社会所抛弃,并且被相关委员会拒授诺奖。

而后,一战爆发。1914年,居里夫人只身奔赴前线。当时军队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无法准确去除受伤士兵身体的弹片。1918年,居里夫人组装了移动式X光机,这种被称为“小居里”的仪器,拯救了约90万人的生命,各大医院的“放射科”也由此出现。

1934年,居里夫人由于长期爆露于放射性物质中患白血病去世。直到1995年,法国政府才给予这位因“私生活”饱受争议的女性科学家应有的肯定,将其遗体移至先贤祠,这也是法国第一位享此国葬待遇的女性。

“人权的典型象征”:终生致力于为平等而奋斗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20世纪英国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政治家。

她从14岁便开始为争取女性权利而奋斗。20世纪初,她掀起了一场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妇女运动,并且为之后贯穿20世纪的各种游行示威活动提供了样板。

在那个妇女不得当众演讲的年代,潘克赫斯特破除惯例,公开演讲,提倡“男人和女人要一同推动历史前进”。在一战之前,她毅然决定率领妇女联盟,组织妇女公开游行抗议。在面对英国政府的武力镇压也从未妥协。

尽管有些许人并不认同她的激进行为,甚至她也曾遭受到各种恶毒的攻击,但正是由于她的果断、坚决与智慧,最终争取到了妇女投票权,取得了女权运动史上伟大的进步。

无论是为妇女争取投票权的潘克赫斯特、以非暴力抵抗理论为印度谋求独立的甘地、为残疾人争取权利的海伦·凯勒、还是结束了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马丁·路德·金,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冲破艰难险阻的故事。终生致力于为平等而奋斗。

演艺明星——以重塑自我来影响世界

查理·卓别林,他所塑造的流浪汉形象为全世界所熟知。

作为一名杂耍表演出身的演员,他无疑是幸运的,得以登上电影界的巅峰。但是,成名后他从未忘记初心。

他的每一次荧幕演出都是为无数普通人发声,特别是那些尊严受到践踏,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演而优则导,在1918年-1936年间,他拍摄了14部电影,以喜剧的手法讨论当下的社会状况,试图利用自己的作品打破社会界限,进而将光芒照进生活最黑暗处。

玛丽莲·梦露,一位因卷入政治事件而显得犹为神秘的女星。

魅力、美丽、性感均是她的代名词。她是花瓶,却是一个极有思想的花瓶。年少成名的她,在1952年遇到了演艺事业最大的危机——“裸体照片挂历事件”。她拒绝了经纪公司所提出的“否认到底”的公关策略,选择召开记者发布会,因祸得福成为“美国梦”的代表。

以《绅士喜爱金发女郎》与《如何嫁给百万富翁》两部电影,登上演绎事业的高峰。而她的成名,在于她所塑造的每一个形象都表明了“50年代主流女性形象的虚假”“完美的女人是不存在”的事实。

她利用自己的形象,对抗了男性主导下的好莱坞产业。“女性、权力、控制、选择”等元素在她身上得到了绝妙的融合。

整部纪录片的优秀之处在于,对各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并非仅仅做教科书般的还原。而是选择在呈现他们的传奇之处时,也展现了他们平凡坎坷的一生:他们是科学家、社会活动家、领袖,也有着“移民”、“犹太难民”、“中国妇女”等普通人的标签。

《面孔》中的每一位,都不止一面,但他们所共同拥有的是知性的勇气、坚定的决心、打破固有规则的决绝。

他们所特有的意志和能力,将改变世界,这才是真正的ICONS——偶像。虽然他们生于20世纪,可在他们身上,闪烁着某些当代青年人同样应该学习的光芒——奋斗路上的青春才真的是青春!

王仙女的第27篇影视推送,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布丁纪。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立即删除。

 6 ) 20世纪部分传奇人物

1.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屠呦呦从默默无闻到获诺奖。

2.球王贝利,1970年世界杯三段式戏剧人生,拳王阿里拒参越战,73年比利·简·金性别大战,坦妮·格蕾·汤普森:英国最伟大的残奥运动员。

3.社会活动家,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英国女权, 游行到激进到参与一战支援,威英国女性争取了选票,甘地,南非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食盐进军,印巴分治。海伦凯勒,马丁路德金。

4.丘吉尔,罗斯福,金门大桥和胡佛大坝,撒切尔夫人,减税和私有化,两项想法,无利可图的产业改造或关闭,削弱工会,曼德拉。

5.沙克尔顿英国人,一战期间坚忍号南极远征,遇浮冰带领22人逃出生天,提到阿梅利亚埃尔哈特,博物馆奇妙夜里的那位横渡大西洋的女飞行员。格特鲁德贝尔,古墓丽影劳拉原型,中东专家,伊拉克博物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阿波罗11号。英国珍妮古道尔,保护黑猩猩。

6.①卓别林

8.针对七个领域推荐人开始演讲,很touching,特别是关于沙克尔顿的。

 短评

名人科普

2分钟前
  • Shaw喆宇
  • 力荐

英国人民心目中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3分钟前
  • 吃坚果的松鼠
  • 力荐

别人牛逼总有牛逼的原因和理由,伟人也有成为伟人的理由。决心是世上最伟大和让人振奋和感动的事。

6分钟前
  • Stboo
  • 推荐

科学家 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 图灵 屠呦呦历史由人构成,人创造了历史。运动员 足球贝利 拳王阿里 网球比利 残奥竞速坦妮活动家 女权 独立甘地 无障碍,社会主义海伦凯勒 马丁路德金种族平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探险家 无感。07沃霍尔 预言者06 这位讲述者似乎总喜欢给观众安放在敌对的立场上。08 寻找唯一的面孔?

11分钟前
  • 徐行
  • 力荐

非常政治正确,每集两男两女哈哈

13分钟前
  • ywwhite
  • 推荐

BBC果然是世界第一大台。喜欢

16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第一集搞得很多元,后面几集发现快被英美两国包了哈哈

21分钟前
  • 鱼进锅
  • 推荐

有些故事讲得比较浅,不过屠呦呦给了这么高的地位,值得推荐。

26分钟前
  • 水御龙神
  • 推荐

真心安利,好看好看,看的热血沸腾!

28分钟前
  • 靥儿
  • 力荐

看了一集,真不错,主持人的介绍很好,会继续追!!

32分钟前
  • 善读善行
  • 推荐

这些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第三集最后还有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阿兰图灵比肩,很感动。

35分钟前
  • L一梦如是
  • 力荐

阅毕。年度人物给了图灵实至名归,神级科学家终究无可替代。每期的名额还是少了点,当然BBC在筛选传奇人物制作全片时是有指向性的——一切为了少数人平权。这样来看英国人的左从未改变。

40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老外们忽然察觉出现一种能治愈疟疾的神药青蒿素,但却不知道是谁发现的,用了30年才找到屠呦呦……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屠呦呦。BBC把这四位并列为上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43分钟前
  • 少言
  • 力荐

艺术家那集全程沉醉于Lily Cole的美丽

44分钟前
  • tooru
  • 推荐

想去了解计算机之父图灵,四个科学家里面,他是最传奇的,拯救了无数人,当之无愧的二战超级英雄,而结局竟然……

48分钟前
  • 公子燕婉
  • 力荐

作为普及名人知识了解一下还是不错的。

49分钟前
  • 艾米的猜想
  • 力荐

“伟大”1.感叹这些伟人的成就,科技的,艺术的,体育的政治的等等,期待21世纪伟人新篇章。2.讲述了7个板块共24位伟人。一科学家,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屠哟哟。二运动员,贝利,阿里,比利简,坦尼格雷。三社会活动家,潘克赫斯特,甘地,海伦凯勒,马丁路德金。四领袖,丘吉尔,罗斯福,撒切尔,曼德拉。五探险家,沙克尔顿,格特鲁德贝尔,阿姆斯特朗,珍妮古道尔。六演艺明星,卓别林,比利荷莉戴,梦露,大卫鲍威。七艺术家,毕加索,伍尔芙,希区柯克,沃霍尔。3.详见笔记内容。

50分钟前
  • 陳澤
  • 力荐

BBC把屠呦呦和图灵,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放在一个等级而中国这边屠呦呦的流量还不及鹿晗这种国耻啊

53分钟前
  • 一只仓鼠
  • 力荐

五星却不推荐~看了第一集,五星送给那些改变世界的人!不过纪录片确实挺一般的,类似于分类列了一份伟人名单,每个人十分钟,讲得几乎都是教科书内容而且伟人的限量选择一定是有争议的

57分钟前
  • 涩涩的李子
  • 力荐

为屠先生看了!呦呦鹿鸣,我有嘉宾!

60分钟前
  • 汨罗水质检测员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