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美国人

欧美剧美国2020

主演:兰道尔·朴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1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2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3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4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5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6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13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14亚裔美国人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3-09-03 00:41

详细剧情

  5月份是美国的亚太裔传统月。5月11开始东部时间晚8点,PBS将隆重播出讲述亚裔移民历史的五集系列记录片“Asian Americans"——《亚裔美国人》,听亚裔移民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1843年5月第一位来自日本的移民踏上美国土地,亚裔美国人凭着勇气和坚韧,走过了移民制度演变,种族政治,国际关系动荡和文化的创新。贡献与抗争形影相随,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离不开亚裔移民的非凡影响力。  《开天辟地》,《对美国忠诚的问题》,《美国模范族裔》,《崛起的一代》,《突破》——五个小时的五集纪录片重现150年漫长复杂的历史。

 长篇影评

 1 ) 美国亚裔top6族群的故事

感谢有华人同事的推荐,第一时间看了这部纪录片剧集,非常长见识,推荐给每一个人对AsAm议题感兴趣的人。

就个人来说,即使以后拿到绿卡,在美国成家养家,我对亚裔美国人这个身份的零归属感不会有太大改变,23岁才以留学生身份出国的我如果不是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in-between,顶多有一天也许会接受海外华人这个身份。然而对于6岁就来美国的家属、10岁左右来美国的我的新移民学生,还有以后可能会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我的小孩而言,亚裔美国人肯定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社会身份之一。

虽然亚裔美国人的历史已经有超过一个半世纪了,但这个身份被亚裔美国人广泛接受并认同却只有小半个世纪。这种赋权的叙事一方面可以让仅占全美6%整个亚裔群体团结起来,一方面又显得很无奈。单就美国华裔这个群体来说,内部巨大的差异都很难让华人们有一片无法被撼动的common ground,更别说母国文化与汉字圈文化迥异的中亚和南亚各国的亚裔。

但无论怎么说,现在在美国长大中的亚裔孩子们比起之前几代人的幸运多了,家长和老师们有越来越多有说服力的优质资源来培养他们对母国文化的了解和对亚裔美国人历史的了解,流行文化中有越来越多自信有魅力的亚裔面孔给他们传递积极的信息,至于他们长大后多种identities在他们心中分量如何,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了,至少选择会越来越多。

 2 ) 如何看待别人,如何认同自己

这部纪录片终于翻完了,其实在这段时期,翻译这样一部片子,很微妙,也很引人思考。如果我来总结观后感,有两点,一是如何看待别人,一是如何认同自己。 如何看待别人,主要在于能不能克服歧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歧视已经不限于种族。性别,年龄,肤色,国籍,有些东西无法改变,而人们却无端因此成为被害者或加害者。 如何认同自己。在一个格格不入的环境中,如何自处,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又如何自处。这就像是第一代移民,和之后的移民面对的问题。而亚裔移民的经历也给出了答案:奋斗。无论是增强个人能力的奋斗,还是为公平正义的奋斗,要进步,就要奋斗。用奋斗获得的成就,便是立身之本,便有了自我认同的自信。 这部片子也让人反思,作为亚洲人,中国人,我们是如何看待亚裔移民的?我们看待亚裔移民的目光,是否也带着歧视?我们大肆宣扬华裔亚裔取得的成就,同胞之喜,便是你我之喜,但又是否曾有过蔑视与不屑,留学生回国尚且有可能被称为“千里投毒”,那不是本国公民的亚裔华裔,我们能包容接受到什么程度? 该庆幸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一隅和平之地,不必漂泊求生,也有文化与肤色都相近的同胞,互帮互助,荣辱与共。但更加开放的国家也会迎来更加多元的文化,你是否做好准备,与这样的未来对接,与全世界的朋友们对话?

 3 ) American First?

American-Indian和Indian-American有什么区别?前者是美国土著印第安人,后者是印度裔美国人。 后者强调的是美国人的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派兵到欧洲参战,没人会说派出的“美国人”是“爱尔兰裔美国人”或“意大利裔美国人”,却专门报道了主要由第二代日裔美国人组成的一个兵团。 在国与国的战争中,亚裔需要证明对国家的忠诚,欧洲人的后裔却不需要。历史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在独立宣言里证明了。

先来者总是会对后来者持怀疑态度。后来者既然来了,就要fit in, 而不是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抱团取暖。

这个记录片面向的观众,是Americans, 其中包括Asian-Americans,和希望成为American的Asian们.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from, you have to become an American before you can shape American history.

 4 ) 《Asian Americans》观看笔记

跨文化主题。亚洲—美国。 美国种族阶层分明:白人最高。黑人最低。少数亚裔黄种移 民想向上挤入白人阶层。长久以来,亚裔不能申请成为美国公民(当时只有白人黑人可以),没有公民身份,就不能拥有土地/生意/上学/工作。 ◎华裔美国人 a)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前,主要是靠非洲劳力推动经济,内战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需要新的劳力来源——华人劳工很大程度填补了这一空缺。 b)1863年~1869年大批修铁路的华工苦力,一部分留在美国开始创业,在旧金山唐人街开杂货店/中餐馆/茶馆/宾馆/洗衣店,有男人先送牛奶,后开公司作为中介和翻译运输新的华人劳工赚劳工差价,有女人从妓院逃跑被救济会收养。有华人剪掉辫子,要做美国人。 c)1870s美国排华运动“The Chinese must go!”打砸抢杀。《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劳工入境——华人劳工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批非法移 民(黑户)。「Paper son」华人通过买美国的父子关系证明,才能移 民。没有政治权利。华人孩子不能在美国上学。处于社会最底层。出生证和白人推荐信能证明美国公民的身份,像命一样重要。因为彼时华人劳工已在美国成为农业/建筑业/制造业重要的劳力来源,对白人劳工构成威胁。但唐人街被看作是没有信仰的人黄赌毒的堕落之地。 夏威夷的大批亚裔农业劳工,后来留在当地成了社会大多数(白人在夏威夷是少数)。 d)1910年~1940年,天使岛移 民站。对进入美国的移民进行拘留和审讯。 好莱坞华裔美国女演员黄柳霜Anna May Wong,在美国演电影成名(《大地》),几乎都是反面角色,却因衣着暴露被家人所不齿。(同时期有名的另一位是日裔美国男演员是早川雪洲。) d)1950年,朝鲜战争。在美国的华裔美国人被怀疑是共产主义分子。「坦白计划」。大部分华人只能在洗衣店打工,无权进入主流工作。 e)1952年美国母亲:阮彩霞。寡妇抚养八个孩子都通过上大学成为律师/医生/记者。「美国梦」象征着不懈努力,自我成就。 1959年,邝友良,第一位华裔美国议员。 f)1964年,非裔民权运动的成果《民权法案》。 1965年,《移 民法案》打开了美国接收亚洲移 民的门。 1968年,旧金山大学学生大罢课。亚裔争取政治权利。第一次有「亚裔美国人」的称呼,之前都是“东方佬”。 1970s,李小龙,美国荧屏上第一个亚洲英雄形象。 1980年,底特律华人陈果仁被用棒球棒殴打致死(误认为是日本人)。美国底特律汽车失业潮中,美国当地人对日本车打砸抢烧。亚裔美国人群体震惊而游行。 2000s,第一位华裔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 华裔美国商人:杨致远(Yahoo)。 ◎日裔美国人 有日本男人1905年来到美国,懂英语,基督徒,渴望成为美国人。但发现现实的美国与宣称的民主大不相同,亚裔无权入籍美国,不许进出公共场所,不允许拥有生意和房产,无法进入主流工作。排日运动。强弱逻辑:在美国美国人歧视日本人,日本人却无视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 1941年珍珠港事件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在美日裔因忠诚问题而被拘留:「忠诚问卷」。在美日裔加入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去对战日本,其他家庭成员仍被拘留。水晶城集中营… 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两颗原子弹。战争结束。 1964年,竹本松,日裔美国人成为第一位女性亚裔美国议员。 ◎韩裔美国人 1910年,日本侵略统治韩国。 1950朝鲜战争。在美韩裔美国人支持排日。有韩裔美国女人参军抗日。韩国难民逃避国内战乱,逃到美国。《梦想法案》。 1991年,非裔拉塔莎被韩裔店主枪杀(怀疑偷窃),非裔打砸抢烧所有韩国城Koreatown的店。韩裔和非裔的种族积怨(据刘羽说韩裔在房子上架机枪抵御非裔)。 ◎菲裔&越裔美国人 菲裔美国人在美国农场清冷的早晨4点就开工,每小时只赚1.25美元。不允许买房产,因为没有没有菲裔女人,一代菲裔男人移 民一辈子没有成家。 1965年,菲律宾农工发起葡萄大罢工。 1955~1975年,越南战争。越南难民逃避国内战乱,逃到美国。 菲裔美国人应征入伍上前线。美国大兵和越南妓女;越战老兵回美国后,讲述美国在越南的暴行。PTSD患者。 在菲律宾,日本击败美国,取而代之成为殖民者。 ◎印度裔美国人 来自南亚的丝绸商人,利用异国情调做商品销售,招揽生意。因为不够“白”被剥夺了公民身份的印度裔美国人,失去了房子和店铺,而自杀。 1956年,桑德尔,印度裔美国人成为第一位亚裔美国议员。 亚裔在美国被践踏,被排斥,被抹杀的历史。“永远的外国人”。 荐书: 《Strangers from a different shore》 《The sympathizer》 荐影: 《The good earth》 《Flower drum song》 《All American girl》 《American desi》 《The joy luck club》 《Journey from the fall》 荐音: 《A grain of a sand》 脱口秀: 赵牡丹(韩)/Hari Kongdabolu(印)

 5 ) 亚裔美国人是如何建构自己的故事?

纪录片是按照时间排列的,记录了那些亚裔的重要故事,包括一开始的华工来修铁路,排华法案,日本人隔离营,洛杉矶暴动、移民政策。

我感觉这片子有2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narrative。美国亚裔是如何建构自己的故事的?这是我好奇的地方。

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少数群体想要寻求主流的注视、争取话语权,是应该迎合主流的刻板印象——就像盛装出席跨族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以帮助主流去强化自我认同感,”你们是你们,我们是我们,我们并未威胁到你们种族的纯粹性“?比如讲述亚裔文化源远流长。还是宣扬自己的独特性,展现不同文化群体碰撞下孕育出的独特亚文化,来打破刻板印象,给主流看到真实的自己?还是侧重同一性,强调”我们(和你们正统美国人)都一样“?

我预期看到的是第二种,即讲述亚裔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他们遭受的苦难。嗯可能我最近看了非常多犹太人的叙事,默认亚裔的叙事是相似的类型:隔离营、排斥歧视、流亡文化之类。并且也因为亚裔与我同源吧。我预设亚裔的本质还是Asian。或者说算是一个”同胞“的视角?

但是出乎意料,这部影片侧重的是第三种,即”我们都一样“,Asian American首先是一个American。不断重复的narrative是“我们是美国人,我们认同并实践美国精神(但是不断遭受质疑),我们的故事是纯正美国梦的故事”。

在片子里很多次,都讲到忠诚问题。当然这也是和时局有关。但凡国际形势变化(二战、冷战、越战、日本崛起美国工业衰落、911etc),国内的族裔矛盾就会加剧。而一次又一次地,这些亚裔美国人争辩的是:我们是美国人,甚至宣誓效忠美国/为美国而战,为何仍然遭受如此非议与不公的对待?

面对这些不公的对待,这个纪录片花费了相当大的笔墨在亚裔如何争取他们的权益上的。而他们争取权益的理念和实践也非常地美国。组成联盟,抗议示威etc。本质是对公正、平等与个体自由的追求。这时时点题美国精神。并且纪录片中传达出他们因抗争而更加认同自己作为american & asian的身份。我以外人的身份来看,他们做的黑人也会做,任何美国人都可能去做,这就是American。他们传达出的自豪和自信,也是美国人独有的自信,是美国文化称颂的那种自信,是美国文化才能孕育出的自信(比如把非法移民的成功认同为本国的成功这样的事情,在一些地方是无法接受的)。我也的确被他们的这种自信所折服。

第二个关键词是legacy。这是对美国的观众来说的,”亚裔美国人对美国做出了十足的贡献“。这种贡献在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

legacy表现在亚裔美国人不断实践着美国梦的故事。不想长大后做妓女所以自己跑去救济会(重点:追求自我,从糟粕的旧文化奔向文明开化的新文化);想要创业主动剪掉了辫子(重点:自我选择,与原有文化割席);从一穷二白到事业有成;丈夫离世一人管理洗衣店带出了律师医生记者等优秀儿女(非常中产的故事);非法移民但是在美国的教育下成为了音乐家(并协力去修改移民法案);自我奋斗成为法律班上唯一的女性并最后从政。

legacy表现在推动美国民主进程的贡献。这是我不曾了解的。所以我说亚裔美国人还是首先是美国人。排华法案使华人成为了美国史上的第一批非法移民,亚裔带领的罢课推动了第一个传授少数族裔文化的大学机构,亚裔的罢工运动推动了劳动法,亚裔促成修订移民法(不过纪录片竟然没有讲益和案)。如上所说,这样的贡献也反映出亚裔是美国引以自豪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得说来看完这部片子我还是很有收获的。打破了我对亚裔群体的固有想法。具体来说,我原以为我们的差异没有那么大,同样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想象的共同体,而现在我觉得,我们的差异差不多就是我和一般美国人的差异吧,只是他们与我会多一些共同话题。

当然,或许这正是这个纪录片想要达到的效果。这就是他们想展示给美国观众看的。

此外比较有趣的是,参与录制的专家做到了diversity原则(嗯很政治正确),全是亚裔,且男女各半(甚至女性更多)。同时,他们展现了非常prestige和正面的亚裔形象:记者、专家、企业家、政客、演员etc,让人眼前一亮。

 6 ) 把自己锻造成更好的人,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

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看了好几本有关the identity of Asian Americans 方面的书,刚开始还是有些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个群体的心理。那时候有一个韩国裔美国小哥,感觉他似乎对我们这些个亚洲来的人们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对于这种亲切感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感到无厘头。课堂上出现的有关李小龙相关的影视作品也莫名地令整个课堂的人感到骄傲与自豪,可实际上我在国内的时候可是从来都不看什么武打片的。

只是后来慢慢知道,李小龙不仅仅是武打,他更象征着一种力量,是一种身份焦虑之后的确认,一个想望着的、寻找着的身份认同。

在美国生活了几年,尤其是疫情来袭,经历了一段时间对于种族歧视的隐忧,就在这个时候,很幸运的,看到了这部纪录片。终于,对亚裔在美国生活的历史,我有了一个更加纵深的理解。

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权利都不是白给的,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华人在美国买房的权利、小孩上学的权利、参政议政的权利,就连夏威夷变成美国的一个州的权利都是需要无数人夜以继日地不断争取。总之,现在的人可以享受的哪怕一点一滴的权利,都是一代又一代的人走上街头、流着泪水、大声疾呼所换来的。

当然,电影里也毫不犹豫地揭露了美国这个自我号称移民之国的虚伪之处。一方面,美国自称是一个移民国家,用眩目的“美国梦”来召唤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来到美国(尤其是各个国家的优秀人才。从国内来到美国读博士的人当中,我就没见过一个人是不优秀、不努力的)。但,另一方面,当美国遭遇某些困境的时候,美国政府又会怀疑这些少数族裔对美国的忠诚度(loyalty)。比方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政府竟然将在美日裔美国人全部抓到集中营里,关了两年,其中很多在美国出生的日裔美国人连日语都不会说。但美国有意思的地方也在于,只要这些少数族裔一直坚持,似乎正义总会来临,只是来得晚了一点。但争取正义之路之艰辛,所付出的代价之巨大,应该只有经历之人才能理解其中苦楚吧。

“go back home”这种话,说话之人喊出来容易,但是对于那些就在美国出生的亚裔二代、三代的人来说,美国就是他们的home。

第三,民主有时候也会成为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暴政,这时候就需要法律来保护少数人的权益。但问题就是,法律真的可以完完全全地伸张正义吗?

无论怎样,先自强总是没错的。要相信,锻造自身、拨开迷雾、总有光明。即使,最后发现只是幻觉一场,但也要先努力了再说。

 短评

pbs在这个时候拍这个纪录片 意味深长 拍的也的确很好 宏大叙事下所有被影响的一个个个体 即使声音弱小 也要努力发声

5分钟前
  • Young_To
  • 力荐

第四集第五集不错啊 third world strike和la riot 听我表妹说他们asian american studies系教授都在推这个片

10分钟前
  • 沈涵
  • 力荐

昨天晚上在Xfinity上看的前两集,第一集谈到华工修铁路,旧金山中国城的形成,还有著名的Wong Kim Ark事件等等,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身为中国人大概是很不幸的事情吧?第二集二战期间日本移民百转千回的剧情简直应该翻拍成电影!!仅仅是前两集就已经让我内心起了强烈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亚裔美国人的故事,更是千万immigrant寻梦的故事。

13分钟前
  • 素晴紅菜湯
  • 力荐

12.1~12.11

15分钟前
  • 室内蘑菇云
  • 推荐

五小时历数亚裔历史时刻不免拥挤(公共电视台也只愿分出五小时给亚裔声音,制片Renee Tajima吐槽说连乡村音乐都有12小时),尽管很多事件之前已经知道,但系列最震动我的是它证明了亚裔在美国的故事不是特殊的也不是完结的故事,它是个老故事、是每个故事、是美国故事。所有暴力与抗争都在不同年代、不同族裔身上一次次复现,而只有永远不放弃对多元社会的向往、对参政权的争取和边缘群体的联合,才能不断重新定义这个国家,才能有空间、有未来。我也更深刻地意识到近一年来我对亚裔历史和文化的obsession一方面源自它的社运传统及其代表的民主潜能,一方面它又如此混乱,永无法脱开地缘政治、殖民历史、和新自由主义市场的泥淖,它天生有土地的梦,又天生无家可回,而我在这混乱与困惑中找到与公民参与一样蓬勃的力量。

20分钟前
  • 烤芬
  • 力荐

亚裔种族问题和非裔种族问题还真不能一概而论。非裔问题源于社会进化论,历史悠久且根深蒂固;亚裔问题更像是政治斗争和经济竞争的产物,比如,最近这段时间特朗普坚持把新冠肺炎称作中国肺炎。另外亚裔因为文化政治的原因,各人自扫门前雪,不太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相比之下,非裔要积极得多。

21分钟前
  • 木石子
  • 推荐

叹服的是,这是太工业化、精细、标准的电视纪录片制作。但是说实话,从自己留学生的视角来看,Asian American的故事一旦扯到Asian本身,就有点强行Asian化(比如30年代一个Japanese American回到日本,解说词叫“因为there‘s more opportunities in ASIA”?)我太理解Asian American叙事的这种无奈,大家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被他者定义的身份,和群体内部脆弱的团结。但是说实话,这个从外到内的建构,真的令人感到不安。过去一两年一直在关注着AsAm的问题,自己也写作了不少,可是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在表面的乐观与希望过后,是一个蛮大的僵局。而这个僵局,其实也折射着自己在美国的归属感的问题,所谓“中间人”。

23分钟前
  • Huiii
  • 推荐

感觉米国的身份政治是在用种族问题模糊阶级问题……

24分钟前
  • 辛维木
  • 推荐

别的不说。。采访了那么多亚裔女学者!

28分钟前
  • 阿淡阿淡
  • 力荐

值得一看,但稍散。关于天使岛和纸生仔,更详细的内容推荐阅读《枕底无花梦不香》。

31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过于沉溺“美国人叙事”,大家都是美国人一起为美国梦奋斗,导致整部纪录片的agenda过分突出。过于沉溺“亚裔”叙事,印度裔代表性非常不够,半被开除亚裔籍;对于mixed race的处理太僵化;在这个故事里主角永远是亚裔,和白人,e.g. 夏威夷立州的叙事,与其说是亚裔从白人手中夺回了representation,不如说indigenous people受到了白人种植园主和亚裔的双重dispossession。倒是贡献了一些有趣的案例研究,比如Buddy Uno和Patsy Mink。

35分钟前
  • 纳瑞格奈
  • 还行

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看了好几本有关the identity of Asian Americans 方面的书,刚开始还是有些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个群体的心理。那时候有一个韩国裔美国小哥,感觉他似乎对我们这个亚洲来的人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课堂上出现的李小龙也令人感到骄傲与自豪。在美国生活了几年,在疫情的档口里,看了这部纪录片。我终于对亚裔在美国努力生存的历史有了一个更加纵深的理解。 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权利都不是白给的,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华人在美国买房的权利、小孩上学的权利、参政议政的权利等等,哪怕一点一滴的权利,都是亚裔自己争取得来的。有人总把在美华人与犹太人相比,但要知道,在美华人所遭受的屈辱、隐忍与努力,比犹太人要多得多,其中一个原因或许只是因为犹太人是白人。

38分钟前
  • 思无邪斋
  • 力荐

第五集可能是赶进度 稍微有点牵强 总体上非常不错

39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推荐

PBS Documentary

44分钟前
  • 大师
  • 推荐

最近这段时间正好在看,了解了很多亚裔的历史,不由得感叹他们的艰难,然而直到今天美国社会都没有完全接纳亚裔……

49分钟前
  • niña
  • 推荐

history keeps repeating itself

52分钟前
  • 哩个儿楞咚枪
  • 推荐

"- Why there aren’t any Filipino doctors? - They’re waiting for you and your sister to become doctors." 创造自己想要的历史 别躲在自以为是的舒适区里

56分钟前
  • Jus
  • 力荐

很细致的梳理和叙述,不但每个亚裔下的子类都照顾到了,也有基于时代背景下的亚裔内部横向比较。看完最大感受:一百多年的时间还是太短,短到亚裔面对的歧视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核上都没有太大变化的地步;美国的内核就不是种族融合的熔炉,无需强融,强融灰飞烟灭……

57分钟前
  • 半糖冰茶
  • 推荐

学习了一下太平洋岛民的遭遇 有够下作的 完全当猴。虽然大多数历史已经知道,但片子收集呈现的档案和影像很棒 能看出来背后的学术研究支撑。最讽刺的是有个南亚北方的锡克人要证明自己是白人 法庭说你是高加索人但不够白。日裔叛美的例子非常好 能看出制作人非常细腻的心思。但这个亚裔依然是个他者概念 美国政治如何突破巩固白人主体的身体政治是最大难题。比较遗憾的是没深入一下这些人为什么来美国呢 亚洲发生了什么呢 跟今天中东北非涌向欧美的难民什么关系呢?歧视和分化背后谁是原因呢?当然了 美国电视台是不敢做到这步思考的 毕竟即便保护亚裔也是为了保护美国利益。越了解亚洲越同意和辻从季风性做出的坚忍性格的风土判断。

58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推荐

历史科普向,讲了华工修铁路、二战时期的日裔集中营、菲律宾农名工发起的全国性工人运动、陈果仁案、LA的韩国人和黑人冲突……一集集看下来都是亚裔争取权利的斗争史。权利都是抗争得来,前人开路,后人千万不能倒车啊。

59分钟前
  • 豆瓣弃用毛象见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