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弥撒

欧美剧美国2021

主演:扎克·吉尔福德,哈米什·林克莱特,克里斯塔尔·巴林特,马特·比德尔,艾丽克斯·埃索,安娜贝丝·吉什,拉胡尔·寇利,克里斯汀·莱曼,罗伯特·朗斯特里特,伊格比·里格尼,凯特·西格尔,萨曼塔·斯洛扬,亨利·托马斯,迈克尔·特鲁科,Louis Oliver,Annarah Cymone,Rahul Abburi

导演:迈克·弗拉纳根

 剧照

午夜弥撒 剧照 NO.1午夜弥撒 剧照 NO.2午夜弥撒 剧照 NO.3午夜弥撒 剧照 NO.4午夜弥撒 剧照 NO.5午夜弥撒 剧照 NO.6午夜弥撒 剧照 NO.13午夜弥撒 剧照 NO.14午夜弥撒 剧照 NO.15午夜弥撒 剧照 NO.16午夜弥撒 剧照 NO.17午夜弥撒 剧照 NO.18午夜弥撒 剧照 NO.19午夜弥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2:45

详细剧情

  《午夜弥撒》由《鬼入侵》创剧人迈克·弗拉纳根倾力打造,故事背景设定在与世隔绝的小岛社区,身败名裂的年轻人(扎克·吉尔福德饰)再度回归,同时一名魅力非凡的牧师(哈米什·林克莱特饰)到访,加剧了这个社区的分裂。当保罗神父出现在克罗克特岛时,恰好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不可思议的事件,令这个社区重新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但这些奇迹是否伴有相应的代价?

 长篇影评

 1 ) 不想舍弃现世,他们拜了吸血鬼伪装的神

“身体细胞一个个死亡,但大脑还会继续放射神经元,小小闪电就像脑内烟火。我以为会绝望害怕,但我并没这些感觉,因为我正忙于回忆。体内每个原子都化成星星,身体像无垠太空。那固体的物质呢?只是能量缓慢地震动,并不是我,从来不是。身体及平躺之处、不再呼吸的空气,这些电子在交融舞动。任何一个结束都无所谓,我开始了成为能量,不是记忆,不是自己。我的名字、个性、选择,全在我之后出现,其他一切皆是,沿路风景、过眼梦境,印在我濒死的大脑组织中。我是居间跳跃的闪电,是发射神经元的能量,藉有记忆,我回家了。就像一滴水落回大海,它永远是大海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宇宙和无边际的梦才是我们的“神”,我们是做梦的宇宙…我总忘记做过的梦,但这瞬间我记得,我立刻了解一切,根本没有时间和死亡,人生就是一场梦。” 全剧慢慢悠悠讲了7集,概括起来就是:一群信仰宗教的人拒绝“尘归尘,土归土”,拜了假神,害死了一批人,最后大家都“尘归尘,土归土”。修女身为一个极端宗教狂热分子拿下全场mvp,什么东西都能让她引用某经把事物说成正面的,警醒世人宗教的两面性。全剧的中心主题在表达如何去面对死亡,大量的哲学宗教探讨,可惜我看完后依然没什么感悟。

 2 ) 【我们终究尘归尘,土归土】

【我们终究尘归尘,土归土】

好高级的剧啊。

因为导演是《鬼入侵》《鬼庄园》的迈克·弗拉纳根,所以看之前还在心里好一番建设,可其实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可怖,至少比起前段时间看到我《致命感应》,温子仁的恐怖氛围抓得更好。隐藏在剧集惊悚的分类下,是非常气质的电影。

四年前酒驾致死人的莱利终于刑满归来,选择回乡的他再一次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故乡小岛。这天小岛上也来了一个新的牧师,他的到来带来的是小岛上发生了不能用纯科学解决的事。除了海滩上出现的动物尸体,还有脊椎受损的女孩可以恢复行走、怀孕的女子失去了胎儿、久病的老太焕发青春……因此愈发相信这是上帝神性降临的小岛再次燃烧起的宗教狂热,是令人后怕的着魔。

我愿意称保罗为惊悚剧中最佳嘴炮,悬疑的内核是纯宗教片对于生与死的探讨,他大段大段的感悟真的差点让我也陷进去了,如果不是第五集的反转,莱利为了自证这个小岛不一样了选择走上的那条决然的路,在燃烧的那个瞬间真的会让人因此也清醒过来,过度的宗教着迷就是罪恶的。

保罗身上的那个迷在第二集出现的时候剧情就变得好看起来,虽然前面铺垫长,虽然因为台词多而显得很适合催眠,但还是很好看啊。生与死,毁灭和轮回;天使与恶魔,神性和人性……我们的目的地,终归是一样的。

 3 ) 《午夜弥撒》:每个人都会在某天被剪断翅膀

“小时候,我家里养过鸽子,我妈会花好几周的时间做那种可笑的鸽笼,从内陆邮购宠物鸽,但等鸽子终于送到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把鸽子的翅膀剪掉。

妈妈把我叫去,那时我只有7岁,她让我帮忙抓住鸽子,她好剪掉翅膀。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回答‘这样,它们就不会飞走了。’

接着她对我说,对她只有7岁的女儿说‘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一刻被剪掉翅膀’

然后我又问了她一个问题,一个7岁小孩会问的问题‘妈妈,那你的翅膀被剪掉了吗?’

她说‘是啊,就是你出生的那天’”

这是剧中女主的一段独白,也是我认为对整部剧点题的段落之一。

故事发生在一个距大陆48公里外的小岛上,岛上只有127名居民和一座小教堂,这是一个日渐衰落的小岛,岛上住着的都是被“剪断翅膀”的人。

-----------------------------------剧透线---------------------------------

三个归乡人

故事开始于三个人的回归。

男主莱利,在大城市打拼,事业发展顺利,一次酒驾致人死亡,一切归零,服刑4年后,带着一颗绝望的心,重回小岛。

女主伊琳,16岁离开小岛,追寻自己的演员梦,却不知不觉和一个家暴的酒鬼住到了一起,直到某天发现自己怀孕,她决定改变,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那个人,回到小岛,但与母亲不同,肚子里的孩子给了她生的希望,她怀揣希望归来。

神父保罗,80岁高龄终于在岛上居民的资助下,能够重走耶稣之路,但在旅途中迷失,偶遇恶魔(吸血鬼),却将其视为天使,重返青春后,自以为带着天启回归小岛,他还有一份私心,是希望拯救自己年轻时的爱人。

只是这时还没人知道,这位年轻的神父保罗就是岛民们熟悉的老教士普鲁伊特。

第一集有一个细节,就是神父在深夜把一个大木箱推进屋子,事后我们知道箱子里装的就是恶魔,而这时神父还以为那是天使。

这也是剧中第一次使用垂直的俯视镜头,在这里真是名副其实的上帝视角,仿佛上帝默默的看着自己的信徒亲手把恶魔带入人间。俯视镜头在整部剧中出现的很少,但每次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神迹

如何让岛上的居民接受天启,神父保罗显然是有周详计划的,他知道,直接让“天使”现身只会让人们惊恐,所以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也许潜意识里,他也清楚这个“天使”有些可疑,只是不愿放弃那美好的希望。

他把“天使”之血掺入葡萄酒中,作为每次弥撒后的圣餐分发给众人,静候“神迹”的出现。

一切都是有序推进的,先是老人的视力恢复正常,然后坐轮椅的女孩站了起来,一个名副其实的奇迹,岛上居民的信仰指数拉上新高,然后开始出现老人返老还童,最终的高潮则是起死回生,也到了“天使”现身的时刻。

一系列的奇迹已经让岛民们不再怀疑,这个失去希望的小岛,住满了折断翅膀的人,他们急于抓住一切希望,这些奇迹让他们觉得自己重获上帝的眷顾,他们不顾一切的信仰,既然有翅膀,那想必一定是天使吧。

狂信者、盲信者、虔信者

狂信者,基恩小姐,几乎是小岛的实际话事人,为人刻薄、恶毒,无丝毫宽容之心。

她几乎没有自己的语言,但她熟读《圣经》,随时断章取义,用上帝的话来为她所用,去支持她反复无常的立场,借助上帝的语言她获得了力量,也让信众无从反驳。

狂信者们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但偏偏有颗贪得无厌的心,所以他们必须借助比自己更大的东西,任何宗教、组织、运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集体力量的寄生者,是其中的狂热分子,他们知道离开集体自己就一无是处,所以无论集体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都不为所动,只要他们能从中获得力量,而这力量来自天使还是恶魔其实无关紧要。

盲信者,那些受益于神迹,和渴望神迹而来的人,说白了,对这些人来说,信仰只是一场交易,赐福于我,我便信仰你,而做交易,恶魔永远比上帝在行。

盲信者是数量最多的人,他们没有坚定的立场,只是随波逐流,他们多数时候如绵羊般显得弱小而善良,但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与引导,他们随时会摇身一变成为择人而噬的恶狼。

虔信者,如伊琳、莱利,莱利的父母、还有警长等人,他们的信仰不因外物而变,平时看起来与盲信者无异,但当混乱出现时,他们就是那些保持良知的人。

恶魔也许真的存在,但把恶魔引入人间的永远是人,绝望中的神父成为了盲信者,把恶魔认作天使带上小岛,狂信者基恩想成为神的代言人而把众人献祭给恶魔,最终是虔信者们没有迷失自我,阻止了更大灾难的发生。

莱利在成为吸血鬼后,选择断了自己的后路,在海上与伊琳一起迎接日出,在最后一刻他终于完成了赎罪,也让伊琳明白了岛上发生的事。

伊琳在最后一刻剪断了恶魔的翅膀,切断了危机,也与童年时的回忆形成了某种呼应。

殊途同归

男主莱利在船上与女主的最后一段对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莱利指了指夜空,说“那里就是一切的来源,星空。

原始人每天狩猎采集,到了晚上,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取暖,他们遥望远处的山谷,看到其他的篝火,像是地平线上的小小光亮,他们知道那是黑暗中其他人的所在之处。

然后他们抬头看到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没有宇宙、星球、光波之类的概念,他们觉得那看起来也像是远处的篝火。

‘那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想,‘在那么高的地方点燃篝火?’他们开始彼此编故事‘那些人?他们一定非常了不起,一定强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有的神、宗教,每一场圣战,所有这一切,都从那里开始。”

最后一集,伊琳弥留之际,躺在地上仰望星空,她突然回想起之前与莱利关于死亡的对话,她在此刻开始继续那段对话

“身体中的细胞在逐个死去,脑中的神经元在不断放电,我以为我会害怕或绝望,但我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在这一刻我太忙了,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这副躯体几乎就是虚空,哪有什么实体?只不过是能量在缓缓的震动,并没有“我”的存在,从来都没有。

我身体中的电子旋转、跳跃,与我身下土地和我不再吸入的空气中的电子混合在一起。

然后我记起,没有哪一点是结束或开始。

我记起,我是能量,不是回忆,不是自我。

……

凭借记忆,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就好像一滴水回归了海洋,而它其实一直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部分,你、我、我们的父母、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每一颗原子、每个星球、每个星系,所有这些。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当我们说“上帝”时,指的就是这些,那个整体,那个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此刻,我终于想起,不存在时间,不存在死亡,生命是一个梦境,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直到永恒。“

伊琳的这段独白,是宗教,也是科学,我们可以称之为信仰。

最终,在阳光的照耀下,所有死而复生的人瞬间燃烧,化为灰烬。

无论你是基督徒、穆斯林、无神论者、吸血鬼还是未及降生的胎儿,我们从星辰中来,终将重归群星之间。

外延

这部《午夜弥撒》的主创也是《鬼入侵》系列的创作者,的确保持了高水准的剧作水平。

不过这部剧属于比较慢热的类型,在恐怖片中并不常见,加上大量的宗教内容,所以可能还有些挑观众。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剧,虽然可能也有大量宗教的隐喻没看懂,但它还是给了我很大的解读和回味的空间,无论是把恶魔看作真实的,还是隐喻的,故事都说得通,而且有很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在看到后面的时候回想起来,才发现前面看似没用的闲笔,都是精心安排的。

剧中最后一场午夜弥撒,集体服毒自杀的场面几乎就是“圭亚那琼斯城”事件的翻版,只不过现实中不会有人死而复生。

另外,这部剧还让我想起了朴赞郁执导的电影《蝙蝠》,里面宋康昊饰演的也是一位变为吸血鬼的神父,与这部剧中的神父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也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只是没有《复仇三部曲》那么有名,推荐喜欢这部剧的也可以找来看下。

最近网飞新片出的很勤,前不久的《鱿鱼游戏》和这部《午夜弥撒》都值得一看,十一打算原地休息的朋友,可以囤起来了。

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

 4 ) 工具人"天使"?

"天使"的塑造完全失败了。迷失的年迈神父在昼夜不停的大风暴中遭遇了古代邪魔,不可言明的力量甚至可以让人返老还童。后续"天使"在分给神父鲜血时的衣着举止也表明了牠完全通晓人类社会的规则。可是“天使”在剧中作为一切的祸根,不仅没有半点高贵、威严、宗教的味道,反而如同一个全然的动物、一条狗、一只猪一般。念了那么多经,真正的祸根却如同工具一般没有一句自己的台词,怎么讲,最起码"天使"第一次盘旋在小镇时,"他巡视地上,如同巡视他的国"这种嗑你得唠两句吧。

失望。

 5 ) 矛盾是全剧的主题

《午夜弥撒》是一部由导演迈克·弗拉那根执导的基督教题材的7集迷你剧。本剧对宗教与现代社会的矛盾、绝望与希望的辩证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

剧情简介

小岛教堂里年迈的神父在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路途中迷路并遭到了生着一对翅膀的神秘生物袭击。饮下生物的血后神父重焕青春,相信拯救自己的是天使,自己穿过死亡成为了神的使徒。于是他把天使运回小岛,打算把福音传播给岛上的信众。回到岛上,小镇居民没有认出恢复童颜的神父,神父布道比以往更加激进,并施展了神迹。他在圣杯里悄悄掺入少量天使的血,先后让禁锢在轮椅上的少女重新行走,让病入膏肓的老妪恢复健康。人们开始崇拜神父,逐渐丧失理智,变的狂热。然而神父每施展一次神迹就会变得虚弱,并且逐渐发现自己对于鲜血不断增长的渴望。一次神父失手误伤了一个信徒,他竟然没有对其进行急救,反而开始贪婪的吸血,逐渐丧失了负罪感。这一幕被狂热信教的修女Beverly撞见。然而,他们并没有认为这是邪恶的,反而认为没有负罪感是因为来自神的意志。之后在修女和部分狂热信徒的怂恿和支持下,神父和修女开始按个人意志歪曲经义,误导人群,激发狂热,最后招致了整个小岛的毁灭。

关键词探讨

盲目

在观看过程里最大的困扰就是为什么神父和岛上的居民会如此盲目,善恶不分,始终没有对神迹和背后的力量产生过怀疑。不过仔细推敲后,发现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先从神父开始说起。

神父的盲目是由对神的坚信和绝望的心理所造成的。

神父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和坚定的传教士,但是他年轻时却私通信众育有私生女。这是对自己所献身的圣坛的亵渎,严重违背了教义和职业道德,身处俗世欲望和教义约束的矛盾中的神父注定内心挣扎。首先,他为自己亵渎神职而感到羞愧,为不能尽父亲的责任而感到亏欠和愧疚。想斩断尘缘尽心侍奉圣职却又难抑制对妻女的牵挂,想照顾妻女又迫于社会舆论和神职要求而不得不把感情压抑心中,同时为保护Sarah而对他们的关系守口如瓶。妻女于前而不敢认,圣殿在上而愧侍神。在强烈的负罪感下,神父选择潜心研学经书、虔诚侍奉圣职来为自己赎罪,把自己投入宗教之中希望藉此冲淡自己的痛苦,寻找解除痛苦的方法。斗转星移,神父年岁已高,修行亦深,逐渐成为了岛上德高望重的圣人。

神父虔诚的信仰指引他走上了朝圣的道路,也正是这种信仰成为了蒙住他眼睛的纱布。神父的信仰已经到了一种迷信的程度。“圣经里,迫害基督徒的扫罗作为一个罪人在接近大马士革时被强光击倒以致双目失明,然而他收到了基督的启示转变了信仰,然后重见光明,成为了使徒保罗。”神父是如此坚信圣经里的故事,以至于把自己的经历和扫罗做类比,为自己的离奇经历附会地寻找符合的宗教解释而不是科学辩证的来进行分析思考:此时的他已经狂热了。同时,神父把自己和罪人扫罗类比,这证明他心中存有强烈的负罪感,认为自己也是罪人。而扫罗最后得到了宽恕和救赎了,这反映出神父虽自知有罪,然而依然对获救有着强烈的渴望。然而,如果是根据教义和但丁的神曲看,身居圣职还通奸这种行径指定是要下地狱、不能得救的。这就意味着获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求和臆想。此时在神父的心中由不能获救的绝望导致了自己可以获救的臆想,并且这种臆想占据了神父的心智。因此在活下来且返老还童后,他把这作为对自己获救的证明,并进一步进行自我催眠、自我欺骗,认为我是被选中的。如果他愿意自己是被选中的、是能够获救的、是上帝的使徒,那救了他的他肯定就愿意认为那是天使了。所以说,认为那玩意儿是天使其实是因为神父认定了自己是上帝的使徒。因此他就不用,或者说他就不愿意用科学来解释分析,而用圣经来附会说明。甚至当他发现自己在误杀了Joe并喝干他的血之后却没有负罪感时,居然还用圣经的典故来为自己开罪,甚而还给予这种瘆人的事情正义性和神圣性。活下来之后,神父决定回到岛上传道,把天启带给岛民。然而,这时候驱动他传道的已经不是教义本身,不是对神的赞美,而是自己渴求得救的臆想。神父传教、施展神迹的目的除了传授天启,一定程度上也是为认为自己得救这件事寻找证明。

另一方面,神父的盲目还因为人类原始的对自身渺小的恐惧和对未知的恐惧。第一,神父当时是弱小的。假如神父年轻力壮、当时头脑清楚、精神充沛,假如他还携带了充足的物资,假如当时面对风沙的不止他还有朝圣队伍里的所有成员,他还会需要黑暗里的怪物的所谓援助吗?遇到这种面目狰狞的怪物肯定就转头就跑,谁还会把这玩意儿当成天使啊?第二,天使的形象是未知的。假如万物都是可知的,天使长啥样圣经里写的画的清清楚楚,人知道灵魂和死后去处的真相,那么神父就不会纠结洞穴里的怪物是天使还是恶魔,也就不会因此走上歧途了。在恐惧和绝望之中,人们愿意相信一切有可能拯救自己的事物:溺水的人会紧紧抱住急流中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失去平衡的人会竭力寻找支撑。对于神父来说,此时在将死绝望的湍流之中唯一可以抓住的就是恶魔的援助。生存的欲望压倒了神父对善的追寻和对恶的背斥,最终使他饮下了恶魔的血,就此堕落。

从这里可以看到宗教信仰的一些特点,那就是我们愿意相信未知里是一种更高力量的存在,无论是上帝还是安拉。然而,这里也有令人迷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面对未知的更高力量,我们愿意相信他是善良的、是正义的、是仁爱的,而不是邪恶的、沮丧的、恶毒的呢?我想那就是希望。

希望

生产力欠发达的时代,正是自然崇拜产生且兴盛的年代。人们为什么崇拜自然不崇拜别的呢?因为对于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的人类社会来说自然是莫测的、强大的乃至无敌的,活下去的本能使人示弱,因此人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可是,即便地震、海啸、干旱带来那么多伤亡损失,人为什么还愿意献出家畜和粮食来敬奉自然呢?那是因为人们有生存的欲望,心中有希望:虽然摸不透老天的脾气,但还是每年献祭点牛羊吧,希望能够讨老天爷欢心,今年雨水能多一点。可见,人们的信仰其实都是带有一点交换性质的,不过是不太清楚交换能不能达到目的、被赐予的是什么、谁赐予、怎样赐予的这些问题罢了。然而,这些问题虽然没有答案,但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是对答案美好的、积极的猜测、希望和向往。希望使人们坚定信仰。

希望这种东西本身出自于人生存的愿望,不需要什么证据和证明。虽然没找到原本的台词,但我记得有一句,“信就行,不必寻找原因”。当希望需要依靠所谓肉眼可见的证据来证明时,那么希望就不再是希望,却堕落为附会和愚昧了。岛上居民普遍过着不如意的生活,他们的能力无力改变现状,心中普遍渴望能有一股拯救自己于危难中的力量,于是他们大都虔诚信教。但是,他们所信仰的真的是上帝吗?还是说,无论是谁,只要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心愿的就是上帝、就为他们所信仰呢?他们信仰的是自己的欲望,而渴望在生活里寻找能够证明愿望可以满足的证据。这时基督教刚好是一个普适的、系统化的、有一定历史积累的学说,适应了他们的需求。对宗教的虔诚不过是他们无穷欲望的外在表现和伪装。于是,在不如意的生活里,因为他们愿意相信欲望能够满足,并且竭力使自己相信这件事(就像是催眠),生活里的一些小概率事件便和所谓神迹联系了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作用。不过,在剧中导演做了影视化的具象处理,比如轮椅少女站立行走、老人恢复神智、返老还童的医学奇迹。妙的是,这些神迹在圣经里都有类似的记载,例如耶稣使盲人复明。这时候,神迹、传教和人们的自我催眠相互作用,视听就被混淆,而一种疯狂的、病态的狂热和偏执就产生了,形成了一种难以打破的屏障。这种屏障只有当遇到了毁灭性的标志性的例外事件时才能被打破,人们才会突然醒悟过来。这时候圣杯里传递的葡萄酒不是基督的血,而是疯狂。这种疯狂完全压倒了人的理智,使人恢复到蒙昧状态。当人愚昧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利用,就意味着臣服和服从。

其实臣服是这种狂热的必然结果。对更高力量的承认就以为对自身的贬低。为一个至高力量服务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全给出去,这时自由意志就被剥夺了,人就成了一个超然意志的容器,而服务的目的就是最后能够回归意志本源,即进入天堂和上帝同在。【注①】

如果人果真得到了上帝的召唤和启示,即成为了上帝意旨的容器,其实也就是成为了上帝的代言人。这时个人的意志和上帝的旨意与圣经的教义就是统一的、一致的。神父说的就是上帝说的,神父对圣经的解释就是上帝的原意。上帝的神通存在于不可见的经文里,神父的神迹却是近在眼前。神迹的震撼力占据了人们的感官,于是对上帝的崇拜就逐渐异变为对神父的个人崇拜。

《马太福音》说,不要称地上的任何一位为父,因为你们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父。对神的崇拜可以是宗教,而对人的崇拜就变成了邪教。神父和Beverly自认为代表神的旨意行事。当神父决定了自己是神的使者的时候,他就把决定的权利赋予了自己,实际上就把自己作为了人间的活神。从此人的善恶、事物的正邪不再是由神决定的,而取决于神父的判断和他对圣经的解读。这就恰恰违背了圣经要求。旧约里,先知以利亚与信奉伪神巴力的邪教斗法,并且最后用天罚将其摧毁。圣坛的捍卫者反而成了渎神者,牧羊人反而成了迷途的羔羊,这种合乎情理的荒诞就是这部剧的精彩之处。

先知是罕见的,而剧中的Beverly显然不是先知,她完全没有预料到船只和最后的庇护所会被烧毁。狂热驱使下的人们由于神迹、传教和自我催眠的多重作用,一路上追随神父和Beverly的指示,然而此时Beverly的无知和庇护所的毁灭像炸雷般惊醒了众人:原来他们一路追寻的并不是上帝的意旨,神父并不是先知。于是,神迹的诱惑、传教的欺骗和自我催眠的形成的三重心理防线这时统统被击溃,而这种病态的狂热和偏执形成的屏障就被瞬间打破。不能得救的绝望让人们瞬间清醒过来;希望并不是靠外界施与和满足的。

全剧主旨

一,本剧探究了宗教观点和现代社会的矛盾。这个矛盾又可以细分为几个矛盾。

首先是现代社会里神学观下的认知矛盾,或者说未知和有知的矛盾。总的来讲,剧中笃信圣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用未知去验证未知,并且用未知来作为领导。比如说,当轮椅女孩奇迹般的复原站立行走时,他们选择用圣经的经文来解释这一现象,而不是依托于有实验、数据支撑的科学理论。当圣经上的话以这些神迹的形式应验后,他们就变得更加迷信圣经的教义和神父的教诲,并把它们作为了指导行动的思想,接着变得盲从、愚昧和疯狂。这就是第一个导演想表达的内容,用未知去验证未知,用未知来指导行动,只会倒向无知、愚昧和盲从。

其次是宗教与科学的矛盾。这一点和第一点有所重合,因此不加赘述。

然后是宗教和现代社会的制度和设施的矛盾。当司法公安法律制度与宗教发展产生矛盾时,在狂热宗教信仰和信念的驱使下,宗教分子公然袭击警察,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冲击着社会制度的稳定性和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信心。

接着是宗教和现代教育的矛盾。与宗教教育相结合的传统教育很明显已经不适应现在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为防止由教育内容不当可能招致的如种族歧视的社会问题,教育亟需把意识形态教育和中立的学科知识严格区别开,尽可能避免由于信仰立场不同而导致的不平等和进而引致的宗教对立和种族隔阂。

接着是宗教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暗示着种族差异、歧视和不平等。在基督教占据主流的社会里,以伊斯兰教为代表的异教是不占据生存优势的,而这种宗教间的不和谐直接影响着其信众的生活。尤其当类似911那样的带有一定宗教色彩和种族意味的恐怖袭击发生后,之前看似风平浪静的宗教界和政治界马上就会掀起骇浪惊涛。而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由于宗教上和民族上的联系,非议、怀疑和中伤马上会接踵而来,他们的家庭、事业都将遭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宗教上的冲突和矛盾,无辜的少数族裔的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而美国种族歧视的社会问题又要进一步加深。

最后是宗教信仰造成的伦理问题。剧中,由于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警察父子产生矛盾和隔阂,甚至彼此怨恨。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并没有把人们的心聚在一起,反而给家庭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分裂。

二,绝望和希望的辩证关系。小镇居民生活在一种繁复的沉闷的日子里,一种可以认为是绝望的情绪里。小镇居民普遍营渔业为生,然而油轮泄漏污染海水严重影响了渔业,居民生活压力加大。轮椅女孩的父母花光积蓄四处求医为女儿治病,然而康复无望且负债累累;男主深陷车祸的阴影里难以融入社会;Joe在误伤女孩后处处遭人白眼,心怀愧疚和愤恨……在这种悲观情绪的笼罩下,人们迫切需要倾诉和压力的释放,于是宗教就成为了他们寄托心愿和缓解压力的对象。当神父施展神迹治好了女孩的双腿,医好了卧床的老妪,长久的绝望阴影里似乎投进了一丝难遇的光线。而正如溺水的人那样,这群不幸的人拼命想抓住这一丝希望,并竭力使自己相信抓住的确实是希望。然而,正是他们所抓住的这看似希望和保佑的东西造成了后来一系列不堪设想的恐怖后果,带来了家园的毁灭和堕落。当人们目睹家园燃为灰烬,一切归于尘土,此时幡然悔悟,彻底清醒,坦然迎接日出时的终结。由此虽性命不保,却杜绝了更深的堕落和沉沦。

绝望会使人变的盲目。绝望之中人会丧失辨别能力,变得短视,病急乱投医,把一切看上去能够救命的东西都当作是庇佑。然而,绝望的短视中所看到的零星的唯一的希望往往是有伪装的,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更深的绝望。

绝望又会使人变得清醒。抛弃了一切幻想,重新审视自身,小镇居民们终于认清了所谓神迹的真面目,把自身从神的幻境和束缚里抽出来。最后小镇虽然陨灭了,但居民们没有继续堕落,这给他们灵魂救赎带来了希望,也给小岛以外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在这里,就像破釜沉舟一样,绝望又孕育了真正的希望。

总结一下:被视作最后希望的稻草往往引致绝望,彻底的绝望使人清醒并带来希望。真正的希望不是幻想从外界得来的;人最后只能靠自救,只有自己去发现创造希望的条件,希望才会到来。

三,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不是任何一种特定宗教的特定产物。任何宗教都有可能因为神职人员和信众的错误而滋生狂热,进而演化成恐怖主义。这意味着曾经被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利用的宗教也许确实应该被有所提防,但是不应就此被歧视和污名化。同时,那些尚未被恐怖主义染指的宗教也不应对内部潜在的威胁和苗头放松警惕。恐怖不是某种特定教义导致的,而是宗教里普遍用未知指导下的愚昧和盲从导致的,由个人身份的剥夺导致的。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这种对所信仰的虔诚信念导致的狂热就成了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主义。就像酒神的传说,彭透斯的母亲在对酒神的信仰里发狂,最后竟带领妇女手刃了自己不敬神的儿子。这种接近兽性、丧失人性的疯狂和贪婪才是真正的恐怖。每一次科技对=领域有了新的革新时,愿宗教体系的权威必然将受到挑战,有时不得不为适应现代文明而对教义进行调整。这就给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创造了新的契机

四,还有就是其他一些比较零碎的观点表达。比如性善论和性恶论。那些本性就恶的人不会因为学写了几句经文和教义就变成好人,而本性善良的人也不会由于喝了恶魔的血就泯灭人性。再比如教义要求和世俗欲望的冲突,科学的心理治疗和宗教传统的忏悔的矛盾,由宗教差别导致的民族矛盾,等等。

总之,午夜弥撒是一部优秀的,富有哲理的电视剧。尽管导演在叙事节奏的掌控上还需加强,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对宗教哲学进行深入探讨的、发人深省的好剧。

注释:①这种对教民的PUA在中世纪这样的黑暗的、人们感到无力的时代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人们普遍把希望寄托在神上。然而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变得更加有能力和自信,更加渴望去追求物质享受,这时贬低人抬高神的洗脑策略就遭到了挫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得救和祭司的权利交还给教民,宗教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和世俗社会相适应。如今反对宗教受现代主义影响的原教旨主义也正在兴起。对经典的字面解读和反现代主义、自由主义使得原教旨主义更加的激进和极端,对教义的坚持使得一部分人甚至变得迷信和反科学。

 6 ) 觀後感

一、神不如鬼

導演在眾人的疑惑和驚訝中巧妙地設置了對“人性”的考驗:

島民們在親眼目睹“天使”為這座廢土帶來奇跡和永生後,大多數人都選擇喝下“毒藥”——“天使之血”,當他們重新醒來時已經變成了嗜血的怪物並開始追殺沒有參與午夜彌撒的其他人,在黑暗中群魔追逐生命的時候才能重新回味這個故事一開始就給出的種種“明示”:

年輕神父到來說老神父在陸地上養病,他頻頻創造奇跡,開始讓人愛戴,更讓人覺得他是神的代表。

《午夜彌撒》大量鋪墊了島上居民來到天主教堂做彌撒的過程,由於生活過得並不如意,人們也將這里作為他們心靈的寄托,但新來的保羅神父不只是表面所見的年輕且具有領袖魅力而已,除了扮演為居民告解過錯和帶來正向能量的心理支柱之外,也藉由他對於上帝的虔誠信仰給人們提供實質的影響和幫助。

然而只有修女通過蛛絲馬跡猜出他就是那個早去耶路撒冷朝拜的老神父,鏡頭也同時拉回到神父擁抱黑暗的回憶中——

荒野迷途,誤入古跡,遭遇“天使”,被轉化成年輕時的自己。

最要命的是“天使”要他帶自己重返小島,神父激動地以為這是“福音”,甚至自欺欺人地在正式變成嗜血幽靈後還一廂情願地以為這就是大家最需要的“未來”。

然而有的人並不是這樣想。

其中就有開場回到島上的年輕人萊利。

他曾因為酒駕導致一位無辜女子喪命,不僅身敗名裂還要坐牢,警察在現場詢問他的話也讓他久久無法釋懷:

“為什麽上帝每次車禍都帶走無辜的人,而酒駕者卻只傷及皮毛?”

於是出獄後他選擇回到島上,聽從虔誠信奉的父母安排每天都去教堂參加敬拜,可當他發現這個教堂充滿詭異的氣息時他有些猶疑,於是他找到了曾經的戀人艾琳,向對方訴說自己的發現。可這些私底下的疑惑全被淹沒在島民們愈發狂熱的信仰中。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無意間撞見了神父的秘密,神父把他轉化成同類並告訴他:

“這些都是為妳好。”

此時《午夜彌撒》最打破常規的地方來了:

萊利知道即便說出來也沒人會相信,於是他晚上把老情人艾琳叫了出來,兩人泛舟海上,等待著朝陽,當陽光出來的那一刻,萊利看著眼前的女人似乎幻化為車禍身亡的女子,他完成了救贖化為灰燼,也終於用自己的死亡讓別人相信魔鬼的存在。

之前我一直認為他作為男主該活到最後,誰知竟早早退場。

“人類值得拯救嗎?這是萊利留給觀眾的一個問題,也是《聖經》中反復探討的命題。

《午夜彌撒》用艾琳最後的掙紮來回答:

信仰的目的是救贖靈魂,不是永活肉體,更不是靠吸食別人的生命茍活在世上。

二、鬼不如人

那場教堂里集體自殺的戲無疑是全劇最耐人尋味的情節——

神父在午夜時分號召全體島民前來教堂,並向大家鄭重介紹降臨人間的“天使”時,那個身材高大、被一雙肉翼包裹著的怪物緩緩走了進來。

它當著眾人的面展開翅膀,可以看出完全沒有語言的能力。全憑神父在“解釋”:

這就是天使,它會讓妳們從此獲得永生。

人們從震驚惶恐中逐漸平復下來,立時分為兩派,一派早已如修女一樣癡狂地崇信“天使”,即便需要吸食人血也被選擇性地無視。一派則完全沒了主意,只有女主艾琳和僅剩的兩三個人選擇直面惡魔並要殺了它。

奈何愚昧的島民們蜂擁而上制服了他們,並紛紛選擇接受轉化成為同樣的惡魔。

從他們看著怪物走進教堂、到為了得到“祝福”喝下毒藥,再到死而復活後如鬼魅一般(實際上也的確是)啃食人類,整個故事才迎來了高潮。

艾琳等人頑強掙紮著怪物們的追擊,一心渴望在信徒中間建立其權威的修女則燒毀了除了她所聲稱的“方舟”——教堂旁的一個活動中心之外所有的可藏匿的住所。

她內心里有著極強的權欲和控制欲,即便成了怪物,她也想要繼續掌控目所能及的一切。

艾琳等人在奄奄一息時用盡全力劃破試圖飛離島嶼的惡魔的翅膀,阻止它誘惑並傷害無數的更多人。這個午夜里充滿了血腥和殺戮。

然而在劇中作為審判之象征的日出前,本性善良的人實現了屬於自己的救贖:

被咬死後成為怪物的萊利父母選擇不去傷害其他人,他們與親朋擁抱歌唱,正直的警長和他的兒子在海邊完成了穆斯林最後的敬拜,在歌聲中他們面向太陽平靜地接受死亡。

而那些選擇黑暗的人們呢?只能一邊舔著滴血的嘴唇一邊慌亂地四下找尋藏身之處——修女留下的“方舟”早被好人們燒毀,正義在邪惡面前選擇了“同歸於盡”。

修女絕望地在地上刨洞,最後她也放棄了。僅剩的一對男孩女孩在大人們的保護下坐上了真正的方舟,在海上看著好人和壞人一起沐浴陽光並熊熊燃燒。

三、後記

《午夜彌撒》的敘事很舒緩,雖然它是一部驚悚類型,但絲毫不影響觀眾在觀看時欣賞畫面中的小島和神父莊重繁瑣的宗教儀式,當然它值得稱道的還是在一座小島上呈現出的人間百態。

年老的說自己不怕老,卻害怕死亡。年輕的總想得到更多生命的垂青,卻無力於現狀,只能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人和自己走向衰老。當誘惑到來時,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臣服和盲從,哪怕他們心里很清楚眼前的究竟是“神”還是“魔”。

這部劇對宗教的解構、反思讓我印象深刻,對死亡的闡述又理性、冷靜。就像《午夜彌撒》最後,修女想要挑選登上“方舟”的幸存者卻落得全滅下場的結局,透露著這部作品背後對於極端思想的批判與諷刺。

《午夜彌撒》正是藉由這段故事探信仰的意義。

它只是借用一段恐怖的故事讓人看到其背後關於生死、神魔的辯證,以及信仰給人的心靈寄托與“過度”的後果。

至於如何在信仰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多少都會有些收獲。

 短评

可能是恐怖惊悚片导演中台词写得最好的一位,又是一次关于宗教,信仰,向死而生的深入讨论

6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要是抱着来看紧张刺激恐怖片可以直接退出去了,这部剧肯定不适合你。今年最喜欢的一部,镜头配乐演员台词绝对值9+,甚至觉得比团队拍的其它作品更好。

8分钟前
  • 汽水不太热tsy
  • 力荐

我们来自星辰的叹息,尘土是我们的归处。从创世纪到启示录,七小时剧本涵盖原初行至灭世的宗教寓言。Mike Flanagan自编自导的文本之厚重,嵌套之精巧,新世界与旧经卷的概念召回映射,梦魇迎来日出。重获光明,分开海水,第二次机会才是神迹。《圣经》如诗亦如谜,宇宙天顶是无垠梦境的剧院穹窿,圣歌吟唱同独白倾诉架出进入天堂的虹桥,唯有联觉思想与情感的音乐可以超越语言形成和音走出尘世。多少邪恶假你之名行骗,多少华美会堂借你之手以群分谎言屠戮羔羊。天使一登场,撒旦就发笑。垂死重力不断牵引我们坠向死亡黑水,徒劳划桨无法抗衡潮汐的圈禁。Deucalion和Pyrrha的方舟驶出洪水火海,911阴影尚未驱散,午夜复苏指控异教的鬼瞳正在你我之间睁眼,真正恐怖莫如人世。失去同理和良心的世界,德古拉将从废墟升起。

9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如果天使即是恶鬼、那么神迹也是诅咒,相信重生还是选择救赎,最终殊途同归。Hill House讲家、Bly Manor讲爱、这次Midnight Mass讲信仰,多场主题深刻的辩论,强调象征、符号意义。比较起来尤其结局略不如The Haunting系列的感染力那么强。即便如此,美国恐怖故事的标杆仍然是Mike Flanagan

10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剧情是真的摸,高潮是真的快,说话是真的多,画面是真的美!

11分钟前
  • JsyShikka
  • 推荐

午夜弥撒是这三个里我最喜欢的。部分原因是对吸血鬼题材长久的爱,没想到的是利用它解构了信仰系统,很惊喜又很合理。基督教许诺了宏大的永恒,但上帝已死,世界处在虚无时代啦;吸血鬼却能以几乎唾手可得的永生考验你。我们存在主义废物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在黑暗的水中央,等待日出,在晨光中燃烧自己向你证明世界已经疯了。最后一集(两集 煽的有点超过,小扣一星。

15分钟前
  • 快乐小分子
  • 推荐

死亡是浪漫的,从来就没有“我”的存在,不过都是宇宙的简单的梦境罢了。"Remember we are dust and to dust we shall all return." (第五集的结尾最棒,最难受绝望,撕心裂肺,比第七集的冲击力要大不少)

16分钟前
  • 梵顿Kirin
  • 力荐

需要用心去细品的好剧。这不是什么恐怖爽剧,而是讨论人性与神性,死亡与救赎。如今的末法时期,宗教早已不是原本的样子,如果上帝能展示神迹,魔鬼一样也能,路西法模样的天使就是如此利用人们的信仰,人性被曲解的教义所扭曲。宗教信仰的产生就是为了给人们指出生的意义,以及死亡时的安慰。当末日来临,真正的信仰也给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救赎,一切的存在都是能量的震动,生命是宇宙中的梦境,死亡来临的时候,将会以一个最宏大的梦来谢幕。众人高唱着“Nearer My God To Thee”一起Dying in the sun。

19分钟前
  • 不可名状
  • 力荐

一个男孩请他喜欢的女孩和他一起半夜出海划船,一直划到天亮。在海上他和她讲了一个故事,讲自己是如何被一只吸血鬼咬了。女孩问:你是想吓我吗?想让我无路可逃?男孩说:不,我是想让自己无路可逃。我知道我一直没有你那么坚强。我想让你亲眼看见,你才会相信。我希望你能一直划到大陆去,不要再回那个岛,虽然我知道你一定会回去救所有人。他看着天上的星星,星星的光晕在他的眼睛里无比明亮和美好。天边一点点亮起霞光,最后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脸庞上。这一刻,他看见女孩小时候的样子,人生若只如初见,真美好。女孩伸出手去拉他,下一秒却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男孩在眼前燃成了灰烬。

22分钟前
  • Iron
  • 还行

导演还是喜欢做很久很久的铺垫。感觉他要用一生来超越鬼入侵了。

24分钟前
  • Colee Z
  • 推荐

沉稳慢热,恢宏磅礴。邪恶的天使,扮成神迹的引诱,把堕落当成飞升,把杀戮说成救赎。跪向真主的人因为信仰的不同和犹疑而得救,那些不进神门的人却都被屠戮。最让人动容的其实是那位医生,宁做一个死去的人,也不当可能永生的鬼。那最后的小小方舟上留下的是世俗意义上的男孩女孩,还是宗教意义上的又一版本的亚当与夏娃呢?

27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七集的体量,把“尘归尘,土归土”写得悲戚而高尚,很不容易了

31分钟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9/10,纯宗教和哲学剧,熬过前两集之后第三集开始就很好看,第六集群魔乱舞,只要能看进去,内核很值得细品,死亡与重生,神性与人性,信仰与执念

36分钟前
  • mills
  • 力荐

我是沙砾,河流,森林与山川,是跳动的神经,流动的血液,跃动的原子。我飞过大海,翻过高山,走进黑夜,迎向朝阳,变成宇宙以及无边际的梦。

41分钟前
  • 粮食鱼
  • 推荐

“天使”出场时整部剧的表达已经昭然若揭了:它是魔鬼也是天使,是饮血者也是供血者;可以对标的宗教也如是:是纯洁的也是邪恶的,是希望也是绝望。大量密集的宗教与哲学的台词,文学性根基由前几集缓慢扎稳,伴随着片中的血浆,却谱写出弥留之际最浪漫的诗篇。宗教即是这个世界硬币的两面,可最终得以汇聚——死亡前亲吻爱人,日出前结束一切,信仰/归宿都在熊熊燃烧,重生之前必先毁灭。两段关于死亡的谈论,简直美得要哭出来了。

43分钟前
  • 后自愈
  • 力荐

人该不该有信仰?你信仰的是否就是你信仰的?从头到尾都在让人不断反思,可能开启了一种新类型片叫哲学恐怖(笑)整体节奏偏慢,剧情推进不是个典型的恐怖片。比起对鬼怪的恐惧,人们信仰的崩塌、对生命的放弃才是最深层次的心理恐怖。可能是个疫情时代让人活在当下,珍惜所有的教育宣传片:哪有什么神拯救你?你命只由你!

45分钟前
  • "eMily"┆rehab
  • 推荐

🍅91%🍿75%(不是你喜欢的那种;弗拉纳根,质量保证。)银翼杀手的雨水、午夜弥撒的阳光,诗意地洒落,普渡,无论善恶。

50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看海报以为是部邪典血浆片;看前几集以为是部话痨神棍片;看完发现是部主题深刻诗意优美的神作 。对于人,最恐怖的无非是死亡,而这部剧集披着吸血鬼和宗教的外衣,以每一个“我”为本,认真地讨论了死亡,并告诉观众该如何面对,因为“我们是宇宙的梦境” 。

51分钟前
  • 达斯佛™
  • 力荐

有信仰的疯比和无信仰的丧比齐聚一岛,在一场伪宗教信仰复兴的“狂欢”后各自覆灭。披着怪力乱神的外皮阴阳某教+探讨人性,一反传统的吸血鬼故事拍法是优点。但我并不喜欢最后两集,或者说我喜欢的东西都在前五集。有趣的是,不喜欢这剧的人说前面拖沓,我反对;喜欢这剧的人说后面感人,然而我不喜欢。“无论在哪都不合群”确实是我的日常了……如果一定要有自己的参与在里面,我的参与就到醉驾无神论者小哥存在的时刻为止 ——他是我全剧最喜欢的角色。Father Paul有种怪异的魅力……blood-sucking Nick Cave!《God in the House》也非常适合做这部剧的outro

54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意识形态大旗能让人尽情施恶而无感于个体罪孽,而每个人总有一天会被割去翅膀;就像史蒂芬金改写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又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改写了《撒冷镇》

5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