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

剧情片香港1995

主演:腾格尔,娜仁花

导演:谢飞

 剧照

黑骏马 剧照 NO.1黑骏马 剧照 NO.2黑骏马 剧照 NO.3黑骏马 剧照 NO.4黑骏马 剧照 NO.5黑骏马 剧照 NO.6黑骏马 剧照 NO.13黑骏马 剧照 NO.14黑骏马 剧照 NO.15黑骏马 剧照 NO.16黑骏马 剧照 NO.17黑骏马 剧照 NO.18黑骏马 剧照 NO.19黑骏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7:44

详细剧情

  在草原上流传了多年的《黑骏马》的旋律中,离家十二年的白音宝力格(腾格尔 饰)重返草原,他要找到当年抚养自己的奶奶和青梅竹马的索米娅(娜仁花 饰)……幼年丧母的白音宝力格被父亲送给善心的奶奶收养,他和一般年纪的奶奶亲孙女索米娅自此开始了四季迁徙的牧民生活。在白音宝力格成长为少年时,一匹小马驹偶然跑到了他们的蒙古包外,这匹被名为钢嗄哈啦——黑骏马的小马陪伴着白音宝力格成长为少年。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来信,要求白音宝力格去城里的学校上学,在分别的前夕,不忍孙子离去的奶奶做主,让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订婚。三年后,学成乐器的白音宝力格归来,却发现索尼娅已怀有别人的孩子,无可奈何的白音宝力格再度离开了草原……  本片根据张承志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个人感受

晚上走之前决定看一部蒙古族电影《黑骏马》,没想到这一看让我心情复杂起来,犹如看了一部民族巨著、史诗级电影。

黑骏马以一个男人的成长历程做主线,更多的是描述了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女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让人泪奔,她已经把抚养孩子作为她生命、精神的支撑,毫无疑问已经将生殖崇拜上升到信仰的高度,生命的繁衍又何尝不是活下去的动力呢?女人继承了奶奶,她也将成为另一个奶奶…

而主角与齐齐格之间产生的情感寄托也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这是父爱的寄托,又同时是儿时回忆的寄托…让人感到无限哀思的同时又产生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和希望……

 2 ) 送你一匹黑骏马

发信人: watermoon (晴空), 信区: Reader
标 题: 送你一匹黑骏马(读张承志有感)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un 8 12:30:36 2003)

我真切低感到,自己正在体验这一个纯净透明的世界和一个可怕的,令人羞耻和心跳的世界的啮咬和更替。我在初次爱上了生活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失去的东西。
  这是在这个世界总在重演的故事,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留下美好的回忆,让人在将来长久的回溯。白云,青草,浅蓝的马蹄莲,玉带般的清流,美丽的姑娘在如火的夕阳下,醉人低盛开,记忆中总有一片绚美男再的朝霞,闪这姑娘黑亮的眸子。
  什么是美?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漂亮的姑娘,更在于一种心绪,一种躅躅独行对美的追求,就象那牧歌,高亢但却是悲怆的,直追流云,动人是哀伤的。
  什么是故乡?故乡有一匹黑骏马,有爱恋这的少女,是永远失去了,离开了才懂得去珍惜的故土,是城里的月光,那青绿迷力的梦。游子一生只有几次能回到故乡,而他却用一生去怀恋故乡,这是游子最永恒的根基,走遍天涯的落脚点。
  这个世界是有缺憾的,于是才出现了歌者,幸福的人永远写不出华丽凄美的章句,只要人还有梦想,有哀伤,就止不住地歌唱。
  人注定要歌唱,生活给了我们什么,几乎是千古不变的,不然那黑骏马不会流传那么久,不然人们不会深情地传唱它,那是什么让人如此心动不已?全情投入?那其实就是生命本身,生活本身。不管它是丑的还是美的,快乐还是忧伤的,赞美还是咒骂,人们都在饱含热情,用心生活。
  关于道德,我相信张承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到底人应该是自然人更合理,还是社会人更合理?如果他是自然人,就不会在意索米娅受侮辱而勇敢地和她在一起,相亲相爱,幸福生活,而他并不是简单的自然人,他的教育让他更接近社会人,有强烈的道德廉耻观念,他离开了草原,去追求他想象中文明的生活,远离了自然人,但他终于疲惫地回到了草原,也许他明白了什么。道德是什么?道德的目的是什么?但它又真的给了人什么?现代道德基本上是简单地区分了善恶,并有效地利用人的廉耻感,维持这样的道德。白音宝力格为了这奇怪的道德离开了他心爱的姑娘,他并没有幸福,那么它所信仰的是不是一种伪道德,什么是真道德?如何才能建立呢?我相只有善良的人能回答。白发额吉和索米娅虽然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比白音宝力格更懂的生活,现代教育到底教给了人们什么?教育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人让孩子学会更好的理解生活,而不是为些腐朽的观念背叛生活。
  草原是美好的,我相,城里人有机会还是去看看吧,在湖水中洗去自己身上太多的世俗气,人来自自然,还是要回到自然,才最自然。
  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这绒花雪白的芦荻,雁群吵嚷这,欢叫这,扑棱扑棱用翅膀拍溅这浪花。
  久久荻凝望这山峦河流云,黑马驹用那让人心疼又美丽无比的步法给一般的朝我们奔来。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http://smth.org·[FROM: 211.71.193.202]

 3 ) 关于“母亲”

前半段的伦理情节剧,为后半段的回归拔高了。很多出不需语言的诗性表达很动人,追随卡车的黑马,也最终随奶奶死在河边。风中芦苇唱起关于黑马的歌。还有腾格尔原唱和自己演绎的《蒙古人》。 其实这部片在今天看来狗血的伦理纠葛后,是《蒙古人》歌词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感情: 养育我的这年土地,当我身躯一样爱惜,哺育我的江河水,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片尾,留守在草原的女人向远走他乡无法归来的男人允诺,若你未来有了孩子,也交给我抚养。出于弥补失去的时光,也出于母亲的宿命。女人化身为昔日的奶奶,“母亲”成为草原本身。

唯独遗憾的,是谢飞老师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是——他给的处理太满了。其实如《盗马贼》一般的留白,会让本片更为惊艳。不过二十多年过去,都是后话了。

 4 ) 谢飞导演回顾展随记

重庆青年电影艺术展在第三届(也就是今年)邀请了谢飞导演作为名誉主席,也同时举办了谢飞导演回顾展的活动,于是有幸在大银幕上看谢飞导演的经典作品。作为谢飞老师的影迷,银幕重温《黑骏马》和《香魂女》是很棒的观影体验。无论是香魂淀上随风摇曳的荷花,还是悠扬的蒙古长调,都给人视听上的享受。银幕上演的悲情故事和对生命的思考生发的些许沉重感倒是很应和观影日当天细雨纷纷的天气。

改编自张承志同名小说的《黑骏马》,是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影片,它讲诉的是个体矛盾和选择的故事。与《本命年》不同,在《黑骏马》里,城市处于缺席的状态,故事发生在内蒙古草原上,人物性格淳朴,关系亲密。影片戏剧性并不强,推动叙事的主要因素是白音宝力格几次的“离去”与“归来”带来的内心变化。内在的冲突赋予了影片细腻的质感,片中导演大量运用人物面部特写镜头,将他们纠结的心理毫不隐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者设身处地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与角色获得认同。
影片后半段出现的索米娅回忆白音宝力格离去之后的闪回镜头是该片最触动人心的段落:寒风中思念白音宝力格的奶奶念叨着他的名字,索米娅在雪地里面对死去的黑骏马泣不成声。时空复现交织的策略使影片情感的表达更富有感染力,足以触到观众的泪点。
如果说《本命年》体现的是谢飞导演的纪实美学,那么在《黑骏马》里,这种美学诉求便变成了对诗意的探寻。影片中,大全景下是茫茫草原,人物和谐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内蒙古长调的多次出现更是加强了这种诗意。影片最后,白音宝力格骑着马再一次离开草原离开曾经的爱情,镜头定格在白音宝力格在夕阳下的剪影,将影片的诗情画意和崇高意境推向高潮。
凄美的爱情故事源于不同时期的白音宝力格对于爱的理解和选择,纵然结局是令人遗憾和叹息的,但是对于艺术作品而言,让人遗憾未尝不比让人满足来得更为深切,遗憾构筑了另一种美。

《香魂女》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观看《香魂女》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张艺谋的《菊豆》,比如它们都有对民俗的展现,对偷情之类场景的刻画。但不同于《菊豆》里那呼天抢地的压抑和对封建糟粕的肆意控诉,尽管都有社会批判性,《香魂女》却“柔软”很多。《香魂女》在空间的表现上和片头片尾出现的船歌同样是充满诗意的,结尾处香二嫂对环环的理解和释怀甚至能让人感到些许暖意,谢飞导演从女性的悲剧引发人们对于时代的反思。
较之批判性,影片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谢飞导演的人道主义关怀,这种关怀很直接地体现在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上。影片中的环环如同香二嫂的“镜像”,是女性悲剧的循环和延伸。香二嫂这一女性角色性格的塑造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她是个复杂的人,她能干勤劳,打点操持家庭,事业上的成功并未带给她社会地位的提升;为了儿子能娶到环环不惜采取手段,曾经的受害者也再施害于另一人;同时她也是个女人,她渴望爱。当爱情离她而去时,处于痛苦和煎熬中的她明白了环环的苦衷,这样的剧情设计便自然削减了影片的批判性,给了观众一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并相互拯救的希望。
2012年谢飞监制电影《万箭穿心》,片中的李宝莉的遭遇就像是香二嫂命运的轮回,可悲的是,几十年过去了,女性悲剧仍在上演。这不是巧合,影片之下,是谢老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ps.第一次见到为人谦和的谢飞老师,现场关于电影的交流让人收获不少,也很敬佩谢老对青年电影人的支持鼓励和对电影艺术教育的无私付出 :)

 5 ) 奶奶,那份心境

就我个人而言,黑骏马趴下的那一刻,眼泪狂飙,实在是忍不住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老奶奶,她用她的爱包容了索米亚,她多么爱孩子。最后索米亚也拥有了这份情怀。

 6 ) 深沉的母爱~

  谢飞导演的作品,大学的时候看过,当时我尤其爱看国内的文艺片,讲草原的,小镇上的发生的故事等等.......今天无意搜索到这部片子,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第一个反应就是,这部片子很好看,我想再看遍。
  上世纪的老片子对我来说有种温和沉静的力量,向一个慈祥的老人和你娓娓道来以前的故事。片子中也确实有一位可爱的老人,她就是索米亚和白音宝力格的奶奶,这位普通的牧民从遥远的地方嫁来,一生带大了很多的孩子,她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把一个活着的生命扔到草堆上过。无论是小羊,小马,还是小孩,奶奶都可以养活。我觉得奶奶的话里头体现出了她观念里头的那种对生命本身的,很朴素的尊重感。奶奶的这种观念来自人类祖先的基因,也是人类一代一代得以繁衍下来的源头。
  当我看着镜头里内蒙草原辽阔的意境,草原,天空,羊群,蒙古包,牧民......我觉得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仿佛我来自那里,或者那是我将要去的地方。牧民的生活很辛苦,有多少人离开这里后再也没有回来,包括奶奶抚养大的一些孩子。同时,牧民的命运也同样的身不由自,仿佛是个轮回般的一代代生活。
   最近读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书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生活是由无数偶然的,千差万别的欲望聚合起来的,幸福的相遇——相契的欲望个体的相遇是这种聚合中的例外,而误会是常态。所以这个世界中才有这么多错误的相遇,所以我们见到的不幸感情远远比幸福感情来的多。而本片中的故事也同样如此。当白音宝力格遵照奶奶的嘱咐学成归家,打算和索米亚结婚,才发现索米亚已经怀了别人的孩子。我读过《狼图腾》,所以知道一点牧民的生活习性,游牧民族因为环境,生活形态的关系,性生活倒是比较开放些。索米亚也是没有经住希拉那个男人的诱惑。但是因为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她只能错失和白音宝力格的缘分。我倒是不认为是伪道德让他离开,无论什么男人都比较难接受和一个怀着别人孩子的姑娘结婚的吧。白音宝力格的离开,就是和奶奶的永别,多少年后的游子终于回来寻找索米亚,索米亚已经是个形容有些憔悴的中年妇人,生活虽然很艰辛,但是看得出来总算是过得下去。
多少年后见面俩人自然有无限感慨,而索米亚最大的遗憾就是:为什么白音宝力格不是齐亚的亲生父亲?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只有那一曲凄婉动人的“刚嘎哈啦”在夜的风中回响......
   最后索米亚在白音宝力格的身后大喊一句,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把他送过来给我抱养,我把他养成人再还给你,我自己已经不能再生孩子了,只有奶孩子我才能活下去.......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这是生命的轮回,奶奶的宿命在孙女身上延续,那是一种深沉的母爱,深沉博大如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
  

 短评

原本八年前就该和基友一起看的,没想到拖了这么久,更没想到除男女主角外演员基本是外蒙的,那么还能不能完全视作我国少数民族电影都是个问题了。原著的内容虽记不大清了,但索米娅和奶奶对强X、因X生子的不以为意,以及接受了现代教育的主角与这一野蛮文化产生的隔阂,似乎是被电影淡化了,只剩爱情悲剧。

6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推荐

四星半,观影史的第一部草原之片,第一部腾格尔,配乐超级棒。腾格尔从没这么帅过(歌喉粗狂柔美)索米娅貌美(内外兼修、坚韧独立、温柔理智)一品好女人,最美的是奶奶(勤劳淳朴、真善博爱)至真至善的原住民,美丽教师、好丈夫,极其礼貌的待人接物。原始的大草原人与家畜之和睦,真实的情感世界,

11分钟前
  • 神志
  • 推荐

貌似不错,但事后又印象不深,不属于个人醉喜欢的行列,但值得推荐

13分钟前
  • 啸如
  • 推荐

【2019年9月25日-中国电影资料馆-「礼赞新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放映活动-全家福主题单元展映」】以黑骏马的成长侧写男主的历程,谢飞老师和老一辈电影人带有古典主义的创作思维搭配苏式的剧作风格、油画风格的摄影以及译制腔的配音别有一番风味。(老奶奶的独角戏太棒了)

16分钟前
  •  
  • 推荐

#PYIFF#导演隐于无形,充分信任文学的力量,质朴无华又静水流深。通过三次出走串起男主的成长,也让这个故事不再局限在普通的爱情纠缠,而是成了一份对草原人民坚韧生长力的记录。索米娅最后的喊话让人感动,是因为超越了血脉关系的情感力量。同时,她与奶奶也完成了一种传统的继承——草原上的女性是从孕育和繁衍中获得强盛的生命力的。而男主,她们的子孙,是逃离者,也只是个见证者。

19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谢飞是个好导演。

20分钟前
  • 非了
  • 推荐

资料馆2014.11.26.7pm 蒙语版。除了结尾的音乐有些问题,整体甚好,在谢飞的作品中是非常自然的一部。奶奶蒙古包前的初见,男孩女孩的自然喜悦,风雪夜的小马驹,白音宝力格的两次离去,羊群、草原、水流、天空、太阳与蒙古包。“明日隔山岳”和“晚来天欲雪”,再相见也便相见。

25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必须看蒙语版!蒙古国的演员都好棒,腾格尔演青年太差,演自己嘛还算行,只是听惯了杭盖,再听腾格尔的做作唱腔,真就觉得没法听了。娜仁花真是精湛。大银幕看哭了两回这种事我会随便说吗?

27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后半部分有几处看到飙泪。娜仁花演湘女,让人难以入戏;演饱经风霜的中年妇女,感觉就全对了。

30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说不清楚为什么,每次看过都跟没看一样,有种感觉始终没有真的看懂的懵懵的感觉。可能对少数民族的不了解让我总有些隔阂?但很享受这种得不到但又不甘心想努力争取的感觉。大多片子给不到我。太容易得到并不是好事。

32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推荐

这个国语配音版总给我一种言非口出的别扭感,这不是配音演员的问题,可能是蒙古语与汉语差别和人物谈吐方式差异所造成的现象;这个故事感觉不是很有意思,过于平淡,节奏缓慢,对蒙古族人生活的状态描述得不错,但其中的情节还有情感却不是很打动我;这个片名不是很好,因为故事和黑骏马没多少关系;…

3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谢飞导演。腾格尔主演。

38分钟前
  • jerry
  • 推荐

@中传西配楼220 在所谓“现代化”的观众心里显得较为原始,女性以这样的姿态——做出最后的承诺——存在于现世,是不可理喻的。但这部真实展现“第三世界”人民却以奇观化的姿态被现代化的人们所观看、理解时,批判和改变不是我们唯一的思考道路——这和殖民又有什么两样呢?就片中男女主角的情感,从亲人/爱人再到更为混杂的关系,导演想摹尚的恐怕不是现代性的被规范了的一元的关系,而是重返那个混沌,甚至是那个母系氏族社会。

43分钟前
  • 三岛
  • 推荐

PYIFF# 宽广的草原,美妙的音乐,带有强烈的穿透力。奶奶的喃喃自语,藏在心里深沉的感情,没有一下不打在人们的心头。

44分钟前
  • Jason
  • 力荐

气态是沉稳的,但是背景底色过于浓厚,搞得内容被稀释得有些主次不明了都。黑骏马甚至马作为主题的存在感非常低,借物喻人?借物喻情?临到片尾,劲儿拱上来了。情啊,“拖家带口的命”啊,梦幻与现实的绞杀放大着失位的痛楚,也让一切变得氤氲,流连在草原之上。

46分钟前
  • 妍春
  • 推荐

这种与血缘和爱情无关的母子/母女关系就很微妙。奶奶抚养丧母的白音宝力格,收留丧母的马犊钢嘎哈拉(黑骏马);索米亚放弃爱情,养大希拉的女儿。女性护幼的本能,游牧民族的人情味里,能看到对生命的尊重(书里的白音宝利格最后是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更贴切万物有灵的点)。电影里把他改成腾格尔演的民歌歌手更诗意一些,对奶奶的思念和对爱情的遗憾,也是骑手对母亲的爱和歌颂。观众跟随在城市接受过教育回来的主角视角,看“故乡”是有些割裂的状态。当时正在计划生育中的城市,与草原“落后”的女性生育观的碰撞,也很能引发讨论。被注视着的女性索米亚本身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步奶奶后尘,一生都在生养小孩,还要帮白音宝力格养他的孩子;一方面又不辞劳苦要送琪琪格去上学,渴求改变,不希望她重复自己的人生。人物都很有意思。

50分钟前
  • coie
  • 推荐

镜头一个来回,春天过去了,秋天到来了;镜头再一个来回,孩子长大,孩子结婚了,孩子又生孩子了。一首草原上流传着的悲伤的爱情故事,它如此淳朴,如此可爱,又让人心碎。

51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十几年前读小说读哭了。没承想今晚看了电影,还是有几处忍不住。前后的情节都印证不起来了。我喜欢我现在能顺利融入一个电影的感觉,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做各种分析和批判之类的了。

56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娜仁花演的可真好,记住一定要看蒙古语版,国语配音看一会就尬不住了。

59分钟前
  • HarperYug
  • 推荐

草原作为全片贯穿始终不变的环境,昭示的是反现代化的精神归宿,谢飞在这一点上处理还是很有诗意的。但是总有跳出感,情节一直向前走,本该有的宿命情节却越冲越淡,草原山峦间的旷达反而变成了一种淡而无味。

1小时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