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情片香港1987

主演:莫少聪,温碧霞,午马,林正英,洪金宝,刘德华,归亚蕾,文隽,王小凤,陈友,张坚庭,郎雄

导演:张之亮

 剧照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1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2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3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4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5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6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13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14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15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16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17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18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19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20:58

详细剧情

  宣统三年,偏僻小山村的穷孩子来喜见到本村大太监小德张“衣锦还乡”,心生羡慕。尽管母亲(归亚蕾 饰)不忍,却还是在父亲(林正英 饰)的劝说下对儿子进行净身送入宫中,以求全家得以温饱。成年后的来喜(莫少聪 饰)并没有如预期一样丰衣足食,不久民国推翻了满清,宫内的太监都不能留下。来喜来到戏班拜班主(洪金宝 饰)为师学艺,并且重逢了幼时的好友招弟(温碧霞 饰),招弟误认他是革命党人想以身相许,在知道来喜太监的身份后招弟落寞离去。来喜为逃避军阀追踪重新混入紫禁城,得到丁公公(午马 饰)照顾,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后来喜与丁公公又被驱逐到了宫外,此时怀着身孕的招弟又出现在来喜面前。好多年过去了,当来喜以为能够拥有幸福的时候,招弟的革命党丈夫(刘德华 饰)却又出现了,而此时丁公公带着对皇帝最后的愚忠,妄图让来喜和自己前往日本领事馆照顾溥仪,来喜该何去何从?  本片改编自太监孙耀庭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是张之亮从制片转为导演的处女作,也是莫少聪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的代表作。

 长篇影评

 1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宣统三年,偏僻小山村的穷孩子来喜见到本村大太监小德张“衣锦还乡”,心生羡慕。尽管母亲(归亚蕾 饰)不忍,却还是在父亲(林正英 饰)的劝说下对儿子进行净身送入宫中,以求全家得以温饱。成年后的来喜(莫少聪 饰)并没有如预期一样丰衣足食,不久民国推翻了满清,宫内的太监都不能留下。来喜来到戏班拜班主(洪金宝 饰)为师学艺,并且重逢了幼时的好友招弟(温碧霞 饰),招弟误认他是革命党人想以身相许,在知道来喜太监的身份后招弟落寞离去。来喜为逃避军阀追踪重新混入紫禁城,得到丁公公(午马 饰)照顾,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后来喜与丁公公又被驱逐到了宫外,此时怀着身孕的招弟又出现在来喜面前。好多年过去了,当来喜以为能够拥有幸福的时候,招弟的革命党丈夫(刘德华 饰)却又出现了,而此时丁公公带着对皇帝最后的愚忠,妄图让来喜和自己前往日本领事馆照顾溥仪,来喜该何去何从?
  本片改编自太监孙耀庭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是张之亮从制片转为导演的处女作,也是莫少聪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的代表作。

 2 ) 当生活成为一个尴尬的玩笑

尴尬的时代
尴尬的中国
尴尬的社会
尴尬的人性
……
所有这些尴尬的现实,围绕着一个尴尬的人物展开
他就是来喜,“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当一个人同时具有愚昧无知和天真善良这两个特点
那么几乎已经注定成为一个可怜的悲剧人物
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从来不怕牺牲自己
不管是为了家人,为了他心爱的女人和她的丈夫,还是为了他从未谋面的皇上
这样一种“无畏”,不只是来自于爱
也来自心底一种无力的卑微
在那样一个弱肉强食的乱世

这部戏的演员很有看头

莫少聪的表现很令人惊艳
尤其是唱戏的两段
手指一捻,水袖一甩,真真要把人的魂儿都勾了去
更别说举手投足间的眼波流转
那叫一个百媚千娇~
完全不输给张国荣gg的杨贵妃呢~~

还有温碧霞演的清纯小姑娘
洪金宝演的戏班班主
刘德华演的国民党(那时候还是进步革命人士)
午马演的太监总管
焦恩俊演的ws军阀小头目。。。
(特别要赞一下洪金宝和午马!!姜还是老的辣啊!!)

好故事+好演员
这部电影可说的太多
所以还是不多说了。。

总结一下:
这样一个尴尬的故事
恐怕也只有香港
才能拍的如此细腻真实
让人在大大的悲凉中,竟还觉出小小的温情。。
却更让人悲从中来,手足无措

 3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卑賤屈辱的性身份,撐起了壹個無比光輝偉岸的形象

       这是一部寓意挺深厚的电影,也是一部实在犀利揭开那个时代吃人本性的制度写实电影。
    衣锦还乡的小德张,满面风光的富奢排场极度刺激着东柳木村一个8岁的穷孩子‘来喜’(莫少聪饰)的神经。也许让父亲下刀阉割自己的来喜,阉割前并不知道生殖器对于一个小男孩的重要性,失去它给自己带来的耻辱有多重。那时的来喜心中只抱着一个“做了太监就不用挨饿受穷,就可以像‘小德张’那样老来衣锦还乡”的美好想法”。这个8岁的小孩经受过了太多的贫困,孝顺善良的他只想通过一个,别人不敢而他敢予残害自己肉体的方式,去博取一个能够吃上奚鸟P股的“富庶”生活和可以衣锦还乡的荣耀。假如他的人生轨迹可以再来一次,我相信那种社会制度压迫下的他,仍然愿意提命一试。
    能够开拍这部电影,我觉得更大一部分原因,不仅仅是男主角‘来喜’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而是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幼年因为饥饿贫穷而有勇气阉割了自己,偏不逢时地遇上了封建制度真格沦完的民国初年。于是故事的精彩性从这一刻,才真正开始。
如果我是个男孩儿就好了,我连个名字都没有;你不是叫招弟的嘛;招弟就是个招个弟弟回来的意思,也算个名字吗?后来我妈真的生了个弟弟,结果又说不够吃的,就把我卖到这儿来了,【才五个钱,比条猪还便宜】。由温碧霞饰演的女角‘招弟’,这个角色形象就显得物质化了很多。尽管之前导演采用不知情的电影手法来演绎招弟与来喜之间的情感幽默,但是当招弟得知来喜是太监这个真相时,食不果腹,任男人凌辱糟蹋的招弟,对于性这个因素却表现的异常炽烈。尽管她之前也埋怨过自己,比条猪还便宜。但也许对于招弟这样的女人来说,‘性’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往往要比安定的温饱的自由的生活,来的重要许多。作为同是正常人的我们,也不便指责她的‘忘恩负义’….
     看到这儿,我又忍不住辛酸了一把,试问如今所谓的和谐盛世,不见得就没有这些杯具发生。山区的孩子至今都穿不上鞋,没有像样的课桌椅,辍学回家帮忙干农活,出外打工谋生的例子在我朝还比比皆是。
    达官贵人,愅命勇士继续为他/她们心中的制度理念去拼杀奋斗。而北京城里,三教九流的女支院、赌坊里黄赌毒从业人员中,却也不乏像‘苏姐’这样秉持一颗善良怜悯心肠的女支女,
    你进宫吧,军阀不能到紫禁城去抓人,在那儿就没人把你当成怪物了;可是,你说过不要做太监的;没有,我没说过,只要你挺起腰板做人,做一个像模像样的太监,太监也是人,唱戏是赚钱,做太监也是赚钱,没有分别。(洪金宝随后作一个单膝下跪的姿势)向公公请安;师傅;站在那儿,做一个堂堂正正有骨气有出息的太监;是;太监是这样说话的吗;喳;好好干;喳;去吧;喳….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当初阉到京城的来喜,才发现满清被愅命档推翻,幸运的他难得遇上洪金宝饰演慈爱的戏班班主这样的好人,不得不说中国底层人民尽管贫穷,但是善良的秉性却是不断续地传承了数千年下来了。
    因为时代的局限,受过不多教育的来喜,对心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描绘,自然还是逃不开封建的怪圈。他仍坚持着认为,拯救黎民苍生仍旧要靠皇帝,只有‘真命天子’才能斩奸档,杀军阀,富国安邦。这说话的口气还略带着浓厚的京剧腔梆味儿呢。
    孩子需要的是爹,皇上需要的是太监。嗨….一个受尽这个专制制度的玩弄,过着颠沛流离、惶恐不安生活的‘畸形’人---来喜,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资格去指责它做错什么,应该做什么。包括前清的遗老‘丁公公’,嫁给了愅命档分子的招弟。他/她们都没有资格,来喜作为一个中国人,生存在这片土地早已付出太多太多的代价,那个社会没有理由,更没有资格对他苛求什么了。
    美丽滴月亮已被漆黑滴乌云盖上,蔚蓝滴天空已被黑色滴,乌鸦滴,丑陋滴翅膀掩蔽。噢,多么可怕….
       西装革履的溥仪不理会遗臣的跪拜,象征尊严/完整的宝贝被军犬吞食,这些无一不在告诉着‘丁公公’,他渴望那个时代永远的过去了….其实一个真正的太监,才需要有个宝贝陪着,我以后也不会做太监了。再说,切下来的宝贝,根本就不属于任何人。祝贺来喜,因为丁公公的去世,也许让他明白了一个时代的过去,是不可能再度复返的。我们当下,只有重新认识自己,重拾起信心与希望去迎接明天。当来喜剪去他的长辫,出外买酒菜回家庆祝自己新的人生。我这才懂了,属于他个人的‘辛亥愅命’真正到来了。
    当来喜自行解下裤子,向民众‘验明正身’是太监时,引来的是反动军阀及‘进步’民众的嘲弄,殴打。也许,很多人觉得此刻谁都有资格笑话这个前清的遗老/疯子。但了解影片剧情的观众,那一刻,一定会对‘来喜’那番自嘲自我践踏来救护,那个被通缉的愅命档分子程汉民(刘德华饰)的行为肃然起敬。那一刻,来喜以一个卑微低贱的“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身份,撑起了一个无比光辉伟岸的形象。
     火车缓缓离去,渐渐冷清的月台下,一个遭人言语/肉体殴打凌辱的太监---来喜趴在哪里。蓦然回首,对面不远处,一缕月光洒下,一个妇人怀抱一个婴孩站在那里。来喜知道,自己终于也能得到了每一个男人都会拥有的完整的人生。

 4 ) 1987年的好电影

真是没有想到,莫少聪扮起杨贵妃来也颇有些销魂蚀骨的味道。

“高力士,你敬的是什么酒?”
“奴才敬的是通宵酒。”
“呀啐,哪个与你通宵。”

同样的一段在《霸王别姬》里让哥哥演出的是纤楚可怜弱柳扶风的娇态——哥哥的扮相太美,身段太柔,上了戏妆没有哪个还觉得他是男子。莫少聪的眼睛大了些,勾的眉又深,乍一看像擂鼓的梁红玉,但随后一个眼神勾过来,一个转身,水袖翻几翻,那样歪歪扭扭坐下去,竟也恍惚那么两三刻,教我以为是杨贵妃再世了。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7年的片子,张之亮导演,我看的是粤语版没有字幕,倒也听懂了90%以上。场景和道具都做得很用心,大气氛也渲染的不错,虽然略显仓促,但想在一个半小时里讲完一个人大半生的故事,不快一点也是不行的。

故事说的是宣统年间,不少权贵太监为避战乱辞官归隐,大太监小德张就是其中一人。他带了无数金银财宝和奴仆妻妾回到故乡河北省静海县,阔绰的排场让许多家境贫困食不果腹的孩子艳羡不已。一个名叫来喜的为了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决定自宫当太监,他八岁进京,先在戏班待了十年,后来为避一军阀的“强抢为妾”进了宫。没料到过不了多久溥仪就被逼退位了,所有太监都被驱除出紫禁城,来喜流落街头,有一天他偶然遇上少年时的青梅竹马,她怀着孕丈夫是革命党下落不明(居然是刘德华客串,不得不感慨一句那时候老刘真年轻真帅啊),来喜就承担起照顾她们母子的责任,其间他的旧识丁公公来找他要他和自己去日本公使馆继续伺候皇帝,他可怜老人便答应了,其时溥仪早不是大清帝国的九五至尊,日本人怎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丁公公因而身死,他回到母子俩身边决意抛下过去重新开始。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谁知革命党人刘德华没死又回来了。。。

这部戏的前半段不如后半段好,年轻的不如年老的演的好,饰演戏班班主的洪金宝那时还没现在这么胖,扭扭捏捏示范贵妃醉酒的片段倒也挺妩媚,就是最后拧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很搞笑;饰演丁公公的午马是老戏骨了,他把太监被作为时代牺牲品的不甘和悲愤表现得很饱满;莫少聪的表演也很出彩,有时柔美,有时天真,有时隐忍,他的演技大爆发出现在最后那场护送刘德华夫妇离开的戏里,为了吸引宪兵注意阻止他们的搜捕,他先装疯卖傻说自己是前清大太监,不奏效后甚至褪下裤子露出下体将最屈辱的地方展示给所有人看,那时他眼里含着泪,既悲伤又坚定(私下认为那个表情可以拿金像奖),委屈求全只望青梅竹马能顺利逃离(肯定不是为了老刘同志),最后竟然感动了本要离去的女主角,她撇了老刘同志下了火车,抱着孩子出现在万念俱灰的来喜面前。

结局好就是真的好,对于看惯了悲剧的我来说,这样的重聚不仅能赚我一大把热泪还能让我又惊又喜。虽然火车上的老刘同志会很郁闷,为什么自己的老婆宁愿跟个太监也不跟他;其实对大部分女性而言,选择的标准只在于一个男人能为她牺牲多少,有1000块钱为她花100块钱和有10块钱为她花10块钱这两种举动的分量绝对是不一样的,来喜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抛弃自尊掀开伤疤只为女主角能远走高飞(跟别的男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本身就是无声的深厚爱意的表现,已经达到“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的境界了,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女人会不感动,说到底女人始终是感情的动物。。。不过,不能多想他们婚后的那方面生活,想多了伤感情,阿弥陀佛,对不起我跑题了。^_^

最后说的是莫少聪挺可惜的,演技很不错啊,老刘那时候都给他当配角呢,怎么这么多年就是半红不黑,看来很多今天的绿叶当年都是红花呢,难怪老祖宗说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啊。

 5 ) 悲

看完电影,悲从中来。

影片有五处稍微快乐一点的地方:

第一处是小来喜从太监剩饭中得一鸡屁股,分给他的糊涂爸爸。

第二处是来喜被朋友作弄,被关起来与妓同屋。谁知碰上一位义妓,假叫床帮他糊弄朋友。一个床头,一个床尾,聊得起兴。

第三处是来喜进宫,经李公公介绍给丁公公。李公公受班主恩惠,对来喜照顾有佳。

第四处是来喜重逢招弟,两人重组家庭,虽不富裕,却其乐融融。

第五处是来喜安葬丁公公后,求的来喜原谅,两人重归于好。

谁知这四处的扬,乃是为了接下来的抑。

第一处小来喜给父亲吃过鸡屁股后,让糊涂父亲给他净身。血淋淋的羽毛管看着很压抑。

第二处来喜在妓院偶遇招弟,直到两人想私奔,招弟才得知来喜是太监。一段情缘,两人痛苦。

第三处来喜刚混进宫中,想揭穿李公公偷卖国宝,谁知被一顿毒打,这才知道“乾清宫御书房,十三宫御防首领早已全部串通。”揭发者死。

第四处来喜和招弟刚好没多长时间,丁公公寻到此处,要来喜继续做太监,跟他去日本领事馆找皇上。

第五处来喜求得招弟原谅,提着给孩子的灯笼买了过节的饼食,回到家才知道孩子的生父也寻到了这里。

来喜的个人之悲,离不开那个时代之悲。

老太监在日本领事馆前一跪不起,日本兵都停止了殴打。看见末代皇帝走过,老太监声声叫皇上,溥仪只对日本人说:“不要理他”。

起初连太监的宝贝(切下来的东西)在堂中挂起来的次序都要排个高低先后。太监被赶出宫时,旧的秩序也就分崩离析。

来喜在日本领事馆前,给翻译官“验明真身”,是巧妙的讽刺。

庙堂多小人,草根多义士。

 6 ) 清朝最后一个真男人

旧时代的中国人民生活很穷困,小孩子没怎么吃饱过,来喜和村子里的孩子做游戏,在草丛里只找到一朵花,把它献给女孩招娣,以为是示好,让她戴在头上,没想到女孩却把花瓣塞进嘴里吃了,来喜看着馋了半天,这时候才想到草里只有一朵小花,可能是之前已经被没东西吃的村民吃光了,好不容易刚刚长出来一朵。 皇帝退位,小德张太监衣锦还乡,孩子们猫在他家门口,吃倒在地上的剩菜剩饭。来喜家长年没米下饭,家里已经吃了几个月的野菜了。来喜爸爸最喜欢吃鸡屁股。 为了不让父母继续挨饿受苦,来喜也想当太监,像小德张那样衣锦还乡,光耀门庭。但其实他们信息很闭塞,第一,成为小德张那样的大太监是凤毛麟角,就像现在孩子羡慕电竞选手,却不知道能够年入百万的职业玩家可是百万之一的人,远不如高考那样竞争难度小。第二,小德张回乡是因为皇帝退位,太监这个热门职业早已风光不再了。现在进去,就只能是被割韭菜,背黑锅。收益极低,而代价高昂。后来的发展也是如此,来喜通过贿赂李公公进了皇宫,后来太监盗卖国宝的事件被曝光。自己从一个忠心的告密者被直接指认是偷盗者,黑白颠倒,原告变被告。

里面的来喜爸爸,有点可恨,是个愚昧无知的老好人。家里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买米钱,因为地主说皇帝有难,需要帮忙,就傻不愣登地把家里的米钱全部拿出来。自己“知恩图报”、“乐于助人”,拿出了全家的活命钱,地主说的那么好听,又会拿出多少呢?会拿出全部吗?即使再少也比得过穷苦佃户吧。

后来因为儿子想帮家里人分担,不让大家那么辛苦,就想让自己帮忙割掉鸡鸡去当太监。来喜爸一边啃着心爱的鸡屁股,一边不带思考地说只要来喜妈同意,他就干。这更说明他的糊涂和无知,既不体谅儿子的孝心,也不明白这样做的代价,只要能活命过好日子就行。来喜妈在这点上就比来喜爸聪明的多,她宁愿饿死也不愿孩子受苦。等到孩子真的割了,主动打探太监的术后料理和前途资讯上,来喜妈都是很积极主动的,什么事都是来喜妈撺掇来喜爸去做的。来喜爸帮来喜割完后,见到血直接就懵了,得亏来喜妈,不然来喜可能就gg了。旧中国有个坏传统就是男尊女卑,即使女的比男的精明很多,也都会退到二线,一边忍受男的愚蠢,一边帮着擦屁股。剧中,来喜妈面对来喜爸的蠢决定,好几次都是欲言又止,动不动就想回娘家,为什么不主动跳出来当家呢?而且,放到现在的新中国,这样的男女搭档还是蛮多的。可见传统习俗的影响和环境的影响是多么巨大。人太难跳出信息圈子去跃迁奋进了。

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来喜爸帮来喜做手术时,准备的东西都很齐全,石灰粉、鹅毛,他说自己的爸爸告诉过他怎么止血,插鹅毛管是从六婶那打听到的,太监小德张也出自他们村或附近,说明这里是经常出太监的,他们村都有经验。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因为穷困而卖儿卖女,把孩子做成太监,又非要跑到来喜家门口看笑话呢?穷人之间相互倾轧、嘲笑真的是太畸形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并不是所有穷人都喜欢看人笑话,招娣被家人卖到妓院前听说来喜割伤了,被妈妈锁起来,但并不清楚割到鸡鸡了,如果都这么喜欢看笑话,那一定传的更具体而不是如此模糊。

来喜一生孤苦,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选择了一个夕阳行业,自己阉割却不能顺利入职。进城后为了生存,投靠了一个戏班。师傅带来喜十年,几乎把他当儿子养,既帮他保秘,又不断教育他要堂堂正正做人而不是自暴自弃因为成了太监就非要去皇宫伺候皇帝当奴隶。师傅应该是个有见识,充分受到革命影响的新新人类。在古代,娼妓、戏子、太监的社会地位都很低,所以他们都格外同情照顾彼此,剧中对来喜最好的恰恰就是这类人。

来喜割了鸡鸡,在外面被所有人当成怪物,不敢和师兄弟一起上厕所、洗澡,没有朋友,但至始至终都没变坏,没有报复社会,一直都是善良待人。老实讲,历史书上的宦官上位后很多都阴狠毒辣、睚眦必报,过去可能会和大多数人一样谴责他们,但现在明白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如果没变坏可真的是非常难得了。这个世界上,掌握权力、获得利益,只要厚着脸皮贴近中心就行了,但始终保持善良、温暖,则是难上加难。

或许来喜和来喜爸并没什么差别,都是深受环境影响的老好人。来喜为了帮皇帝把活命的米钱,捐了出去。来喜为了帮招娣抚养孩子,做了接盘侠。为了帮丁公公下辈子还能投胎,把自己的宝贝送了出去。为了帮招娣一家安全离开,丢掉尊严,在大众面前裸露下体。到了第二部,为了帮革命党偷玉玺,他又一次把自己献了出去。唯一不同的是,进了城,有才艺、厨艺的来喜终于摆脱了贫困,每天都可以吃饱饭,时不时还能吃个鸡屁股、鸡腿,比老爸强多了。

来喜是一个社会边缘人物,一个没有圈子的人,不被大家接纳的人,他服侍皇帝、当爸爸、帮革命党、跟着丁公公去找皇帝,始终都是在满足被需要被认可的需求,他的行为一直都是为了别人,却从没想到为自己。

一开始为了活命,生存,满足生理需求,他要当太监;后来进了戏班,不求吃穿,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他想要有尊重需求,他渴望得到认同,于是他总是请求师傅帮他送进宫。在外面,人人都把他当怪物,只有在皇宫里,他才会被接纳。再到后来,在丁公公坟前,他说“只有真正的太监才需要宝贝”,而他已经不想再当太监了,他要做个勤奋的酸梅汤小贩,把自我价值奉献给招娣母子。正如师傅所说,唱戏是赚钱,当太监也是赚钱,穿上衣服没人知道他是太监,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汉民的到来,短暂地给了来喜一记沉闷的重拳,但抛弃尊严脱下裤子的来喜最终却赢得了招娣的青睐。或许招娣是出于同情和感激,但当曾经很在意“太监”事实的来喜主动承认“太监”事实时,“太监”已不再是低贱、丢脸的代名词,而仅仅是身体残疾的代名词,他也是个男人,只是身体不完整,甚至在灵魂与责任担当上,他比那个时候大多数完整的男人都要更男人,更伟岸!

那个年代,清帝退位,南方闹革命,北方军阀割据,租界列强虎视,身体完整的乡下人在互相看笑话,身体完整的地主在骗租金,身体完整的军阀在戏园子里看戏左拥右抱搞比利,身体完整的皇帝躲在日本使馆企图复辟,身体完整的门卫在伙同盗卖国宝,身体完整的军官在屠杀无辜百姓冒认革命党。只有身体不完整的来喜认为普通百姓过得太痛苦,只有身体不完整的来喜在努力过好自己的同时帮助他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真到这个时候,也只有善良正直的人在努力,来喜爸这样,来喜也这样。中国的希望在广大善良忠厚的百姓,但他们仍需要一群善良正直的有识之士去引导。结果大家都摘的胜利果实,但大头却不在普通百姓身上,或者说均摊在手的太少太少。

 短评

1987年的莫少聪,当年德华还在龙套中呢。最后的那段戏还是给了最感人的结尾处理,看到了最爷们的一面,是种理想的方式。本片里洪金宝,午马,林正英和温碧霞奉献了最适宜的文戏演技。北京城那些场景应该都是实景取摄,紫禁城门前铜雀都有,制作很讲究。这片子文本上的批判就是刻划了满清末年那个时代的奴性和愚昧,非常入骨。7.6

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小时候看过,刚好看到有下载资源推送,就重看了一遍。我喜欢但是又害怕看清末的历史故事,因为不管主人公运气再好、心地再善良,都会被历史的漩涡推到完全看不见的地方去。但作为补偿,他或许才能看到外面世界的风景。这就是人生吧。

10分钟前
  • 曼靑
  • 较差

谁说婊子无情,谁说太监不爷们

13分钟前
  • 还行

无论是太监还是妓女这些极致残忍的工种都是因为男“人”自己的欲求不满应运而生的,可一看到被阉干净所以和男“人”一样欺软怕硬自私自利的女性和没被阉干净逼急之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侵害”了它们既得利益的女性,男“人”们便纷纷“义愤填膺”的滋出“天下最毒妇人心”这种屁话了~而实际上它们比谁都清楚——不仅是天下最毒男“人”心~还有天下最没羞没臊双标男“人”脸~婚姻本来就是女人吃暗亏,优秀的女人身边渣男环伺很正常,这一票干下来血赚一辈子,干不下来男的又吃不了什么亏~而差劲的男“人”身边只可能有和它水平差不多的或者水平更差的女的,别装不知道了~像女主那样有良心的女孩遍地都是,也只有来喜这样的真男人才配拥有。

15分钟前
  • milner
  • 还行

莫大眼那时候真是水嫩嫩的。感觉张之亮被钳制住了,一方面想讲些深度,一方面又要顾及娱乐有趣,结果风格混杂,片子也变得怪里怪气。结尾真是狗血啊。比预期的好看,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个分数应该还要更高点,看的我稀里哗啦的,真是感人。有倪匡的故事在,使得这个剧本看点很多。农村人的善良加上戏班子10年忠义恩情的教育,使得这个人的性格,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不论做出多么不利于生存的善良行为,都能让人信服。莫少聪那会儿年轻帅气,温碧霞美死了。结尾的选择,丢给每个女人都很困难吧!

24分钟前
  • 影杂志
  • 推荐

其实我觉得莫少聪的杨贵妃比哥哥的还要销魂。

25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力荐

嘉禾 劇本不夠好啊倪匡

26分钟前
  • TOPHERKONG。
  • 较差

看到片名,最大的记忆点就是“小的时候,光碟”。

3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和我期待的差别很大,以为以太监的角度看待大清的最后时期,也没有很深入的描写太监在紫禁城内的遭遇,革命推翻大清对人民改变的细节更是略略带过,这么大的戏名却到最后变成一段小情爱,儿女情长从来都要伴随家国情仇才发挥的圆满

35分钟前
  • 浑浑噩噩
  • 还行

4⃣️1⃣️6⃣️♥️♥️ 孙耀庭🍃1902年出生👉 一家6口4个弟兄孙是老二 👉1912年溥仪退位 👉14岁净身太监👉 清朝亡了👉 14岁经大太监贺德元被送进醇亲王府打杂👉 14岁又调到载涛贝勒的府中效力👉 14岁通过太监首领欣衡如进入紫禁城听差👉15岁因端康皇太妃加入戏班 👉提拔进司房👉 后提拔到皇后婉容手下做事1年多👉孙22岁,1924年溥仪逐出紫禁城👉22岁出宫继续侍奉婉容1个月时间👉22岁结束8年太监生涯👉老家生活两年👉24岁与40多个太监在万寿兴隆寺居住👉 1933年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孙31岁👉31岁在长春继续服侍婉容👉31岁患病重返北京👉捡破烂维持生活👉 47岁解放后成了一名工人👉文革后住进广化寺直到去世👉终年94岁,

38分钟前
  • Armie Su
  • 力荐

可能是跟风《末代皇帝》的风潮,但在展现历史层面不够认真,显得滑稽不伦不类。哪有父母亲自动手去下刀的,小孩子从小到大的执念就是当太监?动机是什么,就是为了吃上饱饭?那也没揭示出其他道路都被堵死,以便折射出大历史下的人物悲剧;这样拍好像是人物天生贱骨,没享受过清廷一丝好处,却偏要满口奴才。说是改编自真人传记,可对比介绍看和原型经历差别还是很大的。

40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还行

年头不好,太监全都下岗了。时代的车轮从不留情的碾压一批又一批人。来喜太可怜,小时无知为了让家人富贵自愿成了太监,成年后青梅竹马也嫌弃他,后来明明做戏子当红也不改初衷,可封建王朝已到穷途末路,被赶出宫后本和青梅竹马也算和睦恩爱,可人家老公赶来要人,来喜太善良让两人离开还帮忙掩护革命党身份,最后青梅竹马感动留了下来。温碧霞年轻时颜值很高。

45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年轻莫少聪年轻温碧霞年轻刘德华年轻焦恩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也要善良的对待生活!这个电影还告诉我们:革命党不如太监靠谱?!。。。。。

47分钟前
  • 用户名已隐藏
  • 力荐

来喜的悲剧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罪恶缩影,传统观念所带来的愚忠思想却又赶上了动荡混乱的年代,皇帝尚且朝不保夕,何况下面的太监们呢……然而来喜却是无比善良与勇敢的,从年末愿意切到雀雀来改善家里的人生活到后来为了成全所爱之人不惜在车站展露下体,这些时候,来喜比任何男人都像个男人。

50分钟前
  • 安大帅
  • 推荐

1987年的莫少聪,虽然饰演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却MAN得不得了,血肉丰满形神俱在;1987年的温碧霞,纯得不得了,还带点儿婴儿肥;1987年的刘德华,连男二号都算不上。

54分钟前
  • 数人的绵羊
  • 推荐

80年的明星片。结尾力度一下彰显出来了。突然觉得可以写成一部小人物的悲欢史,平凡生活中的残酷——只不过是,残酷还要给揭开来,坚定中满含着悲恸。

55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片子还是很有野心的,用小人物的命运多舛影射大时代的残酷变迁,可惜片长有限,很多地方都浮皮潦草了,差了口气。本片是“大眼仔”莫少聪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说这部是他的“一人一片”也不为过。旦角扮相不输张国荣。来喜这个角色有情有义有担当,与其说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不如说是大清最后一个男人。

58分钟前
  • hoffman
  • 还行

1. 好多大牌啊!刘德华那个时候真是水灵灵的~~~ 洪金宝叔叔真是卡哇伊内~~~ 里面还有焦恩俊的? 2. 故事可能仓促了点,情节可能好猜了点,但是那段历史以及这个idea哦,就应该给五星啊~~~

1小时前
  • serendipity
  • 力荐

時代背景下,受苦受難的總是那些底層的勞苦大眾。套用張養浩的句子: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小时前
  • 自白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