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暮色

剧情片日本1957

主演:原节子  有马稻子  笠智众  山田五十铃  高桥贞二  田浦正巳  杉村春子  山村聪  藤原釜足  中村伸郎  宫口精二  三好荣子  

导演:小津安二郎

播放地址

 剧照

东京暮色 剧照 NO.1东京暮色 剧照 NO.2东京暮色 剧照 NO.3东京暮色 剧照 NO.4东京暮色 剧照 NO.5东京暮色 剧照 NO.6东京暮色 剧照 NO.13东京暮色 剧照 NO.14东京暮色 剧照 NO.15东京暮色 剧照 NO.16东京暮色 剧照 NO.17东京暮色 剧照 NO.18东京暮色 剧照 NO.19东京暮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2:12

详细剧情

  自《那夜的妻子》后已没见这么绝望的小津。战后作品中,只这一部发生在严寒的冬季,亦只这么一部,探往破碎家庭那缺去的一员。已出嫁的大女儿没法与丈夫相处,回到父亲的家寻找避难所;未出嫁的二女儿忽然怀了孩子,夜夜到夜店等候负心汉的出现。与父亲下属私奔多年的母亲,突然闯进两女儿的生活,可二女儿打掉孩子后,再没法承受残酷的现实。戏剧化的故事在小津晚期作品中不多见,但低调的处理手法炮制了不少经典场面。母亲在辞别东京的列车上不断探头张望女儿一幕,几乎预见老人晚境将至的凄凉。豁达面对生命,是小津往后作品的出路。

 长篇影评

 1 ) 悲剧的源头是自由

看到说这是中期最绝望的一部小津。其实感觉到新的价值观碰撞到了比较核心的地方,自由VS家庭,而且多次悬念的表现手法也比较偏西式,无论是小女儿出什么事了,母亲的身份什么时候揭开,渣男什么时候回来,全都是悬念,但是拍得又很稳不是悬疑片的风格,悬念带入的是强剧情,也与一般亲情片不同。整体风格悬疑冷峻还有点绝望。

小女儿的遭遇基本可以视为现代自由思潮影响下的新一代,动荡,自由,又带着误入歧途的标签,可能暗示着颓废和被人视为放荡,名声不佳。看到后面其实觉得小女儿真的没做什么过分的,甚至没有一错再错走向堕落,只是游荡在外和去麻将馆等人,感觉到的是东亚社会对于女性误入歧途的严苛标准,那个抓去警察局的父权管控也简直了。怀孕打胎部分想到《四月三周两天》,感觉似乎日本堕胎管控不严,当然每个传统社会都把未婚怀孕当作丑闻。这里有没有日本对孩子生命的讨论,我不太确定,至少小津没考虑孩子生命权,母亲算不算杀孩。不生的理由似乎是不愿意像母亲一样抛弃孩子。小女儿的误入歧途其实只在于婚前恋爱以及怀孕堕胎,带来的名声不好,不利于相亲嫁人,这种被名声支配的感觉就很清朝和传统,当然也有可能默认一旦女性嫁不好这个人就完了,学速记学下去也未必不行,但是介绍里因为学速记所以近墨者黑,也不太懂。小女儿问身世部分似乎想证明自己是坏种所以堕落,结果并不是。打渣男巴掌部分也很爽,不知道为什么还是给人感觉这是一个清醒自决的人,而不是浑浑噩噩为爱痴狂的人。小女儿死前的话“我不想死,我想从头再来,我要重新生活”很像《神女》,甚至那种处境都有点像,被黑暗的时代欺凌但是内心仍然没有放弃,却要死了。

拍渣男坐下来的斜仰拍角度就在塑造这人的形象,话语也很好笑,“你看我都瘦了”。但是女友走后一个人喝酒时的落寞又是真的,不知道是在落寞没有当成父亲,还是自己是个承担不起责任的人。

一家三个女性在一起的时候以为想说明不幸的婚恋共同性,进而互相支持,结果不是,母女姊妹的身份关系放在了同病相怜以前将人隔开,每个人继续保密。

到结局回归最传统的价值观,为了孩子健康长大应该婚姻忍下去……看得上火。这里其实是用母亲的缺位和小女儿缺爱悲剧来拆解自由,证明了家庭价值的崇高。

母亲形象其实有点模糊,或者说和一般习惯中抛夫弃女重新出现的母亲形象有点不同,既不是堕落又不是贤妻良母。在家外反反复复地看,没有主动承认,没有回归,只是想近距离能看到孩子不愿意离开东京。结局却又没有很惨,可能是日本跟中国戏剧习惯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太一样。她的三任丈夫似乎要预示这人的动荡和不良,但是实际又看不出什么问题,只觉得惨,就和小女儿的遭遇很像。

其实这里的母亲和《浮草》里的父亲有相似之处,回到了原来的家附近徘徊又不肯主动承认。但是相比对父亲动荡和花心的宽容,母亲的离家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宽容,只有恨意和觉得肮脏的看法。甚至小女儿的死也被直接怪到头上。

说到悲剧性其实看起来就是源于现代自由价值的侵入,让小女儿离家,而非接受安排相亲结婚,安稳无忧。但是又用大女儿的婚姻论证包办婚姻在这个时代出现的问题和离婚的可能性,即传统价值的衰落。母亲不确定算不算一条线,她的动荡是悲剧,但是和第三任丈夫在一起相互依靠又似乎想说家庭仍然可以依靠。小津仍然站在传统这边,但是又很绝望地知道传统的不可靠和痛苦。原节子这里笑容极其稀少,小女儿也是那么美却永远苦着脸。

《东京物语》的悲剧部分可能是子女的疏离,但是这疏离倒未必有价值碰撞,只是必然的父母子女渐行渐远。

 2 ) 东京暮色

「东京暮色」或许是小津电影里较特别的一部作品,影片一开始,便能通过黑白影像中雾色浓重的街道,感到这部电影的抑郁情绪。不同于小津之前的作品中对城市风光平和的展现,这部电影似乎一开始就对准了东京更为阴暗的一面:人烟稀少的夜晚、荒凉的城区,破旧的街道、酒馆、麻将屋,一个富裕却不幸的家庭。

原节子在里面饰演这个家庭的长女,这一年她已经37岁,这位日本的传奇演员六年后将与小津安二郎的去世一起消失在银幕之上,四十年后,当人们自问今敏在「千年女优」里刻画的那位传奇女演员是谁,许多人会仍想起这个久远的名字。这一年,银幕上的她虽仍风华正茂,但已要饰演一个有幼子的妇人。她的丈夫沼田是一位编辑,结婚前她虽已有喜欢的人,但在父亲的心意面前却不敢违逆,这段婚姻或许在一开始还算幸福,但几年后,沼田开始酗酒,而且常常夜不归宿,影片就在这里开始。

在居酒屋喝完酒的周吉回到家,看到大女儿带着孩子回来,一些对话后发现了她婚姻的问题,这时二女儿明子短暂地出现。饰演明子的有马稻子那一年只有二十五岁,短暂的出场她的性格就一幕了然:心事重重,忧郁,迷惘,如同战后面临重建的日本一般,对于明天充满着不安。在这部电影中,作为女主角的孝子其实只是一条串起父亲、母亲、明子的线索,而在我看来,真正的主角,揭示了这部电影有别于小津其他电影的叛逆气质的人,则是二女儿明子。在姐姐孝子和父亲的对话中,得知明子的个性是因为母亲的缺席、哥哥的早逝、父亲的溺爱而产生的乖张,直到影片中段,观众才得知这个家庭的母亲并非早逝,而是婚内出轨与别的男人私奔后消失。

杉山春子在影片中饰演姑姑,这是电影中唯一略显瑕疵之处,这条故事线的意义是交代明子为了筹集堕胎的费用曾向她借钱,而姑姑也对于明子的婚事十分关心,在之后的场景中,姑姑拿着两份资料来向父亲和姐姐介绍为明子找的相亲对象。但我之所以对于这条故事线略显不满是由于杉山春子的表演与姑姑的角色展现出来的气质,更容易使观众误导这个做生意风生水起的女人其实对于明子另有所图,而这一猜测也在她为明子介绍相亲对象时有所体现:两位夫婿均来自于政商背景的家庭,这样的联姻对于她的生意或有帮助,但这条支线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消失,会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明子的故事很快就得以展开,一个富裕家庭却缺少母爱的少女,爱上了一个帅哥,未婚先孕,男方却不负责任,她变成店家口中走了歪路的孩子,姐姐充满了忧愁,父亲又深深自责自己对女儿不够关爱。在她来往于各路朋友间找寻男友的过程中,我们得以瞥见当时日本浮华之下的沉闷:逼仄的公寓里无所事事的赌博者,麻将屋里打发时间的人们,无不诉讼着战败以后日本人内心的困境。麻将屋中的老板娘对明子莫名其妙的关心,触发了她敏感的怀疑,几经周折之下,她得知那原来是他们的母亲。母亲的再度出现,姐姐与父亲的光明形象与自身的堕落让她怀疑自己是否是母亲和别的男人所生,相比于清楚自己确为父亲亲生,她其实更期待自己是母亲与其他差劲的男人所生的孩子,因为这样她就更为轻易地可以接受自身的堕落,正是因为“自己身上只流淌着母亲肮脏的血液”,才能为作为父亲的女儿却如此不堪找到理由,而得到母亲的否定后,她更为愤怒与不解。

在影片后半,堕胎后的她在一家居酒屋找到男友,这时一切的不满已经化为荒谬与绝望,她打了男友几个耳光,冲出门去,然后发生车祸,被撞上送往医院。在医院里,明子对着父亲与姐姐喃喃自语:“我不想死”,此时镜头中的明子并不十分虚弱,可是镜头一转,则是破败的街区上驶来一辆高级轿车,孝子来通知母亲明子的死讯。对于明子的死,母亲、父亲、姐姐都表现出一种平静的悲哀,这在另一方面是对于当时日本社会情绪的一种折射:战后千疮百孔的社会,无数因战争死去的人们,日本对于亚洲世界犯下的罪责,在普通人原本艰难的生活中只能是一种接近绝望的平静,而平静的沉默下散发出如同核辐射般危险与迷惑的真空,则构成了电影结尾明子死后二十分钟的尾声。

母亲在听到消息后,无助地在酒馆中与丈夫对话,两人决定再次离开东京,去到北海道,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丈夫似乎对于母亲宠爱的甜蜜,与父亲将要面临孤苦一人的生活形成对照:真正的肇事者可以轻松脱身,而受害者却只能坚守下去。影片结尾,母亲来到杉山家,告诉孝子自己将乘晚上的火车离开东京,母亲离开后,孝子放声哭泣,明子的逝世,家庭的不幸与母亲的突然出现又离去,让她思考自己的婚姻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火车站,母亲一遍又一遍地望向窗外,期盼孝子可能来为他送行,最终孝子仍没有出现,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即使多少年过去也难以化解与赎还,其实在母亲的故事里,她又何尝不是伦理束缚下的叛逆者。

小津是冷漠的,面对原节子与笠智众,他总是以平和的态度来给予他们宽容。而面对这个抛弃家庭出走的女人,他却连站台的送别都不情愿给她。影片最后,孝子对父亲说,即使不情愿也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沼田或许并未因为父亲的劝说而改变,因此孝子回到家庭后,或许又要面临漫长的隐忍。这是小津式的和解,也是亚洲社会永远会选择的一种方式。三个女人,其实是三个出走家庭的娜拉:母亲颠沛一生,最终得不到孩子的原谅;明子想挣脱管教,却遇人不淑,在青春年华结束了一生;而唯一在小津的镜头里代表正确与善良的孝子,却在短暂的离开后不得不回去,继续忍受粗鲁的丈夫。

最后一幕,父亲的家已经只有他和佣人,他拿起外孙爱玩的拨浪鼓摇了几下,若有所思地笑了,影片在这样平白的场景中结束。这样的空洞的镜头,像是脱离了电影的叙事,为观众打开一扇窗,而窗子里的,是父亲余生孤独、漫长的生活。

 3 )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习惯着沉默

《东京暮色》诞生于1957年。
那一年,原节子37岁,但岁月似乎并不愿意在她的面容上留下任何痕迹而只是悄悄走过,她只要静静地待在那里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那一年,笠智众53岁,依旧是熟悉的那个有些木讷的父亲角色,喜怒都不愿形于色,再难以接受的事都只是呆呆地说句“是啊,这样啊”。
可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一年只有25岁的有马稻子,整部电影里她没有流露过一丝笑意,命运对于她饰演的明子是如此不公。

的确,二战后日本并没有因战败赔款而垮掉,民主改革给日本带来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这样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以致于中国在2002年时的综合经济水平也只不过相当于1957年的日本。从二战后的废墟开始,日本急剧地从一个农耕国家转型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国家。这一进程英国花了一个世纪,美国和西欧花了七十年,而日本只用了不到三十年。这一巨大成就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也带来了文化的严重错位、代际冲突、精神压力。普通的日本人也不得不在短时间内经历许多次文化变革。这样的文化冲突便引发了日本社会、人文的种种矛盾。
小津多数的作品是靠着温暖隽永而感人至深的,但其中也隐含着许多细节暗示出小津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忧虑。这种忧虑终于在《东京暮色》里倾泻了出来:灰蒙蒙的阴沉画面,极少的对话,简略的台词,凄凉的故事——在那一年东京寒冷的冬天里,似乎一切都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希望。
明子未婚先孕,男朋友宪二得知后便处处躲着她,甚至要离开东京以逃避责任。自幼缺失母爱的明子性格孤僻,在不得已打掉孩子之后遇见了多年前和情夫私奔的母亲,说不出几句话来便哭着离开;在面馆又碰巧遇到了一直不露面的宪二,气愤之下扇了宪二几个耳光跑出了酒店,却因为车站管理员的失职而被列车撞成重伤。面馆老板将其送往医院,宪二却再次跑了。
医院那段情节中,我并未看出明子的伤有多么严重。镜头切到第二天早上时,却是饰演明子姐姐孝子的原节子去拜访她们的妈妈,说明子已过世。这个情节来得太突然,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最后的20分钟是坚持着看完的——对于观众来说,也许明子死后的最后一小段影片才是真正的备受煎熬。
《东京暮色》中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难熬的。文德斯在1985年为小津拍摄的纪录片里提到了东京的人们在弹子机上打发时间,而在《东京暮色》里笠智众对其也是乐此不疲。儿子早逝,大女儿婚姻不幸福,二女儿最后也去世,他心中的痛苦又何尝不少呢。原节子与丈夫不和,带女儿搬回了父亲家,影片最后她还是决定为了女儿的成长再去努力和丈夫好好相处,结果会怎样不得而知,但勉强之下的幸福又怎么能让她快乐呢。更请别再提起山田五十铃最后孤独地擦拭列车车窗上水汽的光景,年轻时的错误竟需要整个后半辈子来后悔,唯有唏嘘而已。

他们该怎么活。我们又能怎么活。

影片的结尾是笠智众孤单的背影,画面并不是正常的fade out,而是先突然变成模糊一片既而黯淡下去。回想起原节子的掩面哭泣和有马稻子回光返照的那句“我想重新开始一种生活...我不想死”,结尾的那片模糊也许是小津压抑太久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滴下来,晕开了胶片。

 4 ) 《日本电影史》366-367

令野田高梧名垂不朽的是,从1949年的《晚春》到1962年的《秋刀鱼之味》,他与小津共同执笔创作了小津安二郎晚年的13部作品......

野田高梧参与共同创作的那些作品,也完全变成了小津独特的调子。但是,此前的小津作品往往对下层社会人们的苦难生活也有着强烈的关心,但《晚春》以后的小津作品看则开始大量描写中产阶级或中产以上阶层人的人们洗练的生活,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很大程度上加入了野田高梧的作家式喜好之故。野田高梧是一个最尊重中产阶级式的稳健良知的人,在电影方面尤其厌恶那些无意义的故作深刻。小津安二郎之前的主题也一贯是从保守性良知的立场探讨贫困问题和人性的正义等问题,在得到了野田高梧的协助之后,他开始在保守的良知可以毫无抵触地通用的范围内设定题材,加以琢磨,直至心满意足为止。二人的合作总是和和气气地、意气相投地进行,但这一时期地小津作品中唯一一部被认为是陷入了故作深刻的影片《东京暮色》,据说是在二人的意见屡屡出现强烈对立下所产生的作品。

 5 ) 我只能认为这部片子是日本男人们拍给女人洗脑的

写个短评,字数超了,写这吧。

父亲温柔,沉稳姐姐隐忍细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妹妹乖张的性格,姐姐给妹妹进行心理分析并体贴地归责于——母亲的早年离开以至于——“内心寂寞”。

父亲姐姐性格良好,虽少了一个人,这样的家庭未必多残缺,全都归结于此,未免牵强。妹妹的神秘和奇怪行径,其实是妹妹在为自己的草率买单——在为一个混蛋男人播下的种苦苦收场,而不是(或不全是)姐姐口口声声的“寂寞”。(寂寞寂寞,寂寞你妹阿!)
最后姐姐为了孩子“不能缺少母亲“而选择回到对她的离开满不在乎的男人身边,并表示“我会好好努力”。(不禁呵呵!)
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长大,未必就比单亲家庭更好。

有趣的是,去找喜久子,告诉她“不要告诉妹妹你是妈妈”的是姐姐,最后一股脑告诉妹妹全部事实的也是她。既然你能特地去找你妈让她对明子隐瞒真相,你就不能找个合理的说法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在麻将馆”这种简单的问题吗?说“不要在爸爸面前提起,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试图忘记这件事”的是姐姐,一直跟爸爸说“从小没有妈妈,她太寂寞了”“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哪怕爸爸再关心也不行”的也是她(这难道就不是直戳老爸痛处的言论吗?)。

而一向体贴小心的姐姐最后竟然对着妈妈说出“是你害死的她”(而不是那个混蛋男人——这真是个确凿的混蛋,最后甚至连把明子送医院也没他的影儿,也不是失职的列车司机)这样的话。
我只能认为这部片子是日本男人们拍给女人洗脑的,满满都是男权。

片子整个下来平静中渗透着一丝丝压抑,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绝望。可以说这是一个悲情片,或者严格说片子里女人的悲剧:姐姐贤良,却嫁给了一个错的男人生了娃却也只能将错就错地过下去;妹妹年轻貌美,错爱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混蛋,还未婚先孕遭人诟病(那个长相夸张做完手术还挠了挠自己屁股的妇产科的大姐的龅牙闪回着);年轻时的妈妈爱上了别的男人还私奔了以至于最终最后都没有得到女儿们的原谅。而影片中关于父亲对妈妈的怨和恨基本没有丝毫的表示,始终是一副和善笑盈盈的样子,和两个女儿的戏剧化表现相对比未免有些吊诡。

 6 ) 放在心口的缺角

小时候逛博物馆每次都要逛到最顶楼的玉器馆才算画上句号。于是多年来对博物馆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些刻了繁复花纹的玉佩,只是很奇怪的缺了一角,叫玦;回来查了才知道是古人用于耳部的饰品。似乎多年前还经常看这个字出现在人名里,大家解释道人生不能太过完满,否则容易被上天妒忌,一定要有所欠缺才能安稳一生。
我们是如此默认的,以至于这些缺角常常被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然而事实上它们无时无刻的横刺着心口,向我们彰显着存在感。
在电影开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抱着“悲剧在哪里?”这样半是寻找半是游离的状态,直到明子从麻将屋回来和姐姐描述完那个奇怪的老板娘后突然冒出来一句“我觉得她是妈妈。”一下子让我意识到这个看似温馨的家里之前一直缺了什么,同时我也进入了观众的角色,和电影成为一个整体。
似乎这个家庭的悲剧是从“母亲”——这个角色人物的忽然离职开始的。父亲,在比当今大男子主义更根深蒂固的1957日本社会里看似已经遗忘了这件事。大女儿说“爸爸一直努力遗忘”,让旁观者看来是因为男性的尊严。或许换个演员和导演确实会让这个立足于社会背景的论据更有说服力;但是回想整部片子,除了一次被通知女儿在警察局之后对女儿严厉询问,就是那一次也依然在大女儿的调停下放手不再逼问,所以父亲给人的感觉总是温和的。于是致使父亲想要遗忘的原因就应该是纯粹对情感伤痛处理,因为伤痛所以不愿意提起。而如果是尊严的问题应该会有发怒的言行,片子里没有,甚至在父亲嘴里没有提到一句过往,同样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就是因为母亲的缺席,父亲作为家庭地位最高的人在对于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商量的对象,一些决定就显得独断专权。比如大女儿的婚事,父亲或许是从一个男人的品质上去审核女婿是否合格,而不是感性化的考虑女儿是否喜欢。小女儿的教育也是,比较放任,但是不够关心,小女儿发生了些什么他总是从别人口里知道的,知道后也无法和女儿进行沟通;每每这种时候父亲的表情都是有些无奈的,让人叹息。
而大女儿似乎是整个家庭的纽带,她在父亲质问妹妹的时候为妹妹作掩护,妹妹生病的时候体贴关心,还有妹妹的婚事;同时也是对于母亲回来这件事反应最像旁观者的人。她去找母亲请她不要告诉妹妹真相,是为了爸爸和妹妹。这是因为她已经在家里部分替代了母亲这个角色,做了母亲所要做的事。单亲是她过早的成熟,常年的习惯让她为家里的人转,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父亲说早知如此当初就该让她嫁给她喜欢的人,她僵硬的一笑,不想父亲内疚。但是心里怎么可能没有一丝丝的怨呢?只是她知道父亲的难处,习惯了对命运的顺从。她的结局就显得十分合情理了,为了女儿,勉强自己愿意和丈夫重归于好。关于孝子,故事一定朝某一个方向继续发展,但是她依旧是带着缺角上路的。
电影一开始让我动心的就是海报里,撑着头专注看向前方的小女儿。电影里时常出现小女儿坐在那里等人,只是手里夹着烟的只有一个场景。导演选这样一样画面就显得意味不浅;高中时看到一篇范文讨论的就是等待,积极的等待是知道结果的,而消极的就是无法预测结果,十分茫然。这幅海报可以说她的眼神专注的,而那支烟却表现了内心茫然的态度。在没有记事的年纪失去了母亲,她并没有意识到有没有母亲有什么不同,只是有些厌烦姐姐喋喋不休的关心,另一方面和父亲不知道说什么于是就造成了她对家庭以外的人交往渴望。最好的选择就是这个青梅竹马。而过度的倾注信任与感情,又是没有朋友与她分享秘密造就了她除了等这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明子的内心先是焦虑和愧疚的,作为一个好人家的女孩她怕人家知道,于是家人都不敢说,人家问你等他什么她也不敢说,但事实上除了家人大家都知道了;作为女儿她觉得丢了父亲的颜面,内心愧疚。忽然知道母亲的回归和意识到他是个负心汉才促使她第三种感受在言行中体现出来。就是“怨”——怨这两人抛弃了自己。跟着就是第四种情感,孤独,觉得被全世界抛弃了。像被扔进了深谷,想要大声呐喊,却因心里有秘密于是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咀嚼。如果说大家都一块玦,明子不是,她应该是一个破了口的瓶子。她受到的教育和后来的经历像是石块不断涌入,缺口无限增大,水无法储存,石头也掉了出来,一切撞击着这个瓶子,最后就是碎裂。
最后说一下持有大家缺的那块角的人——母亲。年轻时犯的错,在今后不断向她讨要回来。第二任丈夫去了,她无依无靠,后来嫁了个很多方面都不怎么样的男人;儿子的死毫不知情;好不容易回到东京却不敢认回女儿,只能到处打听;被大女儿告诫;被告知小女儿的死是自己一手促成。她总是被动接受一件件事,以“因为你当初做错了”的原因,然后买单。最后她无力承受,伤心而失望的离开东京,和丈夫去北海道。但是在火车上她依然在期待女儿的踪迹,她拉起窗子,无视丈夫的规劝,用手帕擦窗,只怕自己看错。看到这里内心是酸涩的,她总归是个母亲。但是导演给她安排的结局还是不错的,看得出丈夫很疼爱她,或许很多条件不如之前的好,不过就像丈夫说的“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哪里不温暖呢?”

标题里的暮色因为是黑白电影而无法用眼睛感知,冬日倒是很清晰,故事最后有鸟叫声,还有繁盛的植物,一切像是又在开始。

最有特点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个个动作缓慢而清晰的呈现的表现形式。看现代影片一个画面里常常一个人不同的用区域表现了很多含义,眼睛关注点和手脚肢体的行为所表示的含义总是让人看起来纷繁。

片子有些慢热,但看到后半段实在感觉精彩,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简洁凝练而不刻意的处理了。谢朋友推荐,也推荐给你们。

 短评

杀人于无形的典范。全然的沉静和优雅,观者完全感受不到剧情、构图、剪辑,一切手法都不存在,但却无时无刻不被悲观包裹,只有剧终之后细细体味,才明白三个主要人物的线索纵横交错,编制出人生婚丧嫁娶的绝对和必然。天才让你看完之后马上惊呼神迹,大师让你看完之后五十年泪流不止。小津无疑是后者。18.12.3 重看,不断复现的时钟、玩具,还有悬浮的灯,都是极为重要的意象。两个姐妹对应两组母女关系,一个全然失败,一个试图挽回失败,家庭在彻底解体同时也意图重组。光压得非常低,人物进出光线,就像是一场有一场残酷的曝光,整部电影就是在这样曝光的残酷、旁人玩笑的残酷和小津近乎残酷的镜头中构建起来。

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依旧是岿然不动的低机位,却哪里有平和简直是残酷。堕胎回家后与孩子的正反镜,麻将馆八卦闲人的冷嘲热讽,拉面店外的事故和无动于衷的男人。毋忘父女相依,原因母亲和兄弟姐妹的缺席。我不想死,我想重新来过,活得好一点。

12分钟前
  • 蔚七于
  • 推荐

2019.05.04→2020.02.23:黄昏时分,终于拾看《东京暮色》。—— 母亲外遇离家出走,姐姐夫妻不和回父亲家暂居,妹妹未婚先孕选择堕胎……即使是戏剧感挺足的故事情节在小津安二郎沉着冷静的镜头语言下依然只是有条不紊地内敛叙述,不过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还是感觉有些抓马。在经历这些事后,孝子决定回丈夫家,父亲问她:你回去能和沼田好好相处吗?她回答:我会尽力。即使不行,也要努力。→ 如果父母不和乃至常闹矛盾争吵,孩子虽然父母双全也挺难幸福吧?

1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孤独的父亲玩着拨浪鼓,再也不喜欢东京的母亲火车里凝望窗外,为了孩子正常成长不得不回到丈夫身边的大女儿,浪费生命到最后想重新开始的小女儿,死在意外里的儿子。如此绝望。还好有众富多才的配角们稍稍为缓和。

18分钟前
  • 推荐

并称映画“四大女优”:原节子 山田五十铃演绎母女搭配,应该说是最近看的小津导演电影里比较伤感的一部;一直以还原温馨家庭为主题的小津电影,在导演后几年发生了个别影片的变化,原节子出演的姐姐孝子一角已经出嫁生女因和丈夫闹矛盾回“娘家”小住,早年离家出走的妈妈留下了一个妹妹和在银行工作的爸爸,妹妹爱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负心汉,未婚先孕,整天价找这个小白脸,而那个男子总是各种借口躲着不见妹妹明子。私奔在外的妈妈突然回到东京就在他们附近开了一间麻将馆,她也到处打听两个女儿的事情,纸里包不住火,终于,姐妹二人先后知道了这个女人就是她们的妈妈,妹妹在堕胎后身心俱疲,终于,在和“妈妈”摊牌后失足被撞身亡,而被噩耗打击的妈妈也准备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再次远走他乡,在火车站,她依依不舍的在车窗前到处张望,没有看见人

19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小津最后一部黑白片,也是最阴郁的一部。”我不再喜欢东京了“,家庭彻底崩坏,虽然通常被认为是失败之作。全片无运动镜头。剧作上还是弱了些,用前一个小时布局不能不说是太慢了,沉闷。音乐用法属于音画平行,灌得太满了。原节子还是洋溢着圣洁光辉。《寻找小津》里的弹子房+《咖啡时光》之未婚先孕

21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2018SIFF。「多元素」的非典型小津电影,两代人亲情的隔阂与梳理、夫妻关系、两性关系,最后解决方法依旧是传统的「隐忍」,甘为配角的原节子在目睹了父母、妹妹的悲剧后决定回归家暴的丈夫却是更大的悲剧,笠智众最后又露出招牌式的「小津微笑」却让人无法轻松,「我不再那么喜欢东京了」。

25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孑然一身的父亲孤独,夫妻失和的姐姐孤独,有巨痛不与人言的妹妹,从小孤独。是什么让当年的母亲抛弃儿女,离开身份体面性情温雅的父亲,与前后几个情夫浪迹天涯?恐怕是销魂蚀骨的孤独。姐姐把这些孤独归因于母亲的缺席,但明眼观众知道,她自以为是的牺牲,何尝能拯救女儿于她未来的孤独?杯盏前的敷衍,牌桌上的笑谈,三言两语,极尽人间凉薄。所有尝试都是一个徒劳,所有挣扎都是一个绝望。生儿育女,是孤独的延续,悲剧的轮回。姐姐那段“未来多少幸福等着你”云云的劝慰何其苍白。在凛冬暮色中,只能像母亲那样抓住身边那个谁暂且喝酒取暖,或者像父亲一样,淡淡说一句“这样啊”。

28分钟前
  • La Bayadère
  • 力荐

这么多部看过来,原来这部才是小津最极端最悲伤的一部,父亲与女儿的设置虽不再新鲜,但以往小津电影里并不多见的戏剧化剧情却在这部片里比比皆是,妻子跟着别人跑了的丈夫,虽出嫁却仍过着平淡生活的大女儿,怀有身孕却被负心汉抛弃的二女儿。父亲独自玩钢珠那段以及母亲在车站等大女儿那段同样心酸。

33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9.3;原来有些悲伤无法与泪水相连

35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之前看的小津的电影在情感上极为克制隐忍,东京暮色相对情绪波动比较强烈且戏剧化的!主题讲的是破碎家庭造成的人物情感缺失的悲剧。镜头、画面整个基调如同电影名字一样让人觉得昏暗、悲痛甚至绝望。只是也许用现在的心态来看不太能接受结尾姐姐为了孩子而回归已无情感的家庭的选择。

37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妹妹太好看了,CC封面的她。最后真是忍不住随着原节子一起泪崩啊。虽然剧情有点韩剧味,但这片子的悲绝对是深入骨髓的。看到最后一秒,都没有等到春天到来。

3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重看#虽非嫁女,仍以女儿的离开收尾,老无所依的背影昭示着永恒苍凉的人生况味;给予了你那么多的爱,仍是无解的寂寞,母爱的缺席让她裹挟着全世界的恨意,努力挣扎的新生如暮色四合,调子悲凉沉郁,直如沉坠夕阳,很快就要沉入无边的孤独光景中去,至此小津告别黑白光影;车站山田五十铃翘首赛高。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相比起其他季节,选择在秋季观看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的确会更有感觉。小津像我们的熟人,每次和他相处,聊的都是不变的日常事。就像工作后,穿过列车车站,走过一系列广告牌和门店,在常去的小酒馆碰上,不经意的对话总是关于家长里短,他要退休了,他要嫁女了,又是浅谈即止的,间或沉默,像家人之间的无法被填补的空隙,再点份烤鳗鱼如何?再续一杯酒,暖气腾腾,这样坐着,在夜晚,悲伤逐点流露,秋意渐浓,倍觉孤独。

43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三重丧子之痛:久未谋面的、从未见过的、刚刚相认的。两代人的多起不幸婚姻或恋爱,导致孩子承受亲情缺失之苦,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同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小津又一次提炼出了家庭亲情中的共通样例,略微言情狗血,也是增强了剧情复杂度,有了些许悬念感。最终让原节子饰演的姐姐选择带孩子回到丈夫身边,也是悲剧之后的一种无奈,婚姻家庭有时也只得如此坚忍维系。

45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见识到了小津的伟大,那些很庸俗的故事被拍得如此沉郁、悲凉。世事皆有缘法,人生几度冬深。

49分钟前
  • 秋熙
  • 力荐

父亲默默旁观了一会,发现这电影里父慈女孝、安稳静好的,便问道:这是谁拍的?儿子: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父亲趁机感慨诱劝道:这导演不错啊!你看结了婚成个家多好,又温馨又和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要明白导演拍这个在倡导什么~。儿子:这导演一辈子都没结婚。父亲:…

5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很闷吗?不觉得,反倒觉得剧情太过戏剧性,倒不如小津之前的电影那么细腻,那么能冲击我的内心。静止的影像、低位的镜头,永远没有什么大起大伏的矛盾冲突,影片中最激烈的冲突也就是有马稻子怒扇渣男友两巴掌那里,依旧是小津的风格。原本一个8点半的黄金档伦理故事被拉长成两个小时,漫长而别有韵味

56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2018.6.17 重看。山田五十铃神样的演技,甚至可以说,论哭戏,她有多好,原节子/有马稻子就有多不足。山田五十铃的背影和笠智衆的背影演技截然不同。今个儿是原节子98岁生日,也是小津大银幕第三部。痛哭不止。

59分钟前
  • vivi
  • 力荐

明子打胎后回到家,瘫软地坐在地上,猛然看见正蹒跚学步的道子咿咿呀呀地向她走来,她惊恐地用手捂住眼睛,念叨着“不要”;然后躺在床上,听着不知情的孝子说起姑姑替她物色的相亲对象、婚姻、生活,心里不知流了多少血和泪,却依然死撑着那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这一幕,好绝望。

1小时前
  • levitating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