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大陆剧中国大陆2021

主演:周瑞睿,王与七,李文智,郑雅氓

导演:李洛

 剧照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2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4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5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4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5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7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8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9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1:38

详细剧情

甜妹和归国学霸校草谈恋爱。

 长篇影评

 1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

关于对电影里几个模糊剧情的人物理解:公园戏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段戏? 我想这个片段吸取的是白先勇的《孽子》同性恋小说题材,后来被拍过电视剧,我看过剪辑和小说介绍,虽然没有精力全神关注,但斗胆写一下自我理解,因为并没有读过这原著,我没办法完全负责自己没有臆断。写这部分内容离不开人的欲望,同性恋在没有任何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恐怕连生理需要都只能偷偷摸摸,爱不爱先放一边,情欲是人的基本需求,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少数性取向的人该怎么解决问题,难道图书馆?还是公园吧,公园这个场所既公开又隐秘,甚至有种孤岛与世隔绝的意味,是苦楚闭塞也是寻找释放的乐土。白先勇先生的《孽子》里的故事描写大部分都是发生在公园里,他们是无家可归的孩子,只能在这个公园里寻找同类慰籍,寻找生存下去的经济来源,寻找可以离开的归宿,这里有欲望也有温情,但爱情就太难了。连容身之地都成问题,爱情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为什么无家可归?作为同性取向被认为有罪的时代,家庭的认可就尤其艰难,无论是平民家庭还是富贵人家,不论是草民阶层还是上层豪门,对同性恋都视如反骨,离经叛道,甚至道德沦丧,败坏门风,等等难以被接受,更不要奢谈理解。而父权就是家庭里躲不开的掌控权威,那些人物的悲惨遭遇的开端都源于原生家庭的厌恶和抛弃,尤其父亲。电影里都稍稍展现了一下张家汉和王伯德的父亲形象,先写张家汉,毕竟是他的视角,他的母亲在家里是没有话语权的,给张家汉买机车要偷偷的动用自己的钱,但她很宠爱这个小儿子,温柔通事理,而且女性特有的细腻是很容易看出儿子和王伯德之间的暧昧,并不只是朋友,她为了维护儿子并不愿意想太多,更不愿意挑明,她属于传统善良的家庭妇女形象。张家汉的父亲对儿子就属于我们家长比较常见的批评式教育,甚至在饭桌上外人面前都不能照顾孩子的尊严,就是我想打压你就打压你,我挣钱养家就有权说你,所以张家汉的叛逆和执着来源于父母对他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父亲对他的打压非常让他渴望在其他地方得到认可,原先有人写过他举起要打学弟的棍子,前后性格不一致。这是因为是他原先要在小团体里被接纳,需要做一些违心的事迎合团体需要,家庭里得不到的承认会从朋友那里得到补偿。但是遇到王伯德,爱情的力量让他不再需要迎合别人才能有满足感,他有王伯德就有了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认同和爱。这时母亲平日给他的温柔爱护就会对他性格产生延续影响,激发引导着他对王伯德契而不舍的付出和忍让,执着而不计后果。在这点上我觉得人物还是符合心理逻辑的发展。

而王伯德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不是他的视角,本来给予的内容就不够多,再删删减减,就更不好看出来他为什么矛盾。王伯德上面有三个姐姐,父亲是个粗暴的男人,出场是开车来的学校,戴着金链子,按我的理解应该是有点钱和势力,毕竟学校还有人出来接。见到儿子根本不容解释,上来就拳打脚踢,王伯德除了躲,就是在打骂提起生他多余上顶了嘴。在这之前,王伯德跟张家汉无不伤感地说自己在这个世界是多余的,可见王伯德并不是平时里满不在乎只会嘻嘻哈哈的人,相反他容易多思多虑,自卑自伤,只是除了张家汉没有人能看到这点。(导演删掉班班和张家汉私聊的情节我觉得很糟糕,里面对话是张家汉看出了王伯德的忧虑,懂他的悲伤,班班才会惊叹你比我要了解他,整段戏没有和后面说勾引也接不上,对话有情节没有,拍了内容却剪没,让我很无语)王伯德的父亲比张家汉的父亲还要糟糕,就是想打就打,我的儿子,打死都活该,儿子成了私有物,在他的眼里并不具备独立人格,态度自私而野蛮。没有提到过王伯德的母亲,但我想就算有应该也一样没有话语权。王伯德的矛盾就在于他太能忍耐,他虽然作为独子,按道理是被寄予厚望的,但恰恰他学业并不出色,父亲高压式的教育,只会让他又叛逆又压抑,多愁善感,觉得电影的世界更有意思,其实换个角度这就是他在潜意识里逃避现实的残酷,现实里无法实现的自我,可以在电影里变得自由。看他给张家汉最后打电话的家庭布置,一面墙的奖杯和奖状,和一柜子的洋酒,恐怕都不是他的,三个姐姐都不像他这么失败,酒恐怕是父亲的,这个家给他的重视显眼地位在哪里?他同样需要认同感,他又不屑于和规矩妥协,不合群没有小团体,遇到张家汉可以懂他,是爱人之间的懂,共呼吸同命运的互相依赖,就因此他更不能让张家汉被他拖累,他只能极力压制忍耐,甚至阻止,他的自卑自伤会因为爱被加剧释放。所以他才那么矛盾。

写回为什么会有公园里的一场戏,这可能跟我前面解释的,张家汉苦寻王伯德未果,他在公园里就像被抛弃的孩子一样找不到归宿,同性恋无处可去的悲哀和此时的张家汉的心情是重叠的。老头的出现就是另一个悲剧,性向是持续一生的状态,它无法根据人的意志改变,哪怕你行将老朽也改变不了你的原始欲望,得不到光明正大的去处,就只能在公园里像个孤魂野鬼一样守株待兔,寻找片刻温存,可怜卑贱。张家汉悲痛欲绝地等不到王伯德的回应,自暴自弃地想自毁,既然得不到爱,这个肉身给谁都一样,越老越丑,就越脏越得到解脱。但是不行,张家汉没办法像别人那样只服从于欲望堕落,他要的不是毁掉一段感情,他要的是王伯德的爱,无论从欲望还是到精神毫无保留的接受他,哪怕得不到也不能弄脏了他心里的爱。所以他愤怒地说自己不是那种人,那他是哪种人?在他心里爱高于欲望,欲望可以源于爱,但不能折辱爱。同性恋不是他自暴自弃的理由,他要的不是这些。毕竟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不是《孽子》,时代虽然没有多少进步,但还是在慢慢向前走,世界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尽管他们当时仍得不到应有的权益,尽管一切还很遥远,还是想留给人们一点点希望,所以除了电影主题曲,一直在放的就是蔡蓝钦的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

有一点希望

有一点失望

我时常这么想在这个世界

有一点欢乐有一点悲伤

谁也无法逃开我们的世界

并不像你说的真有那么坏

你又何必感慨用你的关怀和所有的爱为这个世界

添一些美丽色彩在这个世界

有一点希望有一点失望

我时常这么想在这个世界

有一点欢乐有一点悲伤

谁也无法逃开我们的世界

并不像你说的真有那么坏

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关怀和所有的爱

为这个世界 添一些美丽色彩

在这个世界

张家汉用“强”的,王伯德为什么道歉?就是因为王伯德先前已经知道俩人彼此是相爱的,他都在台北那个晚上,在张家汉偷吻之后告白过了。只是后来经过被人看出破绽,进而那群人对王伯德施暴,王伯德因怕伤害张家汉起了变化。一个不想承认,一个勇于承认。张家汉为什么要用强,小说补充交待很清楚,包括里面表现欲望和爱纠缠的内容比电影里还要强迫,我个人觉得小说里那样写内心活动很好解释清楚,但电影画面就没办法做到这么细致,更容易造成误解,即便文字语言造成歧异很平常,电影的直观和晦涩揉杂起来比之更甚,因此导演用面对面的方式做得很好,如果完全是小说那么拍,更活色生香,但容易造成个反效果,达不到情绪对抗的目的。这里是我觉得导演和编剧用心的地方。

面对面的效果好处是,王伯德完全有力气推开张家汉,虽然他受伤不灵活,但不是动不了,没法使全力不是没力气,他第一次能推开,为什么第二次就不行了?怒目而视地盯着张家汉,可张家汉是怎么反应的?如果是一般情况下,他会收手,因为王伯德自从要跟班班谈恋爱开始,对他的态度冷淡到无理地过分,如果他看到王伯德的眼神里没有渴望只有愤怒,他不会再做下去,报复只是一个心理侧面,但不是全部。镜头里是给他仔细看了看王伯德的表情之后,才再次压制了对方,他带着气,带着不解,也带着不忍,他本能感受到王伯德对他不一样的情感流动,但他抓不准那到底是什么,他迫切地需要把眼前的王伯德破坏掉,把自己融进去,甚至是顺着欲望的缝隙强挤进去,把那个隔膜于俩人之间的好朋友的外壳彻底挤破崩坏,他要看王伯德的真面目,不管这个方法是不是过分,是不是对方自愿的,他都得这么做。但他同时又不忍心这么做,所以他几次想吻都克制住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又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挣扎纠结的过程力气非常大,肯定也非常疼,但他确实是顾不了这么许多,看起来是强,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王伯德默许了,默许张家汉强行让俩人目前可以相处下去的朋友关系遭到破坏,所以他也很痛苦,一方面身体比什么都诚实,一方面心和行动的背驰引发的一系列不可控的结果,他可能早就承受不住了,所以在出车祸那刻,浑身是伤的他call张家汉,忍不住想见张家汉,虽然看起来是在道歉机车被撞坏,实际是以车子被撞坏为名,来诉说自己的歉意,但这只能使张家汉更生气,(你难道还没机车重要?我不要你道歉,你到底在道歉什么?你对我道歉的只是这件事吗?)俩人其实都心照不宣知道不是机车的事,一个不要赔,一个只说赔,赔什么呢?怎么赔得起,我要的你怎么赔给我?!

这都铺垫好了,所以被“强”之后,王伯德有片刻的难堪和颓废,然后突然扑过去亲了张家汉,因此证明他是愿意接受的那方,从来都是双向爱意,此时他被张家汉重塑了整个人,他把自己彻底赔给了张家汉,好朋友的那个壳再也没有了,露出了他本来面目。道歉才从借口变成真心愧疚,哭着向张家汉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把你扯进来让你成了gay,对不起我做了让你伤心的事,对不起我没勇气承认我们相爱,对不起换句话说就是我爱你。张家汉听懂了,他怯怯地给王伯德冲洗身体,曾经混乱的王伯德此时他已经看清晰了,他逼迫着王伯德承认错误就是在逼迫王伯德承认爱他,然后抱住他悲痛地流泪,是他们都知道这步走得好难,未来更难。

张家汉后来转过身,因为他面对不了如此悲伤而沉重的王伯德,王伯德是birdy啊,他那么爱玩爱闹,有勇气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特立独行到让人仰慕,而眼前的王伯德是被他打破又重塑过的,即熟悉又陌生,张家汉看到这样的王伯德该怎么承受,他们都太年轻了,有些事一旦揭开真相,就再也回不去了。这时他的内疚甚至超过了王伯德,都是和我有关,是我造成的。正因此,他在之后扑过去保护王伯德,被王伯德质问,才有底气跟王伯德正面刚,怎么跟我没关系?

这也是我能觉得这个故事很美很动人的地方,也是王伯德出彩的地方,我认为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否则会很多人都看不懂,很让人可惜。

班班的问题。除去小说里的形象,我只写一下电影里我理解的班班和王伯德,班班真正引起注意的是张家汉,不仅是王伯德,王伯德只是不满解严的名不符实,既然已经开始男女同校还要假模假式的在一个环境里互相孤立,存天理灭人欲早都装棺材了还阴魂不散,这些条框,能站起来挑战的人是个弱弱的小女生,是谁都没想到的,王伯德本来就是怪咖,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争取作为人的正常权利。他欣赏这个瘦瘦小小的女生。

但张家汉就比较简单,他不在乎什么权利不权利,他在乎的是王伯德会不会惹麻烦,还有他不想让王伯德和女生走近,不只是担心他会惹怒教官受罚,还有嫉妒女生能引起王伯德的注意,毕竟王伯德对他什么感情在他的认知里仍处于混沌状态,否则他不会没听明白王伯德在台北那晚的表白。此时他很容易看成是王伯德为女生说话,怕过多接近以后,会像大巴那些男生一样。结果王伯德撅了他只说,你这样和那些教官没有区别。意思理解是为女生说话就是要谈恋爱啊,就是有精虫上脑?我就不能仗义执言,对这个世界不合理的事发声吗?所以他懒得解释生气转身就走。

这张充满隐喻的画面,整个玻璃墙色彩搭配是绚丽又柔和,炫目而不刺眼,透过来的自然光洒在张家汉和学弟的身上异常美丽,而玻璃上的鸟展翅高飞,却低头俯看张家汉的方向。鸟是王伯德对自己的别称~birdy,后面剧情衔接马上就是王伯德被追打,吵嚷的话说得很清楚,要把他的翅膀打掉,看他还怎么飞。谁才是他的翅膀?张家汉啊,他们要知道张家汉是同性恋,会怎么对待他,学弟就是下场,面对注定会发生的惨痛教训,王伯德还能想着做birdy吗?不能了。一个连男女生同室而坐都不被允许的校园,甚至发现男女生谈恋爱会被开除,情感被禁锢的时代背景下,王伯德和张家汉的关系一旦被发现,这后果恐怕不是两个高中生靠彼此相爱就能背负的。王伯德为此已经牺牲了最可宝贵的那种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他是被折翼的天使,不敢走的路,张家汉像傻子一样走下去。王伯德更像傻子一样,一路护着张家汉这个对他像天使一样的男孩走不敢走的路。

张家汉和学弟的对话,是在班班引起俩人注意之后,在王伯德跳下楼台之前,为什么?因为张家汉开始寻找自我疑问的答案,他已经不仅知道自己对王伯德不一样,而班班的出现,第一次让他有了危机感,这个感觉还很模糊,却让他敏感地担心未来一切有变化。什么变化?同性恋会不会被治好,会不会改变去喜欢女生,替自己问,反过来也是替王伯德问,但更主要是担心王伯德。因为张家汉偷偷跑出去跟女生约会过,他身体反应太诚实了,他对女生没有兴趣。当时没有其他途径,对他来说,只有已出柜的学弟给答案最直接可信,学弟告诉他,我从小知道自己喜欢男生,以后也不会改变。满脸是伤的学弟让人心疼也让人钦佩,勇敢的男生啊。不过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他的生存何其艰难,如果没有王伯德极端手段的保护,下一个就是张家汉。 这个问询之后的答案,给张家汉的冲击很大,如果他喜欢王伯德,他就是天生喜欢男生,并且永远不会改变,那王伯德会不会喜欢他呢,如果是,那会不会也永远不会变呢,那女生是不是就不会吸引到王伯德呢?此时却是松了一口气的。

(这里松了一口气~非常轻~)

张家汉还没有想明白的时候,就出了王伯德被打跳楼的事,并且瞬间就做好决定要远离他。为什么是班班呢?在军歌表演失败之后,王伯德跟张家汉闹气,不听张家汉的劝,却给了班班一个笑容,一是他已决定要远离张家汉,二是他跟张家汉才是爱人。你谈过恋爱就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见到你的坏脾气和不讲理。任性都是给自己人的。至少从影片里王伯德这之前还没有主动找过班班,是班班先主动的,王伯德像揉妹妹一样揉了一下班班的头发,这一切被张家汉看在眼里如何能平静,反应大到扭身就走,气得大喊。这么大动静的醋,王伯德本来就知道张家汉喜欢自己,别人都看不出来,他还能看不出来吗。

(这里王伯德的表情是知道张家汉为什么发火,班班是在这之后才被王伯德拉进他与张家汉之间)

班班在这之后就被拉入聚会,看着对面男女的亲近,张家汉赌气去玩游戏机,王伯德叫了张家汉,知道他情绪不对劲,然后才想起自己要喜欢班班,把追随的目光收回来,跟班班聊天,分给班班耳机听歌,这些暧昧的动作,刺激得张家汉直接不客气地问王伯德,你们是在谈恋爱吗?先不说王伯德这个眼神是不是能准确表达清楚他当时的心情。张家汉在有班班出现后,就越来越直接,尽管王伯德用各种理由来躲他忽视他,越这样他反倒越挫越勇的架势,但勇敢是相对的,他只针对确认二人关系上一往无前,用的方式虽然隐晦但行动是果决的,他跟王伯德一样矛盾,只是矛盾的内容不同,他始终不信王伯德是喜欢女生的,他没想过如果表白失败俩人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他更没想过越这样王伯德就更加紧要离开他的脚步。班班?不是班班也会是别人,只是班班更让王伯德喜欢。

(我个人觉得这个眼神很失败……)

王伯德喜欢班班吗?喜欢。因为俩人很相像,说话投机,看法一致,比如张家汉会告诉王伯德要认输,你以为这个世界变了,其实根本就没变。但是班班会说,我觉得你们已经赢了,劝慰起来女性特有的温柔容易让人亲切,但是王伯德爱吗?每个人对爱的定义都不一样,对王伯德来说爱是恐惧,正所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 若离于爱者, 无忧亦无怖”。他的一些选择非常适合这句话。王伯德喜欢班班,愿意跟班班谈恋爱,远离张家汉,跟张家汉发生了关系,之后悲痛欲绝地道歉,再逃避张家汉,甚至跟张家汉为争认谈恋爱而打架,发火让张家汉别烦自己,不要像个ka,他就是直男,大部分没get到剧情的人都这个逻辑,如果按这个逻辑现实里同妻问题只会多不会少,因为王伯德们装得太像了。每个人对勇敢的定义和理解都是不同的,张家汉是在王伯德的保护下痴和敢。当王伯德决定和班班走近的那刻,就没有人再注意到他们彼此藏也藏不住的爱意,只有心细如发的女生班班感觉到了张家汉对她那种敌意,剪掉的影片部分里,她是在跟张家汉表白吗?是也不是,她是想试探这个整日里盯着她,总有不善眼神的男孩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当张家汉深情描述他对王伯德的了解,那种爱人之间才会有的懂,又愤怒于女孩对他的表白,这个聪明的女孩子就明白了,那些不善来自于哪儿,就来自于嫉妒,但她当时不明白王伯德对张家汉的感情。

张家汉和班班一样,敏感又迟钝,他能感觉到王伯德对他的爱,但他不明白彼此为什么要搞成这样不堪。实际上没有王伯德对他的远离,还明目张胆地和班班公开谈恋爱,断了别人对张家汉的怀疑,很难想象那些恐同的人会怎么对待他们,在这个当时严苛的社会环境里他怎么好好活下去,如果他活不了,王伯德又怎么能原谅自己让一切放任下去。虽然他伤害了张家汉,但终归还是让张家汉平平安安地毕业,好好地去上大学,走更远更宽的路。他还是实现了保护爱人的心愿,尽管他痛彻心扉,但他没有跟张家汉解释过一句。只是时过境迁才唏嘘年少时的美好,揭晓答案时已物是人非。由于那个特殊的时代,在不得自主的年龄,这感情本来就是个死局。但由于王伯德的保护,已然让张家汉离开这个局,做到他想给的。这还要他怎么爱呢,怎么痴,怎么勇敢呢?

至于那些情感道德难题,洗是洗不白,同妻是悲剧,而他也是悲剧人生里的缩影,泯然众生,无可辩驳,才更惨烈。

他想和班班试一试能不能在一起,毕竟他喜欢班班,但这怎么也到不了爱的层级,在那个认为同性恋有罪的时代,王伯德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似乎是机会微乎其微,但还是有像站在天桥上的祁家威和身边学弟那样的勇士,尽管被欺压,被歧视,被唾弃,仍然奋不顾身地为同性恋权益奔走牺牲,坚持自己的身份认同,做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时代造成的悲剧并不能洗刷个人选择的怯懦,因此我觉得同妻问题不是王伯德用爱张家汉就能洗白的,这是两件事,可以说王伯德渣,不负责,胆小懦弱,但真不能说他不爱张家汉,他是个直男。班班何其无辜,成为牺牲品,错付一生,她敢挑战权威,小小年纪就站出来大声疾呼制度不公,可是面对爱情,深陷其中之时,怎能不抱幻想,不执拗一搏,或许我能改变他去喜欢女生。就像当初王伯德那样想,或许我可以改变张家汉去喜欢女生一样,爱情会让我们都抱有幻想,哪怕只有一点点机会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只是一个不放手,一个放手了,哪个更会爱? 只能是他们都做了自己能做的当时认为的最优选。

那句“天使不敢走的路,傻子一路冲过去”天使是谁?傻子又是谁?张家汉和王伯德是彼此爱的天使,也是爱的傻子,只是走岔了路就再无法有交集。傻子班班走的路根本就是错的,而天使却是别人的。

电影里没有拍气球事件究竟是谁举报给学校的,但小说里是张家汉在中年重逢时承认是自己告的状,而王伯德早就知道是他。电影没有拍可能导演认为不重要,或者他认为给的镜头足够多,很容易理解就是张家汉做的,一是神父反复强调给张家汉嫉妒是毒蛇会吞食你的心;二是偷气球是俩人秘密行动并没有第三人知道;三是虽然气球条幅上写了晚安我的爱这种暗语,但并没写谁的名字,只是给了镜头班班很激动,王伯德冲班班使眼色,张家汉沮丧退位,各怀心事的三个人,没有局外人知晓;四是气球表白之后张家汉是不想再做努力的,我认为导演删减那场班班所谓勾引戏应该打算放在气球之后,车祸之前,这时张家汉是想忍痛割爱把王伯德托付给班班,他想成全俩人,但班班对他的表白和之后他与王伯德的越界,打乱了他的决定。因为此后他认为班班并没有那么爱王伯德,而王伯德与他越界的关系和那个已经让他确定是爱的吻,使他在心里再也不能把王伯德让给别人,况且王伯德此时对他的无视和冷漠已经再不是未挑明关系的挣扎,在他眼里更多的是背叛和玩弄,他的嫉妒已经被啃噬成了嫉恨,在贴出惩戒公告之前,张家汉坐在角落里彷徨,冰冷的阴影笼罩了他的整个人,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决定了要报复,但他没有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补两张图,导演可能认为他导明白了以上的意图,可能吧~不过张家汉坐在这里的样子比在公园里的等待看起来还让人心疼……)

(张家汉这个嫉恨的眼神~)

王伯德没有被开除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男生,还有学校给了他爸爸作为家委会会长的面子,考虑到要网开一面,这个时候王伯德的父亲怎么能不当着老师的面给孩子一顿暴打,来给这件学校和他定性的丑事一个公开交代,他主要考虑的还是要面子,自己的家教出问题丢了脸,孩子怎么想并不重要。张家汉冲出来抱住王伯德挡了砸下来的椅子,除了要保护王伯德,还有这件事闹成这样严重跟他脱不了关系,负疚自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再有王伯德打了张家汉,也不仅仅是因为张家汉要替他顶恋爱的问题,还差点儿要把偷气球的事吐露出来,他有份做,承认就做实了犯大过的错,不仅偷东西还为和女生恋爱罪加一等告状,数错并有,到时王伯德保不了他,张家汉可没有做会长的爸爸,所以王伯德急怒攻心不得不用拳头堵住张家汉激动的嘴,怕他再说出更多秘密。拦住了,解释就是哥们儿义气,学校不会过分追究,否则后果只会更糟。王伯德到家里告状无非就是让张家汉死心,张家汉的家长不会自己去学校拆孩子的台。(老师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根本就搞不清俩男生在搞什么,一个先告状再领认,一个拦着死活不让认,然后俩人都争着认,还打架,人年轻时才会做最疯狂的事,不计后果,但我看着感动不已,真是感慨人无再少年啊~)

(截了一张难得王伯德在这里情绪在线,也就是眼神在线的图,吃惊,焦急,担忧,生气揉杂在一起的激动情绪表现,曾敬骅演技还是有提升空间和丰富内容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前一分钟还在线,后一分钟就掉线。下面跟张家汉打架被分开的表情就完全不对路了。导演是怎么让演员过得后面这条~)

(这是后面的表情~观众能看懂王伯德内心里有多痛苦现在发生的一切?跟最后面放的一张被张家汉问你们是不是谈恋爱,王伯德回看张家汉的眼神一样糟。表情一会儿在线,一会儿不在线,看得我真想问问导演,挺好的苗子,你怎么栽培的?)

这件事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完结不了的补偿,班班因为这件事而退学,说到底是张家汉和王伯德这场无法承认的初恋里的牺牲品,王伯德除了由于喜欢班班,有远离张家汉的目的,还有就是事后歉疚补救,如果不是他之前一系列的做法,张家汉也不会做得这么绝,不做这么绝就不至于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班班一个小女生在高一被退学,这让她以后怎么做人,王伯德怎么能不负这个责任,虽然他知道这是张家汉告的状,因为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气球是哪来的和怎么回事,但除了张家汉没有人会这么做,所以他也是在替张家汉在补救给班班带来的伤害,只是这么做让以后的伤害会更深,当时的他还太年轻没办法想明白这不是他凭一厢情愿就能解决的。不过从头至尾他都没有对家汉问过一句,他认为责任在自己,自己承担后果,不要再把张家汉绑在一起去面对这些。删掉的剧情里,他给张家汉偷考卷,就是希望他能考上大学,尽管张家汉学习再差下去能和他一个班,他都不愿意,他是真心希望张家汉好,他不要张家汉陪他,何况是负责班班这件事。

导演没拍这些细节或删减掉有关片段之后是不是像他想得那样有效果,我摊手~

最后告别戏份。张家汉在那通电话里问起班班,是意料之中的坦然,尽管他的心还会抽痛。因为他离家出走,被王伯德追到岛的尽头,俩人眼前除了一望无边的海岸线,什么都没有,他们无路可走,他之前曾经对王伯德说过,你以为这个世界变了,其实没有变过。那时他以为自己懂,此时才发现王伯德比他先懂。在这个情感闭塞和对同性恋残酷时代他们根本无处容身,王伯德背着的书包上画有一只鸟,还有一个忍字,已经不是暗示了,这就是把王伯德内心的矛盾明朗化。此时他不再愤怒于王伯德原先对自己时好时坏的态度,也不再责怪王伯德反复无常的背叛。他早就已知道王伯德爱谁,俩人出走使他更肯定这点,只是他再也不想待在有王伯德的世界里,那太让人绝望和痛苦了,他心里很清楚王伯德会选择一直忍下去,但他原谅了,他不再强求王伯德承认什么,所以最后的一通电话里他提到班班,就是已经不再过分介意这些问题,只要王伯德觉得这样可以继续生活,那就是了,他不忍去争执王伯德一切不会变,你是天生的与众不同,我们是一样的无法改变。接受王伯德这样的选择,是他能给王伯德的最后一点体面和成全,无论王伯德怎么选张家汉都希望他是对的,哪怕结果是错的他也要放手了。这次如果不是王伯德主动call他,他不会再做什么,不仅是王伯德先切断联系。尽管思念快把他们咬碎吞食,但俩人能说的也早已说尽,只在电话里说点无关痛痒的客套,这比那首歌放出来还让人无奈和心碎。最后张家汉告诉王伯德每个人的初恋就像史诗电影一样伟大,他和他的初恋故事是伟大的,不肮脏,不恶心,没有罪,像所有人的初恋一样值得骄傲和铭记,但那首歌同时也告诉他,他永远爱他,虽然他的名字只能刻在心底无法有宣之于口的正大光明,这场隐秘的初恋结束了。王伯德听懂了,哭得泣不成声。

三十年俩人再不曾见过面。不是渣不渣的问题,是各自的选择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再无法交集。

中年的张家汉和王伯德相遇情节。我觉得如果前面导演把许多关键细节都删减干净,那么没有中年重逢的情节,这部电影就是张家汉一个人的初恋故事,而有了这个结尾,至少能把前面剧情接起来,这不仅是张家汉的初恋,也是王伯德的,还是班班的。三个人的悲剧让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往上提了提,但是前面情绪欠账太多,以至于没有达到导演设想的目的。(就比如张家汉说班班曾勾引过自己,这段话的内容被导演一剪没,没看过小说,谁能看得懂)

中年人的长相和步态肯定不会是年轻时的状态,人生不是一句诗,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因此从心理还是生理都不可能是原来的他们。中年人该怎么看待这三十年的缺失,再相见是层层包裹下一种难以言说的悸动?可能都不是,那是什么呢?是陌生。哪怕在梦里我想象了能见到你的无数次,没有一次猜中自己现有的真实心情,手足无措的紧张更多是自己容颜被岁月摧残,心灵被世事变迁磋磨得变形之后的无法面对,我不再年轻,不再美丽,不再挺拔,满头白发,眼神混浊,想见你的心情淹没在见你的恐惧里,怕自讨没趣,更怕面目全非的人生里,早就无法有交集的空白会寡淡无味让彼此难堪。

为什么三十年不曾再见面?无论俩人多么相爱,伤害已然造成,爱就像画布,心已被千刀万剐地划得残破不全,再也无法缝合好,也就再无勇气完成任何关于爱你的作品。被伤的如此之深,不是一句我爱你就能回到原点,除了千疮百孔的前缘,最好走的路就是各放一马,消失在彼此之后的生活里。总要经过千山万水才发现那个名字一直镌刻在心底,仿佛那就是自己可以应对世事沧桑的基石。何况成人后的心境总不断在变化,取舍会学着爱自己更多一点,再无法舍己为人的奋不顾身,被命运教训得清楚内心有所保留,心伤恢复得就快,不会再为谁把自己压榨得没有空间退身留步。人毕竟不是鸟,飞不起来就只能脚踏实地活在当下。神父告诉所有当时还是孩子们的他们,要活在当下。这句话谁能理解多少,能做到多少,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因时代而择也因人而选。

张家汉选择活在当下,活得为王伯德粉身碎骨的痛苦;王伯德选择活在当下,活得为张家汉撕心裂肺的欲语还休;班班选择活在当下,活得为能让自己的初恋梦想照进现实而努力却错付一生;神父选择活在当下,活得拒绝承认自己,只认上帝的他让张家汉不要走自己的路。每个人其实都活在了当下,不管是顺从自己的心,还是强迫着自己,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这一生我们走入中年除了回首相望踌躇之外,有没有那么一刻后悔,恐怕会有的。张家汉会后悔如果早点看出王伯德的用心,或许就不会被伤得那么重;王伯德会后悔如果勇敢点,或许就不会只留下难以释怀的遗憾;班班会后悔如果早点清醒,或许就不会执着于改变王伯德的天生与众不同,被辜负一生;神父会后悔如果不惧怕背叛上帝,或许就不会错失与爱人长相厮守的机会。还是王家卫活得通透艺术,通过宫二的话,说出点自我体会,人活着最怕后悔,可不后悔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活在当下。每个人都只能活在当下,忠于选择就是忠于自己。世界没有那么好,也没那么坏,斗转星移的人生悲欢一直上演,一个时代过去,会让有的历史灰飞烟灭,有的永铭于心,爱没有罪,只是人心有罪。张家汉在神父男友的话里听到内疚,他放弃教会,不能去天堂,都是我的错。张家汉说,我很确定,他很爱你,就像你很爱他一样。经过世事沉浮的他现在已然明白,曾经的王伯德是爱他的,爱得像他一样。中年的张家汉和王伯德已经完全能体会活在当下这句话的意义。让我再陪你走一段路吧......,好。

birdy……没事。~没有你的世界不是天堂。即便是后悔,能遇到你,我很高兴。

PS为什么选的两个男生长得如此相像?柏拉图的《会饮篇》中有一个神话故事,说,“人类本来是球形的,长有四只手四条腿两张脸,但是宙斯忌惮人类的力量,于是一刀把人类劈成了两半。从此以后,我们穷极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爱,是人的本能。

关于电影剧情部分细节理解,被普及是先有电影后有小说,那我只能对比两者,然后相结合理解,可能效果让人更有感觉,把所有原先写的有关内容都修改整合在一起:张家汉爱王伯德这点毋庸置疑,但我还是想写一下张家汉在这段关系里到底为什么。他们在小放映包房(类似KTV包房)的一场戏,张家汉看鸟人电影时偷吻王伯德,在小说里并没有人看到,但是电影里是服务生在门外的玻璃里窥到这一幕,这是我觉得第一处比较小说处理好的地方。被窥见预示着他们这种关系早晚会被人发现,因为张家汉的情不自禁会越来越明显,爱一个人怎么能掩得住呢,现在是陌生人偶然看到,任由发展下去之后,周围鼎沸的议论和羞辱会接踵而来,张家汉未必有这个心理准备,他这时还很慌乱,很害怕。这里张家汉才是懵懵懂懂的那一个,王伯德比他要敏感,他在被张家汉吻过之后,马上就接受了张家汉的感情,进行了心思曲折的表白,包括三毛那句话,没有人懂我,你跟我本来就不能生,这些话让张家汉并没有听出弦外之音,他有点朦朦胧胧地觉得王伯德哪里不一样,但哪不一样让他梳理不出头绪,所以只是笑着听,没有明确回应。

(截张图,王伯德可爱的告白方式,之后害羞不敢看张家汉,低头跑走,笨蛋)

然后是暑假俩人关系最亲密的状态,观众是能看出张家汉已经完全陷了进去,每当电话铃响来时跳起来要抢着接听的雀跃,还傻嘻嘻地笑着让对方猜猜他是谁,这时候的张家汉还是小男孩的状态,什么时候开始不一样?我认为是在他成人礼之前(这个地方应该有人能看懂,没办法写太明白)。他们在小放映厅里的那段,是我觉得第二次比小说要处理好的地方。张家汉此时看王伯德的眼神,目光已经不再带有犹疑,而是很肯定地知道自己在深深爱着眼前这个男生,这时整个人的气场完全不再是男孩的样子,而是个男人坐在观众席里,在电影放映机灯光聚焦下,也就是在他温柔的凝视里,王伯德再次向他表白了(那几句话),这次张家汉很肯定地给了回应,还配合着给予那个吻的手势,看到王伯德望向张家汉那个意外欣喜的表情了吗?!这时俩个人完成了第二次试探,或许还有暧昧和遮掩,仍心有灵犀地知道了彼此爱意。王伯德说将来要拍电影,张家汉原先对电影不太感兴趣,更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王伯德既然未来有这个规划,那他也想参与到爱人的未来里,所以才说要给电影写主题曲。俩人此时对未来抱有幻想,并希望能永远在一起。最后分离收尾呼应,已物是人非。

开学之后的张家汉与之前完全不同,经过爱情的洗礼让他迅速成长,他不再需要其他人对他的认同和关注,他只要王伯德一个人的。连朋友都已经看出来他不一样了,不仅仅是留发显得他更帅气,而是爱情带给他整个人一种光芒,所谓精神焕发就是这样,同是为悦己者容,此时他眼里只有王伯德,并且动作亲昵到不想隐藏的地步。王伯德这时还能坦然以对,并且不屑于争辩,他自信地知道张家汉会跟他一起走,俩人虽然没彼此坦诚过但情感默契已经有了,王伯德回应给张家汉亲昵搂肩就很好说明他原先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只是后来一系列的事件发生让他开始改变想法。(后面写王伯德时会写更细节,这里暂时只写张家汉的部分)

王伯德听到张家汉在教堂里的祷告,他坐在旁边嬉皮笑脸地祷告让张家汉找真正喜欢的女生?什么叫真正喜欢的女生?那谁不是原来真正的那个?张家汉才起身质问他,我看起来很好笑?为什么这样问,因为张家汉听出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所以我这样喜欢你让你觉得好笑了?还是你很好笑?还是咱俩都很好笑?王伯德拉住张家汉要给他介绍女朋友还要机车钥匙带班班出去,张家汉气得按住王伯德的脸贴到自己眼前,想看看这个王伯德还是不是原来他认识的那个人,你就这么希望我跟你一样去找女生!那我去!

你让我看看你到底还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王伯德~

但是张家汉做不到爱女生啊……,听到女生说起关于传呼机罗马拼音表白的事,他想或许自己做得不够努力,没有真正向王伯德表白过,尽管他认为彼此确认过,却仍不属于正式的爱情表达出我爱你的意思,或许王伯德会错了意,再或许是自己表错了意,他想再试试。然后一次次被堵了回来,直到那个气球表白,让他再也无法确定女生到来之前,王伯德对他到底是什么感情,那还是喜欢吗?他问过学弟,不是说不会改变吗?那王伯德现在的样子到底为什么?他被王伯德折腾得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卑微。王伯德之前给他的那些感觉不会是假的,可现在这样也不像是真的,他没办法离开王伯德又无法有底气要求什么,他只想见面都变得越来越难,直到车祸发生,俩人关系才彻底清晰。

穿插和神父的剧情里,他问过神父有没有对一个人产生过欲望的问题,神父跟他说要戒欲,包括爱欲,张家汉说自己要的不是欲望,他要的是对方的爱。剧情也把这件事表现出来,为什么放映厅事件会放在他成人礼之前?就为说明这点。他之前一直都在克制自己,如果不是王伯德对他如此过分,反复无常的若即若离,他不会用强的方式,通过欲望来逼迫王伯德承认,他在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之后,一眼都不敢看王伯德,他心里乱得一塌糊涂,欲望是把王伯德的伪装打破了,也粉碎了最后一层朋友关系,之后该怎么做他毫无希望,他知道这步踏出去就算彻底毁了能维持的现状,他等着王伯德的动作,但是他吃惊于王伯德吻了他,万没想到在自己下手这么重的情况下,王伯德终于还是承认,他们是彼此相爱的,无论情还是欲,无论心还是身,张家汉对王伯德的感觉都是对的。

这不是一场单恋苦追直男的戏。

至于王伯德的问题就很隐晦,本就不是他的视角,给他的内容就很少,但不是无迹可寻。我不认为王伯德原先不知道他们是互相爱慕,也不是在挣扎自己的性向,更不是被张家汉掰弯的。他从相遇就爱着张家汉,主动靠近,主动吸引,甚至主动暗示,在跳下楼台之前他都没有惧怕过。前面的剧情都在说一件事,王伯德对自己爱不爱张家汉是心里有数的,白天天桥上的同性恋被抓走,王伯德晚上就问张家汉要是我死了你会怎么样?他知道自己是gay,早晚被这个世界所不容,哪怕不知道是gay,也知道自己会爱男生。他看到学弟被霸凌,目睹同性恋追求权益被抓,他施救和愤怒之后是害怕。张家汉偷吻他,他是知道的,不然不会之后提起三毛的那句话,他给张家汉的感情是和好朋友那种不一样的,他跟张家汉说我跟你本来就不能生啊,笨蛋。这是在张家汉偷吻他之后才有的话,证明他知道张家汉喜欢他也是不一样的啊~这一切表现怎么会是直男,怎么会是后知后觉的那个!?

到他跳楼台之前他都没有惧怕过,但为什么跳了之后反差会这么大?我前面写了,施救和愤怒之后是害怕,因为感同身受不是隔岸观火,他可以挺身而出为别人,但他没办法把张家汉也扯进来,他能忍受别人对他的锤打,但他无法看着张家汉因他受辱,他觉得是自己掰弯了张家汉,是自己先招惹的,他要负责让一切都恢复正常,他不要张家汉再往前一步,在那个年代,同性恋如此被人忌讳和歧视,是不是天生的到现在都在争论,何况那个严酷的环境里根本没有渠道去了解。他认为都是自己的错,都是自己不好,都是和自己好才让人感觉到张家汉是gay。他只能是王伯德,不是可以自由飞翔的鸟,所以这场跳楼的闹剧瞬间让他清醒了。

他做的那些事,包括特立独行的方式挑战权威,挑战规则,都没有实质上牵扯到张家汉,如果说张家汉的爱逼着他面对冰冷现实,逼着他意识到这个世界根本不会轻易改变,逼着他正视自己那些异想天开的冲动,相反也只有张家汉是他对这个充满失望的世界里唯一的美好希望,他如何能毁了张家汉?因此他一定要喜欢班班,一定要推开越走越近的阿汉,他不知道张家汉愿意跟着他下地狱,他只知道张家汉应该在幸福的天堂。张家汉让他害怕,也让他勇敢,勇敢地为让爱人好好的而委屈自己,为保护张家汉他做不成他希望成为的birdy,他非常爱张家汉。

班班表示过和王伯德在一起就像琼瑶剧,很浪漫但是总感觉不到爱,爱对王伯德到底是什么?是落地生根地为对方着想,是在意自己做得不够好,怕对方因自己而受伤。所以在离开张家汉之后,他这之后几十年再也没有顾忌,他对班班好,对班班坏,都无所谓,他就是birdy,按照他想做的做一切,没有责任重担,没有心里压力,轻飘飘的,只有爱才让他恐惧,没有爱他还怕什么呢?与张家汉的分离抽走了他的灵魂。

可张家汉逼得太紧,他们彼此都逼得对方无路可走,这场浴室戏一定要拍好,做为电影里唯一的一场激情戏,要表达的东西绝不是肉欲的不可持,还有爱的情难抑。王伯德对张家汉站在背后的爱抚,有个细微的动作,颤抖着向后帖服,才说得通他为什么不肯面对面擦身,他的身体反应已经暴露了自己对张家汉不一样的想法,人的身体比人的想法诚实,他拒绝张家汉的态度只是轻轻地警告了一下,身体躲了,但是张家汉已经收不了手,情欲的闸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住了。王伯德知道自己的防线在轰塌,强弩之末地转过身推开张家汉,电影剧情是面对面纠缠,就是逼着王伯德面对张家汉,你们到底是什么关系,情潮汹涌,俩人却都没有亲吻,几次嘴快挨上却没有碰到,张家汉甚至想吻王伯德的脖子都被强忍了下去,为什么?就是张家汉拿不准王伯德对他到底是什么感情,虽然现在已经越了界,但这是强迫发生,他急怒攻心想报复,又有怕伤害王伯德的不忍,他也搞不清楚自己要怎么对待眼前这个态度对他如此反复无常的男人,他既爱又恨。所以整场高潮戏看得人很痛,尤其王伯德的表情有沉沦又在最后爆发时表情痛苦不堪。不是身体疼痛,是精神上的痛楚。这是爱啊,这是浴室里最好的状态。

之后我看了好几遍俩人的表情,我只能说这个戏的理解并不符合我的理解。画面情绪是,张家汉被情欲和愤怒冲得再不受控,等归于平静他缓不过来,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所做的破坏性行为,他理智回来后一阵发懵。王伯德是溃败的沮丧和羞愤,他也没想到张家汉会做这么绝,他一直努力推开对方,做了那么多违心的事,却闹得这样无遮无挡的难堪,他眼神里是震惊和恼羞成怒,所以才会短暂停顿扑上去吻了张家汉。而没有演释这个吻要表达的全部内容,所以我才觉得不好,为什么?这个吻一定要拍好,情绪一定要注意收放度。因为前面关于电影birdy里朋友到底是不是恋人,他们到底有没有爱情,在张家汉心里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接吻(小说里有补充情节),有没有吻是张家汉界定是什么关系的关键点,他在偷吻王伯德的那刻,王伯德这才肯定是先知道了张家汉爱他,这是爱情的爱,是不同于友谊,更是和给别人都不一样的。所以他感到害怕,一个勇敢的人突然不勇敢了,是为什么?一定是有了软肋让他没办法不顾一切,他要保护这个软肋不被人发现,不被伤害。

但是这场令人难堪的溃败,再没办法让他伪装只是好朋友的身份,打回原形的毁败怎么能不让他愤怒,他跟张家汉一样对此又爱又恨。王伯德扑上去的吻,张家汉的吃惊表情是对的,但没有回应一直保持着就很难让人体会这个吻,对俩人到底意味什么?浴室半强迫的遂愿如果还让张家汉发懵拿不准王伯德到底对他什么态度,这个吻就是答案。

浴室里表现的情感内容都在线,才能让张家汉对王伯德有更紧的纠缠,让观众看出来这不是一个同性恋苦苦追直男的戏。王伯德之后退得更远,只是因为他再也做不了戏给张家汉看,他连朋友都不想跟张家汉再做下去,他受不了被现实一次次这么扼住着不得喘息,张家汉缠他缠得这么紧只能让他退得更远,这才是最悲剧的地方。王伯德后来被父亲追着打,张家汉冲出去挡住了砸下来的椅子,为了保护他而受伤,不仅如此张家汉还要替自己认错,让王伯德再也控制不了情绪,他做的一切都背离了初衷,只让张家汉为他而受伤,他恨这样的张家汉,恨张家汉根本不肯离开他,不能讨厌他!所以才打了张家汉,因为他更恨自己,说不出口的悲愤交加都在拳头里,他不痛吗?俩人一样痛苦,因此他面对不了才先跑掉。为了让张家汉更恨他,跑去张家汉的家里告状,一切才解释得通。如果没有那个吻,张家汉真会放弃,做了那样勉强别人的事,越了界,真的连朋友都没得做了,可是有了那个吻一切都不一样了。但那个吻到底有没有这个效果?观众会有不同想法~

王伯德跑到家里去告状,目的就一个,我不要跟你再做朋友,我就要你离我远远的!你别想替我承认什么,你不是想认吗?那我说你抢我女朋友,这能证明你不是同性恋,我也不是,我们为女人打架,然后我们闹掰了,就是你干什么我都不领情!前面的吻已经让张家汉知道王伯德是爱自己的,可他再也抓不住王伯德,扑过去保护他,想替他认错,为了什么?就是用行动告诉王伯德,尽管你那么对我,可我懂你啊,你做的一切都不会让我放弃你,但你到底还要我怎么做呢?王伯德一直让他交女朋友,才彻底激怒了张家汉,你明明知道我不爱女生,我们做过那件事之后你到底想干嘛?追着你犯贱我认了,但是连这个你都要否认,还说我没种,我没种?我没种可没假装自己喜欢女生!演了那么一场大戏!

王伯德的“为你好的”步步紧逼激得张家汉忍不住要出柜,王伯德一定不会让他认的,喝声阻止,让家汉不要再烦自己,张家汉那句我敢说我喜欢谁,你敢不敢?这句话就已经很好说清,张家汉知道王伯德爱他,那个吻已经证明了一切,否则他不会在越界之后再缠着王伯德,舍不得他,拼命想抓住他!而王伯德顺着这个逻辑,是压根不会说出像电影里的那句话,你可不可以不要像个ka,我认为这是个重大失误,他不会用这个方式刺激张家汉,他最怕就是让人知道张家汉是同性恋,他为了保护张家汉做了那么多伤害俩人感情的事,此时如何能说真相,这我觉得完全不能理解。或许别人有比我更好的理解力,但我不认可这句台词,这让王伯德看起来很可笑。(评论里有解释这个ka的来源,有更好的理解。小说里没有王伯德说的这句话,可见电影在前的漏洞是很多)

张家汉问王伯德是不是很恶心,意思是你不承认这一切,也不让我认,是不是觉得很恶心?此时张家汉崩溃了,他要即时离开这个让他万念俱灰的人,我只是觉得演员的表现没有处理好这里绝望的状态,只是看出他伤心,没看出绝望,更没看出王伯德的后悔和不放心,这电影有的细节真心做得不到位。王伯德追张家汉出门,是后悔和不放心掺杂在一起的,他知道这次太过分了,虽然一直很过分,但这次差点逼得张家汉出柜是他无论如何没想到的后果,他是真害怕了,怕张家汉会想不开一直寸步不离跟着,内心焦急的状态呢?我后来仔细看了看,曾敬骅在火车上的表情比追出去的样子要生动些,他在寻找的过程里,神态是到位的慌乱和紧张,因为怕弄丢张家汉,找到后放心得笑意还是挺符合人物心态的,并没有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那么糟糕。

王伯德追着张家汉到孤岛,彻底前方无路,张家汉再次崩溃,他不知道他能去哪儿,有人或许觉得演员伸展胳膊歇斯底里挥舞的动作有点可笑,其实是他像王伯德之前一样像飞离这个让人压抑不被接受的世界,但他不是鸟,除非他死,否则他哪儿也去不了,王伯德懂他,一把抱住张家汉,拉他回到人间。俩人赤身裸体在海里嬉戏呐喊,为了片刻自由的快乐。此后我其实一直等着第二场激情戏,希望能弥补第一场的遗憾,毕竟我看过小说,我知道如果第一场浴室里发生的内容没让人看懂,那么第二场就能弥补,结果我很失望,只有一个蜻蜓点水的吻,区别只在于王伯德没有躲,并轻轻回应了一下。呃~感受我后面写了,我是想摔剧本的心情,没有其他,吻戏做足啊,吻戏很重要。唉~后来被告之是小说在电影之后出版,那我觉得电影在这个地方情绪处理得有问题。

关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情问题个人看法(12.23首次更新)在这之前我并不知道是电影在前,小说在后,这部分内容我也跟着重新编辑,把它们的对比着写,尽量让它们是一体的。

首先是期望值落差问题比较严重,网上对“刻”的网盘资源几个月以来严防死守,就连小说的电子版也是,可见看过的粉丝对这部剧的保护很认真,也很到位。今天在网飞全线上映,终于见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却有点失真。大面积影评我还没看到,但已经有个别先睹为快的网友开始恶评。电影的优点和缺点都暴露得非常明显。

谈谈个人看法。优点几乎都在张家汉这里,他的情绪很饱满,尤其在面对爱人的眼神里还是能看到与之对应的内容,虽然经验上比较欠缺,技巧也相对直白,但总体讲还是及格的,毕竟是个初恋故事,演员不该表现得太过纯熟,不过,也仅仅是及格而已。另一个角色王伯德就比较单薄了,剧本没有给他太多表现空间,小说里王伯德非常爱张家汉,虽然是张家汉一个人的视角和心理活动,但王伯德的所有细节表现他才是先明白爱上的那个,相遇到分别,一直在爱着张家汉从未改变,可电影里却被演绎成他是渣男甚至直男的情况,不得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事。 关于万众期待的激情戏,是个大问题,浴室戏是非常重要情感的转折点,小说里的描写是很有张力的(却不太适合放在电影里据实拍),俩人在这种压抑又无法挣脱的爱欲里共沉沦,愤怒、悲伤、无奈、无法伪装的爱意失控迸发,统统都没演绎到位,尤其那个吻很糟糕,那不是相爱的人之间能有的亲吻,张家汉甚至都没张嘴,我都怕王伯德的牙把他的嘴磕破。

看过花絮的人都议论这次是真枪实弹,如此这番却没有把里面该有的东西表达清楚,实在是辜负了演员这么敬业和牺牲。导演是怎么说戏的?演员是怎么体会这种情感的?后半部分情感流动,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居然没搞懂。加上剪辑的问题,混乱跳跃,本该连续的状态却让人断片儿,该切换的内容却啰嗦,影响观众入戏,难以产生共鸣。本该保留和仔细雕琢的内心戏部分却拍得莫名其妙,让人看不出俩人为什么爱得刻骨铭心,让没看过小说的人产生尴尬情绪。

再写得不留情面些,虽然初恋故事不该拍成情色电影,但也没必要把观众当没见过世面的,宣传得生龙活虎,在见真章的时候,我感觉激情戏尤其地失败,前戏铺垫还能让人有跟随的情绪,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却变得特别仓促。王伯德是深爱张家汉的,为了保护张家汉不因他而被霸凌,他不得不伤害张家汉的感情,每伤害一次他就比阿汉更痛一次,忍了那么久,却在这次意外里全线崩溃,毫无抵挡之力,事后王伯德既羞愤又愧疚,羞愤是隐藏的心事被戳穿,愤是为什么他做了这么多,阿汉还要招惹他,愧疚是他知道阿汉爱他,可却伤阿汉伤得那么深,那个气球表白其实是给阿汉的回应,却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心。本来这段戏是王伯德最出彩的时刻,所有让人不解的举动才能让没看过小说的人理解他突然转变的挣扎和痛苦。没有,全没有,虽然两个演员哭得撕心裂肺,但我怎么也进入不了情境,这可太糟心了。

剧情后半部分这种类似问题是越来越多,前面都铺垫了情绪,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总让我觉得接不上,尤其致命的是王伯德从来没逼张家汉承认是g a y,他怕阿汉公开这隐秘的恋情才在争执的时候不得不说是自己恶心,这从来不是为了让阿汉承认什么,况且不用承认,他都知道啊,就是知道才一次次采取极端手段推远阿汉,只为保护他。怎么电影台词却出现王伯德指责阿汉,你能不能不是g a y这种话,这让我很费解。

还有很多我不甚喜欢的地方,就不再列举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它可以得三星,优点在于它故事并不复杂,虽然是同性内容,但爱情不分性别,何况初恋总是不计后果的,所以青春的活力和激情,电影还是拍了出来,整体造型和氛围很干净清爽,只是细节把控并不令人满意,至少我不满意。其实这都不是最最让我不满意的。如果把它归为好看的小清新爱情电影,我觉得还算合格,所以打三星。

但如果让它背负一个特沉重的话题,让人共感到同性爱情电影的凄美和惋惜做得不够细致。况且我最不喜欢的是看一部电影,所有重要细节要让我靠小说脑补,结合小说只是一个辅助,如果所有重要内容都要靠小说才能让观众理解,那还要看电影为何?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原著小说打底,我都未必能给三星。(小说内容其实更简单,也就短篇的容量,但至少把故事讲清楚了,而电影要留白不能是这种生硬断层。)

我觉得优点几乎在张家汉这里是因为小说本身就是他的第一视角和心理活动,他表现得好,影片就成功了一半。相对于王伯德,他更明朗,王伯德在跳下楼之后对他的冷淡态度,对他是难以言说的心痛如绞,却没办法拒绝王伯德的每一个无理要求,在教堂的祷告后的对抗戏,是俩人最好的表现,这时王伯德眼神里的挣扎才让我稍稍觉得有点爱情里悲伤的影子,玩世不恭背后的欲语还休,但转瞬即逝,王伯德在这场戏里全靠眼神来诉说,如果他演释的暗线对,情绪就都对,这场就是。

不仅仅是有小说的问题,就是没小说,明暗两条线也得拍出感觉,不能靠小说当说明书。

王伯德被打被追上楼台,做了要飞的动作,不是想向下而是向上,但他不是鸟,没有翱翔的自由,只能坠入人间地狱,这场戏暗示他先知道自己是gay的下场,仰头看向张家汉时难以琢磨的表情一定要做得让人能理解。因为他不想让爱人跟自己一样被世间的歧视所折磨,他一个人承受就好,不要阿汉陪,不是他不勇敢,是舍不得阿汉因他而受苦,隐晦的爱总是这样不顾一切为他着想却不得,反而让爱人更辛苦,这才是初恋的莽撞。但被处理的很潦草,只显示了王伯德的满不在乎,其余情绪在哪儿?抱歉我没看出来。张家汉想随王伯德而去的爆发状态还是扳回来点,但王伯德的这场情绪暗笔没处理好。 小说可能补充了这点,但是如果电影在前,这地方的处理在我认为是败笔。

王伯德的戏被简化的只剩下干瘪,其实有几场戏小说里是很美好的细节,却拍得有点儿粗糙。一场深夜偷核桃给阿汉,按小说的内容应该是王伯德不停地喂阿汉,只给自己捡几个渣渣。在台北看电影,阿汉偷吻王伯德,王伯德的睫毛在微颤,似醒非醒的紧张,才有后面的一系列暗示的告白,爱的暗流涌动才能让观众看明白,王伯德是先明白爱上的那个人,张家汉没有苦苦单恋,明明是俩人都在爱着。暑假中午王伯德留宿阿汉家,妈妈挪电扇之后关门出去,按小说的内容是王伯德被吵侧了身,张家汉无意识得马上就把腿??

 2 ) 也许我们的青春从来就不“感人”

也许我们的青春从来就不感人

——写给《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作为一个男性,你有没有为另一个男性动过心呢,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刹那?

你认为男人爱上男人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吗?

又或者,你爱上过一个类似王柏德的男孩吗?

张家汉(陈昊森)与王柏德(曾敬骅),谁才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呢。

与以往同类青春题材不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并不是一部讨大众喜欢的电影,即使导演找来了两位自带偶像光环的英俊少年。本片故事并不复杂,一个男孩以他心性的全部纯真面对令他义无反顾的另一个男孩,另一个男孩及其所在的世界却以略带三分戏谑的讥讽予以回应。他愈是认真,他所在的世界就愈显荒谬;爱情的诞生在于另一颗心灵的互相呼应,男孩明明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但等他想更进一步之际,对方却不无挖苦地反问道:张家汉你可不可以不要总是一个人跟着我出去?这个时候的张家汉与王柏德,两个男孩一弯一直的人设反差似已成立。我猜不少观众会在心里感喟一声:看吧,又是一个gay爱上一个直男的老套故事。这个时候的张家汉,无论他多么认真投入,无论他自认自己多么“在理”,在大多数观众眼里,他的呐喊只不过是声嘶力竭的徒劳,与王柏德相比,他只是一个“反常”又“可笑”的存在。假如故事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也许我们会看到不少观众诸如此类的观后感:珍爱生命,远离直男;或者:同性恋请不要意淫直男等等。

大多数观众为什么不喜欢这个片子?首先,这个故事的人物设定违背了生活在异性恋语境中的大众看待同性恋的惯常认知。同性恋故事里的青春帅气常被质疑为“不真实”,男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或者互相扶持常被包括LGBT群体在内的观众讥讽为“卖腐”。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公园里那个扑向张家汉的饥渴老头或者成都MC浴室里的所谓“滥 交”才具有“写实”意义的存在资格。但是他们可能忘记了,老头并不是生来就是老头;他们也似乎忘记了就此的追问,为什么有些人只能在不见光的隐秘角落宣泄自身对同性的情欲呢,同性恋的世界只有赤裸裸的性吗,再进一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吗,身体权利对每个人又意味着什么?滥 交一词究竟应该如何界定?由谁来定义?我们的身体是否拥有他人不可随意侵犯的隐私权?为什么人们可以肆意辱骂被偷拍的对象而不是侵犯他人隐私的偷拍者呢?等等。

当然,大众不喜欢也懒怠于思考,因为思考意味着生活疑窦丛生的处境。人们并不情愿面对真相,尤其是令他们不喜欢的真相。这个故事也破坏了喜欢言情叙事的观众脑海中对爱情男主角一如既往的浪漫想象:在一个存在男女交往禁忌的封闭环境之内,为喜欢的女孩偷气球,甚至当众公开爱情宣言的勇敢男孩怎么可能会是一个gay呢。这可能也是本片最具有讽喻意味的一个情节设定了。王柏德可以为了学校禁止男女交往愤怒发声,却无法坦然面对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欲来源,甚至劝说“好兄弟”尝试与女生交往。放在异性恋的文化语境里,王柏德的所有作为看上去都散发着浓郁的直男味道,也就是人们通常认定的身为一个男人的“正常”。

一个男人所有被认定“正常”的行为最终却被导演“强行”推翻了,这是不是矛盾呢,是不是导演叙事的问题呢。

男生不准偷看女生!男生不许骚扰女生!如果有男生胆敢逾越铁网,请女同学立即向训导处报告!……这样的声音尖锐、响亮,充斥在80年代戒律森严的教会学校。但正如王柏德们所意识到的,被公开列入“禁忌”名单的事物并不会消弱人们对其的好奇心,正相反,“禁忌”反而会给未知领域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面纱,面纱之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只会激起人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异性之间的“禁忌”与社会默认的异性情欲关系通道及异性婚姻法则形成某种带有反讽色彩的对照。王柏德与吴若菲们深知,这种为了高考所设立的“禁忌”非但不会对考生起到家长所预期的作用,更由于它违背了“异性相吸”主流舆论的文化背景,迟早有一天会被当做过时老套的迂腐之举扫入历史的尘埃。从此角度来讲,王柏德挺身而出的愤怒发声固然称得上“有种”,甚至可谓“精彩”,但他的“勇敢”倒也算得上众望所归。

影片的前半段,导演多方位地呈现了王柏德诸多带有个性色彩的叛逆所为。怒怼训导处教官、小便浇洒舍监的车、为被欺凌的同志学弟解围、甚至阳台上富有挑战色彩的纵身一跃,……等等。这些行为彰显出一个青春期男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也让这个有着俊美轮廓的男孩焕发出身为“男子汉”应有的魅力光彩。

剧照1

王柏德有没有让你想起《盛夏光年》的守恒或者《故园风雨后》之查尔斯呢。显然,对比这个男孩有声有色的铿锵有力,张家汉的人物色彩立时显得黯淡了许多。更不要说影片后半段张家汉不时哭鼻子的种种“难堪”。与王柏德光芒四射的帅气相比,导演好像有点故意让张家汉出丑的意思。两个男孩之间的关系也似乎有那么一点我们常见套路的影子:一个爱上直男的同志男孩,但并不感人。

如果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此层面,那我也能理解你对这个故事“没有讲好”的诸多不满。但是你也可能搞错了一点:导演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讲一个类似盛夏光年般的故事。在导演心中,爱上“直男”这件事并不值得一再传唱。他更想做的可能是撕开类似《盛夏光年》抒情华美的外衣,让观众看到内里一再被遮蔽的伤疤。对于活在“男人爱女人”舆论环境中的gay来讲,同性恋的情感也从来就不仅仅只是爱情那么简单。异性恋的“爱情”可以就是爱情那么简单纯粹,但同性恋不同。同志不能再一味沉湎于“自我感动”,我们更需要的是面对“真实”,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自我。这也是绝大多数所谓“腐女”永远不能真正领会的一点。我还要告诉你,导演心中的所谓“男子汉”也许根本就不是王柏德,而是那个有些“出丑”的张家汉。虽然在我们现有的社会中,“男人”这一社会身份的构建中从来就没有给予容纳男同性恋空间的余地。

吴若菲对王柏德有句发自肺腑的感喟:和王柏德在一起就像拍琼瑶电影,一切都太不真实了。这句点评可谓入木三分。较之有些木讷的张家汉,王柏德的很多行为都带着一种类似舞台表演的夸张色彩。诸如放飞气球的爱情宣言,这样的广而告之多么像戏剧舞台上男主角的表演。它看上去浪漫无比,却也正如轻飘虚浮的美丽气球,稍许一戳就可以化为泡影。

“如果你给别人的和给我的是一样的,那你就不要给我了”。这是王柏德最喜欢的三毛的一句话。和诸多青春少年类似,王柏德对爱情的感受更多只是停留在华丽语句的表面。爱情关系之中你在意的是呈现出来的表象还是某个人对你的真实心意呢,“勇敢”是表演给世人看的“叛逆”吗?爱情是精心设计的美丽气球吗?王柏德也许从来就没有想明白过。

张家汉(陈昊森)的出场没有王柏德(曾敬骅)那种令人瞩目的帅气。乐团成员泡马子的那段,他的手足无措更是显得不合时宜。陈昊森是一个有表演潜力的演员,同为同志题材的另一部剧作《红色气球》的第一次亮相,就让观众感到一种神清气爽的明净与天真。他的眼神如清晨草叶尖的露水般晶莹剔透,这样的光彩也给张家汉这个角色带来一种特别的俊逸之气、少年气与青草味。

《红色气球》剧照

与王柏德强烈的表演欲不同,张家汉所有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他是一个不会掩饰不会撒谎的乖小孩,有时还有些胆怯。同为英俊少年,张家汉身上的魅力也不如王柏德那么夺目。只能停留在表象的观众也许永远不能发现张家汉身上的光芒是多么珍贵难寻。

整部影片最有张力,最耐人寻味的一段对话发生在张家汉与王柏德在张家的对峙。王父怒斥儿子“早恋”,张家汉代王柏德挨打,声称违反校规(早恋)的是自己而非王柏德。两人之间因此发生口角冲突,随后王柏德来到张家,表示联考在即,两人应该收心好好读书,且说“你父母也应该知道你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之后两人之间的对话原文照录如下:

……

张家汉(激愤地):我问你,你想要我怎么样?

妈妈插嘴:好朋友不要吵架。

张家汉:所以我们只能是好朋友吗。

王柏德:那你想怎样,我是为了你好耶。

妈妈继续插嘴:上了大学再交女朋友啊。

王柏德:那如果他上大学还没有交呢。

妈妈:没关系啊,还早呢。

王柏德:那他如果一直不交呢。

张家汉(有点心虚):王柏德,你少无聊好不好。……我有没有交女朋友管你什么事情啊。

王柏德(挑衅地):那现在是谁没种?(潜台词:你看你不敢承认了是吧?)你可不可以不要再找我麻烦?(潜台词:你也知道我们是没有结果的对吧)

张家汉(下定决心):爸,妈,我喜欢的不是那个女生。我喜欢的是……

王柏德(大怒,立时打断):张家汉,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烦我了。

张家汉(气急,哽咽):我敢说出我喜欢谁,你敢不敢?

王柏德(气急):你病了是不是?张家汉,你可不可以不要是同性恋。

张家汉:同性恋怎么了,同性恋很恶心吗。如果你觉得同性恋很恶心,那你就当着我的面说啊。(重复地,质问):你当着我的面说啊。

这段对话最精彩之处在于凸显了两位男主角之间的鲜明对比。相比王柏德理直气壮的振振有词,张家汉的所有质问或者回应都显得有些笨拙。反过来,对比王柏德言辞里的虚张声势,张家汉的话语又是多么朴素真诚。喜欢表演的王柏德在这场对话中力图回归“现实”,诚实生活的张家汉被逼到退无可退,终于袒露心扉。现实与表演的界限被质疑被模糊。这一场戏缺少催人泪下的动情元素,甚至暴露出人性情感的“千疮百孔”,孤身一人奋战到底的张家汉犹如被遗弃在此岸的孤儿,他不明白这是谁的错,他也不明白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大声疾呼,他渴望彼岸的呼应,听到的却只有此岸无助的回音。他的悲怆给这部影片涂抹了些许绝望的底色。但这样的现实又映照出张家汉内心的纯洁真挚,不被承认的爱情本身也许就如《红楼梦》里被女娲弃之不用的那块石头,张家汉却用他赤诚的热泪将其培育为一颗鲜洁明润的通灵宝玉。王柏德也永远不能懂得他曾经错过了多么珍贵的一个人。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照2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似乎也并没有批评王柏德的资格。事实上,王柏德所追求的“叛逆”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能想到的“个性”;王柏德所在意的“华丽演出”也是所有人不能免俗的追寻。面对被同学排斥欺凌的同志小学弟,多数人甚而也做不到如王柏德的勇气,从此意义来讲,王柏德符合通俗偶像剧对一个“优秀”男主角的定义。只不过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借王柏德的人物角色创作隐喻了创作者对青春偶像剧人设的某种嘲讽。找来两个带有偶像气质的男演员,最终追求的结果却是要实现对偶像剧的颠覆,这是导演的野心所在。

尾声部分的中年重逢,展现了导演意图摈弃既有故事套路的尝试:没有人们预想的某种期待,甚而没有道出留在彼此心间的伤痛与缺憾,无所谓开始,也无所谓结果,甚至连怀旧的感觉也在变淡,痛哭的冲动也在消失,一切激烈的东西都在远离。这是两个浪迹天涯之后,无以为伍的人在这份静静的情绪当中的各自回味,人近暮年的“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好像什么都没有说,又似乎什么都说尽了。

恍惚间,他们似乎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背着吉它弹唱的两个男生走来,又远离,对世界怀抱憧憬与梦想的他们,一如当年。你看我,我看你,往事如烟,人生似梦,昔在,今在,永在。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照3

我们将有充满清香的床,

像坟墓一样深的长沙发。

蓝色的夜幕将为我们开放

另一座洞天的异卉奇花。

……

20年12月28日

 3 ) 醉过知真味,醒来觉意浓

“干嘛为了爱情打架?”神父平静地问道。

是不是在中年人的心中“爱情”真的没多大打架的必要呢?

“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阿汉哈了一口气道。

是啊,正沉醉在爱情中的热血男儿,又能说什么呢?

这个开头的对话发生在故事高潮部分后,阿汉和神父的探讨。电影就在这场探讨和阿汉的回忆中展开了。

阿汉和转校生Birdy泳池初遇,互相关注

1987年,小岛解严初期,阿汉和Birdy相识于泳池。Birdy看阿汉时只咽着口水没说话,或许阿汉对美好肉体的心动难以抑制,所以主动问好了。

可能阿汉是Birdy来这个学校第一个认识的人,又或许是阿汉一开始对他Birdy很友好,再或者Birdy只是单纯为了来看阿汉找个借口,所以晚上Birdy会专门跑来阿汉宿舍找阿汉借肥皂。(看阿汉舍友态度,Birdy应该是他们宿舍常客了)

查寝后阿汉被舍友们带着一起翻墙到外面夜游,和约好的辣妹们做爱,可阿汉其实是同性恋,对坐在身上辣妹的撩拨不起生理反应,只能抱歉的对着那女人说:对不起

对女人不来电的阿汉

虽然两人在不同的班组,不同的宿舍,但因为都加入了学校乐队,几乎每天都会在一起。

在乐队的排练间隙,神父和队友们说他和自己的爱人是在舞会上认识的,“我看她的时候,她也正在看我”,听到这句话的阿汉默默看向Birdy,他发现Birdy也正在看他,并冲他笑,阿汉强撑着矜持抿嘴掩笑。可以看出阿汉此时是不敢正视自己性取向的。

互生情愫的阿汉和Birdy

Birdy半夜翻墙外出买东西吃,第二天被舍监发现外卖餐具,导致男生宿舍加强管理,一众男生失去了溜出校外的机会。

Birdy因此被舍监惩罚打屁股,阿汉在走廊看被毒打的Birdy时,却发现Birdy在得意的看着他。

阿汉看Birdy被打时Birdy一脸得意看着他

目睹Birdy被打伤的阿汉晚上带着祛瘀药在只剩冷水的浴室找到Birdy。阿汉离开,恰巧遇到舍友大巴一行凌辱同性恋学弟,指责学弟告密,并要求阿汉一起施虐。Birdy直接走出带走了学弟,大巴一行置疑阿汉和Birdy从一个浴室出来,阿汉矢口否认。

其实Birdy的外卖餐具被发现或许是Birdy故意为之的,前面Birdy跟着舍监屁股后面进阿汉宿舍充分展示了舍监是个很呆很不找事的人,这么粗枝大叶的舍监能发现Birdy的外卖餐具,更多的可能是故意让他看到。所以这事儿根本和学弟告密无关。Birdy的目的是通过此举使管理加强而阻挠阿汉宿舍男生半夜带着阿汉出校约炮,以方便他制造更多和阿汉的相处机会。他之所以看阿汉面带得意,或许是想阿汉终于有更多和我一起的机会了,终于不用被大巴他们带出去约炮了……。

(补充:翻墙外出被抓的事,电影里从始至终没一个人觉得是舍监自己发现问题才使宿舍加强管理,都只认为是被告密的,可见舍监的粗枝大叶是众所周知的)

很快,Birdy又带着从舍监那里偷来的核桃半夜爬到阿汉的床上邀他一起吃,阿汉问Birdy你就那样带走学弟不怕大巴他们找你麻烦吗?但Birdy不答,只把话题转移到核桃上。之后Birdy带着阿汉出去,Birdy还向舍监的车里撒尿报复。(你看,阿汉不能夜游了他还可以半夜来找他一起玩了,他和阿汉的时间不能被他人分走了。)

Birdy带着核桃爬阿汉床头, 阿汉给Birdy喂核桃。

他们岛上的元老逝世。校领导说可以请公假去台北为元老谒陵,阿汉和Birdy在默哀时互使眼色,相约一起请公假上台北谒陵。

集体默哀时两人默契的睁眼互使眼色

台北对初入大城市的他们充满新鲜,他们一起假模假样的哭丧,Birdy吐槽虽然不知道领导人有什么功劳但还是祝福,接着不忘转头看着认真祷告的阿汉,然后默默浅笑。

他们在录像厅看Birdy名字来源的电影《鸟人》,中途阿汉发现Birdy似乎睡着了,阿汉看着Birdy情不自禁,默默亲上了Birdy,被工作人员看见后他依旧狡辩,像在学校被大巴置疑和Birdy从同一间淋浴间出来一样狡辩,不承认不正视不接受。

在录像厅阿汉偷亲睡着的Birdy被工作人员隔着门玻璃目睹

从录像厅出来后,他们在繁华的都市徜徉,聊着三毛,Birdy借书里的话表意,“如果你给我的,跟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之后Birdy说地球人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阿汉说:“那以后我们不要生啦?”Birdy说:“好,反正我跟你本来就不能生,笨蛋!”虽然含蓄,但这是他们的一种双向告白。

从台北回来的前晚,疲惫的他们互换了外套在商场角落睡觉(可能钱不够住店),镜头里Birdy一直往阿汉身上挤,手似乎也在阿汉身上抚摸,阿汉表情在变化但没反抗Birdy

日复一日的相处下来,阿汉对Birdy的爱已浓烈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他满脑子只有Birdy,在没有Birdy的夏日午后阿汉盖着被子发着和Birdy零距离接触的春梦,这算是阿汉的身体对他性取向的正式确认。

阿汉春梦的镜头展示了阿汉卧室全员男人的海报墙

暑假里,他们俩经常玩在一起、睡在一起。

而Birdy对阿汉的爱也不一般,有次从电影院疯完,偷海报回来,二人一起睡觉,阿汉妈就目睹阿汉的头压着Birdy的手腕,但Birdy不在意,也不抽手,阿汉妈对此若有所思但终究没有吱声…

这场景颇有汉哀帝和董贤的断袖之意

阿汉妈目睹阿汉的头枕在Birdy的手腕里

转折发生在新学期Birdy的疏离。

大巴一行见曾经的室友和Birdy亲密无间,又想起Birdy曾从他们手上直接带走同性恋学弟,不禁认定Birdy是同性恋,对Birdy进行群殴,逃跑中Birdy 想鸟一样从二楼阳台跳下,幸而无事。但Birdy也明白了和阿汉在一起的后果。

大巴一行目睹Birdy和阿汉关系亲密

Birdy又曾目睹阿汉妈被学校老师请来告知:阿汉成绩下降,所以新学期只能分到社会组。所以阿汉才会跟他这种差生分在一个班。

这两件事都让Birdy开始意识到他和阿汉在一起的严重性后果,他决定和阿汉分开。

恰逢这一学期,男校开放了发禁招收了女生。一个昵称为“班班”的高一女生闯入了他俩的世界,这是个和Birdy一样敢直接对抗领导的学生。所以班班会想当然的跑去对Birdy说:别人不懂你,我懂你

Birdy对班班玩摸头杀,故意气走阿汉

眼见着阿汉的不开心,Birdy不仅和班班更亲密了,还劝说阿汉要找个女朋友而不是一直跟着他,甚至让班班给他介绍女朋友。

阿汉:我以为这世界是围着我俩转的,怎么突然我像是别人?

对此,阿汉慌了,他充满了嫉妒和不安,他感觉自己被遗弃了,他不知道怎么办了,他甚至直接叫Birdy 不要和女生走那么近,但只得到Birdy的你这样和教官有什么两样?

他跑去问同性恋学弟: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男生的?有想过找女朋友么?有想过看医生么?

“我从小就喜欢男生,以后也不会变!”

他问学弟其实也是问自己,但学弟的坚定,让他心理开始接受了他的性取向,接受了他爱上了一个男生的事实。

Birdy的告白气球

很快,Birdy用和阿汉一起准备的气球和阿汉给他的暗语,进行了一场被全校见证的告白,但全程Birdy却是对着班班挤眉弄眼的挑逗。阿汉对此愤懑难平,他跑去公园散心,并忍不住给Birdy的call机留言,要他来见他。

一直等不到回应的阿汉遇到了寂寞的老人和他搭讪,夜幕降临,阿汉失落的呆在原地,老人试图和他发生亲密关系,阿汉愤怒的推开了他,并大声嚷嚷道:为什么你要这样?我跟你不是一种人。干!

“这种人”是哪种人?同性恋?不是的,阿汉此时已经接受自己喜欢Birdy这个男生的事实,“这种人”是指:找陌生男人发泄爱,看到男人就想上去啃的寂寞老gay。而阿汉爱的只是Birdy,他和老人当然不是一种人喽!

… 但这个老人的撩拨已经激起了他和Birdy发生关系的强烈欲望!他要主动出击了。

适逢Birdy 意外发生车祸,摔脱臼了手臂。

阿汉,是Birdy危难关头第一个想到的人。

细节:车祸现场Birdy穿着的外套是阿汉的

包扎好后,在浴室,阿汉强行帮不方便又不肯接受他帮助的Birdy洗澡了,并在洗澡过程中强行给Birdy打手枪,阿汉换来了Birdy的吻,而Birdy,只能说:“对不起”,Birdy面对阿汉终究克制不住自己。他不想这样,他要拒绝阿汉的,可他没有做到。

这之后,Birdy 较之前更冷漠更疏离了。于是接下来Birdy公然用大气球示爱之事东窗事发了,Birdy的父亲是权贵,还是本校学生会会长,所以男生Birdy留校察看,女生班班被勒令退学。不用想,这是阿汉举报的。Birdy的冷漠态度激化了他,他不服,因为他认定那件事明明是Birdy对我张家汉的告白,凭什么要被无关的女生班班顶替掉!

Birdy父亲在学校公然殴打儿子,阿汉冲来保护Birdy被其父打伤,阿汉向教官自首替Birdy顶罪,Birdy不领情,他们俩厮打成团...

一向很怂的阿汉不接受Birdy现在的怂!他完全无法接受一向勇敢洒脱的Birdy不肯坦诚和他的爱。

其实电影里Birdy的身份是 转校生,说到转校生我想到陈昊森的一部同志剧《红色气球》,剧中已婚体育老师因为世俗压力对李向晚始乱终弃使其被迫转学。 之所以提到这个,我是想说Birdy高二后突然转校,应该也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电影中也有两次交代Birdy的父亲对Birdy的失望,(台北游时Birdy告诉阿汉,他父亲后悔当初没掐死他,以及后来Birdy父亲在学校亲口说宁可没生他!)

相较于阿汉家里至少有个善解人意的温柔母亲,Birdy除了父亲似乎只有3个优秀的姐姐,而父亲一直对叛逆的他不满,他或许很早就受过很多伤害,他渴望自由,所以相比于他人会疯狂,更是以《鸟人》的Birdy自诩。 记得在《断背山》里,恩尼斯对杰克的爱放不开,为什么?因为他小时候见证过世人对同性恋的残害,所以畏惧。而这部电影的Birdy呢?他为什么敢直接从人群里带走被霸凌的同性恋学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Birdy是受过类似伤害的,他知道这种无助感,所以不惧大巴一行的人多势众。

而Birdy和阿汉也曾在台北街头对维权的同性恋无力相助。他知道同性恋的处境,知道他无能为力去改变世俗眼光。他爱阿汉,所以不想阿汉和他一起去承受世俗的歧视和唾弃。

再加上他和阿汉在一起后阿汉成绩下滑分到他所在的差班,他越发清晰的意识到阿汉和他相爱的后果,他知道他们再这么亲密下去在这个世道会很惨,他知道他如果真的爱阿汉就必须放手。

然后就是电影开局,阿汉和欧神父的对话了……

正好欧神父告诉阿汉,他曾因为不够勇敢而错失所爱。而当晚Birdy又去了阿汉家和阿汉父母说阿汉和他抢女朋友,表明要和阿汉划清界限专心备考。原本Birdy只是想通过家长方的压力使阿汉抽身,却不知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给正想勇敢的阿汉用激将法,阿汉差点就直接当着父母亲的面说出他喜欢的是Birdy了,阿汉用外语的同性恋发音说自己是同性恋,敢承认自己喜欢谁!责怪Birdy不敢坦诚爱,而Birdy只回应:你可不可以不是同性恋啊!(同性恋用的外语发音)

面对Birdy的不坦诚,阿汉在崩溃边缘疯狂挣扎,他气愤离家 ,不放心的Birdy一路跟着他,两人一起坐车坐船到了海边,在一番唯美MV后,一切归于平静,阿汉主动去亲吻着Birdy,Birdy也抬头回应着阿汉的吻……

终于他们俩都彻底的打开了自己,坦诚了彼此的爱。

Birdy抬起头回应阿汉的吻

之后,Birdy依旧以备考为由,表示不再见面。

但联考后Birdy没有考上大学,只有阿汉考到了台北的大学。然后Birdy搬家了,也换新电话号码了。

直到第二年Birdy重考前夕,阿汉Call机响起。

“你是Birdy么?…Birdy?…Birdy?”

“嗨,好久不见”

电话接通了很久Birdy才回复。

阿汉鼓励Birdy重考加油,他可以的,并责备Birdy搬家了都不告诉他,并关心的问Birdy和班班的情况。

“她说和我在一起很像在拍琼瑶电影,不真实”

尽管已经一年没见了,但他们还是放不下彼此,虽然此时阿汉还有所期待,但Birdy依旧坚持着抽离,不再表心意,…没聊几句后,阿汉在电话里为Birdy放了歌:《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表示会珍藏这份感情在心底,他们双双哭到不能自己,尽管阿汉拼命的投币,但终究抵不过长途电话的费钱速度,不知不觉在忙音中结束了这次联络。

Birdy没有去台北的大学找过阿汉,

阿汉也抽身了。

他们从此失联。

同性恋被歧视被当怪物的年代,爱一个人,终究希望他好,阿汉同样也不能因为爱Birdy去纠缠他,而毁了他的人生。

但他们彼此的名字深刻对方心底了。

这里不禁想到《爱在暹罗》的台词:

“我们不能在一起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转眼镜头定格在30年后的同学会上。

中年阿汉戴的手表和Birdy少年时戴的一样

剧情交代这是阿汉30年来首次参加,阿汉游离在同学会角落四处张望但并没有看到昔日的爱人。或许是因为此时小岛同性恋已经合法化了,阿汉才决定去见昔日不能在一起的爱人吧。他拿到最新通讯录后有些忐忑不安,拿起又放下,但终究还是打电话给Birdy了,接电话的人是班班。

和班班会面后,他知道Birdy和班班结婚生子后不久就离婚了,班班潸然泪下地说:后来才懂,有的男生喜欢男生是天生的,早知道我就不努力了,害了我一生...

同妻班班诉说辛酸潸然泪下

不久阿汉远赴加拿大为欧神父谒陵, 他还见到了神父的同性恋人Alex,他明白了当初欧神父为何对他百般阻挠。从欧神父恋人处,阿汉得知Birdy近些年常来见欧神父。

在魁北克街头同性恋人已经像异性恋人一样敢在公共场所大方亲吻。阿汉看见了Birdy ,一时慌张不已,于是躲避不见。可能是觉得相见不如怀念还是不要见了吧!

阿汉看着肆意亲昵的同性恋人却躲避Birdy

但导演终究安排他们相见了,他们的见面没有年轻时的歇斯底里,都很平静。

(除了中年阿汉很奇怪的捂嘴了一下,不懂,只觉得突兀)

还记得少年阿汉因为解严后专制的爸爸往大陆老家寄钱却不肯给他钱买机车而问阿妈:

你为什么和爸爸结婚?

“不结婚怎么会有你呢?”

“这根本就是繁衍,所以你根本不爱他,对不对?”

“久了就爱啦”

日久会生情,习惯了就好。

终究是“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中年Birdy直接告诉中年阿汉:

其实那个时候我真的很爱你耶。

再爱终究也会在岁月中逐渐回归平淡。

不久阿汉到了,和Birdy在门口互道着曾经的暗语“晚安(我爱你 爱你)分开,阿汉又追上Birdy表示要陪他再走一段。

”恍惚间,他们似乎看到了年少时的阿汉和Birdy在这加拿大的巷弄里嬉闹着、弹着吉他合唱着《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

中年阿汉和Birdy似乎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

其实这段对他们曾经的分离又补充了一下。

少年Birdy说:你很烂耶,考试考不好哦?…你以后靠什么生活呀?

言外之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为了和我一起,学业都放弃了,以后怎么生存呢?

Birdy是真的很不愿耽误阿汉的前程啊!

而阿汉也只能唱着“忘记你……”(合唱主题曲)告诉自己去忘记。奈何这份感情深刻心底无法抹去。

这本该发生在最美好年华的甜蜜爱情在时代的不允许下只能在中年以后续上,时代让他们把彼此的名字深刻心底,可这份深刻终究让他们留下痛彻心扉的伤痕,好在他们活到了同性爱被允许的时代……

电影最后,两个年少时曾爱的要死要活而错失彼此的半百男人,年少时浓烈外溢的情感早已沉淀的淡泊难惊,在他们那恍惚间的少时嬉闹弹唱后,少年Birdy 丢弃了他们刚刚互相玩的球,他们远去、他们消失。最后的镜头只留下还亮着路灯的空旷街道和被丢弃的球。而那时,天空已泛白。 这是不是天亮了梦醒了?

我会想,是否中年阿汉与中年Birdy还是会回归各自的人生,这次重逢不过是两个走在不同轨道的人的一次碰头?就像少年Birdy 丢弃了他刚才还和少年阿汉一起玩的球、就像中年阿汉的那句“我再陪你走一段好了”是否都暗示了 “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暖风纵有情,桃花难再寻。” 终究时过境迁,各就各位继续彼此不再相干的人生?和只剩可以回味的往事?

这部电影114分钟将近两个小时,全片以阿汉为人物主线,阿汉会出现在所有场景里,明明时长已经够长的了,提到的点涉及的面也很多却大都没有表现好。既然年少时大都是阿汉视角,以阿汉和神父的探讨展开,那如果30年后的戏份一定要有的话,为什么不设置成Birdy视角啊?欧神父同性恋人不是有说Birdy近些年有来看望欧神父,那为什么不从Birdy和欧神父的探讨展开30年后的故事,那样不是能更好的二人彼此的心意嘛?是因为阿汉在情节里大多是被动的,(电影里大多时候阿汉的喜怒哀乐是被birdy左右着的) 所以内心戏更多嘛?还有阿汉妈在那个暑假目睹睡在一起的阿汉和Birdy不是若有所思嘛?除了她老关心Birdy到底结婚了没?后续为什么不再交代一下她对阿汉的人生态度?阿汉一直单身没有婚娶过吗?那他30年是怎么面对流言蜚语怎么生活的?……

我们回到电影开头:

“干嘛为了爱情打架?”。

“Birdy不肯坦诚爱情令人发疯”或许你会这么说吧!

我的回答和阿汉一样

“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因为这只是阿汉身份认同后的一次勇敢问爱。

毕竟年轻人的行为是最纯粹的,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发现年轻时的初恋是平淡人生中最难得的一笔浓墨重彩,单恋也好,相爱也好,那份纯粹的爱,不管余生会如何平淡,但有个名字会刻在你心底最深处永远不会被忘记……

推荐指数:★★★⭐⭐

双男主颜值:★

陈昊森演技:★

电影主题曲:★

扣分点:

1.宗教和情欲冲突太刻意,神父和阿汉的对话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不仅导致剧情碎,也割裂了剧情调动起的观众情绪。

2.30年后的重逢戏演绎的很尴尬,强行拉大格局却并没有表现好。30年前阿汉和神父倾诉对Birdy的爱,那30年后完全可以设置成中年Birdy视角去和神父爱人Alex倾诉他年轻时对阿汉的心意啊!再和中年阿汉重逢相望,这样的结局更有说服力一点吧。

ps:片尾字幕背景有很多正片没有的

少年阿汉、少年Birdy有爱瞬间,

 4 ) 他们为什么选择做深柜?

同志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资源下载的那天,仿佛gay圈盛事。

这电影今年9月30日在台湾上映,当天就成为台湾开片的票房冠军。最终,总票房夺得今年台湾地区第二名。

我们当然不可能公映……一直只能看到预告片,听到卢广仲的同名主题曲,在MV里猜测一点剧情。

终于等来了资源。结果豆瓣评分就迅速从8.4掉到了7.1。

第一, 这一推迟,它就落在了同样讲初恋的泰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之后。珠玉在前,《刻》前半段的少年部分很难再超越。

第二, 很多人更不满意电影后半段中年部分,仿佛狗尾续貂,一扫前面的少年清新。

但,也许导演本来就不是只想拍一部青春片,就想要讲更多。于是才把两个男孩的恋爱故事放在1987年台湾刚刚解严的特殊年代展开;于是,才要讲他们30年后的命运和相遇;于是,我们才在电影最后的字幕里看到了“史料顾问”祁家威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和之前的同志影视剧《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看名字像三胞胎)一样,也是讲述一个男孩对另同性的苦恋。但不同的是,《刻》中张家汉喜欢上的男生王柏德并不是直男,而是深柜。为了掩藏自己的身份,他不但拒绝了张家汉的爱,还和女生班班恋爱结婚……

中年张家汉终于联系上前同妻班班,聊到前夫王柏德,班班说:“后来我才懂,喜欢一个男生,是与生俱来的。早知道我就不努力了,害了我一生,也害了他。他妈的!”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做深柜?

也许这才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导演想要讲的东西。

2017年5月24日,当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公开表示《民法》不保障同性婚姻乃是违宪后,我写过一篇《就算全社会都接受了同性恋……你就一定能过好了吗?》。当时我的眼睛还是向前看的,觉得这是一个希望,一个突破,一个新生活的开始,而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迎接新一阶段的考验?

当然后来我知道,我还是过于乐观了一点……

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说的则是我们为什么要争取同志权益?为什么要争取“婚姻平权”?以及在2019年5月24日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前,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有一幕是张家汉和王柏德在台北看到一名年轻的男子穿着婚纱,高喊着支持同性婚姻的口号,随即就被便衣民警押走了。

这个人就是本片的“史料顾问”祁家威,也被称为“台湾同志权益运动之父”。

1986年,祁家威独自举办“国际”记者会,向全台湾出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他说:“我没什么钱,我就在麦当劳办。麦当劳店长很生气啊。反正我点了20杯果汁付过钱了嘛。但是有闪光灯在那边她就很不爽,希望我以后不要在那边办了。”举步维艰。

记者会上,祁家威发表了《对社会大众及同性恋者的恳切声明及呼吁》,内容包括大众传播不要刻意丑化同性恋者,同性恋性行为时务必使用保险套……

当时台湾仍在戒严,投身同志权益事业的祁家威很快被扣押,他后来回忆:“虽失去自由五个多月(162天),却间接促成了隔年的全面解严,足堪告慰。”

之后,祁家威做过防艾义工、参加了无数场同性恋平权活动、请愿要求立法同意同性婚姻、提请与同性结婚遭拒后不断申诉……一直为台湾的同志运动奔走至今。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当张家汉苦于自己为何会爱上同性、不知该怎么办时,他去问了那个同志学弟。这个学弟因为出柜,在校园里遭到各种霸凌。

2000年4月20日,就读国中的15岁少年叶永志在下课前5分钟提早离开教室去上厕所,之后被发现倒卧血泊中,送医后不治。此前叶永志就因为举止女性化常被班上同学霸凌,还被要求脱下裤子……

“叶永志事件”成为促发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关键。

蔡依林的《玫瑰少年》唱的就是叶永志的故事。歌词写道:“你并没有罪/有罪是这世界……别让谁去改变了你/你是你/或是你/都行……你的控诉没有声音/却倾诉更多的真理/却唤醒无数的真心。”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张家汉曾在公园见到一个寂寞的同志老人,这个老人妄图从他年轻的肉体上得到慰藉……

台湾作家白先勇在小说《孽子》中写:“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被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 这个“王国”就是台北新公园(现已改名为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在曾经的那个年代,出柜就有可能意味着被逐出家园、校园,同性恋者只能埋头做深柜,只能到新公园里寻找同类。

2003年,台湾举办第一届同志大游行,活动的出发点就特意选在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但那一年的参加人数只有1000多人,不少同志即便知道游行也不敢走出来参与……

当然,后来台湾同志游行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勇敢站出来,骄傲做自己。

2010年高雄同志大游行上,叶永志的母亲现身,她说:“我很高兴见到你们,孩子们,你们要勇敢,天地创造你们这样的一个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让你们去争取人权,要做自己,不要怕。”全场哭成一片,她又说,“你们不要哭,哭会显得我们懦弱,我们没有错,我们要向着阳光,去争取我们的权力。”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最后,时间流逝,张家汉和王柏德都变成了沉重的中年人,他们在异国他乡重逢。他们来此是因为当年学校唯一愿意听他们心声的加拿大神父去世。神父的爱人,也是同性。

2015年10月25日,巩俐的经纪人曾敬超在台北因癌症病逝,年仅55岁。曾敬超从病发到过世只短短不到一个月,他去世前曾希望将财产留给与自己相濡以沫35年的同性伴侣、法籍教授毕安生。结果因为两人在法律上没有婚姻关系,家人将曾敬超的财产进行了转移。

2016年10月16日晚,68岁的毕安生从自家阳台坠楼身亡。

后来毕安生的学生李晏榕在文章中写道:“为了所有相爱到彼此陪伴所终的人,能够不需要担心自己与另一半共享的一切被夺走,能够在另一半的病榻之前,为自己所爱的人作最后的医疗决定”,她呼吁同志婚姻能够早日合法化。“35年的共同生活,只因为没有婚姻关系,到了最后还是任人宰割。”

李晏榕透露,毕安生的遗愿是希望自己过世后能和曾敬超的骨灰混在一起,撒入大海。

毕安生之死引起台湾同志群体的震动,导致当年的同志游行人数创历史新高。

在郭强生的小说《断代》中,他写道:“这个世界到今天只走到了青春健美的男孩们高呼同志无罪,没有人可以告诉他们接下来该怎样面对老与丑、病与残。”


随即,时间也就进入到2017年,这一年的5月24日,台湾释宪结果公布。台湾有望成为亚洲首个认可同性婚姻的地区。

2019年5 月 22 日,台湾领导人蔡英文正式签署同婚专法(正式名称为《司法院释字第 748 号解释施行法》)并宣布实施。从此台湾同志婚姻合法化。接着,蔡英文写了一封信给祁家威,希望把自己签署法案的笔送给他。祈家威拿到之后,决定用来给予新人祝福。

这便是台湾同志运动的30年,也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的时间跨度30年。

30年后,人到中年的王柏德才敢告诉张家汉,当年他也是爱他的。

他选择做深柜,因为“那时候只要谁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肯定没命。”因为他觉得如果两个人真在一起,“结局会更惨”。于是他拒绝承认真实的自己,拒绝承认自己的真心,拒绝了少年张家汉的爱。甚至以为这样会是对对方的保护,以为这会是自己的牺牲,而牺牲可以换来给对方的成全……

他以为可以一直躲藏,泯然众人。甚至以为不做真实的自己不是一种扭曲,而是一种“纠正”……

他有他的害怕和怯懦,也有他的无奈和悲哀,甚至有他的善意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脱离了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谈出柜显然是勇敢的,但并非是合理的。娜拉要出走,娜拉出走之后呢?

台湾同志艺人蔡康永说,因为自己出柜了,很多人就会在出柜前征求他的意见。“出于理性考虑,我通常会拦住他们;但站在孤单的立场,我又很希望很多人陪我。”最后,蔡康永往往会劝对方放弃:“我还是会担心,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我经历的事情……我唯一能够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妈妈证明我们不是妖怪,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也许我们越来越好,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好。同样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好了,我们才能够越来越好。

《刻在你心上的名字》导演柳广辉也是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得到了勇气,才决定向母亲及身边的亲友出柜。他说其实特别希望《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能传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因为那里是该片主题曲词曲作者许媛婷、佳旺和陈文华的故乡,因为,那里的法律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名。

2018年我曾去澳大利亚看悉尼同志游行(《亲历40届悉尼彩虹狂欢节现场:嗓子哑了,手臂酸了,收获了无数汗水、热情、拥抱、亲吻》),那时候他们也刚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游行现场的精彩,还有平时走在街头、海滩,那些牵手漫步的同志情侣,他们自然健康,平和大方,没有人会拿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没有人会指点他们的生活……他们当然不是深柜,但也可能并不需要出柜,因为他们一直就走在阳光下。

2017年5月24日,台湾释宪结果公布后的记者会上,祁家威说:“我看到这个释宪文,就感觉自己变成一只鸟,因为我雀跃无比。”

记者问他:“那伴侣怎么说?”

祁家威答:“他噢,他叫我今天早点回家!”

对于他们,这也不过就是普通平凡的一天。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5 ) 一篇以自我暴露为目的的伪影评

没想到会为了一部台湾同性恋青春电影贡献出豆瓣影评第一篇。当然严格讲不算影评,更多还是自我剖析。

不去评判电影本身好坏。于我而言更多是,在这个当口,碰巧遇到这样一面镜子,可以借由自己在其中的投射,看到内心的样子和欲求。

一个整体感受是,压抑禁忌年代里情义欲共同催生下的那种轻言生死的爱情史诗质感实在太上头。而在将将要被平庸生活吞噬前,这段感情链接又由于特殊年代里两人的隐忍牺牲和彼此成全,得以封存三十年,待到中年再打开时,散发出来的琥珀气息,对我几乎就是一剂春药。

一句话,这部电影让我思凡了。长久以来,碎片化的情爱经验让我对爱情层层解构,并坚信自己不具备小情小爱的体质。恰巧是这么一部作品,把我生命经验中的这些碎片拼到一处,最后形成的排山倒海的冲击,几乎要让多年来已成习惯的对情爱的淡泊决堤。

终于回过神来,为什么一直对爱情片无感,因为缺乏共情。我一个看似没啥底线的人,实际界限重重。优秀的异性恋爱情故事,确实能带给我良好的情感代入体验,但在欲望层面是空白的,也就是说我要在荷尔蒙缺位的前提下去沉浸式理解片中表现的情爱,很多情况下不影响观影,但如果遇到以情爱为主要探索对象的作品,我就只能硬嚼其“文本性”了。同样,由于文化上的认同绝缘,外文片在我这里首先是拿来“文本分析”和推演世间不同可能性的,哪怕是前几年大火的call me by your name,情爱和欲望张力满满,外加智识层面的加持,也还是被我硬生生当作意大利人文风情片和古希腊传统下的爱情范本来处理。我能理解小男生最后打完电话面对壁炉时的那种痛,但真的痛不到自己身上。相反,看到张家汉在电话亭里断线后一遍遍喊着birdy的名字,看到birdy接电话时颓然的表情和满屋的酒精,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感在我心里马上就位。

我依然相信,今后的生命中会遇到以及吸引到不同美好的灵魂和肉身,但影片中浴室打枪这样的体验,在隐忍、委屈、不甘中借由性的形式完成的一次情感爆发,以及释放后出于保护对方目的的加诸己身的成倍情感负重,再到若干年后彼此的袒露心声,这样的洗礼,恐怕只有借着少年初恋的体质才能成就,可悖论的是,又有几个早慧的少年能自带这样深刻的情感。或许,我想发个愿,下一世如果还来,可以附带一个这样的周边体验,要趁着体质仍在遇到一个合适的投射对象,哪怕最后被渣得体无完肤,至少也补全了一种极致体验。

关于影片再多说一点,年代史诗的呈现明显跟不上初恋史诗,而片中初恋的史诗感恰需要时代的支撑。从我个人审美出发,是希望能看到牯岭街级别的时代呈现下柏汉二人的虐恋,当然这对导演要求太高,毕竟湾湾已再难出杨德昌之辈,还是要把希望寄托在祖国的文化事业上。(立个人生小目标,这样的爱情史诗,不如将来由我参与造,私心想请黄轩出演中年角色🙃)

 6 ) 那些错失的岁月,是时代刻在他们身上最痛的伤疤

作者: pASslosS

就在本月初,《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为首部票房突破1亿新台币大关的LGBTQ电影,也是台湾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几十部LGBTQ电影中票房最成功的一部。

本片由《刺客聂隐娘》《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摄影师姚宏易担任摄影指导,杜笃之担任声音指导。在今年金马奖上,该片也荣获最佳摄影以及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项大奖。

电影开篇引用了《旧约 雅歌》 8章7节里的一句话:

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短短一句已然隐喻了故事全局。

故事发生在1987年,当时台湾刚刚解除了长达几十年的戒严令,但社会上变革之风依然微弱,步入了顽固而压抑的保守主义。 这种风向也依然扎根在阿汉所在的天主教学校,那里的生活与往常一样,充满了男子气概的军事化管理,讲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以及对天主教的绝对信仰。

暴虐的教育把这里的男孩子训练成用暴力彰显阳刚气质的男人,这意味着他们会对“不够阳刚”的男性进行羞辱和践踏。其中有一段暴力情节被描述得触目惊心,他们在公厕对一个男孩子进行了残酷的羞辱和迫害。

阿汉Birdy在加拿大神父所管理的乐队相遇,Birdy这个名字是其本名的谐音,来自艾伦·帕克电影《鸟人》里疯癫人物Birdy,他继承了这个人物的荒谬和特质,成了学校出了名的不服管教的学生。

而作为一个家里有着“专制父亲”和“优秀哥哥”的年轻学生,阿汉面临着许多心魔。因为成绩不好,他在高中被分入社会组,这让他受到了父亲的蔑视,因为社会组在其父辈眼中毫无前途。

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两代人的隔阂,那个时代不仅落后于年轻一代的需求,更落后于阿汉与Birdy的需求。他们的父辈是被时代压抑和侵蚀的产物,其对人生的定义是“活着”,但阿汉这代年轻人却已经在探讨“爱情与自由”。

在代表学校到台北参加蒋经国葬礼的旅行中,阿汉和Birdy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

他们在街上闲逛,而早在1988年,台北街头就已经有平权人士。影片在此致敬了80年代为同性恋群体发声的祁家威先生,他被称为“台湾首位公开出柜的男同志”。

这名祁家威先生的化身举着一个简陋的标语牌,上面写着“结婚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性恋不是病!” 这朴素而利落的笔迹,并没有如今铺天盖地的彩虹旗那般华丽,但其中之珍贵,难以用语言形容。

在这一情节中,他遭到了执法人员的暴力对待,阿汉和Birdy下意识去帮助他,却并没有察觉到他们是“共同体”。

这就是那个“牢笼未曾显现”的残酷年代,如今的人们可以坚韧地对抗并打破束缚,但阿汉和Birdy则是看不见笼子的笼中之鸟。

另一贯穿于全片的线索是一首蔡兰钦的《这个世界》,他们总是反复唱着:

在这个世界, 一点欢乐, 有一点悲伤, 谁也无法逃开。 我们的世界, 并不像你说的真有那么坏, 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关怀和所有的爱, 为这个世界, 添一些美丽色彩。

这首歌算是对年轻灵魂的鼓舞。旅行中的他们还在探索对爱情的理解,在碰触那面铜墙铁壁之前肆意想象,似乎只有在这首歌的保护下,他们的爱情才能安然绽放。

值得一提的是,蔡兰钦于1987年去世,享年22岁。这意味着他们的爱情在最开始就已经萦绕着死亡气息。但是初恋总是伴随着对死亡的想象,所以才会热烈极致,对他们而言,无论如何都要在精神上自杀一次。

随后,他们的确以某种方式杀死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Birdy发现自己喜欢阿汉之后便不再那么勇敢了。此时正巧学校开始招收女学生,他便交了一个女朋友证明自己是直男,他利用阿汉做了许多事,刻意去伤害阿汉的情感。

在这种校园氛围下,爱情本来就是禁忌,而同性之间的爱情则是禁忌中的禁忌,所有的教条都在绞尽脑汁去证明阿汉的爱不是爱,只有异性恋的爱是爱,就像教父所说的,你们是“在乎”但不是“爱”。 此前神父也曾告诉过年轻学生“要活在当下,享受恋情”,可惜这句话的主语并不包括阿汉也不包括Birdy。

有趣的是,影片对Birdy的女朋友和未来伴侣也有提及,男同志之间那个虚置的“女朋友”,是同性恋情感不可被诉说的证明。 在剧情中,通过交女朋友来否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通过“抢女朋友”而包揽过错……这种“不可诉说”将在他们未来的人生引爆更多的悲剧。

男同和同妻的家庭也是如此。看起来男性无需去迫害一个无辜的异性恋女性,但是社会压力会逼迫他们必须按照“正确答案”填补空缺,最终的受害者既是女性也是男性,而他们本不该因为任何错误的人牺牲自己。 落后的体制就是会让人们互相怨恨,做彼此的替罪羊,然后无穷无尽地赎罪,对人性的抹杀莫过于此。

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处是,当Birdy和阿汉在浴室里第一次面对了自己的激情和欲望,随后跌入了长久的悲伤。

他们本不该有这种悲伤。

阿汉这个人物大概有80%是基于导演柳广辉自己的经历。最初,他的目的不是拍一部同性恋电影,而是拍一部回忆初恋的影片。只不过,他的初恋恰好是一个男孩喜欢另一个男孩的故事。

值得肯定的是,导演并没有把影片拍成关于“出柜”的滥俗故事,因为对于LGBTQ群体的真实人生来说,出柜是个“伪结局”,尽管它可以作为一种勇气的证明,但永远不会是故事的终结。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非常适合被看作台湾LGBTQ平权史的里程碑之作,因为这是一部深深植根于历史的电影。影片不仅揭露了几十年来台湾“被宣扬的开放”下的伪善,也展现了同性恋群体所遭受的全方位压抑,与此同时还回溯了台湾的LGBTQ群体已经走了多远,走得多不容易。

导演曾说他特别希望《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能传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那里的法律仍将同性恋与罪名等同。而这两个地方之所以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们是电影主题曲的词曲作者许媛婷、佳旺陈文华的故乡。

其实直到现在,大多数70年代生人的台湾男同性恋仍会选择一种非常低调的生活,他们暴露性取向的压力和风险都要大于年轻人。所有迟来的庆祝和平权成功后的欢腾对他们来说都有些“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已经被那个时代伤害,任何喜讯都只能有限地消除他们的心防。

有人疑惑,难道同性恋之间这种轰轰烈烈的情感才算爱情吗?其实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这部影片的情感之所以如此强烈,正是因为这些情感曾被压制在深海之下,你所看到的一切是他们的情感特写,但当镜头逐渐后退,阿汉和Birdy的故事便会被那个时代遮掩抹杀到所剩无几。

这不是一场比较同性恋和异性恋谁的爱情更加轰轰烈烈的游戏,这是对伤疤的回忆,本该发生在青春年华的爱情直到中年之后才有了续篇,而错失的岁月正是时代刻在他们身上最痛的伤疤。

在片尾处,阿汉在酒吧看到Birdy的身影,内心挣扎着不敢前去相认,随后却又在酒吧等待数日,直到Birdy奇迹般地出现。

他们不够幸运,也不能轻而易举地从中恢复,但他们的故事肯定了平权的意义,那就是不要再让这种创伤延续下去。

 短评

“每个人的初恋 都跟史诗电影一样伟大”

6分钟前
  • 请让我滚去学习
  • 力荐

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找了两个长得极其相似的主角(虽然都很帅),前半小时愣是没搞清谁是谁……

11分钟前
  • Nothing
  • 推荐

如果爱有罪,那就请神父帮我下地狱。

15分钟前
  • 小新不是小心
  • 推荐

這是繼上癮後,看過最有化學反應的同志cp了!

17分钟前
  • Skivento
  • 力荐

最后一段重逢是有点狗尾续貂,“其实那个时候真的很爱你诶!”年度最怂表白了吧!

19分钟前
  • Wush!
  • 推荐

好像比起片尾拍出的多年后重逢的完满结局,我更希望阿汉和birdy的爱停留在1988年的那个夏天,停在海边的沙地,在他们俯身亲吻对方嘴唇的时候结束。少年会老去,但爱情永远不死。

24分钟前
  • CC
  • 还行

3.5 这是漏拍了20分钟?如果对很多细节进行深度复盘的话,会发现Birdy爱家汉的程度其实更深、更无药可救,但电影却表达得过于隐晦模糊。完全可以安排Birdy的视角逆转,让大家走进他的世界。说回电影,好多场单独拆开的戏都“劲道十足”,连起来却又“过冲”、断裂与不合理。剧本中后段“狗血风味”简直太浓,各种令人白目的偶像剧式设计...不过靠绝美摄影、美术、配乐和两个男生真情实意的表演,还是能从50分拉到70分。两个人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之间丰沛、细腻的内心戏,连锁成缠绵悱恻、敢于冲动的滚烫的虐恋情伤,这比俗套的电影本身更纯粹。此外,时代符号的引用和主题曲的两次点睛,也都释放出了不错的情感能量。“你以为这个世界改变了,其实一点都没有变。”希望这是个能被改变的世界。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我不知道电影里的张家汉跟王柏德分隔了多少年才再重逢,我只知道我和我的男孩在2009年大学毕业那个夏天之后就再也没见。起初我总是忍不住不去想他,我以为那会是人生最难翻过去的失去。后来我经历了比那更深更沉更重的失去,我才真正明白他其实很轻,我之于他也很轻。11年须臾间过去了,我活成了中年人的样子。偶尔还是会想起他,但不会再期盼与他重逢了。尽管我知道我永远都没有办法忘记他,因为那也是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31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柏林电影节媒体观影 不要来问我资源# 到后半段完全没控制住一边听着歌一边哭。我多希望你能够知道,我有多爱你。刻上了,就是一辈子的。

33分钟前
  • 呆萌喵星人
  • 推荐

听过像核桃捏碎的心跳,见过如飞鸟翱翔的翅膀,宣泄过似花洒喷涌的情欲,感受过同皮鞭挞笞的疼痛。那次去台北谒陵,却给感情立了块墓碑。那天去马公港流浪,却在碑上刻下你的名。你最蠢的不是以为解严后世界就会改变,而是相信离开你我就会放弃那感情。那晚你说好像我们本来可以生,笨蛋,我真的信了。

3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宛如CALL ME的青春物語,戴利忍王識賢的片段有點拍的太長太散,除此之外沒啥好挑替,兩位主演強到不行,盧廣仲為本片譜寫的主題曲更是一絕,張力十足,餘韻猶存,每個人的初戀都像一部史詩電影,那個年代的人沒有太多選擇,無法公開示愛,無法公開表達自己的性向,但時隔多年幕然回首,青春已紀錄下這段刻骨銘心的禁忌之戀,時隔多年,時代早已不同以往,你敢勇敢去愛了嗎?

39分钟前
  • Puff
  • 推荐

在流着眼泪打电话听磁带那里结束就很好啦!

41分钟前
  • 关于小狗
  • 推荐

昨天在台北電影節首映看了.演員導演也有出席.看完滿滿的感動.主題曲也很好聽.9月30日請支持進戲院看這一部電影

42分钟前
  • 豆友206704448
  • 力荐

爱情就是作天作地啊,本性疯的那个不敢面对自己,反而是内向的那个敢爱敢恨,其实也没有多轰轰烈烈,但回忆起来就是刻骨铭心,最后结尾师承《春光乍泄》,完成了何宝荣没有完成的重头来过。不过相比两个人的爱情,我更感兴趣里面轮番登场的时代符号,尤其是看到祁家威的时候有点泪目。

45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老戏骨不如年轻演员演得好,一场重逢轻飘飘。可能因为陈昊森和曾敬骅真的有全情投入,演出了轻言生死的为爱痴狂,那是初恋即热恋的人才会有的滚烫。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可惜当时已惘然!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其实中年后的那段有些不必要,时间过去了很多事情也就很难再复刻

52分钟前
  • nervousplendor
  • 力荐

刚在大阪亚洲电影节上看了首映。中规中矩台湾味道的淡淡伤感纯爱电影,没有太多惊喜,但也不算太失望。 总体而言,可作为随着台湾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而大爆发的同性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导演试图在同性爱和宗教信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然上帝宣扬爱,为什么同性爱就不是爱?导演聪明地将神父的身份设定为同性恋,最后离开教会和爱人住在一起,却又说自己带着罪,死后无法进天堂。所以在神父身上,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还是没能解开。 两位年轻演员可圈可点,但是最后30年后那一大段重逢的戏,无论是选角、演技,还是情节,都是败笔所在。 (中年家汉转身看到柏德捂嘴的那个镜头,全场笑喷)时间横跨30年的这部电影像是一种无力无声的嘶喊。在长期争取同性恋婚姻合法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之后,却有一种目标突然达成后脑中一片空白的无所适从之感。

53分钟前
  • 琪官 Kafka
  • 还行

我以為會很虐心,但看完後鬆口氣,原來最虐的是盧的MV而不是電影。Birdy像團火球,摯情且炙熱,怕灼傷深愛的阿漢而拚命把他往外推;而阿漢卻只想緊緊抱住他,和他一起燒成灰燼。映後得知氣球其實是放給阿漢的,我才知道不論是阿漢還是Birdy,他們一直有好好活在當下。

58分钟前
  • winth
  • 力荐

不好意思,我觉得远没有超越女朋友男朋友。另外,远离富二代渣攻,30年过去了,即使攻受逆转,他住的仍然是Grand Hotel而你还是个住三星的穷逼。

1小时前
  • 梵高的睡莲
  • 还行

就这?这样的爱情故事,感觉是看了一部十年前的电影,中间一遍一遍的唱主题曲,是怕大家不知道导演拍的是mv吗?平权之后,其实在价值观上完全可以拍点更贴合时代的故事,现在剩下的可能就只有两个年轻演员的颜值了。故事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拿来讲什么完全看导演自己怎么看待一件事物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