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原谅我吗?

犯罪片美国2018

主演:梅丽莎·麦卡西,理查德·E·格兰特,多莉·韦尔斯,本·法尔科内,格里高利·克洛斯蒂舍夫斯基,简·库丁,斯蒂芬·斯皮内拉,克里斯蒂安·纳瓦罗,普·班德赫,埃里克·拉雷·哈维,布兰登·斯科特·琼斯,雪伊德林恩,罗莎尔·卡农,安娜·迪佛·史密斯,马克·埃文·杰克逊,马塞拉·洛维里,罗伯塔·瓦拉赫,蒂娜·本科,乔安娜·阿德勒,迈克尔·西里尔·克赖顿,爱丽丝·克雷梅尔堡,露西·德维托,贾斯汀·邦德,马米·科西科,扎布丽娜·格瓦拉,Ron Maestri,阿曼德·里斯科,利兹·恩格,桃乐丝·麦卡锡,Bill Walt

导演:玛丽埃尔·海勒

播放地址

 剧照

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2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3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4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5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6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3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4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5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6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7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8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9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1:46

详细剧情

李(梅丽莎·麦卡西 Melissa McCarthy 饰)曾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传记作家,所撰写的作品屡屡进入畅销榜。然而,李是一位个性非常固执的作家,她不愿意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久而久之,再也没有出版社愿意同她合作了,李的生活渐渐的陷入了窘迫之中。  入不敷出的李决定卖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的信件,由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之后,她又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另一位名人的信件,在经过了精心的改造后,这封信件自然也卖出了个好价钱。梅开二度让李发现了商机,她就此踏上了伪造名人信件牟利的不归路。

 长篇影评

 1 ) 失意人生也有笑容

电影的奇妙之处是端坐屋中,却能尝遍天下酸甜苦辣的人生。不看这一本《你能原谅我吗》,我压根无从知晓一个纽约的过气作家会如何穷困潦倒。

电影不是很好看,但触动神经。开篇Norah Joans的爵士歌曲和身材笨拙年已51岁的失意作家形成反讽对比,同样是讲书店、书信,可不是那本经典的《查令十字街84号》的优美克制;同样是生活拮据窘迫,也无法够上沈三白芸娘的贫士风雅,这就是一个孤独得只剩下一只猫的爱的女人挣扎于世的故事。触动我的是两位演员的表演,不露痕迹,真实残酷,才华横溢,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女主不可爱,但让人同情,再卑微的灵魂也要有自己的一憩之地,更何况是受过教育曾经畅销的作家。安慰来自江郎才尽后意外发现的造假书信技能又带回了久违的成就感,安慰也来自同是天涯沦落人两只酒杯碰撞的温暖和笑声,终究还是被命运欺负和碾压,自己的选择怪不了任何人,也由此写下了这段自传,成全了这本电影。

真人真事,无奇不有,此刻在世界上无数个城市黄昏时匆匆走过的人群里,不知道有多少我们不了解的人生,大家各自珍重。

 2 ) [Film Review]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2018) 8.0/10

A pet project for Nicole Holofcener for years (who was set to direct it with Julianne Moore and Chris O’Dowd heading the cast), the final fruition of a biopic about New York biographer-turned-literature-forger Lee Israel (1939-2014) shifts its director chair to her fellow female director Marielle Heller,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becomes the follow-up of her Sundance darling debut feature 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 (2015), with Holofcener and Jeff Whitty taking the writing credits, Melissa McCarthy starring as Israel and Richard E. Grant as her partner-in-crime Jack Hock (all received their Oscar nominations except Heller).

Scarcely there is anything exciting in Israel’s criminal peccadillo (apart from a tense letter-purloining episode inside the library of Yale University), who forges letters written by deceased celebrities (from Fanny Brice, Noël Coward to Dolly Parker, and the key is to fake their signatures, that’s when an Xerox machine comes quite handy if you have a pair of deft, steady hands), often inputting her own wits into the contents to raise the appeal, then sells them to antique bookshop owners to earn fast cash, yet, it is a fiendishly ingenious idea, because as long as these memorabilia can attract potential collectors, most of these buyers don’t give a toss about its authenticity, but there is also a catch, 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fool a connoisseur who pays handsomely for their collection, also, you cannot sell too many items without rousing suspicion (that “avuncular” slip-up is really embarrassing).

From the start, in the early 1990s, 51-year-old Lee is dead strapped, fired from her wage labor, once a New York best seller, her upcoming biography about Fanny Brice cannot secure an advance, living alone in her cluttered apartment with a long-in-the-tooth cat, her misery should arouse sympathy but any commiseration dissipates vanishingly whenever she talks. A curmudgeon who unabashedly professes that she likes cats far more than her own kind (and later duly proves that with her action), and apparently has no family or friends, Lee belongs to that rarified group of movie protagonists who is not equipped with any modicum of charisma, but that doesn’t make her less human, conversely, among others, McCarthy’s vastly lived-in performance makes every aspect of her humanity coruscate and bubbling with intensity and veracity, we might not want to meet a character like her, but nonetheless, she is there, indomitably represents the unglamorous, unsympathetic side of ordinary beings which narrative cinema often intends to overlook.

The friendship between Lee and Jack, gels naturally from their common propensity of libations. But sex is definitely off the table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 queer orientations, Jack, a small-time drug dealer who seems to sleep rough without a permanent residence, much balances off Lee’s cynical nature with his unapologetic flamboyance, and Grant has a whale of a time in inhabiting his idiotic, happy-go-lucky persona to the hilt, even in the final reveal of his impending fate, Jack is Jack, nothing sentimental or phony is doctored into their tenuous, but unalloyed bond chiefly borne out of a mutual necessity, once that phrase passes, Holofcener and Whitty script makes sure nothing wishy-washy remains.

Many a supporting female performance scintillates with their own strength, Dolly Wells as Anna, one of the bookshop owners, is extremely eloquent in conveying the trickiest part to elicit a tangible romantic feeling towards a dumpy Lee because she peers through her prickly carapace and intuits something tender underneath, but their romance is better not ignited (which Lee snuffs it roundly), as not everyone in real life is prone to act against one’s best judgement. Jane Curtin simply kills it as Lee’s pragmatic agent Marjorie, who does not mince words to pinpoint Lee’s problems with sharp asperity, and Anna Deavere Smith, appears only in one scene as Lee’s ex-lover Elaine, totally shatters our expectation of a comforting figure when Lee seeks out her help, instead, she rams home her mixed feeling of bitterness, weariness and insouciance that persuasively speaks volumes of why their relationship has fallen through.

Carving out an engrossing narrative and teasing out compelling performances out of an assortment of un-cinematic elements, Heller’s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not just ushers in a new era of female filmmakers strenuously and felicitously tackling thorny issues like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but also brings a new form of character study to the mainstream audience, if we don’t want other people’s sympathy in real life, likewise, cinema needn’t desperately bank on compassion-inducing characters to make for a rewarding viewing experience, as this film beautifully attests, for what it is worth, humanity is a many-faceted creature.

referential entries: Björn Runge’s THE WIFE (2017, 7.0); Hirokazu Koreeda’s SHOPLIFTERS (2018, 8.4/10).

 3 ) 人怎么能在自己后半生有尊严地活着?

人,都要生活,需要一份工作来赚取一份薪水。

前几天,我跟两个朋友一起吃饭。我们三个人已经有快大半年没有领到我们的薪水了。我还好一点,毕竟家里还有存粮,够吃。另外两个朋友就惨一点。我在饭桌上问他们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他们都笑笑不语。

其实我是知道的。一个靠老婆的接济,另外一个估计就是光靠银行的贷款,然后信用卡、花呗什么的。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他们的个人信用是绝对不可能好的。

以前我不能理解这样的生活,在市场上打滚两年后才知道创业的人不都是这样的吗?我这两位朋友印在名片上的头衔也是某某公司的总经理,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去查一下,他们一定还都是法定代表人,俗称的老板。可惜,表面的光鲜掩盖不了口袋里没钱的窘迫。

但是人都要生活下去的。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不免就会做一些犯罪的事。你要说这些人会因此后悔吗?我觉得是不会的。不这么做,他们就会饿死。为了吃饭,人总是会突破自己的底线!像朱自清老先生那样饿死不吃美国粮,有骨气的人终究是少数!芸芸众生,都是凡夫俗子罢了!

说了这么多,那是因为这些感慨都是我看《你能原谅我吗?》这部电影有感而发。

作家李.伊瑟列尔(lee Israel)算是一个知名传记作家,曾经也有一部作品上过畅销作品排行榜。可惜,51岁的她,既写不出好的作品,又因为嘴巴坏丢掉了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人要吃饭,租来的房子要付房租,连心爱的猫得了病也要治。这一切的一切都急需要她想办法挣到钱。

读书人,能想什么法子挣钱呢?NO WAY!

可怜她最后把自己的书拿去卖,结果人家书店还不收,对待她这一个知名的作家像对待一个叫花子。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把著名作家写给自己的信卖给了书商,并从书商这里得到了一笔不菲的卖价之后,她开始觉得这是一条摆脱现在困境的法子。

于是她就开始伪造那些已经离世的作者的信件,然后把它们卖给愿意为它付费的收藏家。据说,她先后伪造了四百多封这样的作品。她用被伪造者的口气写信,冒充他们的签名,刚开始她还有一点担心被发现,后来她甚至喜欢上了这样被代入的生活,仿佛她就是他们,她沉迷于被伪造的人生之中。LEE israel最后在法庭讲,她并不后悔,这个工作她真心的喜欢!当然不是指她去卖信的这一段,而是她代入以作者的口气写信这一段。

纸从来包不住火。时间久了,lee israel的诈骗罪行就曝了光。她被判处有罪,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最后她的刑期在我看来法官真的是很仁慈,并不太重。当然在美国那样的社会,一个人的信用破产了,那么因此带来的惩罚将远远比坐牢严重得多!这个人将失去她所有的朋友,正如lee路过朋友的书店,只能默默地看着,无法再推门而入了。

最后lee把她的故事写成了本人的传记并出版,纽约时报评论她这一本新作是“最卑鄙而又精彩的故事”。

一个作者,甚至是一个算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原来也会如此落魄!这对于有志于写作这一条上的年青人会不会是一大打击呢?

 4 ) 陷入绝境的中年女文青的自我救赎

身边只有一只猫的中年女作家Lee,因为性格古怪又不注意个人行为被出版商解雇。生活落魄从变卖书籍到忍痛割爱变卖名人真迹,尝到甜头后开始伪造名人书信。此时她结识了满嘴胡言浮夸又不靠谱的gay蜜Jack,两个过去心比天高的人,惺惺相惜,成为了互损酒友。

整体故事虽然过于平铺直叙,但夹杂的冷幽默和到位的爵士配乐都非常加分,而且男女主都太会演了,Melissa尤其让人惊喜,她把以前喜剧方面的天赋都收敛起来,把Lee Israel这个人物刻画的生动、有趣、脆弱、敏感,可爱可怜可悲。

影片最后重逢的高光片段,互相调侃中的真情流露简直让人心碎。“我犯了错,但是我不后悔,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不是吗?

(btw我对片中无处不在的Courier字体毫无抵抗力!

 5 ) 又是一个Loser的故事

又是一个Loser的故事。

一个传记女作者,性子傲,脾气差,酗酒……全方位loser。

事业挫败:作品在书店被2.5折贱卖,被店员鄙视。写不出新作品,被经纪人唾弃。

社交挫败: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有一只猫相依为命。

生活挫败:潦倒到房租都付不起,家里乱成垃圾堆,床底下都是猫屎,参加个聚会还要骗一件大衣穿回家。

人生挫败:年过五十,一无所有。

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杜撰已逝名人书信,卖给那些收藏家来赚钱,这些收益可以让自己的人生逐渐回暖,这种感觉就像垂危的生命突然有了稻草,再努力一点还有回春的机会。

仿佛是有一种天分,或者是传记作者的身份使然,她把这些名人来往的书信写得跟真的似的,那些语气和遣词造句仿佛就出自那些名人笔下,因而水涨船高,在市场上被不断抬价。这种以假乱真瞒天过海的本事,让她突然有了成就感。

除了钱,她还获得了朋友和酒。

那些收藏家为何热衷于收藏名人书信呢?大概优越感作祟,“人无有”的虚荣心让人沉迷,所以容易被蒙蔽。对于这个圈子的人来说,名人书信就是一种高傲的社交资本,即便那书信是假的。可除了杜撰的人,谁又知道那是假的呢?

名人的亲信们吧。

事情总有暴露的那天,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毕竟谁也逃不过墨菲定律。 伪造了400多封书信,有些传到了名人亲信那里,就会被怀疑。

最后FBI找来。

庭审上,她特别坦诚: 并不后悔。相反,杜撰书信的那些日子反而是这辈子最开心的日子,生命的价值在杜撰中被释放了,一个作者就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闪光点。

很丧。想起海边的曼切斯特,醉乡民谣,倒带人生…真几把操蛋。

豆瓣7.1分低了,可大家都对丧逼失去耐性了。片子节奏微慢,但106分钟并不冗长,镜头没有一个多余的。太多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都在加深这一个人物的悲剧感。

配乐突出,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伴着剧情缓缓流淌出的爵士骚灵小调也将那种无处安放的挫败感烘托得正好。

演员表演也精彩,喜剧出身的梅丽莎值得一个小金人影后提名。男配也给力,游刃有余。

 6 ) 又一个loser的故事

你能原谅我吗?

又是一个Loser的故事。

一个传记女作者,性子傲,脾气差,酗酒,肥胖,全方位loser。

事业挫败:作品在书店被2.5折贱卖,被店员鄙视。写不出新作品,被经纪人唾弃。

社交挫败: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有一只猫相依为命。

生活挫败:潦倒到房租都付不起,家里乱成垃圾堆,床底下都是猫屎,参加个聚会还要骗一件大衣穿回家。

人生挫败:年过五十,一无所有。

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杜撰已逝名人书信,卖给那些收藏家来赚钱,这些收益可以让自己的人生逐渐回暖,这种感觉就像垂危的生命突然有了稻草,再努力一点还有回春的机会。

仿佛是有一种天分,或者是传记作者的身份使然,她能把这些名人来往的书信写得跟真的似的,那些语气和遣词造句仿佛就出自那些名人笔下,因而水涨船高,在市场上被不断抬价。这种以假乱真瞒天过海的本事,让她突然有了成就感。

除了钱,她还获得了朋友和酒。

那些收藏家为何热衷于收藏名人书信呢?大概优越感作祟,“人无我有”的虚荣心让人沉迷,所以容易被蒙蔽。对于这个圈子的人来说,名人书信就是一种高傲的社交资本,即便那书信是假的。可除了杜撰的人,谁又知道那是假的呢?

名人的亲信们吧。

事情总有暴露的那天,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毕竟谁也逃不过墨菲定律。

伪造了400多封书信,有些传到了名人亲信那里,就会被怀疑。

最后FBI找来。

庭审上,她特别坦诚:

我并不后悔。相反,杜撰书信的那些日子反而是这辈子最开心的日子,生命的价值在杜撰中被释放了,一个作者就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闪光点。

很丧。想起海边的曼切斯特,醉乡民谣,倒带人生…真几把操蛋。

豆瓣7.1分低了,可能大家都对丧逼失去耐性了。片子节奏微慢,但106分钟并不冗长,镜头没有一个多余的。太多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都在加深这一个人物的悲剧感。

配乐突出,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伴着剧情缓缓流淌出的爵士骚灵小调也将那种无处安放的挫败感烘托得正好。

演员表演也精彩,喜剧出身的梅丽莎值得一个小金人影后提名。男配也给力,游刃有余。

 短评

整体都很文艺气,包括配乐。孤独、落寞的同时,又有点冷幽默。梅丽莎麦卡锡确实变化很大,完全没有谐星影子了,一个非常冷淡古板的女人形象。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完成度很高。开头就黑汤姆•克兰西。Melissa真的不要再自己鼓捣那些烂喜剧浪费才华了。

10分钟前
  • 拜金沃斯学者
  • 推荐

被导演拍的毫无灵气

12分钟前
  • swordfish
  • 还行

2.5 / 男女主的化学反应是挺强的。但面对这样一个优秀的题材,主要的观感还是看到无数个可能的闪光点在我眼前飞速划过然后被导演一一精准避开变成最空泛的"C'est La Vie"式抒情,除了唤起我对原事件的好奇心好像啥都没做到。

1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真人真事的文学犯罪故事,老基老姬的灰色组合。既有同志老无所依的写照,也有文字工作者的创作共鸣。Melissa McCarthy的表演浑然天成,看完让人不会对角色投入大爱大恨,但却能生出淡淡的怜悯和莫名的贴近。可能是今年完成度最好的女同电影了。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看发现编剧有Nicole Holofcener就明白为何如此纽约客式扎心了,Melissa McCarthy几处或高傲或动情或沮丧的泪水实在神迹。

2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Can You Ever Forgive Me,既是主角伪造信件中最常用的一句话,也是她对自己曾经伤害过的人的内心独白。片子属于越回味越觉得好看的类型,写不出新鲜感和性感的没名气作家为了维持生活开始伪造信件的故事,让我想起前几年的《鸟人》。主角的孤独感太让人产生共鸣了,51岁还是孤身一人,不愿意相信别人,觉得人还没有猫好,说实话我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后的自己。片子剧情流畅,一气呵成,Melissa McCarthy意外地适合这个角色,丧感加上一点点的喜剧感使角色生动不少。

22分钟前
  • Rocrw
  • 推荐

赝品届,画家对应的是画,作家对应的却不是书。名家书稿,名目有限,均记录在案,更何况页数太多成本极高。所以片中女主伪造的是无法速辩真伪的单页书信……女导演海勒四十岁作品,片名已在自行归类:你能原谅我吗vs你能抓到我吗,后者又名――猫鼠游戏。三星半

24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原来当个女作家再养只猫,老了是这副惨样。我不当了行了吧ಠ_ಠ。

28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好莱坞最被低估的正剧女演员终于决定放弃丈夫的导演棒好好演戏了。角色刻画和叙事节奏上都极上乘,McCarthy特写镜头前不刻意煽情的嗔怒、暗涌、诡算、沾沾自喜,尤其那jazz吧里被美好光鲜吸引挑起的希望之光的灵光一现,直击灵魂。

32分钟前
  • V_Lachesis
  • 力荐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看着凸起的肚子和下垂的奶子,狗屁的文艺,都会变成狗屎。

3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导演要讲的东西其实很多,比如女人在职场上遭遇的性别歧视,LGBT的凄凉晚年,社交恐惧症患者错失机会怀才不遇,女主角很毒舌,竟然还养了一只猫。这些特点放在一个女人身上,感觉她来混豆瓣会比较受欢迎,可惜片子并没有想象中没有好看,主要是角色缺少明确的戏剧目标,伪造名人信笺被FBI调查的主事件也没有戏剧张力,感觉是导演想要兼顾的点太多,结果芝麻和西瓜都丢了,最终你理解这个人物,只是无法在情感上激起一点波澜。本来是个好项目,可惜剧本太烂。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精彩走心的小暖片。不是什么烧脑巨案,但是可以阅读别样的人生。找到一生的角色就是梅丽莎·麦卡西扮演李的这种感觉吧。7

43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一般能达到票房台柱的喜剧演员,演技都不会差,这部戏也证明梅丽莎不演喜剧也是能发挥出精彩的演技。这个故事是讲一落魄女作家跑去违法犯罪各种作死操作的,观看下来并没有太多的恶感,一方面是各个演员出色的表现带给角色更多层次,另外一方面是导演表现手法轻松诙谐再配上合适的音乐使整个作品的提亮不少。总体是不错的的,tiff看的第一部比较触动我神经的作品。

47分钟前
  • 吃货F
  • 推荐

女主简直我瓣典型:社恐鳏寡孤独养猫酗酒除了真文艺无实用生存技能,朋友都是LGBT。全场笑声不断,上座率不比隔壁皇后乐队少。配乐超棒。最近看了好几遍预告片,今天一刷竟然上映了超开心⸂⸂⸜(രᴗര๑)⸝⸃⸃Jack帮忙打扫卫生那段恶心到了,床下猫屎让全场的叫声此起彼伏,非典型性洁癖的我躲在虫虫背后看不下去,确定Jack对Lee真爱无疑。

52分钟前
  • 竹淡刻骨
  • 推荐

看完搭车回家,看着路上裹着冬衣缩着脖子顶着寒风走的人们,突然想到这个故事其实和午夜牛郎很像呀。纽约的冬天可以是诺拉埃夫隆电影里温暖的圣诞树和毛衣,但也更可能是肮脏和孤独。一个是失意却不愿妥协的作家,只能靠仿写信件赚钱营生,一个是居无定所的只能靠睡遍曼哈顿来继续生活的同志,他们的关系很有趣(虽然电影没太拍出来),也注定不会是什么神仙犯罪组合,但纽约总会把人变成惨淡却高傲的刺猬,这一点几十年不变好令人感叹

55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nytimes的"sordid, and pretty damned"是最精准的评价了。主角如此可爱,就在于她毫无愧疚感的自负,也让影片和聚焦作案动机和过程的常规犯罪片划清界限,它有某种女性视角的灵动。换个角度看,这不也是melissa mccarthy本人在好莱坞处境的一种投射吗?

59分钟前
  • V.Dunham
  • 推荐

飞三亚的南航航班上看的,看完了飞机因北京大雪还没起飞。不过电影还是好看的,男女主精彩,获奥斯卡提名。真人真事,无奇不有;艺术再现,令人感慨!冬日纽约和怀旧歌曲十分协调。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独身、老年、女性、写作、贫穷、养猫(后来还死了)、社恐、肥胖、酗酒、偷窃、诈骗、嗑药+艾滋的Gay蜜…所有的元素摞在一起,感觉闻到了人生脱轨的灾难气息,但是,能拍得演得这么喜感,辛苦你了啊导演,辛苦你了啊梅丽莎。

1小时前
  • 匡轶歌
  • 还行

把漫长岁月里潦倒的写作,凝缩成一人一猫的促狭,千疮百孔,都是寻常风雨。长期躲在叙述背后的作家Lee直言自身懦弱,怕抵不住袒露自我后的批评。惊觉这也是我长久以来龟缩不动的借口之一。很能理解当他人不再相信你能用文笔叱咤风云,而你却可兴风作浪得不惜铤而走险也要顶风作案的疯狂。人有时差的不是天赋,而是运气,以及为了抓住那种足以闪耀的运气,愿意走得多远。这电影也好,这人生也罢,真的都是卑鄙无耻,却又精彩绝伦。麦卡西和格兰特都很赞。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