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劫

爱情片内地1934

主演:袁牧之,陈波儿

导演:应云卫

 剧照

桃李劫 剧照 NO.1桃李劫 剧照 NO.2桃李劫 剧照 NO.3桃李劫 剧照 NO.4桃李劫 剧照 NO.5桃李劫 剧照 NO.6桃李劫 剧照 NO.13桃李劫 剧照 NO.14桃李劫 剧照 NO.15桃李劫 剧照 NO.16桃李劫 剧照 NO.17桃李劫 剧照 NO.18桃李劫 剧照 NO.19桃李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5:19

详细剧情

陶建平和梨丽琳是一对受过教育的青年男女,同时也是一对恋人。毕业后俩人结婚成家,过着平静舒适的生活。陶建平就职的公司内部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

 长篇影评

 1 ) 物伤其类,悲从中来

校长在学校看到报纸上一则新闻:「建业工校毕业生陶建平,行窃拒捕案判决,今日送监执行。有志青年结果如此,是谁之过?本身?教育?社会?」陶建平是校长当年的得意门生,故而校长到监狱探访陶建平。陶建平向校长叙述,自己从毕业后是如何到了这般地步。

《桃李劫》是一部左翼电影,而左翼电影其实重心在于用电影的形式传达他们的理念,而不是好好做一个故事的表述。所以故事过程便难免做的粗糙以致让人明显感受到导向意味,使人感觉他要传达的理念不是电影过程中自然得出的,而是预先设置好的。那么「有志青年结果如此,是谁之过?」这部电影指向的自然是「现实」。

陶建平毕业后在轮船公司作经理,因不同意老板超载而拒绝签字,他说:「为维持人道,为遵守法律,也不应该再装了。」所以他辞职了。回到家里他跟老婆说:「为了要保住我一个人的饭碗,就不顾一船人的生命吗。我受过教育的人是干这样的事的么。」而这时他老婆已经怀孕。第二份职业是在他同学志宏的公司里,因不满他同学偷工减料而与之争吵起来,气冲冲回到家,决定不干了。他跟他老婆说:「他不顾人家的生命,只顾自己赚钱。我还能和他合作下去吗。我不干了。我就是饿死了也是对的。」

时隔八十多年,猛的看到这样的话,已然有很大的陌生感。这种陌生让人感到疏离。说他幼稚也好,书生意气也罢。我们是从他不能饿死自己和老婆,从现实生存必需的角度,觉得他不应该这么轻易辞职。

但他说「我就是饿死了也是对的。」他是从理想主义的道义角度认为不做伤天害理之事是对的。这是生存与道义的矛盾,看你如何选择而已。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生存当然是第一位的,就算有些违背道义有害他人之事,也只能妥协于生存了。然后我们抱怨咒骂各种有毒食物侵入到餐桌,有害货物充斥生活周围,而这些背后,也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生存的渴求。

一个为了生存就一定要违背道义的社会是有问题的。虽然《桃李劫》对现实问题批判的电影表达是有些生硬,但这种问题却真的存在,直到今天也还在。

在毕业的时候,校长问志宏要不要在他父亲的营造厂做事,志宏说:「不,我想另外找事情做,我不要在我父亲自己厂里做……我就怕人家说我毕了业,还是靠父亲。」然后没多久志宏就在他父亲的营造厂开始偷工减料了。当时校长跟陶建平说:要是他和志宏的身份互换,他应该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后面看来,也是未必。即使陶建平的父亲开营造厂,大概陶建平的下场是会被逐出家门。这并非一人之力所能改变的。

陶建平后来不得不搬到更破的地方住,不断典当东西。自己在工厂做苦力。老婆生下孩子以后摔成重伤。陶建平没钱救治,求告无门之后只能偷拿了公款。最后老婆还是死掉了,孩子被他送到育婴堂,警侦在抓捕他时,他又失手把侦探打死,自己被判处死刑。

《桃李劫》是对社会的批判是尖厉而绝望的。《姊妹花》中大宝的处境也是悲惨的,但电影最后却是一家团圆,姐妹相认,二宝带大宝离开。这种平缓的结尾处理就显得温和很多。即使是在《风云儿女》《十字街头》这种电影中,最终也是让年轻人走向远方,踏上救国之路,还是励志的。但《桃李劫》没有任何回转余地,没有任何希望。

在电影最后,雨夜,陶建平把孩子送到育婴堂,回家发现警察来抓他。躲在垃圾堆旁,继而逃跑,却发现前面是一道铁门。无论他如何挣扎,都撞不开那道铁门,这种现实的隐喻让人莫名悲抑。

陶建平的故事是一种极端例子,所以电影开头是以一则新闻的方式呈现:「有志青年结果如此」。即使抛开一切的背景以及理念的传达,这种极端的例子仍能给人深思。现实中远有马加爵,近有林森浩。电影中那则新闻你的追问「有志青年结果如此,是谁之过?本身?教育?社会?」仍是现在的疑问。

电影最后,陶建平被拉去枪决,临走时,他跟校长说:校长,我使你失望了。校长怔怔的看着陶建平被拉出去。枪响之后,《毕业歌》的歌声响起:「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陶建平的照片从校长手中滑落到地上,那张照片是当年毕业时,陶建平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时,校长为他拍摄的。陶建平那时说:」我们都是热情的青年,我们要把我们的热情,从学校带到社会。从今天起,我们负上了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为社会谋福,我们要为母校争光。」

物伤其类,悲从中来。

 2 ) 影史纬度的开创性杰作

放在影史的维度来看绝对是佳作 很多时候学电影时的乐趣就在于看着电影一步步的成长 除去流传至今的经典《毕业歌》来说,影片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声音融入情节和叙事之中 并且在逐步探索着声画对位等手段来强化艺术表达 三个关于楼梯的段落前后互文 处理的很有节奏感 此外最喜欢的两个镜头是像子弹孔穿破纸张的转场和影片末尾袁牧之分离晃动铁门而逃脱不得 那一刻从已经被生活折磨的几近疯癫的袁牧之眼中 我看到他眼中的崩溃和破灭 整个城市整个社会远不如当年在象牙塔中想象的那么美好而像一个冰冷的铁笼子 过度理想主义者终究是走向了自我灭亡 除去这一层 我认为影片在对家庭关系和男性女性地位身份也有一定的思考 但很遗憾的仍然是使用了脸谱化的性格塑造 仍然能体现出传统伦理文化中对女性形象坚韧温柔的典型诉求 后来随着袁牧之饰演的角色一步步的被逼疯被逼崩溃 他的形象好像同小丑结合了起来 都是在苦难和社会之下一步步走向癫狂的人 但其实性格的内核又有很大不同 袁牧之的演技真的太好啦 虽然影片整体都有很强烈的戏剧舞台化表演风格 让我在听台词的时候尬的浑身发抖 但是瑕不掩瑜,每一个角色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

 3 ) 永恒的毕业歌,校长致辞,毕业生代表致答辞

歌声扬起:

《毕业歌》(田汉词)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I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里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拚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随着歌声,画面出现了当年毕业时候的情景:在学校的礼堂里一排一排的凳子上,坐满了毕业生,有男,有女,他们都穿着整洁的服装,台前,站着刘校长,后面坐着老师们。同学们齐声唱着: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教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歌声一完,刘校长双手扶着讲台,对同学们说道:

“今天,是很快乐的一夭。你们每一个人在跨进学校的时候,就盼望着今天,而今天又果然有一班人是达到目的毕业了。这是应当庆贺、应当高兴的……”

同学们注意地听着校长的讲话。

刘校长继续讲着,“……你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但是,快乐的另一面,我的心里又感到非常的难受;每年的今天,我都是同样难受。因为有一班多年在一块的同学,从今天起就要分别了。分别是免不了的。在你们踏进学校的一天,就盼望你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为社会谋幸福,为母校争光荣!”

掌声如雷。

校长讲完,向同学们、老师们点着头,在台上坐下来。

司仪起立,宣布:“毕业生代表致答辞。”

台下,一个青年学生站起来,在一阵掌声中走上讲台。他穿着一身黑色的学生装,一绺头发散搭在前额,精神奋发。——人们可以看出,这时的陶建平,正和刘校长揭下的那张照片完全一样。

他轻捷地走上讲台,略顿了一下,说道:

“诸位同学:正如我们最敬爱的校长一样,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难受。直到今天,我们要跨出校门的一天,我们才深深地体会到几年来我们的校长对我们深厚的爱。从今夭起,我们将离开我们的校长了,所以……”他充满感情地讲述着,由于激动,他象是忘了下文,停了一下。

“但是,我们要抑制我们的感情……”一个女学生在台下小声提示道。她,圆圆的脸,一条长长的辫子垂在身后,穿着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微笑着望着陶建平。她名叫黎丽琳。

“但是,我们要抑制我们的感情,”台上的陶建平,重复着丽琳的话,继续说着,“我们都是热情的青年,我们要把我们的热情从学校带进社会。从今天起,我们要负起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为社会谋福利,我们要为母校争光荣。为了校长对我们的爱,为了我们对校长的爱,我们要把校长给我们的最后的教训,永远记在心里,永远,永远!”

陶建平讲完,走下讲台。又是一阵掌声。

 4 ) 旧时代·毕业生的命运

桃李劫 Fate of Graduates
导演:应云卫
主演:袁牧之、陈波儿
年代:1934
出品:电通公司


《桃李劫》被誉为是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之作,影片以那首《毕业歌》作为开始和结束,“巨浪,巨浪,不断的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经典的歌声传唱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毕业生,告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青年,由于坚持自己的本性与原则,在社会上遭遇失意,苦苦挣扎后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被彻底吞噬的悲剧。陶建平和黎丽琳原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由于陶耿直不屈看不惯老板们不顾人道、不讲信用的所作所为,两次辞去工作,妻子也不堪公司经理的骚扰而辞去工作,最后陶只好去工厂做苦力,而妻子生完孩子后又得了重病,陶迫不得已去偷窃,最终因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影片所揭露的毕业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如今依旧具有现实意义,到底是恪守自己的原则还是随波逐流地适应这个社会,这个问题恐怕至今都还没有很好的解答。

影片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首先是一个蒙太奇,在陶在报纸上看到招聘信息后,镜头聚焦在“人”字上,最后报纸被撕碎,出现了公司楼下众多应聘者等待一个职位的场景,意在说明由于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很多人都面临困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陶应聘时,公司里有个人居然说已经有关系户进来了。陶还接到过一封公司寄来的信,同意他入职但要交纳保障金,这明显是一个骗局,这样的事情现如今也比比皆是。还有影片中的两个巴掌的呼应,一个是老同学扇在陶的脸上,因为陶对他偷工减料的行为表现出不满,于是陶毅然辞职离开,在自己的相片上花了一个叉作为耻辱的标记,后来因为误会妻子欺骗自己,陶扇了她一巴掌,镜头里再次出现了画叉的相片,这形成了一种呼应,可以说他们俩同时忍受着冷酷社会的狠狠鞭挞。另外还有一处就是陶的妻子去面试的时候,镜头落在老板桌子上一个猪的装饰品,老板又色眯眯的调侃说自己和她都是属猪的,工作了以后,老板还厚颜无耻的给她看一副画,画面里是一头猪对着一朵花垂涎三尺,这样的一个前后照应使资本家丑恶的面目暴露无遗。当影片进入到最后,又出现了一个蒙太奇,一边是颓唐的陶吃力地推着车,一边是虚弱的妻子幸苦地提水上楼梯,这说明了两个人的命运已经到了岌岌可危、举步维艰的地步。

影片的伟大之处还有声音的部分,它被称为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作品,使音响第一次成为电影的表现手段。除了经典的电影插曲《毕业歌》之外,影片中大量的配乐让人想起很多早期好莱坞作品,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当人物的生活过得比较幸福的时候,总有欢快的交响乐陪衬。还有影片最后那悲伤的小提琴声夹杂着雨声、婴儿的哭泣,让人看得十分难受,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影片的音响处理不再是割裂于主干之外的陪衬,而与叙事有机地结合。除此意外,影片采用的倒叙方式一改以往电影平铺直叙的手法,增强了叙事张力和艺术效果。

 5 ) 桃李劫

应云卫导演,袁牧之编剧,陈波儿袁牧之主演,陶建平与黎丽琳。有声片。电通第一部影片。

学校与真正社会的区别,对人的压迫。如果不与资本同流合污,不成为剥削人的资本,就要被资本剥削。

男性与女性的身份互换,女性的职场压迫,男性导演对女性人物理想化的想像。

声音的使用(送老校长出国,陶建平到泰山旅馆找黎丽琳,毕业歌),重复蒙太奇(三次楼梯特写,两次搬家,一次陶建平回家;毕业歌的重复)

没有父母与学校的庇护,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镜头语言趋于成熟

 6 ) 走向痛与绝望的路

1.声音方面: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对声音元素的探索性实践,它第一次把对话、音乐和音响三个声音元素纳入了整体的银幕构思之中,通过同步、对位等声画结合方式,使声音产生出能够推动电影叙事的功能。声音与画面不再分离,声音不再是为了衬托画面的从属,而是同画面一起为情节和主题服务。(影片开头和结尾的《毕业歌》;陶建平与黎丽琳毕业后在树下交谈时的欢快音乐;雨声,枪声,放工声,喘息声等真实音响)2. 表演方面:袁牧之表演技巧在那个时代来说已经算是娴熟高超,两人的对白和动作虽然还有僵硬不自然的感觉,但能够看出演员还是在刻意摆脱以前戏剧化舞台表演的方式的。袁牧之将角色形象的多次变化演绎的真实动情,从开始意气风发的书生少年到踏入社会的刚正不阿的理想青年,再到失业待家的颓废模样,以及最后沦为苦工和阶下囚的卑微境遇和悲惨命运,袁牧之将陶建平不同时期的形象逐一刻画地生动真切,令人感到唏嘘的同时,又绝望到谷底。

3.主题方面:电通是一个全部由左翼人士主持的,只创作有声片的电影公司。左翼电影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有一种从结尾出发,明确结尾要表达的爱国主题后,再去充实内容,构造情节之感。《桃李劫》中将陶建平踏入社会后遭遇的种种不公和自己坚守正义而最终灭亡大笔墨地进行渲染,始终在有意告诉观众造成有志青年最终家破人亡,沦落成阶下囚的正是这个腐朽破烂的现实社会,从而刺激社会中的青年们愤慨激扬,进行反抗。影片的悲剧令人感到压抑,透不过气来,它不妥协,不刻意营造美好结局,而是将一个人的彻底毁灭贯彻到底,这在当时看来,是需要勇气的,同时也验证了左翼电影的根本主题:为国家,为人民。

4. 视听语言:景别,镜头运动方式,音画结合等均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结构上首位呼应,采用倒叙方式,让故事情节更饱满完整,像一个环,将所有的人物情节包纳进去,使观众看到结尾时自然地联想到开头情节。

 短评

资料馆. 2K修复(声音亟需进一步修复). Marienbad 同款浮雕开场字幕,甚至在开头还有一次移步换景。摄影机的运动多次打破空间界限(几乎所有以雕塑为起始的镜头;进出旅馆大门的镜头),仿佛呼应着影片本身对于社会的抗争。剧本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因为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悲剧,袁牧之的悲剧也有其自身因素在其中。有多次失焦,但哪些是有意为之恐怕无从考究了。拉开放婴儿的箱子却已经空空、追捕倒地的瞬间涌来四面八方的伞群:回忆部分最后一幕的这两个镜头很有意思。最后的枪声在预料之中,《毕业歌》形成的声画对立倒是意料之外,颇为惊喜。

5分钟前
  • Navetek
  • 推荐

开始对意识形态明显,过分强调阶级冲突的电影产生厌倦。尽管袁牧之的剧本十分有力量,但缺乏一种视角更高的思考与分析。左翼电影的这一特色既成就了他在三十年代的辉煌,也成了日后对其艺术价值的最大束缚。

6分钟前
  • 兔小姐
  • 还行

4+自尊心真是一件肮脏的东西。“為維持人道,為尊重法律,不能再裝了。”“裝,一定得裝。”“我受過教育的人是幹這樣事的麼?我還年輕,我肯奮鬥,我肯努力肯刻苦肯忍耐,不怕沒有吃飯的地方。不過,不合公理不近人道的事我是不幹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补拍应聘失败后误会和校长手血更佳。htt

9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戏剧化的表演以及生硬的对白是显而易见的,不过那时都是如此。虽然现在看来很多粗糙的地方,但仍然有很多细心且独到的处理。理想主义青年的悲剧。绝对的正直是一定无法在社会生存的,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桃李正好是两个主人公名字的简称,也对应了片名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男主角不就是我吗,毕业之后就从正太变成大叔- -亮点很多:第一部有声电影,剧本,结构,化妆,等等,对反映当时大都市社会面貌也有文献价值(仅代表左翼视角)。但是表演实在牵强。

14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2019年9月6日-中国电影资料馆-「纪念影人·袁牧之先生诞辰110周年」-修复版】“千面人”袁牧之,中国有声电影的奠基者。本片是他第一次涉足电影创作,与应云卫合作,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30年代,中国电影第一个黄金时代。本片创新了诸多的制作手法,长镜头的设计、构图的新颖、演员的调度以及剧本的工整格式,对女性的描写在当时社会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是中国电影史上很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但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影片的缺点十分明显,电影表演艺术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各个导演的创作风格不一,台词刻板、节奏过于缓慢、肢体僵硬等等的物理限制。

17分钟前
  •  
  • 推荐

8.5,电影语言的强悍几乎可以忽略电影在表演上的生涩和剧作上稚嫩,电影对音效的开创性运用对有声电影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理想主义寸步难行的故事发散一下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一定批判价值。城市的牢笼属性在电影里面体现太明显了,我喜欢陶建平在栏杆前被抓的镜头。总体很喜欢。

20分钟前
  • мая
  • 力荐

要想生活过得去,还得睁一眼闭一眼,最后掉在地上的照片神来之笔

23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他是我很爱的一个学生。。。人是自己做的。。。最后拘捕一段很经典。。。我看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还好

24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有声片。反映出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更悲怆的社会现实。而且比新现实主义早了十几年,可积贫积弱的国情让中国那一时期的无数神作都没能产生应有的国际电影史意义

29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力荐

感觉七十多年前拍的东西,现在还特别现实!!!

30分钟前
  • 日富一日
  • 推荐

倒叙,毕业歌,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表演剪辑不成熟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一身空谈理想辜负妻子殷殷,冲动耿直不会变通在任何时代都是悲剧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非常新现实主义,如果中国电影有机会按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绝对会创造出更丰富的可能性。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虽然对白有很多口音,有的地方压根听不清在讲什么,但已经作出了非常成功的探索。前后两次的《毕业歌》形成了鲜明对照,来自画面外的枪声暗示了一切。开始不久用了匹配性剪辑,将二人携手写日记的画面转场到袁牧之工作的场景,并多次使用斜角擦除代表工作的推进,之后甚至形成对比蒙太奇表现有无工作的二人,以及用斜角来构成二人打电话的框架。陈波儿去找工作,镜头先给到桌上的雕塑,不仅意味着表面的二人都属猪,而且还说明了面前老板的品性,不过那个时候能说出“女人应该找点事情做”,也是很大的进步。从二人的婚纱照变成二人对立的单人照,也象征隔阂的产生。男人的傲气让他一败涂地,不过最终还是旧社会压迫的结果。

35分钟前
  • 高詩遠
  • 推荐

桃李反成桃李劫,旧社会恶就恶在不仅把农民变成鬼,还把毕业生变成罪犯,让中产阶级随时面临阶级坠落。意大利新现实是左翼电影玩剩下的。

39分钟前
  • 呐呐呐
  • 还行

电通公司只有寥寥的四部作品,这部左翼经典在现在看来很难说表现了多大程度上的社会现实,反而更像理想主义青年人的毁灭过程,这不是社会的责任,其实更是成长的代价。只不过左派狂热过后,还好留下了一首毕业歌。

42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第四期 银幕玫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44分钟前
  • 心之旋影
  • 还行

放在中国电影史的位置上来说 确实是不错啦 万恶的资本家啊就像现在一样。。。。

48分钟前
  • minyee13
  • 推荐

应云卫,左翼电影运动代表作,电通影片公司,商业属性。戏剧出身,改编欧洲舞台剧《未完成的杰作》,反映当时上海失业问题。导演身份决定了电影艺术风格追求位居其次、故事戏剧内核的铺展为首,强调客观环境带来的冲突,符合反映阶级矛盾的需要,在本片中着眼个人景愿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倒序,设置悬念,故事编排上借鉴经典好莱坞叙事(平静、被打破、混乱斗争、重回平静);骑马塑像、信纸、文凭等道具的反复出现,既有象征意味又有技术真实。

52分钟前
  • YAN.Y
  • 还行

国产第一部有声片,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什么的,发现几十年后自己也没比前辈过得好到哪里去,何其悲啊!主演就是袁牧之!!!

57分钟前
  • 团小纸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