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侠传

台湾剧台湾1997

主演:郑少秋,梁琤,陈鸿烈

导演:鞠觉亮,陈鸿烈

 剧照

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2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3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4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5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6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3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4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5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6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7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8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9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3:11

详细剧情

  康熙五十七年,皇族秋猎,于木兰围场遇暴客行刺,戌卫精兵溃伤,哈达亲王殒命,康熙怒遣皇四子雍亲王(郑少秋饰)南下缉凶。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遂化名傅示真,微服简从南下查案,于石门结识江南名儒之女吕丝丝(梁琤饰),二人协力,铲桐山贼,保振远镖,几番出死入生,患难与共,情愫渐长,相知益深。  原木兰山左翼长刘勇,因行刺案遭牵连,身系囹圄,妻小流散。二子改从母姓,曰李卫,李才。卫辗转投至皇十四子大将军王麾下,于西疆屡建战功。才往石门奔东海书院,习文印诗,一心潜学。东海书院山长吕留良,即丝丝父,为士林巨擘,倡兴汉学,拒不仕清,又与反清组织江南八侠素有往来,深为朝廷所忌。  胤禛欲以康熙南巡发赈为饵,巧计拿敌。不意双方对峙少林之际,意外发现江南八侠之一虞慧儿,竟是十多年前落水失踪的十七格格,康熙望女得归,大喜,封为佛抱。  为保佛抱格格顺利入宫,胤禛托请丝丝傍随照料。丝丝遂辞别父亲,北上皇苑,与佛抱格格位,胤禛得总理大臣隆科多襄助,顺利登极,改元雍正。  为使胤禛断思,吕家将丝丝许给李才为妻。文定之礼方毕,吕父谢世,丝丝大恸。而雍正君临天下,治风勤严,与丝丝南北乖隔,遥相用忍。  李才得丝丝之鼓励,应考取官,一试中的,以状元内封大学士,侍命军机处,深为雍正所重。李卫亦为雍正收买,先后于皇十四子允示题胤祀与川陕总督年羹尧处卧底,雍正元年,胤祀囚景陵,三年,年羹尧遭赐死,李卫得扶摇直晋浙江巡抚。任内,查得石门东海书院有盗窃官粮,私通明遗之嫌,遂迭报军机处,请拿吕家。雍正十年,东海书院满门抄斩,两百馀命葬于乱坟。丝丝李才上京请命未及返回,得存。遭逢巨变,丝丝悲愤无已,誓谋雍正以报血仇。不料三刺未中,反遭雍正所制,二人限期共理朝政,十八个月后维民所止。丝丝遂擢封吕侍读,协助雍正改革赋役,整顿吏治。期限届至,雍正视死如归,丝丝不忍,延期活之。  李才丢官之后,游名山大川,写三朝演义,因书中触露宫禁,问罪被刑。丝丝感其情深义重,狱中委身,生子图报。  大限有期,天地会内外倾逼;雍正十三年八月廿三子夜,胤禛端坐就戮,丝丝苦剑徊肠,十五年恩仇难泯,牡丹亭生死成谜。  弘历即位,改朝乾隆; 二十年,闻说黄山之巅有双神仙侠侣,貌似雍正丝丝,众人登山寻访,却哪见仙踪侠影。正所谓,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长篇影评

 1 ) 《江湖奇侠传》史料引用化用整理

没按电视剧顺序整理······ (1)剧中:“······浙境有贱藉之民十余万,乃宋代罪徒之后,为之惰民,凡士农工商四民之居业,惰民不得居,四民之常服,惰民不得服。男子只许捕蛙、行乞、驱鬼、买卖牙糖,女子只许说媒、送嫁、收生、从娼,凡此惰民不得读书应试,不得充当吏员里长,不得与四民通婚相处,怀悲积怨年年生变,此其一·······。” 原文:“所谓惰民着,细问土人,并查绍兴志书,相传为宋罪俘之遗,故摈之,而名以“惰民”。其内外率习污贱无赖,四民中居业不得占,四民中所籍不得籍,即四民中所常服彼不得服,特别以辱之者也。······男子只许捕蛙,卖饧,驱鬼为业,女子只许习媒,或伴良家新娶嫁,为人髻冠梳发,或穿珠花,群走市巷,兼就所私,丑秽不堪,辱贱以及,实与乐籍无二。······。 引用自:《朱批御旨》噶尔泰奏折,元年七月十一日折。 (2)剧中:“······筹度事理,评鸷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 原文:“······每筹度事理,评鸷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 引用自:《清世宗实录》卷一。 (3)剧中:“凡是一个为人臣的,图功容易、成功难。成功之后,守功更难,守住了功能终身居功不坠者,是难上加难。相反言之,一个为人君的施恩容易当恩难,当恩之后得保恩更难,保住了恩之后能一辈子全尔不破其恩者,也是难上加难。所以为人臣的若是倚功造过,必至反恩为仇。” 原文:“凡为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反恩为仇,此从来人常情有者。·······” 引用自:《文献丛编》第六辑《年羹尧奏折》奏报抵属日期并谢蒙陛见折朱批 (4)剧中:“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川陕植党羽,屯兵待八王” 原文:“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 引用自:《文献丛编》第八辑《年羹尧奏折》奏谢调补杭州将军朱批

(5)剧中:“譬如,近日年羹尧擅作威福,逞奸纳贿·······” 原文:“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敢于欺罔,忍于背负,几至陷朕于不明。” 引用自:《永宪录》卷四

(6)剧中:“其实朕之用人,第一,但闻实才,不问出身,古来名臣良辅。不从科甲而功成名就者多有其人” 原文:1>“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泥成例” 2>“······自古来名臣良辅,不从科甲出身者甚多,而科甲出身之人,亦屡见有荡检逾闲者。·······” 引用自: 1>《朱批谕旨》石麟奏折十年九月二十五日折朱批 2>《上谕内阁》四年七月十三谕

(7)剧中:“允禩,你如此胡作非为,心中还有祖宗君上吗!你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之内岂容有你这种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允禩树党植私,欺人耳目,行事奸险,狂逆已极,朕一再隐忍,实有愧对于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 原文:“廉亲王允禩狂逆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允禩心中已无祖宗君上矣。允禩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乎。” 引用自:《上谕内阁》四年正月初五日

(8)剧中:“天地无灾,江湖无浪,那么二七变为主,贵人守宗山,不也是多余的吗!” 原文:“二七变为主,贵人首宗山” 引用自:《清世宗实录》卷44,四年五月乙巳条

(9)剧中“······四方诸侯,纷纷传说,圣祖一去,五子争位,祸乱之作,十之八九。······” 原文:1>“彼国不豫建太子,似必有五公子争立之事。” 2>“康熙既殁之后,祸乱之作,十之八九。” 引用自:1>《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十,二年十一月(康熙六十一年)辛亥条 2>《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十,二年十一月(康熙六十一年)壬子条

(10)剧中:“······众卿凡有奏章,俱交四位大臣转呈,朕凡有谕旨朱批,必须经四大臣颁发。······” 原文:“有所起奏诸事”“俱交送四大臣,凡有谕旨,必经四大臣传出,” 引用自:《清世宗实录》卷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条

11)剧中:“圣人所谓智仁勇,实在是一贯之意,凡有益于民生社稷,为政者必须勇以行其志,勇以全其人,则智仁勇便是一件事一个字,若将智仁勇分而论之,那边会涉于,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奸徒之智。······” 原文:“圣人统言智、仁、勇,乃一贯之义,如遇有益于民生行之善政,见得透彻,即毅然行之,则是勇以行其志,勇以全齐人,智仁勇未尝非一事,若将三字误会,恐涉于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奸徒之志,反将圣人之言误解矣。” 引用自:《朱批谕旨》朱纲奏折,朱纲记录训旨一折

(12)剧中:“······富贵之人,当思保重身体,凡秽恶之处勿得身临,凡遇不详不洁之物即当遮掩以蔽之。········” 原文:“汝等皆系皇子阿哥,富贵之人,当思各自保重身体,诸凡宜忌之处,比当忌之,凡秽恶之处,勿得身临,譬如出处,所经行之地,倘遇不详不洁之物,即当遮掩躲避。·······” 引用自:《庭训格言》

(13)剧中:“可是大臣们都说愿皇上为尧舜,不愿皇上为释迦啊。” 原文:“是以臣愿皇上为尧舜,不愿皇上为释迦。” 引用自:沈曰富《沈端恪公年谱》卷下

(14)剧中:“······这些年阿其那包藏祸心扰乱国事,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马齐勾结边寇贪赃枉法,实实在在只有兄弟你一个,挺然独立其中,逞方刚之气,镇静奸(上宀下九)。·······” 原文:“辅政之初,阿其那包藏祸心,扰乱国事,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方刚之气,俾奸(上宀下九)不得肆其志。” 引用自:《上谕内阁》八年五月初九

(15)剧中:“而且所用正黄旗,必照王(上毒下县)式样绣制,又给青海、新疆、蒙古一带的部落频频下令,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掌生杀重任,尔等巨细事项,均应瑾尊大将军王指示,盼能诚意奋勉,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原文:“用正黄旗旗(上毒下县),必照王(上毒下县)式样”“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命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瑾尊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即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引用自:《抚远大将军奏议》

(16)剧中:“诸阿哥之中有一力钻研谋为太子着,即国之贼,法断不容。” 原文:“诸阿哥中如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 引用自:《清圣祖实录》四十七年九月壬寅条

(17)剧中:“在圣祖五十一年曾经在苏州织造李煦的折子上批着:南方庸医,每每滥用补剂,伤人者不计其数,需加小心,曹寅原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也是由人参得之,又在五十七年,圣祖说过:南人最好补参,北人于参不合,朕不轻易用参,恐与病不投,无益有损。” 原文:1>“南方庸医 ,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原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 2>“南人最好服药服参,北人于参不合,朕从前不轻用药,恐与病不投,无益有损”。 引用自:1>《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2>《康熙朝起居注》五十七年正月二十日条

(19)剧中;“······朕从小至今,杀虎一百三十五头,熊二十头,豹二十五头,狼九十六头,野猪一百三十二头。·······” 原文:“自幼至今,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曾于一日内丨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是亦不能及比一日之数也”。 引用自:《清圣祖实录》五十八年八月乙未

(21)剧中:“········这就是要告诉老百姓,世上若无孔子之说,势必尊卑倒置,上下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岂可胜言。” 原文:“若无孔子之教,则人将忽于天秩天叙之经,昧与民彝物则之理,势必以小加大,以少凌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 引用自:《清世宗圣训》卷4《圣学》

(20)剧中:“皇帝诏曰:祖之实,在柔远能而,修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圣祖诏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 原文:“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引用自:《康熙皇帝遗诏》

(18)剧中:“但李才这两句词:语言感慨,词气不平,肆口妄谈,毫无忌惮。确实不争之实”。“我在刑部详文上批的是:托名斯文,散布流毒,宜严加审究,毋涉疏纵”。 原文:“语言感慨,词气不平,肆口妄谈,毫无忌惮”。“严加审究,毋涉疏纵” 引用自:《朱批谕旨》程元章奏折

(22)剧中:“四民之业,农为天下本物,工贾皆其末端。市肆之中多一人,田亩之中便少一人。” 原文:“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物,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引用自:《雍正朝起居注》五年五月初四日条 (23)剧中:“你们看江西、湖南、湖广、粤东这些地方,种稻下去,一年两熟收成极好,而其他各省仍有闹饥荒的,是他们没有做到一年两熟的结果,这就是土地之力有余,而播植之功不足哇。” 原文:“朕闻江南、江西、湖广、粤东数省有一岁再熟之稻,风土如此,而仍至于乏食者,是土地之力有余,而播植之功不足。” 引用自:《上谕内阁》二年二月初九日、二十日谕 (24)剧中:“你说的这个话可别让皇上给听见了,皇上称咱们四哥是‘性量过人,深知大义’。甚至是‘居心行事,洵是伟人’那。·········” 原文:“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 引用自:《清圣祖实录》卷235,四十七年十一月

 2 ) 神剧啊,后无来者

这部戏跟在戏说乾隆后面出的,可能是过于高大上了,并没有大红大紫,但是当年看到的时候真的太震撼了。
一是觉得台词好牛逼,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精雕细琢又自然流畅的古文对白。
二是演员都太棒了,秋官的雍正,那尼玛才是雍正,气度胸怀恰是被父亲压抑了的有志阿哥。最美的是小四,神气极了,梁琤后来演金枝欲孽的时候说,虽然在金中是演配角,但是无所谓,一个好演员一辈子演过一场最适合自己的最酣畅淋漓的戏就足够了,我想那肯定就是这部戏了。
除了主角,各个配角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印象最深的是飞过来蹦过去的刘玉婷,后来真的见到过一个现实版的飞过来跳过去的人,就总觉得她也是轻功超群,哈哈。

 3 ) 最喜欢这个雍正

     最喜欢的就是秋官扮演的这个雍正。
   最喜欢的弘历就是这个弘历,雍正确实有个机灵的好儿子。

 4 ) 几时才能会当逢,几时才能终不隔

几年前因为在天涯看到评论,才下了此剧一看。谁知看完唏嘘感叹啊,不算是扼腕,但总有些凄伤!剧中雍正的刻画的立体而有层次感,实属不易。最让人叫绝的是此剧的古风!文辞对白精彩纷呈,为之一叹啊!字字锦绣,句句珠玑,江湖与庙堂之间风云际会叱咤交错,雍哥小四的情愫又藕断丝连,爱恨情仇,难清难辨啊
唉,一声“太”息啊

 5 ) 那些让我心心念念的爱恨情仇

《江湖奇侠传》讲的是雍正,他是我比较中意的一个清朝皇帝。没有他爹伟大,没有他儿风流,他给我的印象是性稳心沉、内敛严苛、不苟言笑、爱岗敬业。对雍正的好感,就源于十几年前看的这部戏。豆瓣上评价此剧的人很少,但它的评分很高,也许记得这部戏,搜索到它并且评星的人,都是喜欢它的人。十几年后的今天,阅人、片、书无数后的我好想重温这部戏,相信这会儿看定能面不改色的花痴,能一本正经的遐想。奈何狗狗已经屏蔽了它的下载,我尚没有时间去买盗版碟,在线看又担心卡得厉害,所以现在只能在这里YY一下。
   戏中女主角印象深刻。梁铮,当时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冰雪聪明、外柔内刚、敢爱敢恨,具体情节已经很朦胧了,就记住了她跟雍正之间亦敌亦友、亦远亦近的感情纠葛。从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对 这些电视剧中的爱恨情仇心心念念,这就我特别bs如今偶像剧的原因。如今的偶像剧,男一多半又冷又酷脾气又怪,女一多半又傻又呆反应又慢,男二多半又柔又帅又多金体贴,女二多半又靓条件又好又腹黑,至于四个人之间的关系,就看如何排列组合了。
   只可惜梁铮没有红起来,最近一次看她的戏,是《金枝欲孽》,她演的是佘诗曼的姐姐,在那部各种女人斗艳的戏里,她完全被湮没了。
   《江湖奇侠传》中还有个女主角我印象也蛮深的,叫刘玉婷,还演过《一帘幽梦》。

 6 ) “千里马”与“黄口骡”,10年后再看李才!

      转投美剧多年,偶然回顾起《江剧》,还是泪牛满面!
      其实,本人是个地道的保皇党,秋迷,,写这些,这不过,觉得神剧之所以神,起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0年品一部戏,百般滋味,《江剧》格局大,境界高,,剧中人物一定是复杂的、饱满的,这更能体现演员水平之高,演技之绝。。。《江剧》岂是琼阿姨、于妈之流能赶得上滴,就连叫好叫坐的《步步惊心》,我看其中霹雳虎也没有掌握演雍正的精髓,不是背个手,憋个笑就是堂堂雍正皇帝了,哎,,,冷面王不是摆个臭脸就能演的,秋官对雍正的拿捏起码是所有演雍正的人里,最神似的了。真不明白,神马《宫1》、《宫2》能红,79、83的武侠港剧中,随便抓个演员放到今天,哪还有杨幂、冯绍峰的戏啊。不明白,不明白,就像我不明白《灰太狼喜洋洋》会影响了一代少年儿童一样,幸好我成长的年代是《 圣斗士》、《变形金刚》,那时穷,但我们看得都是高质量作品。
****************

“千里马”与“黄口骡”,10年后再看《江湖奇侠传》

      这几天又再次回顾了下,《江湖奇侠传》,感动依旧。10年前,相信真爱无敌,总是觉得“黄口骡”李才总是碍事儿,有情人应该终成眷属,丝丝应该跟“千里马”驰骋江湖,10年后,慢慢品味出“黄口骡”的好,渐渐咀嚼出“千里马”的坏。也许李才才是丝丝应该珍惜的,看了多遍后对李才这个角色越来越理解。
      丝丝与“千里马”隔着国仇家恨,正如剧中说,两人没有足够的智慧能化解得开,如能化解开那必不是人了(当然剧中也说成仙了)。丝丝不杀“千里马”已是最大的化解,如何再能如小女孩般幻想那样破镜重圆,重修旧好呢,面对着逼死父杀戮母,砍下亲人头颅的间接凶手,何以再成为枕边人,丝丝不是《色戒》中的王佳芝。
       吕丝丝,大儒之女,有思想有见地有胆识加上有容有貌,成了“千里马”的圆梦娘,当她明白两人间的重重阻碍之后,其实丝丝是选择了放弃,丝丝要忘,努力去忘,可是“千里马”不让她忘,就像姥姥说的“一边在西调坊、杭州查案,一边还来勾小四的魂,这个富贵闲人真是闲得很呐”。哪怕是吕家被灭门之后,丝丝决定复仇也被“千里马”的化骨绵掌消解了。且看丝丝入帐行刺,算得精准,可反被“千里马”剑锋指颈,怪不得丝丝不得不说“我忘了你永远是聪明的”。其实,在皇上打坐梦中遇刺喊出那句“活着就好”的时候,可能“千里马”就已在运气准备打出化骨绵掌了,无怪乎李才对佛抱夫妇说“当时,大帐里的情形我也看不见,但是我有预感,四小姐一入帐内便掉下一个黑洞”。有人说,丝丝不忍杀他,还是对“千里马”余情未了,多年后再看,我宁愿相信丝丝不杀皇上是出于公理,而且,我相信丝丝真的是掉入了“千里马”事先设好的黑洞。“千里马”就是高明,先得到的主动权,我还给你。主动夺下丝丝的剑,然后拿性命做赌,让丝丝决定他的生死。夺剑只不过是让丝丝冷静,让赌局做得公平些,而后对丝丝讲的话无关风月,无关情爱,这更是使得“千里马”能在赌局中占得先机——如果不压抑着感情,怎么跟小四解释呢,难道是我对你的深爱,抵不过我要收拾石门吕家的决心。正是这样,他把剑交还给丝丝,他让丝丝看到的确实也是一个大丈夫的形象,一个明君圣主,结果他堵赢了,赢在于他的理性与理智,也可以说是精明的算计,因为他了解丝丝,比丝丝了解他多得多,他知道丝丝不是儿女情长的小女人,是知书明理“圆梦娘”。所以,丝丝叹道:“我还是被你算计了”。“千里马”的化骨绵掌打得恰到好处,但是可惜的是化骨绵掌不是吸心大法,心换不了,内心的裂痕无论是如何弥补都不能复元了。只能感叹,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在入宫内阁侍读后,丝丝看到佛堂内供着自己的牌位,质问何意,“千里马”打坐起身淡淡的回道:如今出现的不是以前的小四,那个与我魂梦相依的吕丝丝已经不存在了,我替她立牌位是尽我的心,只有在这里她与我仍然可以相聚以欢......原来每每看到都泪流满面,内心是多么地希望他们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是看过多遍后,随着岁月的积累,慢慢觉着“千里马”真的很自私,对一个相爱十多年的女人,你逼死其父,杀害其母,诛尽其族,居然还开棺戮尸,内心还期望着她对你的宽恕与谅解,异位而处,“千里马”你又能作何,这太自私。或许,真如吕留良所说,既是天家何来真心,“千里马”心里装的第一位真的是他的圆梦娘吗?再看到“朕一身之罪,卿一身之冤...你我都没有如此大的智慧来化解...”,凭什么还要要求受害者来跟你化解呢。看破了大苦之位的“千里马”对丝丝的忏悔,就是让丝丝手刃其首,仿佛这是对丝丝补偿,这样的补偿看似何其潇洒,实则多么自私,多么残忍。明面上“千里马”虽然对丝丝爱了、护了,但在一口一个大清律例的借口下,“千里马”真的尽全力了吗。就像对李卫的暧昧态度,便说明了“千里马”的用人之道,更重要是的说明了“千里马”内心第一位的是女真人的“江山社稷”,是爱新觉罗家的“祖宗基业”,“千里马”要做明君,要新政,要改革非李卫这样的人不可,只要在“祖宗基业”的前提下,不管李卫也好、张卫也罢,石门吕家迟早是“千里马”铲除之地,难道还能要求“千里马”为心爱的女人网开一面,可惜,他不是为心爱的女人“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灭吕家怕是在与丝丝相爱时就定下心意了,只是丝丝一厢情愿地以为事不至此。怎么说呢,“千里马”灭吕家,如果从“安定团结大局”来看,没错,他为子孙后代打好基础,可是错就错在,你对丝丝就该放手,还做出一副尽心尽力的作态,如果真是要帮吕家不至于满门抄斩,就像李才因文字狱要被问斩时,坠子在举刀之时赶到喊出刀下留人,才使得李才保全性命,这时丝丝质问坠子,若是有个什么绊脚的,那不是已人头落地,玉公公尴尬的皱皱眉。同样,既然早要收拾吕家,又知李卫的为人,以“千里马”的精明,何须放任事态发展至丝丝赴京跪求。李才说“千里马”:一身错骨,做什么都错,是的,他与吕家的问题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就像你非要把人家的古兰经换成圣经,这可能吗,可是“千里马”的执着对吕留良的执着,对铲除江南暴民的执着,就如他对张明德说的“本蕃就是要逆天而行,强人所归”,“天不顺我,我便开天,地不从我,我便辟地,朝野不奉我为君,我便换一个朝变一个野,总叫它滴水穿石,铁树开花”。他要改变一切他认为不正确的,同时也不愿放手对丝丝的爱,这就矛盾了,这样的结果是你连心爱女人的周全都护不了,有什么资格谈爱呢?爱得如此沉重,如此痛苦,(当然不否认“千里马”自己更苦),既然两人都苦,何不相忘于江湖呢?若爱,请深爱,若弃,请彻底,这样栓着系着,又不能全心投入,自私,太自私。
      最后,再说说“黄口骡”。“黄口骡”原是丝丝对沈在宽、严鸿达的评价,那么李才若与其相比算是“黄口骡”中的精品了。的确,一个是天家藩王,一个是寒门草根,论气度,论才干,“千里马走过的桥”确实“比黄口骡走过的路还多”,但说到人品,我倒觉得“黄口骡”单纯些、正直些、善良些,有人说李才被斩首前吓得昏死过去,跟“千里马”比毫无胆气,这可对“黄口骡”不公平,“黄口骡”与“千里马”比的是什么,比的是出身,况且年岁、历练也都不在一个平台上,怎么比,20年前的胤禛怕也没有“富贵闲人”的从容淡定吧。李才寒门子弟能做到不为五斗米而事权贵,一介书生能做到敢说真话坚守节操,哪怕身陷囹圄也没有变节移志,读书人的气节与气魄,“黄口骡”是不缺的,最重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支持他的四小姐。其实李才在这场三角关系中一直处于劣势,他不自信,但是却不自私,他知道丝丝与“千里马”有情在先,依然静心守候,不时提点,他要的是用他的坚持在丝丝感情的天平上加码。不管在木兰还是在石门,李才与丝丝关于“千里马”的争吵,倒是觉得李才才是洞悉事理的人,他理解丝丝,能为丝丝,为吕家着想,特别是惨案发生前后,似乎真的对丝丝相护相助的是“黄口骡”。丝丝要复仇,李才不同意但仍执枪守卫,丝丝进宫侍读,李才不怨不弃,还对佛抱说“拜官了,内阁侍读,文渊阁做事儿...入阁进士 一直是四小姐抱定的主张...当初我入文渊阁,也是为了实现四小姐的梦想”,佛抱道:“你对她倒是一厢情愿啊”。李才说:“只要她过得好,我还有什么渴求的呢”。所以曹仁文叹道,“你能支持她,谅解她!”面对强权,“黄口骡”确实是能力有限,但李才确实尽力尽心了。丝丝娘说的:黄口骡会乖乖的跟在你后面走,千里马却不知道会把你载到哪里去,我看李才这头倔强的“黄口骡”对丝丝俯首帖耳还是缘于对丝丝的深爱。牡丹台“千里马”赋诗提到“情与义”,多年后,我反而开始觉得“黄口骡”才担得起“情义”二字吧。也许本来李才也没有什么“江山社稷”的重担,或者对“祖宗基业”的执着,反而能做到有情有义。不知道丁大编剧最后实在是对李才不好意思,是不是才写上了狱中丝丝委身李才的那段,(应该说丁大编剧时间仓促,后半部分都处理得有点...)其实,大部分喜欢“千里马”的,少部分喜欢“黄口骡”都觉得这样做“窝囊”,这更让大伙看着窝火。这时候的丝丝真是认为于理于情都要补偿“黄口骡”才能让内心平静,那就是真的把事情搞得更悲催了。“黄口骡”对丝丝这份简单的不含杂质的爱其实对丝丝来说是最合适的,你不要便罢,这样还债,只恐生出孽债。(“千里马”说与丝丝的是缘,与李金桂的是孽缘,我怎么觉着与丝丝反而才是孽缘呢,现在好了,还有无辜“孽债”了)。
       丝丝是幸运的,有两个男人真心的爱她,宽容她;丝丝也是不幸的,初恋就遇到了“千里马”这样的神骏,“黄口骡”如何能入法眼。当年丝丝娘告诫,“千里马不知会带你去哪里,黄口骡永远只会跟在你身后”,说穿了不就“千里马”按着自己性子来,更自我更自私吗,“黄口骡”才是那个珍惜你的人么。老人言还是多听的好。
    

 短评

编剧很牛。台词有着浓厚的古文积淀

5分钟前
  • mmhh
  • 力荐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为雍正翻案的故事!这里面的四爷真是勤奋、正面、讨人喜的无敌了,最后还tm和吕四娘隐居去了……哎哟喂,瞬间把现在各种数字党的故事秒成渣呀!最后,编剧的古文功底还是很nb的。秋官的保养功夫也是很nb的。

6分钟前
  • celine1021
  • 推荐

台湾人的国语功力确实不弱,台词虽然啰嗦了点,但听着舒服还长见识。

7分钟前
  • 月如无恨月常圆
  • 还行

确实是一部神剧,武打的部分不重,历史的部分很扎实沉重,编剧不是一般功夫下不来。剧中的台词大量引经据典,非当时的读书人,文化人,不能成此也。因此后世亦再不复见此等精良考究大气恢弘之作,实在可惜可叹!

10分钟前
  • 賊賊Ben
  • 力荐

传说的湾湾第一神剧。为清朝唯一称得上皇帝的雍正翻案了。

13分钟前
  • 清风分故旧
  • 力荐

值得反复咀嚼的一部神剧,台词人物皆出彩。。向丁老致敬

14分钟前
  • 吃不饱的滚滚
  • 力荐

丁老师是戚其义的师叔祖了吧。神人丁善玺。导演: 周令刚 / 丁善玺 / 陈鸿烈 Hung Lieh Chen / 鞠觉亮编剧: 丁善玺

1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无比纠结的一对高智商情侣,这段忘年恋萌得人肝肠寸断啊~

22分钟前
  • Qazwsx
  • 力荐

秋哥演的皇帝里面这部戏演的最好。初登场时的风流倜傥,富贵闲人,到成为雍正后成为大苦之位的皇帝,兢兢业业的勤政,痴痴恋恋的苦爱,所有的神采都出来了。

26分钟前
  • fridayrain
  • 力荐

看过最好的古装

30分钟前
  • 射手之王
  • 力荐

港台国学远超大陆,在影视编剧的应用上,有着天壤之别。

33分钟前
  • 至尊宝
  • 力荐

此剧台本雅致又生动,古意盎然而不失活泼。丁善玺编剧是老派文士。《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35分钟前
  • 荞麦花开
  • 力荐

华语电视剧史上逼格最高的电视剧。

38分钟前
  • 布谷鸟
  • 力荐

正在看步步惊心,实在太想念这一版了。很多历史都是从这一版里面知道的。另外步步里面全叫x阿哥x阿哥的真没品,人家这部剧里直接胤禛、胤礽的,一下子感觉就出来了。郑少秋演的雍正才真正风流倜傥啊。

40分钟前
  • 铎奇
  • 力荐

神剧啊 一段一珠玑 莫说两位主演 配角也皆出彩 那就是电视剧里的红楼梦啊 每看一遍都会有新感受 值得反复咀嚼 终生珍藏的好剧啊。

41分钟前
  • xiaoyah
  • 力荐

不愧神剧之称,有自然相知之人。

46分钟前
  • tamk
  • 力荐

江湖传奇和庙堂历史结合得最完美的一部雍正甚至清朝电视剧。编剧的台词功力堪称一流,出类拔萃,非当今电视剧可比。演员无论是秋官、梁铮还是陈鸿烈都可圈可点。可惜生不逢时,观众只关心狗血剧情的歪史传奇,没有大红大紫。

51分钟前
  • Celia
  • 力荐

打九星搞笑吗。这剧本除了掉书袋外逻辑前后矛盾,每个人都很脸谱化。康熙吹胡子瞪眼大喊大叫,老八跟个古惑仔似的。别和雍正王朝比了,没可比性

54分钟前
  • 苍耳
  • 还行

看完等同于受教一番诸子百家经典,从来没有见过台词这么雅致的电视剧。让吕四娘和雍正有感情纠葛的框架本来就不好编剧,但是竟也能做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境界,丁善玺真是大神级人物!

58分钟前
  • 风鬟雾鬓
  • 力荐

一遍一遍复一遍,国学奇葩在台湾。值得反复咀嚼的神剧,两相对比才知《雍正王朝》逊色不少。

60分钟前
  • 某蚊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