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高山下的花环

战争片中国大陆1984

主演:吕晓禾,唐国强,何伟,童超,盖克,王玉梅,刘燕生,斯琴高娃,倪大红,何毅,石磊,贾雨岚,李丹军,管宗祥,李振平,胡宗琪,洪军

导演:谢晋

 剧照

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1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2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3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4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5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6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13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14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15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16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17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18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19高山下的花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42

详细剧情

驻扎在四川广元的九连长梁三喜(吕晓禾 饰)为了从军政治部调来的指导员赵蒙生(唐国强 饰)推迟了探亲假,可出身高干家庭吃不了苦的蒙生打算只干几个月就走。1979年,赵母吴爽(刘燕生 饰)得知蒙生部队将要赴越作战,加紧督办调动之事。耿直的炮排长靳开来(何伟 饰)听说后火冒三丈,扬言要自费上北京告状。部队开赴云南边境,吴爽孤注一掷请求军长雷震(童超 饰)将蒙生调回后方……

 长篇影评

 1 ) 高山下花环,永远放光芒

近来由冯小刚导演严歌苓编剧的电影《芳华》上映,引发了热烈反响。许多人开始对四十年前的那场所谓的“自卫反击战”,英雄与时代以及老兵退伍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我因为一直以来对谢晋导演心怀敬意,对他的影片更刮目相看,所以在《芳华》上映的前后期间,我观看了另一部同样是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他导演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环》。 影片采用的“双主角”叙事方式在别的影片中不多见可偏偏谢晋的影片中出现过几回。第一男主角连长梁三喜家境贫寒,但尽职尽责,待人真诚,深受大众喜爱。第二男主角指导员赵蒙生家境优越,养尊处优,做工作蜻蜓点水,俯不下身。二者一开始就形成鲜明对比:连长梁三喜为了连队战士们能更好的训练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自己的探亲假,放弃了陪伴母亲和结婚不久快要临盆的妻子。这一次他本想让组织上新派来的指导员赵蒙生可以尽快地熟悉工作,把探亲假又往后推了推,可谁知赵蒙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只是听从他那位高干母亲的“妙计”,来部队下基层镀镀金走走过场(曲线调动)根本没想在这儿驻扎下来。 战争马上就要打响了,赵蒙生的母亲又想方设法把赵蒙生调到后方,避开战场。赵蒙生请求得到同志们的原谅,梁三喜愤怒了,不仅仅因为他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更因为他这种贪生怕死想做逃兵的行为是对军人最大的侮辱,他当着赵蒙生的面严厉训斥了他。说到这儿,梁三喜对赵蒙生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引人注目:“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或许这又是谢晋导演一次家国主义情结的升华,我认为在谢晋的影片尤其是其中后期影片中,除了人道主义的关怀以外,家国一体的民族大义也是贯穿影片的中心思想。 军人保家卫国是天职,临阵退缩是耻辱。更何况在军队之中这么一个本应该纯粹的地方,竟然还出现了走后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实在是令人震怒。谢晋借片中雷军长的口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有力的鞭笞这是大胆的,估计今天的导演不敢如此揭露。雷军长摔帽子骂娘的片段是本片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那段“我偏要让她的儿子第一个扛着炸药包炸碉堡”的台词当时的观众听起来很过瘾,现在的观众听起来一样过瘾,雷军长这个角色也得到了升华,他原本是被赵蒙生的母亲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活了下来,然而他却“不近人情”,不走后门,不拉关系。这不是不讲人情,而是讲天理。雷军长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他的儿子“小北京”凯华也送上了战场 最后壮烈牺牲……有人说这是谢导和作者当时为了作品能顺利通过检查的“神来之笔”,我不这么认为,虽然雷军长的所作所为有文学艺术化的倾向,但我从不否认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高尚人物! 说到高尚人物我们不得不提第一主人公梁三喜,梁三喜的高尚之处不只是他“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精神,更在于他的诚实守信的品质。他在战前给妻子的信里写到,自己因给父亲治病借了欠别人和公家620块钱,如果自己牺牲了要妻子用他的550元抚恤金和家里卖猪的钱替他还账。后来,梁三喜真的牺牲了,他胸前的欠账单被鲜血染红,他的母亲梁大娘和他的妻子韩玉秀抱着他们刚出生未满月的女儿千里迢迢地来到部队,而且是下了火车步行了几天几夜,最终把620块钱还清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尚啊,俗话说:“人穷志不能短”,梁三喜他们一家诚实守信,坚守“人死帐不能赖”的道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虽然贫穷但他们活的有尊严有骨气! 另外一个高尚的人物我们也不得不提,就是副连长靳开来。这个人物一出场我就感觉他很真实,很熟悉,好像是你见过的谁一样。靳开来他与我们国家以往战争片中的英雄不同,他不是“高大上”的只出现在宣传画中或课本上的人物。他有不少缺点:脾气不好、爱发牢骚,心眼直、一根筋、没脑子、认死理。他总是爱顶撞上司,提意见,当知道内幕后总是不给赵蒙生好脸色看。所以领导干部也一直对他不看好,几次连里面推选他当副连长,可是上级就是不批。但是没人否认他是英雄,当战争打响了,他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最后为了救活全连战士,违反纪律去砍甘蔗,结果踩到地雷壮烈牺牲。 因为他的牺牲不是去堵抢眼,所以他牺牲后竟不被组织上承认是英雄,不给他发军功章。这引起了所有战士的不满,大家都说了“如果不给靳开来同志立功我们就不干了”之类的话,就连雷军长知道后也说:“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靳开来这个特殊的英雄形象对我们后来影视作品的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像后来出现的李云龙,石光荣,姜大牙等人物,他们虽然不完美,但他们很可爱,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第二主人公赵蒙生。赵蒙生在梁三喜和雷军长的训斥后,受到了刺激,慢慢的改变了,特别是当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他成长了,他成为了一名内心无比坚定无比勇敢的战士,可是他的内心是最纠结最痛苦的,因为靳开来为了救全连战士壮烈了,梁三喜为了救他牺牲了,而他却活了下来。他觉得自己活下来就是对不住大家,他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军功章,所以他把那枚发给自己的军功章送给了靳开来的遗孀和孩子…… 我似乎觉得《高山下的花环》和《芳华》之间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又说不上来,不过《高山下的花环》的编剧李准恰好是《芳华》的作者严歌苓的前公公,而且严歌苓也说过李准对她的写作影响很大。这是不是说明《芳华》的灵感和成就来源于《高山下的花环》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高山下的花环历久弥新,将永远绽放它的光芒!

 2 ) 高山下的花环

搜狐大视野中看过一则越战纪录片,故事和高山下的花环十分相似。兰州军区某士官所在部队恰逢各军区轮战,派到越南战场,接到命令吓到快尿裤子,后来生死经历多了,某次战役后一个人在战场上不愿意撤下来,坐在洞口内看守很多死难烈士的遗体,夜半常有幻觉以为尸体堆内有人活着,不过算是他的美好愿望了。
人皆畏死,其实也都有不怕死的血性的基因,和平年代都被深深地压在体内。
在那个年代算是五星的片子了。

 3 ) 你,离开战争太久了;我们,离开人民太远了

这是我记忆里看过的最早的一本小说,当时小学四五年级,还是从同桌那里借的。其实主要情节已经模糊了,只记得当时感动的稀里哗啦。这次从学习强国上看电影版,依旧哭的不能自己。

书写得好,真实感人,不虚夸,不避讳;电影拍得好,细腻生动,鲜活,有力。谢晋导演的功力自不必说,演员方面也是让人过目不忘。主演吕晓禾凭借本片得了金鸡奖,原来他不只是笑傲里的任我行;唐国强虽然在当时是被贴上标签的奶油小生,但是人家的演技早早就稳稳当当地在线;扮演靳开来的何伟拿了金鸡奖的男配,感觉眼熟查了资料才发现是《大染坊》里的孙明祖;玉秀的扮演者盖克居然是《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赵青楚的妈妈,跟钱小样的妈妈丛珊都演过谢晋导演电影里的农村女性;倪大红在演员表里的名字还是倪大宏,斯琴高娃戏份那么少依然满满的存在感,王玉梅妥妥的老戏骨。此外,电影的取景地也非常具有地域色彩,沂蒙山区的农村,云南边境的高山,镜头语言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真实的中国。

除却艺术的精湛,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作品的主题了吧。它真实地反应了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的现实问题,尖锐,深刻。现在想想,当年的创作往往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真正的根植于社会和时代。现如今,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作者和作品。

 4 ) 我把青春献给了谁?

    云南的老山前线,那里有一片战士们的陵墓,如果问那是哪次战争的陵墓,那么还是尽早离开。
    《高山下的花环》,看过,哭过,忘记过,《血染的风采》,听过,唱过,理解过。
    爸爸的战友有的上过老山前线,那是怎样一种感觉?小时候常常无知的问,战友淡淡的笑笑,不愿回答。
    如果现在再问,我也不愿回答,那是怎样一种生离死别,前一分钟还在我面前活蹦乱跳,此时此刻只是冷冰冰的躺在你面前?其实自己曾经经历过,中学时在部队,那天我出门了,结果部队战士们在排雷过程中出现了事故,现场没有看到,但是听他们所说,很惨,很惨。有一个战士我们昨天还在一起玩,今天,就只剩下一根手指……我曾经去医院看过,但是自己又不敢进去真正的看看他们,不怪当时自己懦弱,因为现在我依然无法承认当时发生过如此的事情。军人,必须承担的一些事情,我没有这个勇气。
    陵墓中的战士们都很年轻,肯定的,打仗的都是年轻人,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活着的战友们去看他们,把他们的碑擦了又擦,把给他们点烟,给他们倒酒,跟他们说说话,泪不住地往下流,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却似乎很远,很远。
    陵墓附近的部队来到这里做革命教育,教导员说,这里长眠的战士都是青春年华,看到他们,现在的战士们有什么思想问题都解开了——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呢?
    想起了姥爷,一个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越发明白他在去世前为什么老是从梦中惊醒,哭着说对不起,因为他的战友们或许就要看到胜利,却倒在最后一颗子弹之下,而自己却活着,活着,就是为了记住他们,替他们看看这个世界。
    战友们说,不经历生死,是不会明白我们的感觉的。我明白,我也不明白,我不希望身边的人出事,但是如果出了事,只要人没事,我就心满意足——活着,真好!
    战士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我呢?我把青春献给了谁?

 5 ) 战争的真实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由于他的导演谢晋,谢道走了,于是我就走进了这部电影,电影描述的故事很感人,特别是电影后半段战争结束后,家属们来拿抚恤金,看望伤员的时候,无法不为之动容,催人泪下。虽然,这也应该算是革命题材的教育片吧,但是,总觉得更为真实,影片内容更为朴实,切近生活,因而剧情也就更为引人入胜。虽然,感觉没有原著精彩,特别是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似乎原著更为灵活、深刻、个性。但,影片也做到了八九不离十了,基本上体现出了原著的出彩。记得原著里的靳开来是去偷番薯,不是偷甘蔗,呵呵,不过这基本上不影响主题与故事的精彩了。不过,那斯琴高娃我倒是看了大半部了还是找不出来,直到老靳踩地雷之后,她来拿抚恤金了,我才看出来原来老靳他媳妇就是斯琴高娃了了。
    雷军长,真心的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如三喜她娘所说的,假如中国的人们公仆都如你一样,中国就不是现在的中国了。不过,这个可能几乎为零了,这是不肯能的。只要,现在的中国稍稍的好些,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只要人们公仆们不要用我们这些主人的钱为他们的情妇购车购房购物买单就谢天谢地了。
    老靳,你是好样的,你是那么坦白、率真、嫉恶如仇。竟然说出,自费去北京上访的话,天真的以为,以你一人之力就可以告倒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公仆。也许,在你那个革命的年代还可以,现在不行了。不过,还好你是生活在那个年代,假如你生活在现在的话,你要么活的很累,要么你就活不成了。也许你会想现代刀客“杨佳”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只有这个声音才可以清晰的传到公仆的耳朵里,其他的上访之类的根本就没有传输媒介。实在的老靳,死前的遗言都是:还是让战士们吃甘蔗吧……
    赵蒙生,为你懦弱感到羞耻,同样为你的忏悔而虚心接受。经历了生死之后,你已经获得重生,战争历练了你,血性男儿,敬礼!
    最后,向死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

 6 ) 说科幻片的人请自己看看吧

1.张志信,54军160师师长

1979年2月27日,其子张力于高平地区执行侦查任务时被敌堡垒扫射牺牲,年仅21岁。

2.周开源,41军121师政委

1979年2月21日,其子周伟在穿插作战中被炮击牺牲,年仅20岁。

3.曲奎,41军参谋长

其子曲宁江是卫生员,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枪,流血过多牺牲,年仅20岁。

4.罗荣,广州军区司令部顾问,曾任师长,副市长,军级参谋长等职

其子罗粤宁是53561部队副连长,1979年2月在战斗中腿部中弹牺牲,年仅30岁,荣立一等功一次。

5.耿进福,50军150师参谋长

其子耿军、耿晓康在高平地区一次战斗中被围,坚守两个昼夜,弟弟耿晓康为了掩护战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当场牺牲,年仅18岁。之后哥哥耿军为了吸引敌人火力,为战友争取时间,手里子弹已经打空,敌人蜂拥而至,耿军选择朝着身后的悬崖一跃而下,牺牲的时候21岁。

6.江燮元,广州军区司令员

其子江鲁平在执行侦查任务时被发现,中弹后坚持爬回阵地,带回情报后牺牲。

7.赵力宽,广州军区后勤部政委

其子赵幼林在攻克朔江战役中为救助战友牺牲,当时已任指导员

8.彭会,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其子彭泓在一次深入敌后侦查时牺牲,

9.姜永锡,五七干校政委

其子姜利民在战斗中连续炸毁敌军三座碉堡而后牺牲,追授“爆破英雄”荣誉称号。

10.毛余,41军副军长

其子毛晓东在一次阵地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当时已任连长。

此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军人子女还有14军40师副师长赵志雄之子赵杰昌烈士;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政治部副主任甄文林之子甄平烈;13军39师446团团长曹从连之子曹辉烈士等等等等

希望某些阴阳怪气的人自己看上一看

 短评

这部电影我肯定看过,但是确实没有印象了,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原著小说,应该说,在80年代初期出现的原著小说思想性相当超前的,说实在,这片子放在今天,可能都要禁映,反应的问题实在是太尖锐了。

2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力荐

8.7你是大山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是高干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是军长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 你们也是祖国的孩子 祖国是我的,也是你的 生,血液流淌在一起 死 ,军魂葬在一起 你是祖国的孩子 思念写成的书信最终变成一张还不完的情感欠账单 你是祖国的孩子 享乐的吞云吐雾最后烫成了浴血重生的疤痕 你是祖国的孩子 军衔庇护的免死金牌最终换成了英烈勋章 祖国是你的家 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各自有家 生,为了小家而守护大家 死 ,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

5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我想说的是,这电影之所以成功,不是应为导演的能力,是因为书的作者,我们应该感谢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你看过书,再对比电影就知道,电影上的东西基本上找不出跟书上不一样的,情节、动作乃至对白,基本完全一样,我甚至怀疑根本没有剧本,剧本就是那本小说

9分钟前
  • Putin 547
  • 推荐

他们默默地死去了,沉默,像脚下的土地,像地里的粮食,连留一下一句遗言的机会都没有,只有靳开来留下一句话:“让大伙儿吃甘蔗。”

14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

15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

2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我觉得是中国最好的战争片,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出现了,再见伟大的八十年代。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到今天依旧能打动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二百个亿养个狼。赵蒙生,名字起得好,赵家从沂蒙老区那样的群众中诞生,千万不要忘了啊。

21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不论是真实出镜的武器装备(62坦克,170,56等),还是战术动作细节(单手换弹夹,三三式等),还是对尖锐问题的反映(WG十年对工业体系的影响,高层特权等),处处透着认真和严谨,秒杀一众当下敷衍圈钱的片子。

23分钟前
  • 驱逐舰
  • 力荐

30年后的《芳华》竟然还比不过当年《高山下的花环》,谢晋导演牛逼!

25分钟前
  • 最爱喝白开水
  • 力荐

三十多年后再看才发现是谢晋导演的,唐国强演的小白脸,是斯琴高娃演的东来嫂。战争场面堪称巨制,飞机坦克在当时应该是让人叹为观止了。这电影打100分的话,战狼什么的15分吧。

26分钟前
  • 唐宋
  • 力荐

我只用一句话来表示我看这部电影的感觉:我差点没在公司里哭死。第一次看电影如此。

27分钟前
  • 竹傲风
  • 力荐

黄昏将至,我们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那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愿后代子孙铭记历史,惟愿青山不老,忠骨永存,惟愿国家强盛,无敌来犯,我们的英雄能够不再流血牺牲。

28分钟前
  • 一句话与一辈子
  • 力荐

至高牺牲都是温饱生活 都不曾享有的人做出来的。唐国强演出的指导员,望好里说是高富帅接上了地气、受了真正的人的薰陶;望坏里说,就是安插进去化解阶级矛盾的洗地侠。宣传干事那个角色在30年前,就隐隐透出了一股微博大V兼公知的味道。

30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8/10。批判大于歌颂,臭弹失效招致部队牺牲,上级用尺量图瞎指挥,副连长开路牺牲却因生前话直不予评功,革命干部家母亲打电话到前线开后门。后半段以人死不赖账为主线揭示老区人民的贫困,收阵亡通纸书、遗物等桥段含蓄处理为哭坟高潮释放巨大情感,烈士归来及家属的人物关系层层递进、结构线索流畅。

31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一部表现和平时期战士的影片 将战争作为背景 突出的是人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情感 而人是社会的人 是社会矛盾的承载体 在战争背景下将凝聚强烈情感指向各种矛盾一一展现 有对走后门不正之风的批评愤慨 在对四人帮倒行逆施造成灾难后果的愤懑 有烈士留下的带血的欠账单 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撼动人心引人思考

34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借着《芳华》,看一下这部,人物塑造情感充沛。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爷爷跟我们讲过,抗日战争时,第二天他被派第一个去炸碉堡,前一晚,把他叫到指挥所,给他做了一碗红烧肉践行。第二天,日本兵夜间转移了,才捡回一条命。朝鲜战争时,他们连打到只剩他一个人,捡回一条命,后为了让连队留种,把他调到指挥所当电话员。有次战役中,电话线被炸断了,军长要他们半小时必须连接,否则电话员挨个枪毙,可线断了再拨打也无济于事,第一个电话员就地枪毙,我爷爷第二个,后在指导员提醒下,爷爷是军官,枪毙需要组织汇报,所以没有枪毙成,捡回一条命。后来接线过程中,他的最好兄弟跟他并排走,一颗榴弹炮当爷爷面直接把兄弟炸成了碎片,瞄的不是他,捡回了一条命。爷爷打了日本人,打了解放战,打了抗美援朝,洗澡见他满身弹坑,其实战争离我们真的不远。不经历战争的人,不知何为太平,何为珍惜。爷爷已经走了19年了。

40分钟前
  • Mr.long森
  • 力荐

国产五星,千禧年之后中国的电影最大的毛病,还是情感的缺失,导演当商品做,不带情感,标榜冷静克制,虽然八十年代电影滥情,但这种电影里的真情感,现在是在也看不到了

43分钟前
  • 阴到贵
  • 力荐

中国电影在倒退,真的。

44分钟前
  • 就这样醒到天黑
  • 力荐

唯一还能让我们感知新时期硝烟的记录,仅评这一点,就具备了应有的价值。

48分钟前
  • small脉望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