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刺马1973

邵氏电影香港1973

主演:狄龙,姜大卫,陈观泰,井莉,

导演:张彻,

 剧照

刺马1973 剧照 NO.1刺马1973 剧照 NO.2刺马1973 剧照 NO.3刺马1973 剧照 NO.4刺马1973 剧照 NO.5刺马1973 剧照 NO.6刺马1973 剧照 NO.13刺马1973 剧照 NO.14刺马1973 剧照 NO.15刺马1973 剧照 NO.16刺马1973 剧照 NO.17刺马1973 剧照 NO.18刺马1973 剧照 NO.19刺马197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1:59

详细剧情

清朝乱世,草莽中人张汶祥、黄纵与马新贻不打不相识,结拜为异姓兄弟,马新贻被推为大哥,张汶祥做了三弟马新贻的勃勃野心引来黄纵妻子米兰的爱慕眼光,但因力求上进的雄心和道德观念的约束,马新贻没接受米兰的爱,到升任两江总督后,马新贻变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在道德和感情防线彻底崩溃的情形下占有了米兰,同时设计杀害了粗豪鲁莽一心向他的黄纵。张汶祥查出二哥的真实死因后,一改平日的跳脱灵动,郑重地约为女人舍弃好兄弟的马新贻出来清账。

 长篇影评

 1 ) 邵氏张彻之《刺马》

终于下定决心看这部电影,却找不到清晰版,只好先在优酷上看。有些取景很不张彻,尤其是两江总督府里的回廊屏风近景,以及山涧的绿树流水。不过一旦拉出远景,立刻又恢复了西风暗夜黄土沾身的景象。这是所有张彻电影中唯一不囿于90分钟的一部,而大概由于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缘故,总督府好歹显得不那么山寨了。

马新贻和玉兰在水边的那场戏实在是太好了,完全不是张彻惯有的风格,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才使这部电影与众不同,在男性的打斗之外多了一点动人之处。玉兰最初的紧张、马新贻的难以自已、到最终两人相拥后的陶醉,推进十分的细腻。同样还有两人在总督府书房里的那场戏,玉兰把手放在书桌上,两人彼此将手伸向对方,牵手,碰倒笔架,这一连串的动作都那么自然,而且丝毫不显得低俗。想不到张彻拍感情戏可以拍得这么生动,也想不到他把一场奸情处理得这么纯情。唉。——虽然我的确很喜欢,不过大概民间故事里对奸夫淫妇之间的关系肯定不会有这么美好的描述。。

狄龙在马新贻考取进士封官之后,唇上多了那一道胡须,实在是恰到好处:把他脸上的稚气和凛然正气遮住一点,呼应着他的那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竟然显出一丝煞气来。而他很好地克制了自己的表情,不用皱眉也不用撇嘴,只用一双眼睛就把马新贻的深沉心机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虽然还没看《倾国倾城》,不过我猜李翰祥应该是看过马新贻的表演之后才决定找狄龙演光绪的,因为他需要的大概也是一个懂得克制、隐忍的人来演光绪吧。

井莉演戏比李菁好太多,多亏这部戏张彻没找李菁做女主角,否则很难演出一个柔弱女子对自己倾慕的男人的那种既渴望又压抑的复杂心情。第一眼看到马新贻的那个远房亲戚的时候,我还真觉得他很狄龙有那么几分相似。真是奇妙。

这个电影最凄凉的,既不是三兄弟的死,也不是那个女人最后的眼泪,而是马新贻一班属下最后的笑声。这种荒芜的感觉,在马新贻张文祥决斗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周围那么多总督府的官兵一概作壁上观,旷野里只有他们两人打斗的声音,围观的人仿佛都是雕塑。最终的镜头里,马新贻的灵牌单薄地孤立在野风中,前面是张文祥的心脏和尸体,而不远处则是一群人在得意说笑。满怀野心抱负的年轻人,千辛万苦地向上爬,到底为谁做了嫁衣裳;张文祥赔上自己的性命为二哥报仇,纵使杀死了马新贻,可他自己又做了谁手中的刀呢。。

 2 ) 江湖少年

比起吴宇森等众弟子,张彻的恶趣味是如此的直白明晰。
剥了壮男的衣衫,秀尽肌肉的线条,再刀枪棍棒,剑箭钩叉的轮番SM一番,接着便是鲜血盘肠,挣扎惨呼,痛苦的特写定格,死亡的定格特写。


张彻镜头里的肌肉森林,就好比剧情中的RPG闯关一样常见。
众男配一半是没了前襟,晃晃的胸肌和腹肌大片大片,另一半没了袖子,鼓鼓的肩膀和上臂成排成列。

王羽,狄龙,傅声的健身功夫更是从不会白费的。
打前若是没脱,打着打着便脱了。
打前若是没脱光,打着打着就脱光了。

我相信张导对壮男的衣服没仇,只是对壮汉的躯干过于有爱。

  

当然,例外是有的。
这例外独一无二,是张彻最最偏爱的阿尊,姜大卫。

张导自己开辟了香港电影的壮男审美,却又偏偏捧出个姜大卫来打破它。
阿尊的身板放到普通人里也是过于瘦弱,丢入了张彻的壮汉班底,就简直是薄如纸片。

当整个片场都剥得比花生米还干净时,姜大卫却从来包得比粽子还严实。扣子连脖子也锁住,短衣里也要套长衣,小臂都露不出一小截。 《拳击》里当几乎所有男性角色都全程赤膊,阿尊却从头到尾换了无数套衣服,简直可作七十年代男装时尚目录。

最最过分的是《刺马》。便是入小溪,都连袖子都不挽一挽,整整齐齐便下去了。
最后的凌迟挖心,我总想这无论如何得脱衣了。谁知这边听着衣襟撕响,那边张导的镜头就转到后面去了。无语啊无语,对阿尊的惜肉如金。
无怪乎当初亦舒说,若有人能看见姜大卫穿短衫,就可赢得五百块。


阿尊是张彻如此钟爱的演员,片子里又少了脱衣秀的环节,SM和挣扎死亡的部分自然时间加倍。
于是阿尊便有了各种各样的死法。
极致就是《十三太保》里张彻自认为“最最浪漫”的五马分尸。
然而最多的还是紧紧白衣裹着消瘦的身体,鲜血染尽,苦苦挣扎,嘴角带着一丝鲜血,气绝而亡的超慢镜头,超大特写。

有时他是为理想而死,有时为大义而死,但最多最多的,是为朋友而死。
《报仇》里没有铺垫玉楼(狄龙)和小楼(姜大卫)友情,而阿尊坚毅如石头的嘴角,冷酷如冰霜的眼神,对比看两人合影时那微微的笑,不顾一切的为对方报仇身死,不突兀,只动情。
张彻的最爱就是让两个少年的相见知心,倾倒折服,再先后把他们双双杀死。少年的纯真侠情,毁灭在阴谋与小人之中。

张彻对在鲜血中挣扎而死的少年倾注了无比的热情,几乎胜过了希区柯克钟爱金发女郎。
他不顾一切的想在这些死亡和鲜血中升华出许些的哲学意味的美感,沉醉又狂热。

于是《新独臂刀》的观后感里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咦?这次张彻为何转性了?阿尊竟然没死!”
好吧,没有死是没有死,那断臂翻滚的镜头却也太过冗长了吧,而且还放了两次……

姜大卫一部部的排片,一部部的死,一次次的染红身上的白衫。
有影迷笑道,阿尊拍游侠儿的时候还死的生涩,越往后越熟练,随便那么一死都奇酷奇帅,无比招人疼爱。


这便也是姜大卫的魅力之一了。

他不用耍酷就酷得无以复加的同时,又有一种荒野孤狼的冷冽气质,如《报仇》。而他更杀人的是一缕的轻微的寂寞天真孩子气,无比能激发女性影迷的母性。
看过《新独臂刀》,《保镖》的女影迷几乎都在惊呼,这就是古龙笔下的阿飞完美人选啊。略有些稚气的冷酷,太招人疼。和女演员碰碰手,都反像是被占了便宜。古龙说他的戏要给狄龙姜大卫来拍,邵氏武侠片启发了他的灵感。也许李寻欢阿飞,叶开傅红雪这一对对的侠客浪子,正是以他们的形象写得吧。
多年之后楚原拍古龙,狄龙不负众望的是永远的大侠,第一主角,而只比狄龙小两岁,同样年逾三旬的阿尊,已错过了少年阿飞,傅红雪的年龄。好好歹歹演了沈浪,身材发福还事小,对角色却理解有误。阿尊与沈浪最相似的就是那懒洋洋的笑,而楚原导演却总让他一脸严肃,味道全无。
他的亲弟弟尔东升最终成为了阿飞。尔东升的却也是一个上佳人选,只是在我眼里,那个冷冷的阿飞永远比他哥哥差了那么一味料。

姜大卫要冷则冷,要痞则痞。《十三太保》,《刺马》,《无名英雄》里灵气十足,似笑非笑那懒洋洋的一勾嘴角,更是勾魂的招牌。又有人说,看到了他觉得见到了完美的小鱼儿。无怪张彻得意万分的说,荧幕上姜大卫笑一笑,荧幕下女影迷心跳一跳。
从当年的亦舒,李碧华快到肉麻程度的叙述,姜大卫对文艺女青年尤其还有着闪电般的杀伤力,一劈即中,瞬时间就满眼冒星动弹不得了。

他的小身板和消瘦脸颊,不完美却总是光彩夺目,无比抢镜。随随便便一站就气压全场。
张彻的戏就不要说了,随便给谁捉个刀,风光都要盖过主角。李翰祥的《倾国倾城》,他本来只是演一个不起眼的串场小太监,导演却喜爱得一再加戏,成为主角之一,两场高潮的顶点。
年老了去演电视剧,抢戏得让一众年少主角几乎透明。据说在他还未出道,只是当串场武师只是,群战特写就要风压主角,被众人一致感叹实在“camera face”。
镜头太爱他了,抢戏无商量。
无关乎二三十年后看《报仇》的影评人都要说,有人纵使挑得出再多缺点,也生来就是明星气质,一点办法也无。
后面演员有这种气质的,便是梁朝伟了。他一出道便被叫“小姜大卫”,两人外型味道的确非常相似,尤其是眼神。对比阿尊《倾国倾城》里的小太监装扮,和梁朝伟《鹿鼎记》里的小宝,简直就是双生兄弟两个,更似乎是同一个人过了十多年也不见老。


 狄龙有着无可挑剔的外形条件,高大英武不用说,一张脸简直就是为“丰神如玉”四个字做注解而生的。为人谦虚勤勉,演技也了得。
亦舒林奕华迈克这些个刻薄的文人的笔,总爱把狄龙写得勤勉入世,把姜大卫写得出世脱俗。其实不过是龙哥很努力,阿尊极散漫罢了。
然而比起姜大卫的复杂气质,狄龙的确太过于浩然正气了些,以至于给人的感觉单一,耽误了一身好演技。其实比起古龙,也许金庸的角色更适合他才是。

自从出现了姜大卫,张导的镜头仿佛就生了强力胶,狄龙这个完美大侠纵使做了主角,阿尊也总有更讨巧的戏份。

所有的镜头总是热爱着阿尊的,张彻的镜头更是变本加厉。一个导演该有多么钟爱一个演员,才能将他的每一桢镜头都拍摄得如此完美。哪怕他只是客串,镜头也被拍得比主角还精致。
狄龙姜大卫这对绝代双骄里,张彻是偏袒得如此极端,两人最终的反目实在是没什么难以理解的。

  

近几年翻拍邵氏老片的十分时髦。最新的便是陈可辛的将张彻的《刺马》翻拍成为《投名状》。
陈可辛也是我挺欣赏的一个导演,但对于他这个选择,我实在觉得很不明智。

张彻虽为经典导演,但其实放到现在来看,大部分片子虽然镜头叙事仍然震撼,但倪匡当年的剧本其实窘得很,许多地方漏洞百出,改进余地很大,有翻拍的价值。
但独独这部《刺马》,却是放到今天仍然趋近完美的一部作品。除了道具简陋些,剧本台词,取景镜头,演员表演都可以说是无可挑剔。没有张彻一贯那种RPG的闯关模式,剧本对人性的探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狄龙,姜大卫和陈观泰与角色完全融为一体。
张彻拍男人的友情动天动地,戏里的女人常常连花瓶都算不上,傻里傻气,莫名其妙,总是一些不着调的桥段,简直碍眼。以至于无数影评人说他实质在拍同志爱,张彻高龄写书还专程为此辟谣。
但《刺马》里的女主角,却是剧情至关重要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井莉的表演和剧本安排,镜头调度,却将女人心得转变演得可信可叹,有血有肉。

张家班的这帮演员,张彻每个都用熟到数得清楚眉毛,演员的特质把握达到百分之百,狄龙姜大卫好兄弟之间的默契更是无以复加。刘德华和金城武虽然也是不错的演员,但想超越这样的经典,实在太难太难了。

*老文,写在《投名状》上映之前

 3 ) 对照史料看刺马电影中几个呼应的点

今天孔网竟然推送刺马案探轶→O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马案”始末 对比着电影情节来看还挺有意思的。如果说,张彻和倪匡《刺马》的本子还有一些和史料呼应的点,后面再翻拍的《投名状》就更进一步“戏说”到没影了,难怪马氏后人要抗议,不得不换掉角色名字。 从资料看,马大人实惨,几乎是孤身入湘军,虎狼环视,难怪电影设定他当上两江总督后要把自己心腹队伍(黄二张三和山寨弟兄)拉起来,“一步也不能错”的氛围也很还原了。

(狄龙饰演马新贻)

马新贻死时四十多岁,张汶祥比他小十岁,于是张老师给26岁的狄龙加上胡子,帅出了新高度。

(姜大卫饰演张汶祥)

而且张汶祥还真是“发匪”出身,不过他可不是未婚青年,已经有一对儿女了(ಡωಡ)~这里提到一些关于张的资料挺有意思,马自陈不认识张,但张的态度却很暧昧,只说“将军知之”,就像是“你懂的”……

记得以前央视播过的清末奇案纪录片,对此案的推论也是湘军幕后主导了刺马事件。

注意,关于行刺细节,这里提到马新贻是腹部中刀,而张汶祥“并不急于逃走,他好像不是来行刺,而是来行刑,他把阅兵场当做他的刑场,向那些来抓他的士兵,宣告他就是杀人凶手。” 嗯,不提刺马原因为何,这个画面简直跟电影一模一样了。

 4 ) 从刺马到昆汀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作乱,清廷无能,不得不依重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后太平军被湘军“荡平”,慈禧太后为了防止曾国藩独大,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并迅速裁撤湘军。上任没多久后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于是又赶紧调回曾国藩至江宁,任命为两江总督,自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与此同时,马新贻被刺案疑点重重,在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有人说这是另有别情。这就是清末著名的四大奇案之一,张文祥刺马案。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邵氏电影就将这一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刺马》,导演张彻,编剧倪匡,主演狄龙、姜大卫和井莉。这在当时的香港算是超华丽阵容了。再后来,香港导演陈可辛根据张彻的《刺马》又改编了同题材的电影《投名状》。这两部影片都采用了当时民间的马新贻夺兄弟之妻后为兄弟所杀的说法。这种题材因为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且更有戏剧性,所以更为普通老百姓所接收。至于历史真相到底如何,那就无所知晓了。张彻的《刺马》据传当时编剧倪匡只用了三天就搞定了剧本(倪匡是一个写作速度惊人的作家每小时八千字)。但是不难想象,即便如此神速,这样的剧本肯定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漏洞。好在张彻驾驭武侠片轻车熟路。

老港片的所有打斗戏份有着很明显的拆招的痕迹,演员的每一式都像是摆拍好后然后再人为的一帧帧的拼凑到一块。那时的武术指导只能做到这样了,预先设定好演员之间的每一个动作,然后连成一长串打斗。我相信看惯了徐克武侠片的人,现在倘回头看张彻肯定特别没耐性,我差不多就这样,全程快进看完。这部电影最让我受不了的倒不是那打斗,而是拖沓的镜头,电影时长近两个小时,实际上真正的戏份估计只有一个小时,很多镜头都浪费在了一些无谓的场景上,比如远处看到一人骑着一匹马,镜头非得让你看清楚这匹马是如何从远处一步步走过来,生怕你盯错了人似的。主角们的台词也有待考究,反正你只要愿意回发现这部电影真心有够粗糙,不过外行如我者,只能看到粗糙面了。还有就是当时的电影剪辑水平其实是最最大的限制。电影的剧本和题材这是在任何年代都没有限制的,它之于每一代电影人都是无比公平,不会因为早一些就有更好更多题材,晚一些就只能吃剩下的。这部电影里面演员的塑造也有问题,比如姜大卫饰演的张文祥在剧中始终嬉皮笑脸浑身痞气,但是导演硬是给这个人物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有违和感,不过好在姜大卫演技不错,片中的每一个坏笑都好的没话说。昆汀·塔兰蒂诺特别喜欢张彻的电影,他的《杀死比尔》系列就是像张彻致敬之作。我唯一能找到一点张彻痕迹的就是,我记得在《被解放的姜戈》里面,莱昂纳多第一次出场时,从他扭头摄像立马给了一个由远及近的快移的特写镜头。这种快移镜头在这部电影里简直是数不胜数。恕我外行,只能牵强的找到这么一点“模仿”痕迹。

像我这样的外行只能挑这么一堆无关大雅的刺了,再深刻的东西我就自恨眼拙了。但是我知道这样看电影的态度很可取,这就够了。

 5 ) 兄弟倪于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与?

1.当你被生活磨砺得缺少了男儿激情和豪气的时候,可以看看《刺马》的前半部分,马新贻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当求封疆裂土,光宗耀祖,“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他早已看清:乱世之中,以武为上,唯有军功,方能立业。故虽已有功名在身,仍游走江湖、结交绿林好汉,以获未来之膀臂。真是渊图远算,少年老成啊。狄龙把马新怡饰演得英气逼人,豪气万丈,霸气冲天,好一个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真男人。 2.正是这样的马新贻让二弟妹米兰(井莉)移情于他。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米兰喜欢上了马新贻,见不到他会想他,总是想方设法看到他,见到他时舍不得分开,连擦汗的手帕都要贴在脸上,他的事情自己格外的关心,打听最多的是大哥马新贻的消息,而不是自己的丈夫;对他心里会有一种疼,当米兰给马新怡换药看到伤口的时候,如尖刀剜心,感同身受。米兰在伤心于心上人的伤势、伤心于自己已有家室虽爱上大哥无法相守、想忘记马新贻却又不忍也无法忘记——这是没得退,想有心不顾一切来和马新贻在一起,又不知他的心意,更不知如何处理现有婚姻——这是不知如何进。在这伤心与进退两难之际,甚至米兰都被自己有这种“邪恶”想法吓到了,恍惚中不慎落水,马新贻英雄救美。当时马新怡赤裸上身,米兰沾水那是一树梨花春带雨,我都堪怜何况他。女追男隔的这层纱就是这身衣服,如今耳鬓厮磨,缠绵悱恻,真是有诗为证:“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只成好日何辞死,愿羡鸳鸯不羡仙”,“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这一抱误了两人终身大事,误了三人卿卿性命! 3.米兰说自己嫁给老二时候太年轻,现在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男人。可惜自己(米兰)已为人妻。所以还是晚婚好些吧,潘金莲是不是也这么想过呢?潘金莲和西门庆是不是真爱不谈,重要的是合谋杀夫,潘金莲一面有王婆教唆和西门庆怂恿,还曾企图色诱武松。所以武松为哥哥报仇就要两个都杀。马新贻本来心有杀意,手下又给敲边鼓、递刀子,所以杀了老二。米兰得知较晚,本无害死丈夫之心,更无合谋,所以老三只是骂了她一句贱淫妇但并未如武松一样取嫂子性命,而只杀马新怡报仇。这是米兰和潘金莲的结局不同的原因。无论男女,在遇到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候这类问题的时候,如何自处?各说各理。对错是非都是命,都是留下故事任人评说罢了。无关江山美人,无关红颜祸水。江山代有美人出,红颜风骚非祸水。 4.刺马一案也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奇在何处可以百度,这是影评贴,不是科普贴,所以关于历史中刺马案的几种版本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我还是围绕影片来写。本片是根据其中一个版本的改编,甚得吾心。电影中也有很多地方疑点重重,同样堪称奇案,这是编剧和导演的功底和功劳。第一奇:全片以张汶祥的回忆展开,所有故事都是张汶祥一人所述,也就是单一视角,但张汶祥的故事有一个时间断点,就是张汶祥离开马宅后到埋伏在旗斗之前去了哪里,见了何人,做了什么。而且既然是张汶祥的视角,那么后山溪边马新贻和米兰水边生情,他又是如何得知的呢?难道他一直在监视马新贻和米兰吗?还是真如黄纵所说,是张汶祥有对米兰之心意。第二奇:校军场是何等重地,张汶祥能够只身埋伏在旗斗里,真的是如回忆那么简单吗?是否有内应?旗斗的位置简直是为张汶祥刺杀马新贻量身定做。总督府也是重地,张汶祥不选择更熟悉的马宅而是校军场,为什么?如果想要更容易的话,张汶祥可以等待更合适的时机。第三奇:审理本案并无提审其他重要人证,比如张汶祥所说之杀兄占嫂的女主角米兰。也没有对张汶祥所述种种,企图寻找人证物证来验证。反而是任张汶祥主讲,主审官像个忠实的听众,然后随着中堂大人一封书信的到来就匆匆结案。中堂大人固然厉害,但朝廷毕竟不是中堂一个人的,各方政治势力都在博弈,上面还有太后呢。这案子审的这么草率,真的只是曾帅一手遮天还是另有隐情呢?第四奇:张汶祥刺马后不跑必死,为何不跑?就为了说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这故事比自己的命还值钱吗?还是另有隐情呢?第五奇:张汶祥说的这个故事,一般焦点都会被锁定在渔色负友、杀兄占嫂上,这种花边新闻传播最快,经久不息,真假暂且不说,但是这个故事真的只是为了揭露马新贻? 5.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如果你喜欢本片或者邵氏老片,所谓粗糙意味着真实和不做作;所谓简单,意味着剧情紧凑连贯,一气呵成引人入胜;所谓老套,比如地滚一个接一个,意味着艰辛、敬业、演技、难度。 6.不需要知道这到底算一部讲兄弟情义还是讲爱情,讲政治的片子。电影本身是讲人性的,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就是讲人性的故事。无论时代怎么变,但别忘了人性没变,人与人的故事也还是老样子。所以老片也不会过时,甚至比现在看得还通透。 7.老片里自然是“老人儿”多啊,满满的都是回忆杀啊,现在人称姜杰伦的、当年红透香江半边天的姜大卫,带着那标志性的笑容。狄龙就是行走的荷尔蒙,男女皆忍不住侧目动心。老射雕里的欧阳锋(杨泽霖)彼时还是狄龙的手下,做配角呢。女主角也是邵氏当家花旦之一的井莉和她爸爸井淼(主审官)大家也可以百度下,李修贤(太平军守将)也来客串。 8.爱情和奸情的唯一区别就是单身与否,只要是一方有家室则必属后者。奸情属于特殊情况,爱情属于普遍情况,特殊情况包含普遍情况,奸情可以有爱,也可以无爱。本片中马新贻和米兰的奸情就属于有爱的,只是发生发展于错误的时间罢了。奸情是以婚否为划分依据,相比之下,欧洲的情人的称呼表达了对婚姻束缚的蔑视。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人们歌颂爱情,但是当爱情发生于已婚人士之间、同性之间的时候,大家就要看情况对待了:一会儿都可以叫爱情,一会儿又不包括后者,完全看人、刷脸。影视作品呢主要是轮着来,普通爱情多了,观众看腻了的时候,就来点儿非主流的,非主流看腻了呢,就回到老路上或者口味再重点儿,双性恋啊,两女同侍一夫了,一凤双龙啦,没有拍不出来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要不怎么吸引观众搏出位啊。本片把奸情拍的纯情、克制难能可贵,私以为其在艺术上和思想上均属上乘。马新贻与米兰的爱情,勇敢又温情,浪漫又真实。在那个年代,抛开世俗束缚,一支红杏出墙来,不勇敢吗?山溪边的拥抱爱抚,书桌上的指尖轻触,不浪漫吗?体贴照顾遥相望,丝帕拭汗贴粉面,不温情吗?爱有时候就是这样突然的来到身边,淬不及防。暧昧阶段是最值得回忆的和美好的,上床后又开始担忧前途,从相敬如宾到占有支配,爱情进入了新的阶段,不真实吗?一首《广岛之恋》送给马新贻和米兰。 9.开场米兰骑马俯身拿起包袱,说了一句:该那就拿,该走就走。短短八个字,米兰性格已一锤定音。米兰打开抢来的马新贻包袱看到许多银子就说再也不用憋在这山沟子里,可见心气不低,并不甘于做剪径小贼,后来遇到志向远大、文武双全、洁身自好的马新贻自然情由心生。米兰不也算有理想、敢爱的女性吗?米兰如米兰花一样,对比一下也很有意思。 10.马新贻宝剑配宝马尽显英雄贵气,老二黄纵钢刀锋坚易折,老三用的是三节棍,灵活变通。兵器如人啊。这样注重细节的地方还有很多,米兰入书房,马新贻打翻了笔架,米兰掉落了黄纵送的金钗,真是一个斯文扫地,一个辞旧迎新啊。镜头对人物形象、心理刻画之精准,就不一一敷述了。现今很多人光看服化道就急忙说粗糙,真是跟现在社会一样只看表面的浮躁啊。如果再考虑到当年剧本三天之速成,拍片之流水行云的速度,实乃难得啊!只是,只是老三张汶祥在开头打劫回老窝就喊米兰二嫂,莫不是早掐算出要有大哥要来……我就说说,瑕不掩瑜啊! 10.马新贻贵为两江总督,中年封疆,也不免少年多情,弟妻入房;马新贻自以为官场老成,也不免少年意气,身中一刀重伤仍坚持单挑决斗,以结兄弟恩怨。黄纵虽鲁莽急躁,仍不失兄弟义气,不信挑拨,死于忠义。张汶祥聪敏洒脱,仍不免干了一件亲者恨仇者快的蠢事(杀马新贻),却没有杀掉害死二哥的两个凶手(马新怡身边两个随从),最终三兄弟和山寨兄弟们都命丧黄泉。马新贻最后结尾处他们的笑,在我看来,意味深长。兄弟倪于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与?《水浒传》中招安这种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可能。朝廷或者说曾帅早就知道马新贻做过响马,也知道他有两个结义兄弟是响马,在湘军用人之际,先招安了马新贻并予以中用,随后又利用马新贻招安两个响马兄弟,用悍匪打悍匪,就像水浒传中用宋江打方腊一样。朝廷永远怕招安之人再生反心,统兵之帅也怕其拥兵自重、功高盖主,所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一再上演。马新怡被升任两江总督进南京就是要把他先关进笼子里,马新贻所谓的两个亲信其实是曾帅安插的眼线。马新贻的一举一动,一思一虑曾帅早已了如指掌。曾帅命其二人利用米兰和仕途挑拨马新贻和黄纵的关系,并怂恿马新怡杀掉黄纵。那个告知张汶祥黄纵被马新贻派去剿匪的人其实也是上面安排好的(马新贻自是不想让老三知道他派老二去“剿匪”,所以才让人带老三走小路回,让老二走大路去,所以向老三说明情况的人应是上面安排的),如此,张汶祥得知后必去追黄纵,黄纵即使跟张汶祥走也是兄弟反目,老二老三日后必去找老大报仇,黄纵若鲁莽无谋则必被马新贻除之。老二黄纵一死则老三必找老大报仇,还是兄弟反目,曾帅真是机关算尽。这才是老谋深算,马新贻纵是文韬武略跟曾帅这个级别的人也还是图样图森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马新贻说老二老三不懂朝廷之事,其实他也不完全懂。 我们都曾经以为自己和别人不同,我们都曾经以为我们洞悉一切,但其实,我们还是太单纯。当你觉得自己也有马新贻之远志,也是少年老成,步入成熟,可以看看《刺马》的后半段,因为前辈会教你做人。

 6 ) 黄粱一梦拿不住

刺马是悲到极处了的,张彻的狄姜片三悲,报仇、新独臂刀、刺马,一部更胜一部。

片子一开头,小姜饰演的张汶祥一出来,明明是笑着的,可是比哭还叫人心里觉得悲伤,大概是因为他总在莫名其妙的时候一咧嘴,竟连得逞的味道都没了,看来看去全是一句句憋在脸上囧纹里的“哀莫大于心死”。
紧接着,便是倒叙,小姜用纤细美丽的手指和手腕一字字忆从前,九年前,与君相遇道旁,彼时小贼,岂料如今……

泰哥饰的黄纵一身硬扎扎的好功夫,却不及小姜三脚猫的几下子伶俐讨喜,不过两人在“初见”这一幕里头,全是狄龙的玉树临风白衣少年郎的陪衬。
而自打马新贻一出场,张汶祥的心就像师父张大手一般,偏到腰子上去了。

身为小毛贼,耍什么盗亦有道,还作兴个单打独斗?而且是显然黄纵胜不过马新贻的情况下。这笑得神魂飘荡的三弟啊,就是不肯出手助拳。
不但不帮结义兄长,还三番四次胳膊肘朝外拐,挡住义兄双刀的是他,提醒马哥哥用佩剑的是他,见义兄双刀凌厉便换自己以无锋无刃的三节棍同马哥哥喂招的也是他……你是那会子就想好了要同马大哥结义了么?这伏笔埋的……

马新贻追到黄张二人住处去时,二嫂的那一句台词很妙:“有银子还不高兴,什么时候才高兴?”后想来,二嫂真真正正最高兴的一刻,只怕是此时。而后便是与马新贻的奸情得偕,凄楚、绝望、折堕、甜蜜、幸福……百味纠缠,却就是没有了“高兴”二字。

当白衣银扇的马大张扬了年少的意气之后,可以明显地瞧见张三肯定而崇拜的目光,从这一刻起,张三对马大的感情,从初见的惺惺相惜,不知该说是陷落,还是升华,成了带着崇敬与憧憬的倾慕。他的感情,比米兰更早。
更何况,一同打天下的汉子间,那种过命的交情,不是背后的女人可以比拟的。所以张汶祥写供词到三人攻取山寨时,面色忽然发狠,一拳便砸向桌面。

得了山寨,黄纵很满足,张汶祥只要与结义兄长在一处其他的也挺无所谓,惟有米兰,开始得陇望蜀起来。她本来就是个有英气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泰半也是有野心的。她的野心化不到拳脚、事业上,只好落在男人上头。米兰对马新贻的动心,从此节伊始。

狄龙的马新贻在夜幕火把下,带了山寨小贼们赤着上身操练的那一段,修长而精悍的身形,美若一匹暗夜里黄金色的豹子,一招一式,打得观者的心门洞开,全然关闭不上。如果不管剧情发展,那么倚门微笑旁观的,是三弟就好了。

其实不必等到有了胡子阴恻恻的马新贻杀黄纵的那一段,只看还是温文尔雅美人儿脸的马新贻如何处置不服操练的手下小贼,就可瞧出他的手段之辣、心气之高。他是要做将军的,跟了他又不听号令的,便只有死路一条。从头到尾,明知道可能会对他有害却又放过的,只有一个张三。

喜欢马大救了黄张,回寨子拔刀,中间插播小姜写供状时的一个抬头特写,那一脸的纠结悲苦,像是凌迟已经开始了一般。供状上写着将马新贻“敬为天人”,末了他将自己的“天人”一刀刺落到泥尘中。

马新贻逃避米兰,夜离山寨一节,张汶祥一眼就瞧出两人有奸情,这样洞若观火,已经不能用心细如发来解释了。马新贻或者米兰,他定必对其中一人有别样的关注。
几年后马大派人来接黄张时,张三露了“马脚”,对着大哥总是笑颜如花的他,得意地说了句“你不让二嫂一起来,她差点没哭出来”。反正看小姜演来,张三是真的在欢喜,是胜了情敌一筹的那种,而非试探。剧情推进,他对米兰的称呼一路从二嫂、婆娘到了“贱淫妇”。

有一处虐心细节,张三到马大书房寻他,不见人,却见一张画摊在桌上,画的是山寨的小溪,张三很是开心,觉得马大记得他们从前的时光……其实,马大怀念的,是溪边BG旖旎春光……

刺马打斗一段,已被各路英雄说得通通透透了,包括那句著名的“我拿住你”,种种解读几乎可以另出一本书。其实这一段好生奇怪,张汶祥执着于亲手杀马大,可以解释成为义兄复仇、也可以解释为要亲手杀死破灭的偶像。
可是马大为何执着于亲手拿住张三,你肚子上有把刀啊大人,及时救治,说不定不会死,跟人痛打一场,那就死定了。马大的人设不是致力仕途往上爬的吗?
如果不是张大手脑洞大得合不拢,就是在马大真实内心正确排位是:张三>仕途>米兰>其他……

马大临死时,满脸尘土砂石,一身斑斑血迹,痛苦挣扎,眼睛却始终望定张三。拿住了或者没拿住,也许不是那么重要,要他陪自己一起死或者留他独生,也不由得自己了。黄粱一梦到醒时,什么封疆裂土、光宗耀祖,什么真的不真的相爱,都留不住,便在撒手的那一刻,在眼瞳深处,留一个你的身影吧。

而张三,虽然一脸笑容,实则心丧若死的他,哪里真的在乎什么天下人知不知道马新贻的恶行。官场是什么模样,他又不是没有浸淫过,岂会不知真相必然湮没。
不得好死,三兄弟都是如此。
曾经倾心相对的少年,被命运的车轮、人性的私欲、险恶的世情,零落成泥碾作尘。

P.S. 有人说狄姜的《双侠》之所以对原著《铁蝙蝠》改动很大,是张导不愿他的一对英雄少年心怀隔膜死去,这一部张导就告诉你他只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所谓悲剧,是将戏里戏外、前情后事你能联想到的一切美好,统统摧毁给你看。


——————————狄姜分割线——————————

1. 刺马一直被视作是狄龙在双生戏里同姜大卫开始平分秋色,甚至后来居上的一部电影。里面有句台词,总觉得像是在说狄龙自己:“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
与疏懒随性的天才型的姜大卫不同,狄龙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凡人派。师太就很讨厌他将勤补拙的认真,说他俗不可耐,但是也无奈地肯定过他,特别是刺马一角。
狄龙应该算得是志存高远、孜孜以求的那一种演员。虽然同为张彻弟子,又向来以双生并推,但他素来是弱一些的那一个。角色魅力弱一些、演绎技艺弱一些、声名荣誉弱一些……
可是明明,他的外形、功夫和努力,都要强很多。
大概在人前人后,狄龙都是咬紧了牙关,怀抱着理想与志气,打落牙齿和血吞地拼杀着一个能与大卫一般强,甚或胜于他的将来吧。
多年以后,在电影这个圈子里头,不得不说,狄龙的成就是高于姜大卫的。这样的结果,或者是因为两个人,一开始的志向与追求就是不同的。

2. 刺马是狄姜绕不过去的一个结(劫?),两人先后饰演过马新贻这个角色,也是头一次在电影之中敌对。
以这一部片子为分割线的话,可以慢慢见到狄姜二人情谊从起高楼到楼塌了的华丽凄凉。
姜大卫在演马新贻时,狄龙若偶尔能看到大卫的马新贻时,二人各自会想到什么呢?

3. 在狄姜经典MV“牡丹亭外”里头,随着黄梅调“女驸马”的唱词“为救李郎”那几句登场的,就是白衣翩翩的马新贻。这画面选得极妙,马新贻那会儿刚刚中了举人,虽不至中状元般光宗耀祖,也是大大的喜事,正合曲中深意。

4.“牡丹亭外”一曲中三个典故,女驸马、黄粱梦、牡丹亭,同狄姜双生映照得丝丝入扣,叫人不寒而栗。打头的女驸马,讲了人生两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描绘的是少年人最为春风得意的好时光。
姜大卫年少成名,23岁封影帝,27岁已经是有妻有女,狄龙27岁时也凭刺马备受肯定,翌年大登科复小登科。两人都如这一曲般,方一开头,就是满堂彩,一时风光无两。
可接下来,便是黄粱梦碎,二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各自沉寂,虽有复起,与年少全盛时比,无论是声势还是容貌,都是江河日下。而双生情断义绝,也不知是这梦醒时分的因、还是果。
然而贯穿始终的,是牡丹亭。牡丹亭里一句“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思之销魂。
整个牡丹亭半点不天然好不好?鬼气森森的可以被放进聊斋里去了。梦里倾心相爱、死后再生还魂什么的,到底哪里天然了?可是细细想来,偏是这样的行事、这样的情节、这样的结局才是杜柳二人最天然的一段痴爱。
双生的牡丹亭不在梦里,在戏里戏外,他们之间曾经是那样天然。若多年旁人梦不断,总为你二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

 短评

当年邵氏的草台班子,人物关系粗暴直接,不如陈可辛版的细腻浪漫。不过大哥在军营里的威势压迫还是相当到位,人情炎凉瞬间爆表。狄龙的杀气重而霸气,姜大卫很帅很帅。。。

7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还行

狄龙倍儿起范儿 大卫式淫笑也很正

12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三兄弟本不是一路人,翻脸分裂只是迟早的事有没有女人的介入结局都会一样。马新贻临死前那句“张文祥我拿住你了”真是要多色气有多色气,ps张老师总算让小姜总算露了那么一秒钟

16分钟前
  • 小雀斑饲养员
  • 推荐

放在今天看也不失为一个好剧本。张彻难得将男女感情拍得这么好。狄龙的马新贻可能是他演过的最有深度的角色,前期白衣翩翩的公子到后期欲望写在脸上的野心家都演绎得非常好。马和张若不是狄姜来演的话肯定不会有这么多遐想,其实片中三弟明显对大哥比较疏离,张是个聪明人,其城府不输马,只是他没有马那样的权力欲。最后一班小人在马的灵前弹冠相庆,无疑是对所谓英雄与权力的最大嘲讽。

20分钟前
  • 吕六一
  • 推荐

1,米雪在本片扮演一个妓女。2,李修贤是太平军守门的武将。3,本片可以叫《翻滚吧,刺马》,好几个长镜头的刻意在地上翻滚,最夸张的是李修贤,滚的我看不下去了。4,狄龙的肌肉实在太帅,演技也好。5,姜大卫明显的鸡胸,太瘦。没看见他赤裸上身过。6,女主井莉,身材好,77年拍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扮演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7,真实案件是唐朝到近代史第一个刺客案,真相扑朔迷离。官方2个说法,本片采用是民间说法。8,陈观泰在《义胆群英》中顶替伤病的狄龙,表现非常好,近期参演了《师父》。9,武术指导是当时金牌武指唐佳和刘家良10,1990年,张彻的2个弟子翻拍了《刺马》,吴宇森《喋血街头》午马《西环的故事》。11,两江总督历任:曾国藩(湘军)-马新贻(慈溪委派)-曾国藩(湘军),所以有湘军下手之说,是个权力的游戏。

24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推荐

果然是前辈,暴力美学已经初见雏型。人物中刀中剑后用高速摄影表现身体痛苦扭曲,像跳舞一样。全片充斥着大量的现在槽鄙视的变焦距推拉镜头,用来改变景别,烘托气氛,很有时代特点。真是会调教演员,狄龙在《倾国倾城》中那么懦弱,在这里就真的有几分阴唳,姜大卫看上去有点老,要看他们最青春的样子,《新独臂刀》比较好。里面大量的武戏看上去很假,比如一倒地就自动在地面上不停的滚,还有打斗时的音效,就像一个个小炸弹爆了。

27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狄龙姜大卫是何奇俊悄啊阴功!

29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20100412:自然是有老片子的瑕疵和不习惯,但姜大卫真是绝了!原来周杰伦长得真的好像他啊……// 20171128:7年后重看,评分没变,但想把所有星都给狄龙,给他不再毫无自觉的美和突破自我的演技。佳人难再得。

30分钟前
  • 微子
  • 推荐

别的都不说了,就说说演员吧:天啊,两大男主那可真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啊,那气质,那魅力,还真想不出现在的青年男演员有几个能拿得出手?一个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个狂放不羁,豪情万丈,使人难舍难弃,欲罢不能,哎,不说了,我一个大男人都快花痴了...还有女主,那叫一个中国味儿啊...

35分钟前
  • D.KING
  • 推荐

黑泽明《罗生门》、张艺谋《英雄》叙事结构与此类似,陈可辛《投名状》翻拍自此,狄龙因此片扮演反面角色而荣获第11届金马奖最佳演员特别奖。《刺马》情节虽仍显细节不足,但比早期的张彻复杂性增加了。狄龙内敛到位的演技,更是立起了整部电影,像是京戏里的鼓师,掌握着节奏和调性。“大丈夫应该封疆掠土……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从基于三兄弟不牢固友谊的结拜,到内部相残,再到三弟张汶祥(姜大卫扮演)在众官员的笑声中被剖心挖肺死掉,宣告了三个人的全部落幕,可以解读到官场和欲望之吞噬人性、变异人性的可怕性,导演虽并不着力刻画这部分,但这部分仍能使有心人脊背一凉。

39分钟前
  • 张敞
  • 推荐

客观说,陈可辛的翻拍是超越前作的。其实我真的一直认为张彻的武侠不太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太生硬,人物单薄,而且过于迷恋男性肌肉和血浆

41分钟前
  • 37°2
  • 还行

这绝对是纯爷们儿影儿,3位都是。姑娘也是找最男人的那位。狄龙是真正的帅哥,而且这次演的真是不错。姜杰伦年轻时候青春活力可爱!说回故事,纯粹从当时来说,这个故事分明是难得的好。当然冲着狄龙那张脸,怎么能演坏人呢?顺便说女人,其实选大哥有错吗?其实最惨也最自私又最不忘情的还是女人啊~

42分钟前
  • 冰点之1234
  • 推荐

7/10。导演太偏爱张汶祥了,先拍衙门匾牌再摇到内堂门外两排侍卫,奠定完庄严的环境气氛才亮相关键人物:仰拍张汶祥面对法官轻蔑的笑,其对兄弟隐情的明察秋毫没金城武杀嫂那么思想幼稚,其余二人均脸谱化甚至不及单骑顺走银两的嫂子有个性,武打场面发力点配合全景到特写的变焦缺乏动作速度和紧凑感。

4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看完看了一圈短评,几乎都在说三件事,第一,本片里龙叔的美貌简直是巅峰了,绝代公子;第二,赞叹井莉的妩媚风情,对了,还不忘记踩一脚徐静蕾;第三,导演,人死了为什么要在地上滚啊滚啊滚啊,好累的啊喂。哈哈。我都赞同!

45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旧时的观念,如武松杀西门庆,与他和潘金莲是不是真爱没有关系。

48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还行

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其实名利乡才是。美人是英雄欲兼顾的鱼或熊掌。二哥不听三弟劝,有一点命运的味道。姜大卫一副惫懒模样,狄龙气度不凡,两人难道没演过小鱼儿和花无缺?当以为自己志气未变时,曾经的远大前程已变成了狭隘格局。

50分钟前
  • 溪 上
  • 推荐

刺马案这种奇事,历史上穿凿附会的东西很多,要出彩实在很难。狄龙的反派倒是不错,狄龙和陈观泰都偏弱,张文祥也搞来几乎只有一个表情,就是咧着嘴笑。最后的刺马和剜心段落过于拖沓,大大丧失了力度。此外要说看点,几乎都在狄龙和井莉的戏份上。

5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二十年后老姜又演了龙哥演过的马新贻。张老师这部运镜叙事很好看,而且男女之情欲也不差。龙哥的颜值身段造型演技还有和小姜双人舞时各种爱的假摔值(张)百万颗五星!有位说看这部截了800张图,当年看投名状完完全全理解不了徐静蕾李连杰,然而龙哥一出场我就秒懂了。1.15@国立アーカブ大屏幕龙龙肉体真美好。这张老师让死者在坡上多滚一会的动作安排全场笑疯了

55分钟前
  • 力荐

全片始终从略高于狄龙视线的角度拍摄他的面部特写,所以片中马新贻多是垂首抬眼看人,更显阴狠之气。狄龙的造型突破了张彻电影素以黑白分割人物正邪、处境的惯例,其刚出场时一派正面小生打扮,但细端详下,化妆师已刻意将其双眉画得斜飞入鬓,更添一折纸扇耍帅,已然与《保镖》中的白衣形象有了区别。

56分钟前
  • hoffman
  • 推荐

大哥、三弟、二嫂的价值观都是极为暧昧复杂纠缠矛盾的,唯一没想法的二哥最早死去。故事其实蛮奇怪的,建功立业官场斗争这些都没显露出来,只是以红颜祸水来组织悲剧,有点弗洛伊德的意思。

57分钟前
  • xī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