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英雄

记录片美国2008

主演:吉米·佩吉,边缘,Bono,杰克·怀特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

播放地址

 剧照

吉他英雄 剧照 NO.1吉他英雄 剧照 NO.2吉他英雄 剧照 NO.3吉他英雄 剧照 NO.4吉他英雄 剧照 NO.5吉他英雄 剧照 NO.6吉他英雄 剧照 NO.13吉他英雄 剧照 NO.14吉他英雄 剧照 NO.15吉他英雄 剧照 NO.16吉他英雄 剧照 NO.17吉他英雄 剧照 NO.18吉他英雄 剧照 NO.19吉他英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7 16:43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以Jack White、The Edge和Jimmy Page三位吉他手为原形的纪录片,由David Guggenheim执导,讲述了三位吉他手通过不断地努力创新,用一把电吉他创造出他们独特表演风格的事业历程。该片把焦点放在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上,三个吉他手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向对方展示他们的才华。

 长篇影评

 1 ) 我想買一支曼陀林!

看了吉他英雄,感觸好多。
我原本不過就是衝著jimmy page去看,其實沒有想很多。
 
片名雖然叫吉他英雄,但並不是再一次告訴我這些吉他手所謂的豐功偉業。卻是相當真實且完整的描述著吉他在他們的音樂中的角色,音樂在他們生命中的角色。觀賞者的角度不是學習,而是單純的欣賞與同樂。
 
裡頭有一段即興的搭配 U2的Edge突然說
 
糟了! 我突然發現我剛剛第二個和弦都彈錯了! 你們聽聽...
jimmy page 回了一句 shit!
 
三個人互相交疊配合,結束時互相大笑,看見對方彈的音樂與搭進來眼神的交會,那是種單純與美好。當然裡面其實有很多的談話,但都和吉他與音樂息息相關,一段談話的開始或結束,交錯著另一段音樂開始與結束。吉他到最後其實不太重要,他們只是一種工具。而我慢慢了解,他們為何選擇這樣工具,如何使用這樣工具去表現他們想要的東西。
 
選的這個三個吉他手也很有意思

Led Zeppelin的Jimmy Page
U2 的Edge
The White Stripes的Jack White
 
對我而言,
Edge和Jack White剛好是一種強烈的對比。
 
Edge對於節拍非常精準,非常熱愛使用效果,要求音色非常細膩且精準。
他喜歡研究和弦,將他單純化後利用龐大的效果器用呈現他要的情境。
在舞台上他是內斂做作的,他的目標就是精準的呈現他要的東西。
 
Jack White非常瘋狂,是個瘋子。我很喜歡他。
由於地緣關係,深深黑黑的南方藍調是他永遠存在的元素。他用琴頸彎而不準的吉他,10瓦音量開到暴的音箱,和弦就是那些藍調和弦,但對他而言卻像是宇宙一般取之不盡。
舞台上他是瘋狂的,他的手勁非常大,往往表演完吉他上都是他的血跡。
 
而Jimmy Page 做為一個最資深的老大哥,他正好介於二者之間。
乍聽他的東西會比較像Jack white,畢竟Page就是以沒對拍彈琴很髒聞名,雖然他也是以藍調為基礎的東西, 但卻非常白,有種英式的內斂存在,這就對於Edge而言比較接近。他也使用效果,事實上在那個時代,他算是很敢使用效果的吉他手了。
在舞台,他彈的東西是瘋狂豪放的,但是動作是內斂的。
 
看完餘韻猶存,
推薦給所有喜愛音樂的朋友。
 
最後看完了"吉他"英雄,
我想買一支曼陀林!!

記 2010年9月4日 16:20 Adon

 2 ) 且听吉他拍手作歌

——简评《It Might Get Loud》
文/老丁

滚石杂志在2003年评出的百大吉他手,现年66岁的Jimmy Page排行第九,49岁的The Edge位列第二十四,最年轻的只有35岁的Jack White竟高居第十七。当然,排名更靠前的B. B. King、Eric Clapton甚至和电影关系更密切的Ry Cooder(《德州巴黎》、《蓝莓之夜》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都还健在,当有西方媒体问导演Davis Guggenheim为什么偏偏挑选这三个年龄不同风格迥异但都还很帅的吉他手时,抛出了一句“我也想找Jimmy Hendrix啊”。
是啊如果这三个人是Jimmy Page、Keith Richards和David Gilmour就成了“岁寒三友”,如果是The Edge、Kirk Hammett(Metallica那位)、Eddie Van Halen就成了“三枪拍案”,而如果是Jack White、Jonny Greenwood(收音机头色盲)、John Frusciante(前一阵宣布退队的红辣椒悍将)也许会成为“三国杀”。但就像圈钱的纵贯线加进一个张震岳才算神来之笔,《It Might Get Loud》拿Jimmy Page、The Edge和Jack White糅合到一起还真是一团和气。京奥闭幕式上的伦敦8分钟让普罗百姓也见识了Jimmy Page的小辫子,U2一向是姿态高昂习惯了在大小场合抛头露面(多少也会让非乐迷见识到Bono背后这位老实巴交但技法高超的吉他圣手),Jack White看起来相对重口味一些但也相当酷毙了,他的The White Stripes可能是当今乐坛最神秘的乐队,前段他和Alicia Keys合作的007主题曲也是唱到大街小巷。回到吉他,真的有太多故事。
影片一开始先是Jack White自己做土质吉他,“Man,Who Says You Need Buy a Guitar”;然后是The Edge练一种特别的瑜伽,他对效果器的钟情到了疯狂地步,直到音箱真正发出他自己的声音;而Jimmy Page表现着从低吟到轰鸣,撩拨出让乐迷欣喜若狂的代入感。然后他们三人彼此分享,从创作到演奏,从录音室到现场,征服与被征服,控制与被控制,每一次技术的提升,时代的演进,吉他直接指引着音乐的走向。刚开始的时候激情就是动力,到后来成为一种战斗,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有意识无意识的历练。
“科技是真理和情感的破坏者,投机取巧对创造力的提升没有任何意义,科技让一切变得简单,所谓的现代技术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所以最年轻的Jack White最复古,他要寻找和把握那些瞬间的自然的东西,所谓灵光消逝之前的灵光;Jimmy Page保有着他的热情、坦率和能力,他的最早启蒙是噪音爵士,饱餐哺育摇滚乐的乳汁;而The Edge则经历了祖国爱尔兰最死气沉沉的时代,所幸被赋予的不仅仅是萧条,还有痛苦、反抗和自我意识,吉他当然是一把利器,但他并没有丢失自己的自省,他甚至提起《This Is Spinal Tap》这部充满了讽刺意味的摇滚电影,“我没笑,我哭了,它太过现实”。
《It Might Get Loud》并不是三人简单的回忆录,还直接把镜头带进了Jimmy Page的藏满了唱片的房间,老先生很陶醉的分享着每一个颤音,他仔细地纠缠于每一个自己钟意的音色,想象音符是怎样通过前辈或者朋友的手跳出来。而弹吉他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在忙碌,为了竞争,为了生存,那些浩如烟海的节奏和复调和谐,大家又都不想千篇一律,“只要你坚信自己想要的一切,演奏得好坏就显得不再重要。”因为简单而特别有力量,The Edge开始把自己创造出来的绝活儿奉献出来,和一老一少一起切磋一个C的和弦,并直接发现最老的Jimmy Page最蕴藏朋克的虚无主义。而谈到朋克,Jack White开始回想起自己在底特律的童年时代,“那时候,玩吉他一点都不酷,摆弄乐器是最尴尬的事。”因为大家都在咬紧牙关讨生活,即使有音乐,也是黑人的Hip-Hop和House,风光的是DJ和说唱歌手,是环境和时代逼得你不得不朋克。
每个人都有一个艺术家的梦,无论是最早想研究生物的Jimmy Page还是做过童工学徒的Jack White。吉他是他们的桥梁,是他们的筷子,是他们的画笔和话筒。Jimmy Page因为在课间练习吉他遭遇没收,因为当时吉他被看成是反主流文化的标志;Jack White则是帮朋友搬运冰箱,被当做一种补偿。The Edge最早也是和刚刚试图自己造一个,第一次走进琴行的时候,感觉吉他在向自己招手,“当一个人把一把拥有特定音色的吉他,放到一个与之风格迥异的环境中,就会有奇迹发生”。Jimmy Page造访一个曾经在海军服役的吉他师,为的就是演练吉他的延音,而让声音过载,听上去就会更加狂暴,这正是当时的重金属需要的。The Edge在意新的即兴重复段,Jack White则沉醉于自己改造和改装吉他。
The Edge带着音箱对着大海弹奏,因为回声让他感觉到是两把吉他而不是一把,他回到当年录制《The War》的地方,感悟另一种空茫。Jimmy Page以一个学徒的身份走进录音棚,只是将写好的东西演奏出来,这种方式让他发狂,他要属于自己的东西,用琴弓去破坏听众的耳朵去破坏规则,从而成为传奇的一部分。Jack White重拾黑胶唱片,当他听到Son House的时候,尽管没有一件乐器伴奏,但他感觉到是在用1000种不同的方式诉说,从而虔诚地期待着下一个挑战向自己走来,用兄妹、红色和薄荷糖塑造乐队的形象,用一种很天真的方式帮助人们逃离生活。
他们三个都基于一个布鲁斯的架构,只是立足点不同,观察世界和生命的方式也各有不同,The Edge说:“当你路过一片森林,你可以看到那一行行的树,从一个特定的点去看,会发现他们完美的排成了一排,那样清晰,视野开阔。如果你站在一个错误的角度,就什么都看不到,你努力寻找,汗流浃背,可就是什么都看不到。而你只记得,急于想找到它,在那一刹那消失之前。方法只能是——拿起吉他。”而Jack White则这样记载:“如果你的身边或者内心,没有一种抗争,那你就需要去创造一个,每天的那些小事,极端情绪,那些让你愤怒的、失望或嫉妒的事。”Jimmy Page说起《The Stairway to Heaven》,“当创作歌词或者音乐的时候都是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是不由自主的灵光一现,不由自主的,而我们的目的和全部理由也就是捕捉那个瞬间。然后再去完善而已,用木吉他还是电吉他,在舞台上怎么做,可以用12弦还是Solo,逐渐提速到高潮。律动,动力,力量和能量的起伏,明暗,为什么我不去演奏呢?一些东西在持续积累,从开始到结尾不断的架构,提速,像性高潮。火花迸发为火焰,火焰在熊熊燃烧。”
三个人一起合飙《In My Time Of Dying》,“音乐创作或者写作,都需要全神贯注,推动极限,超越地平线,而吉他手是这场游戏的焦点。有一种能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最大的激情就是创作。音乐促使人们前进的脚步,虽然会有新的方式讲述老的故事,但吉他是分享这一切的根基,因为灵光和启示就附着在上面。总有一天你会拿起吉他,脑海里空空如也,没有新作品,没有新思路,每个搞创作的人都需要一种天赋,但总有那样一天……我们努力使那一天,离得越远越好,最好是永远停在望不到尽头的天际。”
导演Davis Guggenheim拍电视剧出身,早先最让人称道的是拍了《An Inconvenient Truth》(不愿面对的真相)获颁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但他否认自己是环保先锋,这次拍了《It Might Get Loud》他也否认自己是摇滚乐迷,更否认自己是以一个摇滚乐研究者的角色去拍摄,只承认自己是一个说故事的人,只是用三个人各自的访谈、聚首、谈论、碰撞,最后呈现三个人以吉他手的身份剖析自己。这种说法相当朴实,而影片呈现出来的镜像也是朴素而平实的,只有一开始Jack White手工造琴的惊艳和几个简洁的动画设计,还有就是三个吉他英雄间或的追忆,或诉说,或交叉,或Solo或重奏,或个人或乐队,或曾经或当下,或人声或乐声,或唱片或琴弦。但面朝大海吉他花开的The Edge和末端Jimmy Page逐渐远去的背影还是很有戏剧性和象征意义,就如同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仍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节树枝,真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片子本身并没有“乐声喧天”,也不是抽象到离谱的“摇滚青春梦”,却是吉他英雄对灵光的瞬间捕捉,灵光消逝在吉他上的最好注释。

 3 ) 我的电吉他启蒙片

2011年深秋看了这部纪录片—吉他英雄It Might Get Loud。那时自己18岁,也学过吉他,民谣吉他,对于电吉他也只是一知半解,浮于表面。当时也听过beatles、jimi、猫王的歌,也上网查过一些世界百大吉他手之类的乱七八糟的资料,但也只是浅尝辄止!直到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才算是真正地了解并感受到了电吉他的真正魅力和摇滚乐的真正意义,可以这么说这部记录片就是我电吉他和摇滚乐的启蒙老师! 片头一开始镜头就将我们拉进一个美国乡村农场,绿草青青,生机盎然,一头耕牛怡然自乐,jack用了一个玻璃瓶和几个废旧物品做了一个简易的电吉他,然后点上一支雪茄,一脸傲娇的说“谁说你需要买一把电吉他”。之后电吉他大师jimi.page、thee dge、jake邂逅!镜头之后分别记叙他们三人的成长经历与吉他的故事。 当时对jack.white的印象最为深刻(也许三人之中他最为年轻颜值最高)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桀骜不驯但又不失风度翩翩,个性异常鲜明。至此以后便喜欢上了jackwhite及whitestripes和他的其他乐队。影片摄于2008年,那年jack33岁,但他对音乐有着超乎年龄的见解!“科技只会让你更快的回家,但并不会让你有更多的创造力”。科技是一切真理和情感的破坏者”!不敢相信这是他这个年龄段说出的话,让人很耐人寻味! 第二位出场的是u2乐队的the edge,来着爱尔兰,他喜欢在空闲的时间练习瑜伽,他是一个效果器的偏执狂,当我听到他说一个吉他效果器可以发出一千多种音色,当时我是震惊的!这一点也增加了我对电吉他的迷恋与喜爱!😲年少之时,他初学电吉他,搞乐队时,他说“那时热情就是最大的动力,即使你做的再差”。 第三位出场的是jimi page,齐柏林飞艇的主音吉他手,长相很像黄种人,以至于我都认为他是不是混血,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他也演奏过!jimi page非常具有创造力,用小提琴琴弓去弹奏电吉他,还发明了双头琴,年轻时也是风流倜傥,才貌非凡,不输现在的jack white。他说“初学电吉他的时候,一个和弦可以弹奏一整天,一点都不会觉得无聊”当他谈到如何创作的时候说“创作来自于灵光乍现,转瞬即逝,我也说不清楚”! 音乐的魅力,音乐的美好,只有那些真正喜欢音乐的各中人能切身体会到。这就是我看这部电影纪录片的感受与见解!🤔 如有不妥,请大家批评指正!🙏

 4 ) 再说一遍,再祈祷一回

从很多古老珍贵的音乐录影片断看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船以前音乐的放荡,U2复古气息的low-fi以及Jack White,人家都是经历过的人,尤其是Jimmy Page毒品,骨肉皮,大段solo和金属都过来了,对音乐的理解十分深刻嘛,Jack White当仁不让,年龄最小也就最容易被当代年轻人所认同,思想比较激进但不乏深邃厚重,西装笔直的礼帽和发型,The Edge功力三人当中稍显逊色,音乐电影就just music no bulshit ~!洗

 5 ) 有梦就是美好的.......

guitar是乐器,也是艺术品,流畅的线条,完美的曲线,幻化出动听的旋律.... 看着片中出现的那些神器Fender、Gibson、成箱的机架效果器、集成的踏板、电子管的音响,不禁想起自己刚接触吉他时成天梦想着自己以后会有这样的设备、有自己的乐队、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奏自己的音乐......想起自己对音乐的一切幻想,想成为 Vai、Eric Johnson、Yngwie、Joe...................等一系列大师
自己弹琴也有些年头了,惭愧技术上没什么提高,但庆幸的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接触了多种音乐风格,了解到音乐的美好,不然依旧可悲的听着那些口水歌,堕落下去......
回到影片中,三位乐手(就不介绍三位了,也称呼大师了,片中他们的角色就是普通的乐手)讲自己对吉他、对音乐的感受,怎样开始接触吉他,怎样怀着执着的心态走到现在,他们也说到自己如果没接触吉他,没坚持下去的话,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做的什么过的怎样的一种生活,他们用语言交流也用音乐交流,在一起jam一切都让你喜爱,让你回忆自己的经历或开始让你下定决心去接触学习吉他....也许在音乐上我永远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但从吉他里找到快乐,用它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就满足了,那怕直在那静静的欣赏它............
初学的时候就像Jimmy 说的那样,一个和弦可以一个人快乐的,扫弦、分解一整天...
现在没有了初学时的激情,一天几个小时的抱着琴不放、看任何有关吉他的东西.....也没有成为专业乐手,只是偶尔拿出来弹奏几首曲子,让自己沉浸在音乐里........
吉他是生活理的一部分,没有它我也不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枯燥,乏味..........
有梦的人生就是美好的,也许它实现不了,也许遗憾但也不要去纠结,痛苦它离你是怎样的远,为什么成功不了.....把梦留在心里,偶尔想起自己曾为这样一个梦而努力过.........不是很美好吗?
感谢Jimmy Page, The Edge, ,Jack White三位乐手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回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6 ) 电吉他

影片开头白杰克自己造了一把“电吉他”,这里就有他最爱的那台fender老管箱子。佩奇的老G,那麻酥酥的过载。Edge的一地单块和各种机架。
这三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代表了三个时代,三种乐手,三个风格。
佩奇是传统派,对吉他的痴迷,对于传统的电声乐器的声音和技巧的诠释,他似乎代表的是在他的演奏里,吉他本身是最关键的东西;
Edge,对于效果器的痴迷代表了那个花样层出的电声乐器时代,细致入微的对效果器的调节和理解构造了U2的声音世界,华丽又精致的声音让人着迷,在影片中似乎在隐喻他代表的是中间环节,对效果器的崇拜;
白杰克,奇葩的演奏家,但是我个人最崇拜和欣赏的乐手,塑料吉他,接上音响,这个人演奏的音乐全是情绪,高超的演奏技艺足以让效果器和吉他黯然失色,但是不能忽略他自己最爱的(后来在其他的地方的采访里他透露)那台世上已经不多的老管箱。他似乎代表的就是最终的环节:音箱。

在影片行进的过程中,分别讲述了三个主角所在的乐队,齐柏林飞艇,U2,白色条纹。一幕幕一个个镜头让喜爱这些乐队的人觉得每一秒都那么幸福,刷几十遍都觉得兴奋。
不论别人怎么看,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为演奏和爱好吉他的人,热爱摇滚乐的人拍摄的。
对于许多喜欢音乐的人来说,只是音乐本身,追星的人追得是花边,是绯闻和娱乐,这里不做评价,但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事关注了音乐后面的工匠气质。又是谁在喜欢这些乐队的同时,去研究他们的吉他音色,用的琴,音箱,效果器,甚至是什么型号的琴弦,什么规格的连接线,什么样式的拨片呢?是吉他中国里的宅逼们哈哈。我就是其中一员。我乐此不疲。
曾几何时我不在乎这些细微的东西,一心想着做音乐当大师不要有时下所批评的“匠气”。走着走着,当回过头来再看看这部电影,觉得工匠本身的幸福,只有工匠自己知道。年龄越大越能真正的体会到能让自己幸福和快乐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越来越觉得演奏乐器本身,弹各种好的琴,看她的贴面木材配件,擦拭她们,组合自己的单块矩阵,摆弄音响升级设备,看不同的木材,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琴体的震动,电流的噪音,最快乐。有时候甚至因为有了一块不错的擦琴布而乐一整天。
厨师爱自己刀,锅碗瓢盆;木匠爱自己锯,尺子锉刀;乐手爱自己的琴,各种能让好声音出现的工具。大师是怎么炼成的我不敢下断言,但必然先要做好一个好工匠,对自己的事业发自内心的那种爱。

说回这部影片,对于我来说,也可能对于很多热爱电吉他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福利。与长夜漫漫时一部精彩的A片一样,沁人心脾的渴望和旖旎。

一个有意思的事件,就是08年奥运会闭幕式,吉米和碧昂斯在鸟巢的表演,伦敦接过奥运会的火炬,北京提出让佩奇假弹,老爷子很惊:我这一生演过无数次演出,从来没有人让我假弹的。

数字时代来临了,时下音乐录音也都可以分轨分时。想想披头士那个年代,在录音棚一帮人同步录音这种事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是乐手的基本素质。而今如若有人这样做了,会被称为技艺高超。

影片最后几个人回到了吉他本身,用木吉他来了段即兴。那时我觉得,似乎演奏吉他也成了“拳怕少壮”。昭示着,对于演奏音乐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演奏者本身,能出最好的声音的关键是演奏乐器的人。

希望几十年后还有喜欢电吉他的人能看到这部影片,不知道那时候演奏的琴、效果器、音箱都变成什么样了。但是我要说,Gibson直到现在还在复刻1957、58、59、60年代;晶体管音箱问世那么多年了,还是电子管音箱最温暖最好听,也在不断复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玩意;至于效果器,永远都是哪家动态好,哪家就是好东西。(动态是个啥?就是你是高手,你的牛逼能更多的体现,你是二把刀,你的瑕疵也会放大。)

即使未来巴西非洲的好木材采光了,用了合成材料代替了琴体,能完美的模拟风干年份足够的木材的震动了,还有一件事是未来的人体会不到的:打开琴箱,那股属于琴自己的香味。

PS:已知G和PRS绝对是可以闭眼通过闻味辨别真假的了哈哈哈。

 7 ) wherever I am, I won't forget music.

Music keeps progressing and moving forward and people come up with the new ideas, new trickes and new ways to tell the same story in a different way.

It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and it reveals a complex emotion you have but you haven't concerned about.

So I love music very much, I love guitar every much. I am usually alone in my dormitory playing guitar to myself, making some sole and writing some music maybe, if I have inspiration at that time. It is really interesting. Just like relax myself haha...

So music is also one of my dreams, which I have cherished and it do change my life. To be honest, I prefer to perform to myself and people who I love, rather than show from the front of people around me, arguing that, in the long run, for most amatures just like me, music is serve as a sanctifier to sanctify our souls, while for the artists or maybe guitarists, music just as a implement to release most people's souls.

So I will still be perseverance to pursue for my dream, which contain so many stuffs, such as my plan, my music, my website, my company and so forth.

I always convince that people who have dreams will have perfect lives.

Alvin

 短评

不错

9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三个人更像是三种态度,JimmyPage代表着随性,Edge代表着控制,而JackWhite更像是释放。

12分钟前
  • Sai
  • 力荐

直接把我给看哭了。(别误会,不是电影感人,而是自身原因,有的人为了现实,放弃多少梦想。就在想的一瞬间,回头便是一辈子。看到这部电影,你怎能不激动。古人说男子,少不看红楼,壮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个老不看三国,呵呵,羡慕却又无奈。)

16分钟前
  • 大 象
  • 推荐

里面关于吉他的小故事很感人~

20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光这3个名字就足够强烈推荐了!

23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力荐

看了三遍,很多启示

25分钟前
  • RIC
  • 力荐

- - 闷闷的。不熟悉。看来还有很多资料需要了解。

29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还行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音乐纪录片。

32分钟前
  • 邹小樱
  • 力荐

it should be loud!

33分钟前
  • Orchid
  • 力荐

以前从没留心过Jack White,没想到这么可爱又生猛,特别是带着小杰克练琴时,音乐生命应该比两个老江湖更旺盛。

35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不懂音乐

40分钟前
  • 曾小菜
  • 还行

电吉他教学片。

44分钟前
  • 吃 硬
  • 还行

老Jimmy 笑起来有点像周润发。

47分钟前
  • 脑震荡
  • 推荐

1.25 看见jack white,于是就下了。只有jimmy我不是很熟悉,也毫不掩饰对jack white的喜爱,三个优秀的吉他手坐下分享对吉他的情感和对效果的痴迷。

52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开玩笑么 这三个人不要太牛逼 听听他们讲讲吉他的事蛮不错的

54分钟前
  • 禾希食反
  • 推荐

jimi Page (Led Zeppelin), ; Jack White (the White Stripes); Edge (U2), 三个玩吉他像玩自己的生殖器一样娴熟的家伙,jimi page和jack white的秀超有启发。

56分钟前
  • Yeoman
  • 力荐

毫无疑问,电吉他是最富激情的乐器

60分钟前
  • 惧色
  • 推荐

结尾仨大师一块儿JAM不过瘾!可是jimmy page真尼玛太帅了! 帅了!了!!!

1小时前
  • 樱桃之远
  • 推荐

吉他!吉他!

1小时前
  • 新同学
  • 力荐

这是一部以Jack White、The Edge和Jimmy Page三位吉他手为原形的纪录片,讲述了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创新,用一把电吉他创造出他们独特表演风格的事业历程。该片把焦点放在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上,三个吉他手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向对方展示他们的才华。这片名翻译很无语

1小时前
  • stknigh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