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棒棒2018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何苦

导演:何苦

播放地址

 剧照

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1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2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3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4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5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6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13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14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15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16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17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18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19最后的棒棒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0:37

详细剧情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长篇影评

 1 ) 可能豆瓣差评都是被操控的把

太好看了,一定得捧起来啊!火起来!好让何导继续拍啊,良心导演啊!真实!触动人心!不捧起来没人看!何导就要回去做项目经理啦!哭!拍的很好,很现实不做作!没有设计没有演都是真实的,比专业演员都厉害的!很励志现实!

为什么总有差评说的莫名其妙的?跟内容有关系吗?瞎分析啥?豆瓣差评都是被操控的把?专业差评师?有钱赚?好多好的电影,纪录片都是被豆瓣搞臭的,多少钱一条啊?

 2 )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是我在电影《最后的棒棒》弹幕里看到的一句话,也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触。

电影里面有一个片段是老黄在做护理出来以后付钱的片段。前台收费的小姐和老板看到老黄装钱的是包裹着一层又一层的塑料袋,都被老黄感动了,红了眼眶,并且决定不收老黄取任何费用。然而我却看到弹幕上出现了一句“他们哭是被何苦训的吧?”让我真的气不打一处来。说这些话的人,还有良心吗?是不是摆拍一看便知,这样的纪录片不可能会是摆拍,说这种话的人真的过分了。

电影前面的所有镜头都是由之前上映的纪录片所剪辑而成。只有后面大概二十来分钟是在纪录片结束以后,导演准备上映电影了,再回去拍摄的他们。还有一小部分镜头是在纪录片里面没有出现的,但只有很少的镜头。

后来……

何南当起了吃货网红。

老杭在工地挣钱了以后回了乡下。

老甘因为不愿意去养老院,在回家种田。并且有上面的人到他家给他申请了特贫困的低保户。(我觉得这个多少跟纪录片上映有关,这个纪录片里面的人物也多少都会受到社会的一些优待)

老金,分完米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老黄坐在汽车前不起来,是在阻止女婿买车。因为刚还清房贷,现在又要买车,又要叫贷款,老黄不许他买。可最后老黄还是拗不过女儿和女婿的坚持,女婿把车开会了家。

大石搬了新房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当大石想让自己的儿子再生一个孩子给他带的我时候,他儿子说:“真的是搞笑得很,人活一辈子,生几个娃儿还要被别人控制。”

大石说:“你只负责生,我们两个老人负责帮你看管,我这张银行卡里面,还有二十三万块钱,全部捐献给你们。”

随后原本也不远生孩子的儿媳妇也笑了,开心地拍着丈夫的后背说道:“好了好了,气消了。”

弹幕里的一句话说得真的很好:中国的老人真是辛苦一辈子。的确如此,操心这操心那的。包括我奶奶也亦是如此。30多岁就开始守寡,自己独自一人抚养着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其中有一个孩子送给了她妹妹抚养。我不知道奶奶这一辈子受过多少气多少委屈。两个留下来抚养的儿子(一个我爸,一个我叔叔)都没出息,没挣到什么钱让我奶奶享福。所以,虽然有的时候也很烦我奶奶,但每次想到这些便不再多说什么,因为我没法想象她一个人那些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会尽我所能去努力,让家人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最后,如电影所说的一样: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

 3 ) 前行

也许是没有看过完整的片子的原因,我觉得这一部就拍的挺好的。收藏了有很久,就是最近在《机智的上半场》里看了有关于采访棒棒的记录,我才想起来这部电影。纪录片足够现实,棒棒一群人也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虽然有像何南那样的不务正业的赌徒,但是也不乏辛勤劳动之辈,而他们则值得尊敬。看电影时候弹幕也有说,摄像机棉签好办事,只不过不可能每个穷人都配备一台摄像机。看这个电影,我知道世界上还有比你苦难很多倍的人,他们都在努力拼搏着,我们就没有什么资格退缩气馁了,顶多是,拍拍身上的灰尘,再次前行。

 4 )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看电视剧版纪录片时,就感触颇多。

后来看到官博说电影要上映了,买了点映场,是个16人座的小厅,大概来了一半的人,安安静静的看完了全程。但不知是由于屏幕本身的原因,还是影片的原因,大屏幕上的画质并不是很高清,有一点模糊,但又不是模糊。就像眼镜上起的一层薄薄的雾。看得清老黄脸上的胡渣子,也看得清河南眼睛里酝酿的情绪。

也许看得太清楚反而不真实,这一点点的模糊感更能让我感受到现实吧。

电影版比纪录多了一些镜头,主要是这几年主人公们后来的生活,也算是给广大牵挂着主人公的境况的网友们一个交待了。

唯独没有老金,如果说影片的男一是何苦、老黄;男二是老甘、老杭、河南、大石;那么老金就是友情嘉宾了。

人生就是苦苦甜甜,有的人一生苦,有的人一生甜。苦人不明白甜人为啥会买两位数的矿泉水,甜人不明白苦人盯着他的空矿泉水瓶要做什么。

出身苦

老黄,以地主儿子身份降生,也因地主儿子身份遭人非议。因为赶上了解放,被压迫的人民终于尝到自由的滋味,团结起来一心想要推翻地主,只要沾上地主二字,都是被批斗的对象,更何况地主的儿子。因为超生罚款,还到东北挖了三年煤才还清了债务,回来后老婆跑了,女儿嗷嗷待哺,没得法进城务工当棒棒。

河南,河南人,也算是出身苦吧,母亲改嫁继父殴打,十来岁逃出了家,一路颠沛流离,最后停留于重庆,没有身份证,也没有人知道他真名,大家只好用他的故乡名作为代号称呼他。电影里河南的名字改为了何南,这更像一个有名有姓的人,与导演同姓,不知道是不是希望何南能像导演一样自食其力的生活还是仅仅方便英文字幕的翻译。

命运苦

老甘,用影片的一句话总结就是因为一个女人和两个小偷改变了命运。如果当初和那位女子成了家,说不定现在儿孙满堂。如果第一个小偷失手,说不定现在小卖部风生水起。如果第一个小偷失手,第二个小偷…人生哪,哪有这么多期望性好的如果。

老杭,一句话总结套用老甘的,也是因为一个女人,两个小偷变为一个男人,而改变了命运。如果老杭当时的西瓜刀一刀子手起手落砍掉了那个奸夫的头,说不定现在还在逃亡。如果西瓜刀失败了三棱刀上场一棱子刺穿那个奸夫的屁股,说不定现在也在逃亡。如果西瓜刀三棱刀相继失败,那还有最后的弹簧刀,小巧便携,一刀子捅进那个奸夫的肚子,说不定现在就在吃劳饭了…人生哪,哪有那么多绝望性坏的如果。

生活苦

大石,年轻时入城,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城里拥有一方栖身之所。主职二房东,却也不得不在凌晨挑煤,在深夜贴小广告,面对拖欠了1800元房租的河南时,也无法强硬的逼迫他交租,因为大石深知大家生活都苦。

老金,靠住桥洞和捡食垃圾为生,后来投奔老甘,改善了生活,以捡食剩菜为生。大石和老金同为生活苦的人,前者为家庭的温饱,后者为个人的温饱。

大石,颧骨饱满,眼睛贼亮。

老金,颧骨饱满,眼睛贼亮。

我相信他俩都一样对美好生活有所期望,眼里有光,未灭。

全片最让我感慨的角色—妻子。

女人

老黄和老杭的女人都是趁自己外出务工时跟着别人的男人跑了。我不站在道德层面去谴责什么,我也不是当事人,那个年代的贫穷男女成为夫妻,更像是动物原始的本能。雄性以展示自己的亮丽的羽毛吸引雌性,或以自己扑捕杀到的猎物诱惑雌性,雌性为了有更好的条件孕育下一代,择强而生。

大石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妻子,一直在料理维系着家庭,并为大石生有一子一女。所有人当中,无疑大石的生活是最完整的,有妻有子,还有孙子。大石在女儿的升学宴时,老黄和老杭还蹲守在五一路的涂料店门口;大石在自己六十寿宴时,老金或许在美食城捡剩食。

老甘是个单身汉,最喜欢看刘三姐,幻想的妻子是村长的女儿。在老甘的预告片里,老金来找他,拿出手机说看嘛,奶子都能看得清楚这么大一个。老甘说,我看的那个有馒头那么大。这一段在电影里没有播放,可能涉及的话题敏感,想要让这部片子男女老少都能观看,这段的出现便会尴尬,可这却是尴尬的现实。食色性也。

隐形的翅膀很少见,隐形的门槛随处可见。

阶级

人人平等,指什么。出身?地位?身高???

不可能的,搁不平的。有的人终点出生,有的人子承父冠,有的人一米八三。

在电影院观看时,老黄伸手去掏厕所的画面虽然被打了码,但我还是别过了头,老黄说有没有纸板垫一下,雇主说没有。

能做到平等的就是人与人的态度。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新时代

电影最后升华了主题也交待了大家的近况。

大石的女儿已经工作了,给大石按摸肩膀,眼泪掉到肩膀上的伤痕上。

老黄摊在女婿买的新车前“碰瓷”,说:房贷才还完,又去买车。

老甘回到了老家,开始务农,村主任劝他去敬老院,他说我有手有脚,不去。

河南成为了网络吃播,生生的吃垮了一个网红公司,画面又回到他躺在一张凌乱的床上,手上握着扑克。

老杭…对不起…我记不得了…TT

老金出现在电影的台词里:老金拿了十万拆迁款去海南开废品站了,因为那里捡瓶子没有淡季。

苦尽甘来的。

(图片截自于电视剧版纪录片和预告片)

 5 ) 底层生活的缩影

这两天把这部纪录片看完了,相比较大部分经过加工渲染的片子,他的纪实和真实更能触动,也是我迄今看过的最好的片子。导演是名退伍军人为了深入拍摄棒棒的生活状态与他们同吃同住一起做棒棒这个职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经慢慢在淘汰了这个靠力气吃饭的苦力,但是镜头恰恰就是记录了这群不为人所知的群体,让我感觉原来生活还可以如此不易和艰苦,生活中大部分人所经历的痛苦和不易如果与之相比那真是太微不足道了。这个片子也可以是给涉世未深,对人心人性的了解以及对生活感悟的不同人的最好启迪,在我看来真实性才是最好的记录。真的强推✨ 看完这个片子最后从头到尾逛了下导演的微博,其中主人公之一的老黄已经在去年三月份离世了,命苦了一生的人也苦得相当有骨气,但也反应了背后中国人对待生活百屈不挠的精神,希望他的下辈子能过得甜一点[玫瑰] 还有被骗过的老杭,钱都被一个自称能办老年卡的人拿走了,但是那个骗子看过了这个影片,后续又去了他家门口把600多块钱还了回来,还写了封忏悔信。不禁让人唏嘘善良其实是可以唤回良知的,人的本性本质其实还是善良的,就当是老杭的2000多块钱买回了骗子的良知。 电影的素材也可能都没有这么戏剧化,因为他就是源于真实,那个能触及到人心最深层的东西❤️

 6 ) 我看过的最真实的纪录片之一

emm,我是看了十三集的纪录片才过来的,感觉低分评价里的观点很奇怪啊,在我看来,这个片子的演员的真实感和存在感是极强的,这一点我觉得是这部片子最耀眼的弧光,是真正深入到这个群体中,被这个群体接纳,才能记录到这样真实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态。如果真的接触过这些人,你会觉得简直不能再真实。。在我看来,大部分纪录片都做不到这一点,就像量子观测,人一旦面对镜头,很多东西会被不自然的扭曲,演员会带上面具夸大自己的情绪。能做到这点,不仅是导演何苦真正跟这群人一起生活了一年,而是导演骨子里的真诚,真正的把这些人平等看待,不过分怜悯,又不冷眼旁观,只是像朋友般加入他们的生活,把自己真的陷入了这个境地,拼尽全力的的跟他们一起对抗生活的苦难,才能提供了这样无比真实的视点。谢谢导演,让我了解了这样一群人。

某最高评价里,所谓纪录片的规则,我觉得就是扯淡,电影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突破现有手法,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前仆后继的努力,无非是为了创造出新的表现方式。纪录片的本质是视角和切入点,这部片子因为导演的个人付出,得到了一个绝佳的视点,足以令人敬佩。

 短评

它当然不完美。甚至我都不敢说“这部纪录片好看”。这部片其实就导演一人在折腾,演员表都木得查!但是一个棒棒收到百元假钞之后,某次想偷偷换给一个女顾客。被年轻的女子发现了,一顿数落,最后撕了假钞,说算了算了,看你年纪大了,算我换给你了。老棒棒站在那里,也不辩解或骂两句给自己挣回面子。他就是站在那里,手里捏着找回的零钞和那把被撕成碎片的红色假钞,眼里都是泪。镜头这时候一直停在他脸上。这是我全片里最难受的十几秒,心里大喊:别拍了!别拍了!!……

6分钟前
  • 夏之轻寒
  • 推荐

没看过9.7分的剧版,可能重新剪辑确实带来一些瑕疵,不过可看性依然挺强的。每个时代都有被遗弃的一群人,支持有心的导演。导演何苦这个名字也很应景,何苦呢?应该是一种责任感吧。

9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老一批,但不是最后

13分钟前
  • 逆风飞扬
  • 还行

算不上一部好的纪录片电影,但愿意打个高分。至于那些打一星的,这一部至少比爱情公寓还有筑梦电影圈高出不少吧

16分钟前
  • Melody~
  • 推荐

很多对话明显是后期配音,一些应该就是摆拍,有念台词感,很“土”,很“正能量”。。感觉也并不是只出于“求生欲”,不光政府,几乎所有人都很正能量,生硬但也很难说完全不真挚。。怎么讲,我微信里从搬家师傅到中介小哥的朋友圈确实都很正能量。。拼死干活的老棒棒终于等到女儿还上房贷的一天,然后女婿立刻贷款买了辆好车,但女婿也不是好吃懒做,只是这个时代吧。。劳动人民和唧唧歪歪的知识中产是平行宇宙吧。。

18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非常真实了~不谈技巧,胜在朴实~重庆特殊的地形地势特征和城市建设的速度在那个年代孕育了一个这么特殊的职业。

20分钟前
  • 钱钱⁹猫头嘤嘤
  • 力荐

不否认当年导演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也尊重这个职业群体,不过建议还是去看13集的剧集版。

21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前半段挺好,“哀民生之多艰”;后半段秒变“厉害了我的国”。对不起,这画风的突变,我有点儿难以接受。

22分钟前
  • 霾桑 等108个人
  • 还行

第一次令我看到半途忍不住退场的片子,没看过高分剧集版,不知道从剧集版到电影版中间经历了什么断崖式下跌,毫无节制的煽情配乐、做作旁白和慢镜头特写(尤其是对导演本人工作场景颇为自恋的慢放)恍惚让我以为在看某档不入流的地方台苦情民生节目,本该更利于表现真实感的粗糙杂乱的镜头下竟然混入拙劣表演痕迹外露的疑似摆拍场景,这是对棒棒这一边缘职业最刻奇、最廉价的展现甚至是消费,充满主观先入为主的自怨自艾自我感动,却丝毫不能令我产生共情,尽失纪录片的操守。去看看《大同》是怎么拍老百姓的人间疾苦的吧。

24分钟前
  • Alain
  • 很差

作为一部纪录片,同期声和现场声都太少了,可能是录音设备的问题吧,很多画外音甚至现场对白都是配音的。很多这样的画外音实际上是为了配合叙事,而这样的刻意叙事有点太多。反而是像换钱的段落挺好的,没有配音,也真是很多。

25分钟前
  • yrh
  • 还行

今天下午请了三个小时的假,深圳下着暴雨,刮着台风,打个摩的去看的,浑身湿透了,6点看完回来公司,加班到现在。你说我对这部电影是怎样的热爱

29分钟前
  • Mr.zheng
  • 力荐

没看过纪录片剧集版,但被剧集版9.7分的高分骗进了电影院,这就是一场灾难,非常糟糕的观影体验,看上去应该是导演混剪了不少剧集版的素材,强行摆拍加后期配音对口型,配乐煽情卖苦的功能更是被用到了极致,没多少人物就被导演拍的那么混乱,最后直接把《最后的棒棒》混剪成了《厉害了,我的X》。作为一部纪录片,结果没见现实,只看到一幅谄媚的姿态,导演的意识形态从一开始就凌驾于一切之上,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做纪录片,那何苦要非要拍呢。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作为一部纪录片居然剧情连贯又热闹 好像看了一集雾都夜话哈哈哈 被大重庆人民的乐观爱国精神感染 丁点儿都没遭煽情到可啷个办喏

37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难看死了,各个棒棒间跳来跳去,到最后我都差点没分清老黄老杭。音乐莫名其妙乱配乱剪,把导演觉得孤独的悲情的一股脑倒进来。就当是转业干部导演又要当棒棒又要当包工头还要顾拍摄,乱不过来吧。结尾更是捶捶后背揉揉肩的春晚合家欢大合唱,直至厉害了我的国。爱奇艺给2.6万不错了,如果上映没捞到几块票房,何苦还是听赏识他那位老板的,回工地吧,“拍纪录片干啥”。

39分钟前
  • seamouse
  • 较差

尽管镜头剪的有些碎,素材也有拼贴之嫌,“城市”与“乡村”的画风割裂,还有部分是明显的摆拍;尽管后半段(大概是为了过审吧)强化了正能量,增强了光明尾巴的亮度,但还是被这么一群默默的底层劳动者有所打动,生之不易,活之艰辛,却依然顽强地生着活着,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而这与导演的拍摄技巧无关。。。

44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还行

素材拍的其实还不错,导演技法有待提高,尤其是这个莫名其妙的结尾,与影片主题毫无关系的吹捧,实在无法理解……

48分钟前
  • metaphor17
  • 还行

一言難盡。題材滿分,節奏不對(主要是剪輯太有問題了!),結尾為什麼要插入紅專正的尬調子,anyway 還是適合 docu-series 的形式……

52分钟前
  • toska
  • 还行

可能排不上最难看的纪录片,因为它几乎在实践一切能搞砸一部纪录片的方法。作为「胡乱闯入电影院的视频」,肯定是这几年最糟糕的观影体验之一了。那些鼓吹叫好的大号们,你们等着

56分钟前
  • 木卫二
  • 很差

真实到残酷的底层众生。既感概,又叹息。曾经在重庆呆过几年也曾在车站叫棒棒扛过行李的我,更是别有唏嘘。为了拍一部纪录片竟然真的当了一年棒棒,这样的导演值得钦佩。虽然略生涩,记录比拍摄技巧更重要吧。如果没有后半段的某种拔高,应该更好。2018.08.08 成都峨影1958电影院

60分钟前
  • 南风吹木
  • 还行

灾难。很害怕毫无天份和水准但却很实诚的人。最差的纪录片手法,大量滥情的慢镜配乐煽情;大量的摆拍为了达到导演怜悯的目的;毫无用处的重庆航拍城市过场夜景;做作的导演画外音和时代回忆。拍摄不是为了感动自己,而是把他们展示给我们看就够了。导演脑子完全没条理,不懂剧版怎么有9.7分的。

1小时前
  • 迦南Canaan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