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切尔诺贝利

记录片美国2006

主演:Tim Birkett,汉斯·布利克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Oleg Mirochnikov

导演:托马斯·约翰逊

播放地址

 剧照

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2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3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4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5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6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3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4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5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6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7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8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9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00:42

详细剧情

  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随着前苏联乌克兰地区传来的一声爆炸,彩色的火焰冲上千米高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也是人类和平使用核能以来最大的一次惨剧。事故造成31人当场死亡,爆炸后的核能严重泄漏导致上万居民送命或致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的胎 儿出生。当日抢险的消防士兵更是用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避免了核电站的二次爆炸。但令人震惊的是,前苏联政府选择了将事故消息打压保密,而全然不顾此时的辐射尘已经随着大气外泄到了东欧地区甚至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  纪录片借用当时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以及档案影片,重映了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紧张进行的大作战,每个抢救阶段一一再现。

 长篇影评

 1 ) 写在切尔诺贝利事故28年之后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经过去28年了,但是仍有上百万人至今生活在核辐射污染之下,对数万人的身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如今艰难的生活着,而这场事故的影响也并不止于此:这是一个埋藏在地下的巨大梦魇,有着转为可怕现实的强大能量,笼罩的是全人类。
    我们总擅长遗忘;认为社会演变至今,科学技术发展至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一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去随心所欲的改造这个世界,一边又以不可规避来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得后果辩护;我们常自诩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智慧生物,高科技是如此深刻的营构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物化学研究在不断宣告着新进展,但是我们又在不断的自我毁灭,不断侵蚀着整个地球。
   我们这些自居为高级动物并不比那些低级动物高明多少,起码低级动物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不过分贪婪的向自然索取而让生命自然的向前发展。可是我们人为的去伤害他们,伤害自己,伤害地球。我们常喜欢用双刃剑去评定我们取得的新成果,如核电、高科技产品等等,但是却忽视了有些消极的一面会产生致命的危险,而这种可能性并不见得多小。
    究竟人的一生在追寻什么?人类社会最圆满的状态是如何?个体总追求持久的幸福快乐,人类总追求持久的和平安宁,而达成这一切更多的不在外在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并不一定会成就这一切,而现今,伴随发展,涌现出的是更多我们始料未及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发现宁静似乎再难寻其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竞争,是不平和,是动荡。
    我难以否定现今人类的成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难以想象的丰富便捷,但是我又常常质疑这些成果终究会带给我们的是什么。眼前的我们所建构出来的这一切是那么脆弱,若想摧毁,轻而易举。核污染这种无形的杀手,是不会放过任何一寸空气与土地及其上的所有事物。而这还是我们预知的东西,它由我们创造,我们又被它毁灭。而那些未被我们意识到由我们无形制造出来的更强大的伤害呢?我们无法想象最后的结果。
      若是我们没有今天的这一切,若是我们活在最原始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寿命会有多长?而现在的人类社会寿命又有多长?毕竟无法来下结论,我们的这场实验是一次性不可重复,实验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结果。现今的社会,物质居于主导,精神渐趋颓靡,人们的生活复杂而浮躁。我们对于道德的构建只停留在表层而行为冷漠如常。善良真诚成了人们不以为然而加以调侃的词,被视为在如今不讨好的没前途的品行,而暗自磨砺自己的狡诈虚伪。我们以为这一切罪恶,甚至于自己的品行都是社会所造成的,但可笑的是这社会由我们组成的。我们在作茧自缚。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意义远不止对核安全敲响警钟,更应让人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深刻反思。我们现今取得的一切不过海市蜃楼。什么政党,什么意识形态,不过都是尘世无聊的游戏,满足从不是从外获得而来于内心。人类要懂得适可而止,要知道爱和简单胜于一切先进科技。若我们的行为让这些沦落,便毫无意义。

 2 ) 政府的应对能力

人类在应用一项科技为自己谋福时当然是希望尽量保证自己的安全,科学家也不过是些普通人,会受各项好或坏的科技的直接影响的人。把切尔诺贝利的灾难怪罪在科技上只是找了个直接的替罪羊而已。

看纪录片的时候,不应该清楚地感受到苏联政府的可笑与残忍吗。

事故怎么发生的纪录片没有详细描述,但我们应该知道其原因和这个核电站自身的安全措施不完善有关。再然后,苏联对事故的处理方式令人寒心。极力的隐瞒事故使得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大量核辐射的影响。处理事故的效率也非常低下,在前几十个小时没有任何行动。前来处理事故的士兵等大量缺乏防护措施,也就在那种挨着核电站极度危险的工作会有防护衣了(看照片里别的人大都是普通的穿着普通的口罩)。还有受了辐射的补偿真的是少得可怜。

仅仅几年后苏联政府的垮台想来真的是必然了。

 3 ) 欺骗和隐瞒

切尔诺贝利,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而这噩梦似乎还没有结束。当年在网易新闻上看到过一系列相关的照片,当时就觉得这一切都太惨了。看完这个纪录片后我才发现,这么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辐射或者核物质,那所谓的官方的沉默和欺骗、掩盖更让人觉得心寒和惊悚。那些为了挽救人类生命而牺牲和受苦的每个人都值得尊敬,片中提到法国现在也不承认自己的国家内有污染区,这真是让人不明所以。难道真的要“一死就是一大片”才会引起重视吗?影片最后摄影师和一个当年的切尔诺贝利受害者一起来到了那沉寂的死城中,两个人都流下了眼泪。那眼泪里有辐射,也有无助和深深的悲哀。

 4 ) 简短影评乘不下,写在这里

《Discovery.抢救切尔诺贝利》:人祸才是导致这场惨剧的真正凶手。首先技术上的确有严重缺陷,然而更严重的是官方的隐瞒和行动迟缓。研究者说,切尔诺贝利反应炉释放出的最危险元素并非铯或钸,而是谎言。谎言有如辐射越滚越大,在全国跟全世界散播开来。如今这场事故甚至被拿来隐喻有系统的谎言。

思考:被命令去现场抢救的士兵有没有选择不去送死的权利?若不是这些勇士的舍身就义,这次事故很可能摧毁欧洲,彻底改变人类的历史。实际上这场事故开启了前苏联的开放政策,预示了苏联的解体,并促使世界范围内对核武的裁军政策

 5 ) 切尔诺贝利离我们有多远?

一位原子能科学家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他不是个知识分子,只有当他在反对核武器的抗议信上签名,才是个知识分子。——萨特
    也许人类承受的痛苦还不够多,在经历了广岛、长崎之后,还不够多,所以,切尔诺贝利绝对是个惩罚!是的,对人类的又一次警告和惩罚——可是,为什么这些惩罚都要由无辜的平民来承受?无辜的普通人,他们,原本都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只在一夜间,这一切就都要被迫失去,而这一次,同样的,还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家园,故土,还有生命!
   圣德约恩•鲍戈斯洛夫在《启示录》第十章第十一节里这样写到:"第三天,天使吹响了号角,一颗灯盏般明亮的巨星自天而降,落在世界三分之一的河流和一些水源上。这颗星名叫'艾蒿'。三分之一的河水变成了艾蒿之水,许多人因为饮用河水而死,因为河水变苦了。"这段话写下来已有2000多年了,在此以前,人们都不知道它讲的究竟是什么意思。然而。当历史翻到1986年的时候,许多人都读懂了这段话,因为这一年4月,原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也因为在乌克兰语中,切尔诺贝利的意思正是"艾蒿"。
    人类的祖先曾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诸如此类的预言和警示,是我们粗心的略过了,还是有谁在将它刻意的隐瞒?我相信,有些记忆是需要被不断的去唤起,不管那是多么痛苦的回忆,也必须如此,否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遗忘了什么!而那种遗忘将最终把人类送往地狱!
  《抢救切尔诺贝利》试图在灾难发生20年后为人们从新揭开事实的真相,那些曾被前苏联政府蓄意隐瞒的真相,那些至今还在因此次事故而饱受身心折磨的人们,那些鲜为人知的抢救灾难现场的感人情节……种种,是真相,而非谎言,原本,你看到后就会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吗?
   没有看过的人应该去看看,不仅仅是带着了解的态度,或者把自己完全当成旁观者,但这个东西又无法强求,我只能说,这个灾难决不仅仅属于切尔诺贝利。从最初的震惊,无法承受,伤感,无奈,转而是无比的愤怒,是的,就是愤怒,你无法不感到愤怒!
   1986年4月25日星期五——请牢记这个日子!
   乌克兰 普尔皮亚季——拥有4万5千名居民的小城。
   切尔诺贝利(列宁核能发电厂)——正有176名员工奉命在当晚测试反应炉的自我供电系统。
   凌晨1点23分——实验展开。随后反应炉中心就放生了一连串的爆炸。我查阅了一些资料,造成爆炸的原因众说纷纭,这似乎不是本片所要讨论的问题,总之灾难就此发生了。反应炉1200吨的顶盖在瞬间被顶上了天空 ,这是影片里的一句话,我看到后无法想象,电脑模拟了这一描述的瞬间,这个时候你能想到什么呢,只有一片空白。而此刻的普尔皮亚季正处在熟睡当中。
    凌晨5点——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接到报告称切尔诺贝利发生火灾,是的,是火灾而非爆炸。我不知道是谁说了谎,是报告的人,还是戈呢?要知道在一个核电厂发生了任何事故都是致命的,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如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故我有十个脑袋都不敢隐瞒!你会看到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消防员就那么直接暴露于辐射值里进行救火工作,记住这些消防员吧,他们是切尔诺贝利的第一批受害者。
    爆炸发生20小时后——普尔皮亚季的居民还未被告知事态的真相,那些被称为前苏联顶尖的科学家们在此时也还没能提交任何可行性的报告,小城居民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还过着与往常一样的生活。
    4月27号——空气中的辐射值还在不断上升,周边居民仍未被告知。
    4月27号上午11点——直到此刻,政府才开始采取第一批安全措施。当天下午两点,军方决定疏散该城。
        ……
   先后共有50万军民参与了这次抢救行动,所谓抢救就是为了防止它发生更为严重的第二次大爆炸,那个后果将直接导致整个欧洲被夷为平地。前苏联政府在此次灾难中所持有的态度非常令人愤慨,蓄意隐瞒真相,不仅没能降低人们的恐慌,反而将这场灾难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内,而那些科学家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束手无策看了会让人觉得可笑,这个时候你再也见不到他们惯有的那种姿态,我相信,在那一刻他们也深深的感到了恐惧。一个有良知的,有责任感的,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应该能够做到精神上的独立,不充当国家机器的帮凶,世界上完全不缺乏这样的人,否则你只能是个刽子手!
    反过头来再看看那些参与到这次抢救行动中的人们吧,他们其中有的是刚刚被招入伍的预备役军人,大多20到30岁之间,很年轻,花一样的季节,有的是普通的工人、医生,各行各业,很难说是自愿的,但是在当时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过多。我相信,在那种时刻当你身处于危险当中后也就感觉不到危险了,因为没有时间。那些人很多都没有活过40岁,大部分人都成了残疾,少一部分人也不知道何时就会死亡,然而前苏联政府却只承认了第一批受害者,也就是第一批消防员。事实就是如此,我想他们也只是不希望被历史遗忘,因为在当时,他们不去也总要有人去,在当时谁都很清楚,有谁又是为了报酬呢?所以我认为他们是英雄,很悲壮的英雄,快被历史遗忘掉的英雄,我们的确该记住他们。但千万别对我说他们的举动是来自于对国家的热爱,这仅仅是一个普通人都了解的责任的问题,我不去也总得有人去,就是如此。而所谓的“国家”“政府”“领袖”们,却无情的漠视了这个责任!
    看完这个片子,我反复在想,这绝不仅仅是切尔诺贝利的灾难,绝不仅仅是普尔皮亚季的灾难,它应该跟广岛,跟长崎一样被看作是全人类的灾难。
    如果萨特能活到1986年,他面对这场灾难又会作何感想呢,也许他的矛头会掉转方向,而不是仅仅盯着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他会对准所有的人,这其中也包括我和你。如果人类还不立刻停止这种危险的游戏,很难想象,下一个切尔诺贝利惨剧会在哪里上演。
    在今天,依然有那么多人热衷于鼓吹甚至是公开支持核试验行为,只要手中握有核武器就没人敢跟我们动手,这是我见过的最为可笑的论调,在我看来,好比说我是流氓我怕谁。我只是想说,人类不该再制造灾难了,有些东西,上帝是不允许我们去碰的。
    切尔诺贝利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我告诉你,它就在我们身边!

        

        
        
        
        

 6 ) 我不想知道更多真相了,因为目前这些已经让我绝望

人类终究会灭绝
但不会是什么天谴

终究有一天
我们
会被我们自己
亲手杀光

我们,
为什么需要更好的汽车?
为什么需要更大的房子?
为什么需要更好的电器?
为什么需要更好的食物?
。。。 。。。

如果不能克制贪婪的本性
终究有一天,我们全会因为贪婪而死

不过
说到底
人类就是贪婪的吧

 短评

"somebody had to do it..."

4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寡妇制造者

5分钟前
  • celestebook
  • 推荐

那些一贯擅长系统地使用欺骗和撒谎来掩盖事实的国度,你已经给自己掘好了墓。

8分钟前
  • jiyun
  • 推荐

太惨了(┳_┳)...

12分钟前
  • Dita
  • 推荐

现实意义远大于纪录片意义。“法国上方有异状吗?” “没有,风并非往这边吹。而是吹向逆时钟方向,没什么好担心的,民众的健康绝对没有危险。”

1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触目惊心

21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推荐

此灾难一直时刻并永久的影响着威胁着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安全。

2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比任何恐怖片都要可怕

27分钟前
  • |
  • 力荐

说实话,这电影非常有现实意义。比起核辐射,谎言抑或制度才是更大的灾难~

32分钟前
  • 夏小昭
  • 力荐

“医治我们自己的悲伤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就是这种悲伤的同谋。要医治他人的悲伤同样也是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也是悲伤的俘虏。”“总得有人得去做,不是我们就是别人,我们应不应该这样做?我(幸存的英雄)一点也不后悔”可是,在这样的政府下当英雄,真的很惨,要么死要么晚景凄凉。

36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像一个愚蠢而又恶魔般的纹身,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永久的纪念碑。

39分钟前
  • lahael-cabiria
  • 力荐

潘多拉之盒随时可能打开,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全人类头顶

43分钟前
  • 浒子曰
  • 力荐

尼玛看完心情好沉重!

47分钟前
  • Tuna Bento
  • 力荐

纪录片永远比恐怖片更恐怖,它不仅让人深思,甚至让人坐立不安。在谎言、真相和死亡的背后,试问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危机?日本核电站的危害绝对比媒体口中的严重!一个切尔诺贝利牵连了整个欧洲!现在又是日本,整个亚洲估计都难以幸免,这毕竟不是几天几年的事,这是几百年的隐患!★★★★★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我们所有的人类,都不该经历这一切。”恐怖源于真实,而无尽的谎言与隐瞒则比核辐射带来的影响更加可怕。 向参加过这次清理工作的英雄们致敬!或许……再过若干年,会有一部电影名为《抢救福岛》★★★★

53分钟前
  • Q。
  • 推荐

看了半个小时,果然都是党国,做法太像了太像了。

57分钟前
  • 好多密码好讨喜
  • 还行

切尔诺贝利,就是一个大坑

59分钟前
  • 钟笑乂
  • 推荐

太恐怖了好吗,核泄露的辐射带来的真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同样地,消息的封锁对大众也是摧毁性的。日本地震导致福田核电站爆炸之际,应景地看了这部纪录片。

1小时前
  • ibelieve
  • 推荐

我害怕么?答:不害怕,只是闹心,来气!我赶脚人类毁在“新的教训”上的几率要比2012、自然灾害、外星人入侵来的大……教训还总产生于未知,但要是害怕一个又一个新的教训,人类就还能探索了么?——谎言似乎是其中最大的障碍~~

1小时前
  • King Sitcome
  • 推荐

没看之前以为切尔诺贝利的灾难已经消散,原来这个恐怖的阴影还一直存在并且时刻威胁着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安全。

1小时前
  • 桃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