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记录片法国2008

主演:内详

导演:雅克·贝汉 / 雅克·克鲁奥德

 剧照

海洋 剧照 NO.1海洋 剧照 NO.2海洋 剧照 NO.3海洋 剧照 NO.4海洋 剧照 NO.5海洋 剧照 NO.6海洋 剧照 NO.13海洋 剧照 NO.14海洋 剧照 NO.15海洋 剧照 NO.16海洋 剧照 NO.17海洋 剧照 NO.18海洋 剧照 NO.19海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6

详细剧情

 《海洋》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  海洋是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这是一部以环保为主题,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生态学纪录片。本片聚焦于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导演深入探索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现海洋的壮美辽阔。真实的动物世界的冒险远比动画片中的故事来的精彩,接下来银幕展开——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鲸、大白鲨、企鹅等。毫不吝啬在镜头前展示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

 长篇影评

 1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南岛民族的迁移史说起

主旨、剧情与细节,是构成影视作品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主旨更是其中的灵魂所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其核心思想不仅仅需要言之有物,更应将主题进一步升华到对命运、对未来乃至对人类文明的终极思考这一层次。
遵循迪士尼的类型片传统,《海洋奇缘》又一次充当了政治正确价值观的载体。但影片本身似乎隐含着进一步的表达诉求:试图引发观众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可能性进行解读和思考。尽管在主旋律的表皮下,这一意图体现得并不明显。
影片对于故事背景的选取别具匠心,南太平洋一直是人类学研究史上的经典范例:从台湾到新西兰、从马达加斯加到复活节岛这一覆盖了大半个地球表面的广阔区域,其居民在遗传特征上却基本相似,并且在地理大发现之前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南岛语系。这一事实表明,南太平洋诸岛居民均是由同一民族迁移、扩散而来。影片所间接展现的岛民航海史,正是这一波澜壮阔历史过程的一个横截面。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民族扩散迁移的例子屡见不鲜。从中国人对华南地区的征服、到班图人在黑非洲的扩散、再到美国的西进运动,类似的过程大体遵循着相同的特征:即连续性与不可逆性,不断从已有的边疆出发开拓新的边疆,在整体趋势上不存在停滞与倒退。
与其他人类学案例相比,南岛民族的迁移过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南岛语系人群迁移的最初出发地点位于台湾、或者更加靠北的华南大陆,由于不断受到北方汉藏语系人群的压力,其迁移的方向只能是更加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南方海洋。而群岛环境天然的地理隔绝特征,又决定了南岛民族在迁移过程中屡屡出现的停滞现象,这一点也在影片前半部分得到了表现:岛民满足于小岛的已有资源,放弃了航海行动,甚至将固守海岛的思想固化为代代相传的祖训。这实际上是基于短期风险回报比的最优化选择:如果放弃对海洋的进一步探索,那么海岛的自然资源完全足以承载一段时期之内的人口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压力,而避免了航海行动的巨大潜在风险。其他民族的迁移史中则几乎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停滞现象,因为陆地迁移的回报通常高于海洋迁移,而风险则远远低于后者。
可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持续消耗,海岛有限的自然资源终将无法满足岛民社会的生存需要。影片伊始,半神Maui偷走了女神之心而给南太平洋各小岛带来厄运,实际在一开始就隐喻了海岛社会的这一最终宿命。影片所表现的渔业资源枯竭、植物病害等现象,可以概括为社会的发展遭遇了资源上的瓶颈。如果不能在资源消耗到达关键节点之前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那么整个海岛社会将无法逃脱毁灭的宿命。
影片中的岛民是幸运的,虽然祖先放弃了对海洋的进一步探索,但却为他们留下了远洋船只作为重启航海行动的条件。而在影片的结尾,岛民正是依靠着祖先留下的这些船只,重新踏上了海洋迁移的征途,突破了面临的资源瓶颈,保证了海岛社会的延续。
然而,影片所表现的毕竟只是理想化的状况。在实际的历史中,并非所有的海岛社会都能如影片中这般幸运。由于南岛民族普遍缺乏文字,在经历了数代以上的知识断层之后,重拾祖先的造船和航海技巧绝非易事;而在资源急剧消耗的情况下,能否在瓶颈到来之前积累起航海所需的足够资源也是巨大的疑问。以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复活节岛为例,该岛距离最近的有人居住岛屿超过2000km,能够跨越大范围海域到达这里的南岛民族显然拥有着充沛的资源、可靠的交通工具和高超的航海技巧。而在其放弃航海并定居该岛之后,丰富的自然资源造成了人口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资源消耗。当岛民意识到需要重启航海行动以应对越来越近的资源瓶颈之时,岛上的木本植物已被砍伐殆尽,再也没有制造船只的可能。不仅无法继续海洋迁移活动以实现社会延续,更是连最基本的满足食物需求的渔猎活动都难以保障。在复活节岛后期的考古遗迹中,甚至发现了众多的食人痕迹。而当18世纪西方探险家第一次登上该岛时,看到的只是一个人口稀少、全无树木、仅有少数杂草和低矮灌木的荒蛮之域。
站在宇宙的尺度上,整个人类的命运也和历史上的南岛民族有相似之处。正如南岛民族由跨越大洋的开拓进取走向困守海岛的固步自封,人类文明从开始至今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能也并不能永久持续。由于地球表面的开拓已经基本完成,新的生存空间只能是茫茫宇宙。人类的技术水平距离星际迁移仍然遥远,但现代工业文明却在以空前的速度消耗地球上的已有资源。如果不能在资源瓶颈到来之前寻求到突破瓶颈的有效方法,那么人类也将如复活节岛上的南岛民族一般被困在地球这个宇宙中的孤岛之上,随之而来的技术停滞与倒退终将动摇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整个人类也将难逃毁灭的厄运。
影片本身并未直接涉及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探讨,但影片内容所引发的思考可能是创作者自身都始料未及的,这也是影视作品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2 ) 公主简史:你才是公主,你们全家才是公主!

自从听说11月25日又有一部迪士尼公主电影要上映,我的期待指数不亚于我刚上小学的女儿。只要有了迪士尼公主,年底的圣诞节礼物、过年礼物就不用费脑子了。2013年上映了《冰雪奇缘》,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买了和艾莎公主有关的礼物,她都开心得要命。迪士尼公主系列就是有女儿的家庭的救星啊! 可是,看了《海洋奇缘》的剧照,我有点犯愁。

《海洋奇缘》女主角莫阿娜

这干草一样的头发、破布包裹的裙子,还有这小粗腿,这跟我记忆中身材苗条、举止优雅、连头发都梳得一丝不苟的公主差太多了吧?而且这个肤色......是不是黑了点儿?

不仅如此,居然连王子都省了??片中唯一的男主角毛伊,这鼻孔这眼睛,确定不是从隔壁《魔发奇缘》片场烫头之后跑来客串的?

毛伊与《魔发精灵》里的布兰

我脑补了明年万圣节一屋子小孩穿着草裙,学着电影里椰子人的样子到处乱跑的场景,头疼。 后来看了预告片,被里面的海洋特效惊艳了,傻鸡和小猪的组合也萌出一脸血,我开始怀疑自己对这位与众不同的迪士尼公主的评判是否有些草率。毕竟,从1937年勤劳能干、人傻歌甜的白雪公主,到2013年亲手KO王子的艾莎公主,迪士尼公主们早就更新换代了好几轮,爱情不再是她们唯一的人生目标,美人们不仅学会武装自己,也更懂得为自己而活。 自迪士尼公主诞生以来,她们担负着比其他动画角色更加重要的使命——她们是每一个时代全世界女孩的“标杆”,她们选择人生的方式也在影响着荧幕对面那些渴望成为“公主”的女孩们。 最近官方新出炉了一份新时代公主准则: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份准则,脑子里会自动响起Sweetbox的《Don’t push me》:“Don't push me so hard, don't push me so far不要再逼我, 我受够了Don't cage me in, don't tie me down别关住我, 别捆绑著我。” 迪士尼公主系列80年的变迁,像极了一部女性意识觉醒的史诗大片。 1.1937-1959不仅撞脸,还撞了人生 《白雪公主》(1937)《灰姑娘》(1950)《睡美人》(1959)是迪士尼最早一批公主,这些公主不仅五官相似,相似的性格也让她们重复了几乎相同的人生。

第一代迪士尼公主

三姐妹都有着完美的长相和纯净的灵魂,在邪恶又强大的后妈和女巫面前,显得楚楚可怜。她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美美地等待着王子的降临——白雪和辛德瑞拉美美地做着家务活,睡美人一茬接一茬地睡着美容觉。而最终,王子的确都不负期待地帅气出场了。

白雪即使在做家务,也要穿着公主裙,反而成为对公主身份的讽刺

这样的电影在当时收获了一大批的观众和荣誉,迪士尼帝国也随之而起。无数女孩们抱着怀里的芭比娃娃,幻想着自己也能等来一份完美的爱情。但是醒醒吧,让她们得到美好人生和爱情的并不是她们的美貌或善良,而是作者。作者从天上扔下来的一块恶意的馅饼,让女人们觉得完善自身只是为了取悦男性,来让自己获得一份安稳人生。公主与平民少女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她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王子。 这样单纯又盲目乐观的女孩们能成为典范?充其量是抚慰一下当时经济市场大萧条背景下内心无比脆弱的美国人。对男人们来说,认真工作,或许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傻白甜;但对女人们来说,天天在家里洗衣煮饭,肯定等不到自己的王子。所谓的公主电影更像是男权社会妻子标准的教科书。 当公主和王子结婚之后又如何呢?公主会成为下一个后妈,继续欺负下一代公主。于是人们对童话之后的故事闭口不谈,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让公主蠢蠢地美下去吧,白雪公主老了,我们还有辛德瑞拉。 2.1989-1998婚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旅行 到了20世纪8、90年代,迪士尼以相当短的间隔接连推出了五部公主电影:《小美人鱼》(1989)《美女与野兽》(1991)《阿拉丁》(1992)《风中奇缘》(1995)《花木兰》(1998),五位公主不仅在肤色相貌上极大突破了早期公主的形象,人生境遇也有所不同。

第二代迪士尼公主

这一时期的公主是冒险的一代,她们甩掉王冠和家务,离家出走,宁愿坐在马背上哭,也不愿躲在城堡里笑。但她们也是探索的一代,家门外新奇的世界、梦想与婚姻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让公主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她们的困惑也是当时最先觉醒的女性运动者们的困惑。因此这一时期的电影,大多有着精彩的开头,以及令人尴尬的结局。 人鱼爱丽儿为了爱情,宁愿舍弃自己的声音,这举动比之前的公主要大胆了许多,至少这个王子不是等来的而是追来的。只可惜,公主唯一勇敢冒险的动因,还是爱情。 走出家门的贝儿有着历代女性角色没有的特点——喜欢读书。这个特点让这个家境一般的女孩来到了华丽的宫殿,成了第一个救赎王子的公主。但是,谁又能说得清贝儿是爱上了野兽,还是爱上了在宫殿里翩翩起舞,以及宫殿里那一整个房间的书呢?

野兽王子给了贝儿做梦也得不到的生活

接下来的三位异域风格的公主,骨子里本身就多一份自由和浪漫,出走的路也走得更远。三者中,花木兰的困惑表现得最明显,这也与故事发生背景在中国有很大关系。花木兰的出走从军是一个意外,是一种自我牺牲。但随着剧情发展,花木兰对行军打仗越来越得心应手,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女性身份曝光之后,花木兰立刻被赶出了军营,即使有能力依然没有话语权,这也是当时女性们面临的现实。最后,花木兰为了“孝”出走,又为了“孝”回归了家庭,征战往事也成了过眼云烟。

“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本事。”

虽然几位公主最终都乖乖回家了,他们的冒险成了婚前一段刺激的美梦。如果故事发生在今天,她们会怎样选择呢?美人鱼是否能够放弃男人,回归自由的大海?贝儿愿不愿意凭借自己的力量过上想要的生活?花木兰会不会一生不嫁,征战沙场? 第二代公主孤军奋战在男人的世界里,她们勇敢,但还不够决绝。至少她们还是为接下来的公主们留下了一个新的可能性:或许我们并不需要王子,公主也可以成为王子。 3.2009-2013不做王后,做自己的女王 第三代迪士尼公主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神奇的力量,公主们的自我意识正像这些被压抑的力量,在这一时期爆发出来。

第三代迪士尼公主

2009年《公主和青蛙》中的黑公主蒂亚娜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她有明确的梦想规划——攒钱开一个小饭店。她不仅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还顺便拉扯了一把烂泥扶不上墙的王子。接着,2010年,长发公主剪了头发,抛开了美丽的束缚,自由地奔向外面的世界;两年后,和发型有着一样不羁的个性的梅莉达公主(《勇敢传说》)第一次在迪士尼电影中对婚姻说不,又和母亲和解(母亲们终于从邪恶后妈的身份里解脱了),诠释了一种和《花木兰》完全不同的“勇敢”。

《勇敢传说》中的公主有着和发型一样不羁的个性

到了《冰雪奇缘》,迪士尼公主们伴随着那首《Let it go》彻底释放了一次压力。王子成为了片中的大反派,不仅不再是公主依赖的对象,反而成了让公主被束缚能力的罪魁祸首,这简直是对男权社会极大的讽刺。艾莎边唱歌,边为自己盖起了一座冰雪城堡,不是要把自己再次锁住,而是要宣告对于自我的主权,就像英国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所期待的,女人们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甩掉王子的束缚,公主终于从“王后”,蜕变成了“女王”

但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女权色彩又显得过强了。 自此,公主完成了寻找自我的蜕变,让王子的绝对男权主义彻底死在艾莎女王的城堡下。只有当我们对“女性”这个词不再敏感,让公主不需要依靠神力就能和王子们和平共处,才是男女性角色真正的平等的时候。公主们开始自己定义自己,思考“我想要什么”,并自信地追求梦想,开始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才是新迪士尼公主精神,也是我期待我的女儿生活的世界该有的样子。 于是,有了莫阿娜公主。 4.2016我不是公主,我是酋长的女儿 (以下内容有部分剧透)

《海洋奇缘》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莫阿娜出生在大洋中心一座封闭的小岛上,部落里的人几百年来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酋长爸爸希望莫阿娜也能一直留在岛上,当下一任酋长,但莫阿娜天生向往自由,我们四周都是海,为什么不当海民要当村民呢?怪土的。加上她从祖母那听说了部落的传说,要找到海岛女神才能拯救附近奄奄一息的海岛。于是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海上冒险之旅。 莫阿娜和其他公主最大的不同在于,公主的身份不再是自我实现道路上的阻碍。纵观前面提到的三代公主,公主的身份既代表了特权,也象征着约束。因为是公主,所以要举止优雅,因为是公主,所以无论自己梦想进行到哪一步,王子出现的时候就要安心谈恋爱。即使是后来的公主,独立意识越来越强,释放自我之后的艾莎公主眼看着妹妹出嫁,回到冰雪城堡,宫墙和她的内心,究竟哪一个更冷? 莫阿娜从一开始就没有没有把“公主”当一回事,“我不是公主,我是酋长的女儿。”言下之意就是:你才是公主,你们全家都是公主!对于她来说,“公主”只是简单的世袭,“女王”才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和挑战。她并不排斥当酋长,只是在等合适的时机,等自己足够强大,她不仅要自己变得更好,还要让整个部落变得更好。而出海,就成了她的一次成人礼。 男主角毛伊是以和莫阿娜平等的身份出场的,两个人都不完美,互为彼此的镜子。毛伊有鱼钩,莫阿娜有船桨;毛伊是半神,莫阿娜有大海守护。莫阿娜天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毛伊一直活在别人的目光下,莫阿娜从毛伊那里学会了担当,毛伊从莫阿娜这里找回了自我。

毛伊和莫阿娜的关系是平等的,影片呈现的是一个泛性别的故事

毛伊和莫阿娜,在泛性化的背景下共同成长,让大家看到,没有王子的公主同样可以活得精彩漂亮。莫阿娜的旅途中,不需要等待虚无缥缈的王子,不需要考虑自己是否要和男人一较高下,更不需要舍弃自我成就别人眼中的爱情。所有男女之间纠结的暧昧和带着酸臭的甜蜜都终结在太平洋汹涌壮阔的海浪中。迪士尼的公主终于把观众的视线从性别问题拉回到自己身上,这才是迪士尼经典梦想主题在公主系列里该有的打开方式。 没有了白皙细嫩的皮肤、淑女规矩的步子和温顺无害的性格,但公主们并没有因此失掉“优雅”,她们仍然在人群里闪闪发光,让人无法忽视。脱去了束身衣,抛开“女人”的禁锢,才能更好地探索作为“人”真正的想要实现的。而王子们呢?还是让他们先自己学会成长吧。 多说一句,看到后来我才明白,其实真正的官方CP是这一对——

心机的大海在女主小的时候就用一块石头定下了娃娃亲
看看人家的撩妹技术

对莫阿娜来说,大海象征了一种召唤,也在她梦想的路上给予她安全感。一路上,大海总是会适时地出现,保护着她,但更多时候,大海只是默默地陪伴,等待莫阿娜自己想清楚一切,重拾信心。这种像舒婷的《致橡树》一样的相处模式难道不是男女之间最佳的相处方式吗?大海才是新时代的最佳男友! (这篇文章最初是作为软文写的,不过一直不擅长带着目的写文章,所以写着写着也就变了味道。最后一段是当年的领导看我跑题太远帮我写的,如今一看不是我所想,攻击性也太强,于是删掉了。以上。) (如需转载请私信留言)

 3 ) 如果每个人都喜欢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

早早就订好了去看《海洋奇缘》零点场首映,因为这是一个与大海有关的故事,我最向往的地方。没想到,散场的时候,我一直在回味的,却是女主角莫阿娜的父亲、莫图鲁尼部落酋长图伊说的一句话。

当图伊带着莫阿娜,来到山顶上堆放着历任部落首领放置代表他们各自石头的地方,对着总有一天将要接替自己领导部落的女儿说:“现在,是时候让你成为人们所期待的那个人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莫名一惊。这句话,怎么那么耳熟?

莫阿娜紧跟着说出了更让我熟悉的回答:“如果我没办法成为人们期待的那种人呢?”她的回答,仿佛就像从我自己嘴里说出的一样。

这样的对话,哪里只是发生在了一个海洋部落酋长和他的继承人之间,分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常见不过的对话。

你我,是不是也在这样的对话间,长大成人?


有一种绑架,叫我为你好

父母,真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孩子降生之前,他们都会信誓旦旦说:我什么都不求,只希望他一生快乐、平安。可是等他真的到来,却渐渐变成了另一回事。明明孩子天性内向,非要天天拉着他往人多热闹的地方扎,美其名曰性格养成;明明孩子更喜欢运动奔跑,非要软硬兼施按着他练琴画画写书法,把这叫做为他好。

《海洋奇缘》里的酋长图伊,也是这样一位爸爸。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出海冒险,失去了亲爱的兄弟。这份伤痛,随着时间变成了内心巨大的恐惧,以至于哪怕他明明知道女儿深深热爱大海,却一步也不允许她踏足。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她的安全,为她好。

印象非常深刻,电影开场有一组画面:小莫阿娜第一次轻轻踏进海里,海水在她四周形成一道温暖的墙,像拥抱着她的怀抱一样,可在这时,图伊忽然在她背后出现,一声大吼,水墙倒塌了,反而把莫阿娜吓了一大跳。爸爸一脸严肃地告诉她:“你不能去那儿。大海里很危险。”

这一幕,是不是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发生。


你经验的上限,决定孩子的起点

最近,我两岁的女儿快要准备上幼儿园了。所以家里经常会和她一起谈论幼儿园,告诉她在那里每天可以玩什么,会有哪些有趣的事发生,还不时带她去幼儿园参观玩耍。因此,每次提到幼儿园,女儿都会大声叫“我要上幼儿园”,这已经成为小小的她最期待发生的一件事。

可是,有一天我们在楼下玩,遇到一位邻居奶奶。当她听说我们即将把女儿送幼儿园,她脸上忽然显出一脸怜悯和遗憾的表情。老奶奶对我们说:唉,快抓紧让孩子玩玩吧,上了幼儿园可就不自由了。我被她说得一脸发懵。幼儿园怎么就不自由了?就因为要过集体生活吗?可是幼儿园还有很多在家里玩不了的事呢。

回到家,我安静下来的时候,老奶奶忧心忡忡的神色又浮现在我眼前。我忽然明白,她何以会对我有那样一番话——她对幼儿园的负面看法,完全基于她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比如她过去所见的幼儿园是管教严厉的,或者孩子得不到特别好的照顾,等等。

长辈,对下一代最常做的事,不就是——以我的经验,那不好,所以你也最好不要。于是,上大学,对孩子说,考这个专业吧,因为好找工作,殊不知时代发展之快,几年后的职场已是沧海桑田;找工作时,对孩子说,选个稳定,不那么辛苦的吧,殊不知就算稳定如公务员,有一天也会经受市场考验;乃至谈婚论嫁,成家生子……至于孩子自己的梦想,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不重要。安全第一!直到孩子最终也在这样的父爱母爱中,慢慢变成像我们一样平庸无趣的大人。

然而,我们今日的经验,未来真的还管用吗?就像图伊,认为自己这一代已经完全失去航海家的DNA,完全没有料到,女儿却是被大海选中的女孩,拥有驾驭大海的天赋。这份天赐的礼物,差点葬送在父亲盲目的爱里。

我一直深深以为,身为父母,我们唯一最该为孩子做的,不是用自己的经验框住孩子蓬勃的生命,而是不断提高自己认知的上限,因为你孩子的未来将以此为起点。

如果每个人都喜欢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

《海洋奇缘》的电影主题曲《How Far I’ll Go》很好听,尤其喜欢里面一句歌词:“我希望我能做个好女儿乖女儿,但这只会让我受限于这海边,无论我多想努力去看看世界。”

没想到在美国文化里,努力摆脱做一个人人期待中的“好女儿”、“乖女儿”,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何况中国文化下的家庭。我们打小就是活在“别人家小孩”和“大家的期待”阴影下,长大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真是非常不容易。

现在,轮到我们自己当父母了。我们常觉得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但又不自觉来跟周遭社会比较。我们要如何打破这个魔咒?

我真心希望我的女儿,假如有一天心中也升起这个问题:“如果我没办法成为人们期待的那种人呢?”她不会像莫阿娜或者我这么纠结。她的答案会是:那就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好了。

我也真心希望她未来可以生活在一个,不会因为她的身高颜值而判断她价值、不会因为她结婚早晚生不生小孩甚至喜欢男人还是女人而给她贴标签、不会因为她是女生所以应该去干这个不应该去干那个的时代。

这个时代其实正在来临。即便没有,我们这些大人,现在也可以开始着手创造了,因为不只是为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小中信童书曾在《疯狂动物城》和《海底总动员2》上映同时,采用全新理念与美学体系,推出系列同名IP动漫童书。这一次,同样制作了《海洋奇缘》系列童书,完全创新的愉悦阅读体验,和你一起延续银幕的感动。
小中信出品,《海洋奇缘》系列童书

 4 ) 海洋奇缘:矫枉过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自2008年的《闪电狗》以来,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以肉眼可见的惊人速度挖掘并走上了成功之路,而标志性的公主动画也在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式指引之下,重新赢得了主流观众的欢心。而这个焕发了新生的旧公式很简单:现代公主+节奏轻快+漫画式的喜感搭档+自我发现之旅+最新的动画效果+五彩斑斓的反派+流行曲调+终极的happy ending。看个乐呵大家都开心,不好吗?
当然不好。一部花了几年时间,上千人力的动画电影,如果仅仅能够停留在看个乐呵的程度上,是一件无论如何也让人高兴不起来的事情。
任何一部有抱负的电影,都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看个乐呵的层次上。正如同任何一篇影视评论,都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又臭又长,数千字的复述剧情和花式复述剧情上一样。
《海洋奇缘》作为迪士尼的最新公主动画,提供给观众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前辈们如出一辙的:惊艳的视觉效果,完全可预测但令人振奋的故事,不错的歌曲和原声,以及一个女主角。套用公式当然可以换来胜利,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但是对比《魔发奇缘》《冰雪奇缘》,无论是在创意上还是在内容的丰富程度上,《海洋奇缘》都让人感到疲倦。
而这种倦怠感的来源之一,是公主动画在近年来随着女权运动发展,而兴起的另一个角色刻画方向。片中的男性主要角色清一色地带有怯懦,无知且/或不负责任的性格特征,并在《海洋奇缘》显得格外突出。不喑世事的公主们各个拳打五湖四海,对手戏的男角们心里全是小算盘和偷奸耍滑。我们能理解这种表现方式的背后动机,毕竟活跃的社会议题参与度是迪士尼乃至整个好莱坞的特点之一,但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是能够拍出《明日边缘》的。坚强的女主角并不是一定要有猥琐的男主角的陪衬才能够表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作上的隐性歧视。
如果你是个极端的女权主义者,或许会觉得“女性做一回主怎么了,男性都当了几十年的主角和英雄了”。没错,当家做主没有问题,但如果这种设置从合理性和表现力上破坏了整个故事的结构的话,就很值得商榷了——而这是个在《魔发奇缘》和《冰雪奇缘》中都没有出现过的新问题。
和前两部“奇缘”相比,《海洋奇缘》是新时代的迪士尼,或者好莱坞本身的典型代表。强大、独立、能干的“公主”,不需要男性/女性的罗曼蒂克,不愿承担过分的家庭责任而追求自身的解放——在广义的概念上,《海洋奇缘》和皮克斯的《勇敢传说》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甚至说前者是后者的海洋版翻拍也不过分——但从任何角度来看,莫阿娜都比不上一头红发的苏格兰公主梅莉达。
不可否认的是,《海洋奇缘》仍然设法尝试了新鲜的波利尼西亚文化风格,仍然是一个精心打造的优质项目,画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高度的可预测性实打实地削弱了一部电影的本质——那就是理应具有的好的故事。惊人的视效处理和艺术风格无法遮掩其下简单而又熟悉的叙事,大量“been there done that”的既视感渗入了电影的方方面面,并最终影响 了其整体表现。
要知道,2016年可是出现了《久保和二弦琴》以及《疯狂动物城》这样分别在不同角度令人侧目的优秀作品,更何况后者也是迪士尼工作室的自家作品,凭什么不能要求和希望《海洋奇缘》成为公主动画和公主故事的另一颗明珠呢?
和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需要更加大胆的创新才能够获得持续的生命力——梦工场从12年的《守护者联盟》到无法提振的《魔发精灵》之间,在开发原创题材上不过踏空几步,就几乎被市场边缘化;蓝天工作室在13年的《森林战士》之后,甚至连当家IP都失了控。创新当然有风险,保守当然也有风险。但这是迪士尼,承受得起,也理应去尝试这种风险,找到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内容,那才是动画长片,尤其是CG动画长片诞生之初就与之相随的内禀属性。


在《海洋奇缘》上,皮克斯做不到的,迪士尼做到了——这种“做到”,自然有其得当有其不当。
迪士尼总是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充满天赋的人才们来支持其动画创作。像大多数迪士尼动画长片一样,《海洋奇缘》在前期制作中花了多年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足够的经验来应对各种挑战,如水,头发,甚至毛伊饶有趣味的纹身。而在船舶、村庄、导航技术,这些大多数观众从不会质疑或注意到的细节也得到了精心考量,一点一滴的累积打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世界。但最值得鼓励的,是在高度写实化的环境画风下,仍然融洽地保留了卡通的造型和设计。这种交融和交叉的画风,皮克斯在《恐龙当家》中尝试过,但并未获得成功。而《海洋奇缘》开放式的海水设计,从沙子到木材再到茂盛植被上的不同纹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冲突,获得了颇为理想的视觉效果。
海洋是波利尼西亚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奇缘》最令人经验的体验。然而,《海洋奇缘》在故事和人物设计上的跑偏和似是而非,是难以,也不该被这种视觉体验而遮掩的。大多数主创是自《公主与青蛙》后即转向开发这一项目,但4人组成的导演组和多达8人的编剧组并没有让电影变得丰富,同时其中竟然只有一名女性编剧。作为一部缺乏女性视角的公主动画,《海洋奇缘》的整个故事在连贯性和逻辑性上暴露出了非常大的问题。
首先是角色设定。莫阿娜外表强硬内心柔弱,她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命运。但作为当仁不让的主人公,她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和位置却并不与其相称。首先,对阵椰子海盗一役展露的敏捷身手毫无来头,并且这一身手在归还特菲堤之心的最终战斗上也并没有派上半点用场。比另外两部“奇缘”相比,这个格斗技能不仅令人感觉莫名其妙,而且令人感觉莫名其妙。再看《勇敢传说》的梅莉达,同样是女汉子一样的体术惊人,但其设计是有着背景和故事支持的,并且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在选择自身命运的道路上,继承地位和归还特菲堤之心并未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看似前者是父权强压,后者是自主选择,但是透过莫阿娜质疑自身能力的“I Am Moana”唱段,我们理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也不是她自己的选择,而是基于女神和女神化身的海洋的后天所赋予的使命——两者间的区别,在表现上只是一个不是向往海洋但是没有航海能力和经验的莫阿娜想要的,而另一个恰恰为她所好而已。因此,莫阿娜在根本上并不是选择自己的命运,而是选择自己的喜好,这就大大降低了其整个冒险的正当性——换种说法,如果想离家出走献身大海,大可以离家出走献身大海,何必披上归还特菲堤之心这一重皮呢。
同样我们类比《勇敢传说》,梅莉达的冒险的出发点是为了修正自己犯下的错误——有着这一重原发的理由,公主与魔法的碰撞就显得顺理成章,而不仅仅是耍性子一样说走就走。反过来,梅莉达的冒险与她自身之间发生的种种摩擦和冲突,也令其自身有了更好的成长和变化,认识到一味任性和不守规矩并不是解决方式,以及何为勇气的真谛。
第三,接续以上两点,在厚此薄彼的设置下,次要角色沦为刀俎和炮灰,在片中几乎都处于失衡的阴影之下。《海洋奇缘》充满着零散而又缺乏整体性的喜剧点,而这些欠缺关联的点几乎都是由功能单薄到连台词都不需要的猪鸡水和胸大肌这4个角色完成的。不可否认的是,这四个角色各自都有着不错的喜剧表现,纹身更是找回了《海格力斯》时代的新意,但这4者除了卖萌之外,对整部电影的故事推动起不到任何作用,也无法与主要角色产生足够的互动。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海水。考虑到莫阿娜的“离家出海”已经有祖先和奶奶这两个足够支撑的理由,海水除了强制奉上特菲堤之心之外,除了把莫阿娜扔回船上之外,几乎没有展示出任何应有的实力,简直就是猪鸡一般的百无一用——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与这些杂鱼相比,真正推动故事发展的是半神毛伊。然而在莫阿娜过于强烈和强硬的主角光环之下,承担了大部分叙事任务的毛伊反而成了鞭子&蜜糖控制下的“奴隶”形象。想跑?不行。想反抗?不行。毛伊本性的确是拒绝承担责任,但莫阿娜与其关系的发展,与其说是交友,不如说是操纵。莫阿娜有着整个海洋做靠山,然而要处理脏活累活的是毛伊,一遍又一遍挑战自己伤疤和trauma的是毛伊,最后灰头土脸武器几毁。结果凭着epiphany灵光一现(而不是在冒险途中逐渐习得),捧着特菲堤之心就把大BOSS变回女神,成了人人眼中的英雄的,反倒是莫阿娜。
这种unbalance破坏了整部电影的合理性。就算是在《大圣归来》中,江流儿也只是个配角,也并没有超出本身应有的本事,也没有突然开挂就干掉了混沌。江流儿和大圣的关系从建立到发展起码是合情合理,而不是因为江流儿在碎碎念紧箍咒。
这三者相接合,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光景:贵为半神的毛伊,除了航海知识和一身蛮力几乎没有任何派的上用场的“天赋力量”,连武器都要自己找;而叛逆少女莫阿娜,父亲因为旧时创伤,为了保护她而将她禁足,奶奶为了她找到自我而鼓励她反抗,海洋让她不会因为失足落水而淹死,更何况还有一块特菲堤之心。但最后,承担辛劳苦活还要处处被批评的是毛伊,而几乎什么也没干,因为别人一个不顺己意就要靠奶奶出来救场,大唱“I am Moana”才能满血复活的,是莫阿娜。
这种设置上的缺陷,但凡注意到了就会引起不适。伴随着消失在迪士尼公主动画里的浪漫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口含金勺却又几无所成的莫阿娜和她的“伪自我解放”。


《海洋奇缘》的确带来了不错的视觉体验,CG生成和手绘动画有着良好的结合。但好的视觉体验能否等同于好的电影呢?能够取悦不善和不喜思考的观众的电影能否等同于没有缺憾的电影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但就算是再不善于评价喜剧和动画的观众,也会发现《海洋奇缘》在音乐上的退步表现。自《公主与青蛙》和《冰雪奇缘》的高度百老汇化之后,《海洋奇缘》甚至找到了时下最热的《汉密尔顿》编/导/演/作曲林 - 曼努埃尔·米兰达。但整部电影中的歌曲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缺乏足够的代表性和传唱度。和“Let it go”到现在都不绝于耳的持久生命力相比,大部分《海洋奇缘》中的原生曲目几乎在几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淡出了主流视野。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地,《海洋奇缘》是一部针对所有年龄段的纯娱乐电影,也有着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和亲情特征的开场部分,但这一切只占据电影的很少一部分。如果你不打算去寻找视觉体验以外的任何内容的话,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任何有着足够的观影经验和观影需求的观众来说,《海洋奇缘》离无懈可击还很远。
体面,但缺乏伟大。尽管有着潜力,但《海洋奇缘》不可能成为另一个《冰雪奇缘》,甚至是《超能陆战队》。

 5 ) “我穿裙子、披长发、带宠物航海,但我知道我不是公主!”

在这个政治正确在你球全面崩塌的寒冬,再开女权视角来谈迪士尼“公主电影”的这部新片,也多少有了些莫名其妙的心理负担。但还是要来港一港!因为,实在是太暖了啊。阳光,海岛,鲜花、歌舞,皮肤黝黑的部落公主,性情顽劣的远古半神,海洋选择的少女,聆听心底的声音,梦想和勇气,友谊和冒险……一连串的词堆砌下来,会发现这回的故事依然是迪士尼百试不爽的传统配方,但那又怎么样?看完后你还是会像我一样默默点开网站,查查机票和酒店,最后去下了一首Rock版《You’re welcome》。(哈哈哈原声碟里竟然最爱他!)

Moana是迪士尼的第14位公主,也是首位来自大洋洲、或说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公主,当然,“公主”在今日的语境下早已谈不上是令小女孩艳羡的身份,而狡猾的迪士尼爸爸也干脆借着Moana和Maui吵架来先吐槽为敬——

Maui:“If you wear a dress and have an animal sidekick, you're a princess!”

穿裙子带宠物就是公主了?现场起码会有二十个女生起立“那我也是公主!”但是现在没人向往公主了好嘛,大家都已经进化到仙女、到神奇女侠了。“公主”背后隐藏的娇滴滴一无所长又富有圣母心的刻板印象,说来也算是迪士尼开的先河,立完靶子如今再自己打,又成了唤醒新世代女性意识的先驱,永远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过方式还算巧妙,像是航海时上蹿下跳的Moana,体育成绩大约能在历任公主中排到前列,但从头至尾依然一条小裙纸、带一只“可能是迪士尼史上最蠢的动画角色”(导演语)的公鸡出海,但内心OS却活脱脱是:“我穿裙子、披长发、有一只猪、一只鸡,但我知道我不是公主!”但事实上,是公主,或是酋长的女儿,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Moana作为故事的主角,有梦想,更有勇气;她是冒险的主宰者,不等待别人来拯救,还去唤醒和拯救他人。而最最重要的是,她善良却不盲从,懂得倾听内心的声音,用身体力行的冒险给天下所有的小女孩示范了那堂永恒的成长课:know who you are & 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

所有的小女孩都终将会面对Moana经历的那道考验——但你一定要跨过那道他们不准你踏足的礁,因为跨过之后才会发现,你原本属于海洋。

夏天的时候曾经去采访本片的主创,两位导演是2D时代携手走过的好基友,作品包括大名鼎鼎的《小美人鱼》和《阿拉丁》。两人兴致勃勃讲了五年制作期的许多点滴,从Maui的纹身灵感到将海洋拟人化的挑战,但如他们所言,最大的挑战还是故事。

尽管大家很早就确定这会是个英雄拯救家园的冒险故事,但最开始英雄未必是女性,确定是女性后,早期的故事也没逃出英雄救美和美救英雄的套路。直到南太平洋的一场采风之旅,那些关于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传说促使导演们推翻了全部设定,这场梦想与勇气的冒险才是今天的模样。

女性力量耀眼地装点了这场奇妙的航程,如母亲的包容,如祖母的理解,如女神的一体两面,熔岩或青山,暴烈与温柔只在一念之间。当然最厉害的是Moana,她是父亲与Maui的反叛者,打破陈规和旧有信条,同时亦是他们的拯救者,带去身体与心灵的重生之机——当然啦他们也是很厉害的,没有Maui的力量我们的Moana也无法独自完成冒险,反正我们又没有要追求女极权,政治正确的世界当然是携手共进,只是我们想先给能干的姑娘们起立鼓掌三分钟。

最后的最后,这是你在《Brave》《Frozen》之后第几次看到公主们沦为高贵的单身狗了?总之这几年,迪士尼的女主角们普遍表示——谈恋爱,没兴趣。

莫非这是贵圈的未来趋势?

对此,同为女性的制片人Osnat Shurer是这样回答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趋势啊。”



-------------------------------
本文遭到以下公众号的过度借鉴,对方已删改并道歉:
· 她影herfilm

 6 ) 海洋奇缘与空心药方

我们是从大海来的。最早是水母,而后成鱼、爬行,慢慢地直到会行走、用语言。 你,有没有忘记呢?

海洋奇缘的故事开始于讲述神话,祖母说海中女神有一颗心等待归还,若非如此,将有灾殃。为了安全,岛民们从不出海打渔,少女莫阿娜是海岛部落酋长的女儿,她的潜意识十分愿意亲近大海,却频频遭到父亲的阻拦。她有出众的才能,又得到不错的教育和培养,唯独不能跟随自己的心愿。

直至有一天,生活的环境、植物渐渐黑化,原本和美的小岛、幸福的人们面临着失去一切的可能,在象征层面这代表着“空心”可能带来的抑郁、逐渐失去生命活力。即,如果心不在其位,人没有自我,想从外界找一个意义?找到认可,还要更多认可,无异于猴子捞月、竹篮打水,终有一天难以为继。

如果说年幼的莫阿娜力量还不足够,仍需与家庭共生,那么会有一个契机,当我们的肉身长大一些了,当我们甚至还看见了终究要到来的死亡,便总要想办法去认识本属于自己的心,去哪里呢?去那颗心原来在的地方,去大海一般的潜意识中。怎么去呢?带上一艘祖先留下的船和勇敢,以及找一个合适的向导。

从启程出发到找到向导,需要一点幸运,也许还需要一点注定,无论如何,大海将莫阿娜带到了那个岛上。半神毛伊并非一个完美的向导,但他有一个特点是会与自己的内在小人对话,这是一种对内在细致觉察的能力,他通过辨识星星、风和水温来行路,运用感觉是他的工作方式,他的纹身记载着自己经历过的所有重大事件,这是这一人对过往的诚实觉知,这种觉知帮助他能够面对自身的历史。当他说起自己伤心的往事,刚出生即被抛弃,付出一切希望得到认可,我们依稀能辨认出“受伤的疗愈者”原型,原来这个毛伊扮演的是咨询师的角色,你看,最开始他还有些英雄主义呢。

大海的旅程超乎我们的想象,可以是共同翻一座山,也可以是共同进入一个深邃的怪物世界。这个世界的有各种怪物都不稀奇,执著于闪闪发光的螃蟹,挥舞着八爪,难免让我想起《倩女幽魂》中的树精,两者象征着面对内在的“控制型母亲”。而神奇的鱼钩法杖,是否有一些接近古希腊神话中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蛇杖呢?

继续前行,是共同面对内心的暴怒,这暴怒因心的缺失而起,却因被遗忘太久而难以解释自身,这暴怒也可能伤及咨访关系。而孤独,则终究会不期而至,有一段路,会让我们感觉到只有自己在面对,然后在独处中回望自己的初心以及从家族传承的资源中得到默默支持。哪怕出现怀疑、退缩、不自信,还是要坚持。哪怕不确定能不能做到,还是要带着害怕和勇气,坚持。情绪的风暴面对过去了,才领悟到原来背后的需要简简单单,就是让心回到它该在地方,和各种真切的感受连接上,一切自然而然地重新焕发生机。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创伤”可能来自今生经历,也很可能来自于代际传递,源于久远故事中心理能量的留存,无论如何,潜意识选择了我们,我们就有了机会。像冒险一般的成长过程中遇见的那个女神,其实活在每个人的心理现实中。向潜意识出发的疗愈,是为自己而做的壮举,在根深处,于家族亦有益。到了这里莫阿娜与毛伊告别,因为这一段心理咨询在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剩下的路你可以自己走,你也学会了航行。

迪斯尼有系列公主电影,我很高兴地看到一个普通的少女离开家、跟随心愿而活、疗愈内在的故事。其实2016年还有一部电影也讲到了一个少女如何成人——《七月与安生》,讲的是“假性自体”与“真性自体”的整合之路,什么是“假性自体”,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失联,用他人的期望作为自己的行动方向,以满足他人感受来感受自己存在感。这个听来如此熟悉,“空心”就是这样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话,《海洋奇缘》里,听到这个神话,跟随一个向导,走向大海深处,原我宝藏心头。以上,献给我们共同走过的2016,愿我们越来越能够对自己的心诚实。

 短评

追求女权主题就追求女权主题好了,为什么男主角会变成一个大丑逼!难道不是男主角巨帅无比女主角都没以身相许才更女权吗!

5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超出我的预期,作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片什么都不缺,想剧透但是又不想破坏大家的雅兴。顺便再骂一遍神奇动物是傻逼。

6分钟前
  • 過期貓糧
  • 推荐

有幸看了媒体首映,非常好看,有两次被感动到要哭,还有无数次笑出声来,预测要大火,如果没火一定是因为不能说的某个原因(8.5/10)

9分钟前
  • 蜂蜜厚多士_
  • 推荐

你看看人家莫阿娜童鞋,生是公主命,却没公主病,海漂去冒险,海归当首领。再看看你,,,(以下省略数千字)

10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还不错,不过场面似曾相识:女主的夜间航行和祖母灵魂的对话很像少年派,贪婪又经不起奉承的大螃蟹怎么看都是海底史矛革,而有两面性,又是地母又是邪神的女神则像某种印度传说,此类等等。

12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虽然很俗很disney但是很好看!靠谁不如靠自己,I am Moana and I'm going to board my canoe and return the heart. 内容让人想起了很多年前的whale rider,最后的twist好评。老鼠家自我吐槽好评!

17分钟前
  • Amino
  • 推荐

还是那个迪士尼,常规的故事套路,有笑有泪。尽情的展现了海洋的辽阔壮丽,我喜欢。

19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美术很突出,做的也非常漂亮,甚至细节到头发。不过,总觉得太老派,一个很传统又政治正确的东西,大量的歌曲,散发着满满阳光正能量。倒不是不好,只是喜欢不来。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迪士尼就像火锅 过段时间就瘾得吃一次///////吃了就拉稀

26分钟前
  • 真的好严格™
  • 还行

“我说另请高明吧。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我一个没下过水的女孩子怎么就要扬帆远航了呢?但是,海浪把我推到船上讲’大家已经研究决定了‘,后来我念了两首诗,叫‘One day I'll know How far I'll go’,所以我就去见了毛(伊)。”

28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故事很有趣,歌也很好听,但我真的很不喜欢这种讲话讲得好好的突然飙歌的叙事手法…以前的迪士尼虽然也唱歌,但一般都是在角色们参观、玩耍、劳作这些剧情过度的时候才唱,现在尼玛主线剧情都要靠唱歌带,感情戏也要靠唱歌带,摩瓦娜和她奶奶重逢那段,明明直接说话会更有感染力,却偏要搞得和歌剧一样

32分钟前
  • 汝就做吾的犬吧
  • 推荐

快给我打一针迪士尼,明天周一....

3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迪斯尼的套路再这么无聊我可不买单了- -

40分钟前
  • chanyee
  • 较差

前排的小朋友问他妈妈谁是毛依 ,他妈妈回答“毛裤的妹妹”。……

43分钟前
  • 晓峰
  • 推荐

依然是公主配骑士、打怪寻宝老一套,聪明的嫁接了太平洋原住民的历史传说。歌好听,特效美,女神像我,没事就睡......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真正感觉到男主角尿性的迪斯尼公主…居然能跟周星驰的西游和美人鱼混剪

5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7.8 迪士尼质量越来越稳定,几乎像Frozen一样成功,虽深度不如Zootopia但Zootopia奥斯卡似乎悬了。故事还是很传统的迪士尼女性主义故事,只是关注了少数族裔,优点在于画面制作、角色设计、音乐歌舞,太顶尖,Mad Max致敬给满分

54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套路也太明显了吧?就不想着改改?

56分钟前
  • high
  • 还行

奶奶化作的那条鱼太美啦。大概从开始一小会儿就开始哭,结束还对着片尾哭得停不下来。不管贵球如何糟糕,总还是有人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尽己所能去传达善意。这份心意一定也传达给了孩子们。如果有女儿,就希望她能看着这样的作品长大。即使后来会发现现实艰难,但不会失掉最初出发的勇气。

58分钟前
  • 夜寻
  • 推荐

配乐都好棒!最爱海水,这么“多功能”的水晶般的海水,太可爱了!起承转合都有种老师傅的娴熟感。这是两位导演的强势回归,手中握着2D经典《小美人鱼》《阿拉丁》,以及《公主与青蛙》的遗憾,在这样的年龄踏入全新领域,以3D动画再次证明他们自己,想想这背后也是有着像毛伊那般的迷失和重新振作吧!

59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